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
」 印度4歲童意外打破千年陶罐! 博物館邀他一同進行修復
以色列一名4歲男童阿里爾(ArielGeller)8月23日到當地赫克特(Hecht Museum)博物館進行參觀時,意外打破一個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後續經過博物館方調查,發現阿里爾的行為並不是故意,因此不要求賠償或提告,甚至邀請阿里爾一家人一同回到博物館進行陶罐修復的活動。根據《CNN》、《衛報》等外媒綜合報導,以色列一名4歲男童阿里爾8月23日與家人到赫克特(Hecht Museum)博物館內參觀。沒想到,他因為好奇心驅使,觸摸了一個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意外將陶罐打破。後續經過博物館方調查,發現阿里爾並不是故意將陶罐推倒,於是決定不要求賠償或提告。最終,館方還邀請阿里爾一家人在8月30日一同回到博物館內,進行修復陶罐的活動。對此,赫克特博物館館長因巴爾(Inbar Rivlin)表示,被打破的陶罐是公開展出的眾多文物之一「這是赫克特博物館,讓遊客在沒有玻璃屏障的情況下探索歷史的願景的一部分」。並表示,自己想利用這次修復作為一個教育機會,同時確保阿里爾一家人感受到博物館很歡迎他們再次回來參觀。而赫克特博物館內負責修復的專家羅伊(Roee Shafir)透露,修復工作其實相當簡單,目前專家們正在使用3D技術和高解析度影片來修復陶罐,最快可以在下週重新展出。羅伊也指出,即使發生這樣的事故「這些文物也應該向公眾開放,因為觸摸文物可以激發人們對歷史和考古學更深層的興趣」。
3500年陶罐不慎被4歲童弄破!他「好奇拉一下」慘了 父親當場看傻結局超翻轉
以色列赫克特(Hecht Museum)博物館近日發生一起「悲劇」,一名4歲男童在和家人參觀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這個陶罐約可追溯至西元前2200年至1500年的青銅器時代,推測可能被當時迦南地區的人們用來裝葡萄酒或橄欖油等物資,所幸博物館館長相當寬容,認為男孩不是故意的,不會要求賠償或提告。4歲男童在參觀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圖/翻攝自X)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3日,這名4歲男童在參訪時弄倒了一個陶罐,據男童的父親艾力克斯(Alex)表示,當時見到兒子站在碎滿地的古物前還想說「應該不是兒子弄的」,沒想到父親發現男童一臉驚慌這才發覺代誌大條,這位父親先安撫兒子的激動情緒後,才詢問男童為何要觸碰文物?男童表示,自己因為好奇才會輕拉罐子釀成「悲劇」。據館方說法,這個陶罐是在以色列中部撒瑪利亞地區出土的,可追溯到距今2200至1500年前的青銅時代,而赫克特博物館已保存這個文物35年之久。館方表示,這件文物非常罕見,因為它出土時依然完好,大部分青銅時代的陶罐被發現時都已有破損或非完整狀態。該陶罐是當時迦南地區的典型容器,通常是用來儲存和運貨用的,主要是盛裝葡萄酒和橄欖油。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一個青銅時代的陶罐被一名男童弄倒。(圖/翻攝自X)只是男童為何可以如此輕易的接觸到文物?原來,該文物放置在博物館入口展示,據博物館創辦人赫克特(Reuven Hecht)認為,只要文物狀況允許,應該盡可能讓參訪者可以細看這些文物、感受到「特殊魅力」,而過去也很少發生文物遭到損毀的情況。只是男童打破文物後,賠償問題也令家長相當頭疼,所幸赫克特博物館表示,若個案是故意損壞展品的情況,館方就會要求警方介入並嚴厲處理,但本案純屬意外損壞,因此館方並未追究,還請來一名專業人士協助修復陶罐。 根據赫克特博物館的館長里夫林(Inbal Rivlin)指出,館方已邀請該名男童和其家人回到博物館參觀。艾力克斯見到罐子被修復後,表示如釋重負,也向博物館表示感到非常抱歉,「因為它不再是同一個陶罐了」。4歲男童在參觀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圖/翻攝自X)
假裝送醫後丟包!印度數百萬生病老人遭遺棄 只能睡在排水溝、灌木叢
