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激素
」 雄性激素 小甜甜 不孕 大陸 攝護腺癌不孕治療年齡逼近38歲 壓線求醫恐步入治療陷阱
國健署自2021年人工生殖擴大補助今已滿三年,申請人數持續上升中,三年來已有超過2萬名試管嬰兒順利出生,其中更有2,314對不孕夫妻再度申請使用試管應兒補助來孕育第二胎。然而,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女性平均年齡,從民國87年的32.7歲延遲至37.9歲,從生殖醫學角度來看,五年的差距使女性身體機能和生理條件因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增加了治療的挑戰。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憂心,不少民眾嘗試自然懷孕至將近40歲後,才尋求生殖醫學協助,導致排卵刺激療程出現「過度在意數值高低」、「隱忍嚴重治療副作用」與「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三大錯誤觀念。蔡英美醫師指出,許多不孕夫妻認為AMH數值、取卵數等數字越高才是成功率的保證,客觀來說AMH值在臨床上的意義是能夠協助醫師判斷卵巢功能與庫存,並於後續治療上給予合適的建議,因此AMH數值高低並不代表生育力成功與否;而另一個患者常在意的取卵數也並非越多越好。國內外研究即發現,活產率雖隨著取卵數上升,但取卵數量若超過20顆,在取卵週期新鮮植入胚胎的活產率反開始下滑。另外,以試管嬰兒治療來說,最重要的階段排卵刺激治療是透過刺激賀爾蒙,讓多一些的卵泡有機會發育成熟,以利後續療程使用。但排卵刺激治療所引起的賀爾蒙變化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煩躁、情緒波動,反應較強的患者則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然診間卻有不少患者認為不適是必經之路而隱忍副作用。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醫師也分享,許多不孕夫妻求助生殖醫學前,會嘗試自然備孕、傳統療法與宗教信仰等,並將生殖醫學視為最後的生育手段,直到一直懷孕未果後,才會踏入生殖醫學尋求協助。由於男女精卵品質隨著年齡上升而下降,不管自然懷孕或是生殖醫學,其懷孕及活產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書即顯示,以新鮮植入週期活產率來看,小於35歲的成功率還有44.6%,而41-42歲剩餘18.7%,42歲後更僅剩7.6% 5。為避免排卵刺激階段的心理壓力影響後續求子進度,蔡英美、黃貞瑜醫師也提出「3不3要」指引,鼓勵正在不孕治療過程中的夫妻確實掌握正確原則,方能破解失敗循環,降低治療壓力:治療要點1「不衝高、要適合」:AMH不是絕對,每個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治療方案。蔡英美醫師表示,目前排卵刺激治療以注射型性腺刺激素為主流(俗稱排卵針),除了有高純度尿液萃取製劑,還有透過倉鼠細胞基因工程合成的製劑,以及人體細胞株基因工程合成製劑,因此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數值進行藥物評估。例如藉由AMH數值可推測女性卵巢卵泡的庫存量,並依據年齡、身體狀況及各項檢測數值,預測能取出的卵子數目來決定合適的排卵刺激療程組合和劑量,確保治療時能兼顧安全和成功率。治療要點2「不過量、要品質」:取卵數並非越高越好,卵子品質是成功受精的關鍵根據每個患者身體數值的不同,經排卵刺激治療後會有不同的成熟卵子數量。黃貞瑜醫師說明,取卵數多確實能增加懷孕成功機率,但卵子能否成功受精成為好胚胎,成功著床、產子的過程中,精卵品質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提醒患者,切勿只關心取卵數的多寡,也須同時掌握卵子品質。治療要點3「不隱忍、要安全」:副作用不是迎來寶寶的必要,身體舒適安全讓療程更順暢由於排卵刺激治療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因此若出現情緒波動、乳房脹痛等,都是屬於正常生理變化。但若以嚴重副作用如OHSS來說,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嚴重者恐須暫停療程。因此副作用若已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立即與醫師反應,切勿自行隱忍不解決。生殖醫學治療日新月異,治療手段豐富,國際研究也解釋,相較傳統治療,最新排卵刺激治療組合在出現副作用的比例上也較低。在安全性與患者身體的適應性都能得到保障,除了提升取卵數,也讓取出的卵子有好的品質,讓患者能在更舒適與安全的環境中實現生育的夢想。帕運國手桌球教練蔡貴蘭分享,因長期征戰國際賽,與丈夫一直無法如願懷孕,隨著年紀增長體會到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便與醫師討論後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儘管蔡教練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和雄性激素偏高的問題,但仍保持正面心態面對,不過度在乎數值高低、也不因自身狀況而氣餒,抱持著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最終成功圓夢。而身為生殖專科的張至婷醫師,也以正確觀念面對不孕,27歲備孕一年未果立即尋求生殖醫學協助,30歲即成功透過試管療程誕下寶寶。張醫師分享,由於年紀輕輕就接受治療,卵子和胚胎質量相較40歲患者,都表現更優異,也有更多時間和機會來拼第二胎。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則表示,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已經成功幫助1萬8千多對夫妻迎來2萬多名試管嬰兒,呼籲民眾及早規劃生育外,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亦可善用補助資源及早投入療程,更鼓勵未來有意第2胎、第3胎的民眾多加利用,並於治療旅程中適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邁向舒適安全又成功的求子之旅。
