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銘
」 鴻海 蔣尚義鴻海聯手英國半導體業者Porotech 加速商用Micro LED微顯示器AR應用
鴻海(2317)上周五(15日)宣佈,與以技術為基礎的英國半導體企業Poro Technologies(Porotech)合作,加速商用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微顯示器AR(擴增實境)應用。Porotech是MicroLED和氮化鎵GaN(氮化鎵)材料技術開拓公司,專注於顯示技術的開拓性進展。鴻海表示,此次合作將整合該公司在半導體晶片製造、封裝、IC驅動器、CMOS背板、模組組裝、系統組裝等方面的專有技術,加上Porotech專有的GaN技術應用,如uLEDoS(矽基Micro LED)、DPT(動態畫素調整)與矽基氮化鎵平台等,最終產品將鎖定於滿足擴增實境應用、智慧穿戴裝置所需,超高密度和能源效率MicroLED微顯示器。鴻海半導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說,集團與Porotech的策略聯盟將加速 MicroLED微顯示器的開發工作。鴻海也觀察到,過去尚無企業能執行整合包括半導體晶片製造、混合鍵合、IC設計、光電子學、量子物理學與光學等的技術組合。未來將透過合作,加速MicroLED技術的研究與產品化。Porotech設於台灣新竹、總部位於英國劍橋,是英國劍橋大學衍生Micro LED企業研發中心,銷售辦事處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錢德勒。該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朱彤彤指出表示,矽基氮化鎵技術將在uLEDoS技術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看好與鴻海合作有助於成功攜手客戶取得成功。
鴻海崛起印度中2/進軍半導體尋找新江湖地位 「蔣爸在我們這裡」盼發揮魔獸效應
在2月1日鴻海土城總部的開工祭典上,主祭董事長劉揚偉右後方站著加入集團不久的半導體策略長蔣尚義。消息來源向CTWANT記者透露,「蔣爸的加入,可發揮如籃球洋將霍華德加盟雲豹的『魔獸效應』,作為一個醒目的招牌,負責幫離開中國的鴻海,建立鮮明的半導體製造形象。」同時招募半導體上下游供應鏈,一起到印度打拼;目前歐洲晶片大廠意法半導體(STM)蓄勢加入。隨疫情、地緣政治、通膨等變數爆發,全球供應鏈重整之際,鴻海也急於參與定義新的半導體供應鏈,尤其疫情間爆發晶片荒之後,鴻海更下定決心要自製車用半導體,不只是「為喝牛奶養一頭牛,更建立一個農場」,該公司高層透露。鴻海朝半導體業挪移,尋求新的江湖地位歷程上,不少顛簸。15年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就有意進軍半導體產業,因鴻海組裝的電子產品樣樣都要晶片,但隔行如隔山未能如願,鴻海一度參與東芝半導體競標案,最後在2017年郭台銘一句「那是叫鴻海去抬轎的世紀騙局」落幕,去年中,鴻海欲透過投資紫光集團股權,但在美國封鎖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情勢下,迫使鴻海在同年底出清紫光持股。劉揚偉2019年接下鴻海董事長大位,隔年便公布MIH(電動車開放平台),要號召供應鏈全面進軍電動車產業,電動車需要大量晶片,而鴻海只有夏普日本的8吋廠,這使得劉揚偉大催油門,加快自建半導體產能腳步。2021年8月,鴻海買下旺宏竹科8吋廠簽約儀式,正式進軍車用半導體。(左起)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鴻海科技集團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圖/鴻海提供)2021年5月,鴻海先是與國巨合作投資國創半導體做車用IC,6月在透過子公司與馬來西亞攜DNeX合蓋12吋、28奈米廠,兩個月後,購入旺宏6吋廠,作為鴻海半導體人才與研發、小量產基地,並建立充電關鍵的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SiC)」。