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米
」煙囪中的孤島…觀音區煙囪工業密集 憂淪汙染之鄉居民怒
桃園市觀音區因地處偏遠,早年政府為帶動台灣北部沿海地區之繁榮,開發成綜合性工業區,但也因此帶來汙染。1983年發生台灣首起鎘米汙染事件;今年初觀音工業區富林溪因無良廠商偷排廢水毒死上萬隻魚,而當地煙囪工業密集,更被稱為「煙囪中的孤島」,如今要再面臨空汙壓力,觀音人喊話要到中央、桃園市政府抗爭。細數數十年來在觀音區發生的環境汙染事件層出不窮,大潭是鎘米的發源地,1983年高銀化工生產塑膠安定劑,進口鎘條當原料,含鎘廢水排出汙染灌溉水源及農地,爆發居民罹患怪病,但為避免鎘毒造成恐慌,環保單位直到1985年才公開。多年來大潭居民被蒙在鼓裡,就算早已發覺環境受到嚴重汙染,稻米伏地、牛鴨軟腳,政府卻放任鎘汙染大肆滲透田水,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食用鎘米、飲用鎘水,鎘中毒現象才爆發。今年初觀音工業區富林溪雨水道,也發生廠商偷排毒水,近萬隻魚死亡造成生態浩劫,大潭里長彭明聰也說,當地也是全台煙囪工業最密集的地區,居民長年被數十支煙囪包圍,多年來的無奈心聲無法傳達給政府,更讓在地人怒吼「別把我們當次等公民!」彭明聰指出,SRF燃燒所產生的戴奧辛是世紀之毒,SRF設廠案在經濟部敗部復活,而桃園市政府也回應,會以最嚴格的空汙標準來審查等,3家SRF電廠在大潭里還是會繼續蓋,如今中央和地方互踢皮球、互推責任,看不出誰能做主,未來大潭里連同大潭電廠就有4家發電廠,空汙勢必超標,官員心知肚明還是要硬做,一定會去經濟部和市政府陳情與抗議。彭明聰強調,當初3家SRF要設廠根本沒與地方溝通,相關環保標準沒出來,地方完全不清楚準則,可說強迫中獎,且工廠都已經在蓋,廠商才開地方說明會,一切已經太遲。如今地方唯一訴求,就是停止在觀音大潭里設廠與開發,希望政府要聽進人民心聲,不要再毒害觀音鄉親的健康,期盼一切還有轉機。
【衛教情報】長庚醫院嗨爆醫療科技展 衛教講座熱鬧滾滾
結合政府、醫界、科技、生技產業能量,展現台灣醫療科技新貌的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此次在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率領下,結合體系眾多卓越成果參與盛會,吸引大批人潮進到攤位參觀體驗,尤其連續四天21場的衛教講座,邀請重量級明星醫師進行專業解說與互動,大受好評。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院在王瑞慧董事長卓越領導和支持下,每年投入龐大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域,成果豐碩,甚至和世界先進國家接軌,對推動台灣醫療科技產業進展具有實質貢獻,更是全民之福。為能完整展現科技的、智慧的、創新的、榮耀的長庚,展覽特別規劃四大主題區,包括「尖端科技特色醫療」、「全方位智慧醫院」、「創新研發成果」及「社會公益及榮耀展現」,以動靜態方式呈現,希望讓民眾更清楚了解長庚日新月異、不斷精進的醫療技術,也能近距離感受醫療科技進步為切身帶來的好處。現場舉辦衛教講座,民眾熱情參與,座無虛席。在「尖端科技特色醫療」部份,長庚醫院以嶄新的尖端科技醫療及細胞治療,呈現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各式手術創新應用的成果,以及ROSA機器手臂在腦部和脊椎微創手術的應用,尤其新應用在癲癇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成效。在微創醫療方面,長庚醫院除了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外,更利用3D影像科技,提供病人術前、術中及術後的醫療評估,舉凡嘉義長庚『術中電腦導航定位精準手術運用於三叉神經痛的射頻熱凝治療』、基隆長庚『逆行性腎臟內碎石手術』、高雄長庚『無痛無疤甲狀腺頭頸消融術』,以及林口、高雄長庚的『淋巴水腫治療』,均有亮眼成績,醫療水準居國際領導地位。長庚醫院也提供各種器官移植醫療服務,其中的活體肝臟移植存活率領先各國,截至2021年7月,已完成超過3,000例肝臟移植手術,病患存活率優於歐美日。