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政策
」中信造船今興櫃 逆勢拉出蜜月行情大漲72%一度破百
中信造船(2644)今(11日)登錄興櫃交易,興櫃登錄價58元,早盤以69.5元開出,盤中最高達100元,漲幅逾72%,在台股重挫大跌近600點當天,蜜月行情表現亮眼,其股利發放年度2022年的為現金股利1元與股票股利1元,合計為2元。中信造船(2644)先前在9月27日舉辦登錄興櫃法說會,由中信證券主辦輔導,並於今天登錄興櫃交易。總經理韓育霖指出,中信造船將受惠海巡的「國艦國造+造修合一」政策,未來每艘巡防艦艇是由哪一家造船公司建造就由該業者負責維修,而中信造船出品的巡防艦艇市占約八成,預期可在船舶維修帶來穩定收益。韓育霖也提到,「雖然受到通貨膨脹、俄烏戰爭、疫情影響船隻回來維修排程困難,以及利率調升影響,2023年在手訂單仍有125億,未來接單也會考量高毛利率,漁船維修業務也開始正常」,「未來展望,每年能配發高股利。」財務部協理王郁婷則補充說,預期採盈餘高配發率股利政策。中信造船1973年成立,擁有中信、新高、高鼎、順榮四座造船廠,另有花蓮廠負責船舶維修業務,船廠面積總計19.1萬平方公尺,規模僅次於台船(2208),今(2022)年上半年合併營收新臺幣21.78億元,每股盈餘1.3元,已超越去(2021)年全年獲利,8月合併營收為新臺幣4.67億元,年增率達122%。近年受惠政府國防自主意識抬頭及促進造船產業發展政策方針,海軍及海巡逐步釋出大量國艦訂單,2018年中信造船拿下海洋委員會81艘巡防艦艇國造訂單,金額達新臺幣215億元,在手訂單能見度直至2027年。隨著國艦國造策略推進,去年立法院通過特別預算案,增加編列海軍高效能艦艇沱江級艦新臺幣692億元採購預算,更進一步規劃「造修合一,全壽期管理」機制,國艦交艦後由原廠維修保固,維保業務收入將成為中信造船中長期營運成長動能;加上未來大型國艦交船後,主要透過大型浮塢進行保養及修建作業,中信造船目前共有兩座大型浮塢,其租賃業務將隨國艦使用比重提升,帶動收入成長,兩大業務成長挹注,可望進一步擴大中信造船營運規模。另一方面,離岸風電政策亦為中信造船帶來龐大商機,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碳排放規劃,近年臺灣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快速成長,帶動龐大的人員運輸船(Crew Transfer Vessel, CTV)及運維作業船(Service Operation Vessel, SOV)需求,目前中信造船已和風電工程服務公司海天離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人員運輸船建造意向書,準備迎接離岸風電龐大市場需求。
利用風電政策上下其手 監委彈劾文資局官員
監察委員葉宜津、王美玉、賴鼎銘及蕭自佑調查,政府力推離岸風電政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自創優先輔導風場機制、浮編採購預算,致有心人可上下其手牟利,該局前局長施國隆任用前專門委員兼秘書室主任蕭銘彬辦理採購業務,造成公帑損失高達1400餘萬元,蕭還收受賄賂857萬元,均有損官箴及政府形象,提案彈劾施國隆、蕭銘彬,並在今(16)日通過糾正文資局,也要求文化部應善盡督導之責。監委調查發現,《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2015年12月公布施行後,離岸風電開發商於環評前,需將水下文化資產調查報告送文資局審查,未料蕭銘彬竟利用辦理水下儀器採購案、雲端火災預警採購案,向廠商期約、收受賄賂,另透過向離岸風電開發商推薦廠商撰寫水下文化資產調查報告以賺取報酬,並從中獲取賄賂;施國隆明知蕭銘彬遭檢舉已列為廉政風險人員進行列管,仍將其調回主辦採購事務,造成高達新台幣1千4百餘萬元公帑之損失。案經監察院彈劾審查會於6月7日審查全數通過彈劾,已移送懲戒法院審理,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並於今(16)日通過調查報告,提案糾正文資局。監委指出,施國隆明知蕭銘彬已被政風室列為廉政風險人員,仍將調至主辦採購業務,蕭核定之水下儀器採購案加上後續擴充案,總計決標金額為3,826萬餘元,其中盟帝公司之佣金高達1,417萬餘元,占總得標金額的37%,變相造成政府公帑損失;施還指示辦理向兒子介紹的廠商採購,使頂石公司從中獲利322萬餘元,退休後1個多月即擔任頂石公司顧問,認為施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事證明確。監院指出,文資局限期風場開發商需於2週內函送水下文資調查報告審查,水下文化資產審查專案小組又自行決定8家優先輔導之風場,排除其餘14家廠商,致有心人可上下其手牟利;文資局承辦單位嗣後又將未列入優先輔導之風場排入會議審查,凸顯承辦單位竟掌有調查報告是否排入會議之生殺大權等,均使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之政策嚴重受挫。監委調查報告指出,文資局每年將近20億元預算,文化部為文資局上級機關,應有指揮、監督之責,針對所屬有關防貪案件之宣導、採購制度之完備、人事徵信之建立等應予全面性檢討,以使費用得以執行順遂。