印度人口已超過14.2億,是為全球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據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2023年的報告,該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到2025年時,恐達到3億4700萬人。在近日,相關援助組織「SHEOWS」卻在排水溝、街道上發現不少遭家人遺棄的長者,他們通常因生病、年紀過大等原因而被丟在醫院或寺廟中。根據《美聯社》的報導,在印度的傳統宗教信仰、法律中,人民一直堅信照顧年邁的父母是孩子的責任,印度也是個以敬老聞名的國家,他們更傾向於與長者同住,而非雇用護理人員或將長者送到療養院。但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也意味著照顧壓力將增加,都市化亦使年輕人開始遠離家鄉。聖哈代爾教育和孤兒福利協會(SHEOWS)正在努力收容被遺棄的老人,目前協會擁有4個庇護所,共有500多人,其中大多數就是老年人。協會人員通常在排水溝、街道和灌木叢中發現長者,那些長者被強迫送上火車、丟棄在醫院或寺廟裡,許多老人被發現時,衣服已經破爛不堪,也麻木得無法開口說話。其中一名被救助的長者Phooljale說道,他原先是位廚師,與妻子和2名成年的兒子同住,當他被肇事逃逸的車主撞傷後,他永遠失去了視力且無法行走。後來,妻子選擇離開他,而兒子在某天帶他去醫院治療時,聲稱「在這裡坐著等一下」,就再也沒回來過。另一名長者Atmaram曾經以製作陶罐維生,在他的妻子、兄弟過世後,同住的弟媳便強行把他趕了出去,待他流落街頭一段時間被發現時,也已經變得癡呆,並且沉默不願開口。SHEOWS為收容的長者淨身。(圖/達志/美聯社)報導指出,協會的救援隊會在城市街道上尋找被遺棄的老人,在把他們接走後,就會帶至醫療院所進行治療照護,並為他們洗澡、換衣服、提供飯菜,也留給他們睡覺的地方。另外,協會領導人巴加特(Bhagat)表示,那些被遺棄的長者從未提起任何訴訟,許多人會選擇承認自己的命運,並在想念家人的一個個日子裡,隨時間推移而慢慢療傷。至於遺棄老人的問題,協會也坦言已盡力提供協助,最終還是需要政府與民間齊力幫忙。遭遺棄的長者被收容後,能獲得溫飽、醫療等方面的協助。(圖/達志/美聯社)
花蓮崇德遺址「千年玻璃珠」赴美研究!驚人身世之謎終解開
一顆自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考古遺址出土且具千年歷史紅色玻璃珠,去年10月到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實驗室「探尋自我」,歷經1年研究,終於歸國並揭開身世之謎。文化局表示,鑑定結果指出,玻璃珠來自南亞印度一帶,可謂花蓮史前貿易版圖新發現,將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其身份來源。花蓮縣文化局2016年先後在崇德遺址進行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出土千年前完整且精美紋飾的陶罐、獸骨、各式石器及玻璃珠,其中,一顆長度5.87毫米、直徑7.5毫米、穿孔直徑3.34毫米的紅色玻璃珠,外觀玲瓏精巧,吸引眾人目光,年代經判定約為距今1000多年前的鐵器時代中期,目前典藏在考古博物館。自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考古遺址出土且具千年歷史紅色玻璃珠,經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實驗室進行1年研究,發現來源為南亞印度一帶,可謂花蓮史前貿易版圖新發現。(圖/報系資料照)考古博物館為探索這顆紅色玻璃珠身世,去年10月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將玻璃珠送往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實驗室,進行為期1年的成分分析及研究,今年10月已回到館內。文化局長吳勁毅指出,鑑定結果指出,這顆玻璃珠來源為南亞印度一帶,代表當時史前貿易途徑幅度相當廣闊,能從印度南方依循海路一路到台灣;本來以為它應來自東南亞,但依其材質、化學成分及燒製技術在目前考古學相關研究,有類似相同成分出土的物品大多來自印度南方,此次結果可謂花蓮史前貿易途徑新發現。他研判紅色玻璃珠使用目的應為裝飾,且價格昂貴,才能從南亞一路海運到台灣販售,以後若遇到類似的玻璃珠,將持續爭取經費送往鑑定,慢慢將花蓮史前貿易帝國版圖拼湊起來。吳勁毅還說,玻璃珠已回到考古博物館,將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其身份來源跟其他蒐集的相關資料,讓更多人認識它的身世。另外,文化局未來也會將陸續出土的遺骨,送往國內或國外的實驗室進行碳14鑑定,判定其年代。