「微菌叢植入術」也是長庚一大特色,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已成功治療超過80例患者。此外,長庚醫院長期在環境食安的議題非常重視,為了讓民眾對環境污染物有正確的認知,現場準備常見的民生用品,長庚檢驗醫學科特別提供「尿液12項重金屬檢驗套組」及「環境荷爾蒙分析」,以靈敏度極佳的質譜儀進行精準檢驗,以有趣的互動方式傳遞正確的「選」跟「用」觀念,避免塑化劑、鎘米、含鉛中藥材等危害,並且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全方位智慧醫院」更是長庚的重要特色,攤位現場特別展示遠距醫療工作車及行動遠距診療箱開放民眾體驗。長庚醫院行政中心潘延健總執行長、也是推動長庚資訊化發展的關鍵人物,他指出,長庚以病人的就醫流程來呈現醫院運用資訊科技的智能化服務。長庚醫院長期支援離島與偏鄉的醫療服務,近年配合國家政策推展以及資訊科技進步積極發展遠距醫療,與長庚醫科公司合作,透過資訊的整合介接,可提供全時段、多專科的遠距會診服務,依遠距病人疾病需求會診長庚的專家醫師,山地離島偏鄉地區的醫院可直接透過五官鏡設備將病人的醫療影像傳送至長庚,由專科醫師進行診察並提供診治先機。目前長庚醫院已與8家醫療院所進行合作,提供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的遠距會診服務,迄今已開設超過600個診次,服務逾4,000名病患,提供山地離島偏鄉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亦能提供診治先機,真正落實「醫療平權」。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院創新研究能量屢屢在生醫研發指標性競賽--『國家新創獎』大放異彩,2020年長庚醫院勇奪29個獎項,2021年再延續這股創新研發能量,獲得44項大獎,在全台醫療機構中獨佔鰲頭,因此在「創新研發區」特別從獲獎主題中挑選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主題,包含4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展示人工智慧如何協助醫師做出臨床診斷;另外有4項長庚醫師自行研發的醫材和臨床診斷方法,醫師以過去臨床病人遇到的困難,在院方研究經費的支持下,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造福病人。長庚醫院今年榮獲國家新創獎的兩項主題:「人工智慧心電圖心臟疾病篩檢軟體」及「智能超音波篩檢輔助系統:兒童發展性髖關節發展不良」,受主辦單位邀請,特別安排於「AI醫療創新科技」主題館展出。長庚醫院陳昱瑞名譽主委表示,長庚醫院一向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經營理念,從醫療、保健、關懷三大主軸推動社會公益,足跡遍佈台灣各角落,每年社服基金支出約8.2億元,佔醫療收入結餘24.7%,遠超出法令規定應提撥金額4,9億元,因此本次特別闢設「公益榮耀」專區,展出近年來參與偏鄉醫療、關懷弱勢保護、運動醫學推廣、預防保健及健康促進的成果。
醫療科技展今登場 新技術比拚「偵測極小肺結節只需20秒」
結合政府、醫界、科技、生技產業能量,展現台灣醫療科技新貌的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今(2)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開幕。長庚醫院規劃四大主題區,包括「尖端科技特色醫療」、「全方位智慧醫院」、「創新研發成果」及「社會公益及榮耀展現」。在「尖端科技特色醫療」部份,長庚醫院呈現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各式手術創新應用的成果,以及ROSA機器手臂在腦部和脊椎微創手術的應用,尤其新應用在癲癇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成效。