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散瞳劑
」 近視 角膜塑型片 散瞳劑 張家睿台灣兒少近9成近視 角膜塑型片夯!醫提醒「定期追蹤防角膜潰瘍」
台灣近視高居世界之最!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0年資料顯示,全球近視人口約在30%,臺灣18~24歲者每100人就有73人近視,18歲以下青少年近視盛行率約87.2%,被列為世界近視前三名!國健署統計顯示,106年兒童青少年在國三已達89.3%;高度近視兒童青少年 (度數>500度),小六有10.3%、國三竄升到28.0%,台灣兒少高度近視比例直逼1/3。中醫大附醫眼科醫學中心謝宜靜醫師指出,近年全球疫情間大家都缺少戶外活動,台灣不論老少近視度數都有快速加深的趨勢,採用近視雷射、角膜塑型片矯正等都是治療近視的選項,然而成人與兒童治療近視方針不同,在選擇近視治療時必須與醫師進行詳細評估,以保護自身的角膜安全。謝宜靜醫師表示,年紀滿18歲的成人,在眼角膜健康的前提下,皆可考慮近視雷射手術,由於角膜的結構非常脆弱,近視手術與矯正,謝醫師提醒需經由角膜專科醫師執行手術,除了熟悉角膜結構,也能儘早處理相關併發症,例如表皮癒合不良、發炎、感染等狀況,才能提供術前、術中、術後嚴謹安全的照顧。29歲的陳小姐,近視700度,下班閒暇喜愛投入潛水活動。但戴隱形眼鏡下水又要承擔感染風險,至中醫大附醫眼科醫學中心諮詢近視雷射,在謝宜靜醫師的評估建議下接受SMILE Pro (全新全飛秒近視雷射),於今(113)年農曆年後接受手術,術後第一天雙眼裸視即可到1.0,可正常上班,術後第七天雙眼裸視可到1.2,可以完全擺脫近視束縛、自在潛水!謝宜靜醫師說,施做雷射手術時,最擔心眼球定位時眼球移動產生位移,造成雷射位置偏移影響成果,中醫大附醫近視雷射中心備有最新式SMILE Pro (全新全飛秒近視雷射)及trans-PRK (全自動導引零接觸近視雷射),以SMILE Pro雷射時間快,單眼平均僅需8~10秒,代表病人需要保持眼球注視的時間變短,因此,術中發生眼球偏位的風險也會降低,對於容易敏感緊張、怕眼球亂動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另一特點是加入視軸與散光軸輔助導航的功能,讓整體精準度提高。謝宜靜醫師進一步指出,SMILE Pro利用雷射在角膜內掃瞄出近似超薄隱形眼鏡的形狀,稱之角膜透鏡,醫師取出角膜透鏡,讓角膜呈現凹透鏡的形狀,達到視力矯正效果。另一個案為8歲的星星,小小年紀近視達150度,一開始遵照醫師指示,每晚點低濃度長效的散瞳劑來控制近視度數增加。醫師除了糾正星星趴著寫字、滑手機的壞習慣,也建議星星多去室外跑跑跳跳、曬曬太陽、舒緩用眼過度問題,一年後仍發現星星近視度數又增加100度。苦惱的父母經過與謝宜靜醫師討論後,選擇角膜塑型片治療,中醫大附醫耗費整個下午,精密確認散瞳度數、眼球構造檢查及角膜特殊檢查,與一系列鏡片試戴,檢查星星角膜與鏡片是否合適。治療一年過後,星星不僅度數沒有增加,也沒有出現角膜的併發症。謝醫師仍然提醒,各式各樣的近視控制至少要到15歲,希望星星及同接受近視治療的學齡兒童都能努力堅持視力控制,也需持有兒童眼科專科的醫師來治療,確保角膜安全。謝宜靜醫師說,角膜塑型片及近視雷射均與角膜接觸,若無定期追蹤或及早處理,可能產生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等嚴重併發症,需轉診至醫學中心做進一步處理,若未及時發現及處理,常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傷害,門診中亦不乏遇有配戴塑型片後,造成嚴重角膜潰瘍,至謝宜靜醫師門診時眼睛又紅又痛,視力只有0.08,根本無法上學,細菌培養結果為綠膿桿菌感染,幸好經過治療後能恢復到1.0,但因角膜結疤,也無法再配戴塑形片了。謝宜靜醫師呼籲,近視是疾病,須及早防治!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有10%可能導致失明。除了減少3C產品使用外,更要增加戶外陽光接觸時間及注意用眼習慣,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1分析歸納了幾種控制方式,包括行之有年的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及新興的軟式多焦點隱形眼鏡、光學離焦蜂巢式鏡片,都可諮詢醫師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看電視、玩手機!8歲童雙眼近視100度 醫授「5大護眼撇步」助緩解
