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生態系
」汽車科技成2023 CES熱點 工研院:「物宇宙」商機比想像中更快實現
今(2023)年全球開始擺脫疫情干擾回歸常態,隨著行業的逐漸適應及業務重啟,科技浪潮會湧向何處?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堪稱年度科技業風向球,也是全球突破性技術及創新應用的試煉場,為協助產業掌握2023年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日前舉辦線上「展望2023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專業分析師分享5個最新觀察洞見。(一)2023年消費電子景氣仍面臨考驗 CES 2023展會新創動能不停工研院指出,受到通膨壓力、俄烏戰爭未歇、疫情延續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成長普遍性放緩,有待創新應用帶動新成長動能。由於智慧電動車市場逐漸成熟,今年共有逾300家車商參與展出,幾乎已成為東京車展、法蘭克福車展、底特律車展等三大車展以外,全球第四大車展;此外,以5G、AIoT、高速運算、感測融合、Web/3D等關鍵技術,驅動各種創新的落實。觀察CES 2023,創新科技主題上仍然吸睛,包括:各種移動載具的自駕化與電動化、沉浸式健康與健身體驗、元宇宙、智慧居家聯網、環境永續創新等議題為展示重點。(二)個人至家庭體感影音再進化 物宇宙商機將快速發展雖然全球已由疫情居家回歸正常的生活模式,元宇宙數位孿生發展已成大趨勢,透過虛擬化(virtualization)及沉浸式體驗(immersion)的兩大技術融合的「物宇宙(Metaverse of Things,MoT)」商機預期將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實現。從家庭、個人、乃延伸到汽車座艙的空間,均較疫情前更強調私領域沈浸感氛圍的建立,透過優化顯示螢幕與使用者互動連結感受。在家庭的應用情境上,尺寸及畫質為廠商首要競逐戰場,透過 80 吋及 8k 高畫質螢幕,嘗試建立以電視為主的家庭客廳連結中心,回歸電視本質的硬派訴求;同時OLED持續發展各種變形,透明、可撓、3D等應用於特殊利基型市場。在個人的應用情境方面,更多VR穿戴裝置上身:除了VR頭盔外,包括衣服、手套、護具等也成為提高沈浸感的配備。借助於 AR/VR 的快速發展,逐漸由專業領域走向個人日常,並加入AI 智能,打造專屬個人化的服務應用,更推波助瀾 AR/VR 由酷炫步入實用性的階段。在車室空間的情境發展上,除了配置更多的顯示屏幕,汽車擬人化提高也使得人機介面不再只停留在單向的語音控制指令,包括BMW、SONY等大廠均嘗試建立人與車能夠進行情感交流的造車工程。(三)疫後健康科技從醫院進入家庭生活 成為新的家庭健康樞紐未來,疫後健康科技將如3C科技進入家庭生活,以往昂貴的專屬教練或營養師,透過科技進入醫學領域後,普羅大眾皆能輕易獲得相同的服務體驗,例如:搭配視覺、壓力感測及情境輔助,屋內變身運動健身房,室內運動更有樂趣;此外,自行車、滑板、直排輪等移動型運動器材均加入電動化行列,除了可增加運動距離外,也可擔任通勤的另一選擇,但電池的輕量化發展為影響關鍵。在增進愉悅生活的面向上,藉由將日常生活小物科技化,則可降低壓力、焦慮、不安、失眠等負面生理狀態。例如韓國MotionPillow止鼻鼾智能枕可感應打呼聲,自動充氣調整枕頭高度,可自然改變打呼者頭部睡姿,停止打呼,增進全家人的睡眠品質;生活日常用品也開始加入自駕功能,例如:加拿大公司GluxKind推出名為Ella型號的嬰兒推車,由於車身具有感應雷達及電池,可跟隨主人行動,自動前進或剎停(遇到障礙或是主人停止前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自主移動設備可降低執行家事之負擔,但信賴度仍需提高,才能達到生理及心理負擔的雙重釋放。(四)汽車科技進入開放競爭時代 聚焦安全、娛樂、連結、自駕4大趨勢汽車相關科技是今年關注度最高的主戰場之一,車用領域的廠商越來越不侷限於傳統的汽車供應鏈,隨著車輛的智慧化和電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車用電子也走向開放,迎來各業界的生力軍;隨著高階車用晶片運算力的提升,推升自動駕駛發展,車用半導體將迎來高速成長,高階中央電腦晶片三巨頭已然成型,Nvidia、Qualcomm、Mobileye 的研發規劃接近,車用生態系的建立,將是搶攻市場的關鍵。工研院觀察今年汽車科技的四大亮點趨勢:第一,大量感測器被導入座艙內,進行駕駛者狀態的監控,保障行車安全;第二,在車內的時間也將被更積極地運用,可將遊戲導入車用系統供乘客娛樂外,讓駕駛在等待充電的時間能夠更徹底的放鬆。第三,透過車用系統與家用系統的連結,讓住家與汽車兩個場所進行交互控制,無縫連結以幫助管理時間。同時,自動駕駛的程度也持續提高,可預期相關技術成熟度和導入商用市場的規劃都將展現於不久的未來。正當車用供應鏈正在大革新之際,這也代表著臺灣廠商進軍汽車產業並扎根的機會來臨。