在微創醫療方面,長庚醫院除了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外,更利用3D影像科技,提供病人術前、術中及術後的醫療評估,舉凡嘉義長庚『術中電腦導航定位精準手術運用於三叉神經痛的射頻熱凝治療』、基隆長庚『逆行性腎臟內碎石手術』、高雄長庚『無痛無疤甲狀腺頭頸消融術』,以及林口、高雄長庚的『淋巴水腫治療』,均有亮眼成績。長庚醫院也提供各種器官移植醫療服務,其中的活體肝臟移植存活率領先各國,截至2021年7月,已完成超過3000例肝臟移植手術,病患存活率優於歐美日。「微菌叢植入術」也是長庚一大特色,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已成功治療超過80例患者。此外,長庚醫院長期在環境食安的議題非常重視,為了讓民眾對環境污染物有正確的認知,現場準備常見的民生用品,長庚檢驗醫學科特別提供「尿液12項重金屬檢驗套組」及「環境荷爾蒙分析」,以靈敏度極佳的質譜儀進行精準檢驗,以有趣的互動方式傳遞正確的「選」跟「用」觀念,避免塑化劑、鎘米、含鉛中藥材等危害,並且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全方位智慧醫院」更是長庚的重要特色,攤位現場特別展示遠距醫療工作車及行動遠距診療箱開放民眾體驗。目前長庚醫院已與8家醫療院所進行合作,提供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的遠距會診服務,迄今已開設超過600個診次,服務逾4,000名病患,提供山地離島偏鄉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亦能提供診治先機,真正落實「醫療平權」。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偵測6mm以上結節敏感度已達91.95%,且只要20秒就能產出偵測結果。(圖/國泰醫院提供)國泰綜合醫院則結合國泰人壽、國泰健康管理展出7大主題,包括:1.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2.醫療心未來與智慧遠距照護、3.皮膚醫美商品開發及應用、4.醫療儀器智能化管理、5.怡樂適APP全程照護智慧互動個管系統、6.Cathay Walker Plus健康計劃及7.數位智慧照護服務。肺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超過10年,因初期多無明顯症狀,透過X光發現時多已超過1公分而有轉移風險,幸賴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可以篩檢早期肺癌,有助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結節,但因LDCT影像張數眾多且仰賴醫師經驗,判讀耗時費力。為輔助醫師提高診斷效率及正確性,國泰綜合醫院攜手國內新創團隊雲象科技,合作開發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以超過3,000例,計逾45萬張的高解析度影像,開發出高敏感度AI系統,讓肺結節無所遁形。該肺結節偵測AI對於偵測6mm以上結節敏感度已達91.95%,且只要20秒就能產出偵測結果,並自動排序高風險肺結節及回饋特徵資訊,目前正持續累積資料庫精進AI系統,未來可望提供醫師做為臨床診斷參考的重要意見。另外,考量心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的國人十大死因,為延續對心血管住院病人出院後的照護,國泰綜合醫院成立「心血管遠距照護中心」,提供病人遠距照護服務。「醫療心未來與智慧遠距照護」服務涵蓋:1.提供遠距照護包(包括心電圖量測儀、血壓、血氧、血糖機等各項監測設備),由個管師教導病人返家後使用量測並上傳各項生理數值、2.當病人回傳數值異常,個管師主動聯繫病人或家屬追蹤關懷、3.同時提供心血管遠距照護中心平台,提供病人居家照護建議及病況追蹤服務、4.醫護團隊利用心血管遠距照護管理平台,監控數據並與病人即時溝通。遠距照護服務有利病人返家後照護,目前受惠此服務的病人有83%表示肯定。另外,將於2022年初上線的「國泰i健康」健檢APP,將串接線上預約系統,並可同步檢視個人健檢資訊及最新健檢報告,持續優化服務。
