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
」 車禍 高雄 長庚 肺腺癌氣候工業革命成淨零轉型新契機 國泰金總座李長庚籲打造氣候金融競爭力
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正於亞塞拜然(Azerbaijan)召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率隊親赴亞塞拜然,再度擔任COP重要周邊會議「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WCS)」的開場講者,今(17)日以「促進系統性改變擴大氣候金融與自然解方(Driving Systemic Change for Climate and Nature Solutions)」為題發表開場演講,具前瞻性與全方位洞見發表獲現場來自各國來賓的熱烈迴響。李長庚在開場演講時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危機,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系統性改變迫在眉睫,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技術,到數位化、智慧化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如今在邁向淨零轉型發展上,也需來一場「氣候工業革命」、「自然工業革命」,才能促成能源、循環經濟、自然解方、科技應用等領域結構性與系統性轉型,另一方面此改變勢必對既有經濟結構與社會分配帶來衝擊,如何打造公正轉型機制亦是課題之一,期盼透過與各組織領袖相互交流、學習,促成台灣、亞洲乃至全球的氣候金融解方發展。李長庚指出,近年來在COP議題探討上,均可見「金融(Finance)」的蹤影,今年COP29最受矚目的議題便是氣候金融,也被稱為「金融COP」,顯見金融機制在落實氣候目標的關鍵作用,如今全球越發重視金融業如何有效的支持氣候韌性相關專案,關鍵是跨領域整合及多元融資途徑,將每一份資源放到正確的位置,針對不同專案對應不同風險偏好、規模的資金,也就是媒合資金的供需者,亦需找到了解問題、商業模式與技術的人,才有機會讓氣候金融解決方案落實,甚至往商業化的擴展模式邁進。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認為,在邁向淨零轉型發展上,需來一場「氣候工業革命」、「自然工業革命」,才能促成能源、循環經濟、自然解方、科技應用等領域結構性與系統性轉型。(圖/國泰金控提供)除將資源放在正確的位置外,亦可透過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找到合適的資金。李長庚觀察到,目前已有「混合金融、轉型金融、影響力投資、績效給付(pay for success)債券」等多元創新金融模式,皆有不錯的進展,有助於建立市場信心,金融機構可善用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加速學習,更能了解風險,才有機會為永續轉型投入更多的資金。李長庚也分享國泰金控在氣候金融上的努力與成果,國泰金控管理資產超過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客戶人數更達台灣人口的63%,迄今投入氣候行動逾十年,從國際倡議、自身營運、低碳投融資、商品服務到商品碳足跡等,從上到下積極推動,包括2011、2016年分別承作台灣首件太陽能與離岸風電融資,促進再生能源發展,且進一步從放款拓展到投資,設立全台首檔以永續為主題的私募基金,並承諾2050年全球營運據點100%再生能源使用,落實「淨零碳排」目標。截至2023年,國泰根據國際標準如全球氣候變遷投資聯盟(Global Investor Coalition on Climate Change, GIC)低碳投資登入平台(Low Carbon Registry,LCI)等經驗,定義低碳產業等永續主題的投資與貸款,國泰金控已投入永續相關投融資金額總計超過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低碳投融資金額超過103億美元(約新台幣3,305億元),展現帶領跨產業推動能源轉型與具體成果。李長庚在演講尾聲以台灣網路流行語「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幽默表達,「投入氣候解方的每一分錢並沒有不見,而是變成我們更美好的永續未來」,呼籲更多企業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及加速行動,唯有世界團結,才能為永續創造更具深遠的影響力。國泰相信,藉由國內外產官學界共同努力,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就能匯聚成一股改變環境、促進淨零轉型的正向力量,攜手邁向2050淨零的美好願景。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在演講尾聲以台灣網路流行語「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幽默表達,「投入氣候解方的每一分錢並沒有不見,而是變成我們更美好的永續未來」,呼籲更多企業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及加速行動,唯有世界團結,才能為永續創造更具深遠的影響力。(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自2021年開始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合作,首度參與格拉斯哥COP26後,2022年獨家直播埃及COP27周邊關鍵會議「世界氣候峰會」,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獲邀擔任峰會講者,成為13年來首位來自台灣的開講者,2023年雙方更締結為全球首家策略夥伴,李長庚代表台灣金融業受邀出席杜拜COP28的周邊論壇「世界氣候峰會」,將台灣經驗帶上世界舞台。國泰金控作為永續金融先行者,歷年來積極參與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RE100、Nature Action 100等國際倡議廣受肯定,議合成果豐碩;今年國泰金控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再度攜手主辦「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參與上市企業佔台股市值約82%,上市櫃公司碳排放量超過全台總排碳量54%,顯見國泰在氣候金融扮演關鍵角色,與金融價值鏈中的利害關係人溝通及合作,持續帶動產業及社會朝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成為台灣氣候先鋒。