去年更與印度礦業集團韋丹塔(Vedanta)簽下備忘錄,要在印度蓋28奈米12吋晶圓廠,目標2025年投產。這樁投資案引起業界重視,知情人士指出,「馬來西亞有台灣封測大廠日月光投資,對半導體並不陌生,但印度的半導體供應鏈要從零開始建立。」因為印度沒有晶圓廠,鴻海也沒蓋過晶圓廠,一切等於從「零」開始。因此,去年11月蔣尚義的加入,對鴻海集團的半導體新事業猶如「神隊友」。自從他加入之後,鴻海對外場合時常提及「蔣爸在我們這裡」,言談間頗為自豪。2022年鴻海科技日,大動作發表電動車款,以鴻華先進為LOGO。(圖/鴻海提供)今年76歲的蔣尚義,早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讀完博士後,先後在德州儀器及惠普工作,1997年返台加入台積電,曾是張忠謀接班人選之一,最為半導體產業津津樂道的是,作為台積電研發大將,他加速台積電世代推進,使得台積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超越英特爾、成為半導體製造龍頭,2006年,蔣尚義為照顧家人第一次從台積電退休,第二次退休在2013年,2016年底他赴中芯國際擔任獨立董事,2019年轉往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但不久後爆發財務危機,2020年底回鍋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但不到一年就離開,外傳因「中芯內鬥」。蔣尚義在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紀錄片訪談中曾言:「加入中芯,是人生錯誤、是一生最愚蠢決定。」重回台灣的蔣尚義,被劉揚偉與昔日台積電部屬、鴻海半導體「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找上門,幾經三顧茅廬,蔣尚義在去(2022)年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首度露面,被鴻海聘為半導體策略長。對自己在鴻海的新工作,蔣尚義下了一個註解:「以前是從半導體去看應用,現在是從應用端反過來看半導體。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
鴻海宣布延聘蔣尚義任集團半導體策略長
鴻海(2317)半導體領域再跨一大步,今(22日)宣布延攬蔣尚義擔任集團半導體策略長一職,直接向董事長劉揚偉負責。鴻海表示,將借重蔣尚義豐富的半導體產業經驗,未來其將提供鴻海科技集團於全球半導體佈建策略及技術指導。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感謝蔣尚義對鴻海在半導體產業佈局以及營運能力的認同,在集團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時期,願意加入鴻海,為集團在半導體發展貢獻其所長。相信蔣博士的加入後,定能為鴻海的全球佈局策略以及技術發展帶來卓越的貢獻。蔣尚義在今年鴻海科技日時曾出席活動,並特別聆聽鴻海在碳化矽的發展狀況。對於出席鴻海科技日,蔣尚義則是簡單回應表示,因為跟鴻海半導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是老同事,他剛加入台積電就跟陳偉銘認識了,所以是應陳偉銘之邀來看看。蔣尚義自1997年返台後,是台灣半導體發展從微米世代跨入奈米世代最重要的技術推手之一。於本世紀初,帶領的技術團隊奠定台灣科技產業技術領先基礎,被譽為台灣能維持半導體競爭優勢的關鍵人物。
台積研發大將蔣尚義意外現身鴻海科技日 未來動向引關注
