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隱作痛
」李玟武漢紀念公園「雜草叢生」現況曝 粉絲直呼:令人心疼
「樂壇天后」李玟(CoCo)因長期罹患抑鬱症,被發現在去年7月2日在家中輕生,同月5日在香港瑪麗醫院驟逝,享年48歲。對此,親友為了紀念她出道30年的紀念日,也在今年6月15日於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打造了李玟的紀念雕像,希望後世可以永遠記住她。怎料,近日卻有大陸網民發現,墓地雜草叢生,且鮮花凌亂不堪,讓粉絲痛心直呼「真是令人心疼啊。」李玟紀念園區有她化身天使的雕像。(圖/翻攝自微博)「李玟墓地被爆出雜草叢生」的影片,昨(12日)晚登上了大陸的微博熱搜,可以看到李玟在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的雕像旁邊,本來印有緬懷字句的牆壁,結果現在已經爬滿了藤蔓和雜草,完全將牆壁擋住,而原本雕像下方的彩虹階梯,也被枯黃的雜草爬滿了。李玟紀念公園的現況曝光後,也湧入大批粉絲感嘆:「真是令人心疼啊」、「墓園沒收管理費咋滴?」、「為什麼沒人打理一下呢?怎麼沒人打理呀?為啥呀?」「看到墓地這樣,心隱隱作痛」、「要種花草就好好種,搞成這麼亂糟糟的是做什麼」、「能不能尊重一下CoCo姐啊,花錢請個打掃的都做不到嘛」、「管理費收的不少,但管理成這樣,也是一種能力啊!虧了當初歌迷對石門峰工作人員滿滿敬意!」但也有網友認為「葉落本就無聲,墓園還要花錦簇?想要後者那就子孫滿堂」、「還沒到清明節呢,網友太急了」、「有啥,我們一年掃墓一次,每年去還不是一樣雜草叢生。」李玟紀念公園的現況曝光後,湧入大批粉絲感嘆。(圖/翻攝自微博)據悉,李玟安葬在武漢與她的母親有關,李玟母親出生於重慶,後為躲避戰火隨家人輾轉四川各地,之後與家人一起離開四川到武漢,再前往上海學醫。此外,這個武漢石門峰紀念園區,傳出也是李玟爸爸的安葬地,且已故歌手姚貝娜也長眠於此。
LINION擦肩心目中女神 忍不住告白「我好喜歡你」
歌手LINION與排灣族歌手Kivi合作新單曲〈Tears in Water〉,講起與Kivi首次合作,LINION興奮地表示:「第一次見面是2021年金音獎,我們擦身而過,我對她說『欸我好喜歡你唱歌欸!好好聽』!」兩年多後終於有機會合作,讓LINION非常開心。LINION表示還沒認識之前就己經看過Kivi比賽的影片,大讚她的聲音非常清澈、優美,從此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後來兩人經由阿爆介紹認識,自然地開始約寫歌,由於兩人住距離很遠,在創作的時候是用Line通話一起把主旋律給寫出來的。LINION也在〈Tears in Water〉這首歌裡首度挑戰使用排灣族語「a tucu saqemauqaung aken」,意思是「我現在想哭」,以男性角度出發詮釋。LINION即將展開巡演。(圖/嘿黑豹工作室提供)LINION曾透露自己的靈魂動物是黑豹,「像是帶著隱隱作痛的傷,誤闖入了Kivi的部落,本以為對方會被自己強悍的外表而嚇跑,但反而被Kivi溫柔且包容的對待,靈魂也被溫暖的擁抱及接住,像是被浩瀚的水所包覆,得以在這樣有安全感的水中放聲大哭、吶喊出自己的情緒。」Kivi也說:「剛認識時覺得LINION很ㄎ一ㄤ很瘋,但他也很溫柔很有才。」即將在5月26日展開專場巡迴的LINION最近勤練團,笑說:「第一次練團大家每練完一首歌都會不自覺得叫出來,覺得太炸太爽了!」並預告這次的專場從空間到演出、音樂都會有非常不同的體驗,「我誠摯的邀請所有進來的人跟我們一起享受這個靈魂樂盛宴。」
背部突然「啪」一聲 看護幫患者翻身竟致腰椎骨折
63歲的李太太是一位居家看護,平常的工作是照顧長期臥床需要翻身的患者。某次幫患者翻身時,突然聽到自己背部發出「啪」的一聲,感覺身體突然震了一下,這個背部的疼痛越來越嚴重,甚至痛到有點挺不直腰,至診所求診,服用止痛藥後雖有改善仍隱隱作痛。李太太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顏秉辰醫師,X光檢查發現第一節腰椎壓迫性骨折:並安排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發現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與李太太討論治療計畫,決定壓迫性骨折採保守治療,並進行藥物治療來避免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持續追蹤三年,李太太的骨密度從原本的-3.1(T-Score)進步到-2.4(T-Score)。顏秉辰醫師表示,大多數人以為骨折是要承受很大的力道才會發生,但壓迫性骨折大部份並非承受大力道,有時甚至只是輕微的傷害就出現。而這其實跟骨頭強度跟品質變差有關,也就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骨頭變得比較脆弱易斷,造成的主要原因為年齡、性別、體重過輕、髖部、脊椎骨、腕部骨折、身高減少 (超過4公分)、父母髖部骨折史、抽菸、飲酒過量、長期臥床、衰弱症或少動;而其中年齡則為一個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建議,以下主要族群,建議應接受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65歲以前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脆弱性骨折者。 