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區恆溫空調
」 休旅車 福特 FORD SUZUKI 越野新年式Toyota RAV4推油電曜黑魅影版 和泰:全年有望賣破2萬輛
和泰車(2207)近日針對全新Toyota RAV4進行配備升級,除了原本汽油版本由4車型縮減成2車型以外,更新增油電曜黑魅影版,車型售價維持101萬元至138萬元。和泰車表示,「看好RAV4在12月銷量達2,400輛,全年有望衝破2萬輛。」RAV4一直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自2019大改款以來,累計銷售超過13萬台;2023年以18,387輛的成績勇奪國內熱銷車款亞軍。今年前11月領牌達1.84萬輛,已超過去年整年表現,比去年同期成長12.9%。和泰車指出,全新RAV4曜黑魅影版採用專屬曜黑外觀設計,前視造型部分,以多邊形水箱護罩搭配曜黑前保桿、霧燈、下進氣壩與後視鏡,並配備LED Bi-Beam頭燈;車側強烈的肌肉線條搭配18吋十幅式曜黑鋁圈、曜黑輪拱與側飾板點綴,以及車尾曜黑後保桿與LED光條式尾燈組設計。車頂部分採用曜黑雙色2 tone設計展現個性態度,並配備全景式電動天窗及車頂置物架。在動力方面,RAV4曜黑魅影版搭載新世代Dynamic Force Hybrid引擎及E-CVT無段變速系統,最大綜效馬力可達218匹,且具有21.3km/L一級油耗表現(註5),並配備換檔撥片,提升駕駛體驗,兼具環保、性能與操控樂趣。 內裝設計上,曜黑魅影版透過座椅及飾板的專屬藍色縫線,增添座艙獨特個性氛圍,並搭配12.3吋全彩數位式儀錶板與Drive+ Link 12.3吋Wi-Fi觸控式主機,讓駕駛清楚掌握行車資訊註6。此外,也搭載S-Flow智慧型雙區恆溫空調、Qi無線充電座、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等多項貼心配備。
新車試駕/小改款Skoda Kamiq 再創舒適新標竿
繼今年5月發表小改款Scala後,Skoda Taiwan隨即在6月接著發表小型休旅車Kamiq小改車型,據原廠表示,下半年還有幾款新車會陸續上市,看來今年Skoda可是來勢洶洶。Kamiq屬於熱門的CUV級距,這次試駕的小改車型,其實在2023年8月就已在歐洲曝光,但因為去年全球仍處在疫情後及晶片荒的恢復期,遲至今年中才引進台灣。引進台灣的Kamiq雙車型,配備相同,主要差異在動力和油耗。入門的1.0 TSI豪華動能版售價102.8萬元,本次試駕的Kamiq 1.5 TSI豪華菁英版售價108.8萬元,選配了駕馭樂趣套件,包括駕駛座電動調整座椅、方向盤換檔撥片以及駕駛模式選擇功能,使其更顯獨特。台灣引進兩款Kamiq,分別為1.0升的豪華動能版(102.8萬元)和1.5升的豪華菁英版(108.8萬元)。(圖/趙世勳攝)外觀方面,標配Matrix LED智慧頭燈組,配有8個LED單體,可根據攝影鏡頭數據調整光型並關閉燈光區段,提供最佳照明效果且避免眩光。此外,前保桿和燈組設計小幅修改,增加了LED前霧燈附角落照明功能。車頂可選配全景天窗,後窗和後擋風玻璃為暗色隔熱玻璃,並有鍍鉻窗框點綴。側裙和前保桿下方均配有下護飾條,標配17吋Kajam鋁圈,另可選配17吋Propus Aero鋁圈。車尾配備全LED尾燈和動態序列式LED方向燈,重新設計的後保桿和Škoda全新品牌識別字體提升了整體外觀,但電動尾門無感應啟閉功能。全車系標配Matrix LED智慧頭燈組,可根據攝影鏡頭數據調整光型並關閉燈光區段,提供最佳照明效果且避免眩光。(圖/趙世勳攝)車尾配備動態序列式LED方向燈,並重新設計後保桿造型,可惜電動尾門無感應啟閉功能。(圖/趙世勳攝)Kamiq內裝僅提供全黑色選擇,採用大量軟塑料和Suedia類麂皮材質包覆,前座設有LED雙色氛圍燈。10.25吋儀表板顯示豐富,方向盤為電容感應三幅跑車式設計,具備換檔撥片和防滑設計。中控台配備8.25吋觸控MIB多媒體螢幕,支持無線AndroidAuto和Apple CarPlay。手套箱上飾板採用Suedia材質點綴,配有銀色飾條延伸至車門板和門把手,增添質感。雙區恆溫空調系統整合Air Care抗過敏源及濕度調節,並新增風量調節按鈕。排檔座前方設有45W USB-C插孔和手機無線充電板,手煞車則保留傳統拉桿設計。駕駛座椅為電動調整並帶有電動腰靠,副駕駛座則為手動調整,雙前座標配加熱功能和手機收納袋。全車座椅採用黑色Suedia和真皮混搭材質,前座舒適防滑,後座空間寬敞但椅背角度稍挺,適合短途乘坐。後座配有USB充電孔和杯架,支持6/4分離傾倒,行李廂容積可從400公升擴充至1395公升,並設有掛勾、照明裝置和雙層底板等貼心設計。車艙全黑色內裝,採用大量軟塑料和Suedia類麂皮材質。(圖/趙世勳攝)10.25吋儀表板可顯示豐富資訊。(圖/趙世勳攝)第二排座椅傾倒後,行李廂容積可從400公升增至1395公升,並設有掛勾、照明、雙層底板等貼心設計。(圖/趙世勳攝)安全方面,Kamiq依然維持Skoda Taiwan在安全配備滿載的傳統表現,配備多項智能駕駛輔助科技,包括ACC主動定速跟車、Crew Protect Assist前座防護、Driver Alert疲勞駕駛警示、AEB緊急煞車、Lane Assist車道維持、Side Assist盲點警示和RTA後方車流警示。被動安全方面,Kamiq在Euro NCAP撞擊測試中獲得五星評價,車內配備9具氣囊,還具備MCB二次碰撞預煞和HillHold Control爬坡輔助。值得一提的是,小改款Kamiq導入了車聯網功能,車主可通過My Skoda APP遠端查看和設定車輛資訊。APP最多可綁定30輛車,實現即時數據更新和線上保修預約。目前台灣版本不支持遠端開鎖或預啟閉空調,但提供地理圍欄、尋車、車輛狀態監控等功能。雖是小車級距,但後座空間堪比中型房車。(圖/趙世勳攝)小改款Kamiq導入車聯網功能,車主可通過My Skoda APP遠端查看和設定車輛資訊。(圖/趙世勳攝)本次試駕的Kamiq 1.5 TSI豪華菁英版搭載1.5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輸出馬力150hp,最大扭力25.5kgm,配備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0-100 km/h加速需8.3秒,平均油耗18.8 km/L。這具引擎具備ACT汽缸間歇功能,能提高燃油經濟性並降低碳排放。另有1.0 TSI版本,最大輸出為115hp、20.4kgm。實際試駕中,Kamiq 1.5 TSI動力回饋優異,油門反應靈敏,適合山路和高速超車,車輛懸吊算偏中性設定,行經不平路面時,碎震的抑制不錯。而方向盤轉向精準,在XDS+電子限滑差速器輔助下,山路過彎穩定性高,雖有側傾但仍保持舒適。 搭載1.5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50hp最大馬力及25.5kgm最大扭力。(圖/趙世勳攝)搭配7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平均油耗18.8 km/L。(圖/趙世勳攝)總結而言,Kamiq以其靈活的空間變化和卓越的駕駛樂趣,完美融合家庭實用性與駕駛享受。在百萬左右的售價區間內,無疑是一款極具吸引力的CUV車型,難能可貴。
新車試駕/料多實在的仙草在這裡 NISSAN ALL NEW SENTRA
現行國產市場房車的選擇可說是少之又少,而Nissan的Sentra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選項,此次Nissan Sentra小改款除了當家的智行安全科技之外,也挾帶了其他有誠意的配備,並提供了尊爵版、尊爵智駕版以及尊爵Bose版三種版本,此次試駕車型則是頂規的尊爵Bose版,也選配了雙色車身及雙色內裝,使整車樣貌更加動感。採用新世代的V-Motion水箱護罩配置,讓Sentra更具跑格感受(圖/黃威彬攝)。此次小改款的Sentra在外型上除了原先流線的身段外,在外觀上換上新的前保桿造型,加上新世代的V-Motion鍍鉻水箱護罩,並以大面積網格增加豪華感受。兩旁的LED頭燈整合了HBA遠近光自動切換功能。接著目沿著TWO TONE雙色車身往下,可發現腳下踩著全新17吋雙色切削鋁圈。 整輛車於外觀上可說是相當有特色。車燈採用了上下分層的LED光源配置(圖/黃威彬攝)。車尾部分,在後箱蓋使用了鴨尾樣式,令Sentra更具辨識性(圖/黃威彬攝)。全新17吋雙色鋁圈,更凸顯跑格形象(圖/黃威彬攝)。車室中以雙色內裝鋪陳,使用軟質塑料和皮革材質包覆整個駕艙,並擁有全黑色及橘黑雙色可選。而在駕駛介面上,儀表採用了傳統指針及中央7吋螢幕配置,能夠顯示多種行車資訊。中控台也跟上了美規Sentra的腳步,採用了12.3吋觸控螢幕配置,並整合了無線AppleCarPlay及AndroidAuto連線,並配備了360度環景影像鏡頭,使視聽娛樂及環境周圍監控更加便利,而下方則為雙區恆溫空調系統。在中央鞍座配有兩個USB-C的充電孔,在排檔週邊則加入了電子手煞車及AutoHold按鍵。在視聽娛樂部份此車標配了八支揚聲器的BosePremium Sound System音響系統,讓車艙中的質感更加提升,座椅則是當家的3DRelax超軟質紓壓護脊座椅,使支撐性及舒適性都有所提升,而在家庭用車之中非常重要的後座空間更是令人驚豔,超寬敞的後座空間,即使三個座位都乘坐成員,依舊擁有餘裕的空間。而在後廂空間之中搭配著6/4分離座椅可彈性運用,更擁有媲美了休旅車等級的560L的大容量。除此之外更新增了靠近車輛時自動解鎖與上鎖功能,車鑰匙離門把觸控開關80cm內就會作動,甚至車鑰匙在60m內的距離可遙控發動車輛,此配置於Sentra上實屬新穎之作。內裝使用了雙色鋪陳,並以大面積皮革打造,使豪華感受倍增(圖/黃威彬攝)。全新12.3吋螢幕並可連接 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圖/黃威彬攝)。儀表採用了一具7吋螢幕,及兩旁指針式配置,便利駕駛觀看資訊(圖/黃威彬攝)。全車搭載了8支BOSE揚聲器,使視聽娛樂更上層樓(圖/黃威彬攝)。3D Relax座椅一直是NISSAN最引以為傲的設計(圖/黃威彬攝)。在動力部分,Sentra了搭載1.6升HR16 K2鋁合金直列四缸自然進氣汽油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133hp/6300rpm與最大扭力16.2kgm/4000rpm,搭配X-CVT無段自動變速系統後,可創造17.7km/L平均油耗。實際上路後,路面感受為清晰,並且搭載優化過的後傾角及EPS動力輔助曲線,使得轉向的手感更平順且圓滑舒適,而配備的3A主動全時防護系統,能偵測路面狀況,透過AEB主動引擎煞車輔助系統,提前介入CVT變速箱的換檔邏輯,自動調節傳動比例及增加煞車力道的控制,使彎道路面的行車更加沉穩且流暢。而在駕駛模式上,此車更配備了Eco節能模式供切換,其作用使動力輸出受到限制,並擁有更節能的表現。 (圖/黃威彬攝)全新改款SENTRA在 智行安全配備上,搭載了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智行安全技術。並配備了PFCW超視距車輛追撞警示系統,可透過車輛前側雷達感知器來計算前車及前前車的追撞可能,使駕駛擁有更多反應的時間。而在ICC智慧型定速控制系統,會自動偵測前車行進車速與車距,並與前車維持預先設定的安全距離。而此次試駕的版本更配備了EAPM油門誤踩緊急輔助系統,更可有效的減少事故的發生率。眾多安全及行車輔助配備也可從儀表中選取及調整(圖/黃威彬攝)。(圖/黃威彬攝)
