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曼
」 OpenAI ChatGPT AI 阿特曼 Sam Altman![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95829/sm-a731af84fedfa1218d418c3aed9fdfb2.jpg)
謝絕3.2兆收購提議! 阿特曼公開「同情」馬斯克:他不是個快樂的人
先前有消息指出,馬斯克(Elon Musk)先前與一眾投資者開出974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2兆元)的價格企圖收購OpenAI。後續OpenAI執行長阿特曼11日在巴黎的AI行動峰會(AI Action Summit)上表示,不會出售OpenAI,尤其絕對不會賣給馬斯克。與此同時,阿特曼甚至公開「同情」馬斯克,認為馬斯克缺乏安全感,並不是一個快樂的人。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阿特曼表示,OpenAI的企業使命並不是出售,也不可能賣給一個在市場上無法擊敗他們的競爭對手。阿特曼表示「如果他(馬斯克)想買OpenAI,那我們也可以用97.4億美元買下Twitter。」而阿特曼在受訪時表示,自己並不認為馬斯克真的想收購OpenAI,而是想利用這場鬥爭拖慢OpenAI的發展。阿特曼更直言「馬斯克似乎並不快樂,他的行為充滿了缺乏安全感,我為這個人感到遺憾。」他認為馬斯克的這一連串舉動,包含從提出訴訟、各種詆毀言論,到現在的收購提議,都只是試圖影響OpenAI,而非真正要競爭。與此同時,由於OpenAI正在進行重組,當中試圖要讓營利部門擺脫非營利董事會的監管,直接獨立運作。阿特曼也表示,公司內部仍在釐清相關架構問題,而非營利組織仍然是OpenAI發展的核心,並未轉型為純營利企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95565/sm-3acf66cf8e858f955d8f10974c86a001.jpg)
馬斯克開價974億美元收購OpenAI 阿特曼秒回絕
《時代雜誌》報導,由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一群投資者出價約974億美元收購OpenAI背後的非營利組織,對此,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回應了。馬斯克的律師托貝羅夫(Marc Toberoff)稱,馬斯克和他自己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xAI以及一個投資公司財團想要控制這家ChatGPT製造商,並將其恢復為非營利研究實驗室的原始慈善使命。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很快地就拒絕了馬斯克社交平台X的主動收購邀約,他回應,「不用了,但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出價97.4億美元收購Twitter。」回顧過去,馬斯克和阿特曼於2015年共同創立了OpenAI,後來2人就誰應該領導OpenAI展開競爭。作為OpenAI的早期投資者和董事會成員,馬斯克去年對該公司提起了訴訟,先是在加州法院,後來又在聯邦法院,指控該公司背叛了其作為非營利性研究實驗室的創始宗旨,即通過安全地構建比人類更優秀的人工智能來造福公眾利益。馬斯克的律師托貝羅夫表示,從這家新創公司成立到2018年,馬斯克已向該公司投資了約4500萬美元。2年前ChatGPT的突然成功,為OpenAI帶來了全球聲譽和新的收入來源,同時也加劇了該組織內部關於未來及其試圖開發的先進人工智慧的爭鬥,其非營利組織董事會更於2023年底解雇了阿特曼。報導指出,OpenAI目前是一家快速成長的企業,仍然由一個致力於其最初使命的非營利董事會控制,不過去年該公司宣布了正式改變公司結構的計劃,然而這種改變十分複雜,稅法要求捐贈給免稅組織的資金或資產必須留在慈善領域。如果最初的組織變成營利組織,通常需要進行轉換,即營利組織向另一個慈善組織支付資產的公平市場價值。部分專家認為,即使非營利OpenAI以某種方式繼續存在,它必須為轉移到營利子公司的任何資產支付公平的市場價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94139/sm-054beb268ae02e370091eb0c521fbe80.png)
日本軟銀與OpenAI合資成立公司 推出AI整合服務Cristal Intelligence
在日本軟銀宣布投資5000億美元參與OpenAI基礎設施計畫Project Stargate後,如今又有消息指稱,軟銀已決定每年投資30億美元,與OpenAI在日本合資開設公司,一同推廣AI整合服務系統「Cristal Intelligence」。軟銀於4日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當中表示已與OpenAI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攜手開發、推廣一套名為「Cristal intelligence」的企業AI整合解決方案。這項計畫將以安全方式整合各企業系統與資料,並根據每家公司的具體需求進行客製化,目標是提升知識型工作者的生產力。聲明中指出,軟銀集團每年將投入30億美元,並計劃將OpenAI的最新技術廣泛部署至旗下各公司,使其成為全球首家大規模整合此類先進技術的企業集團。而合資公司的部分,這間公司將取名為「SB OpenAI Japan」,雙方持股各半,公司也會整合進軟銀股份有限公司內,專門向日本的大型企業推廣 Cristal intelligence。透過該合資企業,日本企業將能夠在安全環境下進行數據訓練與模型微調,進而構建與自身IT系統無縫整合的AI代理,從而重塑業務模式與服務流程。