錢幣水母
」基隆潮間帶出現「藍色寶可夢」 海科館警告:有毒別摸
近日有民眾在基隆潮間帶發現藍色漂浮物,長得像美麗的「寶可夢」,而牠其實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呼籲,「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海科館在臉書發文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藍白色的浮游生物,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因此有了『海神』的美名。海神主要分布在熱帶區域,台灣屬於亞熱帶區,基隆又位於最北端,比較少見。」海科館在標記中說,潮間帶也會伴隨僧帽水母、紫螺帆水母,「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介紹,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又有藍龍、藍天使、藍海燕等別名,成體約5公分,是沒有殼或殼退化的腹足類,海神海蛞蝓是大洋表層的特殊物種,會腹足面朝上仰漂,體內有氣泡構造,能調節浮力,控制身體垂直的位置,再靠風和海流進行大範圍的移動,而牠們的身體和大海深層反射上來的藍色光融合。海蛞蝓銀色那面朝下,讓水中獵食者從水下往上看時身體和海洋表面陽光相同,藉此躲過捕捉。牠們吃錢幣水母和僧帽水母,捕食後會把獵物的刺細胞存在皮鰓末端,用來防禦捕食者。海洋保育署說,台灣除了海神海蛞蝓,還有另一種緣邊海神海蛞蝓。
男子沙灘驚見「發光藍色觸手」詭異生物 真實身分曝光
澳洲有名男子日前在沙灘上發現「類似外星人」的藍色海洋生物,其身體周圍有著短而發光的觸手,外觀大小還相似於硬幣,他當下也十分震驚,並求問網友生物的品種名稱。據《每日郵報》報導,男子日前在沙灘上,低頭一看,竟發現藏在沙子裡的藍色海洋生物,其背面軟軟滑滑的,周圍又有藍色觸手,由於他從未見過此生物,所以也忍不住拍下照片,並求問網友生物的品種名稱。對此,網友則紛紛驚呼從未見過外型如此特別的生物,認為是因為潮汐才將牠捲上岸,還有人受到驚嚇呼籲原PO絕對不要碰到,另外則有人猜測是水母。事實上,該生物為「錢幣水母」,英文俗名為blue button(藍鈕扣),是生存在熱帶、亞熱帶的表層漂浮性物種,錢幣水母雖然有水母之名,但其實是由許多水螅蟲個體聚合而成,而中間的白色鈣質,是用來幫助其漂浮的硬圓骨片。雖然錢幣水母毒性較弱,但不要因為毒性弱就去觸摸,因為很容易因此被螫傷,引發紅腫與輕微脹痛。
海神降臨!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現蹤 綠島遊客驚艷
海神降臨!228連續假期,台東綠島遊客和潛水教練意外在海邊發現1種有如青花瓷般藍色,長得像卡通神奇寶貝的罕見海中生物,經驗老到的潛水教練說,這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雖然外觀很漂亮,不過牠身上有毒,千萬不要觸摸。「好美,好像青花瓷顏色」,228連假,綠島湧入大量遊客及潛水客,有遊客就在柚子湖附近的海域1種藍色,身上長著3對、像翅膀一樣的觸角,浮在海面上,模樣很奇特,照片貼上臉書,許多人為之驚艷,也吸引不少遊客及當地人前往觀賞。這種長得像外星生物,又像神奇寶貝中的罕見海底生物,經島上陳宜禧、花緯霖、怪獸等潛水教練判定,正是罕見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綠島很久沒有發現這種生物,陳宜禧還拍到1對海神正在大啖錢幣水母。潛水教練表示,由於牠的長相奇特,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外星生物,其實牠還被稱為是「藍龍」或是「藍天使」,兩年也曾出現在墾丁海域,因為海神隨風或浪潮飄流,每次停留的時間不長,可遇不可求,雖然牠的外表很美麗,可是身上有毒,呼籲遊客不要用手觸摸。根據文獻記載,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身上有3對突出的腕狀構造及尾巴,身長可達6公分,以浮游生物為食,因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有「海神」美稱,朝天的一面是藍色,向著海底的一面是灰色,讓獵食者找不到牠們,是絕佳的保護色。海神分布在熱帶地區,可能氣候暖化因素,近幾年也出現在台灣海域。
「錢幣水母」龍洞灣現蹤 專家:藍色觸手有毒別碰
炎熱的夏日,許多民眾都會前往海邊戲水消暑,東北角的浮潛遊客也有明顯增多的趨勢。有遊客在龍洞灣潛水時,發現了像是瓶蓋、圓盤的漂浮物體,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錢幣水母」,但專家提醒民眾,錢幣水母具有輕微毒性,千萬別碰觸。專家提醒,錢幣水母外觀大小相似於10元硬幣,是由水螅蟲個體聚合而成,中間白色鈣質的硬圓骨片,是用來幫助漂浮的,周圍佈滿可以捕食獵物的藍色觸手,具輕微毒性,是台灣夏季常見的海中生物,到海邊戲水時應盡量避免碰觸。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任陳麗淑表示,果凍水母是屬於毒性比較弱的水母,但不要因為毒性弱就去觸摸,很容易因此被螫傷。海大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李孟洲也說,錢幣水母是生存在熱帶、亞熱帶的表層漂浮性物種,不具自主遊動能力,主要藉由季風與波流移動。人體肌膚接觸到錢幣水母觸手時,可能產生過敏、紅腫與刺痛反應。龍洞灣海洋公園表示,水母無法禁絕,建議遊客下水時應穿著全身包覆的薄式潛水衣,可保持體溫也可避免被水母傷害。若真的不幸被水母螫傷,可使用清潔的海水清洗傷口,再用含酒精的液體中和毒液,或用衛生紙沾氨水敷在患部緩解痛楚,如未改善應儘速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