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飲食
」 口罩 指揮中心 新冠肺炎 防疫 陳時中黃牛盯上大巨蛋北市逮53黃牛 體育署長震怒:下週修法嚴懲
棒球亞錦賽12月3日將在台北大巨蛋登場,開幕戰1.7萬張門票迅速秒殺,而網路上也出現許多高價轉售的黃牛票,台北市長蔣萬安今(30)日就表示,已查獲53名犯嫌到案,將嚴查黃牛。體育署今日舉辦例行記者會,體育署長鄭世忠也透露《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4條之一下週就會修法嚴懲黃牛。體育署長鄭世忠透露,下週就會修《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嚴懲黃牛。(圖/體育署提供)體育署長鄭世忠今日透露,立法院已經決定於下週三(6)日上午,由教育文化委員會審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4條之一的法條草案,並針對黃牛部分修法,《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4條之一的法條草案於今年9月正式通過,草案比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罰則,若有民眾被抓到涉嫌販賣黃牛票的情況,將重罰處每張票券10至50倍罰鍰,若以不正當方式大量取得票券,更可以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對於這次「實名制購票」的部分,鄭世忠表示沒有採用的原因,是因為怕會造成民眾進場時的困擾,目前黃牛票的情況還沒有達到需要採用實名制購票的狀況。台北市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表示,犯嫌將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4條第2款「非供自用,購買運輸、遊樂票券而轉售圖利者」規定移送簡易庭裁處,可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台幣1萬8000元以下罰鍰。台北市體育局也提醒,大巨蛋場館內開放飲食,民眾可提前購置完妥後再入場;停車場於當日開賽前2小時起限量開放汽機車憑票單次停放,結束後依指示分流駛離,再次呼籲民眾「坐捷運、搭公車、不開車」,並依現場工作人員分流進出場,共同便捷又安全地為中華隊應援。
馮翊綱疫情走廟「冒創作靈感」 劇場上演包公故事
相聲瓦舍推出新作《包黑子壞壞》,團長馮翊綱今(5日)率眾演員在媒體前亮相。提到創作緣由,原來是馮翊綱在疫情期間常去廟宇走動,創作不少媽祖、土地公等神明的段子,這次便將包公的段子集合起來,搶先推出。劇情圍繞著包青天「烏盆記」、「貍貓換太子」、「紫河車」等家喻戶曉的奇案展開,以全新的方式詮釋這些經典案件,注入現代元素和時事議題,讓觀眾不僅在笑聲中體驗劇情的反諷和深度,還能欣賞到古典戲曲和劇場元素的融合。這次的《包黑子壞壞》選在前身為空軍文化總部中正堂的PLAYground空總劇場上演。團長馮翊綱提到自己從小在眷村長大,曾被中正堂的軍事氛圍所感染,這次在這個場地上演出,對他而言具有非凡的意義。演員陣容方面,由相聲瓦舍團長馮翊綱親自率領,時一修、韋以丞、御天十兵衛和巫明如等成員一同演出,在默契十足的生動表演下,讓全劇充滿著無法想像的驚奇與快感,而劇中角色性格的快速變化,差異極大,每天的段子都會根據當前熱門話題進行調整,確保觀眾每次觀賞都能感受到新鮮有趣,能有不同的驚喜。現場更首度開放飲食,提供黑包子給每一位進場的觀眾,讓觀眾可以邊看包黑子吃黑包子。馮翊綱率時一修、韋以丞、御天十兵衛和巫明如亮相。(圖/許方正攝)《包黑子壞壞》劇情從包青天奇案展開。(圖/許方正攝)
北市動員745人清理跨年垃圾 「晚會後1小時內」恢復市容
2023台北跨年晚會順利落幕,台北市環保局今(1日)指出,動員了745名清潔隊員及電動小型掃街車等機具,順利在晚會後1小時內完成環境清理,恢復市容。台北市環保局說明,統計今年清理跨年活動垃圾量8.1公噸,資源回收物5.1公噸,較去年垃圾量7.5公噸、資源回收物4.8公噸略為增加,應係今年疫情趨緩帶動人潮增加及開放飲食所致。環保局於活動現場共告發亂丟菸蒂等違規行為36件,並接獲2件活動擴音設施噪音陳情,經檢測音量後告發1件。環保局表示,此次投入61名消毒人員,於活動前後加強跨年晚會會場、市民廣場、香堤廣場及附近商圈百貨、交通場站環境消毒,並動員745名清潔人力、26輛清潔車輛、8部拖車式流動廁所,設置66處資源回收站,共擺放264個大型垃圾桶(每處含2個垃圾桶與2個資源回收桶),方便民眾投遞垃圾及回收資源,並動員4輛電動小型掃街車,於跨年舞台活動結束後1小時內即完成會場及周邊市容復原,恢復交通。