Cristal intelligence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過自動化和 AI 代理的方式,取代人工執行繁瑣的日常工作,進而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像是企業可以利用這套系統自動生成財務報告、起草各類文件以及管理客戶詢問等,使得知識型工作者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創造性與策略性的決策上。此外,Cristal intelligence還能夠在企業內部進行額外數據訓練與模型微調,進一步適應企業獨有的IT環境。這種高度客製化的能力,讓每家企業都能夠依據自身的運營模式和業務需求,構建出一套專屬的AI代理系統。針對這次的合作,軟銀集團董事長兼CEO孫正義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將Cristal intelligence推向市場,這不僅將改變軟銀集團的運作方式,更將革新日本乃至全球企業的工作模式。」OpenAI CEO阿特曼(Sam Altman)也表示,與軟銀的合作將加速實現其全球AI革新願景,並使最先進的AI技術來影響全球具有影響力的企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92997/sm-2a530f46eec9728f6f462229bc5849f1.jpg)
DeepSeek來勢洶洶! ChatGPT執行長阿特曼說話了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20日釋出DeepSeek-R1模型正式版後,因其低廉的開發成本與直追Open AI o1的性能,一夕之間成為AI界熱門話題。週二(28日)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發文肯定DeepSeek-R1模型和它的成本效益「表現出色」,但他也強調OpenAI將繼續執行既定的研究計劃,因為他認為在新的時代裡「更強大的運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阿特曼28日在推特(後更名X)上發文表示,DeepSeek-R1的表現確實出色,尤其能以極低的價格提供服務,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同時強調,OpenAI將推出更強大的新產品以維持技術領先,並歡迎新競爭者的加入:「新的競爭對手讓人振奮,而我們將帶來更多更新與發表!」阿特曼還指出,未來OpenAI的團隊仍將執行既定研究計劃,並認為計算能力至關重要:「加強計算能力比以往更關鍵,這是實現使命的基礎。」阿特曼還表示,這個世界正期待著更多的AI工具被廣泛投入應用,並且將對即將到來的下一代模型感到非常驚訝。他並承諾,將持續致力於通用人工智慧(AGI)的開發,並突破現有技術極限:「期待為大家帶來AGI及更多成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92961/sm-64389ca55564317cadcdb7c0e9bbacfe.jpg)
DeepSeek崛起象徵「中國AI超越美國?」 Meta AI首席楊立昆:你這樣想就錯了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20日釋出DeepSeek-R1模型正式版後,因其低廉的開發成本與直追OpenAI o1的性能,引起全球關注。不過,主導Meta AI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圖靈獎得主楊立昆(Yann LeCun)近日在網路上談起此事,認為DeepSeek的成功,最大意義在於「AI開源(open-source)的價值使任何人都能受益」,而非證明「中國AI技術能對其他國家帶來競爭威脅」。(圖/翻攝Threads/yannlecun)「致那些看到DeepSeek表現並且思考的人:」楊立昆在Threads寫道:「如果你看到的是『中國在AI領域超越了美國』,那麼你的解讀就錯了;正確的解讀應該是『開源模型正超越專有模型』。」DeepSeek-R1屬開源模型(open source),亦即開放程式碼任憑公眾檢閱學習,目前Meta AI的Llama也採取開源。楊立昆指出,DeepSeek受益於開放研究(Open Research)和開源,包含Facebook時期的PyTorch、Meta時期的Llama都提供了資料,正因有人提出新想法,才有其他人在這些前人打下的工作基礎上加以實現,「他們發布且開源,所以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這就是開放研究和開源的力量!」在這則發文底下,一名匿名但自稱來自中國的AI工程師留言表示,「是的,你說得對。我們也在使用PyToch和Llama,這並不代表所謂的『超越』。這正是『開源』的靈魂,賺錢固然重要,但幫助其他人、彼此互惠,是更重要的事。世界上有太多商人與政客在我們之間劃出了界限,但在開放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叫『超越』,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OpenAI初創時是一家開源AI公司,當時他們宣稱其使命是「創造造福全人類的技術」,不過在聲名大噪後轉向閉源。馬斯克(Elon Musk)曾在2024年2月底控告OpenAI及其執行總裁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訴訟書講述OpenAI公司成立協議,標明會尋求開放程式碼,不滿對方如今並未公開其技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89566/sm-6765739a01959d89e8adf6ae51b0a006.jpg)
從封鎖帳號到主動向川普示好 外媒分析祖克伯「背後計畫」
