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庄
」 陳映庄 新冠肺炎 劉致顯 鋅4種痰顏色辨識健康狀況 醫曝伴隨這現象恐心肺出問題
痰是人體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讓呼吸道保持濕潤、並吸附塵埃、細菌等微生物以排出體外,按照一般常理,通常健康的人皆是無痰或只有少量的稀痰,若是呼吸道出了問題,透過痰的顏色與狀態,就能知道身體是否正發出警訊。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盤點4種痰液顏色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其中,紅色或粉紅色的痰通常跟血液有關,若合併有胸悶、喘、發燒等急性表現時,或無以上症狀但咳超過1個月未改善,務必立刻就醫,恐是心、肺出問題。胡皓淳在臉書專頁分析4種痰液顏色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圖/翻攝自臉書)胡皓淳在臉書專頁「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分析以下4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1、透明或淺白色痰 :通常是正常呼吸道分泌物,有助於保持呼吸道濕潤並捕捉微小的灰塵和細菌,不過要注意,若透明的痰伴隨咳嗽或其它症狀,仍可能需要就醫治療。2、黃色或綠色痰 :通常是呼吸道感染的徵兆,代表白血球對抗病原體時釋放的化學物質,可能是感冒、流感或其它呼吸道疾病。3、紅色或粉紅色的痰 :通常跟血液有關,可能是呼吸道的血管破裂,或其它嚴重的呼吸系統問題,若伴隨呼吸急促或胸痛,務必就醫。胡皓淳還指出,痰液跟鼻涕皆為身體自然的分泌物,對維持呼吸道的潤濕和清潔具有重要作用,除了上述痰液顏色,痰液的黏稠度也值得觀察,其可能受到身體水分狀況的影響,過度乾燥的環境可能使痰變得黏稠,而過多的水分則可能導致痰變得稀薄。正常的痰應該是黏稠度適中,這有助於清潔呼吸道。此外,兒科醫師陳映庄先前也在臉書專頁「健佳康」指出,有些人總會有咳不完的痰,而痰也有顏色狀態之分:1. 白色痰:一般感冒或過敏引起。2. 白色泡沫痰: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積水、心臟功能不佳、腎功能異常等。3. 黃綠色痰:肺炎、支氣管炎等細菌感染,也可能是肺結核。4. 含有腥臭的銅鏽色痰:可肺膿瘍。肺膿瘍是細菌破壞肺部組織,使膿液聚積形成膿瘍。5. 血絲痰:因咳嗽造成的黏膜出血,又或者是肺結核、肺癌等疾病。陳映庄也提醒,一旦發現痰由清轉濃或呈現各種顏色,通常是支氣管炎、肺炎或其他肺部疾病的初期症狀,應盡早去醫院就醫,查明原因。胡皓淳在臉書專頁分析4種痰液顏色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圖/翻攝自臉書)
2歲妹狂感冒…「1個月看診15次」媽搖頭 醫曝5徵兆:大人也小心
小孩常生病?一名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近日到診所看診,不料健保卡一插下去,紀錄顯示她在短短1個月內已經看診15次,就連媽媽也無奈表示「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對此,醫師透露可能是孩子正在更新身體病毒碼,若出現5徵兆就要注意。兒科醫師陳映庄在臉書提到,「有位大約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來門診,健保卡一插下去看紀錄,哇…今年三月都還沒過完,就已經看診15次了」。