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伏特家
」 陽光伏特家 台積電 台電 馮嘯儒和潤攜手陽光伏特家搶綠能市場 挑戰今年賣電收入3.5億元
和潤企業(6592)旗下子公司和潤電能今(21)日與陽光伏特家(綠點能創)啟動戰略合作,斥資逾2億元投資綠點並合資成立公司,預計今年賣電收入達3.5億元。和潤董事長劉源森表示,和潤電能業務範疇橫跨創、充、儲3大事業,自加入新能源市場以來,光能及儲能保有案場已突破250場,自有充電樁品牌EVRun建置量也超過100樁,營業範圍遍布全台。和潤看準綠電需求高速成長,加上國內環保意識抬頭,因此攜手國內廠商陽光伏特家,打造完整的綠電產業鏈。陽光伏特家為國內首家綠能售電業者,擁有目前最大規模的電力銷售供需平台,也是全台首檔「陽光綠益債務型 STO」的發行企業,更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及高效能源匹配調度能力。本次合作採雙管齊下策略,由和潤電能先入股綠點能創參與經營,結合和潤集團優勢、客戶資源與資金挹注,加上陽光伏特家領先市場的售電專業及全民電廠2大業務領域的拓展能力,接著再合資成立新公司潤特綠能,負責太陽能案場的開發,強化綠電供給端的能力,為未來營運成長再添新動能。
金融新擂台戰2/蔡宏圖看到外商的苦 國泰人壽率先推「綠色租賃」團購綠電
各大金控拚「綠色金融」招式不一,身為台北市信義區商辦大樓「包租公」的國泰金旗下的國泰人壽,則是力拚「綠色租賃」,光是2022年全年就採購650萬度綠電提供給承租企業戶,減碳達3千噸,成了最大「綠房東」。「今年底前的示範四棟大樓將完成近30張租約(提供團購綠電的綠色租賃服務)要完成,明年更是擴大範圍到外縣市。」國泰人壽副總郭文愷告訴CTWANT記者。國泰金是首家加入RE100的金控業,自2021年以來,除了國泰人壽不動產部門力推綠色租賃,還成立國泰電業自籌綠電來源,國泰金包括子公司已經在2022年100%使用綠電,去年國壽為服務租客更揪團買綠電,領先其他保險業同業。CTWANT調查,國泰集團早在2016年,即在自有建物上評估與設置太陽能板,並結合自有不動產租賃業務,透過出租倉儲物流屋頂,提供能源業者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目前累計裝置容量超過6,950kw;國泰人壽為了自籌綠電,也設定自發自用太陽能板建置目標,2025年為500KW、2030年為850KW。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今年7月曾公開表示,發展再生能源(綠電),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是每一個追求淨零碳排的企業都很重視的議題,但也因為受限於資金跟資源的有限,中小企業或者是在台灣設立營運辦公室的外商,想要單憑自己的力量,採用再生能源不容易。「國泰人壽擁有許多不動產、商辦大樓,提供綠色租賃服務,責無旁貸。」國泰人壽副總經理郭文愷表示,國壽更是承諾要在2030年全台服務據點100%要使用綠電,並以位於北市信義區的國泰金融中心、國泰置地廣場、國泰敦南信義大樓為重點。在台北101的外商企業承租戶因大樓共同使用一個電號,申購綠電程序上遇到執行的複雜性。(圖/CTWANT資料照)由於依經濟部相關規定,企業要自行購買綠電,必須要有自己的電號(電表),才能取得綠電憑證,即是一種綠電身分證,2020年經濟部推出「再生能源憑證單一電號多用戶交易輔導示範計畫」,讓商辦大樓中非電號持有人的承租企業取得綠電。三年前,台北101大樓裡外商承租戶購買綠電,因整棟大樓是共用一個電號,因此須找101與綠電廠商簽一個三方契約,完成第一張綠電憑證。只是,避免額外衍生相關法律情況,2022年7月,在101、國泰人壽相繼將外商租客痛點與經濟部改良設計為「綠色租賃方案」,開啟商辦大樓房東跳出來代為團購綠電新模式。即由房東協助大樓租賃客戶引進綠電或再生能源,並分配與承租戶,解決單一電號多用戶之承租戶使用綠電難題,且承租戶無須另外與電力供應商、台電、房東簽訂多方合約,即可使用再生能源。「其實,國泰人壽在五年前,得知加入RE100法商迪卡儂承諾全球各辦公室需100%使用綠電承諾,卻面臨購買再生能源不足的窘困,國壽也開始解決方案」「如今到年底,還有近30張租約完成,很高興能為承租企業提供了一些解方。」國壽副總經理郭文愷說。國壽領頭羊的作法,已在這一波外商辦公室大遷移取得先機。