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包含晶圓代工、專業晶片設計、開發客製化晶片、通訊及影像處理技術等都是很好切入車用供應鏈的機會。(五)「連結」與「永續」是智慧家庭的兩大重點趨勢全球被疫情襲捲的這幾年,強化人們對居家環境的重視,也創造出各式需求,從臥室、廚房、浴室到居家安全監控,都持續推出幫助生活更便利、使用更直覺的電子產品。家電的個人化趨勢顯示家用電子產品已從滿足基本功能需求,進階到打造生活品味的一環。工研院觀察,無縫且直覺的連結體驗是家用電子產品能夠更加深入市場的要素,除了各大品牌持續耕耘的互聯技術,由Google、Amazon、Apple等廠帶頭發展的智慧家庭標準Matter的正式推出,高度整合家電產品互相溝通,也強化了眾廠商對智慧家庭市場的信心,預期Matter的開放生態系將為智慧家庭帶來新一波成長。另外,永續也是各大廠商努力執行的目標,紛紛推出更加環境友善的技術和產品,例如:韓國家電大廠三星發表眾多家用電器節能技術,致力打造Net Zero Home;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發表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提供一站式管理智能家居電源及蓄電需求的解決方案,降低管理的複雜性。工研院預估,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受惠創新消費型電子產品帶動下,在未來持續保有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3.2%的正成長動能,預期至2026年,全球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市場可達801億
「怪咖回來了!」 英特爾發表第12代處理器及地表最強遊戲CPU
全球半導體巨頭之一的英特爾(Intel),首度舉辦Intel Innovation,活動聚焦新產品、科技與開發者工具,更揭曉第12代Intel Core地表最強PC處理器i9-12900K。宣示開放生態系是推動世界改變的科技應用,包括阿里巴巴、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AT&T等全球大企業正搭上這波科技應用。由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主持的Intel Innovation,開場時直言「英特爾這個怪咖回來了!」(The geek is back!)。基辛格表示,他做為英特爾開發者論壇的創建者,能再次將整個生態系統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索技術的未來覺得榮幸,推動算力、雲端、連結及人工智慧的Superpower是英特爾掌握的4大領域核心。英特爾第12代Core i9-12900K,最高運算速度達到5.2GHz、16核心、24執行緒,堪稱地表最快PC處理器。(攝影/胡華勝)英特爾回歸到開發者根源,強調對社區的承諾、跨軟硬體的開發者優先策略,宣布新產品、開發者工具及技術,強調對開放生態系支持,並確保開發人員選擇使用他們喜歡的工具和環境,藉由雲端服務供應商及開源社群等新創,建立可信賴的伙伴關係。會中宣布將透過開放及標準為基礎、統一的程式設計環境,包括統一的Developer Zone、oneAPI 2022開發工具包和新的OneAPI卓越中心,讓開發者能夠更易於取得AI、客戶端、雲端、5G與邊緣和遊戲領域的相關資源。英特爾也介紹了第12代Intel Core處理器產品線,全產品線將包含60款處理器,其中包含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第12代Intel Core i9-12900K,最高運算速度達到5.2GHz、最多16核心24執行緒,打造桌上型電腦極致效能,滿足玩家和專業創作者。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介紹Intel的半導體製程技術時強調,摩爾定律依舊可行,這套理調仍活得好好的。(圖/翻攝自Intel直播)英特爾表示,第12代Intel Core產品線中有6款新的不鎖倍頻版桌上型電腦處理器,是首波採用英特爾有史以來最高效能的效能核心(P-core),及可擴充多執行緒工作負載效能的效率核心(E-core),兩者結合的英特爾效能混合架構。也是首款支援DDR5記憶體的處理器,新的PCIe 5.0相較前一代PCIe 4.0,多了2倍的傳輸吞吐量。隨著新處理器推出,英特爾同步發表搭配使用的Intel 600系列晶片組。不鎖倍頻的第12代Intel Core桌上型處理器,可以透過部分OEM、通路合作夥伴和零售商開始預購,美國時間11月4號開始發售,預計年底之前將有超過30個國家,超過140個品牌將推出搭載新處理器的PC。不鎖倍頻版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售價從264美元至589美元,英特爾預計在年底之前,將可以出售數十萬顆第12代Intel Core 處理器,2明年3月之前,預計出貨將超過200萬顆。
英特爾CEO一封公開信 承諾「開放生態系統」