經過醫生詢問,家長無奈地說「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已經不知道看過幾次醫生了」。陳映庄指出,「6個月大之後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因為媽媽給的抗體耗盡,之後都要靠自己對抗環境中的病原,所以只要碰到以前沒碰過的病毒幾乎都會中標完全擋不住。因此剛去上學的孩子,大多會先被小學長學姊們用口水病毒霸凌個一年半載,等該得的病毒都得過一輪有抗體之後,隔年就換他霸凌菜鳥了」。醫師表示,「正常情況下,孩子約3-5天就可以產生對付病原的抗體,所以即使常常感冒,但完全不吃藥或僅吃症狀藥在一週左右能痊癒的孩子,通常代表免疫力沒啥問題」。不過,陳映庄提醒,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若出現以下5種情形,就必須注意。感冒症狀常超過2週以上動不動就發燒腹瀉經常細菌化膿性感染(中耳炎、鼻竇炎或肺炎等)精神或胃口一直很差傷口很難癒合或容易感染陳映庄強調,「這些現象通常代表狀況免疫力可能真的出了狀況,請諮詢您的醫師試著找出原因,例如睡眠品質、營養攝取和運動習慣是不是哪邊出了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狀況就是過敏,長期過敏不僅影響睡眠品質,也會直接影響免疫力更容易導致嚴重的感染問題,都要一起解決才能改善」。(圖/翻攝自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臉書)
醫師親揭打噴嚏「2NG動作」 嚴重恐導致「耳膜破裂、氣胸」
打噴嚏是人體的保護機制,主要功能是把鼻腔裡的刺激物,用時速160公里的氣流,以飛沫方式高速噴出,維持鼻腔乾淨。對此,小兒科醫師陳映庄也提醒,打噴嚏有2個錯誤的動作,包括「直接徒手摀住口鼻」及「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尤其後者嚴重時恐會導致氣胸。《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在1日晚間發文指出,打噴嚏時,最遠可將分泌物噴到3.5公尺外,「要是鼻腔裡有各種細菌、病毒,就可能造成疾病傳播。」至於常見造成打噴嚏的刺激則有灰塵、花粉、貓狗毛、病毒、細菌、強烈氣味(香水、胡椒等)、冰冷或乾燥的空氣等。另外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打噴嚏原因,例如:突然接觸到陽光、強光的「光敏感性噴嚏反射」,以及吃飽飯之後(尤其辛辣食物)的「味覺性鼻炎」,「這兩種狀況和遺傳相關,但詳細機制還不清楚。」陳映庄教大家打噴嚏的正確做法。(圖/達志/美聯社)此外,陳映庄還教大家打噴嚏的正確做法,有戴口罩時,可用手輔助,壓緊口罩周圍空隙,避免側漏,而沒戴口罩時,則是用手肘處的衣袖或是衛生紙、手帕摀住口鼻。另打噴嚏還有2個常見的錯誤方式,一是「直接徒手摀住口鼻」,這樣手上會沾滿分泌物,必須盡快去洗手。再來就是最嚴重的「捏住鼻子、閉緊嘴巴」,這樣不但會讓高速的氣流無處宣洩,增加造成「內傷」的機會,還會造成耳膜破裂、中耳炎、喉嚨受損,甚至氣胸等症狀。不過陳映庄也教了2招抑制打噴嚏的方法,遇到嘴裡有食物等不適合打噴嚏的情況時可以派上用場。首先是「直接擤鼻涕」,提前把刺激物去除。第二招則是「用力按壓或捏起人中」,給大腦新的刺激來抑制噴嚏。最後熟睡的人不太打噴嚏或咳嗽,則是因為睡眠中大腦會減弱外部的信號,且部分肌肉處於休息癱瘓狀態,所以不太會打噴嚏或咳嗽,但要是睡覺中還一直打噴嚏或咳嗽,代表刺激太過強烈,需要就醫檢查!