除了國泰為首批轉供「綠電服務」給承租戶的房東,截至2022年底,已引進約650萬度綠電,減碳約3千噸之外,新光人壽持有的新光摩天大樓等也是其中一員。CTWANT調查,國泰人壽不動產部門力拼「綠色租賃服務」,除了可向集團旗下的國泰電業購電,還可向陽光伏特家等綠電仲介平台購買綠電,此外,國泰證券還為陽光伏特家發行國內第一檔的陽光綠益債務型STO,進而推動綠色金融商品。另一大壽險業包租公新光人壽則是力推綠色建築,從2017年起,新板金融大樓、新光南港軟體大樓、新光人壽新板傑仕堡C棟、見潭傑仕堡、水漾傑仕堡、總統傑仕堡等,已有七棟樓取得綠建築,像是鑽石級、黃金級、銀級,還有一張美國LEED證書,包括起家厝東南大樓的重建,去年動工及規劃中還有6案,也都是綠建築。全球第2大運動用品零售商法商迪卡儂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2026年減碳目標需比2021年達到20%占比。(圖/報系資料照)
國泰證攜手綠電業者發行陽光綠益債務型STO 將募資3000萬元12月開募
台灣證券業在相關「虛擬貨幣交易市場」邁出一大步!首檔「陽光綠益債務型STO」,將在12月12日開募,預計募資3,000萬元。首家獲准開辦STO業務的國泰證券董事長莊順裕9日表示,國泰花了逾一年半時間攜手陽光伏特家「綠點能創」籌備完成,雖然首階段依規限專業投資戶交易,國泰證期許作為業界先行者,未來還會繼續籌設更多檔活絡市場。國泰證券9日宣布首檔STO。右三起為國泰證券董事長莊順裕、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國泰證券總經理周冠成。(圖/李蕙璇攝)至於國泰證券樹精靈App在7月初,出現憑證系統異常,董事長莊順裕強調,該事件發生時當下即連絡受到影響客戶並做相關後續等處理,若在該期間下單失效也會根據電子紀錄做相關補償;總經理周冠成目前每周也定期與數位部門、資訊廠商等密集開會,透過模擬加強3倍交易量的壓力測試,持續升級、優化系統。STO為金管會放寬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業務(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簡稱,國泰證券與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區塊鏈團隊合作,自行建置STO交易平台,涵蓋發行、議價、申報、結算、內控、風控等完善機制,並提供企業除傳統的上市櫃之外的新興募資管道,企業可以發行STO向專業投資人募資。國泰證券首檔STO發行人為全台第一家再生能源售電業者「陽光伏特家」之母公司「綠點能創」,「陽光綠益債務型STO」發行之方案為6年期債務型STO、年利率為3.5%、採取年配息與到期還本機制,預計募資3,000萬元。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姚旭杰表示,國泰證券獲准開辦STO業務,是國泰踏入數位資產的第一步」,「全球已有許多STO成功案例,國泰十分重視創新技術與業務發展,STO交易平台在金融法規的監管下,須搭配設置完善的資訊安全管理機制,提供投資人安全的投資環境。未來國泰也計畫開放STO交易平台之區塊鏈底層架構供其他證券商使用,可協助證券業降低踏入STO的技術門檻,同時促進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在台灣市場的發展。
台灣綠電跑哪?1/台電隱身收購大戶 台積電風力發電大買家
一到夏季用電尖峰期,全台最敏感的話題是「缺電」,但一位半導體材料供應商營運長對CTWANT記者說,中小型企業更苦惱的是「買不到綠電」,「我們公司規模小,只能盡力做好節能,綠電不好買,只能看看客戶能不能稍微放寬一下標準。」不只這位營運長無奈,就連股王大立光(3008)董事長林恩平、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都曾公開表示,「台灣綠電都被台積電買光」。其實背後關鍵因素是台灣綠能市場失衡,台灣本身綠電供應不足,在綠能躉售政策下,太陽能發電多被台電購回,其餘綠能發電才流入市場,僧多粥少下,小廠搶不贏大廠,只能徒呼負負。產業人士分析,主要跟國內鼓勵綠電發展的政策有關。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的資料顯示,截至7月底,已發放的綠電憑證張數為146萬張(一張憑證代表1000度電),其中風力發電約110.7萬張,太陽能發電約35.2萬張,比例相當懸殊,也跟民眾一般印象太陽能發電為主的認知有差異。