台北城故事1/蛋黃區挖出古監獄遺蹟 導覽活動遭喊停惹怒考古界
誰說台北城沒故事?緊鄰台北市金華社會住宅基地的「台北監獄(台北刑務所)圍牆遺蹟」在考古團隊的悉心發掘下,不但發現保存完整的尖底(V形)明溝,還發現薰蒸室遺跡,以及2件疑似圓山文化時期的史前陶,不料當學者和考古團隊合作,預定8月起在發掘現場等地舉辦推廣教育時卻遭台北市都發局喊卡,理由竟是全案將進入文資審議程序,相關活動都要停止,讓考古學界相當錯愕,直呼北市府相關單位太離譜!台北刑務所原先是在1896年(日明治29年),日本殖民台灣第2年,借清朝參府衙門舊址加以修補而成,當時名稱為「台北縣台北監獄署」,並於1904年另擇地興建「台北刑務所」,牢房呈放射狀,透過中央走道與中央戒護台連結,1963年遷往桃園龜山。據了解,考古團隊這次發掘的尖底(V形)明溝與以往日據時期的U形水溝大不相同,目前文獻也找不到尖底(V形)明溝的記載。至於薰蒸室遺跡,以往一直不知道是什麼樣子,這次發現呈凸字形結構,其作用可能是對送進監獄的衣物及用品進行消毒,減少傳染病發生。「台北監獄圍牆遺蹟」發掘出保存完整的尖底明溝,還發現「薰蒸室」遺跡。(圖/黃威彬攝)考古團隊挖出2件的史前陶,目前研判是一個是陶把,另一塊帶點厚度,則疑似是用來支撐陶罐的傳統器具陶支腳,至於究竟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的圓山文化,還是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訊塘埔文化,考古團隊目前還不確定,初步研判陶質接近圓山文化,距今約3千年,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台灣考古學會」理事長、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江芝華指出,從考古結果來看,台北市其實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歷史深度的首都,市民卻不斷失去第一手認識歷史的機會,作為管理文化政策的文化公務單位,未積極讓市民親近歷史、學習歷史,這樣的態度更別談會妥善地面對這些好不容易留存下來的證據,這些遺物及蘊含的故事非常可能被打包放置在另一個空間中。江芝華表示,台北市歷經多次都市更新,很難看到先民遺留下來的痕跡,因此「台灣考古學會」等民間團體原本希望透過這次考古發掘、舉辦小旅行,以小型導覽方式,讓民眾注意地下還有很多早期遺留。她強調,考古遺址屬於市民大眾共同的歷史財產,不應由行政單位決定能否去看它,台北市政府的行政團隊有推廣公共教育的責任,卻停掉民間團體舉辦的推廣教育,讓她覺得不可思議。「既然市府不願做,那麼就民間團體來做!」江芝華表示,台灣考古學會將在8月4日下午4點到5點,在考古遺址附近的金山公園特色遊戲場入口集合,民眾在這段等待文資審議的日子裡,屆時可帶杯飲料來趟古蹟微導覽的散步之旅,現場將有專家學者透過周邊的展示,認識或許對你我都陌生的「台北刑務所」。疑似圓山文化時期的2件史前陶出土,將台北城的歷史拉長了數千年。(圖/翻攝台北市文化局官網)北市府文化局表示,原先安排的導覽活動由都發局負責,文化局並未要求停止舉辦,詳情需洽都發局;都發局表示,日前因考古團隊挖出2件的史前陶,文化局通知暫停揭露作業並組專案小組審查。因此考量尊重相關文資審議作業,都發局後續待文資委員審議結果再行公告教育推廣活動相關資訊,以達到讓參訪民眾了解參訪地點、周圍的遺蹟和人文軌跡的目的。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重要出土!挖出史前玻璃環殘件、宋朝銅幣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曾出土獸骨、陶器及石器等大量珍貴史前文物,近日發掘出土台灣史前未生產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甚至還有900年前的宋朝銅幣等物,縣府文化局研判該地在史前至宋朝期間與海外交流頻繁,未來將整理典藏、研究,拼湊崇德遺址的歷史樣貌。崇德遺址位在秀林鄉崇德村立霧溪河口左岸河階台地,面積約8公頃,距今1300年,屬十三行文化普洛灣類型,由於遺址被列冊為考古遺址,若居民有土地開發需求,需經調查、試掘評估,文化局2016年起先後在3筆土地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陸續出土獸骨、魚骨、具精美紋飾的陶罐及各式石器等珍貴文物。