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樑
」 財政部 陳國樑 超徵 稅收當沖降稅「連三延」 修法本周交鋒
當沖降稅稅式支出金額當沖稅率減半優惠年底落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日將審議《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案,延長期限,現有行政院、綠委等版本主張延長3年,藍委提延5年版,券商公會爭取5年後再落日,不過財稅學者反對當沖降稅「三延」,建議未來3年每年增加稅率千分之0.5,2028年恢復常態,降低衝擊。當沖稅率由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5,最早在2017年4月28日實施,2度延長下,優惠將在今年12月31日屆期。財政部日前預告延長修正草案時,券商公會爭取延長5年,憂心只延長到2027年12月31日,正好遇上總統大選和立法委員改選,處於不確定狀況,恐加深投資人的擔憂。證交稅在稅收中扮演重要角色,據統計,今年前8月占中央政府賦稅收入約10.8%,含地方總體賦稅收入近8%。立法院財委會周三就要進入法規修正深水區之一的「當沖降稅優惠延長」討論,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行政院版本依財政部建議,衡酌當沖降稅措施,已提升證券市場的交易量和流動性目的,為繼續市場的交易動能,降低證券市場的不確定性,減稅措施延長3年。藍委羅明才版本則是,當沖降稅實施前2016年證交稅占整體收入僅4.62%、到2021年達到高峰,證交稅占比高達13.74%,到2023年仍還有7.9%。為維持證交稅收入與市場流動性,延長5年。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表示,當沖占股市交易量,從開始降稅前約1成,到現在約4成左右,相較其他國家如韓國、香港,確實偏高。同時,目前投資人已習慣當沖交易方式,即便當沖降稅優惠取消,當沖交易量估計減少5到10%,回到占交易量3成左右是比較健康的。他建議,未來3年當沖稅率每年增加千分之0.5,2028年起恢復為千分之3,減少落日所帶來的傷害。惟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如取消優惠,交易成本增加,定會波及成交量,未必是好事。對外界質疑降稅優惠是鼓勵做短線,儲祥生表示,要做短線的還是會做短線,且在同天一買一賣課一樣高的稅也沒有道理。
外匯買單2/央行兼理金融穩定與主權基金績效 學者先問能做到這件事?
立委磨刀霍霍再提案修「中央銀行法」,擬提撥10%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其實部份親綠學者早就曾挑戰央行,質疑我國外匯存底策向來名列前茅,卻也是房價高漲、荷包變薄「幫兇」,並頻以星國淡馬錫基金為例,倡導「外匯成立主權基金論」。但有學者指正,淡馬錫本質是退休基金,真正以外匯存底成立的星國主權基金是GIC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管理的主權基金),若只見淡馬錫基金的風光,卻不問台灣有沒有決心比照星國GIC主權基金「嚴禁政治力干預」,那麼可能會陷入「南橘北枳」之困。星國外匯存底成立的GIC主權基金,由星國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長期親任董事長,嚇阻想打GIC資金主意的朝野政客,防止政治力干預規定也相當嚴格。(圖/路透社)星國主權基金績效屢被國人稱羨,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更曾誓言比照星國成立主權基金,規模約560億美元,若投資於一家財富500強基金公司或歐洲ETF基金,賺的錢仍然會超過央行目前2%的回報率,新科藍白立委也趁勢推動修法。然而前後任央行總裁彭淮南、楊金龍都反對挪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也反對管理代操。本刊調查,早在2001年,親民黨不分區立委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就曾推動外匯成立主權基金,後來他實地考察星國主權基金後,修法戛然而止,殷乃平告訴本刊記者,央行盈餘上繳國庫雖然不少,但目前外匯投資美債的手法太保守,若以其外匯存底規模而論,操作空間可以更精進,才能杜絕外界屢質疑。但他也直言,這並不代表,台灣有條件比照星國使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他認為,星國一黨獨大的政壇生態特別,淡馬錫基金是以退休基金為運作基底,真正以「外匯存底」成立是「星國GIC主權基金」,然而GIC主權基金由星國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長期親任董事長,相當程度能嚇阻想打GIC資金主意的朝野政客,且GIC主權基金每年向國會報告經營績效一次,又不必接受國會議員質詢,也絕不在股市下跌時進場護盤,徹底杜絕政治黑手干預基金操作。星國GIC主權基金在國際上赫赫有名,但每年僅固定向星國國會報告經營績效及基金規模一次,且不接受星國國會議員質詢,部份機敏資訊例如年度報酬率也選擇性對外揭露,學者認為,立委應很難接受如此密不透風的制度設計。(圖/翻攝自GIC官網)殷乃平說,GIC管理雖仍難免遭質疑,但其董事會緊守「外匯存底絕不能少」底線,從歷年績效觀察,其獲利穩定又少弊端;淡馬錫退休基金肩負護盤星國股市之責,大都進場撿便宜好股票,績效亮眼。台灣四大基金承負政府護盤股市之責、黑箱作業、虧損風險、投資績效等陰影一直揮之不去,兩國政府的「廉能」是否真的不分軒輊?台灣能比照星國政府像GIC董事會「嚴禁政治力干預也絕不護盤嗎」?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認為,國安基金、國發基金、四大基金,其實已有主權基金雛形,可以先整合成主權基金。既然外界質疑,央行外匯存底的管理利用還有精進空間,央行總裁楊金龍的底線也是「外匯存底絕不無償撥用」,在央行職責首重台幣穩定下,若主權基金真想向外匯存底借錢,不妨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債券,向央行購買外匯。但他也提醒,主權基金非拯救國家財政萬靈丹,央行職責首重貨幣政策的靈活性,若還得肩負填補財政漏洞,但國家卻不重視財政紀律,讓黑洞繼續擴大,即使主權基金成立,也未必就能全民受益。
兩岸如有事籌軍費!研議收戰爭稅 財政部:配合國防規畫動員財力
