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市場
」 電動車 特斯拉 比亞迪 MG 李昌益去中化商機! 格棋攜中科院+日商闖碳化矽市場
台灣本土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再添生力軍,碳化矽(SiC)長晶廠格棋23日宣布,斥資6億元興建的中壢新廠落成,將與中科院合作、強化在高頻通訊技術領域的應用,也與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株式會社簽合作協議,邁向日本民生用品和車用市場。格棋成立於2022年,專注於化合物半導體長晶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工藝技術開發,是鋰電池廠格斯科技(6940)的關係企業,股東部分重疊,但沒有相互持股,專注在各自領域發展。格棋董事長張忠傑表示,中壢新廠預計2024年第四季滿產,其中6吋碳化矽晶片月產能可達5000片,2024年底,新廠將安裝20台8吋長晶爐及100台6吋長晶爐,因客戶需求大增,預計2025年8吋長晶爐擴產將達到200台規模。格棋也將由三菱綜合材料商貿向日系客戶提供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材料,格棋也負責整合台灣資源,向日本客戶供應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格棋技術長葉國偉表示,碳化矽半導體有高效、高頻和耐高溫等特性,在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5G通訊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下降,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儘管中國大陸積極發展碳化矽,產量大、品質高、成本又低,還有各種多元化在地應用發展,未來免不了硬碰硬,但葉國偉表示,在去中化的浪潮下,就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外國廠商陸續發現,雖然使用台灣的產品貴一點點,但可一次解決很多問題;儘管近期電動車市場有些低迷,但電動化仍是大趨勢,過程會用到更多更高階的電池,這就是台廠的優勢。格棋擁有獨特的碳化矽晶體成長技術,包括特殊的晶種結合方法、即時監控系統、塗層技術,以及原料控制和熱處理技術,其核心技術可有效提升晶體質量,降低缺陷密度,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碳化矽晶圓。
Costco剛開賣「鉑金條」就售罄!專家示警:不如黃金般被視為「避險投資」
美國量販超市好市多(Costco)從去年開始販售黃金、銀幣,其財務長米勒奇普(Gary Millerchip)更透露,第4季黃金銷量已增長2位數,這樣讓他們考慮推出貴金屬產品「鉑金條」(platinum bar),每1盎司售價1089.99美元(約新台幣3.5萬元)。好消息是,僅過去一周,好市多販賣的鉑金幣與鉑金條均銷售一空,但有專家警告,鉑金並不像黃金一樣被視為「避險投資」。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世界鉑金投資協會(WPIC)研究主任史特克(Edward Sterck)拒絕對好市多開賣鉑金一事發表評論,但他指出,2011年,由於中國的蓬勃發展,導致許多大宗商品供不應求,全球鉑金價格達到每盎司1780美元(約新台幣5.7萬元)左右的峰值。史特克表示,雖然鉑金廣泛用於珠寶和手錶等消費品,但該商品的最大需求是在工業上,特別是汽車工業,便會使用鉑金來製造內燃機(ICE)排放控制系統的催化劑。報導指出,儘管近年來電動車的普及一直對鉑金價格構成阻力,但電動車市場當前的困境,正在重新恢復對這種材料的需求。史特克認為,因為工業上對鉑金的需求,加上鉑金比黃金更稀有,可能預示著鉑金的長期價值。貴金屬經紀商GoldCore執行長羅素(David Russell)說,作為一種保值資產來看,任何貴金屬都很難與黃金競爭,鉑金僅佔GoldCore銷售的「很小一部分」。羅素強調,鉑金投資並不是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儲備資產,在私人市場上,鉑金也不如黃金和白銀強勁,若想交易鉑金,可能會面臨挑戰。他也提醒,鉑金並不像黃金一樣被視為避險投資。
夏普搶進電動車市場 概念車LDK+結合AI在9月中旬亮相
鴻海(2317)旗下子公司夏普(Sharp)宣布,將採用鴻海EV平台研發概念車「LDK+」,預計將9月中旬正式亮相,正式進軍電動車(EV)事業。夏普將在17日於東京舉行的夏普技術展示活動「Sharp Tech-Day’24 “Innovation Showcase”」上發表電動車概念車LDK+。夏普表示,LDK+以鴻海集團研發的EV平台為基礎進行研發,並獲得日本電動車新創公司Folofly的協助。LDK+將車內視為「客廳擴展空間」,搭配夏普自家AI技術「CE-LLM」、AIoT技術及感測器技術。不僅如此,夏普也表示,LDK+後排座位可1向後回轉、且車後方搭載65吋顯示器,可作為劇院、兒童娛樂或遠端辦公空間;同時可依照用戶喜好自動調整空調、亮度。值得注意的是,搭載的蓄電池和太陽能面板能和家裡連結,透過AI為家裡和電動車實現最佳化能源管理,如果房屋停電時,車內電力可以供家裡使用。夏普技術長種谷元隆曾表示,「在實現低碳社會的部分,電動車(EV)的發展有很大的空間,希望藉此提升客戶的便利性。」據了解,夏普液晶螢幕業務低迷,已連續年虧損,8月時夏普已經暫停電視用大型液晶螢幕的生產,接下來的電動車事業,將成為夏普著重發展的項目。
BMW超車特斯拉 「這原因」七月奪歐洲電動車銷售冠軍
汽車市場調研公司JATO Dynamics發布針對28個歐洲市場的數據報告,具體來看,歐洲7月份新車註冊量達到103萬輛,較同期上升1.5%,年初至今的註冊量則接近79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BMW首次在歐洲電動車市場上超越特斯拉,成為7月份銷量最多的電動車品牌。觀察電動車銷售狀況,7月註冊量爲13.93萬輛,同比下降6%,市場占比也從去年同期14.6%下降到13.5%。JATO全球高級分析師Felipe Munoz認為,「(歐洲)電動車的補助措施缺乏明確性,影響購買慾望。」不過在7月純電動汽車市場中,BMW的註冊量同比上升35%至14,869輛,躍升7月歐洲最暢銷的品牌,特斯拉的銷量同比下降16%至14,561輛。JATO指出,BMW逆勢而上主要得益於i4、iX1電動車型的強勁需求,這2款車型銷量超過Mercedes-Benz和Audi同尺寸車型。除此以外,另一項因素德國日化連鎖超市巨頭Rossmann宣布「立即」暫停購買特斯拉汽車,並且是首間以政治立場爲由停止採購特斯拉的歐洲公司。
台版陸車大戰3/「這些車款」難逃國產車自製率魔掌 網友憂:台灣將成進口車天下?
