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
」 電動車 電動機車 Kia 光陽 補助![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96547/sm-fe9b72b19c701e10f67f42d1433103c6.jpg)
6家企業投資台灣 尚有17家排隊待審
投資臺灣事務所今(14)日通過6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臺灣,包含蓋亞汽車、集財實業、國聯機械、某知名蛋品公司、生木科技玻璃及六月初一。截至目前「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658家企業超過2兆5,122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6萬179個本國就業機會,其中「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已吸引1,124家企業投資約5,713億元,帶來4萬523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17家企業排隊待審。蓋亞汽車專注於電動運具與智慧物流方案的研發與製造,其自研自製的Rapide 3商用電動三輪車,具備高載重(200公斤、1,000公升)、高續航力(180公里)、低重心設計並有獨家專利傾斜設計及與智慧能源與車隊管理系統,除了通過歐洲L5e-B商用車安全法規認證,榮獲德國 iF計大獎,並以蓋亞品牌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為響應全球綠能轉型與智慧化需求,公司將於臺中市烏日區投資近4億元打造電動車智慧產線,並導入智慧倉儲、自動化組裝與檢測設備,採用自動搬運技術與MES系統,實現數位化與智慧化製造。蓋亞將以創新技術致力物流電動化與能源永續發展。集財實業專業於建築相關五金,長期為美國與歐洲市場提供高品質產品。由於現有產線已呈現滿載狀態,公司預計投資逾3億元於彰濱工業區新建廠房,以強化全球市場競爭力。新廠將導入智慧化生產設備,包括高端精密壓鑄機、自動組裝產線及MES製造執行系統,確保生產流程精確穩定。此外,將應用ERP系統整合生產管理,並透過機聯網技術監控設備運行,提高生產效率與穩定性。同時,採用熱能回收技術,提高能源再利用率,並加裝太陽能發電設備,降低碳排放,落實綠色生產理念。國聯機械深耕線材機械設備製造逾半世紀,致力於智慧製造整廠輸出,助力產業升級。公司於108年首度申請中小企業方案,自109年再加碼申請第二案,如今啟動第三案,斥資近6億元於南部科學園區高雄園區設立「AI智能電動車、航太材料智慧工廠」,導入智慧生產技術,全面提升產品品質與製程效率。新廠將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並採用節能及低碳排設備,大幅降低能耗及減碳。公司積極以數位轉型強化競爭力,實現ESG永續經營目標。某知名蛋品公司擁有完整的蛋品供應鏈管理經驗,涵蓋洗選蛋、液蛋加工與食品安全技術。為配合政府推動雞蛋全面洗選政策,真正做到「食之安全」之防護,公司在彰化縣興建雞蛋洗選分級包裝集貨暨加工廠,新廠將導入歐洲先進洗選分級包裝設備,並採用數位化管理與溯源技術,帶動產業升級,提升食品安全與市場競爭力。此外,新廠將建置太陽能發電與智慧節能管理等系統,呈現企業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擔當。生木科技玻璃致力於玻璃加工領域,產品通過國際認證,實績涵蓋關東市場、鼓山魚市場、屏東縣民公園等。為提升產能與競爭力,公司於109年首次申請中小企業方案,再斥資近2億元於高雄市仁武區投資第二案,引進「智慧機械」中空複層玻璃生產設備、倉儲系統及自走搬運車。正逐步導入物聯網技術,實現生產數據化管理。公司導入ERP,運用RFID技術追蹤產品流向,計劃未來導入MES系統做全面性的製程整合,優化生產面管理。在節能減碳方面,新廠房也計畫導入能源管理系統、推動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展現對永續與環境友善的承諾。六月初一為臺灣知名糕餅烘焙公司,經營六月初一品牌,以8結蛋捲伴手禮出發,陸續發展周邊烘焙品、糕點,透過線上官網與全臺門市提供高品質產品。為因應市場需求,公司將在南投縣草屯鎮興建新工廠,並在臺中市南屯區打造旗艦店。新廠採用新一代智慧蛋捲機,結合AI數據監控、自動化投料與智慧倉儲管理,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穩定性。此外,工廠內亦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推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與使用綠建築建材,落實綠色製造理念。六月初一秉持永續發展理念,透過科技創新帶動食品產業升級,讓臺灣高品質伴手禮走向全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95559/sm-cf27573c68c269876b32dc1f3ba55ee6.jpg)
中型掀背車冠軍Golf在台市占20% 福斯預告「這3台車」今年將登台
去(2024)年,台灣福斯汽車除了迎來Golf五十週年以外,也在台導入ID.4及ID.5步入純電時代,同時拿下Golf續寫中型掀背車第一名的佳績。對於今(2025)年,台灣福斯汽車也預告將引進全新Tiguan、Golf和Passat Variant。台灣福斯汽車總裁Steffen Knapp表示,去年上市的都會休旅T-Cross,較前一年提高10%銷售量,接著歡慶品牌代表作Golf問世五十週年乘勝追擊,賣出近3,000輛及市占高達20%,不僅突破在台銷售紀錄,也穩坐中型掀背車銷售冠軍。下半年ID.4及ID.5正式上市,台灣福斯汽車正式進入純電時代,透過積極建設電動車所需相關硬體設備,打造360度全方位電動車生態系統。台灣福斯汽車也指出,福斯人禮遇計畫會員數在2024年突破120,000人,且陸續增設苗栗頭份快捷保修中心、彰化宗承福斯原廠認證中古車展示中心。此外,台灣福斯汽車多角化經營出行服務,提供不同擁車方式,Certified Pre-Owned福斯原廠認證中古車年銷售達到近5,400輛,年增7%;在短/長期租賃市場也投入更多車款與數量,擴大Volkswagen品牌能見度、強化共享移動服務。展望2025年,台灣福斯汽車預計提高電動化發展強度,除了廣泛開拓ID.4及ID.5客群以外,也將深化充電硬體建設搭配升級雲端漫遊充電服務,並攜手經銷商夥伴太古汽車,預定啟用第一座台泥儲能(NHOA.TCC)合作的EnergyArk儲能櫃且持續發展ID.車系訂閱式租賃服務。在產品方面則規劃加入3款全新車款壯大車系陣容,引進包括第三代Tiguan、第八代Golf小改款以及第九代Passat Variant。此外,台灣福斯汽車在雙北包含內湖、林口及其它地區全新展示中心的依序落成及桃園旗艦據點動土開工,將在未來提供便捷地理交通和數位化硬體空間,同時預備發表全新企業移動服務概念與成立企業客戶服務中心,期許為更廣大的客群量身訂製移動解決方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6/390516/sm-fa54102987e59c41b55935201420b516.jpg)
謝國樑親赴環評會場環團聲援 台電四接蓋不蓋下午掀牌
