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翰興
」 心肌梗塞 猝死 寒流 心血管疾病 保暖遭蜜蜂螫傷急送醫!61歲男意外發現心肌梗塞:感謝那4隻小蜜蜂
花蓮一名馬姓男子在整理家園時,被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罹患心肌梗塞,這也讓他忍不住直呼,「感謝那4隻小蜜蜂」。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這名61歲的馬姓男子近日在整理家園時遭到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便前往就醫,結果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心肌梗塞。隨後門諾醫院醫療團隊隨即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裝設支架並疏通血管,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恢復健康後,馬姓男子也在心臟病友會中感謝道,「感謝那4隻小蜜蜂,感謝門諾醫療團隊!」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馬先生的心肌梗塞可能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天氣溫差大、風災後壓力及蜂螫刺激等,這些因素可能誘發血管內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陳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血管內的斑塊通常是慢性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在斑塊尚未導致明顯血管狹窄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三高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此外,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春季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務必注意三高控制及低溫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並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 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全台急凍「壯漢心梗險死」送醫搶命!重症醫曝4徵兆要小心
入冬最強寒流才剛襲台,全台已傳出多起心臟驟停及猝死案例,一名收治在高雄榮民總醫院的51歲男子,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所幸急救後才撿回一命。對此,醫師示警,氣溫急凍導致心肌梗塞患者激增,若民眾出現胸悶、胸痛、喘及冒冷汗等4大症狀,應立即就醫。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表示,一名51歲男子因為「心因性休克」,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經緊急搶救後才恢復生命跡象,不過至今仍未完全脫險,由於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導致心肌梗塞送醫的民眾突然爆增,目前加護病房已經滿床。黃偉春提醒,心肌梗塞的好發時間是在清晨與入夜,民眾除了應避免在清晨氣溫較低時出門之外,若出現胸悶、胸痛、喘及冒冷汗等4大症狀,恐是心肌梗塞發作前的徵兆,應立即前往醫院看診,切勿輕忽。另外,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陳翰興醫師指出,心肌梗塞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生活習慣不佳、精緻飲食加上攝取過多油脂,容易罹患三高疾病,導致心血管硬化,一旦溫差過大造成血管劇烈收縮,容易誘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呼籲民眾應養成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才能降低健康風險的發生。
心肌梗塞出現年輕化趨勢 氣溫驟降要注意!避免猝死
急性心肌梗塞常讓人猝不及防,近年發生多起年輕名人因心血管出問題猝死,衛福部國健署還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才能愛護自己的心,尤其在忽冷忽熱的天氣中,更容易增加猝發風險,不可不慎。低溫又溫差大 心肌梗塞多驟升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陳翰興醫師說,低溫加上溫差大,容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若血管內不健康的斑塊裂解,可能就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發作的機會,因此為避免增加猝死風險,平時就要注意保暖並處於恆溫環境,以免溫差過大,使血管適應不及。若出現胸痛、上腹痛、呼吸喘或冒冷汗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陳翰興醫師表示,由於飲食西化,年輕族群多半傾向精緻或高油脂食物,加上生活習慣不佳,容易有三高問題,導致心血管硬化、出現斑塊,若受到壓力、溫差劇烈變化,斑塊剝落恐會堵塞血管,呼籲平時養成健康飲食並適度運動,40歲後也要定期健檢,了解自己是否有三高等慢性病。避免冷熱交替 加速心臟負荷民眾天冷會選擇泡湯、或沖洗熱水澡暖身。陳翰興醫師建議,泡湯應避免「冷熱泉交替」,過度刺激心臟血管,水位也不要超過心臟,每次約泡10分鐘就要起身休息,水溫則不宜過高,有高血壓或心臟疾病患者,不建議泡湯,以足浴替代。民眾在家洗澡,則是避免浴室內外溫差過大,擦乾身體著裝後再走出浴室,降低血管因溫差波動的不正常收縮。陳翰興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突發性胸悶、胸痛、心悸、心絞痛、喘不過氣或冒冷汗等心臟病症狀,以及嘴歪、流口水、半身無力等中風症狀,就應盡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平時階段性出現胸悶、易喘、背痛、頭暈等症狀,也應警覺並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切勿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心血管疾病其實只要提早發現、積極治療,多半能穩定控制,預後狀況良好。