為防止中國車款以來台組裝方式銷售,政府8月祭出「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規定上市三年內逐年提高自製率,目標為35%。在台銷售的車款除了MG旗下的HS、ZS與MG4受衝擊外,Hyundai Custin與即將登台銷售的台灣大通Maxus G50 Plus也無法倖免。觀察台灣境內目前所有銷售車款中,MG Taiwan全車系產品,包含中型SUV市場銷售黑馬HS,還有跨界SUV的ZS,以及目前電動車市場中最便宜的MG4,都必須符合規定;另外,Hyundai總代理南陽實業引進,原為中國市場專屬車款Custo的國產MPV車款Custin,也因為多數零組件都來自中國而受到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盛傳即將在台導入全新品牌上汽大通(Maxus),也出現在今年7月底的環境部噪音測試與新車審驗資料中,由裕隆(2201)汽車送驗。資深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由於該車款為中國品牌,「零件本土化認證至少半年,所以原本預計年底要登台的中國車,勢必全部延後。」這項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一出,中華車的股價立刻中箭落馬,從7月30日的收盤價108.5元,政策確定的隔(31)日開低跌破百元,直接砍至跌停97.7元,成交量爆出1.28萬張,創下去年12月13日來最大量;8月6日再創近1年新低80.4元,至截稿前則在83至84元之間震盪。受到經濟部國產車自製率政策影響,中華車慘跌停,近日也尚未回到7月股價。(圖/報系資料照)新規定引起車主、網友熱議,「車殼、椅子、輪組、音響、冷氣空調等弄一弄就有30%自製率了,應該不難」、「今日公布明日實施,無緩衝、無協調、朔及既往,這樣對嗎?」、「漲價問題先不說,提高自製率國內廠家有能力製作嗎?可以跟原廠的一樣嗎?安全結構問題怎麼解決?」更多的是憂心日後將買不到CP值高的汽車,甚至只能買進口車。對此,車界專業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中國車在台組裝販售其實才不到2年時間,過去也未曾有進口車超越國產車的狀況,並不會因為這項政策而大幅改變車市現況。」也有零件業者表示,「如果都從中國進口零組件,這樣就算國產車賣越多,對台灣廠商也沒有太大幫助。」一名業內人士則向CTWANT坦言,「其實一般消費者應該不在意自製率,他只在乎自己買到什麼、價格多少、服務好不好而已。」有專業人士直言,「若3年內要達到35%自製率(指政策公布前上市的MG),對業者而言有難度、投資有風險,未來國產車占整體市場的份額勢必會大幅縮水。」也就是說,這項政策究竟能不能夠保護國產車,還是從此以後台灣將走入進口車的天下,都還是未知數。在全新政策的實施下,國產車是否能受到保護,還有待後續發展。(圖/國瑞汽車提供)
福斯純電雙雄ID.4、ID.5登台搶市 預售價168.8萬元起
福斯集團進攻國內電動車市場!台灣福斯汽車在台引進純電休旅 ID.4、純電跑旅ID.5,並導入全方位Pro S及高性能GTX車型,即日起展開線上獨家預售,ID.4預售價168.8萬元、 ID.4 GTX早鳥搶先價198.8萬元;ID.5 Pro S預售價185.8萬元、ID.5 GTX預售價208.8萬元。GTX車型佈上黯夜黑色內裝,搭配紅色車縫線、具GTI字樣的GTX專屬跑車型座椅。(圖/台灣福斯汽車提供)台灣福斯汽車總裁Steffen Knapp表示,「Volkswagen積極投入電動車研發,品牌首款電動車純電休旅 ID.4 自推出後持續受到國際好評,奪得德製品牌電動車最暢銷寶座,還與ID.5雙雙榮獲Euro NCAP最高五星評價肯定,並在去年全球售出22萬輛。」台灣福斯表示,此次針對家庭用車與性能愛好者導入Pro S與GTX雙車型,GTX 車型命名承繼GTI、GTD與GTE.是品牌近年積極拓展至各個產品線的重要主力,也是電動車陣容中最高性能配置車型。在歐洲,每售出5台ID.4以及ID.5就有1台是GTX車型。ID.4、ID.5搭載Volkswagen集團MEB模組化電動車平台及最新APP550電能驅動系統,GTX車型0-100 km/h最快加速5.4 秒,且具備雙馬達四輪驅動系統;ID.5 GTX更提供達84 kWh大容量電池,透過DC快充26分鐘內可將電量由10%充至80%。同時也採用最新一代 APP550電能驅動系統增強動力輸出及負載力,Pro S車型最大馬力286ps和最大扭力55.6kgm、GTX車型最大馬力340ps及最大扭力69.3kgm;經國外WLTC規範測試,ID.4及ID.5最高續航里程可分別達550、556公里。