台電要在基隆協和電廠旁蓋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因為台電第三度變更設計的地點靠近基隆港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引發正反雙方激辯,民團當初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理由,也包括謝國樑「反對四接興建」。環境部今天再度召開第四接環評第6次初審,包括謝國樑及環保團體今天都親自與會,或在場外旁聽,還沒正式開會,現場嚴肅、對決的氣氛就頗為濃厚。先前曾一度傳出謝國樑不出席環評、派副市長邱佩玲「代打」,引發環團及藍營支持者的質疑,呼籲謝堅持立場,莫忘他當初守望基隆港永續營運、外木山自然生態的承諾,以及支持他的市民。基隆市府昨日正式宣布謝國樑會列席環評,據了解,由於民進黨基市議員酸謝「只想到會場過水一下」,傳出謝也取消原訂下午的市政行程,預留「全程盯場」的可能性。謝國樑抵達會場受訪時表示,四接改建攸關基隆市生態環境、市民安全以及產業發展,他感謝台電在基隆進行電纜地下化、青年電動機車以及全市大型運具電動化等方面的協助,但是電廠改建(四接)改建影響重大,包括基隆市民安全、基隆港航運持續營運以及生態變遷,各局處都有彙整完整資料向環評委員說明,希望環委憑著專業、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尤其是基隆市民權益好好審查,市府也會依法行政,尊重環委的審查。他還說,基隆市府尊重各界民意的表達,去年底已針對相關議題民意調查,基隆市民對這議題其實並不陌生,積極表態,會尊重民眾在這議題的表態和看法。多個環團成員今天齊聚環境部前,再度強烈表達反四接態度,現場還架起大螢幕將場內開會狀況直播。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台電堅持填海造地,毫不考慮評估其他綠能發電替代方案,環團號召全民到環境部外監督環評會議的進行,也盼望環評委員務必堅守環境立場挺環境。謝國樑今天在場內看到王醒之,也趨前向他握手致意、簡單交談。環評會議開始前,會場曾出現短暫騷動,因為環境部原先要限制正反雙方只能各派10人發言,引發環團抗議,指會議時間是一整天,時間很充裕,不該限制發言人數,環團還以環境部長彭啟明昨日強調「會擴大參與」,反對發言人數限制。後來經協商後,環境部同意已經完成登記發言的45位民眾都可以發言,也因此委員正式審議將延後到下午才會進行,專案小組最後將做成結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87169/sm-8e280b979344c80d76be8fda0dc85ec2.jpg)
Kia總部砸90億台幣蓋「電動車專屬製造工廠」 預計年產能達15萬輛
Kia繼亞太區2024 Kia EV Day首度移師來台圓滿落幕後,日前更盛大迎接集團旗下首座電動車專屬製造工廠Kia EVO光明工廠(Gwangmyeong EVO Plant)的正式開幕啟用,宣告品牌開啟全面電動化的新世代。位於Kia Autoland的Kia EVO光明工廠,不僅是集團首座電動車專屬工廠,更大規模投入生產全新Kia EV3和未來將量產的Kia EV4等新世代電動車款,預計年產能達15萬輛。Kia指出,創建於1987年、位於韓國光明市的光明第二工廠,團隊耗時一年規劃全面轉型為電動車專屬製造工廠,總投資額達4,016億韓元(約台幣92億元),占地約6萬平方公尺,將成為Kia最重要的電動車生產基地。在Kia EVO光明工廠正式啟用後,Kia將持續加大電動車款的生產力度,品牌旗下全新純電智慧跨界休旅Kia EV3已於2024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投入生產,並預計在2025上半年開始生產全新Kia EV4。Kia也計畫在2027年前在全球推出15款電動車新產品。EV3與EV6、EV9相同,以Kia E-GMP平台打造,在WLTP標準下可達最高605公里的續航里程,是第一款搭載Kia全新i-Pedal 3.0智慧動能再生制動系統的車型,並搭載與EV9相同的資訊娛樂系統和多項⾼科技功能。針對台灣市場,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日前也透露,「EV3預計今年第1季進入台灣,希望可以有150萬以內的價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85132/sm-31b56759b604382d1f9e31cb85f1f39b.jpg)
Honda、Nissan展開合併談判 國內業者強調「不影響在台業務」
日本兩大全球汽車集團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在23日宣布啟動合併談判,目標明(2025)年6月達成協議,三菱(Mitsubishi)也有望加入。集邦(TrendForce)表示,若3家車廠順利合併,當務之急將是整合各自的資源以節省開支,利用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以及加快電動車計畫。而在台灣部分,台灣本田及裕日車也強調,「在台灣業務完全不受影響。」據TrendForce統計,2023年本田集團和日產集團的汽車銷量分居全球第7和第8名,但在2024年前3季的集團銷量排名中,比亞迪已超越日產成為第8名,緊追在第7名的本田之後。除了銷量壓力,本田和日產集團最焦慮的仍是電動化速度。TrendForce預估,2024年本田和日產在包含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燃料電池車(FCV)和油電混合車(HEV)的電動車市場占比皆低於5%,面臨在BEV、PHEV領域落後Tesla和中國車廠,於HEV市場也難和豐田匹敵的窘境。TrendForce分析,本田和日產合併將衝高整體汽車銷量,2025年將挑戰第三大集團Hyundai-Kia的地位,但在電動車領域,短期內合併將反映資源整合,而非銷量提升。目前兩家車廠的電動化目標不盡相同,本田初期改造油車平台生產電動車,作為過渡方式,以加速在中國市場投放BEV,計畫2040年實現BEV及FCV的全球銷售占比達100%。日產則聚焦e-POWER混合動力技術,規劃到2030年所有新車型均搭載e-POWER或純電動力。三菱汽車雖在銷量上的貢獻有限,但三菱集團擁有電動車核心零組件如電機、逆變器等製造能量,藉由三菱汽車維繫供應鏈關係,應有助於新公司發展電動車。由於三方皆有專有技術及特點,整合將有一定難度且需要相當時間。然而,盡快提出新的電動化方向,包括加快下一代電動車平台的推出,將是完成合併協商後的重要任務。至於本田與日產是否會影響在台灣市場狀況?根據掛牌數顯示,台灣本田累積前11月銷量達23,698輛,雖然目前排名車市品牌第4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卻衰退11.8%。台灣本田表示,「目前台本沒有得到總社相關資訊,在台灣業務也完全不受影響。」而裕隆集團(2201)旗下裕日車所代理的Nissan前11月累積銷售17,39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5.3%。裕日車也提到,「目前裕日車與日產相關業務合作一切正常、不受影響。若後續有任何更新,我們會隨時向各位說明報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84121/sm-c24d5f32b232ce869b5f530959842ef9.jpg)
拚電動化!三陽氫燃料機車每公里不到0.2元 「這樣做」免費入手光陽電車