新車試駕/Porsche入門跑車首選718 Cayman Style Edition 又帥又快坐穩經典不敗地位
對全球車迷來說,Porsche旗下車款的迷人,不僅來自於外觀鮮明的流線造型,還有那順暢又熱血的駕馭樂趣,718 Cayman就是其中一台令人血脈賁張的車款,2024年式售價347萬元、Style Edition版本為411萬元,而本刊記者此次試駕的Porsche 718 Cayman StyleEdition由於增添豐富配備,因此總價也超過500萬元。從外觀來說,718 Cayman Style Edition選用時髦搶眼的「霓光星璃桃」新色塗裝,是向964世代911Carrera RS傳奇車色致敬的現代化翻版,選配價超過13萬元,開在路上也吸引許多人側目,且整體設計讓人一眼就看出是保時捷家族車款;選配的LED頭燈更含有保時捷動態照明系統的輔助,同時標配20吋718Spyder鋁圈。718 Cayman Style Edition標配20吋718 Spyder鋁圈(圖/劉芯衣攝)。內裝相較外型顯得中規中矩,不過各項功能不用花太多時間就可以上手,Style Edition試駕車有選配黑/蠟灰雙色真皮內裝套件(含真皮座椅),雖然空間不大、整體設計也非常簡單,不過像手套箱、中央鞍座底部等處以白色為底,也能感受細節質感。車內整體以白色為主,能感受到細節質感(圖/劉芯衣攝)。同時,車內還配有多功能跑車式方向盤、定速巡航系統、前後停車測距雷達、後視攝影機、雙區恆溫空調等便利項目;值得注意的是,由於718車系推出時間已久,車上搭載的PCM通訊管理系統無法升級至新世代規格,因此除了整體介面設計與功能稍顯陽春之外,也只配備Apple CarPlay。車內配有多款便利項目,不過通訊系統只能連接Apple CarPlay(圖/劉芯衣攝)。車機設定相當簡單明瞭,不用花很多時間就能上手(圖/劉芯衣攝)。Porsche 718 Cayman Style Edition的置杯架藏在副駕前,一開始不容易發現(圖/劉芯衣攝)。在動力部分,718 Cayman Style Edition搭載2.0L水平對臥四缸渦輪引擎,搭配七速PDK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最大輸出300hp/38.7kgm、0至100km/h加速僅4.7秒即可完成,極速上看275km/h。整體性能規格雖然沒有令人大開眼界,但是實際駕駛在多彎山路上,不僅能清楚感受靈活動態反應,還有切彎時的隨心所欲,能完完全全感受將掌控權握在手中的暢快。座椅上的頭枕廠徽列為車內標配項目之一(圖/劉芯衣攝)。不過Sport模式就更讓人沈浸在駕馭樂趣中,更靈敏的油門、更輕快的加速回饋、更放肆的速度感、更熱血的引擎聲浪,而且300hp的馬力也不會讓人有衝過頭的失控感,反而一切都在掌控中,讓人捨不得下車,只想在車內繼續在山路上征戰幾回。718 Cayman Style Edition搭載2.0L水平對臥四缸渦輪引擎,搭配七速PDK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最大輸出300hp/38.7kgm(圖/劉芯衣攝)。718 Cayman是一台主打「個性鮮明」的車款,車主想打造成亮眼吸睛,或低調細緻的風格都沒問題,也是一台為數不多的中置引擎、後輪驅動小跑車代表,即使718車系已上市多年,但是身在這個時代卻毫不遜色,同時也保有品牌一貫的駕馭精神,真的是進軍入門跑車級距的首選。前行李廂也具有空間可以放置物品(圖/劉芯衣攝)。
全新BMW X1登台!搭載48V動力科技 純電版iX1同步引進
BMW X1至2021年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90萬輛,稱霸小型豪華SAV市場。今(2023)年,全新世代BMW X1外觀與座艙設計導入新世代設計語彙,並首次搭載第二代48V動力科技,BMW總代理汎德也在國內引進BMW X1 sDrive18i、X1 sDrive20i與純電iX1 xDrive30三種車型,售價分別為新台幣190萬、212萬及222萬元。 全新BMW X1搭載多項前衛科技配備,包含最新懸浮式曲面螢幕科技(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搭配10.7吋中控觸控螢幕),結合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同時植入BMW智慧語音助理2.0,能用更自然的語言邏輯進行溝通。還有包含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和BMW手機數位鑰匙2.0,車主只要將iPhone放在身上,車輛即可感應解鎖、上車後也能直接啟動車輛。全新BMW X1座艙內導入全新世代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圖/BMW提供)在車內空間上,全新的懸浮式排檔座及撥桿式排檔,讓車室空間更簡約俐落;中央扶手下方的儲物空間加上更寬敞的五人舒適座艙與開闊頭部空間表現,增添了開闊的空間感。且BMW X1擁有同級最大後行李廂空間,在未傾倒狀況下為540L,最高能擴充至1,600L,並搭配電動尾門啟閉系統與尾門感應式啟閉功能。此外,全新BMW X1更配備跑車多功能真皮方向盤、Sensatec透氣皮質雙前座電動調整座椅含駕駛座記憶功能與豪華型雙區恆溫空調。X1 sDrive20i xLine以及iX1 xDrive30 xLine車型更搭載雙前座跑車座椅以及Fine-wood尤加利木紋飾板。在安全部分也透過評鑑機構Euro NCAP年度測試,榮獲5星評價。BMW X1包含全新世代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不僅配備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盲點偵測系統、後方車流警示、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等功能;X1 sDrive20i xLine以及iX1 xDrive30 xLine車型標配車況抬頭顯示器、360度環景輔助攝影、車側防撞輔助、前方車流警示、主動車道維持輔助,還有超越同級唯一標配的全新AR擴增實境導航,可於中控觸控螢幕顯示前方實際路況畫面,並透過即時的圖像標示在接下來車輛即將轉往的實景圖上。至於動力方面,BMW X1 sDrive18i與X1 sDrive20i兩種車型皆搭載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三缸汽油引擎與Steptronic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前者擁有最高136匹馬力與23.4公斤米的最大動力輸出,0到100 km/h加速為9.2秒;BMW X1 sDrive20i則最高擁有156匹馬力與24.4公斤米最大動力輸出,0到100 km/h加速8.3秒。BMW X1 sDrive20i也首度導入全新第二代48V高效複合動力,因將啟動馬達發電機整合於變速箱之中,可於全油門急加速時作動eBoost提供額外19hp馬力輔助並降低渦輪遲滯,也創造出170匹的最大綜效馬力輸出表現,而當車輛行駛速度低於15km/h,鬆開油門便會關閉引擎轉為慣性滑行,有效降低油耗且大幅提升加速性。全新首款BMW iX1純電運動休旅正式開啟X家族純電世代,專屬BMW i專屬藍色飾條裝飾,鑲嵌於水箱護罩、進氣壩、側裙以及後保桿兩側,營造出電能的熱血風采,還採用19吋V輻式輪圈使以及標配全景式天窗;動力部分則採用全新第五代eDrive電能科技,搭配總容量66.5kWh的鋰電池模組,可創造出313匹的最大馬力輸出與50.4公斤米,0到100km/h加速僅5.6秒,最高續航里程可達440km。透過BMW i高速充電站,iX1 xDrive30只要充電10分鐘就能補充最高120km的續航里程。
Honda HR-V 高CP值日式跑旅2種版本都優質
若要在台灣市場中定義一輛高CP值的國產CUV你會選擇哪輛?相信各位榜單上一定會有今天的主角Honda HR-V,而身為Honda全球戰略車一員的HR-V,目前在全球已累積販售逼近400萬輛,國內車市對於HR-V的反應也都是相當熱絡,一上市就創造出銷售佳績,甚至要等個數月才有辦法交車,而此次大改款在國內市場推出了S+勁化版和Prestige尊榮版雙車型並採用單一汽油1.5升引擎動力販售,並參入了多種的科技配備僅以87.9萬與81.9萬兩種車型,叫人怎能不心動?未來感十足國產HR-V此次以雙車型推出,兩款皆有不同風格外觀,此次所試駕主車型為Prestige尊榮版,首先在水箱護罩上採用了與車身同色一體式水箱護罩,搭配兩旁AHB遠光燈自動切換全LED頭燈將未來感塑造出來。車側可看到標配啞光色17吋6輻式鋁圈,及後方類斜背設計更展現出強悍形象,而後車門把手整合在窗框之中使整體造型更加俐落,車尾那LED類貫穿尾燈更是將車頭的一體式概念延續, 此次行李廂尾門不僅標配Hand-Free感應式啟閉功能,當車鑰匙在身上,拿起物品前先按下行李廂門上右側開關,隨著按鍵上燈號亮起鑰匙感應離開車輛後,尾廂門即會自動關上,這也是Honda首次搭載的功能。採用與車身同色的水箱護罩配置,並且以橫條紋形式打造出未來科技感。(圖/趙世勳攝)兩旁LED頭燈不僅擁有AHB遠光燈自動切換功能,也將科技形象注入車頭眉宇之間。(圖/趙世勳攝)右側後照鏡下方的鏡頭正是近年Honda著名配備Lane Watch的攝像鏡頭。(圖/趙世勳攝)尾燈採用了類貫穿式的設計,也呼應了車頭的科技面貌。(圖/趙世勳攝)進入車艙後可看到Honda新世代家族化設計,以黑色為基底軟、硬塑料組成的內裝佈局,駕駛座前方採用了明確的指針式呈現,並搭配了4.2吋TFT彩色液晶儀表,在中央資訊幕能顯示行車電腦、駕駛輔助系統等資訊,而三幅式方向盤整合了Honda Sensing開關,並且在方向燈撥桿頂端還整合了Lane Watch盲點監視啟閉鈕,當按下後中控台螢幕會顯示車輛右後方畫面,如果打下右邊方向燈也會自行開啟Lane Watch畫面,如此一來在地狹人稠市區街頭也多了分安心感。(圖/趙世勳攝)而中控台則是使用了8吋觸控螢幕並整合全車設定,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螢幕下方為雙區恆溫空調面板,而雙前座側邊空調出風口採用了新型的L型擴散模式,可增加車室冷房效率,並有著更加多變的風向調整。採用了可連接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的多媒體主機,使視聽娛樂更加多元。(圖/趙世勳攝)在排檔周邊整合了Econ節能模式切換鍵及HDC陡坡緩降開關以與EPB電子手煞車和Break Hold的開關。(圖/趙世勳攝)而Honda近年最吸睛的後座上折功能也同樣配備於HR-V之中。(圖/趙世勳攝)HondaSENSING各位車迷所希望配備於HR-V的Honda Sensing安全輔助功能,此次則是大放送的在雙車型上為標配,並且使用了最新設計的100度前方廣角攝影機搭配高速影像處理晶片,其中功能包含了LSF低速自動跟車的ACC主動式定速巡航、LKAS車道維持輔助、LCDN前車駛離提醒、含FCW前方碰撞警示的CMBS碰撞緩解煞車以及含LDW車道偏移警示的RDM道路偏移抑制等系統,而在CMBS碰撞緩解煞車系統上能能夠偵測到前方機車,或是針對左轉時的對向來車,甚至是橫越馬路的自行車及辨識夜間行人的功能。(圖/趙世勳攝)好耶!本田魂仍在HR-V目前僅提供單一動力,並且捨棄了以往1.8升選項,改採用1.5升直列四缸i-VTEC自然進氣汽油引擎,或許看到這許多車迷朋友會開始產生些疑問,對動力輸出上有些懷疑,然而此具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119hp/6600rpm與最大扭力14.8kgm/4300rpm,或許在帳面數據上有些微弱,但搭配了G-Design Shift無段變速箱後可繳出17.0km/l平均油耗。並且該變速箱也為因應SUV的操駕邏輯,於低終傳比上將扭力更有效率的分配到驅動輪上, 至於大家所在意的操駕感受,本刊記者於實際上路後發現,底盤的回饋一如以往展現出本田的細緻感受,也因為HR-V為CUV的車格關係,在懸吊上以舒適取向為主,但也不會因此而剝奪了駕駛者的小熱血熱趣,在連續下坡路段,甚至是蜿蜒彎道中都不會出現不安心的大角度側傾感受,而長久以來Honda最自豪的山路指向性仍在HR-V上感受的到!換句話說在HR-V身上依舊有著車迷們所熱愛的本田靈魂。(圖/趙世勳攝)