8歲的小誠平時生活作息正常,去年暑假一直看電視、玩手機,在沒有家長加以節制的狀態下,小誠看電視的距離越來越近,還常常瞇眼或是歪著頭看,前往眼科就醫,驚覺已雙眼近視約100度。暑假孩童用眼過度 恐加深近視危機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鄭涵之表示,經過詳細檢查,遂建議小誠使用長效散瞳劑與改變個人生活習慣,以減緩近視加深的速度。三個月後回診,度數毫無增加,現在也能自主控制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避免往後近視度數驟增。鄭涵之說明,兒童最期待的暑假來臨,由於空閒時間變多,小朋友除了常利用家長上班時看電視、使用3C產品,也會拉長看書、寫功課的時間,因此每年9月開學後,眼科門診便經常發現孩子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出現近視或度數加深的徵兆。治療多方式 以散瞳劑、配戴眼鏡、或角膜塑型片為主當眼科醫師診斷為近視後,會依照不同情況以散瞳劑、配戴眼鏡、或角膜塑型片來治療。其中長效散瞳劑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每晚睡前使用來抑制眼軸增長的速度,進而減緩近視增加的速度。然而,因白天瞳孔較大,會有畏光的現象,倘若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配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眼鏡的配戴要足度矯正,才能達到最佳的矯正效果;角膜塑型片則是在晚上睡覺時配戴,八小時後拿下,需每天消毒、清潔,使用上也得小心謹慎。此外,近年來還有日拋型周邊離焦近視控制軟式隱形眼鏡以及周邊離焦近視控制鏡片等新的醫材可供選擇。避免惡「視」力! 五大護眼小撇步為避免惡「視」力,鄭涵之醫師提供五大護眼小撇步:1.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閱讀書籍、觀看螢幕,且每20-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並保持30-40公分之距離。2.家長應多鼓勵小朋友每日進行120分鐘的戶外活動。3.預防勝於治療,倘若孩童的遠視儲存度數不足時,可以使用短效型或是低濃度的長效型散瞳劑治療。4.營養均衡,適量補充維生素A或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如:南瓜、番茄、紅蘿蔔、花椰菜等。5.睡眠充足、每半年定期至眼科追蹤視力狀況。
近視失控潮1/角膜塑型片夯!廠商營收創新高 醫提醒有Bug「高中生險失明」
「我們以為疫情的衝擊結束了,但這是錯的,這些衝擊將延續數十年!」英國國家學術院出版的調查報導顯示,這些影響以兒少最為明顯,首當其衝的正是視力。趁著這股護眼商機,角膜塑型片成為控制近視的超夯神器,也讓廠商營收創新高紀錄,但醫師提醒要特別注意清潔,就有一位高中生險些眼瞎,差一點就得不償失。根據國健署最新數據顯示,110學年度台灣學童視力不良率,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為28.13%~63.38%,國中一年級到三年級由69.41%到77.56%,比例隨著年齡成長而增加。情況有多嚴重?過去日本被認為是「近視大國」,但衛福部資料顯示,早在109學年度時,台灣學童的各年級視力不良率均高於日本,以小學一年級為例,台灣為26.2%、日本為24.2%;但到了高中三年級,台灣已飆升82.4%、日本為64.4%,隨著年齡成長,兩國差距由相差2%拉高到18%。「更令人緊張的是,疫情的影響似乎讓近視更加難以控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說,小一、小二本來就是容易近視的危險族群,但過去往往能靠著點散瞳劑達到良好的控制近視效果,但疫情後這些孩子回診時卻多數「失控」,很多都從近視100多度,一下子就激增到400多度。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也表示,「這真的需要好好注意,因為近視不只是看不清楚,度數越高、眼軸增長,視網膜就被拉得越薄而變得脆弱,這就是高度近視患者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的原因。」過去控制近視大多依賴長效散瞳劑,現在則多了許多「新武器」,例如角膜塑型片、特殊的周邊離焦鏡片和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其中又以角膜塑型片最受青睞。角膜塑型片大廠「亨泰光」在今年2月開學前就出貨量大增,2月合併營收以7,110萬元再創歷年同期新高,交出月增47%與年增20%的好成績,「亨泰光」也透露台灣六都目前角膜塑型片使用率已達10%,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效果頗佳,讓許多家長認為「相見恨晚」,但醫師提醒並非所有孩子都適合,還是要謹慎評估。(示意圖/ 翻攝自聚英視光眼科診所臉書)角膜塑型片是一種利用硬式隱形眼鏡原理,沒有散瞳劑的畏光問題,只要在睡前配戴至白天起床,藉由物理原理讓角膜弧度改變,白天就能暫時抵銷原本近視度數,不需要眼鏡的輔助也能恢復正常視力。由於日常活動時「彷彿」沒有近視,再加上控制近視的效果很好,因此許多家長讓孩子配戴後都覺得「相見恨晚」。「但並非人人都適合角膜塑型片!」張家睿說,如果孩子習慣趴睡、或是習慣性揉眼睛,就會影響角膜塑型的效果,控制近視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此外,角膜塑型片也需要每天仔細清潔,否則恐怕會引發感染。「曾經有一位高中生,他從小學起就配戴角膜塑型片,有一天突然覺得眼睛很不舒服,就醫才發現角膜已經感染破損,結疤的位置非常靠近中央,差點就要影響視力,後來他嚇到了,就改戴回眼鏡。」張家睿說,角膜塑型片雙眼要價大約3萬~3萬5000元之間,一般建議配戴1~3年就要更換,以免藏汙納垢,但由於價格不斐,所以家長們大多會折衷在2年多才更換,但若是孩子每天沒有清潔乾淨,可能就會增加感染機率,萬一傷害靈魂之窗,恐怕得不償失。