文化局上月委託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在村民欲建蓋房舍的土地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除發現地基一角疑似為墓葬遺跡,還出土罕見玻璃環殘件、瑪瑙珠及宋朝銅錢「熙寧元寶」等文物,令考古團隊相當驚訝。文化局長吳勁毅指出,台灣當時並未生產玻璃、瑪瑙,都是透過海外交流取得,宋朝銅幣則是首次出土,過去雖曾在壽豐鹽寮嶺頂遺址地面拾得,不確定是否為出土文物,沒想到這次竟從遺址挖出,可推測崇德地區在宋朝期間與大陸貿易頻繁,不過宋朝錢幣從未在遺址出土,目前尚未有清楚的研究。他表示,出土文物內容豐富,可研判崇德立霧溪口在史前時代各階段貿易活動比預期活絡與複雜,經屋主同意,未來還會利用2個月時間在該處試掘,同時也會清理出土文物,由考古博物館整理、典藏及研究,如有需要則會送請國外學者協助鑑定。
男子國小埋白酒「立志娶班上女同學」 16年後願望成真…挖出一看傻了
哭笑不得!中國河南有一名男子,國小四年級在自家門口埋了一瓶白酒,打算等長大結婚時喝,當時他暗戀同班同學,16年後如願抱得美人歸,眼看馬上要當爸爸了,他想起藏酒的事情,於是挖出當年埋的那瓶酒,結果卻大失所望。 綜合陸媒報導,男子就讀國小四年級時,喜歡班上的一名女同學,立志將來要娶回家當老婆,還在住家廚房旁的一塊空地埋下一瓶白酒,轉眼間過了16年,意外的是,他真的如願娶到當年心儀的女同學,而且馬上要當爸爸了。因此,他找到過去埋酒的地方,把白酒給挖出來。遺憾的是,酒瓶雖然還在,但瓶內的白酒因為時間過太久,已經蒸發掉,一點也不剩了。酒瓶還在,但瓶內的酒一滴不剩。(圖/翻攝自微博)有網友指出,男子埋的瓶裝酒,看起來像是個空瓶,就算還有酒,也沒有什麼酒味了。事實上,埋酒也是有方法的,不是什麼酒都能埋,首先不能是勾兌的白酒,要50度以上高濃度糧食酒;其次,容器要使用陶罐,不能使用玻璃瓶,而且一定要密封,否則酒會蒸發掉。最後,埋酒的深度要在1公尺左右,時間不要超過10年。那麼,白酒是否越陳越香,放越久就越好喝?情況不一定,如果是高濃度的糧食酒,密封也很到位,在地底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後,或許香氣會比較濃,口感柔和、入口醇厚;反之,若是低濃度的白酒,存放時間太久,酒精含量就會更低,口感會變不好,甚至會有酸臭的味道。
印度人體疊羅漢表演意外 直擊上百人「跌落瞬間」
印度迎來一年一度黑天神誕辰日,其中一項標誌性活動搶金球傳出上百人從高處摔落受傷,搶金球競賽為傳統活動,以人搭人至最高處,遠看就像一座金字塔,而位於高處的人要負責打破吊掛空中,裝有蜂蜜水或奶類液體的陶罐,隨著液體傾瀉而下,象徵得到好運洗禮。
印度慶典活動驚傳逾百人掛彩 人肉疊羅漢「骨牌式崩跌」瞬間畫面曝
每年的8月至9月中旬,是印度教的傳統盛大節日「黑天神誕生日」,教徒會舉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疊羅漢活動,印度民眾會堆疊成「人肉金字塔」來拿取懸掛在高空中的陶罐。然而,印度孟買(Mumbai)在進行疊羅漢表演時卻發生重大意外,堆疊在一起的民眾竟瞬間垮下,造成153人受傷。另外,塔那市(Thane)同樣也發生疊羅漢意外,導致64人掛彩。據外媒報導,印度近日舉行搶金球(Dahi Handi)慶典活動,青少年以疊成人肉金字塔的方式,由站在最頂端者奪得懸掛高空中的陶罐,以此向印度教神明黑天(Krishna)致敬。這起事故發生在孟買,今年剛回歸的「搶金球」慶祝活動發生重大意外,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層層堆疊的年輕教徒形成一座「人肉金字塔」,下秒竟突然崩塌,導致153人受傷,其中23人傷勢嚴重,已送往醫院治療。此外,印度塔那同樣發生疊羅漢意外,造成64人受傷。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這場傳統宗教盛事也中斷2年,直到今年才大規模復辦,然而,這項活動慶典具高度危險性,屢屢傳出參賽者傷亡的消息。2016年,印度當局下令,「人肉金字塔」高度不得疊超過6米高,且18歲以下禁止參與活動。
東航空難現場家屬痛哭「挖泥土帶回家」 工作人員忍淚:心在抖