飆上路/美型電動車模範生 AUDI e-tron Sportback 55
AUDI首款電動車於2018年推出,正式踏入純電動車市場,隔年隨即追加外型更銷魂的Coupe車型Sportback,跑格外型吸收了不少新車主。目前台灣奧迪在六都以及新竹設置共8個180kW的極速充電站,採用CCS1充電規格,讓各廠牌電動車也能即時補充電力。AUDI e-tron以及e-tronSportback的設計邏輯與Q5、Q5 Sportback相同,全車僅B柱以後的線條略有改變,其餘外型、駕駛艙設計如出一轍,而本刊此次試駕車型為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目前台灣AUDI在六都以及新竹裝設8處極速充電站,即使非AUDI車主也能透過Noodoe APP進行快充,每度電12元。(圖/王永泰攝)充電孔就設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配置普通AC充電以及快充孔,充電10分鐘就能行駛115公里。(圖/王永泰攝)車頭設計亮點在八角盾型水箱罩,採用Matrix 矩陣式 LED頭燈組,保險桿兩側設計了黑色進風口以降低風阻,並在保險桿最下方配置了銀色霧面飾板,整體設計與AUDI傳統燃油車相似,並未因純電動動力而改變車格。車側最顯眼的地方是虛擬後照鏡,大幅減少傳統後照鏡體積,與電動車的科技感相輔相成,不過一旦選配了,後續就無法換回傳統樣式;畫面則呈現在駕駛、副駕車門上,記者實際測試,即使在後車使用遠光燈的情況下,畫面表現仍有相當水準。虛擬後照鏡是e-tron Sportback的亮點之一,可以大幅降低行駛間的風阻,畫面就在內車門側顯示;排檔桿則採用手指撥桿,初次使用或許還不習慣,但在視覺以及操控上更加簡潔、省力(圖/王永泰攝)充電孔設置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上,如果住家充電環境限制,可以選擇在副駕駛座側設置第二充電孔。畢竟是Sportback車型,因此標配21吋鑄造鋁圈,並搭配了相當撞色的橘色煞車卡鉗,大幅提升運動氣息。尾燈組採用貫穿式設計,加上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使車尾在視覺上更富層次感。(圖/王永泰攝)車尾以貫穿式尾燈串起科技氣息,即使在夜晚也能清楚辨識車型,並以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進行點綴,後保桿最下方採用與車頭相同的銀色霧面飾板,形成頭尾呼應的水平和諧。進入駕駛艙後,可以感覺到AUDI為了讓車主無痛轉換,有別於競廠利用大面積螢幕呈現行車資訊,維持傳統座艙配置;採用12.3吋全數位儀表板,可顯示導航、當前車況以及剩餘電量等資訊。e-tron Sportback有別於競廠大膽採用大面積數位螢幕,依舊維持傳統燃油車的座艙設計,讓車主在習慣上能夠無縫接軌。(圖/王永泰攝)中控車機採用10.1吋觸控螢幕支援AppleCarPlay無線連接、Android Auto有線連接,也能即時查看電量以及可駕駛距離;在車機下方還有個8.6吋螢幕,此處為空調操控區,無論溫度、風向、風量都可以在此處調整。鞍座上的配置已經看不到排檔桿,改以手指撥桿配置,初次使用時會感覺相當彆扭,但駕駛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體會到手指撥桿的設計相當省力,且段落分明,不至於錯位。前面提到的虛擬後照鏡螢幕就配置在內側車門上,採用的是7吋OLED螢幕,若要調整鏡頭方向只需長觸螢幕,以手指調整即可;不過受硬體限制,螢幕位置較低,需花點時間才能適應。受惠於長達2,928mm的軸距,因此後座即使坐進176公分高的男性,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同時也有雙區空調,可以透過鞍座後方的觸控螢幕進行調整,下方則是12V點煙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孔。由於底盤配置大面積電池模組,因此軸距長達2,928mm,但也讓後座空間大幅提升,乘坐上更舒適。(圖/王永泰攝)後座乘客同樣可以自己調整雙區恆溫空調,並配置12V點菸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埠。(圖/王永泰攝)雖然是Sportback車型,但後行李廂空間仍有615公升,在後座倒平後,容量更提升為1,665公升;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置物空間,以收納家用充電組。行李箱空間比起SUV版本少了15公升,但仍有615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時更有1,665公升的空間。(圖/王永泰攝)由於已經沒有配置引擎,因此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空間,可放置家用充電組。(圖/王永泰攝)e-tron Sportback配置了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可以調整為舒適、運動、普通等模式,在靜止時可以細微的感受到車身的升降,實際駕駛上路後,可以體會到AUDI的造車技術在純電動車上仍相當優秀。輕踩油門就能感受到相當線性的加速,但又不至於太過暴力,受惠於電池模組設置在底盤,因此過彎時會有種搭載水平對臥引擎的低重心路感,如果還在燃油車與純電動車間考慮的話,不妨到展間試試這台能讓你無痛轉換的電動跑旅。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不僅外形亮眼,零百加速僅5.7秒,加上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更是動靜皆宜。(圖/王永泰攝)
飆上路/美型電動車模範生 AUDI e-tron Sportback 55
AUDI首款電動車於2018年推出,正式踏入純電動車市場,隔年隨即追加外型更銷魂的Coupe車型Sportback,跑格外型吸收了不少新車主。目前台灣奧迪在六都以及新竹設置共8個180kW的極速充電站,採用CCS1充電規格,讓各廠牌電動車也能即時補充電力。AUDI e-tron以及e-tronSportback的設計邏輯與Q5、Q5 Sportback相同,全車僅B柱以後的線條略有改變,其餘外型、駕駛艙設計如出一轍,而本刊此次試駕車型為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目前台灣AUDI在六都以及新竹裝設8處極速充電站,即使非AUDI車主也能透過Noodoe APP進行快充,每度電12元。(圖/王永泰攝)充電孔就設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配置普通AC充電以及快充孔,充電10分鐘就能行駛115公里。(圖/王永泰攝)車頭設計亮點在八角盾型水箱罩,採用Matrix 矩陣式 LED頭燈組,保險桿兩側設計了黑色進風口以降低風阻,並在保險桿最下方配置了銀色霧面飾板,整體設計與AUDI傳統燃油車相似,並未因純電動動力而改變車格。車側最顯眼的地方是虛擬後照鏡,大幅減少傳統後照鏡體積,與電動車的科技感相輔相成,不過一旦選配了,後續就無法換回傳統樣式;畫面則呈現在駕駛、副駕車門上,記者實際測試,即使在後車使用遠光燈的情況下,畫面表現仍有相當水準。虛擬後照鏡是e-tron Sportback的亮點之一,可以大幅降低行駛間的風阻,畫面就在內車門側顯示;排檔桿則採用手指撥桿,初次使用或許還不習慣,但在視覺以及操控上更加簡潔、省力(圖/王永泰攝)充電孔設置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上,如果住家充電環境限制,可以選擇在副駕駛座側設置第二充電孔。畢竟是Sportback車型,因此標配21吋鑄造鋁圈,並搭配了相當撞色的橘色煞車卡鉗,大幅提升運動氣息。尾燈組採用貫穿式設計,加上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使車尾在視覺上更富層次感。(圖/王永泰攝)車尾以貫穿式尾燈串起科技氣息,即使在夜晚也能清楚辨識車型,並以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進行點綴,後保桿最下方採用與車頭相同的銀色霧面飾板,形成頭尾呼應的水平和諧。進入駕駛艙後,可以感覺到AUDI為了讓車主無痛轉換,有別於競廠利用大面積螢幕呈現行車資訊,維持傳統座艙配置;採用12.3吋全數位儀表板,可顯示導航、當前車況以及剩餘電量等資訊。e-tron Sportback有別於競廠大膽採用大面積數位螢幕,依舊維持傳統燃油車的座艙設計,讓車主在習慣上能夠無縫接軌。(圖/王永泰攝)中控車機採用10.1吋觸控螢幕支援AppleCarPlay無線連接、Android Auto有線連接,也能即時查看電量以及可駕駛距離;在車機下方還有個8.6吋螢幕,此處為空調操控區,無論溫度、風向、風量都可以在此處調整。鞍座上的配置已經看不到排檔桿,改以手指撥桿配置,初次使用時會感覺相當彆扭,但駕駛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體會到手指撥桿的設計相當省力,且段落分明,不至於錯位。前面提到的虛擬後照鏡螢幕就配置在內側車門上,採用的是7吋OLED螢幕,若要調整鏡頭方向只需長觸螢幕,以手指調整即可;不過受硬體限制,螢幕位置較低,需花點時間才能適應。受惠於長達2,928mm的軸距,因此後座即使坐進176公分高的男性,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同時也有雙區空調,可以透過鞍座後方的觸控螢幕進行調整,下方則是12V點煙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孔。由於底盤配置大面積電池模組,因此軸距長達2,928mm,但也讓後座空間大幅提升,乘坐上更舒適。(圖/王永泰攝)後座乘客同樣可以自己調整雙區恆溫空調,並配置12V點菸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埠。(圖/王永泰攝)雖然是Sportback車型,但後行李廂空間仍有615公升,在後座倒平後,容量更提升為1,665公升;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置物空間,以收納家用充電組。行李箱空間比起SUV版本少了15公升,但仍有615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時更有1,665公升的空間。(圖/王永泰攝)由於已經沒有配置引擎,因此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空間,可放置家用充電組。(圖/王永泰攝)e-tron Sportback配置了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可以調整為舒適、運動、普通等模式,在靜止時可以細微的感受到車身的升降,實際駕駛上路後,可以體會到AUDI的造車技術在純電動車上仍相當優秀。輕踩油門就能感受到相當線性的加速,但又不至於太過暴力,受惠於電池模組設置在底盤,因此過彎時會有種搭載水平對臥引擎的低重心路感,如果還在燃油車與純電動車間考慮的話,不妨到展間試試這台能讓你無痛轉換的電動跑旅。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不僅外形亮眼,零百加速僅5.7秒,加上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更是動靜皆宜。(圖/王永泰攝)