雨中事故!國1六堵段爆2車碰撞 釀2傷受困警消急破門搶救
國道一號南下3.7公里處17日凌晨2時許發生碰撞事故,黑、白2輛轎車行經事發路段時不慎擦撞,強大的衝擊力導致黑色轎車受損嚴重,造成2人受困車內,消防局獲報立即派遣人車趕抵救援,到場後迅速將1男1女傷患救出並送醫,警方則在現場實施交通管制並排除狀況,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消防局表示,基隆市消防局凌晨2時20分獲報,國道一號中山高六堵段南下3.7公里處發生2車碰撞意外,初步了解有2人受傷受困,消防局立即派遣仁愛及信二分隊,出動4輛消防車、2輛救護車及14名消防員,並由仁愛分隊分隊長王博昇及小隊長楊博元帶隊前往搶救,到場後發現黑色轎車的車門嚴重變形,造成車內的女駕駛和副駕男子無法脫困。消防局說明,經破壞車門後才成功將2人救出,傷患皆全身多處擦挫傷,所幸意識仍清楚,其中副駕男子的頭部受創,救護員隨即利用頸圈將其固定後,再以長背板運至救護車上,連同女駕駛一併送往長庚醫院救治。警方表示,國道警察第一時間獲報後,也迅速派遣警力趕往現場進行交通管制,直到受困傷患救出送醫後,警方隨即排除事故現場,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
診所掛號費漲至500元?網友整理長庚收費笑了:去大醫院比診所便宜
衛福部今年3月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150元上限,多數診所陸續調整掛號費,近日有民眾看病時,發現診所公告明年1月起掛號費將調漲至500元,引起各界討論。有網友驚呼收費甚至比沒健保的時代還要貴,也有內行人分享,不少地區醫院的收費都沒有這麼誇張,更拿長庚經營的區域醫院收費舉例:「快笑死,去醫院看病比去診所便宜」。有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表示,印象中小時候還沒有全民健保的年代,爸媽帶他去看診所醫生,打個1、2針加拿藥也只要400至450元左右,沒想到如今光掛號費就要收500元。但他也提問:「健保出來不就是要幫助窮人也能看病嗎?掛號費無上限這樣本末倒置了吧!」並認為要對付濫用健保的奧客,可以用「累加」方式對付,而不是讓每個月繳近千元的健保費的小市民們,因為掛號費而雪上加霜,吐槽:「全民健保乾脆廢掉好了,掛號費500比以前沒健保還貴了欸?」文章引起網友討論,不少網友留言論戰:「掛號費無上限,其實根本等於自費看病,真的不知道幹嘛繳健保」、「要是沒健保,開刀就沒便宜健保房住了,不能單說看診吧」、「現在的500元跟那年代的500元能比嗎?價值差多了吧」、「你算一下不要健保身份,掛號加自費多少錢。」還有網友指出,未來診所掛號費上漲後,直接去地區醫院或是區域醫院看病,可能還比一般診所更便宜!這名網友解釋看門診時,所謂「掛號費」其實是「掛號費」與「部分負擔」費用的加總,部分負擔是健保規定要收的,掛號費才是各院所自己決定多少。因此他以長庚醫療財團體系的各地方醫院為例,所以如果沒有拿診所轉診單,而是直接去長庚體系的醫院看診,土城掛號費150元、未轉診部分負擔240元,看一次診390元;桃園掛號費150元、未轉診部分負擔80元,看一次診230元;鳳山掛號費70元、未轉診部分負擔80元,看一次診甚至只要150元,每一種選項都低於掛號費500元起跳的診所,讓他狂酸:「快笑死,去醫院看病比去診所便宜,桃園長庚才收你230是有甚麼好不滿?嫌診所收500貴不會去長庚看喔!」不過對此同樣也網友提出反論:「你是不是以為每個人家裡都住離大醫院很近?」、「桃園長庚在半山上,可遠了」。亦有網友表示贊同:「這篇正解,而且還是經驗豐富的主任幫你看病的,有禮貌,有的還有在負責教學和開刀,掛號費又便宜。」
馬辦邀陸金牌選手訪台 海基會:樂見對等的兩岸交流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國大陸7所大學共40名師生組團於11月27日來台,期間將訪問訪問台大、政大、清大、陽明交大、長庚、文化等6所大學,進行交流。對此,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表示,政府樂見對等、尊嚴、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並希望這次行程能夠按照申請的目的和內容來進行。政府日前審核通過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來台交流案,此次參訪團隊可謂星味十足,其中兵乓好手馬龍、2020東京奧運射擊金牌得主楊倩等人將攜手7所大陸大學師生在台展開九天八夜的行程。羅文嘉表示,政府樂見對等、尊嚴、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也希望這次行程能夠按照申請的目的和內容來進行。兩岸的任何交流活動,都不應自我矮化,要維護中華民國主權、自由民主體制不要受到任何傷害,也不要去呼應對岸的統戰訴求,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羅文嘉指出,陸生團到訪台灣交流,應該要體驗中國沒有的,第一個是台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國家成功平和轉化成亞洲第1名的民主國家,得到世界華人和各國的尊重與讚佩,這對華人是獨一無二的經驗,對中國人民也是至為珍貴,值得中國青年來台體會。羅文嘉說明,當然要更進一步展示,台灣是自由多元包容的社會,台灣社會強調文化多樣性、文化多元性,希望馬英九基金會也可安排中生團了解、體會「台灣最美的風景」,包括對人的尊重、人的文明。
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 成公私協力推手 擴大氣候金融影響力
國泰金控挺進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關鍵挑戰,為台灣唯一前進COP29藍區(Blue Zone)舉辦會議的金融業,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AsiaFinance Event)。