科技方面,ID.4、ID.5具備超越Level 2等級的IQ.DRIVE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車室為在台首款與德國同步第四代MIB模組化資訊娛樂系統(MIB4)和ID.車系特色ID.LIGHT智能感應互動光條,根據車輛啟閉、上/解鎖、緊急煞車和充電狀態變換色彩與光條。內裝標配雙前座多向電動座椅附電動腰靠及按摩功能、12.9吋多媒體鏡面觸控螢幕與3區電子恆溫空調;另外,不同車型各擁有專屬內裝配色,ID.4 Pro S具有翡冷翠灰棕雙色內裝,ID.5 Pro S 搭配銀霧灰,GTX 車型皆佈上黯夜黑色內裝。即日起ID.4、ID.5啟動線上預售,進入預售活動網站,選擇喜好車型,就能連結至台灣福斯集團線上商城,點選車色、鄰近交車經銷據點,留下聯絡資料後,使用信用卡或 LINE Pay 線上支付預約金5,000元,即完成線上預購,不僅能第一時間優先交車領牌,前100名完成線上預購的消費者,還能獲得搶先全台試駕ID.4及ID.5的機會。
Škoda進口純電休旅Enyaq「200萬有找」 引進3車型配額不到300輛
終於等到你!Škoda Taiwan旗下「首款純電休旅」Enyaq正式展開預售,引進Enyaq 85、Enyaq Coupe 85和Enyaq Coupe RS共3種車型,售價分別為163.8萬元、171.8萬元及198.8萬元。Škoda Taiwan也向原廠爭取Enyaq 85/Enyaq Coupe 85共130 台、Enyaq Coupe RS也有130台的配額。Škoda Enyaq採用福斯集團最新研發的MEB專屬電動車平台,具有休旅車空間,不過迴轉半徑僅4.65m;其中,採斜背式設計的Enyaq Coupe,除了擁有動感造型曲線與身段,風阻係數更僅有Cd 0.23。不僅如此,Škoda也指出,全新Enyaq車系擁有最高577公里續航里程(WLTP 測試標準),且全車系配有最大電池容量82 kWh(可用77kWh)的電池模組,透過DC快充僅28分鐘,就可將電量由10%充至80%。RS車型配有HUD投影式平視顯示器+AR實境擴增功能。(圖/Škoda Taiwan提供)在動能方面,Enyaq 85和Enyaq Coupe 85搭載後輪驅動單馬達,具有286hp最大動力輸出,而配置雙馬達四輪驅動系統的Enyaq Coupe RS,最大動力輸出為340 PS,也是國內電動車市場上,唯一200萬內搭載雙馬達四驅的歐洲進口純電性能休旅。在配備上,全車系Enyaq標配Matrix LED智慧複眼頭燈、前座中央氣簾(全車系標配9具安全氣囊)及3區恆溫空調系統;RS車型配有HUD投影式平視顯示器+AR實境擴增功能、駕駛座按摩功能、Canton音響系統(全車12支喇叭) 等,再搭配EYE智能駕駛輔助科技及多項主被動安全配備,使得Enyaq在Euro NCAP撞擊測試獲得五顆星的最高評等。
擴大新能源車產品布局 Kia、福斯商旅導入超充設備
隨著電動車在台逐年增加,車廠在積極設置據點之餘,也在展間陸續導入快充站。Kia和福斯商旅在16日不約而同宣布展示中心的落成,分別位於高雄、中和,且由於旗下純電車款引進,也在展間特別規劃快充站。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繼3月台東、4月桃園、5月屏東等全新升級Kia新CI 2.0展示中心陸續開幕後,Kia高雄民族展示中心也在16日盛大開幕,除了占地700坪外,因應Kia新能源車產品布局,更設置首座雙槍240kW DC 充電樁,是首間設有Kia專屬超充站的3S展示中心。Kia遵循「Kia Store」空間概念所打造的3S展示中心,不僅有暖光木質飾板的客休沙發區、因應電動車維修保養而設置的電動車專用工位,更導入星巴克咖啡服務,未來也規劃將吳寶春麵包服務體驗陸續導入全台展示中心。福斯商旅全新中和元三旗艦展示中心,率先導入快充360KW服務、VanLife主題式展區。(圖/台灣福斯商旅提供)台灣森那美提到,今年乘用車已有台東、桃園、屏東與高雄民族據點全新升級開幕啟用,下半年將迎來台南、沙鹿、南投、南台中、頭份、土城等全新展示中心開幕,預計2024年底會有17間新CI 2.0的展示中心,商用車將有24家新CI展示中心。台灣福斯商旅也在同(16)日宣布,與元三汽車攜手打造全新「中和旗艦展示中心」,在宣示積極拓展國內經銷版圖之餘,也率先導入360kW功率的快速充電站,是進軍電動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全新中和元三旗艦展示中心占地160坪挑高舒適的展示空間,以VanLife主題式設計理念,打造出沈浸式賞車體驗,而展間內、外空間能同時展示9款車型。此外,為迎向新能源車產品規劃,更率先導入全台首座360KW的快充站服務。