飆上路/SUZUKI新年式SX4 安全巡航上路
在標配ACC主動車距維持巡航、RBS雷達感知煞車輔助兩大系統後,SUZUKI「新年式」SX4的安全配備更臻完善,加上強悍的動力及跨界的空間運用,不愧是目前小型跨界休旅車的熱門選擇。提到SUZUKI這個品牌,多數人的印象是耐操又好開、帶點越野能力,在許多山區路上,都還看得到不少車齡20年以上的Escudo和Jimny在奔馳,因此讓SUZUKI的二手車價略高於其他日系車。不過也因為耐操,SUZUKI車系普遍有改款期程較長的問題。最大扭力達22.4公斤米,且在1,500轉時便可全部輸出,跑山路彎道絲毫不費力。(圖/SUZUKI提供)1,580mm的車高,凸顯了SX4的跨界基因。(圖/馬景平攝)後排椅背能做兩段式調整,為乘坐者創造出更寬敞的頭部與膝部空間。(圖/馬景平攝)霸氣穩重 空間優勢第一代的SX4,是SUZUKI十五年前與FIAT合作開發的第三款全球戰略車款,本刊記者這次試駕的SX4,雖名為「新年式」車款,但外型仍屬於第二代小改款。差別在於,TAIWANSUZUKI隨著車主需求,引進了許多主、被動安全科技,並將其列為標準配備。單從外觀來看,新年式SX4沒有什麼明顯改變,車身線條偏向歐式風格,車頭仍為霸氣的直瀑式水箱護罩,加上17吋的刀鋒式鋁合金輪圈,顯得相當穩重。內裝則以黑、銀雙色為主色調,搭配中央資訊整合面板、多功能方向盤、免鑰匙啟動及雙區恆溫空調等科技配備,沒有浮誇的設計,而是維持一貫實用、好操作的特色。現行的SX4,其實是取代過去的SX4 Crossover,比最早的SX4要大上一些,跨界基因依然明顯,車室空間運用則更具優勢。尤其車尾行李廂在正常狀態下,即擁有430公升的置物空間,已接近一般SUV(運動型休旅車)的水準,若將後排座椅傾倒,最大可擴充到875公升,表現相當出色。此外,車身尺寸與軸距拉大後,後排椅背可做兩段式調整,創造出寬敞空間,讓後排乘坐者的頭部與膝部更加舒適。後座椅放倒後,可創造875公升的超大置物容積。(圖/馬景平攝)內裝以黑、銀雙色為主,走樸素實用路線。(圖/馬景平攝)新增觸控式中控螢幕,整合影音娛樂與行車資訊。(圖/馬景平攝)動力沿用頗受好評的1.4升BOOSTER JET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40匹最大馬力。(圖/馬景平攝)瞬間加速 貼背快感動力配置方面,仍沿用小改款時開發的1.4升BOOSTER JE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這具引擎是SUZUKI新一代的用在同品牌Vitara和Swift Sport 兩款車系上,表現頗受好評。最大馬力達140匹,最大扭力更來到22.4公斤米,而且在1500轉時便可全部輸出。以車重僅1170公斤的SX4來說,這種等級的扭力,代表著瞬間加速的貼背感,和彎道行駛時的穩定性。再搭配六前速手自排變速箱,對駕駛者來說,是一種充滿樂趣的駕馭體驗,何況還有每公升行駛16.8公里的超水準油耗表現。遇上這顆令人印象深刻的引擎,本刊記者忍不住技癢上路,順便試試新加入的ACC主動車距維持巡航、RBS雷達感知煞車輔助兩大安全系統。這兩項系統都是運用毫米波主動偵測與前方車輛的距離,來調整車速或適時介入煞車輔助,在高速公路長途行駛時,是非常實用的駕駛輔助科技。搭配6前速手自排變速箱,油耗表現達16.8km/l的高水準。(圖/馬景平攝) SX4車艙內隱藏不少貼心的置物小空間。(圖/馬景平攝)雖然是「新年式」,但SX4的內外變動不大,屬於第二代小改款的車款。(圖/SUZUKI提供)科技輔助 精準完備實際開上高速公路時,ACC巡航系統精準地跟隨前車行進,的確讓本刊記者的右腳省事不少。跟車跟膩了,大腳一踩,換檔撥片一撥,在明顯的貼背後,感覺到動力源源而出,瞬間就突破時速110公里,除了駕駛樂趣,還帶來小小的成就感。如果加上原先已列為標配的ESP電子穩定系統、ESS緊急煞車訊號警示、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HHC斜坡起步輔助系統,以及7具輔助氣囊等配備,SX4的安全性能可說相當足夠。如果真要挑剔,本刊記者認為,少了四輪驅動的選擇是一大遺憾;此外,若能搭配輕油電的設定,將會更符合現代車主的環保需求。達人觀點 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日系跨界小休旅比一比(圖/SUZUKI提供、翻攝自HONDA官網、翻攝自TOYOTA官網)
飆上路/SUZUKI新年式SX4 安全巡航上路
在標配ACC主動車距維持巡航、RBS雷達感知煞車輔助兩大系統後,SUZUKI「新年式」SX4的安全配備更臻完善,加上強悍的動力及跨界的空間運用,不愧是目前小型跨界休旅車的熱門選擇。提到SUZUKI這個品牌,多數人的印象是耐操又好開、帶點越野能力,在許多山區路上,都還看得到不少車齡20年以上的Escudo和Jimny在奔馳,因此讓SUZUKI的二手車價略高於其他日系車。不過也因為耐操,SUZUKI車系普遍有改款期程較長的問題。最大扭力達22.4公斤米,且在1,500轉時便可全部輸出,跑山路彎道絲毫不費力。(圖/SUZUKI提供)1,580mm的車高,凸顯了SX4的跨界基因。(圖/馬景平攝)後排椅背能做兩段式調整,為乘坐者創造出更寬敞的頭部與膝部空間。(圖/馬景平攝)霸氣穩重 空間優勢第一代的SX4,是SUZUKI十五年前與FIAT合作開發的第三款全球戰略車款,本刊記者這次試駕的SX4,雖名為「新年式」車款,但外型仍屬於第二代小改款。差別在於,TAIWANSUZUKI隨著車主需求,引進了許多主、被動安全科技,並將其列為標準配備。單從外觀來看,新年式SX4沒有什麼明顯改變,車身線條偏向歐式風格,車頭仍為霸氣的直瀑式水箱護罩,加上17吋的刀鋒式鋁合金輪圈,顯得相當穩重。內裝則以黑、銀雙色為主色調,搭配中央資訊整合面板、多功能方向盤、免鑰匙啟動及雙區恆溫空調等科技配備,沒有浮誇的設計,而是維持一貫實用、好操作的特色。現行的SX4,其實是取代過去的SX4 Crossover,比最早的SX4要大上一些,跨界基因依然明顯,車室空間運用則更具優勢。尤其車尾行李廂在正常狀態下,即擁有430公升的置物空間,已接近一般SUV(運動型休旅車)的水準,若將後排座椅傾倒,最大可擴充到875公升,表現相當出色。此外,車身尺寸與軸距拉大後,後排椅背可做兩段式調整,創造出寬敞空間,讓後排乘坐者的頭部與膝部更加舒適。後座椅放倒後,可創造875公升的超大置物容積。(圖/馬景平攝)內裝以黑、銀雙色為主,走樸素實用路線。(圖/馬景平攝)新增觸控式中控螢幕,整合影音娛樂與行車資訊。(圖/馬景平攝)動力沿用頗受好評的1.4升BOOSTER JET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40匹最大馬力。(圖/馬景平攝)瞬間加速 貼背快感動力配置方面,仍沿用小改款時開發的1.4升BOOSTER JE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這具引擎是SUZUKI新一代的用在同品牌Vitara和Swift Sport 兩款車系上,表現頗受好評。最大馬力達140匹,最大扭力更來到22.4公斤米,而且在1500轉時便可全部輸出。以車重僅1170公斤的SX4來說,這種等級的扭力,代表著瞬間加速的貼背感,和彎道行駛時的穩定性。再搭配六前速手自排變速箱,對駕駛者來說,是一種充滿樂趣的駕馭體驗,何況還有每公升行駛16.8公里的超水準油耗表現。遇上這顆令人印象深刻的引擎,本刊記者忍不住技癢上路,順便試試新加入的ACC主動車距維持巡航、RBS雷達感知煞車輔助兩大安全系統。這兩項系統都是運用毫米波主動偵測與前方車輛的距離,來調整車速或適時介入煞車輔助,在高速公路長途行駛時,是非常實用的駕駛輔助科技。搭配6前速手自排變速箱,油耗表現達16.8km/l的高水準。(圖/馬景平攝) SX4車艙內隱藏不少貼心的置物小空間。(圖/馬景平攝)雖然是「新年式」,但SX4的內外變動不大,屬於第二代小改款的車款。(圖/SUZUKI提供)科技輔助 精準完備實際開上高速公路時,ACC巡航系統精準地跟隨前車行進,的確讓本刊記者的右腳省事不少。跟車跟膩了,大腳一踩,換檔撥片一撥,在明顯的貼背後,感覺到動力源源而出,瞬間就突破時速110公里,除了駕駛樂趣,還帶來小小的成就感。如果加上原先已列為標配的ESP電子穩定系統、ESS緊急煞車訊號警示、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HHC斜坡起步輔助系統,以及7具輔助氣囊等配備,SX4的安全性能可說相當足夠。如果真要挑剔,本刊記者認為,少了四輪驅動的選擇是一大遺憾;此外,若能搭配輕油電的設定,將會更符合現代車主的環保需求。達人觀點 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日系跨界小休旅比一比(圖/SUZUKI提供、翻攝自HONDA官網、翻攝自TOYOTA官網)
安全再進化!SUZUKI SX4小改款驚豔登場