身為連續第四年參與COP的國泰金控,COP28、COP29皆於藍區與全球產官學界深化交流與對話,自亞洲觀點參與全球氣候討論,展現國泰金控在國際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 由左至右分別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總監Anjali Viswamohanan、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資深顧問Filipe 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投資長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共同舉辦藍區周邊會議「亞洲氣候金融會議」,氣候融資對於全球推動低碳轉型至關重要,會議以「透過公私協力促進氣候金融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亞洲觀點」(CatalyzingClimate Finance vi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pectives from Asia)為題,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由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開場,投資長程淑芬進行短講、擔任主持人,邀請專家小組共四位,包含氣候金融領域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總監AnjaliViswamohanan、聯合國倡議代表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SEforALL)資深顧問Filipe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GPIF)投資長水野弘道(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 (InternationalFinance Corporation,IFC)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探討如何加速氣候金融的成長,包括亞洲氣候金融的公私合作關鍵趨勢,聚焦於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化工及運輸)及能源部門低碳轉型過程的現況與挑戰、成功經驗,強調創新機制及公私合作能幫助取得轉型過程中所需的氣候資金。李長庚開場表示,「透過此會議探索新的投資工具及金融模式,以增強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同時借助現場重量級與會人士的經驗與知識,分享以公私協力模式擴大氣候金融規模見解,希望今天我們齊心協力,為亞洲甚至世界找到氣候難題的務實解決方案。」共同主辦單位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表示,國泰金控是永續發展與氣候行動的典範,已連續四年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合作,透過勇敢行動、創新解決方案與承諾,在全球氣候行動扮演關鍵角色,成為亞洲金融業的標竿,世界氣候基金會很榮幸能持續與國泰合作,共同面對極具挑戰的淨零之路。國泰金控向國際發聲,投資長程淑芬於COP29藍區「亞洲氣候金融會議」中表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圖/國泰金控提供)。程淑芬從亞洲低碳轉型困境談起,全球超過70% 的電力成長需求高度集中於亞洲;預期在明 (2025)年,亞洲將消耗全球半數的電力。此外,高碳排產業雖佔亞洲超過4成的GDP,該產業就業人口同樣超過4成,種種風險使亞洲在公正低碳轉型的道路上面臨巨大挑戰,需要透過完善的氣候金融環境,提高轉型誘因,讓轉型行動更具投資可行性。目前亞洲氣候資金仍多仰賴公部門資金,這也使實現2030年前全球達到每年9兆美元的水準更具挑戰性。對此,程淑芬認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四位不同領域專家小組對談隨後登場,為亞洲低碳轉型帶來新的建言與方針,第一,關於金融機構克服投入公私協力的障礙,Hiro指出混合金融的設計相當複雜耗時,經常讓投資人無所適從,應盡可能標準化,參考過往成功案例避免過於標新立異,並讓在地專家參與,讓案件從起始到投資審查所需的時間縮短,才可能擴大規模。Filipe則從碳市場的經驗發現,即便全球許多企業已設下淨零承諾,因市場對於濫用碳權、漂綠無統一的定義,導致企業不願投入更多在碳市場,各國政府應建立明確碳交易市場規則或標準,才能加速並擴大氣候金融規模。第二,關於亞洲加速能源轉型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關鍵,Anjali認為,除政府應建立清楚轉型目標以及具體時程外,更需針對各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等)規劃產業別轉型路徑,讓企業與投資人更具信心加速轉型。此外,Laila提醒邁向淨零也伴隨公正轉型問題,政府應把關社會保障規範,建立規則以平衡轉型過程中各方利益與犧牲。Hiro也補充金融機構過去主要針對投融資對象進行議合,現在則應轉向與政策制定者進行議合,驅動政府建立更清晰的轉型路徑。第三,關於建構全面的公私夥伴關係,擴大氣候金融規模,Laila提醒,公私部門應以更整體的角度規劃資金用途,避免一方面投資綠能,另一方面持續補貼或投資高碳產業,同時,應建立全面的夥伴關係,以凝聚共識並採取一致的行動。最後,程淑芬總結,應打造多元利害關係人的氣候金融平台,讓知識經驗交流,拉近更多有行動意願的各國政府與私部門,共同探索具投資可行性的專案,以促成系統性改變。Hiro呼應並提醒,永續行動成本雖然很高,但氣候行動失敗的成本更為巨大,應立即加速行動,同時肯定國泰的氣候領導力。國泰長年來積極落實永續金融的經驗,除加入RE100、通過SBTi碳排減量目標,持續擴大低碳投融資規模,同時積極與各利害關係人合作,拓展全球氣候行動夥伴關係,2024年更加入亞洲公益創投協會(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AVPN)啟動的「亞洲再生能源轉型倡議(Asia's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Initiative, ASCENT)」,期待促進亞太地區資本流向公正、公平能源轉型方案。
台大醫院「0波波」! 北榮、新光、北醫、林口長庚回應聘僱醫師「評議重點」