大陸東航MU5735航班21日墜毀在廣西梧州市藤縣琅南鎮莫埌村的一片山坳中,機上132人沒有如期抵達終點。根據大陸媒體報導,24日在救援現場看到抵達的乘客家屬,使用陶罐盛裝帶現場泥土帶回家,也引來許多大陸網友關注,紛紛表示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而搜救現場由於前一天下雨,導致部分路段出現滑坡讓搜救難度加大。事發之後陸續有乘客家屬前往莫埌村,想親眼看看客機墜毀現場與救援工作。根據「北晚在線」報導,多位前往莫埌村的乘客家屬表示,現場很多家屬都哭出了聲。一位從事多年救援工作的人員說,當看到家屬都在哭的場景,實在受不了,感覺「心在抖」。據了解,目前有300多名乘客家屬入住梧州市、藤縣的酒店。這些接待酒店內,時常可見神情哀傷的乘客家屬。時而,酒店的房間內傳出哭聲。有心理專家指出,目前,此次事件的乘客家屬們屬於急性應激階段,心理急救尤為重要,往往需要親友的陪伴、支援或心理援助專家、精神科醫生的幫助。東航宣傳部部長劉曉東在24日新聞發佈會上也表示,東航在廣西梧州共派遣161名家屬援助工作人員,當地也派出大量專班工作人員,雙方緊密配合對旅客家屬進行全程服務保障和安撫溝通。
陝西省咸陽發現最早金銅佛像 專家:對佛教文化具重要研究價值
大陸澎湃新聞9日引述「文博中國」公眾號消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在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發掘了一處東漢家族墓,在M3015墓室內出土兩尊金銅佛像,為東漢晚期遺物。經專家研判認定,這2尊佛像具有犍陀羅風格,係目前大陸國內考古出土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這兩尊金銅佛像的出土,對於佛教文化的傳入及中國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成任墓地M3015出土的金銅釋迦牟尼立像(正面)。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的東漢家族墓地,其中6座墓葬形制規模相近,坐西向東,南北並列分布,間距15-20米,均為斜坡墓道洞室墓。以M3015為例,該墓為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坐西向東,平面呈 「十」字形,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後墓室和南、北側室組成,水準總長25.3米,深7.5米。墓道南、北、西三壁在深1米處各留一級生土台階,甬道較短。主墓室平面呈方形,進深3.3米、寬3.4米。後墓室較寬大,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進深4.2米、寬2.24~2.36米。南北兩側室形制結構基本相同,平面均呈東西橫向長方形。成任墓地M3015出土的金銅五尊佛像。2尊金銅佛像出土於主墓室西北角的地面上。一件為釋迦牟尼立像,小肉髻,頂部較平,身穿通肩袈裟,衣紋從左肩向右肩呈放射狀分布,衣紋波谷在右胸和右臂之間。左手屈肘上舉,持袈裟一角;右手上舉施無畏印(手部殘)。跣足立於覆蓮座上。通高10.5釐米、台座4.7釐米。M3019出土的延熹元年朱書陶罐。另一件為銅五尊佛像,呈片狀,通高15.8、寬6.4釐米,正面浮雕坐佛五尊,小肉髻,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雙手作禪定印,屈肘部分可見圓土棱狀衣紋身後有桃形首光與背光。佛像的肉髻、面相、著衣方式、衣紋等都具有典型的犍陀羅造像風格。材質分析的初步結果,2尊佛像均為銅錫鉛合金,製作工藝為範鑄。這批東漢墓的隨葬器物以陶器和釉陶器為主,另有少量銅器、鉛馬具等。陶器有罐、壺、瓶,案、盤、耳杯、勺,井、倉、灶等;陶動物有雞、鴨、狗、豬;銅器主要是銅錢、銅鏡、弩機、削等。隨葬器物具有東漢晚期的典型特徵。M3019出土朱書陶罐銘文紀年為「延熹元年十一月廿四日」(158年),可以作為這處家族墓地下葬時間的尺規。墓地的主人應係左近東漢安陵縣或長安縣中級官員或地主,具有一定的家族勢力或經濟實力。延熹元年上距佛教傳入中國還不足100年,之前普遍認為這一時期在中國西南地區和東南地區已出現佛教形象元素,但均是依附於搖錢樹、魂瓶、建築等的裝飾圖案和部件,而獨立的、體現宗教信仰意義的佛像到十六國時期才出現。經專家研判認定,成任墓地出土的這2尊佛像,係目前大陸國內考古出土的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根據佛像的造型特徵、製作工藝分析和金屬成分檢測的初步結果,可以認定係本土製作的具有犍陀羅風格的金銅佛像。這2尊金銅佛像的出土,對於佛教文化的傳入及中國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埃及「神秘廟下廟」出土 研究人員驚:已有4500年歷史