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曾公開表示,「台灣綠電都被台積電買光」。但實際的大買家其實是台電。(圖/報系資料照)發電商微電能源(6883)指出,「這是因為先前太陽能發電大多都是將電力回售給台電,因此這些被台電購回的綠電,並不會有綠電憑證。」對於太陽能發電廠來說,台電回購電力,會讓電廠比較容易預估可能的收入狀況,如果要向銀行融資,也因為是跟台電做生意,授信額度會比較過關。而風力發電相較於太陽能發電,單一電廠的發電量大,也多是資本相對較為雄厚的企業,台積電本身的用電量大,就可以一次跟電廠洽談買下所有的綠電,自然也推升了台積電的綠電購買比例。流入綠電平台交易的電量有多少?據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2020年全年綠電憑證總交易數為51791張,其中台積電買走51659張,比例99.7%;2021年全年總交易數大幅成長到753537張,台積電買走747249張,而2022年前7月總成交數401562張中,台積電佔了349849張,比例為87.1%。根據台電官網統計,光是2022年上半年,台電回購的再生能源總電量達50.93億度,其中太陽能發電電量達40.1億度,風力發電則為6.31億度,相較於今年前7月的綠電憑證交易量所表彰的綠電也才約4億度,也就是說,頭號綠電大買家,其實是台電。經濟部原本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2成,儘管今年初已下修到15.2%,但可以預期的是,台電仍須購買更多的綠電才能達標。台電則回應表示,這是因為之前的綠電在政策引導下,多是由台電收購,現在已經開放綠電發電商,可以跟台電解約,將綠電投入到交易市場中。不過包括輔助服務費、電力調度費及轉供電能費,原本是由台電吸收,如果投入自由交易市場,這些費用就要由發電商來負擔。售電業者、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馮嘯儒則指出,目前企業買綠電的「願購價格」其實比台電高,以光電案場而言,台電躉購價格平均每度電約4.2元,而目前企業的願購價格可到每度電約5.5元,賣給企業明明可賺更多,發電業仍然走不出台電躉購,原因就在「銀行融資」及「法規程序」。 股王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曾指出,期盼政府能創造更多綠電讓企業購買。(圖/張文玠攝)「而台積電大量購入綠電的狀況,其實在外國也很常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經理王孟傑分析,畢竟大廠本來就有較大的需求,也有比其他廠商更大的購買力,像是國外大廠如蘋果(Apple)、谷歌(Google)、Meta等,也都是綠電的購買大戶。林恩平曾在大立光股東會上呼籲,「購買綠電是國際趨勢,公司內部也已經研究2、3年,結論看來,還是購買綠電最可行,但大部分的綠電都被買光,期盼政府能創造更多綠電讓企業購買。」「在環保法規持續緊縮及國際趨勢發展下,使用綠能成為企業能否在世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競爭力,誰握有綠電,誰就握有下個10年,對於努力走向國際的臺灣企業來說,做好準備,已刻不容緩。」綠電中盤商瓦特先生一針見血的點出綠電的關鍵地位。
台灣綠電跑哪?2/買不到綠電先拚節能 大廠拚2030年達成100%再生能源目標
「購買綠電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企業的最後手段,企業本來應該還是要先提升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才是根本之道。」熟悉ESG規範人士指出,而購買綠電應該是用來彌補其在節能之後仍有不足之處的方式。從蘋果要求供應商全面使用再生能源,到台灣用電大戶條款,以及企業們對自身ESG行動要求,購買綠電成了企業的顯學。據 2021年經濟部公布的用電大戶條款,優先規範契約容量5000kW以上之用電大戶,必須在2025年以前完成契約容量中1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也就是說,用電大戶只剩三年可努力。