顏秉辰醫師表示,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20%),而骨質密度與年齡具有高度關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醫療照護,建議符合應檢族群都該接受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此外,也要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及鈣質,並視自己能力選擇合適的運動,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男童腹痛割闌尾!5年後未好轉赴醫見「闌尾還在」 爸傻住:當時割了什麼
大陸河南一名12歲男童在2019年時因急性闌尾炎開刀切除闌尾,怎知最近又因為身體不適前往醫院檢查時發現「闌尾還在」,讓家屬震驚「那當時切了什麼?」目前當地醫調委已介入釐清。根據陸媒報導,河南鄭州一名呂姓男子怒控,12歲的兒子5年前因為急性闌尾炎前往當地的長葛人民醫院開刀將闌尾切除,術後報告也顯示4.5公分的闌尾已順利切除,並將其送驗。怎知已將闌尾切除後男童的腹部仍隱隱作痛,眼見兒子情況並未好轉,於是父母2023年9月時就將男童送往鄭州另家醫院檢查,結果報告一看才得知「闌尾顯示清晰」,頓時讓男童全家人無法置信。原以為5年前男童闌尾已被切除的呂家人質疑,「不是早切了嗎?當時切了什麼,孩子幾年來一直疼痛,和闌尾有關?」對此,長葛人民醫院回應「有手術記錄有標本,醫學影像只是技術,如果有器官套疊就會有這種情況。」對於長葛人民醫院的解釋呂先生不買單,於是今(2024)年3月再次帶著兒子前往上海仁濟醫院再次檢查,而報告依舊顯示「闌尾可見」,目前許昌醫調委已介入調查釐清。
強震女病患嚇到腿軟!護理長秒衝上前緊抱 她大讚:好有安全感
花蓮外海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為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搖晃劇烈,全台均有感。地震當下,正在交班的台中亞大醫院婦兒科病房護理長王明秋,原本也被強震嚇到,但看到眼前才剛動完手術的女患者嚇到腿軟,馬上衝上前緊緊抱住病患,且持續安撫,直到強震結束才漸漸鬆手,此暖心舉動讓患者直呼「當下整個人覺得好有安全感」。當時該名蘇姓患者剛完成婦科手術,全身相當緊繃,身體不太舒服,3日一早她在先生的攙扶下,準備在走廊慢慢散步運動,豈料突然發生強震,周遭患者紛紛驚恐的大叫,還有人大喊「地震來了」,讓蘇女當場腿軟,感受到驚嚇的她,下腹部傷口更隱隱作痛。當時正準備交班的王明秋,原本也被地震嚇到,不過看見蘇女腿軟,則馬上衝上前當起「扶手」,蹲下來緊抱住患者,以避免患者身體受到劇烈晃動,並持續安撫到地震結束。事後患者感動的說「當下整個人覺得好有安全感」,家屬更大讚「護理師真的好溫暖、好有愛」。對此,王明秋則坦言,地震當下自己也很害怕,但看到患者更害怕,自己反倒不怕了,且所幸平時都有安排地震演練,所以並沒有過度焦慮,當下出於本能反應就立刻衝上前攙扶患者。
偏頭痛反覆發作影響生活! 中醫治療日常保健不費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疾病,相關症狀包刮噁心、嘔吐,對光線與聲音更加敏感,且肢體活動會增加疼痛感。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住院醫師吳昱衡表示,發生起因可能與體質、遺傳、生活作息有關;其中最常發作的族群年齡落在30-50歲之間。為此,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的治療上除了中藥,也可針對不同情況來穴道按壓來達到日常保健。偏頭痛的定義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程度不一的頭痛,但不是偏一邊的頭痛就是醫學上定義的「偏頭痛」。吳昱衡醫師說明,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疾病,相關症狀可能包括噁心、嘔吐、對光線與聲音更加敏感,且肢體活動會加重疼痛的感覺。頭痛的病因與體質、遺傳、生活作息有關。而誘發因子可能是生活壓力、失眠、賀爾蒙改變、飲食等。偏頭痛也會遺傳!?偏頭痛患者約三分之二有家族遺傳傾向,女性比男性有三倍機會得到偏頭痛,最常見的發作年齡落在 30-50 歲之間。甚至,有些偏頭痛患者可能很年輕就發病,長期都可能被這個病症影響生活品質。國際頭痛診斷標準: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當以下症狀發作至少 5 次則符合偏頭痛診斷標準:發作持續時間:在偏頭痛發作期間症狀持續 5 分鐘至 72小時。明顯症狀: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劇烈頭痛。疼痛位置一般為單側,但也有雙側頭痛;疼痛的性質具有搏動性的感覺,當頭痛強度越強搏動感越明顯。若此時有肢體上的活動,可能加劇疼痛的情況。引發相關症狀:伴隨著噁心、嘔吐、畏光和聲音敏感性。