即起放寬帶口罩防疫措施 騎車、戶外空曠處工作可以脫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考量國內疫情趨緩,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7月19日起適度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其中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得免戴口罩,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放寬戴口罩規定,增加「騎機車/腳踏車」為例外情形,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但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騎機車/腳踏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並籲請尚未完全接種COVID-19的民眾,儘速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口罩解封還要時間! 指揮中心宣布:7月仍維持現行防疫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宣布,考量全臺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且境外移入BA.4及BA.5病例數持續增加,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7月1日起維持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另疫苗接種是避免COVID-19感染及降低因感染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籲請尚未完全接種COVID-19的民眾,儘速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圖/指揮中心提供)
5至11歲兒童可至7大接種站施打疫苗 國內防疫新制1日開跑
因應本土疫情尚未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就陸續頒布不少相關新增的防疫政策,《CTWANT》就為讀者整理所有目前6月會上線的新制防疫政策,方便民眾參考。「5至11歲兒童」可至7大接種站施打疫苗(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為使兒童及早獲得免疫保護力,指揮中心協助地方政府於6月1日起設置5-11歲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分別於臺北自由廣場、新北板橋車站、桃園巨蛋體育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臺南市立圖書總館、高雄展覽館等地設置,以提供家長及兒童安心接種,並將視各接種站接種情形,額外增加疫苗配送。另外有消息指出,疫苗部分已輝瑞BNT疫苗為主,而大型接種站採取隨到隨打的方式進行。但為了減少排隊時間,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應先上網預約。「0至6歲兒童」可領5劑免費幼兒快篩(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為進一步提供幼兒家庭更足量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及保障無法接種COVID-19疫苗之0-6歲幼兒健康,行政院公布民眾可持0至6歲孩童健保卡(2016年1月1日以後出生之孩童),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該項政策將於1日實施,領取期限為6月30日。且此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算入實名制第一輪(4月28日起)的購買資格。亦即曾經購買過實名制快篩的孩童父母,仍可再免費領取一次快篩試劑。另針對政策實施時,尚無健保卡之新生兒或後續出生者,仍可於拿到健保卡後再行領取。領取地點為全國近5千家販售家用快篩試劑之實名制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0-6歲幼兒免費領取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將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進行分流;單號星期一、三、五;雙號星期二、四、六;週日皆可領取。最後指揮中心也提醒幼兒家長,家用快篩僅可用於2歲以上幼童,幫2歲以下幼童領取的快篩試劑,可供幼童家長使用,勿使用於2歲以下幼童。遊民、列冊獨居老人可領5劑免費快篩(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於5月28日表示,依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指示,針對COVID-19感染風險較高的照顧型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發放對象除住宿式、社區式照顧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外,考量遊民生活環境特殊,染疫風險高;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多數有多重慢性疾病,染病後轉為中重症機率較高,因此也將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納入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對象,總計預估約有81萬人受惠。