近視失控潮2/疫後惡視力!紅字增3倍 散瞳劑「這個濃度」恐讓度數狂飆
根據國內一家連鎖眼科診所的統計,疫情期間學童近視案例明顯增加,與前5年相比,6~8歲的孩子近視率增加近3倍,一旦近視,長效散瞳劑是最常見的控制近視方式,濃度愈高效果愈好,但醫師提醒1%的高濃度要小心使用,一旦停用恐會造成近視度數全面暴風式反彈。疫情不只讓孩童近視率暴增,許多疫情前就已經近視的孩子,回診後度數也都增加不少。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本來學童近視增加的速度平均是每年100度(未積極控制的情況下),在疫情趨緩之後的門診,不乏看到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100度的案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說,「半年內若是增加50度以上,這就要提高警覺了,代表近視惡化的速度太快。」張家睿透露,其實國外的標準更嚴格,會希望半年內不可超過25度,但考量到台灣學童的現況,所以稍微提高一些標準。如果度數增加過快,恐怕會演變成「高度近視」,一般來說,近視600度以上稱為高度近視,眼軸會變得非常長,同時將視網膜拉得很長、很薄,因此容易產生裂孔造成視網膜剝離,也會讓眼睛的水晶體霧掉而形成白內障,或是眼壓變高而形成青光眼,這些嚴重的眼睛疾病都可能導致失明。長效散瞳劑是最普遍的控制近視方式,但許多孩子往往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而影響點藥意願。示意圖 (示意圖/翻攝自聚英視光眼科診所臉書)過去一旦近視,理所當然就是配戴近視眼鏡,但這僅能幫助孩子看清楚而已,並沒有辦法進一步預防度數繼續增加。張家睿說,如果想要阻止近視繼續失控,長效散瞳劑是最常使用的控制近視方式,強迫睫狀肌放鬆,通常會在睡前時點藥水,大多使用的濃度是0.01%、0.125%的長效散瞳劑。「散瞳劑的濃度愈高,控制近視的效果愈好,但畏光也會愈嚴重,若使用0.01%散瞳劑後,近視度數仍增加,醫師就會換成0.125%的散瞳劑,但許多孩子往往就會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甚至拒絕點藥。」張家睿說,所以許多診所會自行調配出更多不同散瞳劑濃度的選擇,例如0.025%、0.05%等,好讓孩子能控制近視、又稍微減緩畏光之苦。但散瞳劑濃度也不是愈高愈好,張家睿透露最高濃度的長效散瞳劑是1%,但除非不得已,醫師大多不會開立這個濃度的散瞳劑,「因為雖然控制近視的效果非常好,但萬一沒有持續點藥,可能會導致全面大反彈,反而會讓近視度數如雲霄飛車般狂飆。」另外,由於使用長效散瞳劑會造成瞳孔長時間放大,所以進行戶外活動時,若陽光較為刺眼,建議要配戴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一方面減少孩子畏光的不適,一方面避免過量的紫外線進入眼睛,降低傷害水晶體或視網膜黃斑部的機率。
近視失控潮3/「周邊離焦設計」可防度數暴增 但易頭暈且價格不斐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因此也研發出許多控制近視的新選擇,例如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與鏡片,採用「周邊離焦設計」來減緩眼軸增長,能避免近視度數增加,但醫師提醒可能會有頭暈或角膜缺氧等缺點,而且價格不斐,一年可能要3萬元起跳,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恐怕難以負擔。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再加上疫情影響,讓近視惡化速度更是愈來愈快。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以我自己的女兒為例,疫情之前我都會幫她定期檢查視力,還會安排桌球等運動課程,假日也會全家一起出遊,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但愛看書、彈琴的她,在經過長時間的居家學習之後,只點長效散瞳劑的控制效果變得不太理想。」麥珮怡說,考量到控制近視的效果,後來決定幫女兒驗配「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是利用周邊離焦原理,讓周邊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目的。研究報告指出,配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患者與一般隱形眼鏡配戴者相比,3年後的屈光度數增加量減緩了59%,眼軸長的增加減緩52%。