年輕人也要小心! 選戰倒數遇低溫「再有這波動」…猝死機率恐增加
最近選戰有多火熱,氣溫就有多冰冷。有醫師提醒低溫加上早晚溫差大,不只造成長者及三高病史等族群有心血管疾病猝發風險,年輕人也要注意,若出現胸痛、上腹痛、呼吸會喘以及冒冷汗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查出病因。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翰興表示,年輕族群大多傾向高油脂或精緻食物,部分生活習慣也不佳,容易有三高問題,造成心血管硬化出現斑塊;如又有情緒壓力、溫差劇烈,剝落的斑塊恐堵塞血管,引發危機。國健署也曾提醒,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陳翰興指出,低溫加上溫差大容易導致血管劇烈收縮,血壓因此上升,若血管內不健康斑塊裂解,還可能誘發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平時應注意保暖與處於恆溫環境,在忽冷忽熱的天氣中,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猝發風險。陳翰興進一步表示,部分民眾會在天冷時泡湯或泡熱水澡,此時應避免冷熱泉交替而過度刺激心臟,水溫不宜過高,水位也別超過心臟,最好每泡10分鐘就起身休息,而高血壓及心臟疾病患者應以足浴代替泡湯;在家洗澡也應穿衣後再出浴室,降低溫差造成的血管不正常收縮。若出現突發性胸悶、心悸、胸痛、心絞痛、喘不過氣或冒冷汗等「心臟病」症狀;以及嘴歪、流口水、半身無力等「中風症狀」,都應盡快就醫。平時如有階段性胸悶、容易喘、背痛、頭暈等症狀也應找出病因,切勿因緩解而輕忽。
7旬翁髖關節痛以為舊疾復發 就醫查出「全身血管阻塞」做6次手術搶命
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不僅腹主動脈瘤、胸主動脈潰瘍、頸動脈及冠狀動脈都塞住,主動脈瓣膜還重度逆流,醫師驚呼「等於全身血管都出問題」,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中),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圖/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池姓老翁早年置換人工髖關節,前年底因雙腿走路疼痛前往門諾醫院就醫,經骨科、神經外科醫師診斷,問題恐源自心血管疾病,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振銘接手治療後,發現老翁全身血管都有阻塞、狹窄問題,需手術修復且複雜度高,得先接受微創主動脈弓、腹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不過頸動脈阻塞部分,可能會在進行心臟手術中引發中風,因此需要先置放支架。黃振銘坦言,很少遇到全身性血管阻塞的嚴重個案,老翁的主動脈、腹主動脈、胸主動脈都有問題,置放支架後發現其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且心臟手術術前檢查時,又看到頸動脈及冠狀動脈嚴重狹窄且塞住,於是先請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翰興置放頸動脈支架後,才能進行開心冠狀動脈繞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陳翰興指出,老翁主動脈瓣膜逆流程度大,開刀術前檢查也發現更多問題,包括頸動脈狹窄,在2側均狹窄情況下,很容易在開心手術時,因血液供應不足導致中風,於是進行2次手術,置放頸動脈支架,手術成功後,再交由黃振銘進行冠狀動脈繞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中),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圖為其經手術在主動脈弓潰瘍放置主動脈支架後,保留左鎖骨下動脈的畫面。(圖/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黃振銘說,由於老翁等同全身性血管均得重新修復,經內外科醫師攜手努力後,3月手術出院迄今,復原狀況良好,但還是需要回診、按時服藥追蹤及注意膽固醇指數,且老翁屬高風險族群,必須定期抽血檢查,低密度膽固醇應小於55mg/dL。池姓老翁說,原以為自己只是單純髖關節疼痛復發,未料病情嚴重,起初抗拒手術,在其他病友鼓勵下,才決定勇敢動刀,歷經1年半、6次手術終於重拾健康,因慢性腎病變及術後出現急性腎衰竭,目前洗腎也從每周3次降為2次,未來將繼續保持少鹽、少油及少糖飲食,相信身體會愈來愈好。此外,醫師也呼籲三高慢性疾病患者,如出現腳麻、腳痛、下肢水腫、背痛、胸悶、喘等症狀,建議讓心臟血管專科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寒流來勢洶洶!北市已17人OHCA 醫師提醒應做足保暖工作
近期為台灣入冬後首波寒流,全台各地氣溫驟降,更達6至10度左右的低溫,北市更因此已經有17位民眾OHCA,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溫度變化快速,應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血管收縮劇烈,若有任何不適也應提早就醫。全台各地持續低溫特報,除高雄、屏東、台東及澎湖未達外,共18縣市列入警戒,而高屏地區,明晚至下週一清晨皆有機率達10度低溫,北部及中部則皆降為個位數氣溫,因此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近期氣溫變化劇烈,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提高,尤其患有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須注意保暖。同時呼籲,早晨睡醒時不要急著下床,可先在棉被中喚醒身體關節,確認暖和後再緩慢離開棉被,即便是內有開暖爐等設備,也建議與室外溫度維持5至7度的溫差,避免外出時,因溫差過大所導致血管急劇收縮。陳翰興提醒,若突然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噁心等症狀,極有可能為急性心臟病;若發現家人表情不對稱、雙手不能平衡或口齒不清時,可能為中風前兆,須儘早就醫。
