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公園
」雪霸大鹿林道驚見「成千上萬馬陸大遷徙」 網憂天災前兆…專家說話了
自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後,至今已超過1300起餘震,讓人憂心忡忡,擔心又發生大地震。有民眾日前在雪霸公園導覽,行經大鹿林道西線看到成群的馬陸遷徙,看了密集恐懼症發作,也不禁擔憂是否是地震或天災的預兆,掀起議論。一名網友在臉書《我是頭份人》社團PO出20秒影片,提到雪霸農場活動組組長族至大鹿林道西線導覽時,發現馬陸大遷徙,猜測可能會發生地震與豪大雨,因而提醒大家不要去爬山,遠離溪邊。專家指出,馬陸遷徙通常是因為原棲息地環境改變。(圖/翻攝自我是頭份人臉書)畫面中可見,成千上萬隻馬陸在滿是石頭的林道上,朝同一個方向緩慢前進,令人渾身發毛,起雞皮疙瘩。網友看完後,紛紛留言:「天啊~馬路跑出來很多請大家要注意大地震喔」、「天佑苗栗~是否天災的前兆」、「天啊,豪大雨可以嚴防,但地震怎麼防!」、「願大家都平安,不要再有災難了!」、「這個很異常~多注意了」、「動物比人類敏感,也可能是在地層關係,逃難大軍」。事實上,馬陸、螞蟻等昆蟲大量遷徙過去也有案例,而且常出現的大雨過後,曾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國內生態環境破壞減少,馬陸等昆蟲大量繁衍,會集團遷徙通常是因為原棲息地環境改變,例如下雨,屬於正常現象,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是地震的前兆。
雪霸公園多處發生落石坍方 雪管處籲短期民眾避免入山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雪霸國家公園轄內多處熱門山區發生落石坍方,阻斷交通,通往雪見休憩區的司馬限林道、大鹿林道發生落石;大霸尖山霸基有小規模落石坍崩,落石堆掩蓋部分通往小霸尖山步道;武陵四秀桃山往喀拉業山方向,於詩崙山三角點附近有近10公尺的崩壁,雪管處建議清明連假期間不要前往小霸尖山及喀拉業山,另觀霧步道清明連假賞花行程取消。0403花蓮大地震發生後,雪管處立即動員所屬各工作站人員立即查看山區路況回報,首先是觀霧工作站人員回報大鹿林道東線5.2K崩壁處出現零星大小落石,雪見工作站人員則回報通往雪見休憩區的司馬限林道5.5K及18K邊坡崩坍及大落石阻礙交通,都已經搶,26.7K邊坡大量落石,預計4日清理完畢,二本松管制點已解除並開放通行。武陵四秀桃山往喀拉業山方向,於詩崙山三角點附近有近10公尺的崩壁,且步道產生裂痕,從喀拉業山回程後發現又有擴大趨勢且必須高繞,雪管處請山友於近期內不要前往喀拉業山。而大霸尖山霸基有小規模落石坍崩,落石堆掩蓋部分通往小霸尖山步道,且往小霸尖山地基有崩損,雪管處也不建議目前前往小霸尖山。雪管處舉辦清明連假觀霧步道賞花趣活動也取消,以維護安全。雪管處表示,近期仍有餘震發生機會,強震造成地貌改變及地質更加脆弱,依據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未來一周山區有降雨機會,4月6日及7日降雨顯著,更使山區地質環境不穩定,山友若是還沒上山請先取消行程,已經在山上的請注意自身安全評估縮短行程,或是從安全路段下山。
全台逾65公尺高巨木多達941棵 「找樹的人」5年以尋找演算法辨識位置
台灣逾65公尺高的巨木多達941棵,然而,巨木測量樹高是生態調查人員難以克服的障礙,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王驥魁、農委會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共同策畫「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以巨木尋找演算法,辨識全台灣巨木位置,耗時5年,持續探索台灣山林,12月10日在將於成大舉辦成果發表會。根據林務局資料顯示,台灣約有9.5億棵樹,但調查人員無法每株測量樹高,「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利用全台灣的空載光達資料,以獨特巨木尋找演算法,配合專業人員辨識巨木位置,耗時5年共找到941株,高於65公尺的巨木位於中央山脈深處,並以地面光達掃瞄儀記錄桃山神木與棲蘭三姐妹神木的光達影像。其中,雪霸公園山谷的台灣杉巨木「桃山神木」,樹高79.1公尺,是目前實體測量台灣最高的樹。王驥魁指出,全世界適合巨木生長的氣候區域僅佔陸域2.1%,但多數區域因砍伐與氣候變遷,逐漸消失,國際期刊與雜誌均警告巨木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絕跡,台灣巨木生長區域得天獨厚,因交通難以到達,導致伐採不易,至今仍保有大面積巨木森林,為世界上的巨木寶島。「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目標為繪製第1幅全國巨木分布地圖(樹高大於65公尺),並展示於公開平台,提供國人檢視,以利於未來科學研究與生態旅遊的推廣,12月10日將舉行成果發表會,當天還安排親子攀樹活動、光達測樹體驗營,帶領民眾體驗休閒攀樹,並推廣樹冠層生態觀察研究,歡迎對全國巨木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水庫壽命到盡頭!公家機關不敢碰 拆壩成絕響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曾在2011年主導拆除淤滿的七家灣溪一號壩,這也是台灣迄今唯一的拆壩經驗,當初從現場勘查測量,到把下游每一尾櫻花鉤吻鮭一一撈起,建立一套標準拆壩流程,但10年過去,再也沒人碰觸水壩拆除問題。李鴻源表示,歐洲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河川的文藝復興運動,關注壽命已到盡頭的水庫、水壩要怎麼處理,國外也已累積許多拆除中小型水壩的經驗,台灣卻沒人敢碰。李鴻源說,眼看公家機關沒人敢碰,他在2011年以「下頭櫻花鉤吻鮭被沖走你就完了」為由,說服雪霸公園拆除淤滿的七家灣溪一號壩,他用200萬的經費做水工模型試驗與現場探勘,從研究到拆除共花了2年時間。李鴻源說,七家灣溪一號壩雖是20米的中小型壩,但這是台灣第1座嚴格監控的拆壩工程,也曾建立起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但隨著政權輪替,主政者不重視,成了絕響。李鴻源說,台灣水庫與水壩問題在於管理機關多,水利署管理水庫等大壩專業沒問題,但水利會、台電管理的各式小壩,因專業不足管理混亂,根本是多頭馬車。「拆壩首重溝通。」李鴻源指出,拆壩技術不是問題,問題在成本難以計算,如何解決空窗期間的供水問題、各個利益相關者與NGO團體怎麼溝通、公民參與都是重點,雖然很困難,但不能不開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