15歲萌妹沒來月經 就醫檢查竟是「男兒身」!醫生揪出罪魁禍首
養了15歲的女兒竟是「男孩」!由於女兒一直沒來月經,大陸深圳市1名蘇姓女子近日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然而診斷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因為甜美可愛的女兒竟然是男兒身。通過檢查,醫生發現朵朵的體內缺乏一種特殊的酶,也就是「17α-羥化酶」,導致人體內的性激素合成出現障礙,雄性激素缺乏。《南方都市報》報導,蘇女士的女兒朵朵(化名)今年15歲,平時聽話懂事,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近2年來,蘇女留意到朵朵一直沒來月經,胸部也不見發育跡象。透過線上諮詢了解到,女性在13歲仍無任何青春期表現者為青春期延遲,可能與遺傳、營養及內分泌等因素有關。蘇女相當納悶,認為「我和老公都發育很正常,而且我們家朵朵平時營養也很好,發育應該沒問題啊。」於是,她帶著朵朵到南山醫院檢查,婦科彩色超音波顯示,孩子沒有子宮和卵巢發育;染色體檢查結果竟然為46XY,是正常男性的染色體。經過醫生再三確認,朵朵的染色體確實是46XY,意味著他在染色體性別上是男性。「這怎麽可能?十多年來,朵朵一直是個女孩,包括性格、外貌及外生殖器特徵(女性外陰)都是女孩。」這個結果給朵朵媽媽當頭一棒。朵朵攜帶的是Y染色體,本應該發育成一個有睪丸、陰莖的男兒身。而且醫生檢查發現,她的確有睪丸,隱藏在腹股溝內,但其外生殖器卻表現為女性。蘇女帶著朵朵來到南山醫院內分泌科進一步治療。通過檢查,醫生發現朵朵的體內缺乏17α-羥化酶,使性激素合成出現障礙,導致雄激素缺乏。內分泌科主任楊靖介紹,胎兒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雄激素對男性胎兒性別的正常分化和陰莖生長發育起著關鍵性作用,如果缺乏雄激素的作用,即便是46XY染色體,胎兒也會自發向女性的方向變化,表現為男性假兩性畸形或性反轉。同時,17a-羥化酶缺乏還會導致糖皮質激素合成減少及鹽皮質激素前體物質合成增加,患者會表現出高血壓、低血鉀、皮膚色素黯沉等情況,而目前朵朵的血壓就處於正常的高值。南山醫院制定了治療方案,目前朵朵已經接受雙側隱睪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未來只要定期回診,各項指標都可以調整到正常的範圍內。
卵巢指數異常年輕化 中醫「養卵」助護理師成功受孕
護理師平時總是忙於照護病人,卻忽略自己身體狀況,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張烱宏主任收治三位護理師同仁,都是婚後1~3年還未順利懷孕。就診西醫檢查,其中兩位護理師年紀不到30歲就出現卵巢退化(AMH<2.0);而另一位護理師則是AMH>5.5,月經不規則,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當下讓這三位護理師有點震驚,不約而同就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好孕門診,經過張烱宏中醫師診治,透過中醫精準「養卵」技術,三位護理師順利懷孕,也平安喜獲龍寶寶。卵巢儲備功能是指卵巢內留存卵泡的數量和質量,會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近年發現卵巢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患者不到30歲就出現卵巢退化情況,卵巢退化除了年紀因素之外,卵色體異常、自體免疫疾病、化放療、卵巢手術、抽菸、壓力、熬夜、塑化劑、不明原因等均會造成卵巢退化。卵巢退化有些會出現更年期前期症狀,如經期不規律、月經量變少、潮熱、盜汗等,但有部分患者均無以上症狀,是透過抽血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才發現的,正常值為2.0~5.5 ng/ml。若AMH<2.0顯示為卵巢退化,指數越低,庫存量越低。AMH不是越高越好,若高於5.5加上月經不規則,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孕齡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約佔5~10%。因雄性激素高或胰島素阻抗因素導致卵泡長不大,造成不排卵而不孕,最常使用的診斷標準是「鹿特丹診斷標準(Rotterdam Criteria )」,只要符合以下兩個項目就可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1.雄性素高(臨床表現包括多毛、長痘痘、雄性禿)、2.月經週期不規則、3.超音波下發現卵巢有多囊的形態。一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因內分泌異常容易導致肥胖,但臨床上不也少體型瘦瘦的個案。張烱宏醫師表示,不要以為年輕卵巢就不會出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卵巢退化問題,婚後一年未孕,建議趕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中醫對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卵巢退化,治療上共同的特點就是「養卵」,卵泡大小和品質決定了受孕的機率,透過中醫精準「養卵」技術,依不同體質選用不同藥材,如痰濕體質選用薑半夏、陳皮;肝鬱體質選用柴胡、炒白芍;氣虛體質選用黃耆、黨蔘等,可大大提升受孕率。
跨性別男變性手術醫師突發現「已懷孕5個月」! 成義大利首例海馬爸爸