隨政府「2040年新售汽機車100%全面電動化目標」日期逐漸接近,各交通運具企業也竭盡心力提出各種可能方案。除了三陽工業(2206)攜手工研院「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已獲成功研究成果,測試應用於旗下SYM既有e-woo電動機車以外;光陽也支持基隆市環保局「基隆市電動機車3.0計劃」,針對Ionex全車款最高補助6萬元、最低0元入手。三陽表示,除了去(2023)年於米蘭展發表油電混合動力概念機車、今年9月在台南發表與中油公司合作快充型換電電池機車之外,去年啟動SYM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氫燃料電池機車共同研發合作案」,其中關鍵的第一階段「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已獲成功研究成果,並測試應用於SYM既有e-woo電動機車上,實際行駛於工研院內道路。機車體積小,因此可儲存能源的空間較小,所以在有限空間內得到最大能源儲存量並獲最大續航力,一直是技術上待發展的目標;而氫氣密度低,如何安全且有效儲存在氣瓶內,同時兼顧使用便利性,是SYM與工研院在發展氫燃料電池機車第一階段的目標。工研院使用多軸機械手臂,配合自動化纏繞製程系統,成功生產氫氣瓶內膽,並使用微米級化學電蝕處理,強化儲氫瓶塑料與金屬閥座異材質接合穩定度,產出可置放於機車內部規格大小,設計壓力高達500 bar的儲氫瓶。三陽工業董事長室吳奕成經理、新事業發展部邱穎峯協理與工研院李宗銘協理、材化所邱國展所長、材化所金屬與複材組陳興華組長,以及企推組葉秀雲副組長日前共同聽取材化所金屬與複材組葉日華經理第一階段成果報告,並見證騎乘使用氫燃料電池的e-woo行駛於工研院內部道路。經過工研院測試及估計,本研究使用125克氫氣,透過市面上既有尚未配合機車優化之氫燃料電池,估計可行駛里程約100公里,單位碳排放量約為7g CO2/Km,遠低於燃油機車(約50g CO2/Km),並低於市售交換式鋰電池電動機車(約19.7g CO2/Km),如以符合環保但售價較高的綠氫估算,行駛每公里價格不到0.2元。另外,國內機車大廠光陽(Kymco) 支持政府「運具電動化」減碳目標,基隆市環保局日前正式公布「基隆市電動機車3.0計劃」,針對Ionex全車款最高補助6萬元、最低0元入手,全新3.0公益青年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將於明(2025)年1月起受理登記,而原有的2.0方案也會續行。光陽表示,「這次也持續擔任推動角色,力挺基隆市低碳綠能城市願景。」光陽說明,基隆市電動機車計畫方案將於2025年1月1日起開放登記,申請資格限20至45歲基隆市民 (出生於69至94年次),且需以「老舊燃油機車」進行汰舊 (車籍需於2021年前於基隆掛牌)。此計畫推出包括Ionex光陽電動車等4種廠牌、共6種專案車款;其中,僅Ionex為換電型車款,結合基隆市邁向80座的Ionex換電站。明年開始,基隆市民不僅可選擇「2.0專案」搭配最低0元資費方案,免費申請i-One都會版(單顆電池)與S6 Rex暴龍系列(雙顆電池);針對專案外Ionex 光陽電動車款也可以選擇最高補助6 萬元購車金的「3.0專案」,換算補助後「i-One Air」及「酷玩 CoolOne」等同免費入手。此外,光陽也宣布單顆電池方案「88利集省」好評再延長一季,最低88元、最長48個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81862/sm-499c3ed6ca0f958b3c4efad34f6fe4a3.jpg)
2025新方案將上路 基隆市民新購電動機車可望享6萬補助
基隆市環保局長馬仲豪10日表示,新版基隆公益青年免費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將於2025年1月起開始網路登記,每月限1千輛,取得資格者便可向友善車行送件。基隆市機車全面電動化是基隆市長謝國樑本屆選戰的重要目標,喊出綁定年輕人公益回饋與環境淨化,儘管先前因取消公益及汰舊兩大門檻,造成申請爆量稍有大排長龍亂象,但市府透過民調瞭解民瘼後,在基隆市議會開議期間與議員溝通,滾動式調整並實踐中。馬仲豪指出,10日揭露的方案有二:首先,「專案車款」限定4廠牌共6種不同車型,每款車不僅全額補助車體費用,各廠牌的月資費也可望全免;第二,「新購車款」專案則不限廠牌可自選Gogoro等廠牌,一次性車體補助新台幣6萬元。馬仲豪說,為推動淨零碳排及有效控管機車數,有意參與者仍必須提供一輛汰舊燃油車兌換之,但車籍不限本人,只要親朋好友填具委託書都可以,申請資格為20至45歲且2020年12月31日以前至今連續在籍的基隆籍市民。他提醒,老舊燃油機車車籍也需於2021年12月31日前設籍基隆且連續在籍,而對於公益服務認定較多元,因此市府採不強制態度,但仍鼓勵市民行有餘力做公益。此外,有鑑於近期不少人反映充電設備不足,影響在地民眾申請電動機車意願,馬仲豪強調,充換電站其實各車商都陸續布建中,部分在家就可充電,而2023年剛推出專案時申請數比較少,目前因增加月資及車體不同選擇的補助,吸引力確實變大,電動車符合環保,適合通勤、旅遊騎乘,在基隆很適合推廣使用,會加速媒合設置充電設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80329/sm-b931e2fb2238883ff769c84b653c17cc.jpg)
瞄準千億電巴汰換商機! 三地能源代理鴻華Model T拚明年交車300輛
配合台灣政府推動2030年市區巴士全面電動化目標,北基(8927)旗下三地能源(6946)看準1,700億元汰換商機,成為鴻華先進(2258)Model T電動巴士獨家經銷商。三地能源總經理廖佑晟表示,目前累積交車總數達120輛,隨著明年Model T電巴產能供應提升,目標2025累積交車總數達300輛。北基總經理廖順慶表示,北基深耕加油站油品事業逾35年,北基近5年已擴增超過20站,截至目前北基全台加油站站點數達77站,受惠加油站版圖擴張、總發油量創高,2024年第3季油品事業銷售創下歷史單季新高、並達18.73億元。廖順慶提到,目前全台加油站共計2,507站,北基市占約3%,在國內位居第6名,預計明年底可以超越統一加油站,攀升至第5名。不僅如此,三地能源成為Model T電動巴士獨家經銷商,並整合旗下「特爾電力」充電服務,而旗下「環創電行」則負責Model T 電動巴士經銷,已銷售給大都會客運、三重客運、台北客運、高雄客運、府城客運等國內9家客運業者。高雄客運總經理特助陳可培提到,為了在2030年達到客運電動化,政府已編列643億元,提供客運業者購買電動大客車,目標是能在2030年11,700台市區公車都能電動化。另外,三地能源旗下EV充電營運商「特爾電力」截至目前包含建置當中已經有100個站點,高功率充電的「超級快充旗艦站」也為今年布建重點,並已完成新北林口、新北新莊、新竹竹北、南投日月町、高雄中正、高雄美術東等6個「超級快充旗艦站」。旗艦站標準配置350kW高功率、最高規格建置到4樁8槍,且在軟體介面上推出「Auto Charge即插即充」功能,只需插入充電槍頭,系統便會聯網配置並充電,提供車主順暢和直覺式的操作服務。三地能源業務涵蓋太陽能光電、儲能、EV充電服務、電動巴士銷售、綠電銷售及碳盤查服務,目前太陽能光電、EV充電服務、儲能、電動巴士業務營收比重分別為90.16%、5.40%、3.03%與1.33%。受惠太陽能光電、EV充電服務業務規模放大,挹注三地能源2024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4.66億元、稅後淨利7,972萬元、EPS達0.19元,已超越去年全年水準。展望未來營運,三地能源看好旗下太陽能光電、EV充電、電巴銷售及綠電銷售等業務多路齊發,包括旗下「特爾電力」目標2025年全台建置達到150個站點,同時持續拓展家用充電樁結合智慧電能管理EMS系統導入建案,提供建商全方位的住家充電解決方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77897/sm-77b907c3da928e08db489f03fb3a885a.jpg)
公車電動化與智慧交通並行 林沛祥喊基隆交通再優化