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表示,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配戴方式跟一般成人配戴的日拋隱形眼鏡一樣,每日早上去學校之前配戴,回家用完即丟,不用清洗、異物感低。「不過,周邊離焦原理雖然能控制近視,但有些孩子容易感到頭暈,而且一天要戴12小時、一周要戴6天以上,效果才會好。」張家睿說,相較於角膜塑型片,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比較沒有清潔的問題,除非直接戴著游泳、或是用髒手搓揉鏡片,才會有感染風險,但一年大約需花費3萬元,頗為昂貴,且由於需要長時間配戴,難免會有乾澀、角膜缺氧的問題,長遠來看,也容易造成眼睛不適。同樣利用周邊離焦原理的還有兒童控制近視鏡片,雖然乍看和一般近視眼鏡非常相似,但影像能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但孩子也同樣可能會感到頭暈不適。「相較於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兒童控制近視鏡片不會有角膜缺氧的問題,一副要價大約3萬元左右,但萬一度數增加,就必須重新再配一副新鏡片,所以可能會花更多的錢。」張家睿提醒。無論採取何種控制近視的方式,還是要回歸日常的護眼習慣,例如多到戶外活動、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圖/趙文彬攝)麥珮怡說,任何矯正方式都有其注意事項,例如長效散瞳劑的副作用是畏光,外出時要記得搭配抗UV太陽眼鏡;配戴角膜塑型片或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時,清潔衛生習慣一定要做好;配戴控制近視鏡片要確認鏡架有沒有戴正、變形,否則也會影響控制效果。「學童近視控制不是單選題,不適選擇一個方案,另一個方案就不能再使用,也不是有矯正就好了。」麥珮怡說,隨著孩子的年齡、生活方式以及度數的變化,醫師也會因應當時的狀況對症下藥。麥珮怡舉例,13歲的成小弟從小六開始配戴角膜塑型片,雖然一年來控制效果很不錯,但升上國中之後,由於睡眠時間不足、塑型時間不夠,導致白天視力不穩定。與醫師提出問題並討論後,便建議成小弟改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目前配戴半年,視力穩定、眼軸長都控制得很好。由此可見,不管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定期回診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
「疫情影響」學童近視率暴增3倍 4方式延緩度數增加
疫情稍緩學童返校視力健檢,許多家長都收到了「視力不良通知單」,憂心忡忡地帶孩子到診所檢查。現在的學童每天除了需面對各類考試壓力外,空閒時間大多接觸電子產品,電腦、手機、平板,使用的時數與日俱增,心情得到放鬆的之時,眼睛卻早已不堪重負。台灣學童近視率居高不下,小六學童近視率高達7成,疫情不但改變了生活習慣,也加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學童觀看螢幕時間拉長,近視度數不斷攀升,實在令人擔憂。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寒暑假本來就是學童近視度數增長的高峰期,尤其去年又經歷了數月的三級警戒,孩子們突然被迫改變學習方式,需要長時間盯著「3C」,加上必須減少戶外活動,這一年來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幅度更是驚人。「本來學童近視增加的速度平均是每年100度(未積極控制的情況下),在疫情趨緩之後的門診,不乏看到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100度的案例。」麥醫師說,「這真的需要好好注意,因為近視不只是看不清楚,度數越高、眼軸增長,視網膜就被拉得越薄而變得脆弱,這就是高度近視患者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的原因。」麥珮怡醫師指出,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童,特別是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中低年級,是近視度數增加的高危險群。美國醫學會雜誌中有研究指出,2020年疫情爆發後6歲學童近視率比前一年增加了3倍多,且6-8歲學童的平均近視度數都有明顯的增加。建議家長3歲就可以開始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診所,進行全面的綜合眼視光檢查,越早發現問題,就可以越早對症下藥,降低患上高度近視的風險。