許多人都知道,2020年川普敗選後,由於川普在網路上的言論引發國會暴亂事件,所以當時以Meta為首的各大社群平台,紛紛對川普的社群帳號進行刪除、封鎖。而如今,隨著川普再次勝選,Meta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不僅2度親自前往拜訪川普,甚至還在訪問中表示期待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目前就有外媒分析祖克伯「背後的計畫」。根據《The Verge》報導指出,有消息人士表示,Meta與拜登政府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基本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在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政策推動下,祖克柏希望透過與川普建立合作,解決Meta在國內外面臨的多重挑戰,當中包含外國政府對其平台的加強監管、蘋果(Apple)對Meta移動應用和智慧型裝置的干預,以及可能阻礙人工智能(AI)發展的國內監管壓力。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Meta的全球競爭力,也直接影響祖克柏與OpenAI的競爭態勢。報導中提到,先前川普對馬斯克(Elon Musk)可以說是表現出明顯的支持之意,但隨著祖克柏2度前往海湖莊園拜訪川普,其他科技巨頭,像是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是否能受到川普政府青睞,仍有明顯的變數存在。除此之外,Meta目前正面臨美國政府針對公司業務分拆的審理,這起訴訟早在2020年就由時任共和黨主導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所提出,推測祖克柏之所以主動與川普交好,可能是希望川普能在法律層面提供緩和的契機。報導中也提到,近期Meta宣布結束「第三方事實核查計劃」也被視為是像川普示好的舉動之一。檯面上,該計劃長期未能實現為Facebook和Instagram帶來更多中立性的目標,所以被Meta高層視為一個「無效的代罪羔羊」。後續祖克柏推出類似社群平台X的「社區筆記」(Community Notes)功能作為替代方案,但這項新功能尚未完全實現,短期內難以帶來明顯的影響。此外,Meta先前也宣布將內容審核業務從加州轉移至德州,但有知情人士表示,其實大多數審核員早已駐紮在德州奧斯汀(Austin)。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Meta對「仇恨言論」的政策放寬,以及重新「推薦政治內容」的政策,這代表著祖克柏對過往Meta言論政策的重大轉變。有內部消息表示,之所以會有如此變化,主要是減少對「可能但並未違規內容」發生過度刪除的情況,以此來降低用戶對過往過度審核的不滿。報導中提到,Meta內部認為,調整審核標準、減少對邊緣政策違規內容的刪除力度,可能成為未來最能被用戶接受的改變。但Meta此舉是否能在川普時代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仍需持續觀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88543/sm-3274fe3983325dd4b3e97a5ec11f1a39.jpg)
她指控「3歲就遭哥哥性侵」每週數次 OpenAI執行長首發聲
OpenAI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的親妹妹安(Ann Altman)日前在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山姆在1997年至2006年期間經常對她實施性虐待,並求償超過7.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約合新台幣247萬元)。此外,安還曾指控母親和哥哥們故意將去世父親的遺囑藏起來,並拿走了原本屬於她的那份遺產。對此,山姆於美東時間8日在X平台上,貼出了1份由他自己、母親和兄弟簽署的聯合聲明,稱安對他們的指控「完全不屬實」。現在30歲的安在2020年正式與原生家庭斷絕聯繫,隨後便公開表達對家人的不滿,包括指控3個哥哥對她的操控和虐待,導致她在童年時期就有過自殺念頭、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飲食失調等。此外,安還曾指控母親和哥哥們故意將去世父親的遺囑藏起來,並拿走了原本屬於她的那份遺產。針對山姆·阿特曼,安在起訴書中指控對方,曾在位於密蘇里州克萊頓(Clayton)的家中對自己實施性虐待,這些虐待行為「每週發生數次」,始於她3歲及山姆12歲時,而最後一次據稱發生在山姆成年後,而她當時還是未成年。安在起訴書中續稱,作為上述性虐待行為的直接後果,她遭受了嚴重的情緒困擾、精神痛苦和抑鬱。據悉,安從數年前就開始在社群媒體上指控山姆曾經虐待過她,但這是她第一次將哥哥告上法院。安請求陪審團參與該起案件,並希望獲得超過7.5萬美元的賠償。對此,山姆8日在X平台上貼出1份由他自己、母親和兄弟簽署的聯合聲明,稱安對他們的指控「完全不屬實」。並表示她過去一直試圖支持對方過上穩定的生活,包括每個月匯款給她、幫助她看醫生及找工作等。該份聲明稱:「安對我們家人,尤其是對山姆的指控非常傷人,而且完全不實。出於對雙方隱私的尊重,我們先前選擇不公開回應。然而,她現在已對山姆採取法律行動,我們覺得別無選擇,只能面對這個問題。39歲的矽谷猶太裔企業家山姆,在OpenAI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取得巨大成功後,迅速成為全球知名人物。2023年11月,山姆曾被OpenAI董事會短暫罷免執行長職務,但在投資者和員工的共同施壓下,他很快又重新回鍋該職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79847/sm-1cc689f43ecdf81f06697343db140612.jpg)
企圖阻止OpenAI轉型營利公司 馬斯克遞交訴狀要求實施禁制令