北市某婦幼診所一名劉姓女醫,去年在替病患進行子宮鏡手術時發生意外,導致其身亡。劉姓女醫被起底是波蘭醫學院畢業回國的「波波醫生」,甚至是「波波醫生」中的初代,導致這個爭議多年的議題重新遭到檢視。近日網路上流傳一份約1500人的「波蘭醫師一覽表」,名單中甚至包括台大醫院、榮總、三總這樣的知名醫院,引發民眾擔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14日表示,經過經查,院內並無任何一位「波波醫生」,且院內之前就有決議,如果持波蘭學歷申請住院醫師或實習,均「不予考慮」;新光醫院、北醫附醫、林口長庚等醫院也相繼公開醫師聘雇標準。事件起因於北市某婦幼診所劉姓女醫執行子宮鏡手術時,導致患者死亡事件。之後,劉姓女醫被起底是在波蘭的醫科大學取得學士後醫學士學位,引發外界對「波波醫生」議題的再次關注。然而網路上流傳一份「波蘭醫師一覽表」,其中現正任職、在學中的醫師達1552人次,更有高達數百名來自波蘭、西班牙、捷克、匈牙利等醫療不如台灣先進的中、東歐國家醫學相關科系「國際專班」醫師,正在台灣各大醫院包含台大、北榮、新光醫、北醫附醫、中山醫院等醫院與診所中就職,引發民眾議論。立法院14日審查教育部、國立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等預算時,國民黨籍立委洪孟楷就要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回應「台大醫院對於波波醫師的態度為何?」吳明賢則表示,經查台大醫院內無任何一名波波醫師任職,且院內曾做過決議,持波蘭學位的醫師若申請住院醫師、實習等,均不會接受。另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經查目前在該院任職的波蘭醫師人數僅2、3位,占全院醫師比率不足1%,並非網傳的「8位」。洪子仁並指出,以目前國家制度來說,只要通過國家考試成為正式合格醫師,其實是國家賦予他擔任醫師的認證,「我們看的是國家考試,是國家的認證。」洪子仁還表示,認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醫療公共服務涉及公眾健康,資訊公開透明有其必要,但「強制性作為大可不必」,建議醫師在行醫過程中,要介紹自己時,可說明畢業醫學院名稱。直言「他能夠成為合格主治醫師、有醫師執照,就不是密醫。」北醫大附醫院方則回應:針對外界對於醫師任用的討論,北醫在醫師遴用定有嚴謹規範,所有主治醫師皆須通過國家考試,並取得合格醫師資格,且同時具備相關專科證書及學術論文發表等資格。此外,醫師遴選均經由院內專業單位進行,依循透明、嚴格的評選標準,同時,醫師也須經過嚴格訓練及臨床授權,以確保醫療團隊的專業與醫療品質。而據《聯合報》報導,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在受訪時則表示,長庚以「能力」評估是否聘僱醫師而非學歷。長庚目前並未清查院內是否有波波醫生,但以他的認知,波波醫生若來申請擔任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依能力評判,不一定進得來。」北榮院長陳威明則接受《TVBS》訪問,已清查網路流傳名單,但其中裡頭幾位列在北榮的醫師都已不在,僅有1位醫師仍在職,名單正確性有待評估。但這名在職醫師擁有美國知名大學醫學學歷,且是一名臨床表現相當優異的主治醫師。他呼籲這樣的名單不該再流傳,認為只要有通過國家考試、正規訓練的醫師,都不該帶著有色眼光看待。
開爸爸保時捷墜海…嘉義男穿花內褲站車頂等救援 鄰居曝黑歷史:常惹事
嘉義縣東石鄉型厝村漁港昨(14日)晚傳出事故,27歲林姓男子駕駛保時捷718敞篷車,不慎連人帶車衝入海中,價值300多萬的車子泡水。海巡和警消獲報後到場救援,救起身穿花內褲、站在車上等待的林男,再送往醫院救治,詳細事發原因還有待警方釐清。海巡署中部分署第四岸巡隊昨晚7時許接獲民眾報案,得知型厝漁港北方岸際有車輛落海,駕駛站在車上等待救援,安檢所人員通報警消,同步趕往現場。由於情況緊急,現場拋出魚雷浮標,並以浮水繩接觸受困民眾,成功將落海男子救起。根據初步調查,林男昨晚開著父親的保時捷出門,行駛到東石鄉型厝村漁港附近時,因不明原因竟使出道路,直接衝入海中,警消將人搶救上岸後,給予相關處置,送往嘉義長庚醫院救治。林男獲救時意識清楚,但精神不濟,回話有些錯亂,但沒有用藥或酒駕情事。據了解,林男的父親是大型企業高館退休,供應林男生活不虞匱乏。當地民眾透露,林男沒有工作,精神狀況不穩定,經常在朴子、東石一帶惹事,雖有管束但依舊風波不斷。對此,第四岸巡隊呼籲,民眾前往海域進行各類活動,應注意天候、海象及潮汐,下水時應穿著救生衣,若在岸際、港區發現有危難、救生或救難案件,請撥打「118」免費服務專線求救,海巡人員將於第一時間投入能量救援。
快訊/林口東林橋60歲男墜落10層樓高 無呼吸心跳搶救中
新北市林口區今(14)日上午發生男子墜橋意外。上午10點多,一名年約60歲男子不明原因從東林橋墜落橋底,現場高度約10層樓高,民眾見狀報案。警消到場後,採擔架吊掛方式將男子拉上橋,發現男子全身多處骨折,且無呼吸心跳,已由救護車送往林口長庚醫院急救。
國泰金控挺進COP29 總座李長庚親赴亞塞拜然 第一線直擊國際氣候變遷趨勢
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於11日在中亞亞塞拜然(Azerbaijan)迎來序幕。為接軌國際掌握最新氣候變遷脈動,國泰金控連四年前進COP,一連參與格拉斯哥COP26、埃及COP27、杜拜COP28,將台灣經驗帶上世界舞台。總經理李長庚今年再次率隊前往COP29,於第一線實地了解最新氣候變遷趨勢與淨零解方,參與三大關鍵會議。首先14日登場於官方主場藍區(Blue Zone),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Asia Finance Event);其次,17日在COP29周邊關鍵論壇「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WCS)由李長庚擔任開場演講、並接力主辦「國泰氣候領袖圓桌論壇」(Cathay Global Climate Leaders Roundtable)。國泰金控發揮永續金融先行者職能,集結自台灣、亞洲到世界的前瞻觀點,於本屆COP29三大關鍵會議間聚焦討論透過氣候金融促進產業淨零轉型,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之關鍵挑戰,不僅為台灣帶來國際視野,更樹立亞太地區金融業氣候典範。國泰金控連四年前進COP,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年再次率隊前往COP29,於第一線實地了解最新氣候變遷趨勢與淨零解方(圖/國泰金控提供)。為期12天的COP29,探討「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及減碳資金」、「氣候變遷風險調適措施」等多元氣候議題,尤以氣候金融最受矚目,各國將討論新的氣候資金目標,因此今年也被稱為「金融COP」,而國泰金控在COP29大會間參與主辦三大關鍵會議倡議三大主軸,透過實際參與步步揭開最新氣候變遷國際趨勢。第一主軸是,身為連續第四年參與COP正式周邊會議的國泰金控,今年仍會前進藍區,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共同舉辦周邊論壇「亞洲氣候金融會議」。氣候金融對於全球推動低碳轉型至關重要,本次會議期望促進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且創新的發展環境。藍區 僅對經認可的締約方與觀察員代表開放,是進行國際間正式談判的地方。國泰金控透過與全球產官學界交流與對話,持續參與全球氣候政策的討論,並致力推動永續金融、企業議合,充分彰顯國泰金控在國際氣候金融的地位與影響力。