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照顧型機構,除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照機構,其對象除依「長期照顧服務法」設立的住宿式長照機構、社區式長照機構外,還包括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兒少安置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身心障礙社區居住、兒少團體家庭等住宿式照顧機構,以及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日間照顧服務機構及單位;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每人3劑估算,並將直接配送至上述照顧型機構及單位,目前衛生福利部刻正彙整機構名單、數量、地址、收件時間及收件人聯繫方式,待彙整後即儘速配送至各機構。另因快篩試劑適用對象為2歲以上,因此托嬰中心配送對象以工作人員為主,當工作人員發現身體有異狀,可立刻快篩,降低嬰幼兒受感染風險。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配送數量以每人5劑估算,將由衛生福利部盤點各縣(市)需求人數後配送至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透過社會局處既有關懷服務體系或協調民政系統協助發放,以降低其染疫風險。「重症患者」符合2條件可解除隔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於5月31日表示,考量部分中重症個案經過適當治療後,症狀已緩解, 但因Ct值尚未符合條件而未能轉出。諮詢專家根據國際文獻資料實証,依專家會議決議修訂中重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1日起實施:一、將確診個案解隔條件區分為「非重症確診個案」及「重症確診個案」兩大類。二、修訂中度住院隔離確診個案之解除隔離治療條件,調整為比照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三、重症住院隔離治療之確診個案,如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符合下列其中1項條件,可解除隔離,轉出負壓隔離病房或專責病房,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1.1次呼吸道檢體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2.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5天,且追蹤1次呼吸道檢體PCR之Ct值介於27~30,經感染科、胸腔科醫師或醫院評估小組綜合評估適合轉出。指揮中心說明,依前述第2項條件解除隔離、轉出負壓隔離病房或專責病房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醫院可考慮優先安置於單人病室(同為確診解隔者,得多人一室),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口罩全面配戴維持至6月底(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考量全臺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維持至今(2022)年6月30日,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入境全面採用唾液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於31日表示,因應國際及國內疫情變化,宣布暫停自歐洲、中東、韓國及東南亞/印度航班「落地採驗」措施。自1日零點起抵達之航班,國外入境旅客抵臺時於機場採集唾液檢體,以進行病毒核酸檢驗(PCR),旅客完成採檢後,續行入境檢疫措施。
疫情持續燒 口罩繼續戴 規定維持至6/3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宣布,鑒於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且考量全臺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維持至今(2022)年6月30日,相關規定說明如下:(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一、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台鐵端午假期加開39班次列車 5/5零時起開放購票