中醫上的偏頭痛「偏頭風」屬於傳統醫學之範疇,初發病常與氣血運行失暢有關,日久反覆發作加劇整體臟腑失調,由實轉虛至虛實夾雜,臨床上認為,偏頭痛與風、痰、瘀、虛最為密切。依中醫辨證論治可分四大類風寒頭痛:「頭痛起病快速,其痛連及頸項背部、怕風、遇風寒會加重疼痛、有偏頭痛發作史及作息不正常、外感風寒的明顯誘因,治法以祛風散寒為主。」肝陽頭痛:頭部脹痛有跳動感,情緒煩躁,睡眠不佳,面紅口苦,治法以平肝潛陽為主。痰濁頭痛:頭脹沉重,胸脘滿悶,嘔吐痰涎,治法以化痰降逆為主。瘀血頭痛:頭痛經久不癒,痛處固定,伴隨刺痛感,痛如錐刺,治法以活血化瘀為主。血虛陰虧:隱隱作痛,頭痛緩慢而作,病勢纏綿,時痛時止,伴隨眩暈,遇勞累加重,治法以養血滋陰為主。日常保健與作息調整為要吳昱衡醫師認為除了中藥治療,穴道按壓也是日常保健的方法,可針對不同肌肉上相對應的穴位作刺激舒緩頭痛,如斜方肌上的肩井穴、風池穴,顳肌上的曲鬢穴,額肌上的陽白穴、頭臨泣穴,眼輪匝肌上的攢竹穴、絲竹空穴等。生活及飲食的調整亦不可或缺,飲食盡量清淡,其中,應減少攝取咖啡因及油炸、辛辣等燥熱性食物。另外,睡眠充足不熬夜是基本原則,再配合適當的運動與正常的作息,和緩情緒及壓力,才能有效預防偏頭痛反覆發作。資料來源:高雄榮總醫訊2024年1月〈ttps://wwwfs.vghks.gov.tw/001/VghksUploadFiles/273/relfile/13805/133116/1%E6%9C%88%E9%86%AB%E8%A8%8A-p10.pdf〉
男子軟骨受損疼痛不堪! 接受「自體軟骨修復手術」重拾籃球魂
54歲從事室內裝潢的詹先生,年輕時期就熱愛打籃球,去年5月因長期運動造成膝關節傷害而持續疼痛,不但工作受影響,就連球場都去不了。詹先生尋求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暐錚治療,接受「自體軟骨修復術」,手術隔日即以拐杖輔助下床,3天後順利出院,術後1個月可以患肢跺踏地,3個月就恢復日常行走。膝關節軟骨受損3大原因陳暐錚表示,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83.7萬人,較2016年增加近5萬人,其中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人數約2.5萬人。造成膝關節軟骨受損的原因很多,如年齡增長的關節老化、運動傷害(過度或使用不當)、外傷等,若輕微的軟骨受損未能妥善治療,則容易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早期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易察覺,患者可能僅有暫時性的關節痠痛,若未能早期發現,日後可能演變成慢性發炎持續惡化,最終將導致關節四周增生及關節囊肥厚,關節變大,嚴重者可能導致關節無法自由活動,影響行走能力。關節老化運動傷害(過度或使用不當)外傷(半月板磨損、韌帶損傷)自體軟骨修復術 再生醫學新進展陳暐錚指出,膝關節軟骨是保護膝關節的最後一道防線,據有吸震及減少關節摩擦的功能,軟骨若受損便會造成膝關節隱隱作痛或腫脹。考量詹先生年紀輕,有持續工作的需求,且不能毀了年少時的「籃球夢」,於是建議採取恢復期短、傷口小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醫師表示,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屬於微創手術,只需經由膝關節兩側各一個1至2公分的傷口,分別從患者自體不需受力處取出微量健康軟骨,不需耗時培養,在手術室中以特殊酵素活化切碎後,立刻可以植回受傷部位。植入之軟骨隨著時間,逐漸生長成與人體軟骨相近的「類透明軟骨」,術後可以刺激軟骨生成的復健活動輔助,病人平均術後3至4週可以脫離拐杖行走,半年至1年回診追蹤軟骨生長狀況即可。以詹先生為例,因年輕時的運動傷害以及裝修工作的負擔,讓膝蓋軟骨的傷害加重擴大,不僅須放棄年輕時熱愛的籃球,連工作以及生活都已經受到影響。這樣的膝蓋軟骨傷害以往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只能保守治療緩解症狀,或是最終選擇人工關節置換。新的軟骨再生治療,以目前臨床追蹤患者術後恢復觀察,已追蹤超過10年仍然維持高滿意度。詹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他表示由於長期運動及工作因素,右膝已經進行過3次關節鏡治療,沒想這次在工作時摔了一跤,左膝就連下樓梯都沒有力氣,原本打算更換人工關節,但考量使用年限15年左右恐70歲時需再更換,與醫師討論決定採自體軟骨修復,手術後不但可以迅速恢復工作,而且還保住了籃球夢,讓他感到相當開心。4大關節軟骨療法比一比陳暐錚表示,骨髓刺激術是目前最普遍治療膝軟骨的方式,須先將膝軟骨底部的骨頭鑽數個小洞,使其受傷出血,促進纖維軟骨形生成,手術時間短,但缺點是纖維軟骨與人體自然的透明軟骨不同,使用年限較短,依照個人體質及生活習慣大約可以維持2至5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膝關節損傷治療的最後方式,但置換人工關節的同時,會犧牲原本可能相對正常的組織,例如韌帶,而且可能會影響後膝關節活動力,傷口較大。陳暐錚強調,避免軟骨受損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及正確運動方式,因軟骨沒有神經,所以初期即使軟骨受損也不容易被察覺,可能發現的徵狀有微微痛感以及觸摸不到痛點的深層痠痛感,活動時膝關節摩擦發出喀喀響或是感覺到關節活動不平滑等,建議一但膝關節發生不適,有類似徵狀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確定問題。醫師最後提醒,自體軟骨修復術是微創關節鏡手術,禁忌相對較少,但仍建議術後2周內避免過度負重,最好配戴護具或是使用拐杖分散重量,以免影響到軟骨生長。可以進行抬腿或膝蓋彎曲、伸直訓練,第3、4周左右再開始進行復健,循序漸進的增加練習及踩踏。