義大利有名跨性別男子正處於變性過程的後期階段,而日前他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醫生竟發現男子已經懷有身孕5個月了,這項意外發現也成為義大利首起海馬爸爸(Seahorse dads)的案例。對此,醫生建議立即暫停他的賀爾蒙治療,男子則將以女性的身分生下孩子,但將合法登記為嬰兒的父親。據《每日電訊報》報導,這名跨性別男子名為馬可(Marco),他正處於變性過程的後期階段,豈料日前他在接受乳房切除術後,醫生發現他已經懷有身孕5個月了,被發現懷孕前,他本來應該接受子宮切除手術。這項意外發現被認為是義大利首起海馬爸爸(Seahorse dads)的案例,這也引發了人們擔憂變性手術是否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對此,內分泌學家、性別治療專家塞諾豐特(Giulia Senofonte)說「一旦發現懷孕,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暫停荷爾蒙治療,如果不立即停止治療,可能會產生後續影響,特別是在懷孕的前3個月,這是嬰兒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塞諾豐特接著解釋,荷爾蒙療法雖然會停止經期,但沒有避孕功能,患者可以繼續排卵,因此還是有懷孕的可能性,專家通常會建議在治療期間服用避孕藥。而一些專家認為,突然停止相關治療會帶來健康上的影響,因為人體內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水平過高,可能會帶來心臟病風險,並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可能性。目前馬可則預計生下孩子,並將以女性的身分產子,但將合法登記為嬰兒的父親。
中年男血尿確診攝護腺癌晚期 搭配精準治療重拾人生
6旬鄭先生因血尿、半夜頻尿至泌尿科就診,一診斷竟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恐活不到2年!由於有癌症家族病史,患者接受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基因缺陷,從化療改用PARP抑制劑治療,不僅穩定存活4年多,打球、游泳、跑步都沒問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呼籲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11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及早基因檢測搭配第一線精準治療,仍有機會重拾人生。攝護腺癌是年長男性殺手,美國影集《六人行》男星詹姆斯邁克爾泰勒(James Michael Tyler)、名媛孫芸芸父親、前太平洋董座孫道存皆因攝護腺癌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5名,死亡第6名,發生人數7481位,年新增個案以4%速度成長,相當可怕。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甚至是背痛才求醫,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約有3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及早基因檢測 掌握前「腺」治療關鍵攝護腺癌藥物治療選項多,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影響甚鉅。臨床治療大多是給予荷爾蒙藥物以抑制雄性激素,但病友通常治療幾年後會產生抗藥性,發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疾病惡化程度及死亡率高。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黃昭淵分享,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i],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ii]。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 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根據研究,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可降低近8成疾病惡化風險[iii],今年11月也獲得健保給付,成為有BRCA1/2基因突變且曾使用過新型荷爾蒙治療惡化病友的治療新選擇。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郭威廷醫師指出,以往自費使用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每月約需耗費10萬元,擴大給付後估計每年約有296位患者受惠。曾使用荷爾蒙療法仍惡化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經BRCA基因檢測後,具有BRCA1/2或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皆受惠,可在第一線治療就獲得較佳的成效,大幅減輕經濟負擔。郭威廷進一步說明,現今轉移性攝護腺癌邁入精準治療,一線治療會影響預後。根據研究,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若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減少近8成的疾病惡化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降低近4成[iv]。相較單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PARP抑制劑亦可與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1年以上[v],有效縮小腫瘤、降低PSA指數,四期攝護腺癌雖無法治癒,但穩定控制症狀,有望和疾病和平共處,維持生活品質。馮思中呼籲,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病友們,可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掌握精準治療,現健保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讓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男性朋友也應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進行PSA篩檢,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應格外注意,及早篩檢不僅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有助於提前預防、及早應對,增加早期發現治療的機會,掌握前「腺」才是掌握人生自由關鍵。 [i]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0/lynparza-approved-in-the-eu-for-prostate-cancer.html#.