邁向2021,台灣車市仍是看好,陸續導入IGNIS、SWIFT、SWIFT SPORT等小改款的TAIWAN SUZUKI,繼去年繳出9,765台銷售佳績後,今年年初趁勝追擊,全新小改款SX4也正式亮相,安全防護全面進化,搭配北台中所成立10週年全新整裝再出發,也彰顯SUZUKI深耕台灣市場的決心。積極導入各式改款新車的SUZUKI,2020年在台灣車市繳出近萬輛的亮眼成績,而為了深化服務品質,SUZUKI也陸續於全台各地整裝展售據點。像是近來歡慶10週年慶、重新整裝後正式開幕的尚立北台中展示中心,改頭換面後將能服務大台中廣大消費者。除此之外,業者同樣趁這波氣勢,於2021新春推出SX4小改款車型,希望能延續氣勢。尚立汽車北台中展示中心歡慶10週年,全新整裝後即日起正式開幕。這次SX4小改款車型,最顯明的提升莫過於安全配備的進化,滿足消費者各方面的需求。這次在外觀同樣有著優雅歐式設計及SUV剽悍外型,直瀑式鍍鉻水箱罩與17吋勁轉刀鋒輪圈;至於內裝則採黑銀雙色鋪陳的座艙空間,搭載中央資訊整合面板、多功能皮質方向盤、免鑰匙啟動裝置及雙區恆溫空調,並標配支援Apple CarPlay® 及 Android Auto™的多功能觸控式螢幕等等,提供給駕駛更直接與便捷的體驗。THE NEW SX4在省油效能上表現亦是拔尖,搭載1.4L BOOSTERJE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可創造140匹最大馬力、22.4kgm最大扭力的強勁動能,而每公升16.8公里的省油效能,再油價持續回漲下更顯競爭力。另外,SX4優異的爬坡性能與高速時展現的靜謐度,在山林或城市駕馭都十分輕鬆。SUZIKI SX4小改款全新上市,安全性能再進化。本次改款最吸睛部分,莫過於智慧安全科技的效能提升。SX4全新搭載ACC主動式車距巡航系統,能主動偵測前方車輛距離並自動調節車速,降低長途駕駛疲憊。同時,亦新增RBS雷達感知煞車輔助,可主動偵測前方車輛距離,行駛過近會提醒駕駛。另外,全車還配備ESP®電子穩定系統、ESS緊急煞車訊號警示、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HHC斜坡起步輔助系統、BA煞車輔助系統、ABS防鎖死煞車系統、TPMS胎壓偵測器與7只SRS輔助氣囊,面面俱到的安全防護,更讓SX4備受矚目,在台建議售價89萬元起。
飆上路/任性越野去 FORD FOCUS Active
福特在FOCUS五門掀背車款的基礎上,重新開發了跨界休旅FOCUS Active,搭配5種行車模式與安全科技配備,即使沒有四輪驅動,在泥濘、積水、沙地等惡劣路況,仍具有一定的脫困能力。新的一年才開始,台灣車壇就出現「重量級」新車, 福特推出國產FOCUS Active,搶攻小型跨界休旅市場。這並不算新聞,事實上早在2019年,FOCUS Active就已分別在歐洲和中國上市。再度請來藝人林依晨代言,也幫FOCUS Active加分不少。(圖/黃威彬攝)標配的車頂架,最多可負重75公斤。(圖/王永泰攝)車身尺寸(尤其車高)較五門掀背版拉大,車室空間更寬敞。(圖/王永泰攝)如果光從外觀看,FOCUS Active不過就是一輛拉高了的五門掀背FOCUS。不過,福特六和在FOCUS Active的公辦試駕上,安排了一個接近off-road(越野)的特殊場地體驗,倒是教人心驚膽戰。不禁讓本刊記者回想到多年前第二代FOCUS花蓮試駕時,在一處看似安全的海濱「顧路」的慘痛經驗。沒有四輪傳動的FOCUS Active能夠通過泥地、水坑的考驗?由於本刊記者也是FOCUS車主,多少知道這車的能耐,體驗完離開駕駛座後,心中卻滿是激動,眼前這部髒兮兮的FOCUSActive,絕對堪稱史上最強的FOCUS。鈑件重新開模 車身拉大TOYOTA去年推出的新神車COROLLACROSS雖掛名在COROLLA家族,但外觀其實與房車COROLLA差異甚大;而FOCUS Active則恰好相反,除非與FOCUS五門掀背車擺在一起, 幾乎難以一眼區別。FOCUS Active的多路況管理系統,有標準、經濟、運動、防滑、簡陋路面等5種駕駛模式,比同級車具備更多的地形適應能力。(圖/王永泰攝)前霧燈蓋使用防刮材質的銀色外框,以和FOCUS區隔。(圖/王永泰攝)任性版FOCUS Active配備18吋大鋁圈。(圖/王永泰攝)福特的做法是推出Active專屬外觀套件,包括霧黑稜格水箱護罩,前保險桿下方的高抗磨套件、前霧燈蓋的銀色外框、車側Active專屬車身銘板、運動車頂架等。車身尺寸則拉高拉大到4,397×1,844×1,513 mm,整車的鈑件等於重新開模,並無法和FOCUS五門版共用。內裝的鋪陳基本上就和這一代的FOCUS類似,但FOCUS Active的車門內飾板、座艙飾板、座椅縫線都採用類似冷光的「躍動藍」,看似低調,實則十分搶眼。其他如8吋懸浮式全彩觸控螢幕、無線充電座、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含換檔撥片、E-Shifter旋鈕排檔、電子手煞車、雙區恆溫空調及後座出風口等,都是FOCUS家族的配備。五種駕駛模式 適應地形動力方面,FOCUS Active也是採用和FOCUS相同的1.5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並導入了支援二缸運作的VDE汽缸間歇功能、結合歧管噴射與缸內直噴的雙噴油系統,加上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設計, 可以輸出182匹最大馬力與24.5公斤米的峰值扭力,搭配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及前輪驅動,平均油耗表現達到每公升行駛16.4公里的一級水準。採用1.5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輸出182匹最大馬力與24.5公斤米的峰值扭力。(圖/王永泰攝)FOCUS Active前車室配置(圖/王永泰攝)中控台為8吋懸浮式全彩觸控螢幕,觸控反應相當靈敏。(圖/王永泰攝)至於能讓前驅的FOCUS Active擁有輕越野地形的脫困能力,祕密武器在於底盤的調校,與諸多主動安全系統的完美搭配。既然打著「跨界休旅」的招牌,FOCUS Active當然不只是把車高拉高、創造更大的進入角與離去角而已,它所搭配的多路況管理系統,具備了標準、經濟、運動、防滑、簡陋路面等五種駕駛模式,比同級車具備更多的地形適應能力。其中Slippery防滑模式可調整油門踏板輸出線性,降低驅動輪轉速敏感度,並能提升ESP(電子式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的介入程度,有助於在泥濘或草地等低摩擦係數地形,仍可提供駕駛一定程度的循跡性。而Trail簡陋路面模式,則是透過控制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及TCS(循跡控制系統)來提升輪胎空轉程度,以排除胎面上的積雪或泥土,協助駕駛脫困。旋鈕式的變速系統十分時尚,但需花點時間適應。(圖/王永泰攝) 前座配備雙恆溫空調,後座亦有空調出風口。(圖/王永泰攝)語音聲控、通話、定速等常用功能按鍵,整合於方向盤兩側,操作方便就手。(圖/王永泰攝)克服泥濘關卡 爽度破表在實際的越野試駕過程中,開著前驅的FOCUS Active克服一道道崎嶇泥濘的關卡,實在是一件爽度破表又有點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不過本刊記者還是要強調,即使是汽車線記者,還是得由專業教練在一旁協助,才能克服地形障礙。也就是說,這些叔叔都是有練過的,除非你對FOCUS Active十分了解,否則並不建議讀者輕易嘗試。FOCUS Active共推出「好動版」、「任性版」兩個車型,售價分別為83.9萬元、89.9萬元。除了叫好又叫座的KUGA外,福特也還有Ecosport 這部進口小型休旅車,只是這部印度生產的小車,長年來的市場反應並不好,FOCUSActive在此時推出,多少有些替補的意味。本刊記者認為,以FOCUS Active 的售價和定位,的確能夠搶下一些訂單,但值得觀察的是,影響最大的會不會是自家兄弟FOCUS。如果一加一的結果還是一,那麼FOCUS Active的存在意義,就只是提供消費者多一種選擇。跨界大亂鬥(圖/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任性越野去 FORD FOCUS Active
福特在FOCUS五門掀背車款的基礎上,重新開發了跨界休旅FOCUS Active,搭配5種行車模式與安全科技配備,即使沒有四輪驅動,在泥濘、積水、沙地等惡劣路況,仍具有一定的脫困能力。新的一年才開始,台灣車壇就出現「重量級」新車, 福特推出國產FOCUS Active,搶攻小型跨界休旅市場。這並不算新聞,事實上早在2019年,FOCUS Active就已分別在歐洲和中國上市。再度請來藝人林依晨代言,也幫FOCUS Active加分不少。(圖/黃威彬攝)標配的車頂架,最多可負重75公斤。(圖/王永泰攝)車身尺寸(尤其車高)較五門掀背版拉大,車室空間更寬敞。(圖/王永泰攝)如果光從外觀看,FOCUS Active不過就是一輛拉高了的五門掀背FOCUS。不過,福特六和在FOCUS Active的公辦試駕上,安排了一個接近off-road(越野)的特殊場地體驗,倒是教人心驚膽戰。不禁讓本刊記者回想到多年前第二代FOCUS花蓮試駕時,在一處看似安全的海濱「顧路」的慘痛經驗。沒有四輪傳動的FOCUS Active能夠通過泥地、水坑的考驗?由於本刊記者也是FOCUS車主,多少知道這車的能耐,體驗完離開駕駛座後,心中卻滿是激動,眼前這部髒兮兮的FOCUSActive,絕對堪稱史上最強的FOCUS。鈑件重新開模 車身拉大TOYOTA去年推出的新神車COROLLACROSS雖掛名在COROLLA家族,但外觀其實與房車COROLLA差異甚大;而FOCUS Active則恰好相反,除非與FOCUS五門掀背車擺在一起, 幾乎難以一眼區別。FOCUS Active的多路況管理系統,有標準、經濟、運動、防滑、簡陋路面等5種駕駛模式,比同級車具備更多的地形適應能力。(圖/王永泰攝)前霧燈蓋使用防刮材質的銀色外框,以和FOCUS區隔。(圖/王永泰攝)任性版FOCUS Active配備18吋大鋁圈。(圖/王永泰攝)福特的做法是推出Active專屬外觀套件,包括霧黑稜格水箱護罩,前保險桿下方的高抗磨套件、前霧燈蓋的銀色外框、車側Active專屬車身銘板、運動車頂架等。車身尺寸則拉高拉大到4,397×1,844×1,513 mm,整車的鈑件等於重新開模,並無法和FOCUS五門版共用。內裝的鋪陳基本上就和這一代的FOCUS類似,但FOCUS Active的車門內飾板、座艙飾板、座椅縫線都採用類似冷光的「躍動藍」,看似低調,實則十分搶眼。其他如8吋懸浮式全彩觸控螢幕、無線充電座、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含換檔撥片、E-Shifter旋鈕排檔、電子手煞車、雙區恆溫空調及後座出風口等,都是FOCUS家族的配備。五種駕駛模式 適應地形動力方面,FOCUS Active也是採用和FOCUS相同的1.5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並導入了支援二缸運作的VDE汽缸間歇功能、結合歧管噴射與缸內直噴的雙噴油系統,加上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設計, 可以輸出182匹最大馬力與24.5公斤米的峰值扭力,搭配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及前輪驅動,平均油耗表現達到每公升行駛16.4公里的一級水準。採用1.5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輸出182匹最大馬力與24.5公斤米的峰值扭力。(圖/王永泰攝)FOCUS Active前車室配置(圖/王永泰攝)中控台為8吋懸浮式全彩觸控螢幕,觸控反應相當靈敏。(圖/王永泰攝)至於能讓前驅的FOCUS Active擁有輕越野地形的脫困能力,祕密武器在於底盤的調校,與諸多主動安全系統的完美搭配。既然打著「跨界休旅」的招牌,FOCUS Active當然不只是把車高拉高、創造更大的進入角與離去角而已,它所搭配的多路況管理系統,具備了標準、經濟、運動、防滑、簡陋路面等五種駕駛模式,比同級車具備更多的地形適應能力。