台灣高鐵(2633)為服務旅客端午假期返鄉及出遊的需求,自6/2(四)至6/6(一)端午假期疏運期間,規劃加開39班次列車,總計5天提供757班次列車的旅運服務。各車次列車將自5/5(四)凌晨零時起開放購票。台灣高鐵表示,旅客可多加利用「T Express行動購票」App、高鐵合作之便利商店、網路訂票系統、語音訂位系統,或於車站營業時間至售票窗口及自動售票機,一次預購疏運期間所需車票,並於搭車前提早完成取票,以節省寶貴時間。此外,端午假期疏運期間,台灣高鐵維持「大學生優惠」及「早鳥優惠」,同時適用「標準車廂對號座卡友優惠」及「商務車廂限量升等」等專案,但「TGo會員月月Go有禮」、「20人以上團體」、「校外教學」及「校外教學套裝」等專案則暫不適用;旅客可透過高鐵企業網站首頁查詢「購票資訊→購票優惠」,了解台灣高鐵各項最新優惠內容。台灣高鐵指出,各車次列車目前均提供推車販售以及自動販賣機服務,商務車廂亦提供熱飲及點心服務。依照政府防疫規定,旅客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情形下可開放飲食,惟飲食完畢後,仍須佩戴口罩;敬請旅客留意保持社交距離,飲食期間不交談,飲食完畢並請立即戴上口罩,共同維護安心、安全的乘車環境。
即日起取消簡訊實聯制! 陳時中: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延長至5/3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本土疫情將持續升溫,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宣布即日(4月27日)起取消實聯制,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仍維持至今(2022)年5月31日,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即日起取消營業場所/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餐飲場所等)實聯制措施,鼓勵民眾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二、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三、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四、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五、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六、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七、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指揮中心指出,簡訊實聯制自去(2021)年5月19日起實施,透過「疫調輔助平臺」整合簡訊實聯制資料,協助地方政府疫調人員掌握個案相關活動史及匡列接觸者等,達到防疫之目的。截至今年4月26日止,已發送47.7億則簡訊,因應疫情發展及防疫新階段之措施調整,即日起取消實聯制措施,簡訊發送將自明(28)日零時起退場,鼓勵民眾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該APP在廣泛使用下才能發揮最大成效,使用者只須下載安裝並開啟藍牙,APP即可記錄相關資料。民眾進入場域時僅需出示APP畫面,提供更便利之自主防疫方式。尚未安裝之民眾可至App Store及Google Play雙平臺下載使用。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
口罩政策延到4月底! 指揮中心:唱歌不可脫罩、禁逐桌敬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表示,考量國際疫情仍然嚴峻,且境外移入病例數持續增加,而本土疫情新增數起不同場域且感染源待釐清之群聚事件,顯示社區傳播風險上升,為兼顧與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宣布今(2022)年4月1日至4月30日,將強化特定娛樂場所防疫作為,並維持現行口罩等防疫措施,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嚴格落實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實聯制等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指揮中心指出,因應近期感染事件,將強化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及其他類似場所(特種咖啡茶室、夜店、舞場、三溫暖)等,特定娛樂場所之防治作為:1.