9歲男童腹痛就醫「腎臟竟充滿56顆結石」 醫曝原因出在媽媽的寵溺菜單
年輕族群偏食,加上精緻食物攝取過量及瓶裝飲料盛行、少喝開水,造成尿中的草酸、磷酸化合物與鈣、普林等成分濃度升高,形成結晶,凝聚為結石,而這樣的狀況近日就發收在中國河南一名9歲男童身上,他因為腹部劇痛就醫,醫生幫男童開刀竟在腎中取出56顆結石;經進一步詢問得知,原來是男童母親每天為了兒子費盡心思準備菜單,再加上口渴不喝水,才導致腎結石加速形成。中國9歲男童媽媽的寵溺菜單,讓他腎結石多達56顆,腹部劇痛求診。(圖/翻攝自星星視頻)據《星星視頻》報導,這名來自鄭州的9歲男童腹痛難耐,最後經過醫師診斷後,發現其腎臟中,有著大大小小的腎結石,一共56顆,但小小年紀,怎麼會在體內取出56顆結石,原來問題全出自於「媽媽菜單」。醫師詢問起男童的飲食狀況,得知母親餐餐都替他準備魚、蛋、肉類,再加上他不愛喝水,因此都用牛奶或各種飲料替代;由於過於寵溺兒子,漢堡、炸雞,冰淇淋、薯條等被視為垃圾食物的,媽媽也從不阻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腎結石。其類似狀況過去也曾發生在廣東,廣一名男童腰部隱隱作痛了許久,起初症狀較輕微所以他便沒放在心上,直到有天,症狀變得相當嚴重,甚至還出現血尿的情況,家人緊急將他送醫治療,經過醫生診斷發現,男童的腎臟有嚴重的結石,經手術後取出數量竟高達56顆,頓時嚇壞男童的家人與醫護人員們。據了解,男童因為平常太愛過吃肉,且又不愛吃蔬菜與喝水,才會導致腎臟嚴重結石。醫師呼籲,應該給小孩均衡飲食,肉魚蛋、乳製品要適量,每天建議飲用2公升的水,並適度運動,如果出現腰痛、尿血的情況,就要盡快就醫。
祖孫3人被狂砍重傷身亡 兇手是鄰居母子…疑「祖輩糾紛」釀殺機
中國廣西柳城半年前發生一起命案,因為與鄰居的祖輩糾紛,導致呂女士一對兒女和公公被殺,自己也被砍傷,兇手正是鄰居,而且犯案的是一對母子,2嫌事後都已被警方逮捕。根據《極目新聞》報導,事情發生在今年7月22日,呂女士從工廠宿舍回家,準備去超市買東西,和7歲兒子以及5歲女兒一起度過周末,當時公公正在修理新房的排水管,兒女在新房隔壁的老屋看電視,突然她聽到一陣爭吵聲,但因為電視聲很大,並沒有聽清楚,隨後就聽到兒子淒厲喊「妹妹」,聲音相當驚恐,她趕緊前往查看,發現女兒倒在血泊中,一名男子正揮刀要砍兒子。呂女士轉身從廚房拿菜刀,準備和歹徒博鬥,僵持期間,一名中年女子進門來,奪下男子的刀,原本以為是來幫她的,但男子空出手後,直接抓她的頭狂打,而女子則持刀砍她,導致她陷入昏迷,一段時間後才醒來,立刻報警,但60歲的公公因為失血過多,送醫途中不幸死亡,2名兒女也都搶救無效。呂女的兒子和女兒都不幸身亡。(圖/翻攝自極目新聞)呂女士當時沒認出行兇的人,事後才想起是一對母女,之前曾跑到家裡,和家中長輩爭吵,正是鄰居胡男和其母親周女。檢方驗屍報告顯示,呂女士的公公是被菜刀類銳氣和鎬類鈍器長條扁平端多次砍擊、敲打致多發創傷急性大出血合併重型顱腦損傷而死亡;呂女士的兒女是被有一定重量、易揮動的砍器多次砍擊頭部致重型顱腦損傷死亡。至於呂女士,她的頭部和手腳受到嚴重的傷,現在手偶爾還是會突然刺痛,嚴重時無法抓握東西,頭上受傷的地方也隱隱作痛,甚至出現記憶力下降的情形。呂女士指出,鄰居胡男性格內向,2家距離不過幾百公尺,算是親戚,但祖輩上有矛盾,平常很少來往,加上他們裝修新房,房子緊鄰3公尺寬的道路,胡男及其母親覺得新房占路,但其實根本沒有占路,2家人因而產生矛盾,對方還上門和公公吵架,曾用言語威脅。當地村幹部證實,2家人祖輩確實有過矛盾,但調解後誤會已經解開,至於新房產生的矛盾,2家人都沒有向村委反應,胡男和周女已被逮捕,案情進一步審理中。
醫生要她「多喝水」…女子4小時狂飲7公升 致嚴重「水中毒」緊急送院
大陸浙江杭州有名女子近日在醫院做完肝臟增強核磁共振後,醫護人員叮囑她要「多喝水」,才可以促進造影試劑排出體外,豈料女子一回到家就開始狂灌水,在4小時內狂飲7公升的水,結果導致嚴重水中毒,送院治療後才逐漸好轉。據悉,52歲的王姓女子日前因右側上腹隱隱作痛,於是到家附近的醫院就診,在做完肝臟增強磁共振後,醫護人員細心叮囑她要多喝水,才能多排尿,讓造影試劑盡快排出體外。豈料王女一回到家就開始狂灌水,在4小時內狂飲7公升的水,不久後就出現噁心、嘔吐、手腳抽筋、無尿、意識模糊等症狀,被家人緊急送院治療。經醫生檢查,王女由於過度飲水導致膀胱急速擴張及無尿狀態,且血液中的鈉離子含量為122mmol/L,為嚴重的「稀釋性低鈉血症」,即「水中毒」,在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後才逐漸好轉。醫生指出,稀釋性低鈉血症的主因是血液中的鈉濃度異常低,而鈉是一種電解質,可以幫助調節細胞內和細胞周圍的水分含量,但飲水過量可導致體內鈉含量被稀釋,造成低鈉血症,導致細胞腫脹。所以當人一次或短時間內有太多淡水進入體液,腎臟負擔加大,體液正常組成也會被打亂,過多的水分無法通過尿液排出,而引起組織間隙內存在太多水分,導致身體出現水中毒的症狀。