一年期義務役入伍訓練期末鑑測,20日在台中成功嶺進行人員偽裝、戰術行軍狀況演練、震撼教育等項目,役男在煙霧、爆破、槍聲中前進,或隨時應變突發狀況就地掩護。 (圖文/中國時報王英豪)財政部長莊翠雲2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表示,如果真的發生戰爭,財政部將為戰備籌措資金,增加稅、費都是選項。(圖/中國時報劉宗龍攝)萬一兩岸有事,台灣的金融韌性如何?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禁得起戰爭?財政部長莊翠雲透露,央行、金管會與財政部去年都做過「金融兵推」,兩岸如果真打起仗,財政部為籌措戰備資金,可以考量增加稅、費,但須先立法。學者則建議可指定用途,以「捐」代「稅」。雖然台股指數一再創新高,但國防部長邱國正坦言,因擔心兩岸局勢,夜夜不得好眠。《經濟學人》雜誌亦曾撰文,台海若有戰事,台灣能爭取到的預警時間很有限,而台灣最大威脅是民眾未做好準備對抗共軍。財政部長:配合國防規畫動員財力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在立法院財委會,就「金融兵推」議題,詢問財政部所扮演的角色及是否有加稅的可能?莊翠雲表示,財政部去年10月與12月有參與金融兵推,財政部內部有會議、行政院也有召集會議,財政部扮演的角色是財力動員,配合國防部整體規畫、演練情形,戰費籌措與預算轉換,例如以緩濟急(預算),並配合央行、金管會就外匯管制,執行相關計畫,關務署也會強化軍用品通關便捷化。賴士葆表示,戰爭時,國庫穩定與國庫調度很重要,是否有可能加稅?莊翠雲直言,戰備經費籌措,加稅或費都有可能。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前天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表示,外資在台股占比逾4成,超過8000億美元,相較日本、韓國等都高,也比台灣外匯存底5694億美元為高,萬一兩岸發生最壞情況,外資勢將大舉撤出,政府是否有金融因應準備?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每天都有掌握資本進出狀況,對於金融相關的準備,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都有演練過,例如2022年裴洛西訪台時引起大陸射飛彈,央行都有演練金融兵推,只是不會天天公開嚷嚷,而是默默地做,有應對的配套措施,請國人放心。金融專家:可發行國際債券留銀彈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杜紫宸表示,若是遇上台海危機,台灣外匯存底必須要有效運用,外匯存底現有93%放在國外可信任的大型銀行,但戰時通訊脆弱,政府如何取信於這些銀行,在某種授權下使用我們的外匯存底?除了外匯存底,杜紫宸建議,政府還要累積其他的貨幣資源,例如公股銀行、公營事業或是地方政府,對外發行戰爭、國際債券,讓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購買。政府就能手握外匯存底、外債資金,這2筆錢在戰時是很重要,但財政部與央行態度向來很保守,從戰爭的角度來看,應多保留銀彈在手上。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表示,台灣目前距離舉債上限40.6%(長債占GDP比重)約有10個百分點,大約還有2.5兆元的空間,即便不夠也可以修正債限,拉高到60%,仍還有7、8兆元可用,財政尚可以因應,一旦有戰事,舉債是籌錢最快的方式。但是若發生戰爭,政府發行公債未必有人願意投資,或戰爭時間拉長,所耗財源甚鉅,政府要籌措戰爭費用就得向人民收錢。財政學者:以捐代稅有利指定用途陳國樑建議,可以採取「捐」的方式而非「稅」,一來可以指定用途,其次可以短期收取、並非永久的稅,方向上可為所得附加捐、消費附加捐,例如就消費課徵5%營業稅外再另課3%的消費捐。過去政府曾經課徵過勞軍捐,從1955年至1989年間透過進口結匯,當時台灣省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在進口貨物辦理結匯時,每1美元收台幣0.5元。國民黨立委陳永康說,包括金融在內的兵推並不是要推出「誰勝誰贏」結論,而是要發現台灣還有哪些地方不足,積極改進。
稅收良好!地方確定有「超徵紅包」 今年上看500億
近5年普通統籌分配稅款超徵紅包歲末年初地方政府確定有「超徵紅包」!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統計,到今年10月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已達陣,並超過預算數59億元,達成率101.80%,今年稅收依舊亮眼,超徵金額十分可觀,超徵紅包將十分豐厚,估算上看4、500億元。《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規定,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財源是來自於所得稅收入的10%、營業稅減除提撥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的40%、貨物稅的10%;以及非六都土增稅的20%。其中94%屬於按通知分配數分配給地方,為普通統籌分配稅款;6%則是特別統籌分配稅款為支應地方政府緊急及其他重大事項所需經費。財政部統計,統籌分配稅款到10月底,已達3572億元,達成預算數101.8%,已經超過全年預估收入數3508億元,其中表現最好為所得稅,到10月底實際收入1740億元,預算達成率108.2%,其他的稅目則還差預算數一些。其中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實收已達3359億元,達成率同樣達101.8%;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實收為212億元,達成率102.34%。也就是說,普通統籌分稅款實收已超過全年預估數59億元,確定已有第13筆的普通統籌分配撥付,俗稱「超徵紅包」,這也是連續3年地方政府都能拿到超徵紅包。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預估,如以今年稅收超徵金額有3000到3700億元規模估算,今年地方政府持續可拿到超徵「大紅包」,粗估有4、500億元。財政部官員表示,第13筆統籌分配稅款要明年1月才能確定。據國庫署資料顯示,已連續3年有超徵紅包,數目都相當可觀,近兩年超徵紅包分為300多億元與700多億元,不少地方政府也在上面動手腳,將超徵紅包拆分成多筆、分年認列;或者改移其他年度認列。外界批評地方政府將超徵紅包分拆認列,形同時超徵紅包當作「小金庫」、分年花,中央政府無從監督,違反《預算法》不符合財政紀律要求,財政部已發函,地方政府不可以將超徵紅包「分拆」分年認列,或是改其他年度認列。財部官員表示,如地方政府將超徵紅包分拆、分年認列,在年度考核的「行政配合度」上會被扣分,影響其地方補助款。財政部追蹤,目前已經沒有地方政府「分拆」或認列到其他年度。
前九月稅收近2.8兆創新高!全年超徵估至少千億 學者批黑箱預算
財政部昨日公布9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累計前9月的稅收已經達到2兆7905億元,占全年預算數90.9%,財政部官員保守估計,今年超徵稅收「至少」可達1100億元以上。近5年稅收超徵情形。(圖/中國時報吳靜君製表)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表示,今年景氣不佳,但仍有超過千億元以上的超徵金額,凸顯政府在編列稅課收入預算上的「黑箱作業」,完全不公開透明、沒有標準作業流程,財政部與主計總處編列預算上很容易在上面「做手腳」。陳國樑解釋,以2022年全國賦稅實徵淨額3兆2479億元,今年的賦稅收入預算數僅編列3兆701億元,儘管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較低,但仍繼續增長,今年稅收預算數卻還比前一年實徵少近1700多億元,怎麼不算嚴重低估?超徵的稅收,蔡政府多拿來做特別預算的財源。而近幾年稅收都超過千億,顯示執政黨對「稅收低估」食髓知味,也可以說「特別預算常態化」與稅收嚴重低估脫不了關係。今年前9月已經達到全年預算數的稅目有特銷稅、贈與稅、遺產稅、綜所稅、房屋稅、印花稅、營業稅及牌照稅。