基隆市籍國民黨立委林沛祥21日表示,目前已與中央和基隆市府攜手,為基隆爭取了新台幣13.25億元來推動多項交通建設,矢言改善基隆交通。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與交通部長陳世凱等官員21日考察基隆交通建設。林沛祥於考察期間點出多項利多,以客運業來說,中央補助了約1.03億元在基隆市區客運營運虧損補貼及票價補貼等;此外,為了拚「淨零碳排」,中央將補助基隆汰換123輛大型、41輛中型電動巴士,其中大型巴士每輛公車提供約600萬元補助,力拼2027年完成基隆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改善市民乘車品質。林沛祥也說,「智慧交通計畫」基隆市獲得中央補助4,200萬元,會用在智慧交通管理中心系統升級及提升交通安全效率,而自行車道建設也已獲得中央核定補助7,498萬元;另針對從客運站、火車站到住家的「最後一哩路」計畫,會繼續爭取中央支持,期望未來可以完善自行車租借及綠色運輸系統建設。值得一提的是,林沛祥提到,安樂區除了已是現在基隆人口最多的區域外,未來人口還會繼續成長,然而目前靠麥金路為主的聯外道路,因路幅狹小與地形影響,每天上班上課交通尖峰時段,民眾塞車有苦難言。他預告,未來會新闢安樂區聯絡道計畫將銜接國道1號中山高、國道3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及台62快速公路,解決麥金路一直以來交通壅塞問題。林沛祥重申,身為交通委員會的立委,未來會繼續與地方合作,全力爭取中央資源與支持,提升基隆的交通建設,逐步實質改善基隆市民的通勤品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77617/sm-1ce756b7d0f47030fb147f7fd3e395aa.jpg)
北市公車電動化一台車回本要21年 業者提3困境
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行政院規範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促使地方政府必須規畫汰換期程。而台北市電動公車汰換率約為19%、660輛,明年度北市公運處預計將再汰換644輛,不過有議員認為公運處預期過於樂觀,原因在於扣除中央與地方補助後,業者購入電動公車仍需花費480萬元,經細算後無法回本導致汰換意願低。對此公運處回應,未來將同意業者延長車輛使用年限1.5年,紓解汰換壓力。國民黨議員詹為元指出,公車業者要將柴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目前符合中央交通部與環境部補助之國產國造車廠僅4家,在選擇少的情況下,進而出現車價高居不下之狀況,現況一台電動公車售價約為950萬到1200萬元之間,而中央部會補助上限約370萬,若加裝ADAS系統可再補助150萬,因此若以均價一台車1000萬做計算,扣除補助業者若要購置電動車仍需花費480萬元。詹為元也以台北市路線最長、收入最高的262路線公車為例,目前電動公車數量為20台,換算後平均一台公車約可獲得台北市人次補助1.89萬元,換言之,業者將燃油車汰換為電動公車,一台車480萬除上每月的人次補貼18,926元再除上12個月,得知若一輛車要回本需攤提21年左右,屆時早已超過公車汰換12年的年限。換句話說業者汰換電動公車根本就不會回本,因而導致業者無換車意願。詹為元提到,現況12年期滿之公車汰換,規定僅能汰換為電動公車,導致許多業者因公車年限期滿,又因評估車價高昂且駕駛缺額的情況下,選擇將牌照註銷而非汰換,恐讓台北市除了面臨公車駕駛員缺額問題外,也會陷入公車減班甚至停駛的狀況。他也建請市府應及早提出相關規畫或配套,唯有提早因對才可保障市民並營造出友善的交通環境。對此公運處表示,補貼用意是在減少公車業者購買電動公車及柴油公車間的成本差距,以提升公車業者意願,並非全額資助業者購車。且電動公車補助管道多元,公車業者可以同時申請交通部購車補貼每車370萬元(具備自駕第三級以上者可再加碼)、環境部營運補貼每車上限160萬元,以及台北市人次補貼每人次上限2.12元。公運處強調,柴油公車屆滿使用年限後以汰換為電動公車為原則,公車業者在舊車屆滿使用年限前1年提報電動公車汰換,基於辦理車輛採購及打造所費時間,同意在確保行安前提下延長使用期限1.5年,紓解汰換進度壓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76397/sm-a5f0a4452ab50baf170396a67cc05f2b.jpg)
Kia EV Day首度移師海外3原因選台灣 「最便宜純電休旅」明年確定引進
Kia年度品牌盛會「Kia EV Day 」首度移師海外,盛會中不僅帶來Kia旗下全新電動車陣容,包含Kia EV3、Kia EV5及Kia Concept EV4、Kia Concept PV5。Kia總代理森那美起亞總裁也表示,「接下來3年,預計會在台灣引進6台電動車。」Kia旗下最入門純電休旅EV3,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登台。(圖/劉芯衣攝)對於EV Day首度移師海外選擇台灣的原因,Kia亞太區總裁暨首席執行官Ki Seok Ahn表示,「今年正好是台灣森那美起亞成立屆滿的第十周年,且台灣是亞太區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之一。近年來,Kia台灣寫下卓越的銷售成長佳績,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3%。」李昌益分享,近年Kia在台屢創銷售佳績,其中純電車款Kia EV6、Kia EV9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2,000台,2024年累計至10月,Kia更蟬聯非豪華進口電動車銷售品牌冠軍。此外,台灣市場於去年榮獲Kia全球總部評選為「2023年度電動車表現最優異市場」,都是此次Kia APAC亞太總部選擇台灣作為首場海外Kia EV Day的關鍵契機。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加速邁向電動化,Kia也將規劃提供多元化的選擇,以及不同價格帶的車款,同時針對各市場電動化程度,同步擴大應用於油電混合車HEV,與PBV模組化電動車平台的產品規劃。Ki Seok Ahn也表示,「透過全球電動⾞策略,我們計劃在2030年達成全球銷售160萬輛電動⾞的目標,預估將占全球Kia總銷量38%」,為了實現此目標,Kia全球總部也計劃到2025年運營6個全球電動車生產基地,穩定電動車生產和電池供應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EV Day的焦點正是甫於全球發表的純電智慧跨界休旅Kia EV3。EV3與EV6、EV9相同,以Kia E-GMP平台打造,在WLTP標準下可達最高605公里的續航里程,是第一款搭載Kia全新i-Pedal 3.0智慧動能再生制動系統的車型,並搭載與EV9相同的資訊娛樂系統和多項⾼科技功能。李昌益也透露,「EV3預計明年第1季進入台灣,希望可以有150萬以內的價格。」首次來台現身、更是首度在亞太區首演的Kia Concept EV4,傳遞Kia「Opposites United對立的合諧」設計哲學,以斜背造型跳脫傳統房車設計,搭配幾何車身線條和車體特殊材質;內裝設計以水平寬敞、極簡風格減少視覺雜亂,並推出全新的「思緒模式」概念,透過環境燈光與動態通風調節創造不同氛圍,讓駕駛者可依需求選擇「活力模式」提升專注,或「靜謐模式」享受放鬆時光。EV5則以兼具個性、功能性與舒適性的創新設計,滿足現代家庭多樣化的需求。外觀車頭搭配引人注目的動態燈光和極具辨識度的Star Map星圖日行燈,為車輛賦予獨特的電動車風格;為強調空間的開放及明亮,EV5前座採用長凳式設計。另外,於2024年拉斯維加斯CES展首度登場的Kia Concept PV5,也首度於亞太區首演。因應全球市場數位轉型,共享經濟與電子商務已成為關鍵,移動和物流產業也正面臨快速轉型的挑戰,Concept PV5透過Easy Swap快速易換模組化技術及模組化設計,不僅可依據不同需求,在相同車台上更換不同功能的車廂,變換成乘客型、貨物型、高頂型等不同用途的車款,更能簡化後續所需的維修流程。Kia為了開發PBV,直接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B2B客戶,包含配送、公共事業等領域,並提出PBV概念,將提供移動產業將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75344/sm-d279202a76adc3b189f57d7b3aa15d02.jpg)