痰總是咳不完?5顏色看健康狀態 醫曝1情況恐是肺癌
痰是人體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讓呼吸道保持濕潤、並吸附塵埃、細菌等微生物以排出體外,通常一般健康的人皆是無痰或只有少量的稀痰,呈現無色透明至灰白色,若是呼吸道出了問題,透過痰的顏色與狀態,就能知道身體是否正發出警訊。兒科醫師陳映庄創立的臉書專頁「健佳康」貼文指出,有些人總會有咳不完的痰,而痰也有顏色狀態之分:1. 白色痰:多為一般感冒或過敏引起。2. 白色泡沫痰: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積水、心臟功能不佳、腎功能異常等。3. 黃綠色痰:可能為肺炎、支氣管炎等細菌感染,也可能是肺結核。4. 含有腥臭的銅鏽色痰:可能是肺膿瘍。肺膿瘍是細菌破壞肺部組織,使膿液聚積形成膿瘍。5. 血絲痰:可能是因咳嗽造成的黏膜出血,又或者是肺結核、肺癌等疾病。粉專也提醒,一旦發現痰由清轉濃或呈現各種顏色,通常是支氣管炎、肺炎或其他肺部疾病的初期症狀,應盡早去醫院就醫,查明原因。
「散步」當運動夠嗎? 醫揭「肌少症」風險:初期有5症狀快就醫
許多人常以「散步」當運動,或認為有流少量的汗就是有運動到了,但小兒科醫師陳映庄提醒,「這樣的運動型態其實遠遠不夠,甚至反而會讓肌肉流失。」此外,老化、營養不良、運動量不足都會導致肌肉下降,進而罹患所謂的「肌少症」。陳映庄在臉書專頁《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發文指出,「為什麼長輩已經每天出門散步運動了,肌肉卻還是不停流失?」他舉例,日前他開車在路口等紅燈時,剛好遇到一位老翁正在過馬路,小碎步、速度緩慢,走到一半發現號誌變了超緊張,感覺快要跌倒的樣子。陳映庄指出,像這樣走路吃力的長輩,如果不是有受過傷或疾病造成,大多是有所謂的「肌少症」。而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老化、營養不良、運動量不足,導致肌肉量下降,進而產生的各種問題。「最糟糕的是,很多人以為每天出門散步或有流到汗就是有運動到了,但這樣的運動型態其實遠遠不夠,甚至反而會讓肌肉流失。」對此,陳映庄也教大家如何在家自我檢測有沒有「肌少症」。首先,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圈,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是圈起來還有空隙,就表示可能有肌少症了。而肌少症早期會有5種症狀,若有出現就建議看醫生諮詢:1.肌力下降:毛巾擰不乾、提不起5公斤的物品2.行走困難:室內平地行走困難;或速度緩慢,每秒走不到0.8公尺3.常常跌倒:跌倒機率增加,1年內跌倒2次以上4.起身困難:起床或從椅子上站起來很費力,或必須撐手輔助5.爬梯困難:無法一次爬完10階的樓梯陳映庄也在最後補充,「當然老化是無可避免,但從現在開始有正確的飲食觀念和肌力訓練,可以讓我們提早開始存『肌本』,預防肌少症!」
病毒來討債3/兒童急診爆3倍!全家吐成一團 專家提醒「呼吸都會被傳染」
年節期間醫院人滿為患,除了因天氣寒冷引發心血管疾病就醫潮之外,兒童病房也熱鬧異常,原來他們都感染諾羅病毒,而且幾乎是「一人中,全家中」,幾乎全家都又吐又拉,專家提醒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甚至吸入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都有機會中鏢。諾羅病毒是種容易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的病毒,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肚子痛、發燒、脫水等,且傳染力非常強。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任陳錫洲表示,諾羅病毒好發於天氣冷時,農曆春節前已有一波幼兒感染,最新一波感染則是因為過年期間聚會接觸增多,兒童急診數量增加3倍左右。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諾羅病毒俗稱「腸胃型感冒」,大人、小孩都會感染,通常會先嘔吐,大約2天後變成腹瀉,兒童症狀較為明顯,目前無疫苗也無專門藥物,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陳錫洲說,患者年紀越小、症狀就越嚴重,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若是發燒與上吐下瀉太嚴重,甚至可能出現脫水情況,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也要補充水分,必要時需補充電解質。