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向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提交申請,要求對OpenAI及其聯合創辦人、合作夥伴微軟(Microsoft)實施初步禁制令,希望能以此阻止OpenAI進行他所認為的「反競爭行為」。根據《Tech Crunch》報導指出,馬斯克的訟指控包括OpenAI的CEO阿特曼(Sam Altman)、總裁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微軟、LinkedIn聯合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及前OpenAI董事會成員坦普爾頓(Dee Templeton)在內的多位被告,訴狀中指控這些人涉及多項不法行為,請求法院下達禁制令停止違法行為。馬斯克的律師指出,OpenAI正在將原本「非營利組織」的性質轉變為「營利結構」,同時將知識產權在內的重要資產轉移給OpenAI的附屬公司或合作夥伴,這完全違背了該組織成立之初的公益承諾。訴狀中也提到,為保護OpenAI的非營利性質,法院應該批准禁制令,否則等到案件有結果時,OpenAI原本對公眾的承諾可能早已蕩然無存。除此之外,馬斯克也指出,自己捐贈給OpenAI的4400萬美元資金被濫用,並且OpenAI利用了馬斯克本人擔憂「對AI存在的威脅」一事進行欺騙。馬斯克的律師也提出指控,表示OpenAI透過與微軟的合作不正當地獲取競爭敏感訊息,並利用這些資訊壓制競爭對手,包括馬斯克自己的AI公司xAI。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OpenAI在最新一輪融資中要求投資者不得同時支持其競爭對手,包括xAI,這導致至少一位主要投資者拒絕向xAI提供資金。然而,xAI最近仍成功完成了一筆50億美元的融資,吸引了Andreessen Horowitz和富達(Fidelity)等知名投資者。訴狀中還提到,OpenAI和微軟非法共享專有訊息,同時指控包括阿特曼在內的多位被告從事「自我交易」,損害市場公平。例如,OpenAI選擇Stripe作為其支付平台,而阿特曼對Stripe有實質的財務利益。除此之外,微軟自2019年初開始支持OpenAI,並逐步加強合作,總計投資約130億美元,以換取公司收益的49%股份,並允許OpenAI廣泛使用其雲端硬體資源,幫助訓練和運行AI模型。而LinkedIn聯合創辦人霍夫曼同時擔任微軟和OpenAI的董事會成員,並且是投資公司Greylock的合夥人,這使得他在公司交易中擁有特殊視角。前OpenAI董事會成員坦普爾頓則在微軟短暫任命其為OpenAI非投票董事觀察員期間,據稱促成一些違反反壟斷規則的協議。報導中提到,馬斯克其實先前就提出類似的訴狀,但在今年夏天時撤回,如今又捲土重來,控訴對象也新增了微軟、霍夫曼以及坦普爾頓等人。根據馬斯克的主張,OpenAI並未遵守原本的公益使命,而是逐步轉向以盈利為目標。馬斯克與OpenAI的矛盾始於2018年,當時他因理念分歧退出了這家公司。據了解,OpenAI於2015年成立之時是一家非營利組織,並於2019年轉型為「封頂盈利」模式,即「非營利部分」成為「營利子公司」的管理實體。如今,OpenAI計畫進一步轉型為完全營利的企業,儘管仍希望保持非營利的地位。馬斯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OpenAI未能履行最初的公益承諾。對於這些指控,OpenAI發言人表示,這是馬斯克「第四次嘗試」,依然是重複相同的毫無根據的指控,並強調這些訴訟毫無意義。此前,OpenAI已試圖駁回馬斯克的訴訟,稱之為「誇張且毫無根據的指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69877/sm-0dbd538a049b1abd5b0ecefaa57bac44.jpg)
亞馬遜進軍核電事業!投資逾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亞馬遜成為最新押注核能的科技巨頭,包括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谷歌14日也與美國核電企業簽署購電協議,看好SMR「快速安全」供電。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投資的Oklo Inc.,以及NuScale Power Corporation等開發新核電技術的公司,於美東時間16日股票跳漲約40%。為了發展資料中心,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需求,美國科技巨頭們已紛紛盯上了清潔能源核能來發電,也在過去1個月間推動美股核電概念股不斷走高。16日的最新報導顯示,亞馬遜成為新一家支持發展核能的科技公司,一口氣簽署了3項相關協議,特別是與電力公司合作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提供核能新來源有關。在亞馬遜的第2總部美國維吉尼亞州,亞馬遜與當地公用事業「道明尼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 Inc.)簽署協議,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探索在道明尼能源公司現有的「北安娜核電廠」(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附近開發一個SMR項目,為雲端運算平台「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供能。在亞馬遜的第1總部美國華盛頓州,其與州公用事業聯盟「西北能源公司」(Energy Northwest)達成協議,將為4座先進SMR的開發、許可和建設提供資金。這些反應器將採用亞馬遜投資、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下一代SMR反應爐與燃料領先開發商X-energy公司的技術來開發。此外,亞馬遜先前也簽署協議,將一個資料中心開設在美國賓州獨立電力生產商Talen Energy公司的核設施旁邊,不僅將直接為亞馬遜的資料中心提供無碳能源,還能幫助保護現有的核反應爐。根據亞馬遜官網介紹,簽署「創新核能專案協議」是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而投資SMR是亞馬遜向無碳能源轉型計畫的一部分。據悉,SMR是一種先進的核反應爐,發電量約為傳統核反應爐的1/3,但其體積更小,因此可以建在離電網更近的地方,與傳統核反應爐相比,SMR的建造時間更短,因此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也更低,並可根據特定地點的需求進行調整,目標是2030年代初開始供電。而14日,另一科技巨頭Google也宣布,由於資料中心太耗電,已與美國核電企業Kairos Power簽署購電協議,爭取到2030年讓首批SMR實現「快速安全」供電,到2035年前部署更多反應爐,該交易預計將為電網帶來500兆瓦(megawatts)的「全天候無碳電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61438/sm-c5592210caed743754d9c7694611757f.jpg)