建商變身科技咖2/最慘2成良率「問題比想像嚴重」 光耀新董座拚明年底轉盈
面板業景氣下行,光學膜廠光耀科(3666)連吃3年虧損,導致原大股東光群雷射(2461)出清持股。6月24日,光耀迎來新一批營運團隊,不過新董座黃宗元坦言,技術人才流失、設備老舊以及錯誤的營運策略,產品良率最低來到20%,「問題比想像嚴重」,目前正積極蒐集問題擬定解決方針,「目標明年第四季轉虧為盈,有信心!」「顯示器上看到的影像,必須藉由背光模組提供光源才能顯示,光耀所生產的稜鏡片可將散射的光源向正面集中。光學膜的製造,從模具廠的銅輪電鍍開始,經過雕刻的銅輪送到塗佈廠,將上了UV膠的PET膜透過銅輪壓出稜鏡結構,完成後再將一捲捲的光學膜成品打包裝箱後送到裁切廠及客戶端,最終將各尺寸光學膜產品送交面板大廠。」黃宗元上任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帶著CTWANT記者參觀光耀位於竹科的電鍍、塗佈工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光學膜的生產過程。TFT-LCD非屬自發光顯示器,因此顯示器上看到的影像必須藉由背光模組提供之光源,方能顯示影像,而本公司所生產之稜鏡片可將光源散射之光線向正面集中。因此光學膜的製造,會從模具廠的銅輪電鍍開始,經過雕刻的銅輪再送到塗佈廠,並在PET膜塗上一層UV膠,完成後再將一捲捲的光學膜成品打包裝箱後送到裁切廠及客戶端,最終將各尺寸光學膜產品送交面板大廠。黃宗元說明,光耀產品主要為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組,手機供應主要品牌有華為、OPPO、三星、LG…等;筆電、桌機有三星、Google、ASUS、acer、hp…等。(圖/記者黃鵬杰攝)光耀創立於2004年,實收資本額新台幣5.87億元,光耀主要的廠區位於國內新竹科學園區,共有3個廠區,包括工業東廠為電鍍、雕刻製程、力行廠為塗佈製程、全友廠是裁切和倉儲;另外在大陸寧波也有1個裁切倉儲廠。員工人數為台灣167人、寧波90人,由於下游廠多座落於海外,因此產品光耀光學膜也以外銷為主,占約96%。目前光耀生產的光學膜,應用在智慧手機、平板、筆電、車用顯示器,其中又以筆電為大宗,占銷售額75%,主要供應給台系面板大廠,其次為車用占16%。黃宗元說,疫情期間,居家上課、辦公,使得筆電腦市場銷量大好,背光模組也跟著放量上衝;但解封後,整個筆電市場一路萎縮,銷量大減,影響光耀獲利。手機、筆電產品也因為競爭激烈、市場飽和,毛利率並不高;看好未來電動車市場正在起步階段,毛利也不錯,目前光耀透過面板廠交貨的車用顯示器終端品牌,以特斯拉最具代表,其他車廠如現代、豐田、本田、日產、大眾、BMW、AUDI等,都會是未來積極爭取合作的品牌客戶。不過,面對光耀的虧損,2022年前董座郭維斌也曾提出「追求高毛利和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戰略方向,卻依舊未能力挽狂瀾。對此,黃宗元說,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專注於精益求精,無疑是正確的,但實施過程中確實面臨一些挑戰,「像是我們近來後發現最大問題是品質不穩定,模具與塗佈良率僅20~70%,以致交給客戶退貨率偏高。」光耀科財務長兼發言人何秉海說,除了設備老舊影響良率,過往光耀科習慣大量採購,取得較低成本,但有的原料放太久變質,也會影響良率,現在要做的是約束採購量,策略是少虧為主要目標。(圖/記者黃鵬杰攝)5月就已先進入光耀做業務移交的先遣部隊、財務長兼發言人何秉海觀察,目前碰到連貫性問題,「模具廠及塗布廠良率偏低,最差時僅20%,也就是5個中只能用1個可以用,失敗成本高居不下,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導致生產出來的光學膜可能是次級品。」造成良率偏低的原因,何秉海以電鍍廠為例,設備的老舊以及銅輪易受到氣溫、濕度而氧化,會讓原來的精度在生產時跑掉,但肉眼卻無法判斷,所以進到後面製程。上游電鍍製程就不好,接下來塗佈及裁切也會有各自的問題,導致良率折損,「一個廚師沒有好食材怎麼烹飪出好料理,因此上中下製程都要做改善。」黃宗元坦言,要解決目前生產困境不是一兩天的事,目前僅能先蒐集問題、聚焦問題,目前初估至少3個月以上,才能把公司全面了解,日後董事會才會再決議是否投入資本進行設備汰換,或是有其他應對的決策。不過目前針對轉向切入毛利高的車用市場是較明確的策略方針,「現在是少虧為主,短期內絕對不會賺錢,目標在一年後能轉虧為盈,我們相當有信心!」