《黑澀會》鄭靚歆整復變肋骨骨折怒告 美魔女媽陪同現身法庭
女星鄭靚歆日前接受某王姓知名整復師治療時,弄到肋骨骨折,日前母親胡文英拍片控訴這為整復師事後連一句道歉都沒有怒告對方,今天(24日)下午2時許,母女倆一同現身士林地檢署,鄭靚歆受訪時指出,事發至今已過去4個月,但受傷的地方仍然會隱隱作痛。鄭靚歆整復變半殘怒告,美魔女母陪出庭。(圖/三立新聞網)從《我愛黑澀會》出道的鄭靚歆,下午在胡文英陪同下抵達地檢署準備開庭,她指出,會去體驗整復是為了跟老婆一起拍攝YT影片,沒想到卻變成肋骨骨折,受傷後是完全不能平躺的狀態,連躺下都要人家幫忙,事發至今身體都還在復原中,受傷的地方仍會隱隱作痛。鄭靚歆指出受傷位置。(圖/三立新聞網)鄭靚歆也強調,雖然今年2月曾經發生過妻子抱她導致她尾椎受傷,但與這次骨折的位置完全不同,希望外界不要誤會,接著便匆匆與母親一同進入;隨後,王姓整復師也在豪乳妹陪同下抵達地檢署。鄭靚歆先前因參加《全明星運動會》第四季表現出色受到關注,但日前母親胡文英哭訴,女兒被這位知名整骨師弄到骨折,且對方至今連一句道歉也沒有;稍早,鄭靚歆也發文感謝外界的關心,並喊話整復師坦然面對「拜託不要再找藉口了」。
健保如賭博1/癌婦申請標靶藥遭拒 每月10萬藥費壓垮全家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舉世聞名,多次被國際媒體譽為「世界第一」,如今健保出現財務黑洞,民眾申請健保也難上加難。桃園77歲林陳姓老婦罹患肺癌,仰賴每月9萬8000元的標靶藥物救命,如今其使用的相關藥物雖幸運納入健保,但老婦申請時卻被以她2年前曾使用過免疫療法為由拒絕,全家經濟瀕臨崩潰。由於現行健保規定每種病只補助一種療程,意思是這位老婦曾選擇使用免疫療法,不管有效沒效,健保都不再提供標靶藥物,此一規定似乎逼著病人拿自己的命進行一場豪賭,選對就能靠健保續命,選錯就只能自費砸大錢去買命。77歲林陳姓老婦人罹患癌症,仰賴每月9萬8000元的標靶藥物救命,龐大醫療費用讓一家人喘不過氣。(圖/黃威彬攝)10月4日上午,林小姐陪著年近8旬的老母親回醫院複診,在颱風將來的滂沱大雨中,她扶著母親走進院區,亦步亦趨的跟在媽媽身邊,母女兩人的手緊緊相握,而在這幅溫馨畫面的背後,卻藏著將一家人壓垮的龐大醫療費陰影。「每個月9萬8000元,什麼的家庭能夠這樣花?」林小姐表示,母親罹癌前生活十分活躍,除了日常的打牌唱歌外,還能跟好友跳國標舞和爬山,直到2年前她自覺骨頭隱隱作痛,求助骨科卻被安排轉診至胸腔內科,前年10月確診肺腺癌非小細胞癌第4期,在醫生的建議下曾進行一次免疫療法,但身體出現嚴重排斥反應只好作罷。 「家裡已經沒有爸爸了,不希望媽媽這麼大年紀還要化療,這才決定吃標靶藥物。」林小姐提到,她曾目睹化療患者吃不下、睡不好還掉頭髮的景況,她不捨愛美的母親如此受罪,當時正好助攻非小細胞肺癌的新標靶藥「capmatinib」獲准上市,林家人討論後決定自費使用該藥物。所幸此標靶藥物對病症有極大幫助,林老太太在持續服藥後病情逐漸穩定,生活品質幾乎回到患病前,但該藥每日得服用4次,老太太每月的藥費和醫療費超過10萬元,加上各種手術費用,林家人至今已燒掉近300萬元,沉重壓力壓得全家都喘不過氣。今年6月,健保署通過「Tepmetkofilm-coated Tablets 225mg暨其藥品給付規定」,而該藥品與林老太太服用的「capmatinib」有相似療效,林家人聽聞此好消息時感激涕零、普天同慶,原以為肩上的擔子終於能稍稍減輕,現實卻狠狠地給了他們一巴掌。林老太太前年10月確診肺腺癌非小細胞癌第4期,所幸病情在標靶藥物治療下逐漸穩定。(示意圖/123RF)「原本以為終於得救了,心情就像在洗三溫暖一樣。」林小姐無奈表示,健保給付規定每月病人每個適應症限給付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且不得互換,但當時健保並沒有給付該款標靶藥物,健保署溯及既往,用2年前無效的免疫療法為拒絕理由,讓他們難以接受,林老太太更因打擊過大,連藥都捨不得吃。「又不是真的賺很多錢,大不了就不吃了。」林老太太表示,她眼見自己的病成了子女沉重負擔,數月前開始瞞著家人和醫生,將每日4顆的藥物減至每日2顆,直至近期要買藥時才被醫生發現,身體也因此出現抗藥性,如今只期望健保署能放寬限制,給癌友一條生路。健保署表示,林老婦人使用免疫療法時正值疫情時期,院方可自行審查免疫療法,林老太太確實有使用此療法並給付,而法規明定每位病人每個適應症限給付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且不得互換,這才會兩度駁回申請,如患者有疑慮,可請院方在60天內提出爭議審議以進一步釐清。
罹癌怕拖累子女不敢講 忍到病灶潰爛才求助