攝護腺癌標靶新藥獲健保給付 一線治療可降近8成惡化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已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五名,像是美國經典電視影集《六人行》中的男星詹姆斯邁克爾泰勒(James Michael Tyler)以及名媛孫芸芸父親、前太平洋董座孫道存皆因攝護腺癌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表示,攝護腺癌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甚至是背痛後才進行診斷,而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觀察病患進入診間約有三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有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攝護腺癌藥物治療選項多,但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影響重大。臨床治療,大多是給予荷爾蒙藥物以抑制雄性激素,但病友通常在治療幾年後會產生抗藥性,而發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疾病惡化程度及死亡率高。根據研究,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可降低近八成疾病惡化風險,今年11月也獲得健保給付,成為有BRCA1/2基因突變且曾使用過新型荷爾蒙治療惡化病友的治療新選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黃昭淵主委分享,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則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因此PARP抑制劑是精準對抗BRCA基因突變相關癌症的利器。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郭威廷醫師指出,今年11月起健保署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上,曾使用過賀爾蒙療法且惡化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經BRCA基因檢測後,具有BRCA1/2或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皆受惠,可在第一線治療就獲得較佳的成效,也大幅減輕患者經濟上的負擔,而轉移性攝護腺癌惡性程度高,年長患者多體力不足接受二線治療,故一線藥物選擇相當重要,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時間。郭威廷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今轉移性攝護腺癌已邁入精準治療,一線治療也會影響預後。根據研究,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若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減少近八成的疾病惡化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降低近四成。相較單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PARP抑制劑亦可與新一代賀爾蒙療法合併使用,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一年以上,有效縮小腫瘤、降低PSA指數,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與攝護腺癌抗戰將近四年的鄭先生也現身分享,當初因為血尿、半夜頻尿而至泌尿科就診,卻被醫師診斷時已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可能僅剩不到兩年的存活期。因鄭先生也有癌症家族病史,父親因肺癌過世,二哥及爺爺皆為胃癌,在接受過攝護腺癌的標準治療後,也跟從醫師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的基因缺陷,並調整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鄭先生現已60歲,穩定跟攝護腺癌共處4年多,早已突破一開始被宣告的存活期,也讓他更珍惜生病後的每一天。比起初期化療讓他體力迅速下滑像是80歲老爺爺,精準化的治療下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論是打高爾夫還是游泳、慢跑都可正常的進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更再次呼籲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病友們,第一線治療選擇相當重要!可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掌握精準治療關鍵,現健保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後,讓患者可以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男性朋友也應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進行PSA篩檢,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應格外注意,及早篩檢不僅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有助於提前預防、及早應對。