8家開發商聯合組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 打造台灣國際競爭力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成形,國內8家業者開發商率先組成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希望群聚力量,建構離岸風電產業與政府、媒體及社會大眾的溝通平台,也為未來永續發展舖路。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許乃文表示,協會成員將善用產、官、學界資源,建構離岸風電產業與政府、媒體及社會大眾的溝通平台,提供離岸風電公共政策評估建議,推動台灣在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領先的地位,在經濟成長與能源轉型共同實現。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強調,離岸風電政策是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2025 年離岸風電要達到 5.7GW 目標,加上 2026 年至 2035 年新增10GW,需仰賴國內外開發商、系統商及台灣設備商,共同攜手合作,期待協會在政府、產業及社會之間扮演良好溝通協商的角色,創造多贏。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則表示,政府政策的穩定性可以由規劃的時間看出來,目前的規劃都是以20年為標準在做的,藉此說明離岸風電的穩定性。至於產業關注的國產化問題,許乃文表示,各個開發商都有目標與使命,要把歐美的技術帶來台灣與台灣的產業鏈結合。同時也會就施工可行性的國產化等因素考量評估,相信在產業面上能把台灣與國際競爭。玉山能源董事長陳聰華透露,目前協會只有開發商,為了幫助整個產業鏈能串連,也正在規劃讓產業鏈中的各個業者都能加入,讓協會更具備能量。對於目前政府政策跟實行成效,陳聰華給了95分高分。包括哥本哈根風能開發(CIP)、台灣捷熱能源 (JERA Energy Taiwan)、麥格理綠投資集團 (Macquarie’s GreenInvestment Group)、台灣北陸能源發展(NPI)、沃旭能源(Ørsted)、上緯新能源(SRE)、達德能源(wpd)、玉山能源(Yushan Energy)等 8 家離岸風電開發商,於 2019 年共同發起、籌備,並於 1 月底正式獲得內政部核准立案。
使命必達203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15.7GW 沈榮津王美花站台風電高峰會論壇
近年政府全力推動綠能建設與能源轉型,今(12)日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簡稱歐洲在台商會)與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簡稱風能理事會)舉辦「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高峰會高階領袖論壇」及線上論壇,將全球風電產業專家及業者聚集在一起,分享台灣風電產業發展最新的進度。我國預計在2025年建置5.7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2026年至2035年將再增加10GW,加上台灣海峽先天的離岸風場優勢,全球前20大風場中,台灣海峽就占了16個,台灣成為全球風能及相關行業鎖定的標的。今天舉辦高階領袖實體論壇,也同步舉辦維期3天的線上論壇,並由經濟部擔任指導單位,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及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蒞臨致辭,顯見政府重視程度。沈榮津表示,行政院政府非常重視風電的發展,台灣目前透過風場提供的電力已經有128MW,累計至2035年,台灣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將達到15.7GW,發電量有590億度,帶動投資2.6兆元及5.7萬人的就業機會。王美花說明,台灣在明確的離岸風電政策下,吸引了國外的開發商來與台灣本土業者合作,已經有許多開發及建廠案子在進行,開發期間遇到的問題經濟部也會全力協助克服,或是協助與其他部會溝通協調解決。除了外商。台電也已經在進行開發,未來將可以看到很豐碩的成果。王美花表示,受到疫情影響,為了確保離岸風電施工期程,經濟部協助逾1,000名的外籍工作人員投入工程進展。經濟部表示,目前正處於潛力場址開發,規劃了14個風場,共有5.4GW的裝置容量,台積電購買沃旭能源電力就在這個階段。而下一階段的區段開發,每年會釋出1GW,累計至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