產業人士指出,一般是先由能源技術服務公司為客戶評估可行的節能改造措施(EnergyConservation Measures,ECMs),協助工商業界擬定節能計畫,所需的費用,或是由廠商自行編列預算,或是由改善能源使用所節省能源的費用,在合約期限內分期來償還。友達攜手台達,為太陽能電廠客戶提供高效能整合式解決方案。(圖/報系資料照)在國內科技大廠中,台達(2308)可說是節能模範生,早在2017年就承諾2025年的碳密集度相較2014年下降56.6%,2019年台達全球據點用電已有45%是採用再生能源,2021年3月,台達更宣布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識RE100,承諾全球據點將於203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及碳中和的總目標。台達執行長鄭平曾表示,「台達會以自主節能、並運用太陽能自發自用與自蓋電廠等能力為主,同時評估當地綠電市場的交易成熟度,搭配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PPA)或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RECs),致力達到RE100承諾目標。」而傳統產業中,新纖(1409)對綠能及減碳提出不少也規劃,包括氫能取代化石燃料、研發碳捕抓技術,及碳儲存技術,同時也投資風力發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新纖子公司新光幼獅公司董事長羅時銓指出,「綠能是全球趨勢,企業要超前部署,不能等到客戶要求了才動作,那不僅時間慢了、成本也高了。」 微電能源董事長王愍迪分析,綠能就是電流、數據流、金流等「三流」的串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圖/微電能源提供)面板廠友達(2409)也在今年正式成為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會員,承諾於205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元太科技(8069)也展開零碳排行動,制訂三大階段性目標,逐步於2025年達成40%再生能源使用,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落實RE100目標,並於2040年實踐淨零碳排承諾,協助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產業界的綠能需求暴增,成了不少新創業者眼中的新商機。微電能源(6883)董事長王愍迪分析,綠能就是電流、數據流、金流等「三流」,串連了能源技術、機構投資人、銀行、綠電憑證、用電戶、電網、儲能應用、電廠管理的多種面向,「這也造就出很多可以切入的機會,其中像是整合用電戶及發電戶之間的供給與需求,就是一個很大的發展領域。」
台灣綠電跑哪?3/綠電不足氫能發展蓄勢待發 法人看好「這一家」
在全球及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規劃圖中,「氫能」正蓄勢待發。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據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調查,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將在2030年突破567億美元,目前台股氫燃料電池概念股不少,其中,法人推估中興電(1513)在手訂單約200億元,下半年業績比上半年更好。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50 淨零碳排報告」指出,若要達成淨零碳排,2050 年全球氫氣需求量預估需達5.3億噸,目前全球已有17國對氫能發展提出完整策略。同時在台灣的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規劃圖,氫能的供應比重也被規劃為 9-12%,換言之,氫能也正蓄勢待發中。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在全球及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規劃圖中,「氫能」正蓄勢待發。