除了總稅收外,前9個月創新高的稅目高達8個,包含關稅、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特銷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與印花稅。而9月上市櫃股票平均每日成交值為31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7.6%,因此9月證交稅收達到157億元,年增24.5%,已經是連續5個月正成長。前9月證交稅收累計達1446億元,是歷年同期次高,僅差預算數105億元,很有可能10月證交稅提前達標。至於今年可以超徵多少?財政部官員表示,稅收中的兩大支柱,綜所稅前9月稅收達到6514億元,已經超過預算數679億元,雖然年底會有大額退稅,但是今年超過預算數應不會低於700億元。營所稅部分前9月稅收已經達到9192億元,年增2.8%,距離預算數約1281億元,雖然今年上半年景氣較為不佳,營所暫繳金額遇到中秋長假、部分營所稅暫繳10月入帳,所以實際會多出多少規模,要10月中旬才會明朗,目前整體稅收樂觀預估可以超過1100億元規模。
特別預算編列增 國債鐘5年人均多2.6萬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所編列特別預算超過2兆元,引發外界「常態化破壞財政紀律」疑慮,財政部預計周三(11日)到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專案報告外,同時也規畫「國家財政」專區,並且以14項問答回應外界的疑慮。立法院預算中心仍提出3項質疑,首先從2018年開始,國債鐘持續呈現上升的趨勢,2018年底每人負債是22.7萬元;2020年底跳升到23.8萬,2022年再到24.7萬。財政部資料顯示,雖今年9月底因大筆稅額都已入帳,短期融通減少,國債鐘降至25.3萬,不過接近5年來每人負債還是增加了2.6萬元。預算中心指出,2018年到2022年除了中央政府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第3期,是以半數以上稅課收入和疫後經濟振興特別算算歲計賸餘支應,其餘皆以舉債為主要支應,包含前瞻基礎建設、新冠肺炎防治等;審計部資料也顯示舉債保留數已經達到2000多億元,且還有執行中的鉅額預計舉借數。中央政府的公共債務持續攀升,主要來自特別預算。預算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與2024年總預算及特別預算舉借預計合計數為3858、3719億元,扣除債務還本之後,還有2748以及2569億元,使得中央政府的未償餘額仍有繼續增加的疑慮。立院預算中心要求,針對外界疑慮,應該強化債務揭露。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則指出,蔡政府每每拿賸餘數字來大肆頌揚,吹噓總決算歲入歲出賸餘,卻無視特別決算歲入歲出短絀,不啻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針對特別預算被質疑分年編列藏債於未來,財政部問答中也回應,特別預算是因應國家逢特殊事故及推動重大政事等即時需求,與總預算相互獨立並相輔相成,避免一次性支出影響總預算規模,總預算與特別預算都要受監督。
國安法修正案上路卡關 國科會:估12月完成關鍵技術認定
近年共諜案頻傳,立法院去年5月三讀通過《國家安全法》修正案,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最重關12年,但行政院迄今未公布生效,主因是國科會遲遲未完成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認定,導致國安留空窗。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17日指出,目前正在蒐集各部會名單,預計年底完成審議並報行政院。所謂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依據國科會定義,指的是若流入外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或境外敵對勢力,將重大損害國家安全、產業競爭力或經濟發展,且符合基於國際公約、國防需要或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考量,應進行管制,或可促使我國產生領導型或大幅提升重要產業競爭力的技術。由於過去曾發生中共資助特定組織,在科學園區成立公司竊取營業祕密,導致國安拉警報,國安法修法後授權國科會認定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此技術不只含括半導體、AI等商業機密,相關學術研究案中若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內容,也將被列在項目名單中;據悉,由於背後還有各路意見角力,比如在陸台商憂心不慎觸法,導致國科會未對外公告。陳儀莊指出,核心關鍵技術認定辦法已於今年4月28日生效,6月19日已召開跨部會會議,並成立核心關鍵技術辦公室,各部會所提出的關鍵技術相關項目,會送到辦公室內討論、挑選,再送往由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負責召開的審議會審定,預計年底能送行政院核定。談及關鍵技術認定程序為何卡關,國科會前瞻及應用科技處長陳國樑則強調未有延宕,《國安法》第三條授權國科會訂定子法,但子法訂定必須蒐集產官學專家意見,國科會也一一拜訪大專院校、業界專家,過程須比照母法,要經過行政院與立法院相關程序,「中間沒有任何差池」。此外,外界關注新版國安法遲遲未上路,挨批縱放共諜,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澄清,現行《國安法》即可科以相關刑責,這跟修正後是否施行無關,且現行條文、修正條文,對懲處共諜的刑度一致,沒有不能科以刑責的問題。林子倫強調,法務部今年5月26日已依照修正後的國安法擬具施行細則,並預告完成,司法院也在5月依照修正後的第19條完成專庭設置;後續相關法制工作跟配套,已請國科會、法務部與相關部會妥適規畫施行期並加速作業。未來如有外國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法院得依本法加重刑期,確保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安全。
於法不合!易成「地方小金庫」 財政部禁地方政府拆分超徵紅包
部分縣市最近為了前瞻建設預算分配吵翻天,其實每到歲末年初,財政部都會將第13筆統籌分配稅款,也就是一般俗稱「超徵紅包」撥給地方縣巿政府,但近期審計部發現,部分地方政府竟採分年認列,糾正財政部,財政部已發函要求地方政府當年度或次年認列,且不得拆分。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表示,地方超徵紅包拿到手,採分年花,容易形成地方小金庫,中央政府無從監督,違反《預算法》中規定,不符合財政紀律的要求。近幾年來,超徵紅包規模可觀,如2022年國庫署通知各地方政府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2901億元,實際撥付3630億元,較預期多了728億元,另還有特別統籌分配稅款418億元,總計4048億元,分給地方的超徵紅包逾700億元。但國庫署發現,2019年、2021年都有地方政府將收到的超徵紅包拆分,分列不同年度,或認列到下下年度,於法不合。財政部發函要求所領超徵紅包須當年度認列,若作業不及可次年認列,不可拆分或認列到其他年度。如違規將會列入年度考核,影響地方政府補助款。此外,為讓地方政府在年關人事費可有資金調度,中央以特別統籌分配稅款作為財源,讓地方政府墊借,等隔年歸扣,但屏東縣東港鎮公所從2007年以前就辦理墊借,到去年底累計墊借款高達5000多萬元。陳國樑指出,如一直積欠下去,將會成為一下任首長的燙手山芋,並不合宜。為此,主計總處也將在2024年設算時,考量墊借及公共債務餘額,就有墊借積欠者,逐年調降墊借款上限,且要求縣市政府應就墊借金額及歸還情形相關網頁揭露,自我負責。