諾羅病毒傳播力非常強,患者所觸摸的所有物品都要以稀釋漂白水消毒,嘔吐物與排泄物也要特別處理。(圖/CTWANT資料照)禾馨小兒科醫師陳映庄曾在臉書發文提醒,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如食用被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眼、耳、鼻,或與感染諾羅病毒的病患密切接觸,甚至吸入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就可能遭到傳染。陳映庄提醒,目前並沒有諾羅病毒的疫苗可以施打,只能透過勤洗手、把食物煮熟後再吃等方式,避免感染諾羅病毒,此外,噴酒精消毒也不能預防諾羅病毒,建議用稀釋漂白水消毒手容易摸到的地方。疾管署則提醒,若想降低同住家人感染諾羅病毒的風險,患者的衣物、床單要立即更換,馬桶、門把、電燈開關、遙控器等常接觸的器物表面,也建議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不可直接沖入下水道。
醫幫孩童快篩戳傷 恐龍媽怒「在家篩都陰性也沒流血」結局狠打臉
本土疫情嚴峻,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孩童和老人,尤其要怎麼幫小孩快篩,是一大難題。小兒科醫師陳映庄最近就幫一個發燒的孩童快篩,抽出棉棒時有一點血絲,此舉讓媽媽感到不滿,嗆聲「在家做過好幾次都是陰性,也沒流過血」,還質疑他的技術,沒想到檢驗結果出爐大反轉。陳映庄醫師在臉書透露,5月底幫一名發燒的孩童看診,因為診所孕婦和嬰兒很多,為了保險起見,院方規定發燒要快篩陰性才能進去,結果取出棉棒時,拭子頂端有一點血絲,媽媽見狀詢問:「怎麼會有血絲?」他解釋可能小孩鼻道比較窄,為求準確又放得比較深,而且刷得確實,所以會比較容易流血。媽媽不滿表示,在家裡已經做過好幾次快篩,結果都是陰性,也沒流血,「為啥來你們這還要再篩一次?」陳映庄猜測,可能家裡快篩時沒有放得很深,所以就不容易流血,但對方堅持:「不不不,我們在家快篩都很熟練,也都放很深,但就是不曾流過血喔」,邊說還露出姨母笑。家長質疑醫師快篩技術。(示意圖/侯世駿攝)陳映庄指出,雖然媽媽笑著說話,但他明顯感覺到對方的不滿,「大概覺得我又菜技術又糟吧?」但他覺得一直爭執也不是辦法,因此深吸一口氣說了抱歉,接著拿檢體去檢驗,意外的是,一放入檢測液,不到一分鐘就出現2條線,代表是陽性。陳映庄理解,孩子不舒服爸媽心理難免會焦躁難受,但正常情況下,醫護人員不會刻意弄傷孩子的,他希望可以互相體諒,「這陣子大家都很辛苦,活在各種壓力下」,坦言心很累。
幼兒新冠重症腦炎已釀多死 爸媽狂問「這疫苗」可打嗎?…醫緊急出面解惑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至今累計有14位兒童重症個案,其中6人死亡、5人併發腦炎,由於台灣幼童新冠重症出現腦炎的發生率高於其他國家,有小兒科醫師就發現,近來詢問「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家長都以為,給孩子施打B型腦膜炎疫苗,應該也能同時預防新冠重症腦炎,但小兒科醫師紛紛跳出來澄清,B型腦膜炎跟新冠肺炎引發的腦炎,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病原,「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不能預防新冠腦炎」,兩個根本是不一樣的疾病。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近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很多家長因為看到多起國內兒童因為罹患新冠肺炎,結果併發腦炎重症而嚇壞,紛紛詢問他,是不是該給孩子打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認為這就能預防新冠重症腦炎。但他澄清,「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不能預防新冠腦炎」,這是完全是不同的疾病。兒童到底需不需要施打「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呢?陳敬倫則認為,「有預算就打,因為這支疫苗實在不便宜,疫苗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荷包大失血」。