60多歲的陳阿姨平時熱中於志工服務,由於工作因素和先生、兒子分居兩地,不知何時開始,她的乳房開始隱隱作痛,但始終不肯正視,甚至想靠宗教信仰的力量撐過去,直到乳房病灶開始潰爛,痛得難以承受,終於向家人開口求助。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回憶,陳阿姨和家人找上協會求助,她馬上幫忙安排病人住家附近的醫院,也和醫師打過招呼,希望讓病人更安心接受治療,但出乎眾人意料之外,陳阿姨臨陣脫逃了。後來在旁人不斷勸說下,陳阿姨終於願意就醫,但已經進展到乳癌晚期,只能接受保守緩和治療,儘管稍微找回生活品質,但還是難以阻止病情惡化,於今年6月病逝。這段期間,黃淑芳和陳阿姨持續透過LINE聯繫,每天向她問好,關心她、鼓勵她,陳阿姨也在臨終前向黃淑芳道別、道謝和道歉,「如果當時有早一點接受治療,或許現在不會是這樣子」。黃淑芳從事乳癌病友服務20多年,她觀察到高齡癌友心態呈現兩極化,一端是鴕鳥心態,另一端則是樂觀豁達。前者覺得自己年紀大、活夠了,擔心治療費用造成子女負擔,因此不願正視病情,更不願意積極治療;後者則是覺得不甘心,好不容易活到這把年紀,兒女成群,終於可以享受天倫之樂,捨不得就這樣離開,因此更加正向樂觀地接受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關懷教育中心主任游懿群也發現,不少高齡癌友都是過去生活苦過來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他們面對挫折和承擔責任的能力較好,面對癌症病情也比較豁達,有很高比例願意積極接受治療。嘉義聖馬爾定醫院曙光俱樂部會長陳季英說,自己服務的乳癌患者多數和兒女分開生活,罹癌後家人為了照顧媽媽,反而讓她獲得和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這些患者感覺自己是被照顧的、沒有被遺棄,心理上的富足,或許對治療效果也有幫助。
耳朵內隱隱作痛! 就醫檢查竟夾出一隻活蟑螂
哥倫比亞一名女子日前不斷聽見耳內傳出「啵啵」詭異聲響,起初她並沒有理會,不過之後耳朵卻開始隱隱作痛。沒想到當她就醫後,醫生竟從她的耳朵內夾出一隻活蟑螂,讓她相當傻眼。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哥倫比亞一名女子日前不斷聽見耳內傳出啵啵聲響,不過她並未理會,直到後來耳朵開始出現疼痛,她才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後,竟直接從她耳朵中夾出一隻活跳跳的蟑螂,讓她非常震驚。而事後醫護人員寶拉(Paula Avalos)將這段影片發布至TikTok上,才短短5天就累積了2300萬人次觀看。影片一出也引來不少網友留言,紛紛表示「從現在開始我要摀著我的耳朵睡覺」、「如果是我我寧願把整個耳朵切除」、「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真的很痛,而且牠在耳朵裡移動時發出的聲音讓人難以忍受」、「我這輩子再也不會睡覺了」。
每個月痛不欲生 專家授6步驟揮別經痛!
經痛是年輕女性常見的問題,但若吃止痛藥沒用,又怕動手術影響懷孕怎麼辦呢?擔任奧運選手專責物理治療師的張正琪表示,嚴重經痛的問題大多為子宮肌瘤壓迫到子宮腔,或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巧克力囊腫,若嚴重到會痙攣甚至暈倒,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開刀治療;若情況尚未嚴重到非手術不可,則可靠下列6種方式來緩解:經痛輕微者會感覺腹悶、隱隱作痛,嚴重則會全身無力,甚至痛到無法站立。許多女性大多是自行服藥,但若服藥後效果有限,建議找婦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痛一般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與「續發性經痛」兩大類,前者可吃巧克力或紅豆湯等飲食法緩解,後者則是有骨盆腔疾病,需透過醫師檢查確認病因,給予適當的藥物和治療,經痛問題才能徹底解決。第1招 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使用暖暖包熱敷或是泡腳,有助於促進下肢與骨盆腔血液循環,讓冰冷手腳與腹部暖活起來。第2招 巧克力飲食法根據研究顯示,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富含鎂,適量攝取可達到肌肉放鬆的效果,另外黑巧克力也富含可可多酚與糖分,可促進腦內啡與血清素的分泌,讓心情愉快。推薦食用72%巧可力,可避免引發肥胖問題。一般女性可在經期後補充四物湯,但若是子宮肌瘤患者,吃太補恐會加速肌瘤生長,因此此類患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再進補。第3招 非經期適度運動推薦在「非經期」的時候進行輕度運動,例如伸展、有氧運動、瑜珈、皮拉提斯等,有助於緩解經痛狀況。張正琪補充,運動後若出血量略為增多(非大量血崩),不一定是壞事,有可能是運動讓子宮肌肉彈性變佳,收縮更有力,排出了之前未排乾淨的經血,反而是好事。第4招 避免久坐生理期時又累又痛懶得動,為了維持血液循環,有空時可稍微抬腳,活動髖關節,促進骨盆腔肌肉活動與血液迴圈,讓子宮肌肉保有彈性活力,排出經血不淤積。第5招 專業治療-內臟筋膜鬆動術不少女性不愛運動,子宮肌肉無力,加上經血堆積壓住肌肉,導致子宮肌肉彈性變差,整個子宮就會處在筋膜緊繃的狀態,經血更不易排出,形成惡性循環。藉由物理治療師進行內臟筋膜鬆動術(Visceral Manipulation, VM),可促進內臟與其週邊組織正常活動。雖然治療時疼痛感較高,但能紓緩緊繃的腹部與子宮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還能緩解漏尿、便祕、腸躁等多種問題。另外,低周波治療器屬於復健科使用的電療器材,主要功效為止痛與促進血液迴圈,類似止痛藥可以暫時緩解經痛,都僅是緩解表面症狀。張正琪呼籲,嚴重經痛的女性朋友,仍應先尋求婦產科醫師評估狀況是否需要開刀,從根本上對症下藥,並做好日常生活保養,才能改善經痛困擾。