健康與飲食的純粹初心
傾聽水土之音──健康與飲食的純粹初心風土的吟唱,在乾淨的地光水色中彈奏出悅耳的和弦在受到無情的侵擾後,亦只能無聲悲鳴溫柔而靜默地,等待被伸出援手這些年我們所在意的食安問題,除了加工問題與塑化劑等,其實還可以追溯到更關鍵的源頭:人吃五穀雜糧,奠定食物安全的基底在於水土資源。台灣的水土條件優渥,地下水資源得以飲用、灌澆、洗濯,實用範圍廣泛,而當資源的運用的方式不得不被時代的科技巨輪推著走:開挖、傾倒、酸性洗滌……等不利因子排山倒海而來,水土受到欺凌,當地下水被污染,農地與海岸自然也被長驅直入,與民眾生活圈息息相關的水土品質就受到考驗。像是底泥這個有點陌生的詞彙,是沉降在水體底層的軟質混合物,與我們常吃到的海產:魚、蝦、貝類產生親密接觸,當污染物進入底泥中,就會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與生態。蚵農手中的牡蠣變得沉重。我們都需要健康的食物,從中得到充沛的能量,但當水土失衡時,食物的源頭出問題,一切就會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產地到餐桌的距離不過咫尺,要掌握得是什麼呢?舉例來說,像是戴奧辛這個常常活躍於媒體播放的世紀毒物,在高溫燃燒後散布於空氣,也存在於河川與土壤中,最惡毒的地方在於它無色無味且不溶於水,安定於脂肪中,可以透過食物鏈,持續累積毒性在我們可能吃到的食物中,尤其是高脂肪的魚、牛肉、豬肉等,試想,當我們作息規律,為了健康開始調整飲食佐以嚴苛的運動,甚至開始降低自己的口腹之慾,吃原型食物、水煮菜肉,尋求有機蔬菜,各種街談巷議的生酮,斷食法都來了,只為了那個更好的自己,都嚷著要吃好油,卻發現那些高脂魚肉、種植在土中的亞麻仁、核桃、奇亞籽都存於被玷污的水土中,那些對身體好的附加價值彷彿化為烏有,飢餓的努力也白費了,因此,即使是自私也好,大愛也罷,愛護周遭的水土,就是照顧好自己與周遭人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對土地的眷戀──農民辛勤耕種。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從千禧年施行至今,這20年國人對於環境與環保的意識鮮明,也能逐漸取得共識,即使如此,那些沉痛的水土歷史事件還是不能忘懷,70年代的水土出了兩件大事,其一是鎘米事件,源自工業廢水未經妥善處理排入灌溉渠道,被污染的農地種出含有鎘的稻米,攝取之後會累積於肝腎,促使蛋白質、胺基酸及醣類吸收不良,造成軟骨與骨質疏鬆症,更甚者關節變形,全身抽痛夜不成眠;沿海近百年的養蚵史,由於廢水污染也中斷了,爆發綠牡蠣事件,牡蠣吸收到水中的銅而變成綠色,原本蚵農引以為豪的海洋牛奶,高營養的肥美牡蠣變成致癌物,蚵殼下的滲綠怵目驚心,蚵農頓時陷入困頓,縱使安排轉職猶不能排解錯愕與愁容,原本生機蓬勃又高生產力的海岸轉瞬間,人人自危。遙想當時農民與蚵農的慘澹面容,無法相信自己一輩子賴以為生的農作物及漁產會測出大量的重金屬物質;以往收割是農民最珍視的時節,只要辛苦耕種,必能歡欣鼓舞地秋收,在鎘米出現後盡數銷毀的那個被顛覆的認知,農民與漁民對土地的堅持與眷戀,是一種太過沉痛的體會,如果這是高度工業化必然的代價,在地球身心俱疲之後,我們依然可以找回水土原本漂亮的皮膚,讓土壤與地下水互相羈絆制約,以乾淨的水源為土壤增添肥力,今日的耕種,明日的復育,後日的茁壯,都深植在我們那純粹的初心中。
有機農業保護水土讓環境生生不息
農村再生提昇農業經濟產值 有機農業保護水土讓環境生生不息冬山鄉是宜蘭縣最大柚子與茶葉的產地,而位在冬山河上游的中山社區長期致力於推動友善種植與推廣有機農業,對於土壤與地下水的保護有著多助益。有機農業讓土壤不受農藥污染,種植出來的農作物無毒健康,更不會因為農藥滲入地底導致地下水污染,整體環境提昇也讓遊客享受健康的休閒環境。有機讓環境永續農村轉型休閒農業拼健康 從事有機農業逾8年的林長輝,是現任中山休閒農業區理事長,他認為從慣行農業轉型到有機農業的發展變遷,原因於「生活、生產、生態平衡」不僅是世界潮流的趨勢,更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和環境的永續。柚子園一旦噴灑農藥,來訪的遊客都會聞到,「聞之色變、逃之夭夭」林長輝說。