據悉這款疫苗對兒童來說,要打基礎劑2劑和追加劑1劑,1劑疫苗就要價約6500元,如果完整三支疫苗跟掛號費加起來,價格並不便宜。且陳敬倫提到,台灣每年相關確診案例很少,去年只有3例。禾馨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陳映庄,日前也在臉書透露,最近診間要求打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的人也變多了,很多家長都在問:「這樣就可以預防新聞裡的新冠重症腦炎了對吧?」讓他跟護理師都一陣尷尬,無奈地說:「沒有喔,完全不會預防」。陳映庄指出,「B型腦膜炎雙球菌」和「新冠病毒」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病原,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是在預防B型腦膜炎雙球菌用的,新冠病毒引起的腦炎,是要靠新冠病毒疫苗預防的,提醒所有家長,不要把兩種腦炎混為一談,兩者是不一樣的。
空汙害過敏1/台灣學童患者暴增10倍 「轉大人」更惡化!4成青少年受苦
由於東北季風會帶來境外汙染物,台灣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的空污都較為嚴重,今年3月3日高雄興達電廠發生意外導致停電,為了穩定供電,台中火力發電廠7部機組火力全開,更加開燃油緊急備用機組運轉發電,導致污染排放增加11%。台中小兒科診所醫師施勝桓表示,不少民眾這幾天鼻子過敏症狀變得更加嚴重,求診患者人數明顯增加2~3成。鼻子是人體呼吸道的入口,具備呼吸、感覺及免疫器官的功能,如果吸入的過敏原與體內的特異性IgE(免疫球蛋白E)抗體結合,就可能會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導致鼻黏膜發炎,也就是過敏性鼻炎。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在PM2.5濃度達到紫爆的期間,因鼻子過敏而就診的人數最多會增加3∼4成。不只是空氣汙染,近來忽冷忽熱,溫差動輒相差10度以上,也讓鼻過敏患者激增,國泰醫院耳鼻喉科劉致顯醫師表示,近來適逢季節交替,溫度劇烈變化容易引發鼻過敏,因此每年春天時求診患者都較平時增加3~4成。在空汙、季節變化的雙重壓力下,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也逐年增加,台中市中醫師公會鼻過敏防治委員會曾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近30年來,台灣學童鼻過敏盛行率爆增10倍,1987年中台灣6至15歲鼻過敏盛行率為5.1%,1994年為12.46%,2002年為27.59%,2017年針對2868名台中市6至12歲學童調查,發現盛行率高達49.6%。台灣潮濕的氣候很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尤其近年來空氣汙染嚴重,更讓患者人數持續增加。(示意圖/侯世駿攝)劉致顯則說,過敏性鼻炎不分男女老幼,成人約佔2~3成、10歲以下約佔2成多,10~20歲青少年所佔比例最高,約佔整體4成多。「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正在青春期階段,推測可能是體質改變,所以容易引發過敏。」鼻過敏症狀相當多,其中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是最常見的三大症狀,劉致顯說,根據門診經驗,鼻塞最令患者難以忍受,主要是因為常常會干擾睡眠。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說,如果孩子常常在半夜發生鼻塞、張口呼吸、打呼而中斷睡眠,睡不飽的孩子除了白天沒精神之外,還可能會影響各種生理機能,例如免疫力下降,減少生長激素分泌影響發育,絕不是只有過敏而已。
空汙害過敏2/長期失控恐釀6禍害 「黃綠鼻涕要警覺」最慘雙眼會失明