雙胞胎兒子「發育異常」變1男1女 醫嘆「生殖器複雜」須動整形手術
浙江杭州有一對奇特的新生兒雙胞胎,其中1個有睪丸,但擁有子宮和女性的外生殖器,另1個則有陰唇,卻看不到陰道口。而經過醫生檢查和評估,發現這2個男寶寶性發育異常,前者需要接受複雜的生殖器整形手術,後者則得施行女性化手術。根據陸媒《星視頻》的報導,這對雙胞胎於去年誕生,老大擁有睪丸,但外生殖器像是女性,同時也有子宮、陰道等器官;老二則沒有睪丸、陰囊,卻擁有看不見陰道口的陰唇。報導指出,醫師提到,老二雖然是男性染色體(XY)但沒有睪丸,可能是在胎兒早期就出現萎縮,因此雄性激素的印記不明顯,並且藉由診斷,其性格上呈現較多女性特徵,性心理評估也為女性化優勢,再經專家團隊們的多方協商後,建議讓老二實施女性化手術,而雙胞胎的父母也同意將其作為女性撫養。據悉,這對雙胞胎已經分別接受了手術,保留了孩子的兩性器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其父母也決定帶著孩子返鄉,但孩子的母親仍擔心地表示,「大家都知道我生的是2個兒子,現在回去變成1個兒子、1個女兒,別人會怎麼想」。而關於性別認同一事,夫妻倆則打算等雙胞胎長大至15歲時,再將此事告訴孩子,讓他們自己對性別做出選擇。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樋口幸平和増子敦貴「第一次」獻給對方
BL日劇《體感預報》最新一集瀨崎難得展現貼心的一面,主動約棚田出外散心,「台灣小吃」意外成為兩人感情增溫的橋樑。兩人從未對別人透露彼此關係,即使在外遇見也裝不熟,終於迎來首次外出約會,瀨崎不經意發現棚田肚子餓,立刻買了昂貴肉包和台灣雞排,兩人走在街頭像一般情侶互相餵食,還把「第一次」喝珍珠奶茶的寶貴經驗獻給對方,不少劇迷看戲後直呼:「好想吃肉包!」兩人還搭上約會熱門行程,一起搭乘高空纜車,只見棚田害怕到臉色發白,瀨崎立刻坐到他身邊,絲毫不在意對方流手汗,牽起手給予最大的安全感。樋口幸平(右)、増子敦貴(左)在《體感預報》上演臉紅心跳的同居故事。(圖/MyVideo提供)有趣的是,劇中瀨崎看似斯文有禮,回到家就變身為「暴君」,對同居人予取予求,聽到棚田葉在跟女性講電話,立刻表達不滿:「怎麼又在跟女人講電話,我都回來了。」見到對方還在洗碗,卻說一句:「我等不了!」立刻單手掰頭吻住棚田葉強制滾床,這些霸氣行為讓觀眾們看了也跟著臉紅心跳。劇中曖昧的兩人,比起用言語溝通,更多的是火熱的肢體接觸,棚田雖然嘴上說不喜歡對方,身體卻很誠實。隨著劇情進展,原本害羞的棚田越來越主動,知道對方約在「晴天之前做」的理由,是因為兩人激戰後必須洗、曬床單,不少網友留言建議:「應該要買烘衣機」、「多買幾套床單」。而棚田在劇中果然去採買備用床單,瀨崎看到之後瞬間雄性激素爆發,將棚田葉撲倒在沙發上,色氣滿滿地說:「要我別管天氣,隨時都可以做嗎?」樋口幸平和増子敦貴在受訪時談到拍攝此劇遭遇的困難,樋口說為了飾演好氣象預報員,努力練習了口條和表情,也因為演出角色在擔任氣象預報員和面對愛人時需要「反差感」,直呼:「狀態很難拿捏!」増子則坦言要表現出「接受方」的表情很不容易,「很抱歉因為我經驗不足,所以詮釋起(愛情戲)『接受』的表情時果然……。」話還沒說完,樋口就在旁邊故意笑問:「經驗不足?」増子趕緊解釋是因為演技經驗不足,「因為要演得很細膩,如果太在意鏡頭反而表現不出來,只能什麼都不考慮,彷彿就活在那個當下。」足見兩位演員對角色塑造都花了不少心思。
爛臉治不好超煩!醫曝3原因「新痘源源不絕」 2類食物少碰
臉部狂冒粉刺、大顆爛痘令人困擾不已,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醫師歐瀚文表示,荷爾蒙失調、皮膚菌群失衡、免疫系統發炎等3大原因,都會導致新痘痘冒不停,另飲食應減少攝取乳製品與精緻澱粉,才能有效對抗難纏痘痘。醫師歐瀚文在粉專發文指出,當皮膚菌群、荷爾蒙以及免疫反應失去平衡,便會形成痤瘡(俗稱青春痘),加上皮膚毛囊充滿死細胞與皮脂,對細菌而言養份充足十分適合繁殖。以下為痘痘狂冒的3大原因第一、荷爾蒙失調:增加的男性荷爾蒙,或稱作「雄激素佔優勢」(在青春期、月經來之前或是停經期間常見),觸發皮脂肪的過多產生,並刺激皮膚細胞的異常快速脱落,隨後阻塞了毛孔,導致皮脂腺的擴大。第二、皮膚菌群失衡:使得致病細菌在毛囊中繁殖。第三、免疫系統處於警戒狀態:導致發炎、腫脹和膿液積聚。歐瀚文透露,飲食與痘痘的生成息息相關,大量攝取精緻澱粉、乳製品,將提升胰島素和生長因子-1(IGF-1)的濃度,促使雄性激素增多,引起過多的油脂分泌與發炎,建議多攝取魚類、綠茶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助於緩解痘痘的發生。另外,歐瀚文提醒,若想對抗糾纏的青春痘,檢視自己體內的荷爾蒙是否紊亂、皮膚菌群是否平衡、免疫系統是否健全,以及飲食是否吃下過多的精緻澱粉及乳製品,才是治療痘痘的不二法門。
消滅青春痘 醫推藍雷射
美好的青春時光,卻有許多人深陷於青春痘的問題,每日花許多時間,就只為了「面子」問題,浪費好好的年輕時光,甚至成人後,一個不小心吃錯食物、熬夜,又換來數日滿臉油花加上痘痘。痘痘問題,野火燒不盡、一出油又生。冬天過去了,又要迎來炎熱春夏,肌膚出油問題更難以遏止,滿臉油光該怎麼辦?不只青春,痘痘無年齡限制高雄林政賢診所林政賢院長表示,青春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點: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開口過度角化、痤瘡桿菌過度繁殖,最終發炎反應形成痘痘。稱呼為「青春痘」的主要原因,在於青春期更容易皮脂腺分泌旺盛,其實不論大人、小孩,只要滿足形成原因中的一部分,都可能產生青春痘;比方保養方式不當、氣溫影響、壓力帶來賀爾蒙變化……女性因為生理期間,雄性激素變化,導致皮脂腺分泌增多,因此特別容易爆痘;另外,由於近年來飲食西化,讓很多小朋友變得營養過剩,有時甚至在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長粉刺,甚至冒出痘痘。日常預防青春痘,難以靠意志力控制要如何預防痘痘產生,林政賢醫師認為,可以從上述青春痘形成的四大原因下手:皮脂腺分泌、毛囊角化、痤瘡桿菌繁殖、發炎反應。然而皮脂腺分泌屬於生理環境的改變,無法用意志力控制,市面上的控油產品,大多僅吸附表面油脂;角化部分,可以透過去角質、換膚等取得部分效果,但深層的角化很難去除;痤瘡桿菌的繁殖,日常生活很難控制,深層的痤瘡桿菌更難以消除。以上三點如果無法確實控制,那麼最終的發炎反應形成的痘痘,似乎也難以避免了。