電動新車爆出2/車迷敲碗終於等到福斯電車大軍 Volvo EX雙雄拼農曆年前上市
國產平價電車崛起,Luxgen n7、MG MG4表現亮眼,不過仍以電車大廠Tesla以7,888輛掛牌數坐穩冠軍寶座,搶下台灣電動車市場43.3%佔有率;BMW憑藉iX、i4打進電動車市場以後,接著陸續引進iX1、i5與iX2也都深獲好評,上半年度品牌拿下3,193掛牌數,占據電車排行榜第三名、豪華品牌第一名。除了亞洲車廠推出電動車搶市,歐洲車廠也不甘示弱,不斷在台導入純電車款。Volkswagen ID.4/ ID.5上市時程:Q3預估售價:ID.4/140~170萬元ID.5/ 210~230萬元台灣福斯確定導入純電休旅ID.4和純電跑旅ID.5,以及2車款的性能車型GTX。福斯內部人士也向本刊記者透露,ID.4、ID.5將在第3季正式發表,並且在今年底前交車。純電休旅ID.4及純電跑旅ID.5採用MEB平台,搭載量身訂製的APP550全新電能驅動系統。ID.4 Pro使用後驅馬達,輸出功率達286ps;ID.5 GTX採用四輪驅動及雙馬達配置,總輸出功率達250kW,可爆發最大340ps的馬力。根據國外WLTC測試,ID.4 Pro和ID.5 GTX最高續航里程分別達到550、533公里,而ID.5 GTX同時具備最大175kW快速充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Volkswagen近年積極攜手電影產業,去年ID.4曾加入漫威電影「蟻人」電影續集《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且與擁有超過330億點閱率的知名動畫系列《瓢蟲少女》合作電影版《不可思議:瓢蟲女爵和黑貓諾爾大電影》,量身訂做融入電影世界的ID.4、電動Beetle概念車等ID.系列車款。今年春天也與「哥吉拉」合作《哥吉拉與金剛:新帝國》,再度加入具備強勁性能且是最受消費者喜愛的電動車款 ID.4。看得出品牌對於旗下電動車款的重視,也期待在國內的上市。Skoda Enyaq上市時程:Q4預估售價:130~150萬元Enyaq iV是品牌首款純電SUV,採用集團最新Modular Electric Drive Matrix(MEB)純電模組化底盤平台。在台亮相的Skoda Enyaq iV 80x,具有最高524公里WLTP續航里程表現,並配置82kWh容量的鋰離子電池組及前、後雙馬達四輪驅動,最大動力為266ps;Enyaq Coupe RS iV同樣搭載82kWh鋰離子電池組以及前、後雙馬達設定,可輸出最大299ps及帶來517公里WLTP續航表現。根據本刊記者詢問內部人士得知,Enyaq將於今年第4季上市。不過是否能在今年底順利交車?內部人士則表示,「交車要看認證是否如期完成。」Enyaq確定於今年第4季上市,力拼在今年底順利交車。(圖/Skoda提供)VWCV ID. Buzz上市時程:年底預估售價:250~270萬元福斯商旅最可愛的電動車即將登台!目前預計導入5人座雙排座椅設定的ID.Buzz短軸版。另外,福斯商旅曾預告未來在台販售的所有車系,包含燃油車與電動車都會有7座車型可選,也就是說,現階段主要在美國販售的ID.Buzz長軸版,未來也能在台灣買到。不僅如此,福斯商旅原廠在年度產品計畫說明會上宣布,將引進性能更強勁、造型更帥氣的ID.Buzz GTX,採用前後各一具馬達、四輪驅動的配置,並有標準軸距以及長軸車型的選項,成為福斯商旅品牌有史以來性能風格最強烈的廂旅車型。福斯商旅ID. Buzz的可愛外型,引起許多消費者的關注。(圖/福斯商旅提供)Volvo EX90 上市時程:Q4預估售價:250~280萬元Volvo於2022年11月首度發表的純電旗艦休旅 EX90車系,新車原預計在 2023年第四季開始少量生產,並於2024年開始販售,不過受到車輛LiDAR軟體開發的影響延後上市。直到近期,Volvo宣布美規EX90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正式生產下線,首批美國市場客戶的新車預計將在下半年開始交付。至於國內市場部分,Volvo國際富豪汽車年初透過官方新聞稿,宣布將導入全新純電休旅EX90車系,有望在2024年底前引進。根據美規數據顯示,Volvo EX90提供雙動力及各4等級車型設定,其中雙馬達標準版車型售價約新台幣240萬元起至255萬元;雙馬達高性能版售價則為新台幣約255.5萬元起至270.6萬元。