時代雜誌「AI百大人物」揭曉!黃仁勳連莊 魏哲家、蘇姿丰首上榜
美國《時代》(TIME)雜誌6日公布2024年「人工智慧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榜」(TIME 100AI),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連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超微半導體(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首次上榜。榜單分成領導人(Leaders)、創新者(Innovators)、塑造者(Shapers)及思想家(Thinkers)四大類,魏哲家和黃仁勳名列「領導人」類別,蘇姿丰歸類為「創新者」。《時代》雜誌報導,魏哲家自2018年起擔任全球最大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執行長,今年6月出任董事長,領導台積電。人工智慧崛起讓台積電重要性大增,成為全球唯一能生產AI系統所需晶片的企業,市值在過去6年成長近3倍。報導指台積電的製造能力與生產重要戰略性物資,在美中緊繃關係下處境困難,《時代》並盛讚魏哲家謹言慎行。《時代》雜誌視總是一身皮衣、今年在「領導人」類組蟬連上榜的黃仁勳,是科技界搖滾明星級執行長。有美女粉絲在今年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請他在胸前簽名,只是掀起台灣「仁來瘋」(Jensanity)浪潮的現象之一。報導稱,入選「創新者」的蘇姿丰,非常清楚科技界致勝祕訣,關鍵在於正確抉擇,擔任超微執行長之際,專注企業強項與策略性交易,帶領超微實踐矽谷最具代表性的走向復甦治理之路。今年榜單上其他知名人物,有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Meta執行長兼臉書創辦人祖克柏、Google(谷歌)執行長皮查伊、微軟執行長納德拉、OpenAI執行長阿特曼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61191/sm-a5647412be50aee5e523d7dfe4066410.jpg)
OpenAI「此訂閱用戶」破百萬 估值上看1000億美元
儘管全球AI人工智能領軍企業OpenAI今年發佈新產品的頻率大大降低,但這並不妨礙公司在搞錢方面快速取得大幅進展。OpenAI昨(5)日表示,企業版ChatGPT訂閱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0萬人。其中包括面向中大型企業的Enterprise服務和小型團隊的Team訂閱,以及特供給大學的ChatGPT Edu產品。與個人用戶每月20美元的訂閱費用不同,企業用戶的收費會高一些。OpenAI在一年前推出了ChatGPT Enterprise,同時也提供額外的功能,如隱私保護、無限高速訪問模型、更長上下文窗口、上門培訓等增值服務。根據官網定價,Team訂閱的費用爲每人每月30美元,Enterprise服務價格並無對外公開,但大致一個帳戶每月要支付50-60美元左右。儘管 OpenAI 今年的付費企業用戶數量大幅增加,但目前外界尚不清楚有多少新企業註冊服務。而近期市場傳聞OpenAI準備新一輪融資計畫,預計將讓市值增加至1000億美元規模。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來源指稱,OpenAI可能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正在考慮調整公司營運結構。英國金融時報1月底也曾報導,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正跟中東投資者洽談,希望爭取晶片合資企業的投資資金。另外,阿特曼據傳已跟台積電(2330)、三星電子旗下Samsung Foundry事業部的高層會面,可能是在討論晶片生產事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22763/sm-16b7fae3f6468eddee159c5d132493cf.jpg)
OpenAI新董事會成員名單公布 阿特曼回歸「開除鬧劇原因出爐」