藥物控痘小心副作用,使用光電療程無特別限制常見的藥物控痘方式,有外用以及口服兩種,但都各有其限制。若是以口服抗生素殺死痤瘡桿菌、減緩發炎,由於菌種抗藥性越來越高,近期倡導盡量不要使用,避免日後沒有好的抗生素可對抗細菌;常聽聞的口服A酸,雖然效果明顯,但副作用較多,例如可能導致肝指數及血脂升高,嘴巴、鼻子乾燥或掉髮,且吃藥期間女性不能懷孕,如果有孕在身恐導致畸胎等問題。外用藥膏包含抗生素、杜鵑花酸等,也有類似口服藥的效果,但仍無法避免刺激、過敏、脫皮等副作用。林政賢醫師提及,光電治療沒有抗藥性,也不會像外用藥膏產生刺激性,有上述副作用顧慮的人,可參考這類療程。藍雷射雙波長精準打擊,低疼痛度可長期保養回憶起過往的光電治療,林政賢醫師表示,藍雷射精準針對青春痘問題,兩種波長分別針對皮脂腺與痤瘡桿菌:1450nm控制皮脂腺、450nm殺死痤瘡桿菌,控制兩者後就能間接控制毛囊過度角化問題,減少油脂分泌同時消除痘痘,功效廣泛且溫和,持續時間也較長。藍雷射屬於全臉掃描,以低能量多回合累積,較溫和舒適,像做臉部SPA,沒有恢復期問題。由於面部出油獲得控制,有些因油脂分泌過多導致的毛孔粗大、皮脂管絲、白頭與黑頭粉刺等等,也能利用藍雷射獲得改善。藍雷射療程時間短,適合大多數人林政賢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藍雷射大約十五到二十分鐘就能完成,如果膚況嚴重,可能會延長到三十分鐘。進行一次療程後,就能感受到出油量減少、毛孔收小、痘痘狀況改善等效果。藍雷射適合大多數民眾,幾乎沒有什麼限制。林政賢醫師回憶,以往青春痘治療中,有些患者使用傳統藥膏、藥物的效果不佳,或藥物反應較大、年齡偏低不適合藥物治療等,在治療上較為棘手,都能以藍雷射作為替代治療方案;其他如抗拒吃藥、頭皮易長痘、粉刺多……也能夠用藍雷射進行治療。林政賢醫師提醒,懷孕、哺乳期間,或對光線敏感者,如有使用藍雷射的治療需求,建議應與皮膚專科醫師溝通後,請醫師依照自己的皮膚狀況,規劃適合自己的療程,才能有滿意的效果。
「雄性禿」不只男性有! 醫曝:恐怕是這些原因造成
家族史沒有「雄性禿」問題,就不必擔心掉髮問題嗎?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分享近期案例,有位35歲林先生是科學園區工程師,年輕時頭髮茂密,可在開始輪班工作後,不只頂部頭髮明顯稀疏,前額髮線也比同事高很多,陸續使用多種外用生髮產品後,掉髮情形不減反增,終於在家人的建議下至醫院就醫,並經頭皮檢查發現其毛囊變小、毛髮直徑變細,診斷為雄性禿。雄性禿非特定男性 女性也會發病羅子焜主任提及,另一位45歲吳女士,在外商公司從事國際貿易,因業務受疫情影響而面對龐大壓力,使她頭髮分線越來越寬,至安南醫院就醫後,經皮膚科診斷為女性雄性禿。羅子焜主任補充,壓力大致使腎上腺荷爾蒙合成更多,亦可能促使更多毛囊幹細胞進入休眠期,使得正常週期循環的毛囊較少、甚而不再生長,就會讓頭髮看起來較為稀疏。遺傳飲食或壓力 皆會誘發雄性禿而雄性禿主要產生原因,可分為先天因素(基因)、後天因素(飲食、壓力、生活作息),以及頭皮張力、頭皮局部微循環血流等其他因素。羅子焜主任提到,研究指出,雄性禿患者的頭皮具有較高濃度「5α-還原酶」(5-alpha reductase),會將睪固酮轉化成活性更強的雄性激素「二氫睪固酮」(DHT),縮短頭髮生長期並導致毛囊及毛髮直徑變小,新生頭髮因而逐漸稀疏,最後脫離毛囊,進而形成雄性禿。另一常見生成原因為飲食,攝取高糖高脂或高升糖食物易引發高胰島素血症,進一步促進性荷爾蒙(雄性素)、腎上腺荷爾蒙的合成,活化並增加雄性素的生物利用率;另外,三餐不固定及常吃點心、宵夜,也會導致胰島素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波動,雄性素活性隨之增加。而在局部微循環部分,研究發現抽菸可能造成組織微血管收縮、增加氧化壓力,因此造成落髮。四大改善療法 多管齊以達到最佳療效目前雄性禿療法主要為口服抗雄性素、外用藥、低能量雷射,以及植髮手術;其他如生長因子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注射、營養針注射、塗抹咖啡因、塗抹A酸、營養補充等,雖已有研究指出具部分療效,但大部分不嚴謹且實證等級低。羅子焜主任強調,雄性禿的治療這麼多種,代表很難靠單一療法就獲良好成效,且相同治療組合在不同患者身上效果也不一,最好跟醫師討論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多管齊下以達到最佳療效。
男性女乳症 捏起厚度超過 4公分須注意
一位25歲體重85公斤的男子,從青春期就感覺胸部特別「肥大」,近幾年來到健身房勤練想減肥瘦身,體重下降至72公斤,全身瘦下來就是不見胸部瘦下來,還宛若女性B罩杯那麼大。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形外科張育誠醫師表示,該男子是典型男性女乳症,經抽脂手術後恢復男兒胸部的外觀,不再自卑自嘆!抽脂手術治療 術後重拾信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形外科張育誠醫師表示,該男子的胸部宛若女性B罩杯那麼大且有下垂現象,確認是罹患男性女乳症,經進行抽脂手術,在乳房下緣切約0.5公分開口,每個乳房抽出約400CC的腺體組織,手術後一切良好,重拾他男兒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男性女乳大到C或D罩杯,就需進行平胸縮乳手術,手術的複雜度也相對高。男性女乳症 造成原因多張育誠醫師指出,男性女乳症主要是因為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失衡,導致雌性激素比例增加,進而刺激男性乳腺的增大,造成乳房突出、下垂甚至腫痛等症狀,男性女乳症可能發生在一側或是雙側的乳房。此外,也有可能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因接受環境賀爾蒙而觸發分泌雌性激素,但不是每位男性女乳症的致病原因都一樣的,造成男性女乳症的原因還有肝硬化、慢性腎衰竭、甲狀腺機能亢進、性染色體異常、腫瘤等原因,但也有約四分之一的男性女乳症無明顯成因。透過自我檢查法 早發現早治療張育誠醫師教導男性女乳症的自我檢查方法,如果自覺胸部好像過大,可用食指與拇指捏起乳暈部位,若捏起部位的厚度超過 4公分,又觸碰到纖維腺體組織,極有可能患了男性女乳症。
快嘴曝光愷樂近況害失焦 小甜甜新戲慘被換角「三病纏身」恐不孕
