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墜設備
」高樓兒童防墜2/窗戶、陽台防墜設備一次看 謹記寬度不超過6公分
居住習慣改變,越來越多兒童從大樓高處墜落,CTWANT記者幫廣大家長整理避免兒童墜樓的方式,除了窗戶加裝檔塊或連桿窗止器,讓開口不超過兒童能穿越的大小外,窗戶及陽台也能使用隱形圍籬(隱形鐵窗),通風、美觀又能兼顧兒童安全。家,常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地方,但若忽略了居家安全,很可能危機隨時找上門!根據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統計,從兒童意外墜落的地點來看,窗戶占6成,陽台占2成,剩下的2成為女兒牆、外牆、頂樓、樓梯等。該如何防範?靖娟基金會與新北市工務局指出,不論是窗戶開口、欄杆或隱形鐵窗寬度不超過6~8公分,最能確保避免兒童穿越墜落的意外發生。水平式推拉窗戶能設置兒童安全鎖,外推式窗戶同樣也可設置連桿窗止器,以限制窗戶開啟寬度不超過8公分或45度角,防止兒童開啟。(圖/報系資料庫)窗戶有水平式及外推式2種,水平式推拉窗戶能設置鋁窗檔塊或兒童安全鎖,外推式窗戶同樣也可設置連桿窗止器,以限制窗戶開啟寬度不超過8公分或45度角。不過開口小也可能讓通風性能較差,若有此顧慮,建議全部開啟或開啟超過8公分的窗戶,能於開口處設置固定式防墜格柵或圍籬,且間距最大拉寬不超過10公分。陽台則必須要有堅固不易攀爬之圍欄、圍牆,法規限制9樓以下樓層圍牆高度不得小於110公分,10層樓以上不得小於120公分,不過建議有幼童的住家可透過加裝欄杆、強化玻璃等方式,將高度提高至140至150公分為宜。另外欄杆底部與地面間隔應低於15公分。欄杆應為直式欄杆,間隔需小於6公分或有避免鑽爬裝置。同時,陽台也能設置防墜格柵或圍籬。陽台、頂樓圍牆旁不要放置傢俱、椅子、花盆等雜物,讓孩子有機會攀爬,甚至可在牆內擺設懸掛式花盆,增加攀爬難度、減少靠近翻落危險。(圖/翻攝自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臉書)新北市工務局提醒,設置防墜格柵或圍籬要留意於緊急逃生或救援時,能以簡易方式破壞才安全;使用的材料及型式,宜儘量降低對視覺衝擊及對公寓大廈立面的影響,且應注意材料使用年限,避免材料腐蝕等影響安全。信義居家合作業者家舒適中區經理楊閎智表示,隱形窗一般是用才數下去換算價格,單才(30×30公分)價格落在200~300元,差別在材質與工法上。一般家庭窗戶裝設費用大都落在5000~8000的價位。隱形窗的好處是能防止兒童、老人、毛小孩的墜樓,有鴿害嚴重的地區也可作為防鴿網。他也提醒,隱形窗材質上建議使用附有出廠證明的材料,窗框結構的顏色挑選上,建議配合社區外觀顏色,除了安裝位置要符合法規,不可突出大樓外牆面,也要留意冷氣室外機放置位置,可加裝維修框,方便日後冷氣師傅自行拆解安裝。不論是新大樓或舊公寓,有孩童的家中最好都能裝設隱形鐵窗。(圖/翻攝自工程圖輯隊臉書)至於頂樓,除非有大人陪同,否則兒童應禁止進到頂樓層,大人同行也必須不讓孩子離開視線,以確保其安全性。頂樓也建議裝設監視器,落實管理機制,如加強保全人員巡邏、住戶間彼此守望相助等。不管是窗戶、陽台還是頂樓圍牆,靖娟基金會都強調,最重要的是開口處不能放置傢俱、小椅子、玩具、花盆、洗衣機等雜物,讓孩子有機會攀爬。為增加攀爬難度、減少靠近翻落的危險,可在牆內擺設懸掛式花盆。最重要的是,照顧者要落實「人在心也在」的陪伴,才能讓痛心的事件不再發生。
高樓兒童防墜3/「符合這條件」社區大樓也能裝隱形鐵窗 管委會不得拒絕
兒童意外墜樓事件頻傳,新大樓不能加裝鐵窗的規定,也制約了家長思考到在窗戶、陽台裝設防墜設備的想法,或是考量管委會及鄰居們的眼光而不敢裝設,內政部營建署就釋疑,「即便是新大樓,管委會也不能任意限制加裝防墜措施!」不少管委會以大樓外觀一致性、影響房價為由,要求住戶不得加裝防墜圍籬或窗戶。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就分享實際案例,一位住戶家中成員符合安裝防墜設施的條件,但是管委會卻百般阻撓不讓工班上樓施工;還有一個案例,管委會打算隔天要帶人去住戶家拆除隱型鐵窗,結果同社區另一戶就發生兒童墜樓意外,嚇得管委會不敢再張揚不能裝。新北市工務局公寓大廈管理科長蔡政勳也分享,曾碰到管委會同意安裝,但只能安裝某種款式的防墜設施,引來住戶和管委會間的矛盾。或是管委會反映未見有老人小孩居住事實,最終只能以戶籍謄本認定。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現行內政部營建署技術規則雖規定不得設計橫式欄杆,但實務上有許多設計為突出物、孔洞或鏤空雕花,導致兒童仍有攀爬墜樓風險。(圖/翻攝自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臉書)對兒童防墜措施的不友善態度,不僅發生在管委會,讓林月琴憤憤不平的還有,一次內政部的會議,她建議修改建築技術規則,陽台不要有讓孩童易踩踏攀爬的橫式欄杆,結果有建築師認為此限制是干預對建築藝術的設計,甚至還有專家學者脫口說出「又沒死幾個小孩!」