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煌
」普渡食物先放涼再冰?恐加速細菌滋生 專家:最好3天內吃完
中元普渡不少人會拿「三牲」豬、雞、魚當供品,不過夏天氣溫高,祭拜時食物也容易有細菌。臺大毒理所陳佳煌博士研究員說,熱菜要盡快放冰箱,最好三天內吃完,而且一定要完全加熱才能殺菌。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陳佳煌在《奕起聊健康》節目中談到,肉放冷藏或冷凍都可,但這都只是「抑制細菌滋生」,不代表細菌不滋長,放太久肉還是腐壞,而供品拜完要趕快放冰箱,最好3天內吃完。至於老一輩總會覺得,剛煮好的食物要先放涼再冰,不然會讓冰箱壞掉。陳佳煌說,熱食降到30到40度,又會容易滋生細菌,煮好的食物也要趕快放冰箱,現在的冰箱應該沒那麼脆弱。陳佳煌補充,如果要吃拜完的食物,建議要重新加熱,讓食物到70度,才能有效殺掉大多病原微生物,吃下肚也比較安全。此外,兒科醫師歐淑娟也曾在臉書發文,「細菌在4℃~6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快,煮熟後的食物若有需要冷藏,也應該盡快放到冰箱裡不是放在室溫下等它退熱再放進冰箱喔!」歐淑娟表示,「冰箱門的溫度通常比較高(或不穩定),像是乳製品、豆漿這類飲品,建議不要放在冰箱門,而是放在中間層,這層的溫度相對是最穩定的,東西比較不容易壞。」
保鮮膜別包「3種食物」 毒理專家示警:小心塑化劑吃下肚
保鮮膜是許多家庭必備的消耗品,用來阻絕空氣中的水氣或細菌,延緩食物變質。不過,只要用了保鮮膜就可以安心嗎?台大毒理學研究所陳佳煌博士指出,使用保鮮膜時,要避免包裹「3類食物」,免得熔出塑化劑,反而危害健康。台大毒理學研究所陳佳煌博士在健康談話性節目《奕起聊健康》中提到,市面常見的保鮮膜,大致可以分為PE、PVC、 PVDC,及較耐高溫的PMP四大類。其中PVC、PVDC的延展性佳,但裡面可能添加塑化劑,使用這2種保鮮膜要特別注意,建議民眾不要用於包覆「高溫、酸性、高油脂」的食品,可能熔出塑化劑。所謂高溫,指的是避免保鮮膜長期接觸溫度大於80度的熱食。酸性,則指避免直接接觸含有番茄醬、醋這樣的酸性調味料,免得塑膠單體產生分解。高油脂則指,保鮮膜應避免與過油食物裝在一起,以減少塑膠單體的溶解。陳佳煌進一步提到,從2023年7月開始,已規定台灣禁用含PVC材質的包材,停止製造與輸入,但在2023年7月前製造的PVC保鮮膜,則不受規範,所以民眾購買前,可參考製造日期,還有仔細看保鮮膜的材質,使用上才較安全,另外建議盛裝食物的容器,最好挑選玻璃或陶瓷材質。
超浮誇海味2/立體丼飯視覺驚人
曾在日本習藝的「食指大丼丼飯專賣」料理長陳佳煌,將整套傳統日式定食立體化,堆疊成兩層,甚至三層的直立式丼飯,看著就讓人驚豔。他秉持著「浮誇卻不失本位」的原則,對口味也很要求,除了在基隆、大溪、東石、南方澳等漁港有合作的漁船產地直送本港海鮮外,也採購遠洋漁獲,讓店內價格擁有極高的優勢。令人嚇到吃手手的人氣料理「松葉蟹二段丼」,能吃到一整隻日本松葉蟹,店家在客人點單後才現抓、現殺、現蒸,取出蟹黃與蟹膏做成炒飯放在下層,並搭配已經貼心剪開的蟹腳;上層則是混入蟹肉的小農有機生菜沙拉,蓋上蟹殼霸氣十足!炒飯嘗來香鬆夠味,豪邁地挖出蟹腳肉入口,清甜滋味便在嘴裡漫開。上層是迷你鰻魚飯,中層是鋪著海膽、黑鮪魚、鮭魚卵的壽司飯,下層為沙拉的「海神三段丼」,是超奢華的味覺饗宴。(780元)(圖/于魯光攝)有趣的是,丼飯底層還藏入溫泉蛋,客人除了能用日本岩燒海苔夾飯或食材品嘗,也可直接將附餐味噌湯倒入飯中變成湯泡飯,並把蛋拌入飯中的特色吃法。「滿滿高潮蜆湯」使用500公克的蛤蜊與柴魚高湯慢煮而成,超濃的海味讓人就像在喝蜆精一般。(180元)(圖/于魯光攝)食指大丼丼飯專賣電話:(02)2838-5689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士東路336號「食指大丼丼飯專賣」從外觀到用餐區,都充滿日式氛圍。(圖/于魯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