俗話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但一項最新考古研究發現,「太陽神廟底下還有另外一座太陽神廟」。研究團隊在建於埃及第五王朝遺跡的太陽神廟下方,發現這座據稱可追溯至公元前25世紀中葉的古老神廟,堪稱是近幾年埃及考古的最重大發現之一。據《太陽報》、《CNN》報導,來自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Napoli "L'Orientale")與波蘭科學院(Polska Akademia Nauk)所組成的聯合考古團隊,在紐塞拉(Nyuserra)太陽神廟遺址下方,發現另一座佈局類似、面積卻較小的太陽神廟。考古團隊領導人、波蘭科學院助理教授努佐洛(Massimiliano Nuzzolo)表示,早在19世紀,考古學家就發現「上方」的古埃及第5王朝第6代法老紐塞拉(Nyuserra)的太陽神廟與「下方」的舊神廟,但當時的團隊誤把舊神廟當成紐塞拉太陽神廟的舊工程階段建物,直到他們的最新研究才發現,兩座神廟「是完全不同的建築」。位於「上方」的紐塞拉太陽神廟復原圖。(圖∕翻攝自維基百科)努佐洛表示,這次的新發現包括紐塞拉時代之前的法老印章,印章曾被用為瓶塞,並藏在兩根石灰岩柱底部,不過,研究團隊暫時無法確認舊太陽神廟由哪一位法老下令建造,但從新出土的啤酒陶罐中的儀式用泥,可推斷舊神廟建於公元前25世紀中葉,約有4,500年的歷史。此外,根據現有歷史資料記載,古埃及人總共建造6座太陽神廟,但目前只出土2座神廟,顯然在歷史悠久的埃及,仍有許多歷史文物正等著被現代人發現。
祖母餵「冬瓜水」降溫 4歲女下秒「亞硝酸鹽中毒」住進加護病房
許多長輩篤信偏方,認為先人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所使用的各種解決生活難題的方法自有其妙用,而深信不疑。但不論飲食或者藥物,若要服用,恐怕還是謹慎些為佳。中國東莞市1名4歲女童,15日就因喝了祖母的降溫秘方「冬瓜水」,導致亞硝酸鹽中毒,被送進加護病房治療。根據《廣州日報》報導,該名女童的祖母因近來天氣炎熱,特地拿出放了4年的冬瓜水餵給孫女喝下,想替孫女清熱,沒想到竟造成女童亞硝酸鹽中毒,嚇得急忙送醫,被院方轉入重症監護室嚴密觀察醫治,一名醫師就看不下去表示,「消暑降溫的辦法很多,老人和家長最好別用土方子,像冬瓜水這樣的還是少喝。」據悉,「冬瓜水」疑似是當地老一輩人眼中消暑降溫的珍寶,製法則是先將新鮮冬瓜洗淨,切成小塊放入陶罐後嚴閉蓋口,加紅泥封實縫隙,放在陰涼處,等到3、4年後再打開飲用。經過長時間的發酵、沉澱、化解,冬瓜就變成了瓜汁。傳統上,冬瓜水被認為對於治療中暑、發燒等並皆有奇效。但實際上,醃製的冬瓜中的硝酸鹽,會還原為亞硝酸鹽,若服用便可能導致中毒。新聞曝光後,不少中國網友也紛紛留言表示,「冬瓜水應該沒事吧,問題是放了4年」、「奶奶應該會自責很久吧」、「這是冬瓜水嗎?根本老壇發酵細菌培養液」、「老人會有他一套的偏方,說他他不高興,用了又根本沒用」、「其實冬瓜水就是冬瓜酵素,很多人都認為酵素有各種有益健康的功能,其實酵素只不過是一種酶(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質),大部分在肚子裡消化後早就沒了,並沒有奇效。」
有5000多年歷史 埃及發現全球最古老啤酒釀廠遺跡
埃及旅遊及文物部(Ministry of Tourism and Antiquities)近日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表示他們與美國聯合考古團隊在埃及南部的墓地中,發現了一個疑似為啤酒廠的遺跡,推估歷史有5000年之久,相信是全球最早的啤酒廠遺跡。根據《法新社》報導指出,埃及旅遊及文物部近日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他們與美國的聯合考古團隊在索哈省(Sohag)北阿拜多斯(North Abydos)遺址中發現大量的釀酒設備。而埃及古蹟最高委員會(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秘書長瓦奇瑞(Mostafa Waziri)則表示,這個地方疑似為納爾邁法老(King Narmer)時期的啤酒廠遺跡,距今有5000年的歷史,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啤酒廠。