讓林月琴相當憤怒,「不是非得等意外發生,才要重視兒童的安全性!」事實上,內政部自2013年起修正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八條成為「兒童防墜條款」,有12歲以下兒童之住家,外牆開口部或陽台得設置「不妨礙逃生且不突出外牆面」之防墜設施。2016年再擴大將65歲以上老人之住戶納入防墜設施設置適用對象。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八條明定有12歲以下兒童或65歲以上老人之住家,得設置不妨礙逃生且不突出外牆面之防墜設施,管理委員會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不能任意加以禁止。管委會示意圖。(圖/翻攝自工程圖輯隊臉書)營建署建管組三科科長陳雅芳表示,只要住戶年齡及防墜設施的設置型式符合條例規定,管委會或區分所有權人不能任意加以禁止。但條文中也有但書,若設置理由消失、不符條件時,住戶也應改善或回復原狀。對於防墜設施形式如何顧及大樓美觀,管委會可以與區權人協調討論,但是管委會不可阻擾設置,如果協調過程無法達成共識,也可向各縣市政府成立之公寓大廈爭議事件調處委員會申請調處。林月琴憂心表示,近年都市尤其重劃區一棟棟高樓建築興建中,也發現兒童墜樓重傷及死亡比例有上揚趨勢,民眾對於防墜設備的認識與架設緩不濟急,「若民眾在設置時碰到管委會阻饒,除向縣市政府申請調解,亦可以和靖娟基金會通報請求協助,希望不要再有孩子墜樓受傷!」
高樓兒童防墜1/家長注意!2動機讓兒童有爬窗行為 「1不3要」口訣防憾事
近來兒童意外墜樓憾事頻傳,父親節前後短短一個禮拜內,就發生2起幼童高處墜落不治的消息。CTWANT記者調查,比起讓孩子獨留家中發生意外,更多時候是家長在家卻疏於照顧,讓孩童有機會攀上窗台、陽台,導致意外發生。專家提醒,「1不3要」兒童防墜口訣,至關重要的就是「1不離視線」。對於防止兒少墜樓發生,中央及地方政府進行安全宣導多年,包含內政部訂有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有兒童或老人之住戶得設防墜設施,衛福部宣導不將兒童獨留家中及強化托育人員照顧知能及服務環境維護,教育部改善校園建築及遊戲設施與環境,勞動部加強經常僱用青少年事業單位環境檢查等,然近年兒少墜樓事件仍不時傳出。究竟兒童墜樓事件有無增加趨勢?衛福部社家署回應,依ICD10死因分析表顯示,我國0-17歲兒少於建築物跌墜死亡人數,108年7人、109年7人,110年3人,由此資料觀之兒少墜樓死亡案件並未有增長趨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建議,家長可在窗戶加裝檔塊、安全鎖或長尾夾防止窗戶開啟,避免發生孩子墜樓危機。(圖/翻攝自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臉書)不過,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以網路爬文統計新聞案件,統計近年14歲以下兒童墜樓新聞件數,2019年共6件,2020年出現爆量共16件,2021年共8件;今年上半年已累計5起墜樓,本月4日至9日父親節前後,又接連出現3起墜樓意外,1位國中生疑似與家人吵架跳樓,另外2起都是年約4、5歲的幼童,趁著同處一室的家人正在睡眠中,自行爬上陽台墜樓亡。「疫情讓孩子在家的時間變多,也增加了墜樓意外的發生率。」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若再加上新聞未報及輕傷案例,恐怕不止這個數字。探究兒童墜樓原因,皆是因「找大人」或是「好奇玩耍」。林月琴提醒,且最可怕也最容易疏忽的是許多家長以為跟孩子共處同一個空間就很安全,但卻常常忙於他事或是於睡覺中,疏於照顧而發生憾事。窗戶附近要避免擺放可攀爬的家具或物品。(圖/翻攝自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臉書)另外,兒少法51條有規定,6歲以下兒童不得獨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正在睡覺,只是出去買個東西、倒個垃圾,時間不長,孩子不會這麼快醒過來,其實很多時候是大人的觀念不正確,忽略了孩子獨留及居家環境的風險。林月琴提出「1不3要」兒童防墜口訣,「1不」是兒童不獨處、不離開視線;「3要」是傢俱擺設要考量、窗戶開口要限制、陽台高度要確認。像是窗邊、陽台旁避免擺設可讓小朋友攀爬的家具或物品,水平式推拉窗戶開口小於10公分,或外推式窗戶開口小於45度,以及加裝防墜設備,才能減少兒童高樓墜落的風險;再者,該年齡層尚缺乏判斷危險的能力,不要認為窗戶有紗窗就安全,還是要加上安全鎖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