女星愷樂過去因為捲入羅志祥「多人運動」風波後,至今已神隱超過2年,以往與愷樂情同姊妹的女星小甜甜,在結婚生子又復出之後,積極耕耘戲劇市場。但她上個月出席新戲記者會,被媒體追問好友愷樂近況時,她好心對記者有問必答,但卻讓新戲宣傳失焦,惹火該部戲劇的製作人宋逸民,不但念了她一頓,最後還直接把小甜甜換掉,讓她原本到手的角色,瞬間飛了。小甜甜上月出席新戲《幸福宅一起》開鏡記者會,當天出席的藝人眾多,製作人宋逸民夫妻也有現身。但在媒體聯訪時,有記者詢問小甜甜,有關她的好友愷樂近況時,小甜甜當下沒有多想就回應,兩人兩人已經1年沒有聯絡,但會支持對方做想做的事情。結果根據《鏡週刊》報導,由於事後有關這場新戲開鏡記者會的媒體報導,重點都變成小甜甜在談愷樂,新戲重點被轉移,氣得該戲製作人宋逸民,直接把小甜甜從角色裡撤換掉。其實小甜甜從產後到復出演藝圈,狀況一直不太好。因為她生完女兒後,連續出現包括多囊性卵巢、甲狀腺低下和雄性激素過高等身體問題,造成她產後遲遲瘦不下來,還很有可能不孕。且小甜甜和老公的育兒觀念不同,常常惹火另一半,但藝起發光協會內的成員,多半比較挺她老公的想法,加上最近又被該協會所製作的新戲換角,據悉小甜甜覺得心很累,目前已離開協會。
曬照宣傳八點檔!小甜甜扮鬼臉嗆酸民:把心思放在演技上
藝人小甜甜(張可昀)去年1月與小5歲圈外老公結婚,同年7月生下寶貝女兒「米苔目」,豈料卻因此罹患多囊性卵巢、甲狀腺低下及雄性激素過剩等疾病,自曝即使不吃不喝也會胖。近日小甜甜也忙於拍攝八點檔《市井豪門》,日前她曬出與劇組演員的合照,並希望網友們將焦點放在她的演技上,別在批評因生病而臃腫的體態。小甜甜日前在IG曬出與藝人馬國畢、波波蓁的合照,並發文宣傳「召喚我的大家~秀如要出來了!」透露自己最近接演本土劇《市井豪門》,同時希望大家能將焦點放在她的賣力演出上,而不是飽受批評的身材,「請略過我生病的臃腫體型,把心思放在我用心的演技,希望你們可以喜歡也可以到民視討論區多多留言跟我們指教與鼓勵唷。」照片中可見,小甜甜扮著鬼臉、大翻白眼,而一旁的2人則比出數字8的手勢,趁機宣傳晚間8點開播的本土劇,在劇中扮演「秀如」的小甜甜,在劇中與馬國畢飾演夫妻,但卻當場撞見小三波波蓁正在與老公「滾床單」,三角戀戲碼讓觀眾相當期待。
半年不用洗髮精…他從「禿頂變滿頭黑髮」驚人影片曝 當事人回應了
近日大陸一則「男子堅持半年清水洗頭,從禿頂變滿頭黑髮」的話題登上熱搜,並引發熱議。10月7日上午,當事人王先生回應,部分網友理解可能有偏差,用清水洗頭並不是全部措施,為改變髮質,自己還調整了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極目新聞》報導,王男現年39歲,家住浙江杭州,自2017開始出現脫髮禿頂的情況,「我屬於雄激素性禿髮,一般稱為雄性脫髮或脂溢性脫法。」王男透露,之前他的應酬比較多,熬夜、喝酒是常有的事,參加獻血活動時血液檢測都不達標,「我查了很多資料,看了很多數據,還自學了營養知識。」王男說,從2021年10月開始,他嘗試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加強身體鍛煉,「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嘗試用清水洗頭,大概洗了半個月之後,感覺頭髮不油了,頭上也不長紅包了。大概三個月之後,原來禿頂的地方有明顯的新髮長出來。」王男表示,部分網友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其實脫髮情況的改善,清水洗頭只是其中一方面。另外,他還加強了身體鍛煉,減少了糖分的攝入,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王男妻子舒女指出,丈夫減少了應酬和喝酒,也杜絕了外賣,「我們家的烹飪方式也做了改變,以前都是高溫炒,現在是蒸和煮,跟著他,我自己也瘦了。」武漢市中醫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翔說明,雄性激素脫髮平時也叫脂溢性脫髮,它與雄激素水平有關,也和遺傳有關。從王先生發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脫髮區域並非完全恢復,只是比之前濃密一些,有時醫生確實會建議一些病人不去用含有化學成分的洗髮產品,但重新長出頭髮一般需要較長時間,建議患者還是要去醫院檢查。
這款雄性激素抑制藥「男女通用」 食藥署示警:恐引發罕見腦膜瘤
食藥署今天公告,於監視國際藥物安全訊息時,注意到含cyproterone成分藥品可能具有引起罕見腫瘤性腦膜瘤風險,且隨劑量累積而加重其風險,為確保民眾用藥安全,食藥署蒐集國內外資料,重新評估該成分藥品的臨床效益及風險後,決定修訂含cyproterone成分高劑量 (50mg) 藥品之適應症,及於該成分藥品中文仿單禁忌症增列「現罹患腦膜瘤或有腦膜瘤病史之病人」。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含cyproterone成分的藥品,是一種雄性激素抑制藥品,可用於男女,男性主要用於改善性慾旺盛、前列腺問題;女性則主要適用於治療雄性素旺盛導致的多毛症、也有避孕功能。洪國登表示,國內相關藥品有6張許可證,一年大約使用200萬顆,今(15)日公告再評估結果,要求含cyproterone成分藥品許可證持有商應於2023年5月31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食藥署提醒醫師開立含cyproterone成分藥品予病人時,應審慎評估其用藥的風險及效益,同時於用藥期間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腦膜瘤的臨床症狀及癥兆,並提醒病人若出現視力變化、聽力喪失或耳鳴、嗅覺喪失、隨時間惡化之頭痛、記憶力喪失、癲癇發作或四肢無力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回診。另食藥署亦提醒民眾,該類藥品屬於醫師處方,應遵循醫囑服用,切勿自行過量或減量使用,服藥後若出現任何身體不適,請立即回診尋求醫師協助,對用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療人員。食藥署會持續密切注意該成分藥品的安全性,除設有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同時也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福利部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網站:http://adr.fda.gov.tw/ 。
小甜甜產後「3頑疾找上門」 她急問:再生一胎會恢復正常嗎?