而已經近視的學童家長也不要太過緊張,目前已發展出許多種控制近視的方法,如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以及特殊的周邊離焦鏡片和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4種方式都是可選擇的項目之一。只要經過專業醫師檢查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並遵醫囑定期回診,就能有效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疫情之前我都會幫她定期檢查,還有安排桌球等運動課程,假日也會全家一起出遊,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但愛看書、彈琴的她,在經過長時間的居家學習之後,只點散瞳劑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經過詳細的檢查評估,並與孩子充分討論之後,便決定幫她驗配『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研究報告指出,配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患者與一般隱形眼鏡配戴者相比,3年後的屈光度數增加量減緩了59%,眼軸長的增加減緩52%。其配戴方式跟一般成人配戴的日拋隱形眼鏡一樣,每日早上去學校之前配戴,回家用完即丟,不用清洗、異物感低,同時也免去框架眼鏡的束縛,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更加便利。大學眼科自109年持續追蹤使用者,結果顯示使用這種矯正方式的學童,不僅滿意度高,且有超過九成家長願意讓孩子繼續配戴,因不但能控制近視度數,對孩子的生活品質也有大大提升。麥醫師補充,學童近視控制不是單選題,並非選擇一個方案,另一個方案就不能再使用,也不是有矯正就好了。隨著孩子的年齡、生活方式以及度數的變化,醫師也會因應當時的狀況對症下藥。13歲的成小弟,小六開始配戴角膜塑型,雖然一年來控制效果很不錯,但升上國中之後,由於睡眠時間不足、塑型時間不夠,導致白天視力不穩定。與醫師提出問題並討論後,便建議成小弟改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目前配戴半年,白天視力穩定,且眼軸長也都控制得很好。由此可見,不管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定期回診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議家長可以幫孩子建立完整的視力健康檔案,除了記錄孩子的視力、度數之外,眼軸長的追蹤也是重要指標之一,大學眼科提供LINE數位平台記錄,讓家長可以方便又即時追蹤孩子的視力和眼軸長變化,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好習慣。麥醫師也提醒家長,任何矯正方式都有其注意事項,比如長效散瞳劑的副作用是畏光,外出時要記得搭配抗UV太陽眼鏡;在配戴隱形眼鏡類型的治療方式時,清潔衛生習慣一定要做好、不能戴著隱形眼鏡游泳等;配戴框架眼鏡要確認鏡架有沒有戴正、變形,否則也會影響控制效果。
報復式近視2/藝人女兒也受害!母哀嚎「我錯了」 醫分析「治療優缺點」
陳小妹妹在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之前,近視約100度左右,當時醫師幫她開立了長效散瞳劑回家控制,但隨著疫情升溫,藥水點完了也沒有回診,視力開始出現越來越差的跡象,等到8月疫情微解封時回診,發現近視度數在短短不到半年就增加了100度。藝人蕭景鴻(阿弟)的老婆Mei也在臉書PO文哀嚎,她寫道「這次開學視力檢查嚇死我了,一個防疫假待在家,這幾個月小姊姊視力左右眼各增加了100度,原來是我的想法錯了……」Mei的女兒去年發現近視,由於女兒過敏所以經常揉眼睛,評估後不適合使用角膜塑型片,因此選擇近視控制專用的日拋隱形眼鏡來控制度數,但Mei覺得防疫假時都待在家,又不需要看黑板,所以就沒讓女兒每天戴,因此才導致雙眼度數增加。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長效散瞳劑是最常使用的控制近視方式,強迫睫狀肌放鬆,通常會在睡前時點藥水,大多使用的濃度是0.125%的長效散瞳劑,但部分孩子會出現嚴重畏光的副作用,因而容易抗拒使用。此外,如果沒有持續點長效散瞳劑,就會影響控制近視的效果。睡前配戴角膜塑型片可以暫時改變角膜弧度,起床後不須戴眼鏡也能恢復正常視力。(圖/報系資料庫)杜培寧說,如果近視度數超過150度,就會建議配戴眼鏡。「但許多父母非常排斥孩子戴眼鏡,曾經有一個孩子已經近視300度了,但爸媽卻仍猶豫不想戴眼鏡,一直希望再拖一下,下次回診再看看要不要戴眼鏡。」於是杜培寧再次跟爸媽溝通說:「下次再回診也還是需要戴眼鏡,但因為沒有及時控制,度數在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大幅增加。」最後父母才肯讓孩子配戴眼鏡。如果不想戴眼鏡,或擔心眼鏡不方便戶外運動,也可以考慮選擇角膜塑型片、日拋隱形眼鏡來控制近視。