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左)、投資長程淑芬(右)於本屆COP29參與三大關鍵會議,聚焦討論透過氣候金融促進產業淨零轉型,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之關鍵挑戰(圖/國泰金控提供)。第二主軸是,吸引各國政要、機構及倡議組織參加的「世界氣候峰會」,李長庚再次受邀進行開場演說,分享如何透過跨域合作及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促進能源、生產與消費、自然解方、科技應用等領域系統性轉型;第三主軸是,因應目前氣候金融發展進度緩慢,「國泰氣候領袖圓桌論壇」聚焦在氣候金融、能源轉型等議題,將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的專家,展開跨國、跨域、跨產業的對談,期望借鏡擬定合適的解決方案,克服當前氣候挑戰。面對全球氣候賽局,國泰金控落實永續金融與氣候行動不遺餘力,在氣候金融扮演關鍵角色,積極推動氣候倡議,從金融角度分享經驗提出氣候解方,不僅為台灣發聲,更讓世界看到台灣企業實踐永續行動的展現,未來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透過公私部門攜手協作,帶動產業一起成功轉型。
女子連日加班後忽視線不清、雙腿無力 竟患罕病「多發性硬化症」
中國湖南省一名約30歲的年輕女子,因連日加班、過度勞累,竟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等徵狀,赴醫院檢查後確診俗稱「美女病」的罕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據陸媒《瀟湘晨報》報道,2023年2月,90後女子小文(化名)因連日加班,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走路不穩等徵狀,到湖南省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後,確診「美女病」,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文複診發現各種徵狀已經得到明顯的改善。據醫生介紹,小文的徵狀是一種累及視神經和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疾病,原因可能是連續加班後、過度勞累引起免疫力急劇下降所致。這也是近幾年來,逐漸被大家認識的一種罕見病,通常認為與遺傳、環境及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關,容易復發且致殘性高,因為好發於中青年女性,所以又被俗稱為「美女病」,其真正名稱為「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偏偏疾病症狀表現差異性極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哪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對應的症狀,造成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湖南省中醫院醫師提醒,為避免復發,不應隨意減藥停藥、熱刺激等。患者應盡量保持心情舒暢,不飲酒、戒煙、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堅持定期複診。過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曾對多發性硬化症進行說明,他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不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情況差異大,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造成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則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
3分鐘找出問題 AI解讀你的身體姿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日常生活,人們常因姿勢不正導致體態問題,多數人並未意識到潛藏的健康隱患,直到身體發出疼痛或不適信號時才重視,尤其是長時間久坐的工作型態、或是習慣偏向單側站姿及走路,都可能使身體的負擔不均衡,導致肌肉失衡或骨骼變形。這些文明病,有些人會定期到復健科治療矯正、或是喬骨針灸,以醫師、復健師觸診經驗找出身上的病徵。不過現代科技的進步提供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AI體態管理檢測」。這也是除了到醫院或健診中心健康檢查,透過抽血、驗尿、超音波、X光等反映在數據上,「AI體態管理檢測」則是可以高科技從體型、儀態等全方位檢查。體態問題往往被忽視 AI檢測助你深入察覺這類的AI體態管理檢測能360度精準量測,用科學數據驗證身體狀況,比對身形改變,了解前後差異化,讓每個人都看見改善的體態。對此,致力於復健醫學、肌肉骨骼損傷以及擅長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徒手治療等方式,改善患者問題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李冠毅分享,由於現在都市人經常性地滑手機、躺平看片、坐姿不正站姿歪斜等習慣,長期忽略姿勢的調整,因此透過AI檢測技術先進的影像辨識與數據分析,就能在三分鐘內檢查出來,進而了解全身肌肉和骨骼發展,再由專家提供具體的改善建議,更能有效地協助人們提早認知身體潛在問題。李冠毅醫師進一步指出,AI體態管理檢測不僅能夠分析肌肉和骨骼結構,從而幫助患者測量出高低肩、駝背、胸部外擴等數值,如果感覺到肩頸僵硬、腰部不適,或發現自己站立時兩肩高度不一致、駝背嚴重的人,都可考慮進行AI體態管理檢測,根據數據和專家建議穿戴功能型內衣或塑身褲,穿上後再次檢測,可以立即發現差異,搭配運動計畫,有效對症下藥。▲AI檢測掌握自己的姿態的改變 (圖:黛莉貝爾提供)AI管理走進日常,輕鬆雕塑美型AI體態管理檢測不再限於醫院的昂貴設備,現在也能夠成為大家生活的檢視工具。目前,台灣擁有「AI智能體態管理儀」,特別針對需要美型的女生們在選擇內衣褲前可先預約進行體態檢測,針對胸、腰、臀、四肢等全身部位全面測量,過程快速且非侵入性就能獲得體態評估、重心分布等數據,再由專人提供適合的功能型內衣。搭配後也能現場再次進行檢測,讓數據說話,立即感受到姿態的改變,減少穿錯內衣的窘境,以此鼓勵大家利用AI檢測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以達到未病先防、即刻調整姿勢,避免因小問題而導致大疾病的發生。