稅收連年超徵 學者呼籲制定稅收預估標準
立法院正審查因應超徵稅收的特別條例草案,針對稅收連年超徵,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16日怒批,蔡政府將「超徵」的稅收拿來「超花」,尤其是以特別預算之名亂花,根本是浪費民脂民膏!政大財稅學系教授陳國樑則要求,財政部應建立「賦稅收入預估標準作業流程」,將稅收預估制度化,杜絕「黑箱作業」。黃耀輝表示,稅收預估原本就有時間落差,就連經濟預測機構每季都在調整預估值,更何況財政部概算稅收時,當年度的經濟成長率都還未底定,又如何去預估隔年的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情形。但重點是蔡政府「超徵」就「超花」,財政紀律失當。他指出,除年度政府強制還債,有超徵的錢也應拿來還債;直言特別預算應符合《預算法》第83條規定,因應緊急或遇到經濟重大變故等才能編列,但蔡政府濫編特別預算;以前瞻建設特別預算為例,第3期效益還未見,又再撥第4期。政府拿來亂花,不如還稅於民較實在。陳國樑則表示,改善系統性超徵已迫在眉睫,稅收的預估數和實際課徵數,應隨著景氣循環自然地超徵與短徵,不是連續的鉅額超徵、短徵。他認為,鉅額超徵是財政紀律問題,如同蓄水池出現裂縫,甚至恐會潰堤,如新任財長能根本解決,將會是一大「政績」。陳國樑建議,政府應制訂「賦稅收入預估標準作業流程」,也就是預估指標要制度化管理,明訂使用參數和根據,並應依據模型來估測、由外部會議審議。此外,超徵稅收自動撥入債務還本基金,可解決超徵金額被視為政府的「小金庫」爭議。
真有可能嗎?江啟臣、陳國樑呼應王鴻薇「還稅於民」政見
針對國民黨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參選人王鴻薇20日提出「還稅於民」政見,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今天指出,他在今年10月28日立院施政總質詢中,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面對國內經濟嚴重衰退、央行持續升息,通膨更讓實質薪資倒退,民眾荷包縮水,生活壓力倍增,但政府稅收卻一再超徵,110年超徵4327億,今年1到8月也較去年同期增加3248億,顯示人民在過寒冬,政府卻在超徵稅收,即籲請政府還稅於民、照顧人民,幫助人民渡過景氣寒冬,可惜行政院沒有理會。江啟臣還說,蔡總統曾在2019年元旦談話時表示,「過去兩年,經濟有成長,政府稅收也都超出預期,已請行政院儘快拿出具體方案,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夠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不過,新的一年又即將到來,總統說話也三年過去了,還是沒有看到具體方案。面對經濟衰退、生活寒冬,說好的還稅於民呢?說好的紅利分享還算話嗎?國民黨立委補選候選人王鴻薇喊出「還稅於民」政見,引發矚目,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也呼應,強調他曾質詢蘇揆要求苦民所苦,將部分超徵稅收補貼經濟弱勢民眾,但蘇揆未理會。(圖/報系資料照)國民黨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參選人王鴻薇日前提出「還稅於民」政見,主張政府超徵稅金必須規畫部分還給人民,其餘的拿來償還國債,她更表示,未來進入立法院後,將定期揭露政府亂花錢的項目。媒體報導,從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迄今,稅收超徵金額已將近8000億元,再加上今年的超徵金額,可望破兆元,對此,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認為,,超徵的金額這麼多,是否隱藏稅制不合理,應該深入檢討。此外,稅收超徵下,蔡政府上任以來1年期以上長債卻還增加3000多億元,他強烈質疑特別預算是否真的有好好把關,若不浪費,以政府有擁充裕財源根本,其實不用增加舉債。陳國樑還說,政府基於重大、特殊的情況編列特別預算無可厚非,即使編特別預算,只要沒有浪費、替民眾把關,蔡政府甚至「不用增加舉債」。他舉例,像是疫情期間若能早點買到進口疫苗,新冠肺炎特別預算就可以不用花到8400億元;兩岸的關係可以舒緩一點,戰力提升與戰機也可以減少花費等。他認為,特別預算應該要受嚴格監督、讓民眾的錢嚴格被「把關」,就不會把債留給下一代。
稅收超徵上兆 長債卻增加3千多億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超徵金額已將近8000億元,再加上今年的超徵金額,可望破兆元,不過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認為,超徵的金額這麼多,是否隱藏稅制不合理;此外,對稅收超徵下,但蔡政府上任以來1年期以上長債卻還增加3000多億元,強烈質疑特別預算是否有被好好把關,若不浪費,以政府有充裕財源根本「不用增加舉債」。陳國樑指出,政府基於重大、特殊的情況編列特別預算無可厚非,但花特別預算沒有浪費、有替民眾把關的話,蔡政府甚至「不用增加舉債」,他舉例,像是疫情期間若可以早點買到疫苗,新冠肺炎特別預算就可以不用花到8400億元;兩岸的關係可以舒緩一點,戰力提升與戰機也可以減少花費等。他認為,特別預算有被監督、替民眾的錢「把關」,就不會把債留給下一代。對今年超徵金額4500億元該怎麼花?陳國樑提出3大方針,首先就是還債,他舉例說明,例如預期明年要花100元,但民眾只賺80元,突然有個打工機會可多賺10元,民眾只是少借錢10元,整體還是負債的。所以超徵的錢就如同打工多賺的錢,還稅於民等於把多賺的錢分掉,債務還是持續增加。他說,施打疫苗、戰力保護都是我們這一代人享受,現把多賺的錢分掉自己享用、卻讓債務持續增加、留給下一代揹,這並不公平。若真的累積債務實質減少或沒有債務,陳國樑認為,可把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例如發展公共建設、提升小孩營養午餐品質、鼓勵民眾搭乘大眾工具等,具有社會福利和發展前景的地方。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不贊成把錢分掉,他認為超徵的金額分給2300萬人,每人獲得的金額也不多,獲配的民眾也會無感。陳國樑則質疑,超徵的金額這麼多,近兩年都超過4000億元,要思考稅制是否不公、隱藏不合理稅,讓民眾負擔不應該繳的稅,整體稅制應該重新檢討。
中央政府債務越還越多 民眾黨:國民每人負債將破100萬元