杜培寧說,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效果相當穩定,沒有散瞳劑的畏光問題,只要在睡前配戴至白天起床,藉由物理原理讓角膜弧度改變,白天就能暫時抵銷原本近視度數,不需要眼鏡的輔助也能恢復正常視力。不過,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角膜塑型片,如果孩子習慣趴睡、或是習慣性揉眼睛,就會影響角膜塑型的效果,控制近視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此外,角膜塑型片也需要每天仔細清潔,再加上每副要價近3萬元,隔一陣子就需要再更換,昂貴的費用也令許多父母卻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近期剛通過美國及台灣食藥署許可,於白天配戴,可有效降低近視加深速度,每天用完即丟不必清洗,且鏡片材質為軟式,異物感大幅減少。師建議依照孩子需求選擇控制近視的方式,例如孩子習慣性揉眼睛就不適合戴角膜塑型片,可能會造成移位影響效果。(圖/王永泰攝)杜培寧說,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是利用週邊離焦原理,讓周邊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目的,但由於白天配戴時間很容易超過8小時以上,所以也容易造成角膜的負擔,再加上每天都要更換,累積下來的金額也很可觀,一年幾乎就需花費3萬元左右。同樣利用週邊離焦原理的還有聰明鏡片(或稱兒童控制近視鏡片),雖然看起來和一般近視眼鏡非常相似,但配戴時不僅能看得清楚,同時也讓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延緩眼軸曾長,進而控制近視,每副價格在1~2萬元,缺點是必須忍受配戴眼鏡的不便。
報復式近視3/吃葉黃素預防度數增加? 醫:到戶外曬太陽更有效!
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從600度下修至500度,另外眼軸大於26.5毫米也算高度近視,將標準變得更嚴格,只為了讓民眾更加警覺。WHO預估2050年全球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台灣的近視年齡也愈來愈早發生,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幼稚園大班有9%孩子近視;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約20%,到了高三則飆升至90%。根據連鎖眼科診所調查,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常見原因,大多是用眼習慣不良所導致的,包括用眼姿勢不正確、環境燈光不足、長時間並近距離用眼過度等;另一個常見的情況則是未即時治療與矯正。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如果發現孩子近視,就要積極控制,度數的增加,無論是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聰明鏡片,最大的重點就是讓孩子「看得清楚」,才能避免度數快速增加。為了保護孩子的靈魂之窗,許多家長購買葉黃素保健品,醫師表示並無證據顯示葉黃素能預防近視。(圖/周志龍攝)杜培寧提醒,就算使用上述控制近視的方式,如果依舊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用眼習慣不佳、或是沒有好好配戴,那也是枉然。如果年紀愈小、度數增加越多,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相當高,很容易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疾病、視網膜剝離等,失明風險也會大幅增加。另外,許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後,就會急著幫寶貝補充葉黃素保健品,杜培寧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吃心安的,目前研究只有顯示葉黃素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事實上跟近視無關。每天至少要有2小時戶外活動,除了能讓睫狀肌放鬆之外,適度陽光有助眼部血液循環。(圖/趙文彬攝)其實,良好的用眼習慣比任何保健品更管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建議,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多到戶外活動,眼睛才能有「望遠」的機會,藉此讓眼睛的睫狀肌多放鬆,另外,杜培寧也說,適時在陽光下活動也有助眼睛健康,因為研究發現陽光能讓人體自行合成出一氧化氮,對眼部血液循環有所幫助,也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