進入場所之顧客,應提供至少接種3劑疫苗證明,並落實實聯制,如有呼吸道症狀或出現發燒者,均不得進入。2.所有工作人員/從業人員(含流動工作人士)皆應接種疫苗2劑且滿14天,如第2劑滿3個月者,應接種第3劑,否則不得提供服務。3.全國上述工作人員/從業人員(含流動工作人士)即日起至4月30日須每週進行1次快篩,陰性者始得提供服務。4.基隆停業中之小吃店/卡拉OK工作人員/從業人員,如復業後,應具3天內PCR陰性證明,並於復業2週內每2天進行快篩,每週進行PCR 1次。5.盤點相關從業人員(含服務人員、櫃檯人員、清潔人員、行政人員及流動工作人士等),進行造冊,並訂定健康監測計畫及有異常狀況時之追蹤處理機制。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實聯制、體溫量測等,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
今起部分口罩令鬆綁 5大QA帶你一次看…騎腳踏車也能摘下
台灣最近疫情穩定,中央決定改以「經濟防疫」新模式對抗疫情,今(1日)起部分口罩禁令鬆綁,像是戶外運動可不戴口罩、賣場開放試吃、雙鐵開放飲食等在內的6大防疫措施;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提醒,中央公布的指引為「原則性」規範,實際上的鬆綁程度仍由各縣市地方衛生局公告及判斷。1 戶外健走、騎腳踏車是否需要配戴口罩?莊人祥回應,健走或是騎腳踏車都屬於運動,可以不必戴口罩,不過若是在市區內,還是得注意人與人的社交距離,但是「散步」就不算是運動,建議民眾仍須配戴好口罩。在運動場邊或是游泳池邊休息,只要是不會流汗、不要造成口罩變濕的情況下都得配戴。2 孩童玩遊樂設施是否需要配戴口罩?莊人祥回應,如果是確定場域內(同班同學)的對象,玩設施時可以不需配戴,但是只要有不特定對象,就得戴好。3 KTV須配戴口罩,但是飲食時可暫時拿下,電影院是否恢復飲食?莊人祥回應,電影院飲食向來都是開放的,只有台北市先前因應疫情,短期禁止內用,現在也都開放民眾能在電影院內飲食,但其他時後仍須戴好口罩。4 賣場可試吃,但可否邊走邊吃?莊人祥回應,雖然現在開放賣場試吃,但是沒有開放邊走邊吃,所以民眾拿到試吃品後,要吃時就得馬上塞進嘴巴,隨後把口罩拉回去。5 家人因病住院,若遇特殊情形可否以上到病房陪同?莊人祥回應,除了台北、新北、桃園以及高雄外,其餘縣市有條件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者探病,但是探病時間為固定一個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防治措施因疫情趨緩得以適度放寬。(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趨緩…指揮中心鬆綁防疫措施 3/1運動等4類活動可脫罩
台灣疫情控制良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亦逐步鬆綁防疫措施。指揮官陳時中曝光下一步表示,未來台灣將準備邁入正常生活,目標則為「經濟防疫」新模式,除了控管國內防疫量能之外,也將注重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而自3/1起將鬆綁包括:戶外運動可不戴口罩、賣場開放試吃、雙鐵開放飲食等在內的6大防疫措施。據指揮中心指示,有鑑於國內疫情緩解,防疫措施也將跟著調整,而相關的鬆綁措施如下:1、新增4種免戴口罩的例外情況:在室內外從事運動時、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2、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並開放試吃;高鐵、台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皆開放飲食、餐飲場所亦開放宴席逐桌敬酒敬茶。3、5機場及2港口往離島旅客免篩檢自3/1起,松山、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5處航班往來澎湖、金門與馬祖等地的機場,與基隆、高雄等2處船班往來離島的港口篩檢站皆暫停運作,前往離島的旅客除了不必篩檢,也不需填寫健康聲明書。4、北北桃高以外縣市的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以外縣市的醫院,有條件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者探病。每日固定1時段探病,且每位住院病人每次訪客人數不可超過3人。探病者需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篩檢或PCR檢測陰性證明、完成疫苗追加劑達14日(含)以上、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5、北北桃高以外縣市的長照機構有條件開放探視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以外縣市,住宿式長照機構有條件開放探視,訪客須出具訪視前3天內自費篩檢或PCR檢測陰性證明。