(圖/華冠投顧提供、張文玠攝)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點出,如果要對環境友善,必須使用「綠氫」。由於氫是透過用電解水來裂解出氧跟氫,因此也是綠能的一種,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電解的效率差,也連帶無法降低成本。工研院目前瞄準半導體、石化等產業在製程中,未能妥善利用的餘氫;想透過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加以回收利用,除了可協助產業減少燃燒餘氫的碳排外,更可降低購置氫氣成本,創造潔淨綠電。而根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規畫,臺灣將以淨零為目標,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氣的燃氣發電方式,並逐步取代以往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機組以降低碳排。在工業應用上,鋼鐵與石化產業則可利用氫氣治金、鋼化聯產及使用低碳氫以降低製程碳排,另外半導體製程所產生的大量餘氫也可回收發電。 工研院發表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以淨零為目標,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氣的燃氣發電方式。(圖/工研院提供)劉烱德表示,氫燃料電池具有可靠性、長效性、耐用性、低污染等特色,可應用於車輛動力、分散式發電、3C資訊產品電源等商業產品。劉烱德指出,目前台股氫燃料電池概念股,包括西勝(3625)、中電(1611)、長園科(8038)、加百裕(3323)、立凱-KY(5227)、中興電(1513)、順達(3211)、中碳(1723)、康普(4739)、康舒(6282)、廣隆(1537)、台達電(2308)及美琪瑪(4721)。當中以中興電的布局算最紮實,除了與日本豐田通商正式簽約,成為燃料電池的策略夥伴外,公司在印度、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也陸續接獲訂單。法人推估,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超過200億元,且5月接獲核三廠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機組建置標案37億元,下半年業績會比上半年好。在技術面部分,5月2日的低點46.35元,以及6月20日的低點46.50元,形成雙底型態,而5月30日小頸線52.30元在6月24日價量突破後,近日回檔已轉變成有效支撐,季線也正式翻揚轉正,上方僅剩大頸線壓力,約在58.50元,一旦突破將有機會再衝一波。籌碼面部分,三大法人也是連4個交易日買超,有利多方。
全民夯綠電1/金管會能源局互踢皮球 「綠能煉金術」藏風險
蔡英文總統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台灣朝再生能源轉型沒有回頭路,其中太陽能、風電和生質能等綠能產業的討論聲量日益上升,全民電廠等新經濟模式也逐漸蓬勃發展。然而「投資報酬率8%」、「6%內部報酬率」、「穩定收益20年」等廣告用語滿天飛,卻暗藏陷阱,因為綠能也有潛在的天災和人為等風險,但由金管會和能源局主導的法規卻相對落後,對綠能投資行為規範不清,讓立委憂心「綠色經濟」恐蒙上陰影。全台灣第一家綠能全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馮嘯儒表示,鼓勵民眾投入太陽能發電是好事,但對於目前市場上的廣告說法、行銷用語如「保證收益」、「固定收入」、「保證贖回」等字眼卻要小心,因為太陽能發電後的維運、檢測,甚至是效能,每一個執行環節都是有成本風險的,沒有人可以保證不會出錯,所以不應該誤導民眾保證收益。馮嘯儒坦言,兩年前已有些業者開始提醒金管會和能源局要注意,除規範廣告用語外,也要向民眾說明相關風險。全民電廠可以帶來很大的正面影響力,但一不小心,負面後座力也很大,他得知有立委已注意到綠能產業與投資理財商品必須畫出紅線,認為這對產業的未來發展絕對是好事。