從力挺到心死 退休醫師痛批黃國昌
黃國昌近日深陷多起地產爭議,退休家醫科醫師楊斯棓表示,他多年來捐給時力候選人的經費超過50萬元,像他這樣願意出錢出力挺台派,且並非想藉此謀取政治位置的人不少,但他們看到黃這些年來的改變,紛紛感到心悶、心痛、心死,希望黃國昌能用質疑別人的標準,去檢討自己的停車場爭議。針對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近日深陷畸零地及名下透天厝違法加蓋爭議,楊斯棓昨(8)日於臉書表示,黃國昌近日把批評者打成「民進黨鐵粉」,自己內心只能用隱隱作痛來形容,據他了解,最近抨擊黃的人,很多都曾參加過時力募款大會,在黃最需要支持時,以時間跟金錢心甘情願相挺,像他自己前後就捐出逾50萬元給時力各候選人。楊斯棓說,「我沒有加入時力,或任何一個政黨,更不要說覬覦或想跟人競爭任何一個位置。」楊透露,像他這樣的人不少,但他們眼見黃國昌近幾年的改變,都感到心悶、心痛、心死,「希望黃國昌用質疑別人的標準,去檢討自己的停車場。希望黃國昌不要扯自己的媽媽,黃媽媽何辜?希望黃國昌公布那塊停車場近幾年的租約跟匯款紀錄。希望黃國昌電光石火般的解釋外界質疑的違建疑雲。」楊斯棓指出,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名嘴黃智賢和中天都不可能是綠營側翼,但近日皆開始質疑黃國昌,黃國昌若無法儘速面對這些問題,其政治生命只會加速走向油盡燈枯,「誰會請一個沒有擔當的人當法務部長?誰會請一個家有違建的人當法務部長?誰會請一個厲聲質疑他人,卻用寬鬆標準放過自己的人當法務部長?」楊斯棓強調,公平正義,應從自己做起,而要改變台灣,得先改變自己。
朱凱翔神隱一週復出! 陳芳盈怒批:不要臉
Metoo風潮吹向演藝圈,正當大眾將目光轉向演藝圈時,名嘴朱凱翔復出了,日前朱凱翔恢復主持網路節目,此舉讓雲林縣議員陳芳盈痛批「不要臉!」先前雲林縣議員陳芳盈指控名嘴朱凱翔在飯局上兩度詢問「我可以和妳打X嗎?」讓她覺得遭到冒犯,豈料事情爆出後,朱凱翔卻以「沒有印象,但我道歉」回覆。隨後陳芳盈還北上召開記者會,聲淚俱下痛訴,她勇敢站出來發聲,卻遭朱凱翔網軍霸凌,而朱凱翔則神隱拒絕認錯。如今朱凱翔復出網路直播節目「不演了開講」,陳芳盈痛批,當初看見朱凱翔在節目上批評朱學恒,讓她埋藏在心中的傷痕隱隱作痛,才決定將一切公諸於世,因為實在無法接受朱凱翔「一邊性騷擾別人,一邊卻還可以成為守護女性的正義之士。」陳芳盈坦言,朱學恒固然可惡,但他事後道歉、不開直播也承諾不上政論節目,起碼願意面對自己錯誤並反省,但是朱凱翔性騷女性,卻是神隱一周後火速復出網路節目「不演了開講」,裝作一副沒事的樣子,讓陳芳盈痛批「只能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此外,陳芳盈宣布成立粉專「反性騷鹹豬滾!」粉專,發起台灣反性騷擾運動,首先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請那些上「不演了新聞台」節目的人想一想,「要繼續成為幫助朱凱翔擴大影響力,讓他不用付出代價,當繼續騷擾女性的可惡鹹豬手嗎?」《CTWANT》提醒您:尊重身體自主權,遇侵害請撥打113、110。
戴愛玲說哭就哭對演戲有信心 讚春風敬業過敏不適仍準時上工
「鐵肺天后」戴愛玲2023年全新單曲〈逃生門〉,歌曲寫下戀情結束後仍隱隱作痛的傷,希望透過這首歌能療癒有著同樣經歷的人。這次MV邀請以鏡頭敘事見著的姚國禎執導,並找來玖壹壹的春風擔任男主角,第一次演戲的戴愛玲堪稱「水做的女子」說哭就哭,讓導演表示在眼神中看見勇敢,讓戴愛玲對未來若有機會跨界演戲多了些信心,開玩笑說:「歡迎大家找我客串。」下月將於北流開唱的戴愛玲,近來處於密集的籌備期,儘管如此,仍持續推出新作,全新單曲〈逃生門〉請到玖壹壹的春風擔任男主角,戴愛玲說:「這次MV是我第一次這麼正式的演一個有劇情的MV;看到腳本時,當下就覺得春風是相當適合的人選,一提到他,每個人腦海中都馬上出現畫面,就是他了。」她與春風過去從未有交集,第一次見面討論劇本時,慢熟的春風也因為戴愛玲的熱情,互動變得更熱絡。擅長用鏡頭說故事的姚國禎導演,也為〈逃生門〉MV寫下貼近人心的故事;故事中,戴愛玲與春風是從小一起玩音樂的夥伴也是情侶,卻因為機運,最後戴愛玲成為了舞台上耀眼的歌手,春風則在旁以經紀人的角色輔佐,兩人卻慢慢有著奇妙的隔閡,隨著兩人的關係在大眾面前曝光,各種輿論的壓力,最後春風選擇不告而別;原本緊抓著這份感情的戴愛玲,在最後一刻卻選擇不再執著,兩人從此各過各的生活。演出哭戲時,戴愛玲眼淚說掉就掉,她笑說:「一開始會想難過的事,例如傷過自己的人、演唱會要瘦身不能吃好吃的等,到最後我其實沒有特別想什麼,後面哭了好幾次。」導演直讚戴愛玲眼神中充滿勇敢,更鼓勵她要相信自己能夠演戲;一席話讓戴愛玲直呼:「是很大的讚賞!難道我真的可以演戲了嗎?歡迎導演們找我客串!」她事後也分享:「發現經過了一些人生歷練,對演戲真的比較駕輕就熟了。」導演鼓勵戴愛玲要相信自己能夠演戲,一席話讓戴愛玲直呼「是很大的讚賞」。(圖/華納音樂提供)首次客串MV的春風,儘管台詞不多,但只要他一站在鏡頭前,就讓所有工作人員及導演都直呼有著電影明星的氣場,光是一個背影都很有感!當天春風因為過敏,眼睛、鼻子都很不舒服,卻在吃藥後很快的準時上工,敬業與力挺的態度讓戴愛玲十分感動。〈逃生門〉MV於「戴愛玲 Princess Ai」YouTube官方頻道上線。《愛爾麗集團 戴愛玲故事的故事 巡迴演唱會》將於 7/15 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唱,門票則將於 5/6 下午一點正式在 KKTIX 啟售。