台中電動車公安設備不足 張廖乃綸憂救火不及
台中市議員張廖乃綸11日表示,台中市下轄電動汽車有1.2萬輛,還有283輛電動公車,而市府現有47張針對電動車設計的防火毯等設備,實在不成比例,滅火能力堪憂;交通局長葉昭甫承諾研議,公有停車場有望在招標時,要求納入至少1張滅火毯,會研議列入消防檢查項目。韓國仁川8月一場電動車自燃爆炸意外,引發場內上百輛汽車被波及焚毀,也令全球各界重視電動車公共安全問題。無獨有偶,台中上個月傳出電動公車火警,燒了9輛公車,也震撼在地。張廖乃綸直言,電動車起火很難短時間有效撲滅,一旦火勢起猛會波及周圍車輛,甚至危及周邊住戶及店家安全。她說,像台北市政府停車管理處舉行「電動汽車防災演練」,便有望在2024年底前在127處公有停車場全面配置滅火毯,台中不能「公安慢半拍」,也必須盤點電動公車滅火設備,萬一中途起火可迅速撲滅,民眾才能安心搭車與放心停車。交通局統計資料指出,台中電動汽車5年來倍增,到2024年9月底已有1萬2,280輛,市轄電動機車超過10萬輛。此外,市屬電動公車283輛,並將於2030年達到破千輛市公車全面電動化。葉昭甫說,交通局正研議每處公有室內停車場至少放一張滅火毯,並納入後續委外停車場標案契約及年度消防檢查項目。此外,正著手檢討將充電車格、充電樁配置處裝設熱顯像儀,並與管理室連線,以利有火災可能時第一時間處理並通報消防單位。他強調,已規定電動公車業者每年必須辦理演習,以2024年來說,9家業者均完成,也會每季稽查電動公車場站與車輛設備。台中市消防局官員則說,全市390處公私立大樓室內地下停車場,共設有1,683支充電樁,目前消防局配置47套防火毯、30個斷電器及23個降溫水袋等設備,為了因應電動車數量遽增可能的新火災類型,將持續充實相關設備救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75136/sm-f2bcd7929e8d190508378ac05be97cf9.jpg)
光陽60跨時代2/Ionex銷量躍電動機車第二 低電池成本+進軍海外拼「損益兩平」
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近期陷入營運低潮,從原本風光的新創獨角獸,如今將淪為美股「低價股」,也讓不少消費者對於電動機車的發展打上一個問號,不過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認為,「新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有起伏很正常,仍看好電動機車發展前景。」他也告訴CTWANT記者,「政府應該更努力推動電動機車。」2018年,光陽在東京發表電動機車品牌Ionex,推出換電型電動機車,切入電池交換系統的領域。柯勝峯自信地提到,「從一開始光陽就很在意電池的技術以及如何延長電池的壽命。」過去幾年與泰國、印尼、美國等多國企業合作,除了分析使用者行為,還與電池供應商研究電池封裝、充電管理等模式,每一次合作都設法讓電池壽命延長1%至5%,「每顆電池多用1年聽起來沒什麼,但是10萬顆電池多用1年,降下來的成本就非常可觀。」透過大數據資料,找到降低電池成本、提高電池壽命的方式,並且反映在最新資費方案,最低月付188元就能騎63公里。柯勝峯坦言,「其實有些資費是虧錢的,但整體來說可以打平。」光陽收集的大數據資料已成為集團堅強的後盾。柯勝峯也表示,隨著光陽電動車銷售量從3,000輛到1.2萬輛、市占率從3.1%到15.3%,「Ionex距離損益兩平已經不遠了。」光陽電動車銷量近年持續增長,市占率在2023年成長至15.3%,目前為市場老二。(圖/報系資料照)台灣2023年機車市場大賣87萬輛,但電動機車在傳統油車大戰擠壓下,年銷量反而衰退至7.95萬輛、年減9.11%。對於國發會公布的「至2040年新售機車將100%電動化」政策,柯勝峯強調,「我當然非常支持,但我覺得政府訂定這樣的目標後,就應該大力推動。」除了業者推出新產品外,政府也是背後推手之一,「我們車廠能做我們能做的事情,但有更多事情如果政府協助,就會事半功倍。」柯勝峯從補助的角度切入,「雖然終究要回歸市場機制,不過現在就取消補助,會感覺政府好像不支持,如果傳遞出錯誤的訊息,那影響就會很大。」柯勝峯解釋,「做電動車就如同任何新產業或新科技,譬如最初的Facebook,還有現代人愛用的Uber、Netflix,這些公司剛開始也要虧很多錢,而且都是被質疑。」「當一個新東西要進入一個舊世界裡,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吸引所有目光,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很有效率。」柯勝峯認為,今天油車很好賣,是因為有很多加油站,是一整個生態系,才能讓車廠扮演賣車的角色就好。「可是剛發展電動車時,這些生態完全不存在,就像特斯拉剛開始賣時也沒有充電站,當然會比較辛苦。可是反過來講,先進者就會有優勢,像現在如果說到電動車,大家都會想到特斯拉;說到電動機車,大家也都是提到Gogoro。」最早提出換電服務的Gogoro,在2023年積極擴大海外市場,觸角延伸至中國、印度、日本、印尼、南韓、以色列與菲律賓。而柯勝峯也不遑多讓,先是自2021年起,透過金庫資本,以資本合作的方式攜手東南亞叫車巨頭Grab、哈雷旗下電動機車子公司LiveWire,進軍印尼、新加坡市場,不過目前仍以B2B為主。光陽攜手東南亞叫車巨頭Grab、哈雷旗下電動機車子公司LiveWire,進軍海外市場。(圖/光陽提供)2023年8月,光陽與金庫資本、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旗下子公司Arun Plus合資成立「Aionex」,要在東協打造電動機車生態鏈,提供換電服務與電動機車銷售。在持股部分,Arun Plus佔51%,光陽、金庫資本各出資29%及20%,公司資本額約6億泰銖。柯勝峯強調,「電動機車已在泰國正式落地,預估2025年銷售目標幾千輛可期。」而印尼可能會是下個要投入的海外市場,他解釋,以東南亞來說,泰國、印尼和越南是三個電動車比較容易發展的市場,不僅是因為政府支持,機車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光陽本來就跟Grab在印尼合作,所以有一些基礎在,只是原本是以商用為主,接下來就要朝向全民發展。」提到競爭對手,柯勝峯表示,「電動機車的先行者優勢很大,但造成的負面印象也難以挽回,我們傳統品牌就算叫Ionex,其實骨子裡還是光陽,在品牌面怎麼打都輸,所以現在光陽電動機車ionex勢必要穩紮穩打,建立品牌形象及消費者信心。」Ionex雖然是國內電動機車的老二,不過2023年成長率達15.31%。今年前9月電動機車總掛牌數57,559輛,較去年同期增加1.5%;而Ionex前9月掛牌數為12,984輛,已超越去年整年12,186輛的表現。三陽目前僅推出E-Woo一款電動機車,以625輛的掛牌數排名第5,與光陽還有一大截的差距。對於電動機車,柯勝峯依然保持正向的想法,他認為永續綠能依然是未來的趨勢,電動機車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因為不管資費還是電動機車,未來一定會越來越便宜,換電站也會越來越多。柯勝峯樂觀地說:「所有事情的走向,都會往好的角度走。」在電動機車的部分,柯勝峯認為不論資費、換電站或車款,都會持續往好的方向發展。(圖/光陽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73838/sm-aadaae9ae1c3dd30152c77938b707b40.jpg)