推出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OpenAI,在2023年11月的時候發生堪稱鬧劇級別的「政變」,最後是由遭開除的前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回歸原本崗位坐收。而如今,OpenAI公布了最新的董事會名單,不僅有3名外部專家加入外,阿特曼也回到董事會擔任董事。根據《CNN》報導指出,在阿特曼回歸OpenAI擔任執行執行長後,OpenAI解僱了當初解聘阿特曼的董事,同時也找經濟學家Larry Summers、Salesforce共同首席執行官Bret Taylor加入臨時董事會,而原先改組的董事會中,只有Adam D’Angelo繼續留任。而在8日,OpenAI發表聲明,表示董事會再次改組,除了阿特曼再次回歸董事會外,也新增了3名新董事,分別如下:赫爾曼(Sue Desmond-Hellmann)比爾蓋茲夫婦基金會前執行長輝瑞公司董事會成員總統科學和科技顧問委員會成員賽利格曼(Nicole Seligman)索尼娛樂前總裁太空探索公司Intuitive Machines董事會成員派拉蒙全球董事會成員生技公司Meira GTx董事會成員西莫(Fidji Simo)美國物流公司Instacart執行長兼董事長串流音樂Shopify董事會成員而根據先前阿特曼遭解聘一事,OpenAI在阿特曼回歸後,也委託律師事務所WilmerHale自2023年12月起進行獨立調查。在歷經數十場與原本董事會成員、顧問與現任高層的訪談後,目前原因也已經出爐。雖然OpenAI並未公布詳細原因,但強調阿特曼之所以遭解雇,的確是其與原本的董事會信任完全破裂所致,但當中並沒有涉及到產品安全性、OpenAI財務發生問題等情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18548/sm-fa6ffb350d4f0b39cf7f67ae6a8eb250.jpg)
英特爾爭取美政府逾100億美元補助 21日大秀半導體製程新技術
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將在周三(21日)於美國聖荷西首次舉辦晶圓代工服務大會(IFS Direct Connect),展示半導體製程新技術,並積極爭取美國政府補助。本次大會與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日本熊本廠2月24日開幕僅相隔3天,與其隔空較量的氣氛濃厚。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英特爾長期維持垂直整合製造(IDM)營運模式,包辦晶片設計和製造,半導體產業有領導地位。美國政府正在討論補助英特爾超過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35億),包括直接撥款和貸款,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推動半導體製造後最大筆補助。不過,近年英特爾先進製程發展不順利,影響新晶片發表時間,市場呼籲分拆設計與製造部門的聲音也越來越高。英特爾自去年6月宣布拆分晶圓代工服務(IFS)為獨立事業體以來,積極對外宣示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的新技術。IFS Direct Connect大會除了展示半導體新技術,英特爾也邀請眾多供應鏈夥伴、合作廠商站台,展現生態圈軟實力。外界也關心AI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將現身,與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對談,從AI公司角度分享對晶圓代工服務的看法。季辛格日前揭露,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將親自出席IFS Direct Connect大會。外界認為,此舉象徵英特爾在美國半導體製造扮演重要角色。英特爾IFS大會結束後,接著台積電於24日舉行熊本廠開幕活動,是該公司近年建廠進度最快的海外晶圓廠,也是日本振興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備受各界關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都會出席熊本廠開幕典禮,見證歷史時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14498/sm-e2f2798f3fddb86d9eac0c9d8ad28361.jpg)
xAI融資上看60億美元 馬斯克欲挑戰龍頭
據外媒報導,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人工智慧新創企業xAI正在洽談融資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77億元),以挑戰行業龍頭公司OpenAI。知情人士稱,馬斯克的談判對象包括來自香港、日本和韓國的投資者,他還將目光投向了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消息透露,近幾周,馬斯克正在向全球各地的富人和投資者洽談價值6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257億元);談判仍在進行中,馬斯克還在試探投資者對這筆投資的興趣。據悉,摩根士丹利目前正在協調融資活動,該公司曾於2022年幫助馬斯克槓桿收購了社交媒體平台推特(現已更名為X)。馬斯克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之一,這家公司是他與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等人於2015年創立的。不過,馬斯克在2018年就離開了OpenAI。有媒體報導稱,馬斯克與OpenAI其他管理層發生了衝突,包括在對待人工智慧安全的立場上,最終促使他離開了該公司。去年7月,馬斯克正式宣佈創立自己的人工智慧公司xAI,該公司的團隊來自OpenAI、DeepMind以及其他頂級人工智慧研究公司。根據去年12月該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正尋求從股權投資者那裏籌集10億美元資金,文件顯示xAI當時已向目標融資1.35億美元。xAI去年11發佈Grok聊天機器人,Grok正在使用X上的社交媒體貼文進行訓練,使其能夠比競爭對手多出更多新答案。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有媒體報導,OpenAI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談判,其目標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10969/sm-97eae511edfa3db0c18426a2a5aec6cb.jpg)