漱口水爭議2/「刺激黏膜、增生細菌」恐增4癌症風險! 醫:非單一原因勿恐慌
含酒精漱口水不僅會影響血壓調節,早在15年前就有研究認為其增加口腔癌風險,接著又有另一項研究稱咽喉癌也與其相關,都與酒精刺激黏膜有關。今年6月,比利時研究針對知名品牌的含酒精漱口水進行追蹤研究,結果發現會讓口腔增加2種致癌細菌,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結腸直腸癌風險。不過,醫師認為癌症的發生非單一因素,呼籲民眾不必因此恐慌。 2009年,墨爾本大學口腔醫學副教授麥克勞在發表於《澳洲牙科醫學期刊》的報告中指出,他們評估數份研究後,「有充分證據顯示」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報告指出,含酒精漱口水中的乙醇會讓致癌物更容易滲透進入口腔組織,造成傷害,酒精副產品乙醛據信也有致癌性,並可能在漱口時囤積在口腔中。 這份研究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部分牙醫師抨擊研究不夠嚴謹,且不該只以單一論文的結論作為定論。2014年,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牙醫學院資深講師David Conway在發表於《口腔腫瘤學》期刊的研究再度指出,一天使用含酒精漱口水超過3次,會使口腔癌和咽喉癌風險升高。英國牙醫師公會顧問Damien Walmsley教授當時也跳出來澄清「這項研究結果並非定論」。 2024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熱帶醫學研究所團隊在《醫學微生物學雜誌》成果,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連續3個月每天使用知名品牌含酒精漱口水,然後再連續3個月使用安慰劑漱口水。研究發現,每天使用含酒精漱口水後,參與者口腔中的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咽峽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這2種細菌的含量明顯增加,而這2種細菌都可能引發嚴重的侵入性感染,並與多種癌症有關,例如食道癌和結腸直腸癌。研究指出,含酒精漱口水會增加口腔癌、食道癌風險,其中與酒精會刺激口腔黏膜有關,比起吸菸風險更高。(圖/報系資料照)研究人員指出,知名品牌漱口水含有約20%的酒精,而酒精可能會擾亂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平衡,導致某些有害細菌的滋生。雖然這項研究僅針對單一品牌含酒精漱口水進行測試,但研究人員認為,使用其他含酒精漱口水後,也可能對口腔細菌產生類似的影響。 針對漱口水致癌的疑慮,衛福部認為,傳統漱口水內含的酒精量,目前並無實證顯示會增加口腔癌機率。「酒精對口腔黏膜的刺激性,目前仍未有定論,衛福部也只說『未證實』而已。」柏登牙醫診所院長黃斌洋表示,口腔癌諸多危險因子中,酒精是最直接影響的關鍵,主要就是它長期對細胞會有不好的影響。 口腔癌防治先驅、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韓良俊也曾指出,酗酒、抽菸、檳榔導致口腔癌主要是「局部作用」,口腔黏膜直接受到這些危險因子的影響,而漱口時酒精停留在口腔的時間有時更長。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則認為,癌症的原因往往相當多元,並非單一因素就會致癌,漱口水會致癌目前僅是理論推測,尚無大型研究實證,因此不必過度恐慌。黃斌洋則認為,長期使用漱口水前,最好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並依據個人症狀選擇適合的漱口水,當症狀緩解時就不要再使用漱口水,以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漱口水爭議1/酒精濫殺好菌「恐影響血壓升降」 換季防爆發心血管疾病
在商業廣告多年的宣傳下,許多人都認為漱口水是必備的口腔清潔用品,事實上並非如此,甚至有醫師警告,使用含酒精漱口水可能會影響血壓,甚至會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秋冬換季溫差變化大,三高族群需特別當心。 秋天氣溫瞬息萬變,正是心血管疾病發季節,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資料,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每年超過5.6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尤其最常發生在季節交替時。 林口長庚腦中風中心主任張庭瑜表示,血壓是最大關鍵,幾乎8~9成的腦出血都跟血壓有關。「每到冬天腦出血患者就增加約3成,除了溫差大會刺激血管收縮,天氣冷也容易讓血壓上升,增加腦出血風險,所以首先要定時服用血壓藥,同時做好保暖工作,再來就要注意症狀。」 但血壓無聲無息,很多人血壓高也不自知,萬一無意中刺激血壓上升,可能就會引爆心血管疾病,而日常生活常見的漱口水,竟然可能是肇禍兇手? 美國心臟外科醫生Jeremy Londonb日前在社交平台PO文表示,為了心臟健康,他不會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因為這類漱口水會殺死口腔內所有細菌,其中包括好的細菌,這些好菌有助人體產生一氧化氮,能幫忙血管壁擴張,有助於調節血壓,當這些好菌都被殺死之後,自然就會影響血壓,尤其對患有高血壓的人更不好。 「英國也有這樣的相關研究,關鍵就在於一氧化氮。」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一氧化氮可刺激血管的內皮細胞擴張舒張血管,使血壓下降,同時增加血流量,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此外,一氧化氮也可避免血管內壁形成斑塊、血栓阻塞,減少中風和心肌梗塞的機率。 多數民眾依賴漱口水緩解口腔不適症狀,醫師建議度過急性期後,還是要根本治療病因才是解決之道。(圖/報系資料照)國際期刊《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2022年時曾進行研究,找來19名健康民眾開始每天用2次含酒精漱口水,並測量血壓。結果發現,24小時內,血壓上升了2到3.5毫米汞柱,而血壓每升高2毫米汞柱,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分別升高7%和10%。 「除了殺光好菌,含酒精漱口水也會影響唾液分泌!」柏登牙醫診所院長黃斌洋表示,口腔唾液中含有許多免疫球蛋白與酵素,含酒精漱口水因為容易揮發,所以會進一步影響唾液腺分泌,導致口腔唾液變少,也可能影響血壓升降。 黃斌洋提醒,只要好好刷牙、使用牙線,其實可將漱口水作為選擇性輔助用品,除非是雙手較不靈活的長輩或中風患者、或剛動完口腔手術者才需要。大多數民眾可能是因為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原因使用漱口水,建議先治療好口腔疾病才是根本之道,而非依賴漱口水。