民眾黨立院黨團今(29)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不僅金額創新高,也創下史上最大增幅;而截至今年7月底,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較蔡英文總統上台時的增加 3,550 億元。蔡政府和蘇建榮部長所謂「還債」,其實是舉新還舊,政府債務還越還越多,要求財政部,應該堅守財政紀律,審慎編列財政收支,並向全國納稅人說明清楚,以達到政府財政的穩定。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委員、張其祿、蔡壁如與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舉行記者會指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2.72兆元,較今年增加4,680億元,增幅20.8%,金額創新高,也創下史上最大增幅。截至今年7月底,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5兆7,538 億元,較蔡英文上台時的5兆3,988 億元,增加 3,550 億元。「國民每人所背負的負債將會突破100萬元,沉重的壓力,恐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邱臣遠表示,蔡政府解決政策問題的方法就是撒錢,根據112年總預算總說明,統計至111年6月為止,政府有給付責任的非營業基金潛藏債務高達15.39兆,若將公債與潛藏債務合併計算後,國民每人所背負的負債將會突破100萬元,自蔡政府2016年上台以來,政府稅收超徵金額合計高達8,069億元,但卻揮霍無度,不僅未把多收的錢還給國民,還把錢都花光,將債務跟超徵合併計算,政府超花的「財政缺口」高達1.2兆億元。張其祿表示,最近政府許多政策及措施,都一再讓人質疑「政府沒有將錢花在刀口上」。舉例而言,行政院自今年7月推出300億擴大租金補貼政策,實際上執行下來至8月底申請截止日前僅有27萬戶申請,必須再延長申請期限2個月,甚至上路後確實有房東藉故漲房租的情形發生,徒增房客壓力與困擾。而蔡政府僅為選票大撒幣,租屋黑市與居住正義問題仍然未解,而單次性的補貼政策,也無法有效解決居住正義問題,更對財政造成負擔。蔡壁如指出,稅收超徵被稱為「看不見的預算」,是財政部、主計總處的「金山銀山」,政府稅收連年超徵,債務卻屢屢再創新高,雙雙破紀錄,顯示超徵的稅收,還無法填補擴增的收支缺口,民進黨執政耗用資源沒有節制,背離永續發展。蔡英文上台以來,從105年度至110年度「稅收超徵」金額合計高達 8,069 億元,去年度就超徵4,327億元,約是歲入2兆4,415億元的17.7%,財政部預算數字和實際數字,有五分之一的落差,顯示政府的財政數字管理失靈。陳國樑說,稅收超徵、特別預算常態化,凸顯當前財政數字管理失靈。「常態性超徵」就是稅收預測失準、財政管理落伍。沒有列入施政規畫的稅收,表示預算程序失靈、政府行政不效率;如有虛增的稅負,則表示整體稅制失修、租稅正義蒙羞。一味忽略常態性超徵,是因循苟且、便宜行事;刻意地迴避常態性超徵,是黑白不分、遺禍台灣,恐將賠上整體稅制的正當性。
2023年補助地方財源分配 中央用「顏色」差別待遇
2023年度普通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補助款情形。中央政府2023年補助地方財源分配結果出爐,由財政部規畫的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編列3412.3億元,年增13.6%,加計主計總處分配的一般補助款,總額達5558.5億元,是歷年最高。但是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認為,所謂財源分配,根本是中央集權又集錢,很容易藉由補助款來主導地方建設,令人擔心縣市因不同政黨執政,中央對其補助有「顏色差別」!稅款分配增407億 一般補助款增180億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財源主要包含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補助款,財政部公告明年度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及細項,較今年增加407.5億元,分配給22縣市額度都有提升,依公式計算,以台北市540.9億元最多、新北市420.1億元與高雄市388.6億元為前3名。一般補助稅款部分,主計總處明年度編列2146.2億元,較今年增加180億元,各縣巿中,以屏東縣的174.8億元最高,其次為彰化縣170.3億元,台南市則以169.7億元居第3名。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加計一般補助款後,台北市分配款達651.1億元,居全台之冠,高雄市551.2億元居次,北高兩巿合計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總數逾21.6%。北高合計1200億 宜苗僅各得100多億反觀債務超限的宜蘭縣與苗栗縣各得到134.4億元、157.8億元,僅及北高兩巿的2成左右,城鄉差距相當懸殊。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稅源包括所得稅及貨物稅各10%、營業稅總收入減除依法提撥的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的40%,及縣市徵起土地增值稅的20%。官員指出,明年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增溫,因預計歲入還不錯,因此編列明年度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時,就大方一點。但官員強調,最終還是要看歲入的執行情形,若執行不如預期,9月就會通知地方政府進行調整。財劃法20多年沒修 六都以外資源少中央一手掌控地方財源,曾銘宗抨擊,中央集權又集錢,藉由補助款來主導地方建設,很容易淪為「政治補助」,令人擔心地方縣市因不同政黨執政,中央對其補助有「顏色差別」,這其中又以農委會最明顯且最誇張!他指出,執行統籌分配稅款原意是平衡各縣市,以達均衡發展,但實際上卻未做到,且《財政收支劃分法》已20多年沒修正,許多經濟活動較強縣市已升格為直轄市,分得的財源就會變多,反觀六都之外的較小縣市,分得資源偏少,以致窮者愈窮。曾銘宗並指出,一般統籌分配稅款計算公式是考量人口、面積、經濟活動和福利支出等項目,公式用了超過10年遲不調整,實應隨時代變遷,因時制宜。避免補助爭議 學者建議組織改造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則指出,《財劃法》的一大功能在於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如何進行財源重分配,目的是要促進地方財政效率,並達成公平分配。但是「公平」與「效率」常常相互牴觸,陳國樑建議,中央政府就專心做好公平分配,至於效率,則應將部分的課稅權回歸地方政府,提高地方政府支出自籌能力,不是仰賴中央政府鼻息,自然就可以提高課稅效率。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尚有公式可計算,另如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專案補助都是地方政府提計畫申請、經行政院核定,就容易引起「政治補助」爭議。陳國樑建議政府應進行組織改造,成立地位超然獨立的「財政委員會」或「審議會」,超越黨派立場、公正地審核地方的補助和財源,改善當前地方財政資源淪為「政治分配」亂象!