ChatGPT之父阿特曼結婚了!與男友愛情長跑9年 本人證實喜訊
Open AI執行長、ChatGPT之父阿特曼(Sam Altman)週三(10日)與男友穆赫林(Oliver Mulherin)在夏威夷完婚,目前社群媒體上流傳許多張婚禮照片,他本人事後也向媒體證實喜訊,不少人透過社群替他們送上祝福。今年39歲的阿特曼過去曾任全球知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執行長,在科技業相當有名,但他本人喜歡低調,一直躲避外界關注。後來擔任OpenAI執行長,較常在媒體前露面,之後更被《時代》雜誌評為「2023年度CEO」。另外據報導指出,老公穆赫林是一名澳洲軟體工程師,2人去年曾一起出席總統拜登為印度總理莫迪舉行的國宴。2人愛情長跑9年,婚禮在美國夏威夷的海灘旁舉行。從照片中可見,2人身著白襯衫、卡其褲,現場嘉賓多邀請親朋好友參加,人數不多,相當低調。阿特曼婚後向媒體證實喜訊,男友也透過Instagram分享,表示「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和我一生的摯愛」,目前2人結婚照也在網路上瘋傳。阿特曼雖然去年11月曾短暫「被公司離職」,但4天後回歸就擔任了OpenAI的執行長,上任期間知名度迅速提高,不只開發出先進聊天機器人ChatGPT,讓各家科技公司爭相投資,競爭AI計畫,日前又推出AI工具商店「GPT Store」,如今人生又進入新階段,不少人紛紛獻上祝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03232/sm-df1ceb7f38b8bd06df9ce4c1e416bfc6.jpg)
政變餘波盪漾!質疑造成市場壟斷 英美調查微軟130億美元OpenAI投資案
先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歷經了堪稱鬧劇級別的政變,雖然目前一切回歸原樣,但由於這起政變發生的關係,仍然有不少事情被牽連到。目前就有消息指出,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 (CMA)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由於認為有影響、壟斷市場的嫌疑,目前對微軟斥資130億美元投資一事進行調查。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OpenAI的主體是非營利組織OpenAI Inc,但後來創立了子公司OpenAI LP,OpenAI Inc對OpenAI LP有完全的控制權,而微軟與許多員工、股東所投資的,其實是OpenAI LP。雖然在OpenAI原始的架構中,微軟僅佔有投資額,但不具備對OpenAI LP的管理權限,所以照理說並不會對市場有任何影響。但是在先前OpenAI董事會爆發的政變事件後,OpenAI原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之所以能順利回歸,微軟在背後的影響是所有人都看的到的。所以當OpenAI的政變事件結束後,英美兩國政府開始盯上微軟對OpenAI的投資案。報導中指出,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 (CMA)表示,在事件過後,將會重新考慮調查微軟投資OpenAI一事,是否會造成市場的影響。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則直接認為,微軟投資OpenAI一事,有可能造成大型科技公司壟斷、主導AI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市場,要調查微軟是否透過投資OpenAI一事,在市場上取得巨大的優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02645/sm-6c03e99148c93f1ea429c7bc1df77aa0.jpg)
泰勒絲獲選《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擠下電影《芭比》登榜
33歲美國樂壇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近來喜訊不斷,先是睽違5年舉辦的「時代巡迴演唱會」門票秒殺,接著推出史上最賣座的巡迴演唱會紀錄片,甚至大方認愛美式足球聯盟(NFL)球星特拉維斯(Travis Kelce),如今又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2023年度風雲人物,愛情與事業兼得意。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時代雜誌》公布2023年度風雲人物,由美國人氣女歌手泰勒絲獲得殊榮,更創下《時代》評選以來首位單獨獲選的藝人,一舉擠下其他9名入圍者,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英國國王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Ⅲ)、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起訴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檢察官們、OpenAI共同創辦人阿特曼(Sam Altman)、參與罷工的好萊塢演員與編劇及真人版《Barbie芭比》電影。對於泰勒絲拔得頭籌,《時代雜誌》總編輯賈可布斯(Sam Jacobs)闡述獲選理由,泰勒絲找到了跨越國際並成為光芒的途徑,她罕見的成為了自己故事中的「作者與英雄」,「泰勒絲在2023年獲得的影響力無法被衡量,她與世界分享了自己的旅程結果,她致力於印證人類的夢想、感受和經歷,尤其是經常被低估與忽視的女性」,她在將自身故事撰寫成全球傳奇,為社會帶來迫切渴望的歡樂。當被問及今年的成就時,泰勒絲向《時代雜誌》回顧說道,33歲是她所感受到最自豪、幸福的時刻,同時也是人生中最具創造力及自由的體驗,「這感覺就像我職業生涯的突破時刻,發生在我33歲時」,或許未來將會變得過於複雜,但全部終歸回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是否感到開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01630/sm-0b975ae160777fd7deab72c7b5d4a656.jpg)