全台單一場域最大充電站!盛益攜手三啟助力華訊,共拓創新充電商機
盛達集團(TW: 3027)旗下子公司盛益能源與三啟科技協力華訊電能,於鄰近好市多Costco周邊的FAFAGO中和綠能園區成功建設全台單一場域配置充電樁數量最多的停車充電站,部署了98支自有品牌的7kW AC充電樁BH-2000。盛益能源以提供高效穩定的充電樁硬體設施為基礎,結合優化充電流程、增強支付安全性等多項創新,展示綠能科技與智慧充電解決方案的多元應用,不僅提升了電動車主的充電便利性,也為充電營運商(Charge Point Operator)展示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機會,該園區已於本月正式投入營運,並預計於年底再啟用三座綠能園區,持續擴大綠能充電版圖。此座大規模的電動車停車充電站以「停車即充電」為核心特色,由系統自動管理充電流程,解決停車場內充電車輛和非充電車輛候位問題。搭載悠遊卡支付系統,營運商可以靈活設置計時或計次收費模式,實現即刷即扣款,有效避免呆帳。且用戶無需綁定個人資料,大幅降低個資外洩風險,確保支付過程的安全性與隱私保護。中和Costco旁近百支AC充電樁大型電動車充電站於10月正式投入運營,成為中和綠能園區的重要設施。(圖片提供/盛益能源)FAFAGO中和綠能園區不僅是一座充電站停車場,更是創新全方位的綠能綜合服務場域。園區內設有自助與自動洗車場、紓壓按摩椅和親子跑跑卡丁車場等設施,其綠電供應皆來自園區內的太陽能設備搭配儲能系統提供。創新的充電站融合休閒服務模式,不僅為園區創造了額外收益,還為電動車主在等待充電時提供了多樣的綠能體驗,大幅提升充電應用的綜效價值。智慧製造,台灣製造自有品牌開創無碳新商機華訊電能展現了充電站佈局和營運管理的優勢。透過旗下「FAFAGO」品牌,華訊電能不僅著眼於基礎設施的擴建,還積極與其他綠能企業進行跨界合作,以增強市場競爭力,致力於成為台灣充電服務市場的領軍品牌。華訊集團執行長謝博鈞表示:「我們在全台積極佈建充電站,希望讓電動車充電像手機充電一樣方便,加速車主轉向電動車的進程。」華訊電能的長期目標是通過全面的充電網絡覆蓋,構建完整的電動車生態圈,積極助力台灣的綠能轉型與永續發展。三啟科技擁有多年電動車充電方案規劃建置經驗,結合AI技術,發展出EMS輪候充電系統,滿足商辦大樓、停車場、飯店、民宿和餐廳等多種場域的電動車充電需求,實現了「停車即充電、悠遊卡嗶卡易付,馭電前進,實現無碳」的高效便利理念,進一步推動無碳生活的進程。三啟科技表示:「我們通過深度整合和多元化應用,最大化綠能服務,構建完整的綠電生態系統。複合式綠能園區不僅具備高度環保性,還展現出強大的盈利潛力。在傳統充電站成本高昂、運營需要大量人力資源的背景下,這一商業模式顯示出卓越的競爭優勢。」盛益能源致力於推進台灣全方位運具電動化的發展。其自有BILLION品牌的AC充電樁-BH-2000由台灣研發、生產和製造,並已通過 VPC自願性產品驗證。該充電樁具備7kW輸出功率,支援Type 1 (J1772) 和Type 2 (IEC-62196)充電槍規格,能夠為所有市面上大多數電動車提供可靠的充電服務。BH-2000配備4.3吋顯示螢幕,符合IP55戶外防塵防水和IK08衝撞防護等級,並遵循CNS15511-1充電安規標準。內建OCPP通訊協定,能夠與大多數充電樁雲端系統串接,有效提升充電樁營運商的運營效益。盛益能源表示:「這次合作結合了雙方的技術優勢,將為電動車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充電服務,同時推動綠色能源的普及。」創新充電站模式,綠能出行更便捷華訊電能採用盛益充電樁硬體設備,並結合三啟科技充電站規劃建置方面的豐富經驗與專業知識,成功啟用了中和綠能園區充電站。該充電站不僅突破了傳統充電站的限制,更滿足了電動車主的多樣化需求,展現出強大的擴展潛力。透過智慧化管理、多元服務和綠能供應的深度整合,該園區將加速推動運具電動化,實現永續低碳交通,引領無碳出行的全新時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71386/sm-348d7d31d3c33515eb98002b43534b17.jpg)
去中化商機! 格棋攜中科院+日商闖碳化矽市場
台灣本土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再添生力軍,碳化矽(SiC)長晶廠格棋23日宣布,斥資6億元興建的中壢新廠落成,將與中科院合作、強化在高頻通訊技術領域的應用,也與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株式會社簽合作協議,邁向日本民生用品和車用市場。格棋成立於2022年,專注於化合物半導體長晶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工藝技術開發,是鋰電池廠格斯科技(6940)的關係企業,股東部分重疊,但沒有相互持股,專注在各自領域發展。格棋董事長張忠傑表示,中壢新廠預計2024年第四季滿產,其中6吋碳化矽晶片月產能可達5000片,2024年底,新廠將安裝20台8吋長晶爐及100台6吋長晶爐,因客戶需求大增,預計2025年8吋長晶爐擴產將達到200台規模。格棋也將由三菱綜合材料商貿向日系客戶提供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材料,格棋也負責整合台灣資源,向日本客戶供應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格棋技術長葉國偉表示,碳化矽半導體有高效、高頻和耐高溫等特性,在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5G通訊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下降,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儘管中國大陸積極發展碳化矽,產量大、品質高、成本又低,還有各種多元化在地應用發展,未來免不了硬碰硬,但葉國偉表示,在去中化的浪潮下,就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外國廠商陸續發現,雖然使用台灣的產品貴一點點,但可一次解決很多問題;儘管近期電動車市場有些低迷,但電動化仍是大趨勢,過程會用到更多更高階的電池,這就是台廠的優勢。格棋擁有獨特的碳化矽晶體成長技術,包括特殊的晶種結合方法、即時監控系統、塗層技術,以及原料控制和熱處理技術,其核心技術可有效提升晶體質量,降低缺陷密度,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碳化矽晶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71330/sm-000e91fec9b588d44629d8a47d111a6c.jpg)
推動校園電動車友善空間 王鴻薇籲教育部增設充電設施