川普選舉瞎扯「男變女」 林郁婷:主辦單位不是吃素的!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在選前又拿奧運拳擊的性別爭議造勢並攻擊對手賀錦麗,對此,巴黎奧運女子拳擊金牌林郁婷今(9)日出席在高雄舉辦的長庚運動醫學學術研討會,被問及此事,她高EQ回應「選舉嘛!」,並指奧運「主辦單位也不是吃素的」。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他在巴黎奧運以及近期選舉期間,頻頻針對女子拳擊賽事的性別爭議做出評論,並影射台灣拳后林郁婷「男人變性成女人」。對此,林郁婷今日出席高雄長庚運動醫學學術研討會時回應,「這些議題不用再多說什麼,我們回國之後該做的準備都有,在比賽的時候,大家可以想,如果說你們都會有這樣的問題,那以為主辦單位是吃素的嗎?不會想到這些問題嗎?主辦單位都出來掛保證了,基本上我覺得不用再多說什麼」。川普上月接受美國職業摔角(WWE)退役選手「送葬者」(The Undertaker)採訪,討論「保護女子運動免受跨性別運動員的影響」,提到巴黎奧運女子拳擊性別爭議,「現在奧運有2個……2個人變性成為女人,他們倆都贏得了金牌,令人震驚」。另外,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在美選投票前的賓州雷丁造勢會上,又再度提起巴黎奧運爭議,並影射台灣金牌拳后林郁婷、阿爾及利亞拳后「男變女」,「你們看過那2個拳手嗎?他們原本是男人,變性成女人」。川普還稱,她們可以跟拳王泰森對打,若把泰森和賀錦麗放上擂台,一定很有趣。不過對於川普言論,林郁婷高EQ回應,認為一切僅是美國選舉時的炒作。
基隆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病逝 「老鷹先生」沈振中悼:用生命最後力氣為生態發聲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曾獲得國家教育環境獎,也守護老鷹長達20多年。然而在今(8)日,其親友證實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沈錦豐的叔叔、被稱為「老鷹先生」的沈振中稍早在臉書社團「基隆鳥會」表示,沈錦豐於7日傍晚在基隆長庚醫院因「猛爆性肝炎」往生,其子女正處理後事中,「他早期發現腸室炎時,未做大腸內視鏡,症狀嚴重時時已是大腸癌4期」。沈振中也說,「多次化療、開刀、標靶治療,他選擇不休養,用生命最後的力氣繼續四處奔波紀錄生態影像、接推廣講座、調查計畫、繼續擔任鳥會理事長為生態發聲」。沈錦豐的親友也發文哀悼,「知道他要離開我們只是遲早的事,他畢生奉獻給台灣的保育行動是我們的典範。他準備好接受這一天已經很久了,最後這些日子他開心的拍鳥直到闔上眼,老天爺也賞給他亨通的鳥運,也讓大家有眼福,我相信他此生無憾了!」據了解,沈錦豐僅有高中畢業學歷,擁有超過30年計程車司機的資歷,因為叔叔沈振中熱愛賞鳥,他在20多年前加入鳥會,也跟著栽進了愛鳥、護鳥的行列,成為了知名的野鳥攝影家,也長期從事環境教育工作、推動傳統社區保存、努力守護基隆生態,並曾在2016年獲頒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特優殊榮。
二尖瓣逆流輕中重度治療方式大不同! 修補、置換手術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不少國人有二尖瓣逆流狀況,若疏忽恐引起嚴重併發症!二尖瓣是藏在心臟裡的結構,針對輕中重度不同的患者,心臟內外科各有治療策略皆可修補與置換瓣膜。其中,曾手術換過的生物瓣膜也可能年久失修,就得進行二次置換,因年長者再次開刀風險高、手術難度也高,病人恐求助無門!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進行高難度的「經導管瓣中瓣手術」(M-ViV),低侵入性、風險較低、傷口也小,給予患者新解方。瓣膜無法閉合 血液逆流造成心悸、呼吸困難二尖瓣是位於左心房左心室中間的瓣膜,由前葉和後葉2個瓣葉組成,構造宛如閘門的2個門片,正常開合時可以維持正常血流,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但若二尖瓣無法關閉,就會造成血液逆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表示,二尖瓣逆流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多數患者病況是緩慢漸進,早期沒有症狀,但當逆流越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度越來越差、心悸、下肢水腫、無法躺平、腹脹等症狀,建議照心臟超音波檢查。及早治療預後佳 二尖瓣修補優先、置換為後重度二尖瓣逆流,恐產生心臟衰竭,及早治療是上上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說明,根據長期研究心血管併發症,及早修補預後較佳,因此治療原則是「修補優先、置換為後」。 外科修補與置換:標準開胸手術 目前國際治療標準為外科開胸手術,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雖然傷口大、恢復慢,但手術視野廣,能夠一次矯正多種心臟問題(如其它瓣膜治療、心律不整或繞道手術等)的患者。9成重度患者可矯正至無逆流,耐用度可達20年到30年,復發率低。 外科修補與置換:微創手術 在病程早期,病灶簡單的患者,可以內視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進行,微創外科修補或置換手術。可在更小的傷口,更快的恢復下達到同樣理想的長期結果。 內科修補與置換:經導管療法 心臟功能低下的年長者無法挨刀怎麼辦呢?內科治療方式為「經導管療法」,把漏血的地方「釘」起來,讓血液逆流變小,傷口較小、恢復也較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內科經導管手術分為修復與置換2大類: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 將二尖瓣膜前後2個瓣葉邊緣對接的Mitraclip瓣膜夾合器技術。經導管二尖瓣置換術: 從右心房穿刺心房中膈,到左心房進行瓣膜置換,可減少損傷,同時置換成新的導管瓣膜。 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 將二尖瓣膜前後2個瓣葉邊緣對接的Mitraclip瓣膜夾合器技術。 經導管二尖瓣置換術: 從右心房穿刺心房中膈,到左心房進行瓣膜置換,可減少損傷,同時置換成新的導管瓣膜。 