北北桃高的長照機構除例外情形,維持暫停探視。例外情形如住民出現失眠、血壓不穩、情緒暴躁等嚴重身心不適症狀,機構無法安撫住民之狀況。6、開放外籍人士來台進行人工生殖療程外籍人士3/1起可申請來台接受人工生殖療程,允許配偶或3親等內親屬最多2人陪同,必要時可增加1名醫事人員或其他照護者。此外,3/7前入境者,仍需維持14天檢疫,3/7後入境者,檢疫日期則可縮短為10天。防治措施因疫情趨緩得以適度放寬。(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雙北口罩令不鬆綁!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仍要禁飲食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3月1日起,雙鐵車廂、公路客運開放飲食;新北市交通局表示,考量市區公車等大眾運輸上下乘客頻繁,雙北一致維持搭乘雙北市區公車、計程車等大眾運輸仍需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交通局運輸管理科長林詩欽表示,雙北市維持車廂內禁止飲食防疫管制措施,若因生理需求需喝水、服藥、哺乳,應於食用完畢後盡速佩戴口罩。林詩欽指出,自2020年4月起搭乘大眾運輸須強制戴口罩,至今已接近2年的時間,感謝市民朋友的配合;交通局亦要求公車業者維持高標準防疫措施,包括車輛至少每4小時消毒,加強乘客常碰觸拉環、把手等清潔消毒;並督促場站清潔、消毒、通風,以及駕駛員出車前必須量體溫、勤洗手。交通局更派員在各公車場站隨車稽查,列入評鑑考評,確保駕駛員依規定提醒勸導未戴口罩乘客;交通局也籲請市民朋友自律做好防疫,搭乘大眾運輸務必全程戴好口罩,且禁止飲食,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安心乘車。
3月起防疫措施放寬! 4情況免戴口罩可以逐桌敬酒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24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為兼顧與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經評估Omicron變異株特性、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整備狀況,及國際防疫措施開放情形等,宣布今(202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將適度放寬防疫措施,相關規定調整如下:一、放寬戴口罩規定,增加4種例外情形。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 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嚴格落實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開放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實聯制等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實聯制、體溫量測等,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大眾運輸防疫鬆綁 3/1起雙鐵、客運「車廂內開放飲食」
台灣今年初南北輪流爆出疫情,確診個案頻出,為防堵病毒在春節期間藉由人潮流動失控,交通部在春節前宣布「1/23起大眾運輸車廂內禁止飲食」,僅有需服藥者可以飲食。今由於疫情趨緩,大眾運輸飲食規定也跟著鬆綁,自3月1日起,雙鐵、公路客運、船舶及國內航班等運具內皆可開放飲食。根據《ETtoday》報導,交通部考量到國內疫情逐漸獲得控制,遂對大眾運輸運具內飲食規定鬆綁,從3/1起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若想飲食,須在鄰座乘客配戴口罩,以及保持適當距離的前提下方可用餐,飲食畢則仍須立即戴上口罩。
11/2起多項防疫措施再鬆綁 10大場所可脫口罩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指揮中心雖宣布目前仍須暫時維持二級警戒,但多項防疫措施也可稍稍鬆綁,讓民眾慢慢回歸正常生活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共整理出10個措施放寬項目,提供給大家外出參考。有鑑於國內疫情漸趨穩定,指揮中心也調整了相關防疫措施;目前已開放溫泉、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容易使口罩潮濕的場所,無須配戴口罩。