過敏性鼻炎不像氣喘會因為呼吸道阻塞缺氧引起生命危險,若症狀不嚴重,許多人會因此輕忽,認為就是打噴嚏、流鼻水罷了。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劉致顯說,「事實上,如果鼻過敏長期不治療,恐怕會衍伸出其他疾病,甚至引發細菌感染。」最常見的就是鼻竇炎,人體有額竇、蝶竇、篩竇、上顎竇四對鼻竇,鼻竇內黏膜會持續分泌腺體,滋潤及過濾吸入的空氣。正常情況下鼻腔暢通,分泌物能自行排出,若鼻黏膜腫脹,造成鼻竇開口堵塞,就可能因病毒、細菌增生引發鼻竇炎。「鼻竇位於鼻腔周圍,所以如果鼻過敏長期不治療,鼻腔總是充滿各種鼻涕、黏液,很容易就會導致鼻竇炎。」劉致顯說,由於鼻竇炎也會造成鼻塞,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常常不易發覺鼻竇已經發炎,長期下來也會影響鼻過敏的治療,造成惡性循環。鼻竇炎的症狀還包括黃綠、暗褐色鼻涕,有時還會造成口臭、頭痛、眼睛痛,若發炎情形惡化、擴散,恐引發眼窩蜂窩性組織炎、顏面蜂窩性組織炎、海綿竇栓塞等併發症,除了失明,更會危及生命。劉致顯說,若確診為鼻竇炎,會先以口服抗生素治療,若鼻竇堵塞嚴重,有可以採用內視鏡手術治療,大約1~2小時就能處理完畢,治療好鼻竇炎之後,才能進一步好好治療鼻過敏。鼻過敏會影響睡眠品質,不只造成白天精神不佳,長期下來也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利長高。(示意圖/123RF)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說,過敏性鼻炎會導致許多長期的後遺症,首先是容易影響睡眠,除了會影響白天的工作、學習狀況,也會影響各種生理機能;其次是影響孩童長高,睡眠品質不佳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再加上鼻塞常常聞不到味道,容易讓孩子食慾不佳,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另外,經常打噴嚏、流鼻水,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進一步影響工作與學業表現;而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鼻過敏容易導致長期的「口呼吸」,會讓牙齒缺乏支撐,排列變得雜亂無章,不僅外觀不好看,也容易卡住食物碎屑造成蛀牙。最後,如果同時患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當鼻過敏控制不佳時,也很容易誘發氣喘發作,進一步威脅生命安全,所以建議要積極控制好病況,才不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持續失控。
空汙害過敏3/用錯鼻噴劑「病況反彈」更嚴重 別怕類固醇!醫證實它最有效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資料顯示,1985年孩童過敏性鼻炎的比例為7.84%,2007年竟增加至50%,20年之間人數飆漲7倍。林口以及台北長庚醫院也在2017年針對台北市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學童的過敏性鼻炎盛行率為42.5%。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劉致顯表示,長期鼻過敏容易引發鼻竇炎,也可能會影響耳朵導致聽力下降,甚至因鼻涕倒流到咽喉造成慢性咳嗽的情況,另外,最令患者困擾的就是鼻塞會影響睡眠。「許多人會自行到藥局購買鼻噴劑,萬一不小心使用到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長期下來除了會產生抗藥性,甚至可能造成病況反彈,鼻塞變得更加嚴重。」劉致顯說,鼻噴劑主要分為3種,分別為抗組織胺、類固醇、血管收縮劑。一般治療鼻過敏以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為主,「其中類固醇鼻噴劑的治療、控制效果都比較好,但多數人一聽到類固醇就會害怕,所以往往會拒絕使用。」劉致顯說,事實上這些類固醇噴劑都相當安全,就算長期使用也沒問題。至於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除非患者強烈要求才會開立,並且也會說明其風險性。「它能快速收縮鼻腔黏膜血管,改善鼻塞、流鼻水狀況,適合用於救急或短期使用,不建議使用超過7天,過度使用恐導致鼻腔血管疲乏彈性,反而使鼻塞更嚴重」。劉致顯說,就算每次使用都沒有超過7天,但一次次累積下來,長期之後還是會導致病況反彈,所以使用這一類的鼻噴劑要格外當心。洗鼻器並沒有治療效果,醫師建議搭配藥物一起使用,或等病況穩定時再用。(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另外,有些人不想使用藥物,認為勤用洗鼻器保持鼻腔清潔即可,「洗鼻器不是一種治療方式,它只能當成輔助。」劉致顯說,很多患者鼻腔內塞滿鼻涕、乾掉的鼻屎,就可以使用洗鼻器清潔鼻腔。