大專院校電動車充電設備不足,為推動校園電車友善空間,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23日)早與教育部高教司大學經營及發展科科長賴冠瑋召開記者會,針對大專院校電動車充電設備不足,為推動電車友發聲。呼籲教育部應比照中央法規訂立相關辦法,要求一定比例充電設備,以友善電車使用族群權益。王鴻薇表示,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全國148所大專院校,電動車停車格僅有217格,等於一間學校平均不到兩個充電設備,甚至也曾有發生校園內車輛動彈不得的狀況,以政治大學為例,有1120個停車格卻連一個充電設備都沒有,其他像是陽明交通大學、師範大學等有登記電動車停車的校園,都沒有充電設備,如果考量到還有校外停車問題,充電設備可以說是僧多粥少。王鴻薇指出,事實上中央針對公共停車場也訂有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其中明文規定,公有路外停車場應該設置百分之二以上充電設施,民營路外公共停車場設置百分之一以上,建議教育部應該比照辦理,制訂一定比例,優先要求國立大專院校比照辦理。王鴻薇說道,目前各大專院校登記校內停車的電動車,登記總數約1367台,許多教授、同學都向她陳情,這樣的需求不該被忽視,也請同學們放心,教育部當已經給予正面回應,會盡快改善這樣的狀況。王鴻薇說明,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目前仍是國內主要政策之一,昨天台中市長盧秀燕也宣示,將優於上述的中央相關規定,為營造友善充電環境,自今年起逐年以每場停車場增加1%充電槍設置比例增設,未來目標將以每場10%以上比例廣設充電槍,優於中央制定設置比例,各部會也都應配合中央政策目標,向台中市看齊,提升國人充電便利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66589/sm-0c2cc6baa81e77e706542d08e1b80700.jpg)
搶救Gogoro 3/車主問公司會倒嗎?PBGN聯盟有信心「就看尹衍樑手中有什麼牌」
被譽為「新創之星」的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下一步將如何?由於大股東尹衍樑找來法務出身的曾達夢擔任董事長,接手前董座陸學森辭職後的職缺,外界因而產生「下市」「清算」「解散」的聯想。不過多位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聯盟成員告訴CTWANT記者,對Gogoro依然有信心。一位分析師樂觀地預言,Gogoro在未來兩三年內應該還不會消失,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管,但Gogoro需要一位「會做生意,而不只有創意」的CEO,這就要看尹衍樑手中還有什麼牌了。Gogoro成立13年,尹衍樑一路增資相挺,前後共投入超過3億美元,迄今仍未虧轉盈,如今陸學森走人,尹衍樑接手,面對60萬車主權益、眾多合作廠商契約,以及百萬顆電池等待升級及報廢等,無論未來要進或要退,都需要一大筆資金來支撐。尤其海外市場業務,「尹衍樑希望先在台灣市場獲利後,再穩健發展海外市場,但是陸學森一直往海外擴張。」業內人士這麼說。一位也與Gogoro Network合作的機車品牌高層表示,「台灣擁有政府補助、機車使用普遍、土地面積小、人口居住地相對集中等條件,是最適合發展換電式電動機車的地區。但這一套模式,卻不一定能複製到其他國家。」以印度市場為例,根據Gogoro日前透露,印度市場一年機車銷量約2,000萬輛,換算每月新車掛牌數大約120萬至130萬輛。Gogoro進軍印度,與鴻海合作興建換電站、與印度最大機車製造商Hero Motocorp合作的策略都沒錯,但忽略了面積大、貧富差距更大的印度,並不需要太多像Gogoro這樣的高科技「精品電動車」。同業指出,「這跟大陸一樣,三線城市以下,幾乎都是『電瓶車』的天下。一輛品質中上的電瓶車,售價不過1萬多台幣,誰會願意多花4、5倍的價格去買換電站不夠普及的Gogoro?」有分析師預估,隨著印度都會區對換電需求的增加,Gogoro若要繼續經營印度市場,每年需要至少需1至1.2億美元來支持。在人事異動以後,Gogoro經營方針和做法是否有調整?接下來的首要目標又是什麼?根據CTWANT記者詢問,根據CTWANT記者詢問,Gogoro內部人士表示,「目前Gogoro首要任務是持續為60萬名車主提供穩定服務,將聚焦核心業務,提升電動機車與能源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會不斷優化現有產品和服務。」在財務方面,Gogoro持續推動成本結構優化、強化營運綜效,以確保公司穩健,並為未來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曾達夢接任Gogoro董事長,未來該怎麼走,將是他上任後要面臨的一大課題。(圖/報系資料照、Gogoro提供)Gogoro內部人士也強調,「目前公司一切正常運作,穩定營運。」針對台灣市場,Gogoro 持續從產品力、通路力和政策力3大方向著手,努力讓「運具電動化」成為跨產業新共識。比如2024年第1季就推出2輛全新車款Gogoro Pulse和Gogoro JEGO,以及去年推出油電兼修Gogoro社區店,已經展店超過250家;並且將與各地政府保持密切的合作。針對海外市場,「Gogoro與國際企業龍頭合作,包含東南亞汽車集團領導品牌 Cycle & Carriage、菲律賓電信業巨頭Globe集團等跨產業夥伴,根據不同市場量身打造最合適的移動解決方案。」也使用Gogoro換電系統的宏佳騰內部人士告訴CTWANT記者,「我們理解任何成長中的企業都可能會面臨挑戰和變革,但我們對Gogoro的發展充滿信心,並相信他們在全新團隊經營下,會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挑戰,並持續推動創新。」中華車eMoving內部人士也向CTWANT記者提到,「我們尊重與能源夥伴的合作,目前合作項目不會有影響。」Gogoro內部人士也強調,「對於電動機車市場的成長動能非常有信心,近期銷量並未受到影響。」至於有消費者在PTT上發文詢問「Gogoro會倒嗎?」有網友回應,「不用擔心台灣政府很喜歡介入這個」、「大股東接手了,應該會有大轉型」、「放心吧!不會倒閉的,潤泰集團拿資金出來再投資,沒啥好怕的」。根據Gogoro日前透露,印度市場一年機車銷量約2,000萬輛。(圖/翻攝自Gogoro官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64030/sm-5a79aadb9af34129b80eeea208f480ec.jpg)
台泥為福斯汽車打造充儲一體極速充電站 瞄準歐洲市場
台灣福斯(Volkswagen)汽車19日宣布在台推出兩款德國製造的純電動車款,並與台泥(1101)集團旗下的台泥儲能合作,將在福斯汽車全台14個據點打造電動車極速充電站,為「尖峰放量,離峰儲電」充儲一體的儲能櫃,且「用多少付多少」。台泥19日股價收在32.2元、小漲0.31%。今年以來,非水泥事業對台泥的營運貢獻增加,包括旗下台泥綠能、台泥儲能營收都較去年同期成長,達和航運也受惠於船運量提升,對上半年營收有所貢獻。福斯汽車19日推出的純電休旅 Thenew ID.4與純電跑旅 The new ID.5,若使用充電站供應的360kW超充功率,能在26分鐘內將車輛從10%充至80%電量,台灣福斯汽車總裁Steffen Knapp表示,未來將開放充電基礎建設給所有品牌的電動車,期望推動台灣整體的汽車電動化,並服務不斷成長的電動車車主。而這充電站是由台泥儲能為其量身打造的EnergyArk 400,是充儲一體模式,櫃體由低碳水泥建材打造,電池容量約400kWh,整座儲能系統占地約一個停車格,加上同屬台泥關係企業的能元超商,配合台電的電力輔助服務,可透過離峰儲電、尖峰放電方式,提供優惠的電費,未來也有機會結合風力、太陽能與地熱等綠色能源,車廠可因此降低電費並減少碳排放。台泥企業團亞洲充儲事業群總經理王建全表示,該合作計畫除了在台灣推動外,也瞄準歐洲市場,目前此充儲一體模式已輸出至歐洲,首站位於義大利羅馬的A. Roma飯店,已於7月啟用,明年將在南歐設置70個儲能櫃,由子公司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營運充電站,除了可供電動車充電外,也可協助負載端及當地電網,進行頻率調整、快速反應與削峰填谷,為電網達到減碳效果。王建全表示,其實台灣的地理條件很適合推廣電動車,每個點的距離不遠,大部分充一次電就可到達,讓電動車在續航力和充電便利性方面問題相對較少,現在就是要轉換一般民眾對於電動車的看法,所以像這樣可防火、阻熱、滅火的儲能櫃,能讓大眾減少相關的安全疑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63086/sm-37877a1c3bc565c80a52ee18dc90cb1d.jpg)