其中Slippery防滑模式可調整油門踏板輸出線性,降低驅動輪轉速敏感度,並能提升ESP(電子式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的介入程度,有助於在泥濘或草地等低摩擦係數地形,仍可提供駕駛一定程度的循跡性。而Trail簡陋路面模式,則是透過控制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及TCS(循跡控制系統)來提升輪胎空轉程度,以排除胎面上的積雪或泥土,協助駕駛脫困。旋鈕式的變速系統十分時尚,但需花點時間適應。(圖/王永泰攝) 前座配備雙恆溫空調,後座亦有空調出風口。(圖/王永泰攝)語音聲控、通話、定速等常用功能按鍵,整合於方向盤兩側,操作方便就手。(圖/王永泰攝)克服泥濘關卡 爽度破表在實際的越野試駕過程中,開著前驅的FOCUS Active克服一道道崎嶇泥濘的關卡,實在是一件爽度破表又有點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不過本刊記者還是要強調,即使是汽車線記者,還是得由專業教練在一旁協助,才能克服地形障礙。也就是說,這些叔叔都是有練過的,除非你對FOCUS Active十分了解,否則並不建議讀者輕易嘗試。FOCUS Active共推出「好動版」、「任性版」兩個車型,售價分別為83.9萬元、89.9萬元。除了叫好又叫座的KUGA外,福特也還有Ecosport 這部進口小型休旅車,只是這部印度生產的小車,長年來的市場反應並不好,FOCUSActive在此時推出,多少有些替補的意味。本刊記者認為,以FOCUS Active 的售價和定位,的確能夠搶下一些訂單,但值得觀察的是,影響最大的會不會是自家兄弟FOCUS。如果一加一的結果還是一,那麼FOCUS Active的存在意義,就只是提供消費者多一種選擇。跨界大亂鬥(圖/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HONDA CR-V 1.5S 一哥再進化
今年6月,福特六和發表第三代大改款KUGA休旅車,入門款僅89.9萬元,掀起一波搶購潮。為鞏固「休旅車一哥」的地位,HONDA CR-V近日發表的小改款,將頗受好評的「Sensing智慧輔助科技」,列為全車系標配,以滿滿的安全科技和操駕樂趣,有望繼續稱霸休旅車市場。提到中型休旅車,沒有人會忽略HONDA CR-V,它不僅長期稱霸國產休旅車市場,連打著「進口車國產價」口號的TOYOTA RAV4,都很難與其匹敵,過去更曾創下訂車要等半年的誇張紀錄,堪稱真正的「休旅車一哥」。小改款的幅度雖然不大,但CR-V仍是目前最受歡迎的SUV。(圖/黃威彬攝)全新的18吋雙色鋁圈,花瓣般的造型十分討喜。(圖/黃威彬攝)駕駛艙內裝沒太大改變,維持好開、易開的人性化原則。(圖/黃威彬攝)外觀 用料升級但今年的SUV市場比較詭異,主要是低迷多年的福特,在六月中推出新一代的KUGA,不僅外型討喜、配備升級,入門車款的價格更下殺到8字頭,搶走不少市占率。台灣本田於九月發表小改款HONDA CR-V,各大車廠莫不密切關注這位可敬對手的動態,尤其CR-V還新增一款入門車型,售價94.9萬元。台灣本田選在風光明媚的南投日月潭舉辦試駕,車型是最頂級的1.5S。可惜當日天公不作美,試車計畫被下午的暴雨給打亂了。平心而論,小改款CR-V對外觀的著墨並不多,最顯著的就是頭燈導入序列式方向燈,與沿著水箱護罩切入頭燈底側的鍍鉻裝飾;後方則是燻黑的尾燈組,以及從雙圓改成雙扁的排氣尾管。車尾的燻黑尾燈組,以及從雙圓改成雙扁的排氣尾管,是小改款CR-V在外觀上的重點。(圖/黃威彬攝)車尾的燻黑尾燈組,以及從雙圓改成雙扁的排氣尾管,是小改款CR-V在外觀上的重點。(圖/黃威彬攝)此外,前後燈組包括霧燈,全部都換成LED燈,用料明顯提升,雖然鋁圈也改了新式樣,但好看與否就見仁見智。安全 誠意滿分內裝及配備方面的改變,則以「人性化」為主,譬如雙區恆溫空調、手機無線充電座、感應式電動尾門、十二向電動可調駕駛座椅、四向電動可調副駕駛座椅及全景式電動天窗等。新增或升級一連串的配備,CR-V卻「加料不加價」,誠如多數車款的小改款一樣,為的是在產品期的後半段增加競爭力。若要說CR-V這次小改款最大的驚奇,本刊記者認為,絕對是台灣本田將「Sensing智慧輔助科技」列為全車系標配。這套極受好評的智慧駕駛系統,過去只配備在HONDA的高階車款,現在,即使是入門的CR-V VTi車型,也擁有主動式車距維持巡航、低速自動跟車、車道維持輔助、碰撞緩解煞車系統、前方碰撞警示、道路偏移抑制、車道偏移警示和遠光燈自動切換等多項安全科技,完全就是一把殺手鐧。新添無線充電板,但車用的無線充電板效能都不是很好,充飽一支iPhone X手機約需2小時。(圖/黃威彬攝)HONDA優異的CVT無段變速系統,表現依然犀利。(圖/台灣本田提供)全景式電動天窗可提供車內光線更多變化。(圖/台灣本田提供)至於動力單元與懸吊設定,小改款CR-V則是完全未動,有媒體覺得這樣很沒誠意,本刊記者卻不以為然。猶記四年前,CR-V推出這顆1.5升的渦輪增壓引擎時,不管在動力輸出或省油節稅的角度,都是中型休旅車的先驅,因此創造出一波CR-V旋風;這顆引擎到目前為止,仍是搭配CR-V的最佳選擇,實在沒有必要為了改款而進行任何調校。動力 樂趣十足開著小改款CR-V 1.5S環繞日月潭,熟悉的感覺再度浮上心頭,HONDA過去最為人稱道的操控性能,在CR-V身上依舊展現無遺。環湖公路蜿蜒但起伏不大的路況,讓本刊記者得以輕鬆地高速過彎,雖然重心高帶來的側傾仍是有的,但精準的轉向及彎道後段補油的迅速跟進,製造不少操控樂趣。寬敞的後座空間,仍是CR-V的強項。(圖/黃威彬攝)後排座椅可前傾至完全平整,方便搬運大型或長型物品。(圖/台灣本田提供)頂級車型新增感應式電動尾門,方便上下貨物。(圖/台灣本田提供)換到水沙連高速公路巡曳時,193匹最大馬力的充沛動力,搭配可模擬7段變速的CVT無段變速箱,反而給駕駛比較類似自然進氣的平順駕馭感。但那顆以操控耐磨設定為主的輪胎所帶來的噪音,讓本刊記者有點意見。小改款的CR-V能不能繼續稱霸中型SUV,日後的銷售數字會說話。但HONDA之所以能夠擁有最忠誠的車主回流率,必有其道理,這也是許多車廠難以追求的境界。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藍偉群(圖/黃耀徵攝) 達人觀點 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眼見同級對手把「全速域主動跟車系統」列為標準配備,產品新鮮度相對弱勢的HONDACR-V,當然要立刻跟上腳步,不然換成國產休旅後,可能一哥位置都不保了。百萬元以內的CR-V入門款能吸引多少消費者,半年後看掛牌數就知道答案。熱門中型休旅車比一比(圖/黃威彬攝、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HONDA CR-V 1.5S 一哥再進化
今年6月,福特六和發表第三代大改款KUGA休旅車,入門款僅89.9萬元,掀起一波搶購潮。為鞏固「休旅車一哥」的地位,HONDA CR-V近日發表的小改款,將頗受好評的「Sensing智慧輔助科技」,列為全車系標配,以滿滿的安全科技和操駕樂趣,有望繼續稱霸休旅車市場。提到中型休旅車,沒有人會忽略HONDA CR-V,它不僅長期稱霸國產休旅車市場,連打著「進口車國產價」口號的TOYOTA RAV4,都很難與其匹敵,過去更曾創下訂車要等半年的誇張紀錄,堪稱真正的「休旅車一哥」。小改款的幅度雖然不大,但CR-V仍是目前最受歡迎的SUV。(圖/黃威彬攝)全新的18吋雙色鋁圈,花瓣般的造型十分討喜。(圖/黃威彬攝)駕駛艙內裝沒太大改變,維持好開、易開的人性化原則。(圖/黃威彬攝)外觀 用料升級但今年的SUV市場比較詭異,主要是低迷多年的福特,在六月中推出新一代的KUGA,不僅外型討喜、配備升級,入門車款的價格更下殺到8字頭,搶走不少市占率。台灣本田於九月發表小改款HONDA CR-V,各大車廠莫不密切關注這位可敬對手的動態,尤其CR-V還新增一款入門車型,售價94.9萬元。台灣本田選在風光明媚的南投日月潭舉辦試駕,車型是最頂級的1.5S。可惜當日天公不作美,試車計畫被下午的暴雨給打亂了。平心而論,小改款CR-V對外觀的著墨並不多,最顯著的就是頭燈導入序列式方向燈,與沿著水箱護罩切入頭燈底側的鍍鉻裝飾;後方則是燻黑的尾燈組,以及從雙圓改成雙扁的排氣尾管。車尾的燻黑尾燈組,以及從雙圓改成雙扁的排氣尾管,是小改款CR-V在外觀上的重點。(圖/黃威彬攝)車尾的燻黑尾燈組,以及從雙圓改成雙扁的排氣尾管,是小改款CR-V在外觀上的重點。(圖/黃威彬攝)此外,前後燈組包括霧燈,全部都換成LED燈,用料明顯提升,雖然鋁圈也改了新式樣,但好看與否就見仁見智。安全 誠意滿分內裝及配備方面的改變,則以「人性化」為主,譬如雙區恆溫空調、手機無線充電座、感應式電動尾門、十二向電動可調駕駛座椅、四向電動可調副駕駛座椅及全景式電動天窗等。新增或升級一連串的配備,CR-V卻「加料不加價」,誠如多數車款的小改款一樣,為的是在產品期的後半段增加競爭力。若要說CR-V這次小改款最大的驚奇,本刊記者認為,絕對是台灣本田將「Sensing智慧輔助科技」列為全車系標配。這套極受好評的智慧駕駛系統,過去只配備在HONDA的高階車款,現在,即使是入門的CR-V VTi車型,也擁有主動式車距維持巡航、低速自動跟車、車道維持輔助、碰撞緩解煞車系統、前方碰撞警示、道路偏移抑制、車道偏移警示和遠光燈自動切換等多項安全科技,完全就是一把殺手鐧。新添無線充電板,但車用的無線充電板效能都不是很好,充飽一支iPhone X手機約需2小時。(圖/黃威彬攝)HONDA優異的CVT無段變速系統,表現依然犀利。(圖/台灣本田提供)全景式電動天窗可提供車內光線更多變化。(圖/台灣本田提供)至於動力單元與懸吊設定,小改款CR-V則是完全未動,有媒體覺得這樣很沒誠意,本刊記者卻不以為然。猶記四年前,CR-V推出這顆1.5升的渦輪增壓引擎時,不管在動力輸出或省油節稅的角度,都是中型休旅車的先驅,因此創造出一波CR-V旋風;這顆引擎到目前為止,仍是搭配CR-V的最佳選擇,實在沒有必要為了改款而進行任何調校。動力 樂趣十足開著小改款CR-V 1.5S環繞日月潭,熟悉的感覺再度浮上心頭,HONDA過去最為人稱道的操控性能,在CR-V身上依舊展現無遺。環湖公路蜿蜒但起伏不大的路況,讓本刊記者得以輕鬆地高速過彎,雖然重心高帶來的側傾仍是有的,但精準的轉向及彎道後段補油的迅速跟進,製造不少操控樂趣。寬敞的後座空間,仍是CR-V的強項。(圖/黃威彬攝)後排座椅可前傾至完全平整,方便搬運大型或長型物品。(圖/台灣本田提供)頂級車型新增感應式電動尾門,方便上下貨物。(圖/台灣本田提供)換到水沙連高速公路巡曳時,193匹最大馬力的充沛動力,搭配可模擬7段變速的CVT無段變速箱,反而給駕駛比較類似自然進氣的平順駕馭感。但那顆以操控耐磨設定為主的輪胎所帶來的噪音,讓本刊記者有點意見。小改款的CR-V能不能繼續稱霸中型SUV,日後的銷售數字會說話。但HONDA之所以能夠擁有最忠誠的車主回流率,必有其道理,這也是許多車廠難以追求的境界。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藍偉群(圖/黃耀徵攝) 達人觀點 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眼見同級對手把「全速域主動跟車系統」列為標準配備,產品新鮮度相對弱勢的HONDACR-V,當然要立刻跟上腳步,不然換成國產休旅後,可能一哥位置都不保了。百萬元以內的CR-V入門款能吸引多少消費者,半年後看掛牌數就知道答案。熱門中型休旅車比一比(圖/黃威彬攝、各車廠提供)