阿堂鹹粥被檢舉漏開發票! 南區國稅局「中秋加強稽查」結果曝光
台南名店「阿堂鹹粥」因招牌魚肚粥從200元直接漲到260元,漲幅高達3成引發議論與遭到一星負評,最近更被爆料「未開發票」,嚴重可被處以停業。對此,南區國稅局接獲檢舉後已在中秋連假期間加強稽查,並確認阿堂鹹粥有依規定開立發票。阿堂鹹粥遭爆未開發票後,老闆張春堂立刻不服氣表示「為什麼只有我要開發票?其他台南的店家誰在開發票?」,一席話讓阿堂鹹粥再度成為眾矢之的。事後更有網友透露,阿堂鹹粥早在今年2月就被檢舉漏開發票,南區國稅局也直接打臉稱「台南很多小吃店家都有開發票」。南區國稅局透露,先前接獲民眾檢舉後,已經在中秋節期間對阿堂鹹粥加強稽查,若查證屬實且又違規3次以上,將會對店家祭出停業處去,且阿堂鹹粥過去就曾因漏開發票遭處以停業7到14天處分。不過,南區國稅局在這波加強稽查行動中確認阿堂鹹粥「有依規定開立發票」。對於阿堂鹹粥因漲價衍生出許多紛擾,老闆張春堂不只強調「不考慮降價」,更放話要是未來食材繼續漲價,還會考慮再調漲。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對這次發票紛擾,驚呼「統一發票也能是社會衝突的武器」,認為政府應改變輔導小店家開立統一發票的觀念,建議可將發票獎金從隨機中獎改成「按金額直接歸戶抵扣消費」,才更有誘因。
欠稅大戶名單多老面孔 總欠款逾300億
財政部將在周五(7月1日)公布欠稅大戶名單,由於《稅捐稽徵法》修正後,對2007年前的欠稅大戶,追稅期延長到2032年3月4日,黃任中家族等陳年欠稅大戶總欠稅金額逾300億元,是第13年居冠。國民黨籍立委曾銘宗建議,應以加強管收等方法,提高追稅效率;對於潛逃海外經濟要犯陳由豪等人欠下大筆稅金,學者直言,政府應加強國際聯手追查,設法將積欠稅金追回。今年上榜的欠稅大戶仍有許多老面孔,包含連續霸榜企業欠稅大戶的環亞飯店,欠稅金額接近25億元、涉入掏空案的博達欠稅額近12億元。個人欠稅中,黃任中家族欠稅額逾52億元,高雄黃承志家族欠稅近15億元、「台灣蕈菌之父」林天財欠稅約12億元、東帝士前總裁陳由豪欠稅4億多元等,都是長年上榜。官員不諱言,前行政院長孔祥熙的兒女孔令傑、黃孔令儀,又如陳由豪等欠下大筆稅金,長年避居海外,很難追稅。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表示,財政部公布名單,雖然有「警惕」、「嚇阻」作用,但欠稅大戶永遠是「老面孔」霸榜,恐怕會令新欠稅大戶抱持僥倖心態,進而失去原本公布目的,建議財政部公布的名單可以細緻化。陳國樑並指出,陳年欠稅大戶不是已經潛逃海外,就是將財產轉移到其他國家,若追稅期無法落日,政府應該加強與其他國家簽署租稅協定,或進行合作,與其他國家聯手追查,才可能將積欠的大筆稅款追回。面對欠稅大戶很快轉移資產或潛逃,曾銘宗提3大建議:一,政府應擴大追查其財產,不僅是不動產,還有動產;二,積極確定資產是否有移轉的跡象;三,管收對欠稅大戶仍有嚇阻作用,可以強化管收策略。財政部自2010年公布重大欠稅案件,新增欠稅大戶有的好面子,有的怕管收,還錢狀況較舊案好,欠稅案件在2010年、2011年徵起金額還有20多億元,在2020年後,新增欠稅大戶每年徵起金額僅剩下5億多元。另財政部與法務部合作,共同制定「強化稅捐稽徵機關與行政執行機關執行案件追查具體措施」,針對滯欠稅金1000萬元、軍公教欠稅100萬元,或社會關注、重大指標案件,均加強追稅,至今年3月止,累計徵起稅款已達200.37億元。
轉嫁效應難解 消費者、租客負擔大⋯專家:破除「讓所有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口號
囤房稅除了無助逼出空屋、降低房價外,是否反而產生推高房租的後遺症?甚至因為政策副作用而傷及無辜?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23日直言,從學術研究來看,房屋稅容易轉嫁,提高稅負可能只是讓建商、房東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或租客,讓租金與房價進一步提高。朝野立委囤房稅七大版本陳國樑表示,持有房地的報酬為自住或租金收入,及預期出售資本利得,成本則是折舊、貸款利息、稅費等,但市場普遍預期資本利得極高,且一戶房屋每年平均房屋稅僅5千元,即使提高到三倍(1.5萬元),也不太可能讓屋主釋出房屋到市場。另囤房大戶有能力負擔,反而是衝擊兩大族群,包括沒有房地但必須買房的個人,以及口袋不深的投機者,等同「抓小放大」,甚至會轉嫁給租客。陳國樑建議,台灣社會應該破除「讓所有年輕人買得起房子」的理盲濫情口號,且假設所有年輕人都認真要買房,那將是房價向天價攀升的起點;而果真當所有年輕人都「買得起」房子,彼時房市勢必全面崩壞。他認為,台灣應轉向思考,鼓勵想買房的適得其所,不想買房的也能安居樂業。以近十幾年經驗來說,陳國樑強調,透過包括豪宅稅、空屋稅、囤房稅等稅制措施希望追求居住正義,但房價卻未見下降,顯示用租稅來改革房價等同緣木求魚。永晟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張福源、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松齡皆指出,國內若再貿然加重囤房稅,如包租代管業者持有很多戶,即使不是囤房仍會被課高稅率,這也形成副作用,勢必將成本轉嫁給房客,反而不利經濟較弱勢的廣大租屋族。康克爾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趙文銘則表示,以近年案例來看,南韓近年實施了囤房稅、房屋資本利得稅等,能課的全部都做了,但近十年來房價、租金卻全面上漲,可看出其政策效果不彰。另英國早年曾課徵「窗稅」,但多數房東不想繳稅,乾脆把窗戶封起來避稅或以各形式轉嫁成本,顯見從古至今,房屋租稅成本都可能轉嫁給房客。傑仕堡商旅顧問呂俊毅則強調,傑仕堡主要出租給經審核通過的外交人員或跨國企業的高管,但卻適用3.6%的最高稅率,導致一年營收3億元,但房地持有稅費高達1.2億、佔比高達4成,成為不當政策的無辜受害者。他表示,如果政府持續提高持有稅且未配套、包括排除良善起造人或包租代管業等,將導致市場供給減少,在需求不變情況下,反而形成房價、房租上漲,最終還是消費者埋單稅負成本。