台積電(2330)前研發大將、共同營運長,有「蔣爸」之稱的蔣尚義意外現身鴻海科技日活動,尤其還特別聆聽鴻海在碳化矽的發展狀況,也讓蔣爸的下一步動向引發外界關注, 對於出席鴻海科技日,蔣尚義則是簡單回應表示,因為跟鴻海半導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是老同事,他剛加入台積電就跟陳偉銘認識了,所以是應陳偉銘之邀來看看。對於現在的全球半導體產業狀況,蔣尚義指出,他是個很單純的工程師,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但他覺得可能是一個談判籌碼,不是技術領域的,不過也真的不是很懂。至於台灣半導體產業該如何因應及可能影響?蔣尚義則說,「我不知道,我看不出來。」對於目前的生活狀況,將尚義則說,我退休了,被除籍了所以前幾天才回來,也不會再回中國。
美國CHIP4戰台廠2/第三代半導體「黑馬」美握九成 鴻海台達電拚突圍
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上,化合物半導體繼續成了市場心焦點。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也指出,化合物半導體是第三代半導體市場黑馬,預計2027年碳化矽(SiC)元件市場可達63億美元,「但台廠缺乏上游原材料的生產能力。」CTWANT記者現場觀察,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雖特別成立的「化合物半導體專區」,基本上,參展廠商仍是以設備廠為主,最關鍵的上游原材料,則僅有代理商參展,直接印證徐秀蘭所言。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炯德說,目前關鍵上游基板技術掌握在CREE等少數國際廠手中,美國的Cree、II-VI及日本Rohm等,佔據了9成的碳化矽基板出貨量,成了台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必須解決的關鍵瓶頸。回顧60年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世代,主要是以其原料來區分,第一代初期是鍺(Ge),但有容易發熱失控的問題,逐漸由矽(Si)所取代也成為主流;第二代則是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為主的三五族,具備高頻、低雜訊、高效率及低耗電等特性。而第三代半導體以碳化矽以及氮化鎵(GaN)為代表,可應用在更高階的高壓功率元件(Power)以及高頻通訊元件(RF)領域,碳化矽由於其耐高溫及高壓特性,市場最看好在電動車(EV)市場的應用,包括充電樁、電動車逆變器(Inverter)、DC/DC轉換器(conveter)、充電樁等,另還有儲能系統和工業設施。工研院電光所博士顏志泓說,因為矽基板有其效能限制,特別是現在電子產品需要的是高頻、高壓等,這些就是靠化合物半導體來解決,只不過成本還是化合物半導體最大的問題。從價格來看,一片8吋的矽基板價格約100美元,6吋的碳化矽基板價格就要3000美元,而如果是氮化鎵(GaN)基板,一片小小的2吋也同樣要價3000美元。為了成為不缺料的代工廠,鴻海也搶進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圖/翻攝自鴻海官網 )為了搶入化合物半導體市場,除了半導體廠商外,現在連下游廠商也向上延伸布局,包括鴻海(2317)旗下鴻揚半導體宣布投資5億元取得盛新材料10%股權,試圖掌握上游原材料。鴻海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表示,SiC是電動車的重要元件,基板是SiC供應鏈的關鍵材料,不但占SiC元件成本比重高,且直接影響到元件的品質,藉由本次募資案的參與,掌握關鍵的基板供應,建立集團在SiC供應鏈上的競爭優勢,為集團在EV產業提供可靠的助力。不僅鴻海,連台達電(2308)旗下專注於氮化鎵(GaN)功率半導體的子公司碇基半導體,也宣布完成新一輪4.56億元新台幣增資,由台達電、力智電子(uPI)、中美矽晶(SAS)、日商羅姆半導體(Rohm)等注資,共同加速GaN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至於中國廠商在政府扶持下,也積極搶進這塊新藍海,主要競爭者有中芯國際、天科合達、三安光電、英諾賽科、山東天岳....等。目前全球導電型SiC基板供應龍頭廠為Wolfspeed,市占率高達6成,其次為羅姆(ROHM)與意法半導體(STM),半絕緣型碳化矽基板包括Wolfspeed、昭和電工(Showa Denko)、ROHM、Qorov、安森美(Onsemi)與恩智浦(NXP)等。目前全球導電型SiC基板供應龍頭廠為Wolfspeed,市占率高達6成。(翻攝自Wolfspeed臉書)