不只如此,也可以在使用鼻噴劑之前先洗鼻子,如此可讓藥效更充分地進入鼻腔內,治療效果更好。等到病況穩定之後,才能只用洗鼻器維持鼻腔清潔,否則都要搭配鼻噴劑一起使用。如果想要預防或根本治療鼻過敏,劉致顯建議要先找出過敏原,可利用抽血檢驗,「知道對什麼物質容易過敏,才能進一步避免接觸,就能降低過敏機率。」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說,台灣的過敏性鼻炎最常見的刺激物是塵螨、空氣汙染物等,想要改善過敏,一定要先避開過敏原,例如是對塵螨過敏,就要多整理環境,減少接觸塵螨的機會。另外,規律的作息和運動有助於維持免疫機能運作,能降低過敏發作機率,坊間的相關保健品如益生菌、魚油和維生素D等,陳映庄認為可以試試看,但重點還是要先避開過敏原,同時也要搭配藥物治療,否則效果並不明顯。
「1歲弟狂吐2週」吃藥沒用…媽1句話揭真相 醫曝恐怖後果:恐昏迷休克
1名剛滿1歲的男童反覆嘔吐2週,原以為是腸胃炎,吃了藥以後症狀改善,不料過了幾天又發作,嚇得家長趕緊帶他就醫。經過詢問,醫生發現男童只要一吃雞蛋,就開始出現流鼻涕、腹痛、嘔吐等症狀,研判應是食物過敏,提醒「特別要小心的是最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可能會突然導致呼吸困難、低血壓心悸甚至昏迷休克」。兒科專科醫師陳映庄在臉書分享案例,「一位剛滿1歲的小男孩,來我門診的主訴是反覆嘔吐2週,大概兩週前先連續吐了兩、三次,有帶給別的醫師看過,說應該是腸胃炎,所以開了一點止吐藥回去,大概半天左右就沒事了,也沒拉肚子」,原以為已經沒事,不料過沒幾天又開始拉肚子、嘔吐,讓家長十分擔憂。病患家長透露,「晚餐前都好好的沒事,沒想到吃完之後就開始大吐了兩次,通通吐光光,所以就帶來這邊了」。經過詢問,醫生發現男童只要一吃雞蛋,就開始出現身體不適,「食物過敏的最為人所知的症狀就是皮膚起疹子,例如碰到食物的手、嘴邊或是厲害一點全身都起蕁麻疹,但其實食物過敏的症狀還有很多」。醫生強調,食物過敏的症狀很多,包括腸胃道、呼吸道不適等,「特別要小心的是最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可能會突然導致呼吸困難、低血壓心悸甚至昏迷休克,不可不慎呀!輕微的食物過敏有時會自行緩解下來,或是可使用抗組織治療,但遇到嚴重的反應,請盡快到急診接受治療唷!」
感冒糖漿沒喝完就冰起來? 醫師曝3大錯誤用藥行為
過去醫師常會給感冒生病的小朋友開感冒藥水,方便服用也能更快達到藥效,但若還沒喝完感冒就好,不少人就會將感冒糖漿冰在冰箱,等下次再次感冒再服用,但這樣習慣其實是大錯特錯,小兒科醫師陳映庄就表示,把感冒糖漿冰在冰箱或是將藥水倒馬桶,都是錯誤的示範與迷思,他也整理出藥物處理3大正確方法。開封過後除了註明需冷藏的藥品外,其餘藥品都不要擅自冰起來。(圖/翻攝自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臉書)一、藥水跟食物一樣放冰箱就能保存較久感冒藥水用不完時不少人就會放冰箱,但他表示藥水不是食物,只有少數註明必須冷藏的藥物才需要放冰箱,冷藏低溫可能會讓藥水沉澱變質,更會影響濃度和藥效。廢棄藥品若倒進馬桶或水槽,會造成環境汙染。(圖/翻攝自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臉書)二、感冒糖漿直接丟掉好可惜開封後的藥水需要放在室溫和避光的地方,通常開封後的藥水若保存得當可以保存一個月,如果一個月內有相同症狀,可以飲用應急,但如果有狀況還是建議先去看醫師,若開放一個月以上就請丟掉。過期藥品可以這樣處理。(圖/翻攝自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臉書)三、過期藥水不能倒進馬桶或洗手台藥品處理若是藥丸、錠劑、膠囊,可以裝進夾鏈袋中,當一般垃圾丟掉即可,但若是抗生素、荷爾蒙、抗癌藥物跟免疫抑制劑,則建議拿到醫院或藥局的藥品回收站,由專人處理唷。而藥水、感冒糖漿則可以拿個夾鏈袋,把藥水倒進去,包含洗瓶子的水,或者是加進可以吸水的東西中,例如茶葉渣、用過的衛生紙等等,再把夾鏈袋封緊丟一般垃圾就可以,記得藥水瓶子可以回收。