聲明中表示,其實早在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就發現了這座啤酒廠的存在,但一直沒有辦法確認詳細的位置,是到近日才由美埃的聯合考古團隊成功確認位置,並且發現其內部構造。這座啤酒廠有8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是啤酒製造單位,每單位都是由40個陶罐排成2排所組成的,透過陶罐來加熱穀物、水,進而釀造生產啤酒,在陶罐中甚至能發現一些啤酒的發酵殘留物。考古團隊的成員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考古學家亞當斯(Matthew Adams)表示,這個啤酒廠的產量頗大,一次約可生產2.24萬公升的啤酒。而由於過去曾在埃及的儀式中發現啤酒的存在,推測啤酒廠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供應墓地內舉辦王室儀式所用。
他耕田到一半驚見「嬰兒小臉」!寶寶慘被埋土堆...頭髮身體沾滿泥
印度北阿坎德邦一位村民在耕田時,突然看見嬰兒的臉,他被埋在結塊的泥土和石頭堆中,一動也不動,周遭的人趕緊報警,並將嬰兒送醫,所幸嬰兒接受治療後,目前情況穩定。根據《太陽報》報導,一位村民在田裡耕種時,意外挖到了一個嬰兒,他起初先是發現了嬰兒的臉,於是趕緊將嬰兒挖出,嬰兒被埋藏在結塊的泥土和石頭堆中,臉部、頭髮和身體全都被泥土弄髒,且一動也不動。當地人見狀趕緊先用布將嬰兒包裹起來並報警,待警方到場後,他們立刻把嬰兒從泥土堆中救出並送醫急救,所幸嬰兒經過治療後,目前情況穩定。其實這並非第一起新生兒被丟棄後還活著的案例,2019年10月,一對父母因生下的不是兒子,竟將剛出生3天的女兒放在密封的陶罐中並埋起來,沒想到被一對喪女的夫婦給發現;2017年也有個剛出生的女嬰被父母丟進荊棘叢中,當地人隱約聽見嬰兒的哭聲,才救了女嬰一命。
北魏皇家祭天遺址挖出「馬羊肢骨+陶罐」!孝文帝在此「觀雲川」
近日考古人員對位於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境內的北魏皇帝祭天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該遺址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發現,但一直未被發掘,這次是中國首次發掘北魏皇家祭天遺址。綜合陸媒報導,此遺址在呼和浩特市區北面的大青山蜈蚣壩頂上,分佈範圍約1萬平方公尺,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發現,近日才進行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遺址中部發現一座皇帝祭天的圓形房屋遺址,房址內徑約15.5公尺,外徑約32.5公尺,東南部留有寬約1公尺的門道,房內出土少量祭祀用的陶罐。(圖/翻攝微博新華網)而圓形房屋週邊有內外兩道放羊、馬等祭品的環壕,有少量馬和羊的肢骨等從中出土。圓形房屋外邊還發現內外兩個垓,是皇帝祭天時文武官員陪祭站立的平臺。(圖/翻攝微博新華網)據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494年遷都洛陽之前,「行幸陰山,觀雲川」,即來到陰山祭天。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文平表示,初步判斷,孝文帝「觀雲川」就是在此地。(圖/翻攝微博新華網)張文平也透露,史書上雖然記載了許多北魏皇家祭天相關之事,但在此次發掘之前,從沒有發現過北魏皇家祭天遺址。根據對出土文物的年代鑒定,初步推斷這一遺址使用時間大約在西元430年至490年之間。
厄運纏身15年!竊龐貝城古物遭「黑暗詛咒」…女子慘切除雙乳
義大利維蘇威火山(Vesuvio)在公元79年大爆發,瞬間掩埋了2萬多人口的龐貝城(Pompeii),直到1599年才重見天日。如今許多遊客爭相到訪,想親眼看看這座歷史遺跡,有名年輕女子順手偷走了其中的古物,沒想到從此遭厄運纏身,不僅自己罹癌動刀,就連家人也都慘遭牽連。根據《衛報》報導,龐貝城附近旅館近來收到一個包裹,裡頭裝有1個破損的雙耳陶罐、2片馬賽克磁磚、2件古物以及一封信,寄件者是一名女子妮可(Nicole),她表示自己在20多歲那年,造訪龐貝城並偷走了古物,沒想到竟遭到「黑暗詛咒」,讓她這15年來衰運連連。(示意圖/取自Unsplash)妮可罹患乳癌後,進行手術切除雙乳,但厄運不僅是降臨在自己身上,全家人也因此面臨財務危機,一連串的衰事讓她深信是受到詛咒,妮可不願連累到孩子及家人們,最後決定將古物寄回義大利,希望旅館可以協助歸還,並真心為此懺悔致歉,盼能獲得寬恕,擺脫詛咒。此外,這個包裹內還放有1顆石頭,以及另一封道歉信件,來自加拿大的一對夫妻,在盜竊龐貝城遺跡後,同樣也是厄運纏身,這讓他們後悔不已,「是我們沒有考慮到這些可憐的靈魂所遭受的苦難」,夫妻隨後將古物還回,希望能讓亡靈安息,並且原諒他們愚蠢的行為。