在動力配置設定上,美規EX90車系搭載111kWh容量電池,支援最高250kW充電功率,雙馬達標準版車型擁有402hp最大馬力和 78.4kgm扭力輸出;EX90 雙馬達高性能版則進一步提升至509hp最大馬力和92.7kgm扭力輸出。Volvo EX30上市時程:Q4預估售價:130萬元~160萬元除了EX90,Volvo在2023年6月發表新款電動休旅EX30,提供單馬達後驅與雙馬達四驅2種動力規格。據了解,動力部分單馬達車型搭載54kWh容量鋰電池組,採後輪驅動設定,擁有272匹馬力與35kgm扭力,續航里程達422公里;雙馬達車型搭載69kWh容量鋰電池組,採四輪驅動設定,擁有426匹馬力與55.4公斤kgm,續航里程更可達480公里,充電方面支援153kW DC快充,僅需26分鐘就能從10%充至80%。Volvo EX30是品牌旗下碳足跡最低的車款。(圖/Volvo提供)Porsche Macan EV上市時程:最快Q3預售價格:373萬元、541萬元Porsche Macan EV是繼Taycan後的第二款電動車,也是品牌首款純電休旅車,具有Macan 4、Macan Turbo雙車型,台灣售價分別為373萬元及541萬元起。Macan在問世十年後,迎來以純電動力驅動的第二代車型,最大馬力達630hp搭配快充功率最高270 kW的高性能充電效率,只要21分鐘就能將電池從10%充至80%;同時,Macan 4的WLTP續航里程達613 km,Macan Turbo則為591 km。Porsche Macan EV是繼Taycan後的第二款電動車,也是品牌首款純電休旅車。(圖/翻攝自保時捷官網)
電動車「三強鼎立」帶動H1掛牌 國產MG4闖進前十
一眨眼2024年已經過了一半,觀察國內車市,上半年累積銷售為232,503輛,相較2023上半年同期微幅衰退1%。不過國內電動車在上半年寫下18,140輛的表現,比起2022全年16,120輛更高,也有望超越2023全年的24,778輛。資深業內人士也向CTWANT記者表示,「今年很有機會突破3字頭大關。」受惠於電動車大廠Tesla、國產首款純電Luxgen及豪華品牌BMW表現強勁,6月分別拿下3,898輛、1,037輛、984輛的掛牌數,6月電車總市場共6,572輛,3品牌即擁有5,919輛的表現、占全月9成。Tesla也表示,截至6月28日,第二季新車掛牌數突破5,800輛,再創台灣電動車市場單一品牌掛牌新紀錄,較今年第一季成長超過170%。其中,本季度首次交付的Model 3煥新版掛牌已超過2,000輛;加上Luxgen n7自4月每月交車超過1,000輛,單季貢獻超過3,200輛,以及BMW約2,000輛的掛牌數,使第二季電動車市衝破萬輛,寫下新高表現。從上半年累計掛牌數來看,電動車冠軍仍由Tesla旗下車款Model Y以4,556輛拿下,不過國產首輛純電車Luxgen n7以黑馬之姿,憑3,692輛的表現坐穩亞軍,納智捷總經理李應生提到,「目前n7訂單已經交車超過4,000張,預計第3季會消化完原本8,000張訂單。」季軍則是掛牌數2,015輛的Tesla Model 3,Tesla表示,「今年初於台灣上市登場的 Model 3 煥新版於本季度首批交付,全新內裝設計與全面升級的駕駛及乘坐體驗深受台灣消費者喜愛。」第四名是BMW iX1,掛牌數1,263輛;Tesla旗下車款Model X也以995表現,卡位前五名。第六名到第十名則為BMW iX、BMW iX2、Mercedes-Benz EQE、Volvo XC40 Recharge及BMW i5,掛牌數分別為568輛、546輛、505輛、457輛及430輛。值得注意的是,於6月13日上市的MG MG4以122輛的表現搶進單月第八名的位置,後續表現值得期待。資深業內人士提到,MG MG4、KiaEV9預計7月交車,加上福斯集團旗下Volkswagen ID4及ID5、Skoda Enyaq下半年也陸續現身,還有Nissan Ariya、Hyundai KONA Electric等車款發表,「電動車表現勢必再創高峰。」
純電兄弟搶市1/納智捷靠純電車n⁷翻身 今年力拚超越特斯拉
裕隆集團(2201)旗下MIT車廠納智捷花了16年終於重新擦亮招牌,推出的首款國產純電車款n⁷交車後,在4、5月均拿下純電車掛牌冠軍,成為新竄起的大黑馬。有趣的是,目前在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對手竟然是自家兄弟-中華汽車(2204)代理國產的MG4。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在5月28日裕隆車的股東會上表示,希望兩品牌各自努力,最後做到「兄弟登山、山頂會合。」納智捷(Luxgen)是裕隆汽車在2008年轉投資成立的子公司,並在2009年正式發表首款產品7人座休旅「Luxgen7 MPV」。