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沛
」醫推眼球外傷「3情況緊急處置法」 切勿輕忽「防護」之重要性
38歲男性阿沛是一位板模師傅,白天工作時不慎被釘子噴到右眼,當下右眼疼痛、異物感伴隨視力模糊,立即到附近眼科診所治療,醫師診斷為角膜裂傷及眼球內異物,緊急轉診至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進一步檢查及治療。職業性眼球外傷 未受傷眼睛也有風險根據受傷的原因以及程度不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及預後。不幸發生眼球外傷時,林育箮主治醫師分享,可依傷害情況做初步處理:若是化學物質噴濺,應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後盡速就醫;若是尖銳物傷害或鈍傷後眼球內有液體流出,應避免觸碰或壓迫眼球,以免眼內組織脫出造成病況惡化,建議使用眼蓋或護目鏡保護並盡速就醫;開放型眼球傷害(open-globe injury),一般需緊急開刀處理並住院治療,而視力恢復情形則依傷害到的眼球構造及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此外,另一側未受傷的眼睛,也有發生交感性眼炎的風險,可能會有視力下降、畏光等情形。職業性眼球外傷個案 工作傷害占8成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說明,職災包含工作場所相關以及上下班交通途中交通事故。奇美醫學中心統計去(2021)年資料,共189位通報職業性眼球外傷個案,其中工作場域內的工作傷害約80%,上下班途中交通傷害約20%。男性較多(80%),年齡以21至40歲工作族群最多(56%),急診就診時段以中午到凌晨0時最多;其中8%需要眼科手術,有6.3%視力未能恢復。受傷機轉大致分為外力撞擊(42%)、異物侵入(24%)、化學品噴濺(23%)、強光暴露(9%)及燒燙電灼傷(2%)。統計也發現大多數個案受傷時並未佩戴防護面罩或護目鏡,若能適當使用防護具,其實大部分的職業性眼球外傷應可避免。靈魂之窗極脆弱易受傷 應重視工作安全防護蘇世斌主任與林育箮主治醫師提醒,職業性眼球外傷是造成青壯年人口視力喪失的一大原因,若是不慎造成眼睛傷害時,應儘速就醫進行適當的處理。然而,預防勝於治療,工作時需時刻做好防護,配戴護目鏡或面罩,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存有僥倖心態,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害。
澎湖化石館暨二呆藝館特展開幕,臺博館亞洲象骨骼「阿沛」站臺力挺!
澎湖化石館暨二呆藝館20日舉辦聯合開幕活動,國立臺灣博物館特別移師「大象崛起: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特展,派出典藏亞洲象「阿沛」骨骼至澎湖化石館站臺,與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展覽同步展出,為澎湖博物館慶系列活動暖身。澎湖化石館暨二呆藝館特展20日開幕。澎湖縣長賴峰偉出席特展聯合開幕剪綵時表示,澎湖出土潘氏鱷魚化石、「澎湖原人」化石及火山夾層貝類化石,都是珍貴世界級化石,他期許透過博物館公共化,發揚澎湖自然史資產。臺博館「大象崛起」及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藝文特展20日在澎湖開展,澎湖縣長賴峰偉(左5)、臺博館長洪世佑(左6)、馬公市長葉竹林(左2)等人共同剪綵。賴峰偉表示,澎湖化石館在108年爭取到文化部建築物整修經費,歷經2年時光,於去年完工,因此與臺博館合作策畫「大象崛起」特展,展出大象「阿沛」骨骼標本及介紹古生物知識,並特別呈現哺乳類動物大象的演化。臺博館「大象崛起」特展在澎湖化石館開展,典藏的印度象「阿沛」骨骼首次對外移展,澎湖縣長賴峰偉(右1)前往參觀,臺博館長洪世佑(右2)導覽。臺博館長洪世佑表示,臺博館近年來分別透過「史前巨獸-古生物大展」巡迴展等計畫,落實文化部推動的文化平權政策。本次「大象崛起」特展主角印度象「阿沛」是大象「林旺」的好朋友,在二戰滇緬戰役時,和林旺一起幫助國軍有過戰功,本次是牠首次移展對外展出,選在今天是春分節氣,配合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讓民眾能看到、學到更多古生物知識,在博物館公共化政策下,未來會有更多的典藏巡迴展出。澎湖縣文化局表示,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展示趙同和(二呆)1950年來台後創作的臺灣農村景色,並以彭雪芳修復師完成的二呆〈耕耘機〉為展場核心,讓觀眾能對照修復前後的差異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