另外,還有些須注意的細節如下:Q1:今(2日)起學校老師上課、演講者或致詞者,如有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可免戴口罩,學生或聽眾要戴口罩嗎?A:學生上課和聽眾仍須全程戴口罩Q2:前往健身房、KTV、泡溫泉等場所還要戴口罩嗎?A:今日起新增唱歌、室內運動、在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可以免戴口罩。KTV也開放飲食、酒精則無特別限制。Q3:搭乘雙鐵、客運或遊覽車,車廂內是否開放飲食?A:今(2日)起開放台鐵/高鐵車廂、公路客運、遊覽車、國內航班、交通船,在保持社交距離下或隔壁座乘客有配戴口罩前提下,可短暫拿下口罩飲食,但飲食後須馬上戴回口罩,台鐵和高鐵也將恢復列車上商品銷售。Q4:電影院內可以飲食嗎?A:電影院內可短暫拿下口罩飲食,於室內飲食時應避免交談,飲食完畢則戴上口罩。Q5:演唱會是否開放搖滾區?A:演唱會開放搖滾區設置,主辦單位應備有維護觀眾秩序的相關措施;實驗劇場取消第一排觀眾與表演區最前端1.5公尺距離規定。室內外藝文活動不受人數限制。Q6:八大行業有哪些開放?從業人員與客人有何規定?A:無陪侍的八大行業(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等),提出申請並經地方政府核准,今(2日)起可有條件復業。Q7:無陪侍八大行業有條件開放,對從業人員和客人有何要求?A:顧客與全數從業人員應提供至少接種1劑疫苗證明且滿14天。首次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之從業人員,須每周1次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Q8:室內外場館如運動場館、社教機構、圖書館、補習班、教室等空間,還會限制人數嗎?A:運動場館、社教機構、圖書館、補習班、教室等空間,取消人流控管限制,但仍需維持實聯制、測量體溫及環境清消等作業。Q9:國家風景區及觀光遊樂業還有人流管制嗎?A:指揮中心已解除室內80人、室外300人之容留管制規定,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觀光遊樂業等將配合取消容留量上限為承載人數80%之規定。Q10:集會活動包括課程、活動及訓練等,還有人數上限嗎?A:取消人數限制,但需維持實聯制、量體溫及環境清消等。
11月2日警戒措施再放鬆 「4大條件」16日起酒店可營業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同時宣布國內二級警戒延長到11月15日,但因應國內疫情趨緩,管制措施進一步放寬,KTV、電影院等場所開放飲食,室內運動也可免戴口罩。另八大產業如歌廳、舞廳、夜總會、酒家等,「無陪侍者」2日開始有條件開放營業、「有陪侍者」則規劃於16日起有條件開放營業。指揮中心今日宣布自11月2日起,防疫措施將進一步鬆綁,包括集會人數不限制、營業場所和公共場域人流管制取消、體育活動和藝文展演、觀光遊樂業等室外人數降載規定取消。(圖/指揮中心提供)另外自下月2日開始,無陪侍八大「有條件開放」,業者須「符合共通性原則、從業人員接種篩檢、提出申請並經地方政府核准、復業後管理」,細項包括從業人員必須至少完成接種1劑疫苗滿14天、除飲食外需全程戴口罩、保持良好通風、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之從業人員,需每週1次快篩或PCR篩檢等。指揮中心另規劃自11月16日開始,「有陪侍」八大,並且符合上述防疫規定者,也可開放營業。(圖/經濟部提供)
防疫措施11/2再鬆綁 KTV免戴口罩、看電影搭車可飲食
行政院長蘇貞昌28日宣布,經指揮中心與相關部會討論後,決定11月2日起鬆綁防疫措施,鬆綁範圍包括KTV唱歌不用戴口罩,看電影、搭乘台鐵和高鐵可飲食,集會也取消人數限制,而八大行業將視情況逐漸開放恢復營業。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於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由於國內疫情逐漸穩定、接種目標初步達成,因此相關防疫措施會進行鬆綁,戴口罩的部分會放寬,除了先前已宣布的飲食跟室外運動,針對唱歌、泡湯等等水域活動及室內運動自11月2日開始可以有條件不免戴口罩;不過實聯制以及量體溫等防疫措施仍會持續進行。(圖/翻攝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另外,集會活動相關的人數限制也將取消,就是所謂的室內80人、室外300人的上限,之後就能舉辦一些較大型活動,例如藝文展覽或是表演、體育活動等,國家風景區及國家公園人數的降載上限等規定也會跟著取消。(圖/翻攝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至於交通運輸工具方面,高鐵、台鐵的車廂以及國內班機、船舶,也都開放飲食取下口罩,KTV、電影院等娛樂場所,也都可以在場所內取下口罩飲食;而娛樂行業11月2日會先針對無提供陪侍服務的場所,若符合防疫管理條件,得開放營業。
交通部宣布:11/2車廂內可脫罩飲食 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取消人數上限
