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工程
」能源股掛牌潮2/國發會端9000億元大餅拼減碳 台廠轉攻「這塊市場」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2021年COP26 決議,各國2022年底前要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據此,國發會去年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以2005年為基準,將減碳目標由原本20%提高至24%±1%,預估2030年累積將投入預算近9000億元。同時,國發會提出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電力、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預計自2023年至2030年將帶動民間投資逾4兆元,創造5.9兆產值,提供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就台灣太陽能產業,TrendForce表示,受惠於政府的自願性產品認證(VPC)激勵政策,台灣製造的元件絕大部分都在國內完成裝機,出口占比極小,目前集中在中下游,製造商正努力向上游發展,朝EPC(電力系統工程)和專案開發方向前進。雖然政府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發展,並施以高額的激勵措施,但由於土地有限、所有權問題複雜,太陽能地面電站專案發展遭遇瓶頸。TrendForc指出,未來仍需依賴政府加大對太陽能用地的支持力度,方有望釋放地面電站裝機需求,以實現台灣2025年20GW的太陽能裝機目標。此外,漂浮太陽能電站等創新項目的推廣,亦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帶來更多新的機會。對於風電而言,本土的小型風力發電產業鏈配套成熟,計畫在2025年完成100MW的裝機量。而風電方面,TrendForce指出,台灣大型內陸風場開發趨於飽和,往後政府將以招投標的方式對離岸風電進行重點佈局,並有望帶動本土風電產業鏈向大型風電領域延伸。總體而言,有別於太陽能土地約束導致發展空間不明朗,高額的激勵補貼和明確的政策規劃,則完善了風電的發展路徑和發展空間,使台灣風電產業更具競爭優勢;特別是5kW以下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已實現穩步增長的出口量。風力發電分為陸上型及離岸型,不過離岸型目前進度因疫情影響遠不如預期。(圖/趙文彬攝)目前,台灣風力發電設備供應商有10多家,包含東元公司、中興電工和中鋼機械等廠商涵蓋風力機等零組件的生產。台廠對於儲能的布局也不遑多讓,包括台塑(1301)、大同(2371)等都有相當大的動作。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在去年12月20日宣布,要在台灣5縣市蓋6個儲能案廠,預計明年第三季啟用,打造全台最大、穩定安全的「電力倉庫」品牌。至於大同則是透過100%投資的子公司大同智能在桃園觀音全台第一座「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 儲能系統,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表示,大同預計2023年底前將完成建置共計超過100MW之儲能系統,為台灣供電品質增添助力。TrendForce指出,為了實現電力系統的深度脫碳,儲能技術就成為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升的重要支撐。為克服風光電的間歇性、波動性,整個電力系統將經歷從「電源、電網、負荷」到「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的轉變,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儲能技術順勢成為電力系統脫碳新動能。技術方面,中國儲能電池廠商以磷酸鐵鋰為主,海外廠商則以三元鋰電池為主,但由於近年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等問題,導致普遍市場接受度低於磷酸鐵鋰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代表的鋰電儲能技術,相較於其他儲能技術優勢顯著,目前正成為全球新增儲能的主要裝機力量。 儲能是再生能源的重要環節,也是台灣廠商爭相發展的領域。(圖/趙世勳攝)
與疫情無關?陸「兩院院士」6天13人離世 官方訃告:多因病醫治無效
香港星島網報導,大陸新冠疫情大爆發,過去6天,「兩院院士」就有13人不幸離世。北京大學發布訃告說,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傷醫治無效,於25日上午9時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88歲。值得注意的是,訃告強調童坦君「意外摔倒受傷醫治無效」辭世,似乎是暗示他並非死於新冠肺炎。「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據統計,截至26日,今年已經有51位院士辭世。其中至少13人是在最近離世。由於新冠疫情正是在這段期間快速升溫,讓人聯想到是否與疫情有關,而官方發出的訃告,絕大多數都稱是「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以下為近日去世的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國成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雷射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伊君,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真安,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土木工程與結構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龍馭球,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生態學和森林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控制和電力系統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盧強,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張友尚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在上海逝世;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蔣華良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15點54分在上海逝世,終年57歲。中國工程院院士,野生動物學專家,東北林業大學教授馬建章,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在哈爾濱逝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小兒外科主要創始人、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張金哲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4日17點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傷醫治無效,於12月25日上午9時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88歲。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氣動力學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仲奇,於12月2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建築師、清華大學的校園建築的主要設計人之一,關肇鄴12月26日在北京長庚醫院離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