因此,自從父親原本的養雞場轉型成為休閒農業後,最需要的就是造訪的遊客,現代人的觀念是「有機=健康」,既然是休閒旅遊和農業體驗,沒有人會喜歡聞到農藥味道,進而生病不健康。土壤與地下水對於有機農業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基石,在不受污染的土壤與底下水孕育的農產品,才是健康的保證。近年環保署設置「水質連續監測自動採樣設備」,就能有效記錄與觀察,灌溉圳路水質是否有受到污染,同時環保署更將底泥的管理納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中,積極推動底泥檢測與維護作業,有效監測有機農業的地下水與土壤的品質,這無疑對有機休閒農場的經營和推動,是一大神助力。中山休閒農業區理事長林長輝經營有機農業8年,與在地農民一同捍衛「生活、生產、生態平衡」的理念。有機紅茶轉型結合在地特色做出市場區隔性宜蘭氣候潮溼多雨,每到春、冬製茶時都是雨季,冬山鄉的茶農近年在夏天研發出紅茶,創出名號、入選全國農村好物,成為新興品牌,成功提昇了茶農的收入。然而,大多數的茶園都位於高山與偏鄉,中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振幅說,若有不肖業者特意前來掩埋工業廢棄物和污泥,甚至將工業用廢水排入灌溉渠道,都會影響農業發展。因此,環保署特別重視「從農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從99年起推動重金屬高污染潛勢農地調查,有很好的成效。相較於過去曾經發生的烏腳病與鎘米事件,宜蘭以環保立縣,對於環境的維護相對來說是模範縣市,從拒絕重工業進入宜蘭,以及現在宜科也僅招募無重工業污染的廠商進駐,並遵守環保署對於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做一個有效的平衡。中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振幅說:「宜蘭人對環境保護的堅持,是縣民們最好的任性。」相對於全球化的趨勢以及WTO開放進口茶葉,越南茶對台灣茶農有明顯衝擊,但台灣的茶農在環保署協助規範與保護土壤與水源下,擁有良好的有機茶葉品質外,也將紅茶精緻化、提昇產值,現在冬山紅茶的價格比半發酵茶還要高。味道除了蜜香之外,還有花香,像是金萱有奶香、翠玉有野薑花香、烏龍有玉蘭花香,成功做出市場區隔。中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振幅利用夏季製成的紅茶,不僅有蜜香,還有奶香和花香,成功做出市場區隔。環境永續有賴有機農業保護土壤與地下水「有機農業的土壤一旦被農藥污染,需要10幾年才能回得去。」李振幅說。土壤是大地之母,豐沛的地下水資源更是農作物的生長泉源,土壤健康、水質優良,才能培育出健康的農作物。健康飲食是未來的趨勢,中山休閒農業區理事長林長輝表示,以前就常聽老農在噴灑完農藥,返家飲水時送醫,甚至,有老農在迎風面噴灑時,因為吸入過多噴灑的農藥,直接暈倒送醫的。聽了這麼多農藥對於人體的危害,更枉論農藥滲入土壤與污染地下水的危害了。中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振幅開玩笑地說,只要生態環境能讓農民獲利,農民自然會去維護這個「有利可圖」的金雞母。透過休閒農業的發展的推廣,讓民眾在週休假日來農事體驗與旅遊,並提昇農民的收入,農民就自然會維護生態環境,才能永續經營與獲得健康。環保署針對台灣各縣市的土壤品質進行調查,可以讓農民了解自己的土壤特性與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更能發揮其最好的效益。針對農地土壤不定期監控預防,並整治污染土壤,確保土壤潔淨,讓農民種出健康的農作物。中山休閒農業區理事長林長輝補充說,美好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也歡迎更多農民加入有機農業的行列。宜蘭縣有許多有機的場域,就是農民對於環境永續的經營有了共識。維護土讓健康與地下水的潔淨,才能孕育出健康的農特產品、永續經營有機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