台南科學園區挖出逾2400具骨骸 待考古館辨認身分
台南科園區開發以來,發現大批史前遺址,考古學家耗費20年進行搶救,挖掘出的文物現保存在去年開幕的南科考古館,其中人骨骨骸就有2400多具,歷年來已整飭的僅有176具,以目前編制人力,5年僅能整飭50具,還有大量未知台灣古代歷史資訊,還沉睡在庫房中待人發覺。南科園區自1995年開發至今,發現58處以上遺址,從出土的文物以及遺跡來看,為5000年前大坌坑文化到300多年前明清漢人文化,當時共挖掘出26萬籃文物及2400多具南島民族骨骸。這些珍貴出土文物中,有模樣質樸有趣人面陶偶、雕刻鹿角刀柄、做工精緻的玉管珠串、炭化稻米、繩紋與几字紋紅陶罐,可以顯現當時先民重要的生活智慧與風俗習慣。其中從南關里遺址大坌坑文化發現的女性骨骸,時間距今約5000年,可說是目前台灣本島年代最早、完整度最高的人類骨骸,其上顎側門齒與犬齒,生前就已拔除,手上還帶有貝殼製的手環。於旗竿地東遺址蔦松文化發現的「三疊葬」骨骸,距今1300至800年前,也是非常罕見。今年3月,南科考古館從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本館借調林秀嫚博士,進行骨骸整飭。林秀嫚說,目前有3個研究員協助她整飭,用刷子、牙科工具把骨骸上的膠、泥土清掉,做人骨拼圖、放進無酸保存盒,加上基礎測量,一具就要花上至少一個半月時間。林秀嫚說,在預算許可下,目前目標是5年50具骨骸,先從三寶埤遺址第4次挖掘出的骨骸做整飭研究,累積到一定資料量,就會發表研究發現。林秀嫚也說,2400多具骨骸真的很多,只能一個遺址、一個遺址接著做。南科考古館主任黃宏文表示,考古館兼具研究與教育推廣功能,現有的文物與骨骸,是否一定要全部整飭研究,整飭的順序與重點,是考古界一直在討論的議題,尤其是骨骸,「是很特殊的存在,不是古蹟、不是文物,曾經是我們的祖先」,所以要慎重處理。此外,如果有機會,也希望企業來協助修復工作。
防疫解封 侯友宜邀市民遊樂區尋寶
新北市今(7)日開放位於八里十三行博物館周邊,結合史蹟與地形的共融式遊戲場。市長侯友宜除體驗各項設施,也表示文化公園不僅有美麗的左岸風光,也結合陶罐藝術建置,可以讓大、小朋友,在開心遊玩的同時,也能了解陶罐、圖騰等文化,十分值得一遊。侯友宜說,為了讓新北市的大、小朋友有更多休憩場所,高灘處推陳出新,建置了結合大坌坑、十三行等文化的「八里十三行文化公園兒童遊戲場」。不只有刺激的滑索,帶給小朋友新穎體驗,沙坑更是不同於以往的設計,在底部六處埋藏仿製的「大坌坑陶片」,讓孩子玩沙之餘,還可以體驗考古的尋寶樂趣。侯友宜說,目前新北市有十一座河濱共融式遊戲場,今年會再完成四座。上個月部分啟用的「全齡共融堤坡滑梯樂園」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滑梯樂園,目前開放C區供民眾遊玩,其餘A、B、D主題區也預計在七月底完工,讓市民一次擁有三十一座特色滑梯及一百組各式遊具設施。
周迅為藝術「露點全裸」美翻! 系列作賣出4300萬天價
三金影后周迅演出作品部部經典又叫座,靠得全是精湛演技。不過,日前有港媒卻爆出,她在18歲時曾擔任「裸體女模」!當時畫家為她畫下裸體油畫,傳出拍賣價已飆破千萬人民幣(約台幣4300萬元),而據傳周迅曾對此回應「那就是藝術。」據《東方日報》報導,近日網路上流傳一組周迅18歲時,曾擔任人體模特兒的油畫系列作品。油畫中的女模五官像極了周迅,其中一幅她半裸著身子,手裡拿著陶罐,但還是遮不住豐滿的胸部;畫中人下半身纏著絲巾,若隱若現的感覺令人充滿遐想。報導指出,這些作品總價值超過千萬人民幣。網路上流傳疑似周迅擔任女模的油畫照。(圖/翻攝自微博)報導指出,雖然無法確認這些畫中女模是否就是周迅本人,但外傳該名畫家透露,當年選中周迅擔任女模,是因她擁有江南少女的清純氣質,並讚嘆她「渾身是戲」,預言她一定會大紅大紫。至於周迅則被傳出,曾對此表示「那就是藝術,願意為藝術獻身。」消息一出讓粉絲們紛紛留言表示「唯美傳神」、「高藝術佳作」、「風情萬種」、「這麼多圖片太美了」、「藝術欣賞」;不過也有網友說」「後面幾張不像啦」、「我是看不出來像誰」、「那時的周迅才是天然美」。網路上流傳疑似周迅擔任女模的油畫照。(圖/翻攝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