對此議題開出第一槍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委員郭國文向本刊表示,很多有環保概念的民眾支持政府再生能源政策,願意將資金投入全民電廠,這些有ESG(Environmental 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概念的投資者非常難得,為降低民眾投資到相對有風險商品的機會,政府應該適時給予遊戲規則保護民眾。立委郭國文認為,能源局和金管會必須跨部會合作訂規範,才能避免公民電廠淪為投機性理財商品標的。(圖/張文玠攝)為何會注意到太陽能發電可能會淪為投資理財商品?郭國文指出,自己選區近年有很多太陽能廠商進駐,導致在地居民不滿,後來又出現所謂的全民電廠,稱民眾不用拿太多第一桶金,就有年報酬率6%、8%,隨便喊的。由於乍看很像投資理財商品,郭國文便向金管會詢問,該會卻推說這是一般物權交易,因此不管;他又問能源局,該局也霧煞煞,才發現行政部門對這類新商業模式根本沒有概念。郭國文說,這些太陽能板如果輸出的電量不如預期,投資報酬率就不會像預估得高;或是維修技術不佳,太陽能板要提早報廢,甚至是廠商中途倒閉,以及颱風天災等太多不確定因素,若沒有實質保障,隱藏的風險恐讓民眾權益受損。進一步了解全民電廠後,郭國文說,他知道有些新創業者想將公益政策目標結合商業模式,但政府若沒有明確的行政規範,最終可能會拖累創新作為。現在投入全民電廠的公司型態有兩種,一種是像陽光伏特家這類新創平台,負責作光電產業資源整合,另一種則是向民眾募集資金,再投入集團旗下的光電事業。後者的方式歸經濟部主責,並不屬於金管會管理,可是經濟部從次長到商業司都不知道相關產業狀況。除了融資公司插手太陽能板必須受到規範外,郭國文也質疑,「一塊板賣1萬7千元,稱多久之後能讓民眾領回2萬5千多元,這種金融術語、招攬會員的手法,基本就像是吸金行為。」這些太陽能板之後能不能自由買賣,若可以二手交易,還會有流通性問題,就可能變成投資商品。「能源局稱這是綠色金融,講得很好聽!」郭國文批評,金管會卻說這只是一般商品,兩個單位踢來踢去。郭國文強調,創新模式的紅線、行為準則要建立,業者才不會踩到,但金管會竟稱要看司法判決,由司法累積案例,再看怎麼訂遊戲規則,難道一定要等到出事?而能源局也不知道業者申請登記的太陽能板,到底是要自己投資,還是要向大眾募資?能源局最新掌握只有60片太陽能板是屬於民眾交易的,其他還在審查,只能說金管會等政府部門動作真的很慢。 現有核電廠將逐步退場,穩定供電必須透過風電等再生能源補上,以防台灣缺電危機。(圖/趙文彬攝)
全民夯綠電2/能源轉型迸出新經濟 人人都能萬元開電廠
總統蔡英文執政6年,能源轉型政策備受檢驗,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更示警,今年一定會缺電,政府必須對「缺電」做出因應準備;另一方面,民進黨政府為彌補核能退場的空窗,緊鑼密鼓發展再生能源,綠能成為社會耳熟能詳的關鍵字,全民電廠更成為新型態的商業模式急速發展,每個民眾都能以萬元輕易參與電廠開發,能源轉型的革命火焰已悄悄在各處點燃。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後,民眾可以開始投資太陽能光電開發,並將電力回售給台灣電力公司,但過去因為要投入太陽能發電產業必須先跨越資金、技術和標的物等門檻,民眾參與比例低;直到2016年,像陽光伏特家這類的整合平台公司在台灣出現,同樣類型公司至今已有10多家,民眾參與門檻降低,投入太陽能發電產業的一般民眾愈來愈多。全台灣第一家綠能全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馮嘯儒向本刊介紹,民眾參與再生能源發電不是台灣特有事業,國外很多民眾為了節省電費,會投資一般住家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初衷是節省電費,次之才是當投資的太陽能發電比用電多時,剩下的電會賣給電力公司。但他說,台灣比較不一樣,電費相對便宜,民眾投資全民電廠主要是賣電給電力公司,節省電費次之。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推動能源轉型,2025年將有5成發電量來自天然氣,相關建設不能有空窗期。