突如其來的「政變」打亂腳步 OpenAI宣布「GPT市集」將延後至明年上線
推出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先前歷經了堪稱是鬧劇級別的政變後,最後以遭解雇的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重回崗位坐收。但這並不代表OpenAI並沒有受到影響,原本預計要在11月發布的「GPT市集」,將延後至2024年上線。根據《axios》報導指出,OpenAI先前曾表示,將會開放一個「GPT市集」的功能,當時雖然並未完全宣布GPT市集的功能,但有人推測,該市集的功能可能是允許上架自己客製化的GPTs供其他使用者購買、使用,甚至是可以允許使用者用自己的資料來訓練特定的模型。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公布整個GPT市集的運作模式,但當時OpenAI曾表示,成功的GPT創作者每年至少可以透過GPT市集賺取數十萬美元的收益。但11月對OpenAI而言,可以說是一個紛擾的月份,全球所有人都知道,OpenAI在此時是歷經了一場堪稱鬧劇級別的政變。而報導中也提到,一份OpenAI給開發者的備忘錄上表示,原定11月就要上線的GPT市集,目前將會推遲到2024年年初才上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299244/sm-80c7e5006eb29f003525f0ef7dc0b8c1.jpg)
鬧劇正式落幕!OpenAI官方宣布重組董事會 阿特曼重返執行長崗位
在歷經堪稱是鬧劇級別的政變後,近幾日,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是引起外界的目光。而目前有消息指出,OpenAI官方正式宣布,OpenAI的董事會即將重組,而先前遭到董事會開除的前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會重回執行長的崗位上。根據《彭博社》報導指出,在阿特曼遭OpenAI董事會解雇之後,隨即嚴重衝擊AI領域。而報導中也指出,雖然在事發之後,阿特曼曾表示自己手持著「訪客證」重返OpenAI,與OpenAI的董事會進行協商,討論重返的可能。但是在當時那場協商還是宣告破局,而從此時之後,OpenAI的董事會就拒絕與阿特曼進行任何聯繫。OpenAI董事會的所作所為,卻讓OpenAI的投資者感到非常不滿,其中包含Thrive Capital、Khosla Ventures和Tiger Global Management等股東,這些股東都希望阿特曼能夠重返OpenAI繼續擔任執行長。事實上,雖然微軟給阿特曼等人與OpenAI的員工完整的後路,但是微軟的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還是偏向讓阿特曼回到OpenAI繼續擔任執行長。報導中也提到,就在股東的壓力下,OpenAI董事會成員安傑羅(Adam D’Angelo)與一些股東開始向阿特曼展開協商。而目前有消息指出,OpenAI在社群網站X的官方帳號於稍早時間發文,表示目前OpenAI董事會已經與阿特曼達成協議,將由阿特曼重返OpenAI,繼續擔任執行長一職。而董事會部分則進行改組,目前會由泰勒(Bret Taylor)、薩莫斯(Larry Summers)與安傑羅重組新的董事會。而相關細節則會之後再繼續公布。(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298925/sm-683014617473f0e99b0bbf156c9045f6.jpg)
曾獲Google青睞投資 OpenAI董事會聯繫競爭對手「尋求合併可能」
目前有消息指出,在面對OpenAI當中95%員工簽名連署信要求董事會下台的情況下,OpenAI董事會又出招了,這次他們與曾獲Google青睞、投資的競爭對手Anthropic進行接觸,商討兩間公司合併的事宜,而合併後則是由Anthropic的執行長來管理OpenAI。但目前這件事情,已經被Anthropic的執行長阿莫代(Dario Amodei)拒絕。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他們引述《The Information》的報導,表示在OpenAI全體770名員工中,有738名員工(全體95%)簽署連署信、要求董事會下台的情況下,OpenAI董事會竟然與競爭對手Anthropic的執行長阿莫代進行聯繫,尋求兩間公司合併的可能,而OpenAI董事會也願意在合併之後,將公司交由阿莫代進行管理。一名消息人士表示,OpenAI董事會可能早在前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遭解雇之前就有這樣的想法,該名消息人士表示,董事會開除阿特曼的舉動,其實就是為了說服阿莫代接任OpenAI執行長一職。而目前也傳出,阿莫代本人已經拒絕了OpenAI董事會的提議。據了解,在ChatGPT聞名於世之際,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曾斥資20億美元投資Anthropic。但不管是Anthropic、Google還是Alphabet,都未曾針對此事進行正面回應。而《路透社》另一篇報導中也指出,由於近期OpenAI董事會一連串的行為,讓不少投資者都感到十分擔憂,目前傳出OpenAI的投資者有意起訴OpenAI董事會,以此避免先前的投資完全付諸流水。報導中也提到,微軟持有OpenAI將近49%的股份,而OpenAI本身也僅持有自家公司2%股份,其餘股份都是由員工與投資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