瓣膜再置換高風險 經導管療法適合高齡患者若瓣膜損壞太嚴重,修補效果不佳,就需要置換人工瓣膜,選擇方針依患者年齡而定:金屬瓣膜 (儘可外科手術置換): 耐用度較高,但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適合年輕患者使用,可減少二次置換的風險。 生物瓣膜: 由豬牛製成,使用年限較短。適合年長者,不需多次開刀,可避免服用抗凝血劑所造成的出血作用。不過,生物瓣膜約10年會慢慢鈣化,此時就會需要2次置換。但2次開刀本身風險高,包括二尖瓣結構複雜、第1次手術傷口留疤、組織沾黏等,或第一次手術紀錄未詳盡等狀況,讓病人求助無門!謝宜璋進一步表示,現今有「經導管瓣中瓣」療法,將導管從股靜脈放入順著血管到達左心房,並順著指引導線植入新的人工瓣膜。此術式風險較低、較不侵入性、傷口較小,手術及住院時間較短,提供高風險患者另一項治療選擇。治療技術日新月異 團隊擬定最適合治療方針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二尖瓣逆流治療技術日益月新,從早年氣球擴張術、開胸手術到現今經導管瓣膜療法,治療選擇多元。心臟整合中心團隊會依據患者年紀與疾病進展,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高雄特斯拉鬼切!害運鈔車撞分隔島 裝載「千萬現鈔」警急戒護
高雄市鳳山區4日上午8時許發生自撞事故,50歲黃男與同事43歲吳男駕駛運鈔車行經事發路段時,與 40歲陳女鬼切的特斯拉擦撞,導致運鈔車失控撞上分隔島,造成車上2人受傷動彈不得,警方獲報到場立即戒護車上的鈔票,隨後交由保全公司另派車輛載離,事後傷患也順利送醫治療,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釐清。據了解,黃男搭載同事吳男駕駛載有千萬現鈔的車輛,沿建國路三段西向東直行,未料同向陳女駕駛的特斯拉疑向左變換車道時,不慎與運鈔車發生擦撞,導致運鈔車當場失控,並往左偏移撞上分隔島,事故造成特斯拉左後車尾與運鈔車右前車頭毀損,黃男與吳男也因而頸椎擦挫傷且無法動彈。警方表示,上午8時許獲報,建國路靠近文昌街路口發生交通事故,初步了解有2人受傷,警方到場後發現是運鈔車與特斯拉碰撞事故,其中運鈔車還撞上分隔島,由於運鈔車上載有千萬元現鈔,使警方不敢大意,隨後在戒護下交由保全公司另派車載離,同時將傷患皆送往長庚醫院診治。警方說明,雙方駕駛經酒測,皆無酒駕情事,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同時呼籲民眾駕車途中因遵守交通規則,並隨時留意周遭車況,避免類似情形再度上演。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5旬男子2個月反覆血便 醫拿大腸鏡檢查「督進去」就找到病因
一名54歲的中年男性日前前去醫院就診,主訴反覆血便近2個月,並伴隨食慾不振及排便習慣改變。雖然家族中並無大腸相關疾病史,但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認為,病人主訴的這些症狀已經是明顯的警訊,加上病人從未做過大腸鏡檢查,為此立刻安排檢查,沒想到大腸鏡剛放進去,就馬上找到血便的原因。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當時大腸鏡檢查一進入肛門,就發現血便的原因為「直腸癌」。而且癌症侵犯範圍和深度相當嚴重,所以導致直腸黏膜極其脆弱,經常出血。檢查完成後,該名病患被立刻轉診到林口長庚進行後續癌症治療。張靖醫師表示,這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果,原本希望病患所遭遇到的是痔瘡所引起的血便。張靖醫師後來也提到,該名病人目前需確認其他器官是否受到癌細胞的侵犯,以及是否能保留肛門等治療相關問題。張靖醫師也希望他接下來的治療能一切順利平安。張靖醫師解釋,大部分血便的原因都是良性的腸道疾病,如痔瘡、肛裂或腸道發炎等。然而部分血便的原因則來自於「大腸直腸癌」。尤其當血便伴隨排便習慣改變、便中有黏液、體重減輕或有家族史等情況時,更需謹慎小心。「大腸直腸癌」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在「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下,張靖醫師認為民眾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多攝取蔬菜水果,及早發現並切除腸息肉,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能遠離大腸直腸癌,也有助於減少其他癌症的風險。
全台醫院鬧護理人力荒 後護系卻逆勢成長大受歡迎
後護系歷年開辦情況全台各醫院護理師荒延燒造成關床危機,不僅現有護理人員留不住,年輕學子也對護理科系望之卻步,但學士後護理系卻逆勢大受歡迎,開辦學校自最早的106學年度4校,至113學年度增加至13校,招生更從180名大幅增加至630名,成長3.5倍。2024年台灣護理人力缺口高達2.4萬人,缺工率達6.53%,去年全台有護理證照人數約27萬7000人,實際執業16萬3000餘人,執業率僅6成。越來越多年輕學子不願讀護理科系,但學士後護理系卻大受歡迎,招生對象為取得學士以上學位、有意願投入護理職場的社會人士,今年開辦學校增加至13校,且不似大學護理系遭少子化衝擊而招不滿,學系都幾乎滿招。教育部指出,學士後護理系自106學年度由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及弘光科技大學4校開辦,最早核定名額180名,往後逐年成長,113學年度驟增至13校,核定招生名額也增為630名。弘光科大護理學院院長蔡秀敏表示,很多人大學畢業才發現所學與興趣不符或嚮往從事護理照護,選擇就讀後護系,不但具護理專業性,畢業後出路廣。學生謝秉芯說,大學讀日文系,畢業後從事許多工作,因轉職需求報名學士後護理系,讓自己的工作更專業且能幫助人。學生許凱菱說,她原擔任櫃檯行政,但必須學習消毒、包紮傷口,內心常掙扎自己非護理師,決定報考學士後護理系,提升專業知識及臨床技能。輔仁大學學士後護理學系主任張嘉娟指出,為平衡學生學習負荷、家庭生活及經濟需求,後護系課程規畫3年,採取周間2至3天的課程模式,在大一學常感壓力的基礎醫學科目,特別設置「醫學總論」,協助學生順利掌握基礎知識,大一、大二上學期設置「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專業見習」課程,提升學生對臨床實務的認識與興趣。慈濟大學學士後護理系主任張美娟說,部分學生大學念醫護相關科系,有些則在醫院從事行政工作,甚至有學生原本在急診櫃檯,看到護理人員能力好又專業一直很憧憬,聽到慈大開辦後護系決定來念。班上最高齡學生為50歲王珏文,8月從軍訓教官退休,因從小夢想當護理師,即使不好讀也打算拚盡全力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