(圖/報系資料庫)陽光伏特家透過募集家戶屋頂,同時整合有屋頂、沒資金的民眾,以及沒屋頂、有資金的民眾,更能將太陽能電廠拆解為最小的單位,以降低出資門檻,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出資一塊到數塊太陽能板,等候賣電後的利益分配,而購買一塊太陽能板的門檻約1萬元到2萬元之間;該平台整合資訊、簡化流程後,讓民眾購買太陽能板就像線上購物一樣簡單,建置完成後也會提供監控電廠的即時狀況與成效。根據「陽光伏特家」官網揭露,已運轉的桃園千塘4號案場,發電快3年,已分配總電費4,146,744元,預期報酬率達6.27%;台中太陽餅1號案場,發電3年半,已分配總電費3,314,696元,預期報酬率達6.03%。馮嘯儒說,雖然全民電廠在台灣的發展是以經濟效益為主軸,但仍可以讓大眾更簡單參與再生能源的發展,過程中民眾可以了解電是從哪裡來的?台灣用電結構是怎樣?重點是參與全民電廠之後,讓民眾生活發生變化,全民電廠可說是一個改變民眾認知的媒介。「民眾投入全民電廠後,他會開始想還能多做什麼?」馮嘯儒提到,以前發電跟民眾完全無關,現在不是只能購買太陽能板,我們還會讓民眾知道太陽能板蓋在哪裡?怎麼蓋?蓋多久?現階段向能源局申請的流程走到哪?蓋好後的太陽能每天發電情形是如何?民眾對台灣用電結構會很有感。他指出,很多民眾投入全民電廠後,也會開始鼓勵自家公司、親友多用綠電,並思考如何節電,全民電廠模式像一個催化劑,正在加速社會改變。 台電在去年7月開始推動電力交易平台,除能將民間資源引入電網,也能同時調節綠能發電的間歇性、不確定性等因素。(圖/報系資料庫)「台灣樹人會」常務理事潘翰聲則指出,再生能源的高彈性、型態多樣,讓民眾參與度變高,直接看到自家屋頂可以發電,甚至蓋電廠,對能源想像就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像在歐洲許多小鎮,地方執政者會鼓勵推動地方電廠,重點不只是供應電,而是刺激民眾對發電政策的思考。他指出,台灣投入再生能源的組織各有不同類型,除了一般太陽能公司,積極整合開發大面積的地面型太陽能發電,以賺錢為目標外,也有像「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目標是改變民眾生活方式,以及陽光伏特家這類社會企業,盈利與理念兼顧,非常多元。
營運火旺 太陽能業接單到明年
國際智慧能源週登場,太陽能廠對明年上半年展望同聲看好。友達能源事業總部副總經理林恬宇表示,台灣大型案場下半年逐步開出,到明年上半年訂單能見度高,友達已經跟客戶談明、後年案子,營運動能看好。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明年第一季接單已滿。元晶也透露訂單能見度高,明年可望維持90%以上高稼動。友達能源事業過去以模組為主、占比達五成,系統工程建置約占30%~40%,售電收入約占10%,不過未來模組比例降低,電業收入穩定成長,可望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和獲利。友達旗下星耀能源、星河能源等電廠併網裝置量約170MW,未來幾年電廠陸續建置,目標在2023年併網裝置量將達到500MW。此外,友達日前宣布和全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合作,未來友達將以每年10MWp的太陽能電廠建置為目標,估計每年約可讓3萬人參與其中,透過綠電買賣晉升電廠主人,大大加速全民電廠成長的動能。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台灣太陽能內需市場能見度高,在搶裝潮刺激下,需求不錯。再生能源是全球趨勢,業者投入技術開發,追求每度電成本下降,針對營農型、漁光互補等所需之太陽能案場,茂迪推出雙面發電解決方案可利用地面或水面反射效果,提升發電能力至少5%~15%,有效增加案場之發電收益並降低建置成本。此外下世代TOPCon電池技術模組產品也於展場亮相,60片單晶電池模組輸出功率可達360瓦,模組效率突破21%,發電效率提升使電站建置成本下降6%~8%,進而提升案場之投資報酬率。元晶看好2021年大型案場進入裝置高峰期,粗估大型案場裝置量就超過600MW。元晶今年持續擴產,太陽能模組新產線預計於12月試產,年產能將自500MW擴增至900MW的規模,而太陽能電池新產線將於明年2月安裝、4月試產。元晶新產線鎖定在大尺寸太陽能電池,規畫明年5月量產大尺寸太陽能模組產品,有助客戶發電成本降低7%~8%。法人指出,元晶產能直追龍頭廠,接單暢旺,掌握的訂單量已達擴產後的900MW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