裕隆助力寶高智慧產業園區 嚴陳莉蓮:電動車是未來城市基礎
為推動綠色電動運具及智慧城市發展,裕隆(2201)集團攜手新北市府在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舉辦「新北電動車產業夢工場」活動,主打電動車產業發展與創新應用,並規劃多項特色主題體驗,包含亞洲車神陳和皇2024 AXCR拉力賽LUXGEN n⁷ 冠軍分享會、電動車多元運用場景展區、闖關遊戲領取新北幣及新北嚴選市集等。新北市長侯友宜於現場致詞中表示,觀察新北市近期車輛領牌數據,發現每5台車裡就有1台是電動車,且新北市更擁有超過50家電動車相關企業,從新店寶高園區的整車設計與完整的系統供應商,到淡海智慧交通試驗、八里淨零碳示範區以及台北港出貨中心。其中,新店寶高園區作為台灣電動車研發設計的重要基地,現有鴻海科技、鴻華先進、特斯拉、研揚科技等國內外知名大廠進駐。車神陳和皇父女、新北市長侯友宜及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共同合影。(圖/方萬民攝)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也率集團包含裕隆汽車、納智捷、裕融汽車金融、格上租車、LINE GO以及裕電俥電等企業一級主管出席,致詞中她表示,「電動車不只是一台車,更是未來智慧城市的基礎,背後代表一群產業供應鏈以及移動服務生態系。」今年由裕隆汽車生產製造、連續數月蟬聯臺灣電動車銷售冠軍的新世代純電休旅n⁷ ,其背後的原型車Model C包含整車研發、設計到各項測試驗證工作,由鴻華先進團隊負責,目前全台已累積超過 5,000 位⾞主。裕隆集團表示,格上租⾞全⼒打造eMaaS 電動⾞⽣活圈,提供消費者更多元低碳的優質⽤⾞選項,包含企業長租、⾨市租⾞、共享⾞、訂閱⾞及附駕接送等各項移動服務;Line Go推動營業⽤⾞電動化,⽬標年底突破 500 台。YES !來電全⽅位充電服務在新北打造充電⽣活圈,⼀條龍充電樁建置服務,從場勘、安裝、設備監控到完善的售後服務,且是唯⼀同時具備電動機⾞、汽⾞、巴⼠等多元移動交通⼯具全⽅案充電解決⽅案。未來,無論是通過⾃主品牌外銷海外,抑或是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模組化量⾝訂做、還是軟體定義電動⾞的新服務模式,台灣電動⾞產業正成為全球各國引進⼤陸⾞以外的最佳選擇,為全球電動⾞產業發展提供了另⼀條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62892/sm-f394a3c0961458060c42597b997cf034.jpg)
行競科技浸沒式電池13日德國首度亮相 桃園設廠明年進軍儲能系統
全球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大廠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今(13)日宣布將在全球最大汽車展覽會之一的2024德國商用運輸展(IAA Transportation 2024)期間,首次公開最新浸沒式冷卻電池產品IMMERSIO™ XM28;同時,行競科技在台灣啟用全球首座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典範工廠「XING Paradigm Factory」,擴大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的量產規模,作為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輸出和海外市場擴張的重要起點。根據市調公司IMARC Group統計,2023年全球電動商用車市場規模達1,198億美元,並預計至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10,23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6.91%。行競科技瞄準商用車電動化市場藍海,於2019年推出首款浸沒式冷卻電池產品IMMERSIO™ XM25,如今更將在2024德國商用運輸展中首次公開IMMERSIO™ XM28產品,相較傳統磷酸鐵鋰(LFP)電池, 其電池能量密度最高可提升2倍,搭配浸沒式穩定電池包充放電溫度於最佳區間,可以使電池續航力提升2倍,並延長商用車的電池壽命。行競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指出,「行競科技長期以電動超跑技術的高規格研發經驗,不斷升級IMMERSIO™ XM系列產品,緩解現階段商用車電動化面臨的熱管理安全疑慮、里程焦慮,目前已經有許多客戶對即將在德國車展發表的XM28系統表達興趣。」行競科技IMMERSIO™ 系統透過主動式熱失控抑制,可在30秒內將電池芯從上千度高溫迅速降至100度以下的技術以防止熱擴散,確保高壓電池、模組及系統的溫度均勻性,目前已通過嚴苛的車廠驗證。IMMERSIO™ XM系列電池現已應用在挪威能源管理科技公司Nordic Booster的Hummingbird®快速充電樁,經過高壓電池系統在低溫應用場景的驗證。此外,行競科技將與電動物流車解決方案業者庫得科技攜手打造應用IMMERSIO™ XM28的4.5噸輕型物流卡車,採用112kWh電池,最高時速達110km/h,續航力達200公里以上,加速電動卡車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普及。同時,行競科技宣布在台灣桃園龜山華亞科技園區,設立全球首座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典範工廠「XING Paradigm Factory」,成為行競科技未來海外擴張的示範原型,為快速複製產線和技術輸出奠定基礎。行競科技展示全新浸沒式儲能系統XES200及底盤式(CTC;Cell-to-Chassis)浸沒式冷卻電池設計,充分展現其在多元應用領域的研發實力。市場策略上,公司宣布進軍資料中心與工業儲能市場,憑藉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的高安全性、超大倍率放電能力及廣泛的操作溫度範圍,保障資料中心及各類儲能系統的長期穩定與安全,同時有效降低整體營運成本,加速儲能系統部署,確保供電穩定。行競科技的浸沒式冷卻技術溫控效率可達傳統氣冷技術的一千倍,應用橫跨電動載具和儲能雙領域,目前已在日本、英國、北歐、北美、澳洲、越南等地部署15家以上的國際合作夥伴。此外,行競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累積了超過20家跨國產業夥伴與客戶,推動超過20種不同車輛的電動化專案及儲能系統案場合作,遍佈亞洲、北歐、北美與澳洲。隨著全球首座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量產典範工廠的落成,行競科技除了能更有效率的將標準的電池系統產品製造並提交給客戶外,也能夠加速新應用領域的研發與概念驗證(POC)。展望2025年,行競科技將推出大型儲能及資料中心所需的儲能電池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