國內疫情趨緩,考量目前疫情趨緩穩定控制,為提振國內旅遊,活絡國內產業經濟,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8日)院會指示交通部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於11月2日再鬆綁相關飲食限制規定。交通部指出,考量現行交通場站內均已開放飲食,故在維持基本防疫條件下,全面鬆綁交通運具內之飲食限制,包含台鐵及高鐵列車內、公路客運及遊覽車內、以及國內線班機(航空器)與船舶內,在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下或鄰近無旅客或旅客有配戴口罩下,可開放飲食;另郵局營業區域亦可在前開條件下開放飲食。由於指揮中心解除室內80人、室外300人之容留管制規定,交通部表示,本部轄管國家風景區及觀光遊樂業亦配合取消容留量上限為承載人數80%之規定,不另訂上限。交通部強調,國內疫情持續趨緩穩定,為提振國內經濟及滿足民生需求,並在防疫成果共享下,將持續配合指揮中心檢討鬆綁相關防疫管理措施,惟考量疫情仍在持續,呼籲國人請務必依指揮中心指示做好各項防疫措施。
指引說不清1/戴口罩飲食揭防疫措施三大矛盾 民眾業者霧煞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自7月26日宣布降為二級警戒以來,指揮中心數度分階段鬆綁防疫指引,包括免戴口罩與開放飲食空間等限制,然而許多「滾動式修正」的防疫政策依據究竟為何?指揮中心提出的理由往往令人難以信服,本刊也特地整理出以下三大指引矛盾,比對涵蓋多處活動空間與行業別防疫措施的荒謬之處。指揮中心18日宣布高鐵開放自由座,且室外拍照、運動免戴口罩,逐步放寬生活限制令民眾感受到輕鬆自在,不過還是有許多措施讓人很疑惑。例如最近天氣開始轉冷,許多民眾紛紛跑去泡湯,不過根據目前指揮中心公布的二級警戒防疫指引,戶外仍一律需戴上口罩,除了戶外運動、爬山、海邊活動、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無須戴口罩,泡湯還要戴口罩就讓民眾及業者一頭霧水。「泡溫泉大概五分鐘就會開始出汗,戴口罩真的會很悶,整個口罩黏在臉上,不只是我會拿下來,其實大家都會拿下來,很少看到有人從頭到尾遵守規定的,如果規定泡完上來再戴會好一點,流了汗整個口罩都濕,真的很不舒服。」熱愛泡湯的陳先生說。新竹縣溫泉觀光產業協會理事長廖錦龍也坦言,「溫泉區大多在鄉下和高山,其實真的很難做到(戴口罩),如果硬性規定距離、戴口罩,站在業者立場會很難做生意,因為規勸也沒用,尤其服務業若管得太多,客人反彈對業者也不好,會經營不下去,而且政府稽查也不容易,政策落實有困難,變相縱容民眾陽奉陰違,我認為應該適度開放。」針對室外運動、室內外拍攝照片時可免戴口罩措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主治醫師陳昶宇就在臉書點出矛盾。他說,室內運動的人流密度,比大部分餐廳內用都還要低很多,而且一般室內運動場所,通風大多做得不錯,還硬要規定戴口罩才能運動,其實沒什麼道理。陳昶宇進一步指出,如果在場上(室內)打球要戴口罩,但在場邊(室內外)拍照的話就可以不用戴,實在不太能理解指揮中心的考量為何,「小心謹慎當然是件好事,但不合邏輯的防疫措施,會顯得有點搞笑。」除了戴口罩的標準令民眾和業者無所適從,部分場域限制飲食也影響業者生計,尤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進一步說明,室內外辦桌、流水席無須梅花座、間隔座,也讓目前復業仍受飲食限制的業者抱怨連連。10月5日起內用全面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也開放離桌進行敬酒,反而是有隔板的網咖仍禁止飲食,認定標準令人莫名其妙。(圖/報系資料庫)在雙北經營網咖14年的小連(化名)告訴本刊,旗下的八間店停業五個月,好不容易盼到10月5日終於復業,但「復業條款」卻限制店內不能提供顧客飲食,「為何餐飲業不用隔板就能作生意,顧客圍著桌子吃飯喝酒,甚至逐桌敬酒,口沫橫飛,他們都不是一家人,難道這樣距離還不夠近嗎?現在卻限制網咖、KTV、MTV等行業只能喝水,這分明是針對性的做法,有些餐廳可以容納上百人,我一間店平均2、30個顧客,彼此都有座位隔開,官員都坐在辦公室空想,制定政策不符實際,根本是雙重標準!」小連說,現在多採儲值制的網咖十分仰賴餐飲的收入,以他的店面來說,平均每位顧客一小時消費約30元,就很需要一杯現金40元的飲料來維持營運。「我們的收入相對減少,餐飲品項大約佔整體營收的四成,有些同業因此(限制飲食)不開店,就是因為要請員工和負擔店租,開了反而賠更多!」 一名位於新北市的KTV業者抱怨說,復業以來其實業績很不好,因為不能飲食,影響顧客消費意願,尤其警察三番兩次上門臨檢,最近疫情更穩定,甚至聽說政府考慮降至一級警戒,但其實降級也沒有意義,屆時不一定會開放飲食,一切都是政府說了算,但又說不清執行依據,到底是為了疫情?還是為了權威?至今搞得大家烏煙瘴氣。KTV雖然已經開放,飲食禁令還是限制顧客消費意願,警察三番兩次上門查緝也令他們生意受影響。(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