不過身為國產品牌,納智捷卻因為消費者對新品牌的信任度不夠,即使價位、品質都不算差,仍無法與和泰車(2207)、台灣本田、福特六和等國產車廠匹敵,銷量一直沒有起色。觀察納智捷在台灣的銷售表現,在2010年至2018年期間,2013年賣最少7,297輛,2014年賣出16,686輛最多,但到了2019年只賣出4,128輛。不僅是因為納智捷旗下產品線相對較少,目前僅URX NEO、U6 NEO共2款中型休旅車可選擇以外,加上台灣國內外汽車大廠品牌眾多,相較之下納智捷較無市場競爭優勢。直到2020年,鴻海(2317)與裕隆集團合資成立鴻華先進(2258),揮軍搶進電動車市場,而鴻華設計的首款電動車Model C也掛上納智捷廠徽並以n⁷命名,正式發表前就以「百萬有找」打響名號,在國內電動車市場可說是前所未見,更在2023年10月上市後獲得近萬張的訂單,也為納智捷帶來翻身的機會。納智捷推電動車以後,更以售服新品牌Luxlife,提供消費者一站式全方位移動服務。(圖/納智捷提供)n⁷在今年第二季火力全開,4月、5月開始大量交車,分別以1,055輛及1,100輛的掛牌數超越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順利拿下國內電動車掛牌冠軍。裕隆集團發言人羅文邑曾表示,「希望在手約9,000張訂單,可以在今年第三季消化完畢。」同時,為了提升銷售量和市占率,納智捷更在6月13日重啟n⁷接單,不僅推出裕隆股東優先購買方案,強打配備更全面、價格更優惠的「滿電特仕版」,鞏固純電王者的寶座。對於接單狀況,納智捷在18日告訴CTWANT記者,「6月13日開放以來已累計3,000位以上的新會員完成1,000元專案費繳納,準備入主n⁷,也造成展間預約試駕爆滿,目前也正在努力加開試駕名額。」在去年底的台北車展上,納智捷內部人士曾跟CTWANT記者說,「2024年n⁷銷售目標1.5萬台。」觀察2023年電動車掛牌表現,Tesla以13,163輛的成績奪下品牌第一名、市占53.1%,而旗下車款Model Y則以9,697輛的表現坐穩電動車款冠軍。也就是說,若n⁷順利達標,有望一舉拿下2024年電動車排行榜上的品牌及車款雙料冠軍王座。n⁷的推出不僅帶來許多關注及討論,也帶動品牌銷量,有望在年底掛牌成績出爐後看到納智捷進榜。(圖/劉耿豪攝)現階段n⁷最強勁的敵人,是同集團中華汽車MG品牌推出的首款電動車MG4,6月13日MG Taiwan宣布導入旗艦版99.9萬元、X Power版118.9萬元雙動力車型,切進與n⁷相同的價格帶。資深汽車專家向CTWANT記者表示,「納智捷一定會擔心MG4的出現。」不過也有網友提到,「雖然是同樣價格帶但是不同定位,要帥的買MG、家庭用就買n⁷。」
純電兄弟搶市3/百萬電車比一比 n⁷靠空間取勝,要帥的首選MG4
這兩年,車市討論度最熱烈的兩大消息分別是首輛國產純電車款納智捷n⁷終於交車,以及中華車(2204)代理的MG進軍台灣1年半即擁有超過萬名車主,成為最大黑馬。在今年6月13日,不僅n⁷重啟接單,MG也引進首款純電車MG4,這2款近百萬的電動車出現,也意味著台灣平價電動車市場正式到來。觀察國內近幾年電動車銷售表現,隨著各大車廠陸續引進電動車款,2020全年電動車掛牌數為6,257輛、2021年7,001輛,到2022年甚至突破萬輛來到16,120輛,年增128%;2023年雖然部分車款仍有供應不及的問題,加上n⁷僅少量交車,但是全年仍有24,778的亮眼成績,成長53.7%。資深業內人士看好n⁷、MG4的出現,認為有望帶動國內電動車市占表現。至於落在百萬初價格帶的2台純電兄弟究竟有什麼差異?CTWANT記者從售價、外觀、空間到配備一次整理:售價較高的n⁷亮點版比起MG4多了玻璃車頂、電動尾門、後座出風口、駕駛座記憶、副駕駛座電動調整,而MG4入門版即有駕駛座電動調整。在安全方面,MG4有智能限速輔助,n⁷則是多一具安全氣囊、前駐車雷達、開門防撞警示,亮點版更有360度環景。n⁷以大空間、大螢幕的優勢吸引許多消費者選購。(圖/劉耿豪攝)有不少網友在仔細比較後表示,「n⁷贏在車格和大螢幕、MG4贏在續航里程跟充電速度,另外MG4很多配備例如電動座椅、環景、無線充電,這些n⁷要129.9萬才有」、「還是選大空間的n⁷,感覺車宿很過癮啊」、「若以品牌來看可能會選擇MG,畢竟要再次信任納智捷還是有點難」、「2台車都會大賣,讓電動車不再只是有錢人的玩具」。MG4的親民價格和優異性能,讓不少網友表示「CP值很高」。(圖/黃威彬攝)
雨刷出問題 外媒:特斯拉Cybertruck暫停交車