立法院三讀通過「當沖降稅再延長3年」 專家:不如討論調降證券交易稅
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案,當沖降稅優惠再延長3年,當日沖銷股票交易,證券交易稅率維持千分之1.5,至2024年12月31日止。券商公會表示,當沖降稅可提升台股周轉率、流通性,有助資本市場發展,期待能朝向常態化修法。但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為保留股票市場的政策調節的工具,因此修法僅延長3年降稅時限。為提振股市交易,台股自2017年4月28日起實施當沖降稅,將稅率由千分之3降至1.5,原訂實施1年,後續在2018年上半年又修法延長3年8個月,展延至2021年12月31日到期。根據證交所年報統計,2016年台股日均成交值為687億元,2017年受當沖降稅政策刺激,提升至974億元,2018年更提高至1199億元,2019年則為1094億元、2020年1863億元。今年受惠於上半年海運股行情,今年1~11月日均成交值爆發至4697億元規模,台股量能高速成長情況。財金部會認為,當沖降稅對國內資本市場的價量均有正面的影響,行政院再提《證交稅條例》修正草案,優惠再延長3年,昨日完成三讀。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朝野協商時指出,今年上半年每天成交量大概4000億元以上,活絡市場,提振投資人對市場的信心,且違約比例非常低,僅占市場交易531萬人的0.014%,對於今年上半年有些個股當沖沖到5成以上,證交所已採取管理、警示措施。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當沖降稅在行情好時,會有加乘效果,例如今年航運類股出頭,不少投資人在航運股上當沖,如果行情不好,投資人不進場,當沖降稅的作用就不大。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則表示,政府應健全資本市場,例如鼓勵企業辦理首次公開發行(IPO),而不是一直在政策面做多,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創造金融泡沫的隱憂,一旦遇到風險,將缺乏因應政策工具,讓資本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陳國樑指出,當沖降稅措施原本就是「強心針」,透過鼓勵投機刺激台股量能,但現在一再延長變成常態化,已有違財政紀律精神。就他的研究,當沖降稅每次延長所帶動的效果已逐次遞減,如果當沖降稅措施一再延長,不如討論調降證券交易稅,更能激勵台股。
圈地哥吉拉4/都住中心與建商偕手 學者與居民批聯袂炒房
住都中心上週五(26日)與北市龍門里里民溝通國軍「建國營區」基地未來處理方案,據參與協商的里民表示,雖然住都中心在會中強調該基地將透過公辦都更,與民間建商偕手改建為住宅區,但民眾反而不買單,質疑國有地不蓋社宅,官商卻「聯手炒房」,下一代更難買房。前台北市副市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認為,財政部才剛與六都洽談開徵「囤房稅」抑制房價,以實現土地、居住正義,內政部營建署轄下的住都中心,就傳出在六都精華區「圈地」,計畫與民間業者合作蓋住宅,即使未必就是蓋豪宅,除非是「設定地上權」合建,否則基於為後代子孫著想,他堅決反對住都中心「用任何理由」將大面積國有地賣斷給建商。反對高房價的國內「巢運」團體長期抗議房價不斷被炒高、年青人買不起,但效果相當有限,圖右為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圖/報系資料照)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興建社會住宅照顧弱勢是蔡總統政見應該被落實,但即使台灣真的興建20萬戶社宅,仍難以平抑房價,蓋社宅從來也不是抑制房價的良方,從香港社宅比例冠於東亞,高房價卻仍令人咋舌,就是最好例證。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分析,長久以來政府公部門低價養地,原本就比民間建商「養地」成本更低,因不需採累進稅制課稅,公有土地若公用,更不必繳地價稅。他說,外界原本都期待住都中心蓋社宅照顧弱勢,若住都中心低價取得國有地,轉手卻又賣給建商蓋豪宅,恐嚴重抵觸政府一向對土地、居住正義的宣示。也被住都中心看上的北市「和平新莊」所在,虎嘯里里長詹仲琪指出,和平新莊是否蓋社宅,住都中心一直不肯講,當地也有里民反對蓋社宅,理由包括擔心交通衝擊、影響房價等,多數里民希望,和平新莊能符合《都市計劃法》規定,增加公園綠地,或是變更為機關用地或蓋商辦也好。位於「建國營區」附近的北市龍門里里長黃絹家,也支持建國營區改為機關用地或增加綠地「全民共享」。她說,建國營區都計變更案今年初就進行審查,但直到上週五,住都中心才首度與里民溝通,多數里民都強烈反對「建國營區」改建豪宅,畢竟大面積國有地是後代子孫財產,但住都中心目前招商規劃,從長遠角度看,公共利益低,還可能成為「政府2006年出售建國南路信義聯勤土地炒高房價」的翻版,年輕人將可能永遠買不起當地房屋、看不出對全民的好處為何。針對住都中心以「蓋社宅」為由向國防部、國產署低價價購土地,卻規劃透過公辦都更,將這些500坪以上的六都「精華區軍事用地」變更為「住宅區」,與業者合作蓋屋,遭立委質疑賤賣國產、炒房。國產署署長曾國基在立院答詢時指出,該作法違反國產法,住都中心取得國有地只能蓋社宅,否則就應將土地繳回國庫,本刊也同時詢問住都中心意見,但到截稿前住都中心仍無回應;住都中心則低調沒有回應。前北市副市長、清大榮譽教授張金鶚強調,國有地是稀有財,類似像國軍和平新莊之類超過500坪以上的國有地,不該賣斷給建商,讓後代子孫無地可用(圖/報系資料照、黃威彬攝)
囤房稅實現居住正義?2/靠囤房稅爭取居住正義 學者憂恐適得其反