真的冷死人!寒流急凍花蓮4人猝逝 這些人要注意保暖
入冬首波寒流報到,今天凌晨時分,花蓮感受到明顯寒意,未料上午又傳出1高齡長輩猝死家中,累計這4天濕冷天氣已有4人在家猝死,低溫天氣,尤其對長輩健康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威脅大;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按時服藥、做好頭部及身體保暖,如出現頭暈胸痛等不適症狀,就要盡快就醫。花蓮縣消防局資料顯示,連日氣溫變化,14日至15日上午10時,接獲3起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案件,包括50歲女性、77歲女性及92歲男性。今天週末寒流襲台,花蓮上午又傳出93歲男子,在輪椅上無呼吸,消防局救護人員到場確認OHCA,最後家人選擇不送醫急救。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氣溫驟降,增加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有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做好血壓監測、飲食控制,務必要按時服藥及落實保暖。陳翰興表示,睡醒後別急著下床,可先在棉被裡活動身體關節、暖和身體後再下床,若有開暖氣、暖爐設備,建議室內及戶外溫度溫差維持5至7度,避免溫差過大血管急遽收縮。溫度低、血管容易收縮,陳翰興指出,若突然覺得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況,很可能是急性心臟病;若發現家人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平舉及口齒不清,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中風徵兆,要及早就醫。天冷,民眾喜歡吃薑母鴨、羊肉爐或火鍋進補。陳翰興提醒,這些鍋物往往都是高鹽、高鈉,過量攝取會造成高尿酸、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也不利心血管,甚至還有引發腦溢血風險;建議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加留意與忌口。消防局長林文瑞也提醒,寒流報到許多人在家門窗緊閉,建議最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尤其是瓦斯熱水器使用中時,也要小心電熱毯、電暖器使用,勿靠近可燃物,以免引起火災意外。
花蓮男胸痛狂喘冒冷汗 以為心肌梗塞「竟是血管痙攣」
近來天氣漸漸轉涼,日夜溫差大,花蓮一名40多歲男子突然呼吸喘、胸痛、冒冷汗,被家人緊急送醫,本來以為是心肌梗塞,結果診斷為「冠狀動脈血管痙攣」。醫師也提醒,氣溫驟降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變窄、血液流量減少造成缺血症狀,如果沒及時治療,可能會有致命危險,不只老人家要注意,年輕人也不能輕忽。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指出,造成血管痙攣的原因很多,像是工作壓力大、氣溫驟降、血壓波動大、抽菸、喝酒、生活作息不規律等,臨床症狀如胸口劇痛、喘不過氣,和典型心肌梗塞症狀相似,又好發夜間或清晨,通常給予藥物治療就能緩解症狀和不適。要避免血管受到刺激而痙攣,應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戒菸、保持規律運動、避免生活壓力過大以及注意保暖等。此外,冬季也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肌梗塞等)好發期,尤其早晚溫差大,疏於防護容易讓血管受刺激,產生劇烈收縮或破裂,引發心血管疾病。醫師表示,血管痙攣容易被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陳翰興透露,民眾可以自我檢測,像是突然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如果發現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順利平舉,以及口齒不清,很有可能是中風徵兆。另外,平躺睡覺時會喘或是腳背明顯水腫等狀況,可能是其他心臟疾病的症狀,建議到院檢查以便提釐清問題及早治療。陳翰興強調,雖然心導管手術可救急心肌梗塞,但預防還是要從根本做起,尤其有三高的患者要按時服藥與定期檢查,加上冬季是流感高峰期,建議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是流感高危險群,都應該施打流感疫苗增強抗體,以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
氣溫驟降8人送醫 老翁心肌梗塞不幸猝死
近日氣溫直線下滑,花蓮縣發生8起病患因心血管疾病而送醫事件,其中1名老翁不幸猝死。專科醫師指出,溫度低易造成血管收縮,提醒年長民眾要避免早起出門運動,且要注意肢體末梢的保暖。據《自由時報》報導,近日氣溫驟降,花蓮縣已有8名被送醫的患者,都是因天冷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中1名80歲老翁也因而心肌梗塞猝死。花蓮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表示,入冬之後的早晚溫差較大,容易增加急性腦血管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若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除了監測血壓、控制飲食,也應在保暖上多下工夫。陳翰興表示,有些長者有晨起運動的習慣,建議在冷氣團發威時應該調整出門的時間,避免一大早外出運動。至於中、壯年及沒有慢性病史的民眾,如果日夜溫差過大,導致身體的自我防衛機制較差,也可能會發生心肌梗塞。陳翰興提醒,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若臉部表情左右不對稱、講話時口齒不清、雙手無法順利平舉,則可能是中風。陳翰興建議民眾冬天外出時,應在脖子、雙手、腳底等末稍肢端做好保暖措施,可利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和襪子,並以洋蔥式穿衣法,以避免天冷引發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