FORD KUGA EcoBoost 180旗艦型 酷嘎 國產SUV配滿配好
百萬元上下的休旅車,是各家車廠兵家必爭之地,包括歐、美、日、韓、國產各大品牌,一字排開至少也有十來種選擇,如果你想要從中挑一輛,可能會面臨像是古代皇帝選妃的窘境,然而,NEW FORD KUGA EcoBoost 180旗艦型(NEW KUGA 180)可以輕易解決你的選擇障礙!福特六和請來氣質女星張鈞甯代言NEW KUGA系列,並拍攝微電影。(圖/福特六和提供)搭配全景式電動天窗的NEW KUGA EcoBoost 180旗艦型,讓人感到療癒。(圖/王永泰攝)過去十年,HONDA的 CR-V和TOYOTA的 RAV4,輪流主宰休旅車市場,不過,今年六月中,休旅車市場起了變化,FORD甫上市的NEW KUGA 180,不論在造型、動力、安全和科技配備各方面,都大幅領先對手,來勢洶洶,不禁讓人想起二十年前,KUGA的前身Escape以金句「路是人走出來的」,創造出風光年代。這次試駕完NEW KUGA 180後,本刊記者可以很肯定地說:「福特,真的回來了!」外觀 優雅圓潤本刊記者認為,NEW KUGA 180彷彿像個鋼鐵硬漢,婚後毅然剃去落腮鬍,給人更多「家」的感受。外觀時尚,是NEW KUGA 180給人的第一印象。它少了過去KUGA剛硬霸氣的造型,變得更優雅大器,乍看之下,有幾分神似FORD五門掀背車Focus的線條。此外,NEW KUGA 180的內在用料也比過去講究許多,大量使用真皮;連音響都是丹麥皇室御用品牌「B&O」。車頭則是NEW KUGA 180的設計亮點,水箱護罩比美規版大一些,且採用星穹式格柵結合鍍鉻點綴,與前霧燈鍍鉻飾條、側窗框亮銀全環型、車門飾板鍍鉻飾條的設計,配置AGS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再搭配兩側銀、黑裝飾的倒鉤形LED日行燈與雙層矩陣頭燈組,兼具動感與科技,可說是KUGA有史以來最好看的版本。以人為出發點設計,打造全新內裝格局,將前座艙搭配極簡化中控配置。(圖/王永泰攝) NEW KUGA EcoBoost 180提供標準、省油、運動、防滑、雪地及沙地共5種動態行車模式切換。(圖/王永泰攝)中控台標配8吋懸浮式全彩觸控螢幕,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系統。(圖/福特六和提供)NEW KUGA 180的內裝陳設,和現行的Focus相似,中控台標配8吋懸浮式全彩的LCD觸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系統;儀表板為傳統雙圓指針,搭配六‧五吋行車資訊彩色螢幕,儀表上方還有電動收摺的HUD抬頭顯示器。一開始,本刊記者這種老司機不太習慣操作電子式旋鈕換檔、按鍵式電子手煞車系統,不過經過半小時的適應後,便能和傳統排檔桿一樣運用自如。此外,NEW KUGA 180還加入雙區恆溫空調,以及NVH車艙寧靜工程強化,包含車體密封性優化,減少車體腔室空間、提升鈑件密閉效果;車門隔音強化,提高車門氣密、減少噪音進入。玻璃隔音強化,採用 Acoustic聲學隔音夾層前擋。最後一項吸音材質優化,增加材質厚度面積,更加提升吸音效果。以上工程的強化,讓NEW KUGA 180的車內寧靜度提升了不只一個檔次。與五門掀背車Focus相同,使用E-Shifter電子式旋鈕排檔系統。(圖/王永泰攝)NEW KUGA EcoBoost 180採用1.5升渦輪增壓直列三缸引擎,擁有最大馬力180匹、26.3公斤米最大扭力。(圖/福特六和提供)油耗 表現優異一顆1.5升的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是NEW KUGA 180的動力主體,除了能夠輕易輸出180匹最大馬力與26.3公斤米最大扭力,還擁有每公升行駛15.8公里的優異油耗表現,實屬不易。E-Shifter八速自排變速箱綿密的齒比設定,雖然沒有狂暴的瞬間加速性能,但動力延續順暢,換檔反應迅速。在平路行駛是「平穩的暴力」,到了山道就變成「可控的衝動」。為了輕量化,減輕懸吊的負擔,提升油耗表現,NEW KUGA 180的車體結構採用大量的鋁合金材質,足足比上一代少了約80公斤。再者,將近一半的車身選用航太等級的高剛性硼鋼,至於A柱到C柱等重要部分,更採用硬度較高的麻田散冷淬鋼,若不幸遇到意外撞擊,絕對能夠有效保護乘客。這些看不到的安全細節,正是過去國產車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台灣知名女星張鈞甯,為KUGA演出微電影,短短幾天之內,點閱率破十五萬人次。(圖/翻攝自網路)高層次LED尾燈組不僅拉寬左右橫幅視覺,更與運動型雙邊單出尾管相互呼應,讓車尾視覺更顯大器。(圖/福特六和提供)將行李廂稍加布置,立即變成野外踏青時的野餐車。(圖/王永泰攝)延續所有新世代的福特車款,NEW KUGA 180也搭載了福特威名遠播的 「Co-Pilot 360」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這套已符合「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的「Level2自動駕駛技術」的智駕系統,可說是目前市面上最聰明的駕駛輔助科技。此外,NEW KUGA還在歐洲「Lommel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進行長時間嚴苛測試,品質完全不輸進口車。整體 挑戰龍頭這一次,NEW KUGA一共推出了五款車型,分屬EcoBoost 180、EcoBoost 250兩種動力,售價從入門的89.9萬元至119.9萬元。先前本刊記者已試駕過頂規的EcoBoost 250 ST-Line車型,這次試駕的NEW KUGA 180旗艦型是最熱賣的主力車型,售價106.9萬元。特別的是,這個價格正好與目前SUV銷售龍頭RAV4一模一樣,不難看出福特對NEW KUGA的信心。以親身試駕經驗來看,NEW KUGA 180的表現,的確有逐鹿中原的實力。過去那些年,CR-V和RAV4幾乎成為休旅車代名詞,NEW KUGA 180這次就算不能登頂,應該也會打破兩強長期壟斷的僵局。
賓士GLB 200d 大尾小老弟
賓士的全新車種GLB,空間運用十分多變化,還可選配第三排座椅,車身尺寸更直逼大哥GLC,實用性和乘載機能都相當優異,銷售表現也如預料中的亮眼。但賓士若無法做出明確的定位區隔,恐讓消費者在GLB和GLC之間難以抉擇,出現「廠內互打」的窘態。最近網路最熱門的汽車話題,都和雙B有關,一個是BMW愈來愈大的鼻孔(雙腎形水箱護罩)到底好不好看,另外就是在疫情期間低調上市的賓士GLB要如何定位。前者屬於個人觀感,暫不予評論;至於後者,本刊記者這就來分享試駕心得。雖是與GLA共用底盤平台,但GLB的軸距拉長到2,829mm,創造更大的空間。(圖/王永泰攝)外型方面,GLB比其他GL家族兄弟方正許多,擁有傳統休旅車的粗獷風格。(圖/王永泰攝)外型 粗獷強勢賓士的全新車種GLB,一年前就已在國外發表,台灣直到今年四月底才正式上市,主要引進GLB 180、GLB 200和GLB200d三款主力車型,以及動力車型AMG GLB 35和首賣限量款的AMG GLB 35 First Editon,價格為197萬元到287萬元。此次試駕的是柴油車型GLB 200d,售價216萬元。從車款型號可明顯得知,GLB是介於賓士GLA與GLC之間的休旅車,從車長和軸距來看,GLB其實更接近GLC,也因此發展出可容納第三排座椅的空間。為了讓第三排的頭部空間不至於太侷促,GLB的整體造型比其他GL兄弟來得方正,傳統休旅車的粗獷風格更明顯。GLB 200d的輪胎尺寸為235/55/R19,不僅霸氣也更具越野性格。(圖/王永泰攝)選配的第三排座椅要價7.1萬元,雖是「5+2」的格局設計,第三排空間仍相當有限。(圖/王永泰攝)對成人來說,第三排座椅不算寬敞,卻是小朋友的秘密基地。(圖/台灣賓士提供)試駕的GLB200d選配了第三排座椅,選配價格為7.1萬元。但GLB畢竟屬於小型車格,即使軸距拉得再長,第三排座椅只能當附加功能,若讓本刊記者坐進第三排,估計從台北坐到新竹,一身老骨頭就要開始抗議。不過,和許多「5+2」的休旅車相比,GLB的第三排空間真的算寬敞了,應該會是小朋友喜歡的祕密基地。此外,GLB的行李廂空間表現也很出色,標準五人座的置物空間有560公升,比GLC還大。車室 科技搶眼從後座轉進駕駛座,視野立刻變得開闊,基本上,駕駛艙設計延續GLA和GLC的家族風格,以兩個相連的10.25吋數位儀表板及中控螢幕組合當成視覺焦點。副駕駛座前方飾板、中央鞍座兩側的金屬飾條與內門板上的握把,都以金屬切削設計,加上類似渦輪造型的出風口,讓全車充滿陽剛味和科技感。2個相連的10.25吋數位儀表板及中控螢幕組合,是GLB車艙的視覺焦點。(圖/台灣賓士提供)方向盤以較粗的真皮包覆,握感相當好。(圖/王永泰攝)值得一提的是,導入國內的GLB,已將兩個10.25吋高解析螢幕、包含後座出風口的雙區恆溫空調和感應式啟閉電動尾門,全都列為標配,讓車迷省去不少銀子。安全科技則是GLB最強大的優勢,憑藉充足的主動安全防護系統,以及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輔助、後方車流警示、主動防撞輔助(含移動行人偵測)、側風穩定輔助系統等,加上包含Distronic智能定速測距輔助、閃避轉向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等功能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 讓操駕駛更加輕鬆且安全。動力 熱血有勁柴油款GLB200d搭載2.0升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搭配DCT雙離合器八速自手排變速箱,最大動力輸出為150匹馬力與32.7公斤米扭力。開上快速道路,充沛扭力帶來的加速感,在初段讓人熱血沸騰,平順換檔後綿綿不絕的動力支援,則在中後段給人滿滿的信心;轉換山路後,礙於重心較高,進出彎難免不夠犀利,但整體表現還算平穩。只不過在坡度較陡的長爬坡路段時,向來以車室安靜著稱的賓士,這回也不敵柴油引擎的呼吼聲。標準5人座時的行李廂空間達560公升,比GLC還大。(圖/台灣賓士提供)後2排座椅可作多種變化,因應各種空間需求。(圖/台灣賓士提供)試駕GLB 200d,本刊記者格外想念20年前的單純,當年SUV剛剛盛行,賓士轎車只有C、E、S三種級距,一眼即能認出所有車型。如今車商大玩各種跨界,給消費者的選擇愈來愈細,卻也讓消費者愈來愈無所適從。本刊記者在考慮GLB的競爭對手時,很難不想到GLC,幾位想換車的朋友也在問「買GLB還是GLC好呢?」不知道車商聽了會有什麼反應?以過去許多車廠的例子來看,「廠內互打」的結果,通常一加一不會大於二,這也許是台灣賓士未來最該突破的盲點。空間運用極佳的GLB上市後頗獲好評,但同時也擔心會打到自己家族的GLC。(圖/台灣賓士提供)GLB同時也推出馬力306匹的AMG 35 4Matic,售價281萬元。(圖/台灣賓士提供)達人觀點 鄭捷 /《CARTURE車勢文化》營運總監GLB跟GLC怎麼選?相信是眾多賓士粉的疑問,197萬元起的門檻當然不低,卻也帶來兩者間的猶疑。只能說2,829mm的軸距確實迷人,可選配的第三排7人座,更開創中小型LSUV級距濫觴,加上新世代NGCC帶來的炫目科技感度,如果你年輕、多金又是三代同堂,除了GLB,還有更理想的選擇嗎?