藝人小甜甜(張可昀)去年1月與小5歲圈外老公結婚,同年7月生下寶貝女兒「米苔目」,不料這竟是幸福也是負擔。小甜甜在IG發文表示,自己罹患了3種疾病,也一直被這些病徵所纏身,縱使不吃不喝也會胖,令她崩潰大喊,「為什麼這麼辛苦懷孕生產之後,還要變成這個樣子?」小甜甜表示,自從罹患多囊性卵巢、甲狀腺低下及雄性激素過高等疾病後,呼吸都會胖,「這些症狀著實嚇到我,確實也造成我內心很多無奈不安失落。」小甜甜坦言,不知道她生病的人,看見她的第一句話總是,「你怎麼胖成這樣啊?要減肥啦!」令她感到很難受。不過,樂觀的她隨即在內心加油,告訴自己不可以輕易被擊敗,小甜甜更鬆口,目前正在接受新陳代謝科和婦產科的治療,希望能讓病情出現轉機,「用著健健康康的自己陪伴我的女兒!」此外,小甜甜也向廣大粉絲發問,出於產後引起體質發生改變,「如果再生一胎會恢復正常嗎?」文末,小甜甜也向患有這些疾病的女性喊話,一起加油戰勝這些頑疾。
小甜甜產後體質大變…親揭3症狀「無法控制外型走樣」 醫師下懷孕禁令
藝人小甜甜(張可昀)2021年和宋先生結婚,生下女兒「米苔目」,家庭生活相當美滿,而她也坦言想再生第二胎。不過,小甜甜今(8日)透露,自己目前有甲狀腺低下、雄性激素過盛及多囊性卵巢等問題,在治療過程中完全不能懷孕,讓她失望直呼「有點小遺憾,因為我真的很想給米苔目一個手足」。小甜甜今日在臉書發文,「我現有的身體狀況如下:1.甲狀腺低下2.雄性激素過盛3.多囊性卵巢。其實我相信有很多媽媽,可能也跟我一樣生完之後體質改變,醫生跟我說多囊性卵巢的問題已經是文明病,壓力煩惱也可能產生,另外醫生說他真的很少看到多囊跟甲狀腺低下一起並存,再加一個雄性激素過盛」。小甜甜提到,「醫生說,你必須接受你不吃不喝也會胖,吃的藥有類固醇也會胖,先學會接受一切的轉變,至於治療多久跟會不會好,還是要一直持續吃藥,2個月抽血一次,只是在這治療過程中完全不能懷孕,有點小遺憾,因為我真的很想給米苔目一個手足,如果也有媽媽跟我一樣…我們一起先接受然後加油」。小甜甜強調,「雖然外型會無法控制的走樣,真的會小難過沒自信,但沒關係,不知道的人嘲笑我們,剛好讓我們學習饒恕,其他的乖乖聽醫生的話,我相信我們都會康復的,因為我們都還要陪自己的孩子很久很久」。
小甜甜產後體重越減越重 就醫發現「健康亮紅燈」不吃不喝也會胖
藝人小甜甜(張可昀)2021年和宋先生結婚,生下女兒「米苔目」,家庭生活相當美滿,而她也坦言想再生第二胎,時常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家庭生活的她,先前才自爆新手媽媽時期,曾因老公冷言相待,怒打家暴專線,最近更透露產後狂減肥,沒想到卻發現「越減體重越重」,小甜甜後來到3家不同的醫院抽血檢查,結果才發現「健康亮起紅燈」。小甜甜去年閃嫁圈外老公,婚後育有一女「米苔目」。(圖/藝起發光提供)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小甜甜分享自己產後身體變化,除了體重越來越重之外,還發現即使停止餵母乳,月經依然遲遲未來,身體腫脹難受。這時友人建議去做個檢查,她這才到醫院抽血做檢查,跑了3間都得到相同結果,原來小甜甜有甲狀腺低下、雄性激素過盛和多囊性卵巢問題。小甜甜後來被醫生診斷「目前這些狀況,妳就算不吃不喝也會胖,加上必須長期服藥,也帶來發胖副作用」,這讓小甜甜不解表示,「可是我生產之前從來沒有這些問題啊」,醫生告訴她,產後體質是會改變的,且現代人有許多生活壓力。小甜甜坦然接受身體健康亮紅燈,儘管常被網友批評愈來愈胖,但她不以為意,「因為我是生病,不是不努力」。其實,小甜甜曾在《女人我最大》透露,「私密處曾發炎」,但她想不通原因,後來竟發現,是老公每次洗澡時都在浴缸裡尿尿,而她洗澡時會在浴缸裡面做上好一陣子,加上還曾目睹老公在浴缸裡大號,讓她當場崩潰,才發現自己是沾染到老公屎尿導致發炎。
小甜甜「來到人生肥胖巔峰」 希望能再為米苔目添手足
藝人小甜甜(張可昀)去年初與圈外男友宋先生結婚,生下女兒「米苔目」,家庭生活相當美滿,而她也坦言想再生第二胎,有人建議趁身材還沒有恢復的時候趕快生,但眼看身材還沒恢復,又擔心再生身材回不去,因此還在苦惱。小甜甜替女兒慶祝1歲生日。(圖/翻攝自小甜甜臉書)照片中可見,小甜甜開心PO出替女兒慶生的照片,手裡捧著特別訂製的蛋糕,跟老公、寶寶一起開心合照,她在5日慶祝女兒度過1歲生日,回想自己成為媽媽的這一年,忍不住感慨,「想必世上唯有自己當了媽媽的媽媽,才能知道媽媽是多麼偉大」,雖然勞累又辛苦,卻甘之如飴。小甜甜還感性祝福孩子能夠一直平安、快樂、善良、健康地活著,也向女兒告白,「媽媽爸爸爺爺奶奶還有好多人都好愛好愛你唷~Happy birthday to you」,不過她也透露過往的身材似乎是回不去了,「生完垂的差不多垂了,餵母乳不是每個人都會瘦的,我生完就是來到人生肥胖巔峰,而且還驗出甲狀腺問題,雄性激素,多囊性卵巢……都出事啦!所以根本怎樣都瘦不下來……」。小甜甜先前透露,目前距離她最瘦的時候還有20公斤的距離,但還是會有吃宵夜的習慣,就算實施168斷食,還是把能進食的8小時吃滿,所以只能要求自己自律,而她也表示,想再生,差兩歲左右最好,連乳名都想好了,男生叫油飯,女生叫米粉湯,十分逗趣。雖然擔心再生身材回不去,但她目前遵照醫生指示用藥,將來還是希望能再自然懷孕,給米苔目一個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