【病毒剋星1】網路瘋傳醫學博士郵件 意外讓「鋅」瞬間爆紅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最近醫師界瘋傳一則聖地牙哥醫學博士的郵件,內容提及新冠病毒的防疫措施竟然要補充鋅,原本以為是則假消息,美國闢謠網站Snopes查證信件為真,也採訪到James Robb博士本人,也讓鋅倍受矚目。「根據研究顯示,鋅的確能抑制病毒的複製,增強免疫力!」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說,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鋅能夠抑制冠狀病毒RNA聚合酶的活性,所以能同時抑制病毒的RNA合成。聖地牙哥醫學博士James Robb的私人信件外洩,他在信中建議親友補充含鋅錠劑對抗新冠病毒,引發一陣瘋傳,美國闢謠網站Snopes後來查證確有其事。(圖/翻攝自網路)平日可從飲食中攝取鋅,肉類和蛋黃的含鋅量較高,小孩可吃2顆蛋和一些肉,成人則須補充保健品才能達標。(圖/中時資料庫)簡單來說,鋅除了能預防病毒進入細胞,就算病毒已經進入細胞,也能抑制病毒複製。「許多天然食物都含有鋅,例如蛋黃、肉、海鮮、堅果、南瓜子等,其中動物類食物的吸收率較好,但吃太多可能會有膽固醇超標的健康疑慮。」陳映庄說,如果想要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需要攝取更多的鋅,小朋友每日約5~10毫克,體重20公斤以上則增加至25毫克。「舉例來說,一顆蛋黃約含有4毫克的鋅,嬰幼兒若是吃2顆雞蛋、再加上一些肉類,也許就能達標。」但如果超過20公斤以上,「光吃天然食物,真的很難攝取足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1/3的民眾體內都缺,因為鋅會從全身各處流失,包括膽汁分泌、小便、流汗等,所以是需要每天補充的營養素。(圖/報系資料庫)
【病毒剋星2】調節免疫系統 小兒科常用來對付感冒腸病毒
「很多家長最常問『醫師,孩子反覆感冒,一直吃藥也不是辦法,有沒有什麼方法讓他感冒快點好?』」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說,除了感冒之外,每年4~9月是腸病毒的流行季節,口腔出現水泡或潰瘍,常常讓孩子吃不下飯又哭鬧不休。陳映庄說,研究顯示鋅能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同時降低ICAM-1蛋白質的活性,藉此讓感冒病毒無法進入細胞繼續複製,也能抑制腸病毒71型的病毒,減少併發重症的機率。腸病毒經常引發口內水泡與潰瘍,補充鋅能加快傷口癒合速度。(圖/安南醫院提供)鋅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大多分布在骨骼肌中,其次分布在骨骼中,肝臟、皮膚則各占5%,會影響人身高發育、皮膚健康等。(圖/報系資料庫)「所以醫師會依孩子病況開立含鋅的營養補充劑,除了有助於盡快恢復健康之外,也能幫助口腔傷口癒合,縮短孩子不舒服的時間。」雖然如此,但由於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未知的病毒,因此目前尚未有相關研究報告證實。除了抑制病毒複製之外,鋅也牽動身體許多部位的健康。「鋅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60%分布在骨骼肌中、30%分布在骨骼中,肝臟、皮膚則各佔5%,所以肌肉與蛋白質的製造、長高、皮膚健康等,都需要靠『鋅』來推動。」當身體缺乏鋅時,除了導致免疫力低下,也會讓人容易感到疲倦。(圖/台灣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協會提供)陳映庄說,不只如此,鋅也與免疫力息息相關,除了可修復上皮細胞,也能幫助免疫細胞的生成與分化、製造抗體,同時幫助多種酵素正常代謝反應,好讓免疫作用順利進行。所以當身體缺乏鋅時,會容易感到疲勞、掉髮、肌肉快速流失、傷口難癒合,同時免疫力不佳,容易感染病菌影響健康。「所以要注意補充鋅,才能提升整體免疫力!」
【病毒剋星3】不想上醫院診所 地方媽媽搶買維他命殺菌噴劑
「其實補充維生素C、B群或綜合維他命,也都能夠提升免疫力。」禾安連鎖藥局施秦維藥師說,這些保健品的劑量、形式非常多,藥師大多會根據民眾習慣加以推薦,民眾可以多與藥師討論。除了保健品的詢問度增加,施秦維透露這陣子購買感冒成藥的人數也變多了。「因為不想去醫院、診所啊!」還有一些人會購買抑制發炎、紅腫的噴劑,或是具有殺菌效果的蜂膠,可以降低喉嚨痛的不適感,也能縮短生病時間。維生素C、B群或綜合維他命的種類和品牌很多,建議多與醫師討論。(圖/報系資料庫)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陳映庄笑說,許多父母不希望增加孩子感染病毒的風險,所以不輕易就醫,小兒科就醫患者因此大幅減少一半左右。「其實輕微感冒,可以補充睡眠、多到戶外運動、飲食均衡,就能增強免疫力,讓小病趕緊痊癒。」不過,陳映庄也提醒,如果症狀始終不見好轉,建議還是做好防護措施到醫院檢查一下,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