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在野立委相繼提出調高稅率的「囤房稅」版本,將在下週一立院財委會中進入實質審查,由於目前待審各種版本中,也有民進黨立委的個人版本,針對朝野立委競相提案、呼應「還我居住正義」的民意,打臉財政部「期盼中長期研議」的說法,但也有財稅學者力挺財政部,擔心貿然實施囤房稅,未必就能壓抑房價,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長期關注「租稅正義」的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就指出,居住正義確實是台灣目前遭遇的嚴重問題,很多年輕人都抱怨要不吃不喝工作十多年才能在台北市買房,儲蓄都投入買房,也不敢結婚、生育,因為沒有多餘的錢,而炒房也成為部分富人的金錢遊戲工具,引發社會反感。在此之下,朝野政黨想要藉著囤房稅加倍打壓房價,實現居住正義,爭取青年選票支持不令人意外。但現在的問題是,囤房稅能不能實現居住正義,能不能打壓房價?陳國樑認為,居住正義問題十分複雜,要解決必須搭配各種配套,若只靠不斷調高房屋稅(囤房稅),最後結果有可能適得其反。他進一步解釋,中央早已授權地方政府可開徵囤房稅,但多數縣市都保留、不敢開徵,迄今只有台北市、宜蘭縣及連江縣,因地方對房屋需求夠大,縣市政府敢開徵囤房稅,其他縣市都怕建商、民眾不到當地投資買房,因此不敢開徵。這也證明,就算「囤房稅」稅率再高,地方政府在擔心「縣市比較效應」下,如果隔壁縣市不開徵,該縣市也不敢開徵。由於房屋稅(囤房稅)收入歸於地方,若縣市祭出「囤房稅」,導致屋主不出售、不出租,或者民眾不敢到該縣市買房、租屋,囤房稅是否導致縣市收入減少,也應一併討論。陳國樑說,為了居住正義, 朝野長期聚焦房屋稅,但實際上房價卻仍漲多跌少,顯見調整房屋稅的效果未必如外界預期,原因在於房屋稅(囤房稅)調高,房東仍可轉嫁給買方或租屋者,導致房價、租金跌不下來,他建議政府不妨從調高土地稅著手,因為土地稅由地主負擔,要轉嫁買房者或租屋者比較有難度。他也建議,要實現居住正義,最直接方法是「政府增加供給」,讓想買房的青年可以買得起;除了地方興建社會住宅,中央政府也應釋出公有地、委託民間承包商興建租售公宅,公宅的地點未必要在蛋黃、蛋白區,但應強化周邊交通建設,年輕人可先從較為偏遠的「蛋殼區」租屋或買房,再隨著資金逐步累積,換到蛋黃區,才不會有「一輩子永遠買不起房」的遺憾。
綠委強力主導文獎條例闖關 恐成新洗錢管道?兩年後檢討
遭學者批評「替富人減稅」的文獎條例修正案,在綠委強力主導下,昨日完成朝野協商,今日可望完成三讀。此次修法最大爭議在於,藝術品拍賣交易所得改採分離課稅,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賴士葆等人強烈質疑,該作法將讓「藝術品買賣」成為有心人新洗錢管道,明顯有「替富人減稅」之嫌。但主導該案修法的教育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強調「政府能收得到的稅才是稅」,在現行稅制下,有錢人都跑到稅捐較低的香港、中國大陸拍賣收藏品,還不如調整稅制,讓有錢人願意回台灣拍賣。曾銘宗。(圖/報系資料照)曾銘宗今天指出,財政委員會藍委雖對藝術品拍賣交易所得改採分離課稅很有意見,但是一來民進黨黨團堅持要立即完成二、三讀,另方面,民進黨黨團及文化部都主張藝品拍賣所得收入分離課稅條款「不訂落日條款」,藍委擔心若表決失敗,該案案「沒有落日、永遠有效」,將成為立法史上的惡例,藍委最後同意退讓,交換綠委及文化部點頭訂定「為期10年」的落日條款,拍賣收藏品收入分離課稅稅率,也維持財政部的底線1.2%,由於朝野都同意立法,今天可望完成三讀。動輒破數十億的藝術品拍賣所得究竟該如何課稅,是此次文獎條例闖關最大的爭議。儘管一般民眾手中多無價值數十億、可以拍賣賺大錢的藝術品,該項修法過關對民眾實質影響有限,但卻牽涉「稅制的公平正義」。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就曾多次投書媒體,直言「分離課稅」已經導致台灣所得稅制的種種不公平,而且創作藝術品的藝術家適用的稅制,都未必能像收藏藝術品的拍賣家「如此優惠」,批評該案根本就是「找理由替富人減稅」,畢竟對財力雄厚的富人、企業家而言,收藏數十億的藝術品,未來將更能享受「增值」的好處,而且不必再與投資的房地產、股票收入「累進課徵所得稅」,藝術品買賣很有可能成為富人的新避稅工具。拍賣業者也曾對本刊表示,鄰近的香港、中國大陸因為與台灣的稅制不同、採分離課稅,導致台灣拍賣家在精打細算下,近年若想拍賣收藏的藝術品,都選擇到香港、北京拍賣,「用腳投票」抵制台灣的稅制,拍賣公司生意也一落千丈,才逼得業者強力遊說立院修法。雖然過去因財政部及立院財委會都不同意而踢到鐵板,但此次「降稅案」改轉進立院教育委員會主審的「文獎條例」著手,教委會綠營召委吳思瑤及綠委積極主導,終於闖關成功。曾銘宗指出,不少綠委原本主張分離課稅稅率要低至0.6%,但朝野協商結果,藍委「勉強守住」政院版有效稅率1.2%。他個人原主張,稅率應加碼,否則一個「明朝汝窯瓷器」,拍賣動輒破10億元,難道也只課1.2%的稅嗎?此外,藝術品的價值不易精確衡量,若有人以一幅抽象畫喊價上億,只要有人願意幫忙拍、有人願意出價買,會不會成為有心人利用的新洗錢管道?但曾銘宗也坦言,現實情況是藍委人數不如綠委,若藍委堅決不同意要求表決,民進黨主導下「文獎條例修正案」恐將完全沒有落日條款,十分荒唐。在權衡現實考量及危害輕重後,藍委決定只要民進黨立委願同意增訂落日條款,國民黨就不杯葛該案完成立法。文化部日前曾為了「文獎條例修正案」拜會國民黨團,針對國民黨立委要求比照「促參條例」「獎勵生技發展條例」等法案,在文獎條例修正案中增訂落日條款,但遭到民進黨立委及文化部官員強硬反對,理由是「扶植文化產業需要很長的時間、不用落日」,朝野最後不歡而散。昨日立委賴士葆在財委會質詢時,再度問財政部官員,為何獎勵民間投資生技業、製造業的相關法律都訂定落日條款、預留檢討空間,但鼓勵拍賣家回台賣藝術品卻不用落日?財政部官員為之語塞,下午朝野再度協商時,文化部及綠委為了儘速讓該案完成協商,態度也有退讓,在國民黨立委要求下,最後達成「藝術品拍賣所得改採分離課稅」有效期限為10年,而且每兩年財政部、文化部必須給立院檢討報告,以便隨時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