北美硬漢 FORD RANGER職人型1.5廂
開放「皮卡」(Pick-up)後座載人後,各大車廠都把重心放在「兩廂」車型上,雖然強調了休旅性格,卻忽略了皮卡先天的貨運功能。福特六和(FORD)引進的「1.5廂」RANGER職人型,祭出舊換新百萬元有找的漂亮價格,成功將皮卡戰場再度拉回商業功能。在2017年4月1日開放皮卡後座載人之前,RANGER在台定位是必須在貨斗上噴上大大車號的「貨卡」;開放後座載人後,除了RANGER,包括福斯Amarok、豐田HILUX等皮卡,都把重心放在兩廂車型,雖然強調了休旅性格,卻忽略皮卡先天的載貨功能。配備Ford Co-Pilot360 Technology全方位智駕領航科技,RANGER變得更好開、更安全。(圖/黃耀徵攝)新年式RANGER最高階的運動型,售價149.8萬元。(圖/福特六和提供)1.5廂RANGER職人型對開式車門的設計,方便乘客進出;四對車斗綑繩及固定勾則容易固定貨物,十分好用。(圖/黃耀徵攝)福特六和最新引進的1.5廂RANGER職人型,兼具載貨功能,並祭出舊換新百萬元有找的價格,劍指豐田HILUX。本刊記者這次不但要試試RANGER職人型的性能,當然也要評斷它的載貨功能,更特別情商外型粗獷的汽車達人「迺哥」,擔任一日職人,真實體驗職人與RANGER職人型之間的親密依存關係。獨特半廂 寵物專屬試車當天一早,我們一群人來到桃園大溪某處有機農場,協助運送現採的有機蔬果到台北市知名餐廳。轉眼間,只見戴著頭巾的「迺哥」等人,毫不費力地把「FoodSeason食時可樂」十幾大箱的蔬果裝進車斗,接著專業地蓋上帆布,最後拿起綑繩、固定勾和扣環,三兩下就「整裝待發」,簡直就是專業捆工兼司機。1.5廂RANGER職人型的座艙,採用對開式車門設計,暗藏許多巧妙,除了可以乘坐四人,也方便放置體積較小或易碎的貨物;例如這次載運食材,就能把幾箱雞蛋放進獨特的半座艙(半廂)裡,且保證「安全」。其實,這不起眼的半座艙在北美,常常是「公路旅行」時寵物的專屬座艙。1.5廂RANGER職人型的後廂座椅可輕易掀起,底下是另一個置物空間,也是寵物專屬座位。(圖/黃耀徵攝)車斗平台空間2.88平方公尺,1.5廂RANGER職人型的載貨空間,比一般兩廂皮卡長了一大截。(圖/黃耀徵攝)獨特的一廂半四座設計,讓1.5廂RANGER職人型的車室空間運用更有彈性。(圖/黃耀徵攝)此外,1.5廂RANGER職人型車斗長1.85公尺、寬1.56公尺,車斗平台空間接近3平方公尺,比兩廂皮卡的載貨空間長了一大截,最大載重達到1125公斤,也十分方便調整車艙的空間。本刊記者實際固定貨物時,發現與車身同色的金屬頭立式格柵貨架、四對車斗綑繩和固定勾、六處車斗固定扣環,應付各種形狀、體積的貨物,都能妥善固定,相當實用。智駕系統 安全穩固我們運送過程中,經過了一段泥土路,1.5廂RANGER職人型立刻上演拿手好戲。這輛車搭載的2.0升柴油渦輪引擎,擁有VGT可變幾何渦輪增壓技術,可輸出170最大馬力與42.8公斤米強悍扭力;再加上23.2公分的離地高度、80公分的涉水深度,以及可提供高速二驅(2H)、高速四驅(4H)、低速四驅(4L)的加力模式,輕易克服了各種險惡地形,更何況還附有電子式旋鈕加力箱的四輪傳動系統。相信即使面對雨後的泥濘路程,對於1.5廂RANGER職人型來說,都是小菜一碟。搭載2.0升柴油渦輪引擎的1.5廂RANGER職人型,可輸出170最大馬力與42.8斤米強悍扭力。(圖/黃耀徵攝)為了壓低成本,1.5廂RANGER職人型內裝走務實路線,少了雙區恆溫空調、Keyless、引擎啟動鍵等奢華配備。(圖/黃耀徵攝)車斗長1,847mm的1.5廂RANGER職人型,可載重達1,125公斤。(圖/黃耀徵攝)上了高速公路後,又是另一種體驗。由於1.5廂RANGER職人型標配了福特赫赫有名的Ford Co-Pilot360 Technology全方位智駕領航科技,實際在高速公路行駛時,在AEB全速域輔助煞停、LDW車道偏移警示、LKA車道偏移輔助,以及ISA智慧型速限輔助系統的加持下,駕駛者幾乎只要扶著方向盤、注視前方車況,其他都可以交給電腦。這對很多開車、裝卸貨都要自己來的老闆而言,實在是一大福音。在安全性能上,1.5廂RANGER職人型標配七具SRS輔助氣囊、HDC陡坡緩降輔助系統、HSA斜坡起步輔助系統、RSC防側翻控制系統、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TPMS胎壓偵測系統、ALC主動式負載控制系統和EBL緊急煞車警示訊號等安全配備,在眾多皮卡對手中,大概只輸給自家更高階的RANGER運動型。福特六和從2010年引進RANGER以來,至今累積銷售已超過6000台,加上福斯、豐田、雙龍等品牌的車款,皮卡儼然成為車壇裡「必須的小眾」。1.5廂RANGER職人型不僅將皮卡的戰線,拉回最初的商業功能,也開創台灣皮卡多元用車型態的風潮。而104.8萬元的新車價,整整比最大對手豐田HILUX便宜30多萬元,不難看出這部正宗北美皮卡的野心。
LAND ROVER DISCOVERY SPORT D180SE 愈玩愈野
小改款DISCOVERY SPORT不僅擁有「5+2」的彈性空間,還承襲LAND ROVER的越野基因,並且標配MHEV輕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在動力及油耗表現上都更優異。雖然命名同屬於DISCOVERY家族,但DISCOVERY SPORT在二○一四年問世後,即取代已停產的Freelander在價格上的入門地位,其「五加二」的彈性座位配置,比Freelander更具競爭性。上市以來全球累計銷售五十多萬輛,是LAND ROVER旗下最暢銷的車款。台灣捷豹路虎總經理Garth Turnbull表示,DISCOVERY SPORT是讓人深入感受LAND ROVER品牌精神的重要車款。(圖/業者提供)採用最新世代PTA模組化平台,車體剛性提升不少。(攝影/黃耀徵)搭載2.0升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80匹馬力、43.8公斤米扭力;搭配MHEV輕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可額外輸出14.3公斤米的扭力。(攝影/黃耀徵)誠意改款 賣相更佳目前引進的DISCOVERY SPORT,屬於第一代小改款車型,較大的改變,是採用JAGUAR LAND ROVER集團最新世代的PTA模組化底盤結構,搭載二‧○升高效能汽、柴油引擎,並全面標配MHEV輕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動力及油耗表現都優於改款前。此款DISCOVERY SPORT目前一共引進了P200SE、D180SE及P250 R-DynamicSE三款車型,是唯一不到二百萬元即可入手的歐洲豪華休旅車。這次所試駕的是D180SE車型柴油款,為了不辜負DISCOVERY SPORT身上的越野基因,本刊記者直上櫻花初開的陽明山,在一處難度不高的越野地形,略為舒展一下這匹英倫名駒的筋骨。車尾主要著墨於尾燈組調整,捨棄原先的圓形,改以紅色多邊形LED燈條包圍燈組外框。(攝影/黃耀徵)中控台由8吋升級為10吋Touch Pro觸控螢幕,並標配 12.3 吋數位儀表。(攝影/黃耀徵)DISCOVERY SPORT的外觀與小改前沒有太多差距,主要在LED燈組、前後保桿、水箱護罩等部分做了「小針美容」,另標榜全車系標配LED頭燈。內裝的變動也不大,主要是中控台、數位儀表板和方向盤經過全新設計,中控台為十吋觸控螢幕,搭配一二‧三吋全數位虛擬儀表板,各項車況資訊和設定一目了然,並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連結手機。可惜的是,無線充電面板和HUD抬頭顯示功能都是選配,原先科技感十足的旋鈕式排檔桿,回復為傳統樣式,這也讓人百思不解。原先科技感十足的旋鈕式排檔桿,回復成傳統樣式。(攝影/黃耀徵)12.3吋的數位儀表,同時整合各項行車資訊。(攝影/黃耀徵)車室空間 彈性靈活車室空間方面,因為試駕的是標準五人座,無法實際測試第三排空間。依本刊記者過去接觸「五加二」車型的經驗,通常第三排座椅只是堪用,談不上舒適,但DISCOVERY SPORT採用最新世代PTA模組化平台,提升車體剛性的同時,車室空間又可極大化,加上軸距長達二七四公分,三排座椅可變化二十四種配置,空間運用相當有彈性。此外,DISCOVERY SPORT也標配同級唯一的ClearSight可切換電子車內後視鏡,透過車頂天線上的隱藏式攝影鏡頭,切換後視鏡顯示一七○萬畫素的高解析度畫面,完善消弭車輛後方盲點區域的疑慮。而包括雙前座電動調整皮質座椅、雙區恆溫空調、Keyless 免鑰匙、ATPC全地形控制、ACC智慧定速、盲點偵測、車道維持輔助等多項系統,都是全車系標準的配備。動力系統也是這次小改款的重點,D180SE搭載的是二‧○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一八○匹最大馬力與四三‧八公斤米最大扭力。再搭配MHEV輕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能額外輸出最高一四‧三公斤米的電動扭力,除了可大幅減輕引擎負擔、提升車輛效能外,還能降低碳排,提升油耗表現。DISCOVERY SPORT的進入角25度、穿越角20.6度、離去角30.2度,且涉水深度達600mm,越野能力不容小覷。(攝影/黃耀徵)全車系標配的LED頭燈組,改採多段不規則狀晝行燈條。(攝影/黃耀徵)科技加持 效能提升至於DISCOVERY SPORT的越野能力,雖比不上老大哥DISCOVERY,但車體進入角二五度、穿越角二○‧六度、離去角三○‧二度,且涉水深度達六○公分,如此數據已讓同級車望塵莫及。加上標配自動化全地形反應系統、ATPC全地形行進控制系統,以及Efficient Drivelin智慧型AWD四輪傳動系統,應付各種中級路況綽綽有餘。擁有LAND ROVER這個品牌的基因,DISCOVERYSPORT的越野能力自然不在話下,畢竟車主開著這輛越野之王的家族成員,難免會想上山下海玩耍一番,DISCOVERY SPORT絕不會令你失望。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圖/藍偉群提供)達人觀點 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DISCOVERY SPORT的引進,肯定適合崇尚戶外休閒活動又精打細算的族群,這裡指的並非油價或二手車價,而是以約莫200萬元的購車預算,卻能擁有第二代全地形反應系統。如果重視車內數位科技的應用,基本上該有的功能沒有少,主被動安全系統也都一次到位,或許只剩選擇汽油還是柴油動力的困擾。
皮卡之王 FORD Ranger Wildtrak
這個世紀初,大家可能剛認識SUV休旅車,20年後,SUV車型在全球車市均逐年成長,儼然成為房車之後的新主流。而消費者對擁有大空間與多元機能的車款需求仍持續求新求變,兼具越野實力與載物機能的皮卡車(Pick-Up),早幾年多為商務用途,這兩年在台灣後座法規解禁後,讓原本觀望的消費者接連入手,成為不容小覷的新勢力,許多車商紛紛導入皮卡車款,其中擁有正宗美式精神的Ford Ranger更挾著近七成的市占率,穩居國內皮卡車銷售冠軍寶座。 Ranger的市占率近7成,穩居國內皮卡車銷售冠軍。 具備強大地形征服力、開起來又不輸SUV的舒適性,加上先進的柴油動力科技,是造就Ranger王者風範的主要因素。而讓Ranger難以被超越的,是持續領導市場的產品動作,甫於今年7月上市的Ranger Wildtrak旗艦型,就在一片主動安全科技蔚為潮流的聲勢下,率市場皮卡車型之先,升級超過15萬元的主動安全配備,卻只微調3萬元,售價149.8萬元。 變速箱從原本的6速升級為10速,綿密的齒比設定,充分發揮柴油引擎低轉高爆發的特性。 Ranger Wildtrak旗艦型採用了Ford Co-Pilot360™ Technology全方位智駕領航科技的眾多功能配備,涵蓋ACC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PCA前向碰撞預警系統、AEB全速域輔助煞停系統、AHB自動遠光燈系統、LDW車道偏移警示系統、LKA車道偏移輔助系統、APA主動式路邊停車輔助系統科技,是國內首款擁有智慧駕駛輔助科技的皮卡車型,結合前/後四眼環車雷達、倒車顯影輔助系統,以及6具SRS輔助氣囊,完整的安全守護條件,讓消費者對皮卡車型的矚目和嚮往熱度再升高。低稅金 動力大滿足標配8吋SYNC3主機,並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智慧手機連結系統。自2018年Ranger小改款發表,從3.2L柴油動力,換上全新世代的2.0L Bi-Turbo柴油雙渦輪動力後,稅金更省,但213hp/51kgm輸出毫不縮水,較改款前馬力提升7%、扭力上漲6%。變速箱也從原本的6速升級為10速,綿密的齒比設定,充分發揮柴油引擎低轉高爆發的特性,輸出感受順暢又帶勁。 同時特別調校EPAS電子式動力輔助轉向系統,搭配前雙A臂、後葉片彈簧懸吊設定,也帶來靈活的駕馭感受。再加上Ranger Wildtrak 旗艦型還擁有電子式加力箱、電子式後軸差速器鎖定,以及29度進入角、22度穿越角、26度離去角等,強悍越野實力,盡情享受高速Off-Road的快感不在話下。 橘色縫線與精緻皮革內裝,讓Ranger Wildtrak旗艦型更添豪氛圍。豐富配件盡顯皮卡風采Ranger Wildtrak旗艦型還擁有豐富的配備,原廠標配8吋SYNC3主機,並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智慧手機連結系統,另外包含左右雙區恆溫空調、駕駛座八向電動調整皮倚,以及Keyless免鑰匙進出系統等,結合專屬的迎賓踏板、橘色縫線與精緻皮革內裝,在皮卡車款的實用本質上,增添了宛如SUV休旅車款的舒適駕乘氛圍。此外,Ford Ranger也率市場之先導入豐富的選配配件,包含美式貨斗高頂、原廠拖曳模組、高進氣呼吸管、美式貨斗捲簾…等,不僅讓Ranger的實用機能發揮到極致,亦彰顯個性化的元素,同時還能讓車主享受原廠配件專屬的一年不限里程保固,讓這款皮卡王者不只陪車主開擴無限疆界,也吸引更多嚮往皮卡精神的消費者,前撲後繼加入皮卡車主的行列。前置後驅設定,並配備電子式加力箱,可調整為四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