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變局,英特爾(Intel)執行長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發布一封給開放生態系統的公開信,信中以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ntel Developer Forum, IDF)為例,強調英特爾與不同的開發者、合作夥伴和客戶聚集塑造跨平台技術的未來,強調創新與開放平台價值,並提出「成功的關鍵在於讓所有終端用戶、開發者、合作夥伴和企業都能獲得成功。」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LinkedIn上公布一封「我相信開放生態系」文章,點出英特爾未來的方向。(翻攝自LinkedIn)基辛格給開放生態系統的一封公開信,全文如下:當我18歲加入英特爾時,我深受鼓舞—坦白地說是深受震撼—因為我竟然有機會能為一家替全世界人類創造正面影響力的科技公司工作。40年後,我仍然有這種感覺。我相信這種影響力和使命感應該與技術相應,給到每一位開發者和每一家公司。創新在一個開放的、民主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在這個環境中,人們可以聯繫溝通,並一起對新的刺激作出反饋。早在1997年,我就舉辦了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ntel Developer Forum, IDF),將不同的開發者、合作夥伴和客戶聚集在一起,塑造跨平台技術的未來。這種自由交流提高了我們相互學習的能力。今日的技術專家走在前人奠基的道路之上。在資訊時代的初期,企業、學術界和政府相互合作、彼此交流,創造了對今日世界至為關鍵的基礎:個人電腦、網際網路、網絡通訊使我們成為全球化社會。市場上有良性的競爭,但生態系統是開放的。 今日,世界所面臨的挑戰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這些挑戰需要開誠布公的透明度,並可以在開放的環境下獲得解決。舉例而言,美國德州先進運算中心的Frontera超級電腦在COVID-19疫情的初期,對病毒在分子和原子層級的分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需要這些細節來瞭解哪些藥物和疫苗接種方法可以最成功地對抗和緩解該疾病。但是,所需的數千台伺服器、數十萬個節點、軟體基礎建設和建模軟體,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憑空建置完成的。早在今日的病毒危機籠罩全球之前,大學、政府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就已經在試圖解決如癌症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重大問題。這樣的例子說明了,當業界落實開放性、多元選擇、和信任時,我們共同的未來—公眾的群體潛力—是可以被釋放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從根本上相信開放原始碼的選擇,它為改變當前的資料中心、以及「以資料為中心」時代的軟體定義基礎建設提供動力。英特爾在推動開放平台和塑造產業標準方面有著豐富的歷史,包括USB、Wi-Fi、藍牙以及其他許多標準 — 以及使其得以實現的所有API。我相信,成功的關鍵在於讓所有終端用戶、開發者、合作夥伴和企業都能獲得成功,因為這將推動新的研發熱情。一個強大的、開放的生態系統,將是永遠的贏家。只有團結合作,我們才能確保本質無關善惡的科技,最終能夠用在良善的用途上。無論你是打造裝置、筆電或是桌機;企業系統、本地或雲端的基礎建設;網路、無線或平台;無論你是開發硬體或軟體;分析物聯網或大數據;領導一個成熟的公司或育成新創企業;我們必須使開放的生態系統體驗令人信服、便利、安全和更上一層樓。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英特爾要對開放性做出承諾。英特爾公司將:•充分利用我們在開放平台方面的深厚基礎,特別推動創新和加速我們共同的未來。•對英特爾oneAPI等開放軟體堆疊進行投資,並推動產業的標準。•透過與廣泛的生態系統合作,賦予開發者選擇的權利。•與我們的產業夥伴合作,解決資訊安全和資訊存取與共享的系統性挑戰。•與學術界和開發者合作,在開放環境下進行像是神經形態和量子運算等未來挑戰,以利創新。•而且,作為英特爾價值觀的核心,我們將以包容的態度擁抱和支持社群的行動,同時接受多元選擇和彼此之間的差異,因為他們使我們變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麼英特爾在台灣時間28日凌晨零點舉行的首屆Intel Innovation中,重新找回英特爾開發者論壇的精神,我個人將在Intel Innovation進一步談論開放性、多元選擇和信任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在此呼籲業界的技術專家和領導人與我一起,承諾開放生態系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