醫療糾紛3/「我要告你」成最大迷思 恐耗18年!患者勝訴卻僅1成
民眾愈來愈懂得維護自身權益,因此當發生醫療爭議時,往往第一個想法就是「我要告你!」專家表示,這是民眾最常見的迷思,事實上根據過往判例分析,患者勝訴的比例僅有1成,而且官司往往要耗上18年左右的時間,相當勞民傷財!一名男子摔車受傷後手腕疼痛而就醫,醫師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右側遠端橈尺骨關節半脫位」,安排男子進行韌帶重建手術,術後三個月,男子手腕仍無法自由轉動且會隱隱作痛,男子認為醫師未說明手術方式與風險就讓他簽手術同意書,控告醫師有醫療過失、且未盡告知說明責任,要求醫院賠償他4年無法工作的薪水,與退休前共38年的工作半薪、看護費用與精神賠償,共800萬元。案件審理後,法官認為手術同意書中已經詳列「手術後無法保證病情一定會改善」,且同意書中也寫明相關風險,因此認為手術未違反醫療常規、醫師也已經善盡告知義務,因此判決男子刑事、民事皆敗訴。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表示,許多民眾面對醫療爭議最大的迷思,就是認為要直接進入訴訟階段,也就是控告醫師與醫療院所,但進入訴訟階段是一條相當艱辛的路。醫美療程、整形外科的醫療糾紛案件相當多,專家認為與業者不當招攬、違法廣告較為相關。(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根據2021年6月出版的《月旦醫事法報告》,廖建瑜法官發表《從地方法院民事醫療判決看最新發展趨勢-引用最高法院次數觀察》,統計2016~2020年民事訴訟案件,一審、二審、三審完成需花6.2年,若再上訴到最高法院後,被退回更審,則要再回到高等法院繼續跑,所以一旦被退回,那可能要再加2.5年,再退回、再加2.5年,依經驗推估最久需10~11年左右才會定讞。吳奎彥說,「依我們掌握的資料來看,一個訴訟到確定判決甚至要18年,光是法官請合適的單位進行醫療鑑定,就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且鑑定可能不只一次,無論是患者或醫師,這個過程都非常痛苦漫長。」更重要的是,患者勝訴率僅為1成!根據2019年《月旦醫事法報告》的統計,醫療糾紛患者勝訴率為11%,民事糾紛院方判賠原因,主要是未盡告知義務佔23%、術後照護16%及手術疏失16%。吳奎彥認為患者勝訴率低,與醫療專業門檻高有關,因此檢察官大多會不起訴或法官認為醫師已盡相關義務,因此多數不會追究醫師責任。另一位急診醫師則認為,病患勝訴率低是因為醫療糾紛濫訟的結果,他表示若一般民事案件雙方勝訴比例各佔一半的話,那醫療糾紛案件是懸殊的9比1,反而代表醫療糾紛承受了 8倍的濫訟。吳奎彥說,其實在訴訟之前,民眾面對醫療爭議還能有許多選擇,例如透過各個單位與醫療院所協調,或是申請衛生局的調處,安排其他醫師檢視醫療病歷、釐清責任等,這些都有助於更快地解決民眾的問題。
她胃痛全身超癢⋯皮膚變黃「尿出烏龍茶色」 醫一看:狡猾「癌王」
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因早期沒有明顯表徵,等到發現時,情況往往已無法挽回。一名女病患一直以為胃痛是因為胃病復發,直到近日皮膚變黃、全身發癢,加上小便呈烏龍茶顏色,因此到醫院就醫,結果一照超音波,發現胰臟的頭部有一個深黑色3.5公分的腫瘤。醫師錢政弘在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分享一則案例,一名60多歲的女病患因為皮膚變黃來急診就醫,而在一年多前,女病患就曾因胃痛做過胃鏡檢查,當時發現有胃潰瘍,因此吃了一段時間的潰瘍藥;不過藥吃完沒多久,女病患發現胃又開始隱隱作痛,以為是胃病沒好,因此到家裡附近診所拿藥吃,然而胃痛都沒有明顯改善。女病患透露,整天上腹部都隱隱作痛,有沒有吃東西都一樣,不會劇痛,但食量越來越小,吃不到半碗飯,且最近10天發覺全身越來越癢,小便甚至變成烏龍茶的顏色,至於大便的顏色則是淡黃色。錢政弘聽完症狀後,研判膽管有嚴重的阻塞造成黃疸,癌症引起的可能性最大。果然一照超音波,發現胰臟的頭部有一個深黑色3.5公分的腫瘤,胰臟的胰管也擴張到5.7公釐,肝臟內外的膽管都明顯的擴張。錢政弘直言,應該就是胰臟癌了。錢政弘指出,胰臟癌相當狡猾。(圖/翻攝自臉書/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解釋,長在胰臟頭部的腫瘤會堵住膽管和胰管,造成消化酶(脂肪酶)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可能導致大便會有浮油出現,但這位女病患表示沒有脂肪便或是背痛,一直以為腹部隱隱作痛是胃痛,想吃胃藥緩解,直到體重減輕和全身發癢 ,才發覺不對勁。錢政弘指出,胰臟癌相當狡猾,因此提供胰臟癌在胰臟的不同部位出現的症狀供大家參考。1.頭頸部:體重減輕、黃疸、膽管炎、飯後疼痛、腹脹、脂肪便。2.體部:上腹痛或背痛。3.尾部:上腹痛或背痛,轉移部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