深化SiC基板佈局 鴻海斥資5億取得盛新材料10%股權
鴻海(2317)今(8日)宣布參與盛新材料科技募資案,鴻海將透過鴻元國際投資,以每股100元、總計5億元,取得10%股權。鴻海表示,為強化SiC(碳化矽)供應鏈的關鍵材料的取得,集團將透過本次募資案保障SiC基板供應,完善集團供應鏈上游夥伴佈局,建立在車用半導體領域上的長期競爭優勢。鴻海表示,半導體是鴻海3+3策略中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除了要滿足現有ICT客戶在小IC方面的需求,在EV產業,化合物半導體的導入更為關鍵。鴻海去年取得六吋晶圓廠設立鴻揚半導體,今年將完成SiC產線建置,為集團在新世代半導體以及EV拓展奠下根基。鴻海表示,藉由與盛新材料的合作,旗下鴻揚半導體將可取得上游SiC基板的穩定供應,未來SiC MOSFET將大量使用於電動車的車載充電器及直流變壓器等,因此,透過SiC供應鏈的聯盟,可以強化鴻海在「3+3」策略中,電動車和半導體供應鏈的垂直整合。鴻海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表示,SiC是電動車的重要元件,基板是SiC供應鏈的關鍵材料,不但占SiC元件成本比重高,且直接影響到元件的品質。希望藉由本次募資案的參與,掌握關鍵的基板供應,建立集團在SiC供應鏈上的競爭優勢,為集團在EV產業提供可靠的助力。盛新材料董事長謝明凱表示,盛新是廣運(6125)及子公司太極(4934)共同成立的SiC長晶公司,結合了廣運在長晶設備上的自製優勢,讓盛新具備SiC基板的關鍵技術能力,透過鴻海旗下的鴻揚半導體可以替盛新材料認證基板品質,加速盛新產品的開發時程,也期待藉由鴻海電動車強大、完整的供應鏈,在未來充分發揮緊密的合作綜效。
「我是張榮發兒子,無法開會有夠過分!」 二子現身親揭受辱委屈
多名長榮集團基金會董事今(1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聲援創辦人二子張國明被阻無法進入董事會會場之外,對於基金會董事難產窘困,呼籲教育部能依照《財團法人法》儘速依法處置。張國明也親自出席記者會現場,憤慨地說:「我是張榮發的兒子,連我父親創立的基金會都無法進去開會,真的有夠過分!」今年1月8日張榮發基金會召開董事會,身為創辦人張榮發的二子也是現任董事張國明帶律師前往開會,沒想到再度遭到保全人員惡意阻止,張國明最後只得無奈離場,董事會再次未能就第12屆董事完成改選。張榮發(文教)基金會第11屆董事會任滿已逾一年,部分長榮老臣認為鍾德美藉基金會持有的股權介入長榮集團經營,遲遲未能進行改選,且主管機關教育部限令改選期限已至,仍看不到任何改變的可能。「這已徹底違反創辦人張榮發創立基金會初衷,並使集團內部陷入紛爭。」出席記者會人員大聲疾呼說,並希望教育部能依照《財團法人法》規定,儘速介入改善,以維法紀。基金會吳景明、李寬量等董事表示,第11屆董事會任期應在前年107年12月17日結束,並依法進行改選,但現任董事長鍾德美企圖無限期霸佔基金會,惟因行事背心離德,已無法得到多數董事支持,故而多次以各種荒誕行徑阻止董事會進行改選,身為創辦人張榮發的二子張國明董事,竟然先後三次遭到惡意阻撓進入董事會開會。第一次是在107年12月11日,基金會第11屆第11次董事會,因有改選董事議題,鍾德美指使長榮警備保全董事長陳偉銘帶數十人,阻擋林寶水、張國明、張聖皓、李寬量等8名董事入場行使董事職權,並逕自宣布取消當次董事會。繼而,108年9月26日,基金會第11屆第14次董事會,鍾德美故技重施,指使長榮警備保全數十人,阻擋張國明、張聖皓、李寬量等6名董事入場行使董事職權,迫使董事改選持續未能完成。部分董事針對鍾德美擔任基金會董事長後,不僅企圖違法變更章程、要做「萬年董事長」,還多次唆使保全阻擋董事開會,更企圖利用基金會在長榮國際的股權,涉入長榮集團經營權 ,他們感到無比痛心,指此無異「乞丐趕廟公」,居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