據新聞網站Electrek報導,由於擋風玻璃雨刷出現問題,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暫停了電動皮卡Cybertruck的交車。報導指出,許多買家表示,特斯拉已經通知他們,交貨可能會推遲一週左右,有些買家說他們被告知雨刷的馬達有問題,特斯拉將須更換所有Cybertruck上的雨刷馬達,但這項說法並未獲證實。目前特斯拉沒有發布召回通知。這是特斯拉Cybertruck遭遇的最新挑戰。今年4月,有報告指出Cybertruck因加速踏板問題暫停交車。報導指出,特斯拉在Cybertruck所配備的雨刷非常巨大,特斯拉的設計目標是,讓雨刷從車子前端一直到車頂呈現一直線,卻導致引擎蓋和擋風玻璃之間無可藏雨刷之處。Electrek記者Fred Lambert表示,在Cybertruck的評論中,他注意到該車輛有一些問題,像是無緣無故自行啟動,而且是維持在向下、而非向上的靜止位置。他認為這是由於特斯拉聲名狼藉的擋風玻璃雨刷系統,這在所有特斯拉車輛上很常見,而不僅是在Cybertruck。今年以來,由於需求趨緩和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特斯拉的股價下跌了30%。
EV市場疲軟! 安森美半導體宣布再裁1000人
美國車用半導體大廠安森美(onsemi)上週四(13日)宣布,將在全球範圍裁員1000人,目的是精簡營運並降低人力成本,且有意對九個工廠設施進行整合。此外,由於眼下電動車市場需求大減,導致下游車商庫存量過剩,安森美持續在設法解決晶片需求復甦緩慢的問題。據《路透社》報導,安森美有一份內部文件指出,該公司也預計整合旗下9間工廠,並重新分配另外300名員工,可能會將員工們調派到另一個工廠。先前,安森美公布黯淡財測,引發市場對汽車晶片需求復甦延遲擔憂,因為電動車銷售疲軟和客戶庫存過剩將影響其晶片訂單。安森美於4月29日公布2024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顯示,雖然電動車市場疲軟,但由於成本降低、毛利率保持穩定,該季營收、獲利均超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不過財測黯淡,均低於預期。預估第二季每股獲利介在0.86至0.98美元、營收介在16.8億至17.8億美元,均低於FactSet調查分析師預期。安森美主要業務是提供電動車傳動系統的晶片,以及攝影機、感測器等輔助駕駛系統的設備。其碳化矽晶片也有助於增加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報導指出,其實安森美早在去年就已解雇約1900名員工,省下來的人事成本用來製造利潤更高的晶片。安森美預估此次裁員相關程序會在明年完成,2024和2025年資遣費等人事費用會增加6500萬至8000萬美元,但日後省下來的人事支出就能投資在公司其他業務。安森美上週五(14日)收盤價為71.97美元,股價下滑4.09%,今年迄今跌幅達7.87%。
澳洲市場岌岌可危!數千輛電動車滯銷 墨爾本港出現「特斯拉墳場」奇景
隨著澳洲國內的電動車需求趨緩,以及更經濟實惠的中國新銳品牌進入了澳洲市場,數千輛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 Inc.)的車子因找不到買家,被閒置在澳洲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墨爾本港(Port of Melbourne),成為了當地人口中的「特斯拉墳場」(Tesla graveyard)。據澳洲媒體「7NEWS Australia」的報導,雖然每個月都有2000輛特斯拉會抵達墨爾本港,但由於特斯拉4月銷量大幅下降了44%,在苦無買家的情況下,這些車輛被迫停在這個繁忙的交通樞紐積灰塵。對此,產業專家示警,特斯拉銷售成長放緩最主要是因為澳洲缺乏足夠的充電基礎設施,再加上如今又有更多中國新銳品牌被引進澳洲市場,導致民眾對價格越來越敏感。雖然特斯拉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動車市場生存下去,已進行多次的大幅降價。但維多利亞州交通協會的首席執行官安德森(Peter Anderson)卻告訴7News:「突然之間,我們積存了大量未售出的特斯拉,它們就這樣躺在那裡,失去任何動靜。以往特斯拉通常都是採取預售進口的,但這些車不再是了,它們如今坐在這裡等待買家。」「特斯拉墳場」(Tesla graveyard)。(圖/翻攝自YouTube/7NEWS Australia)然而,特斯拉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在經過3年多維持2位數至3位數之間的成長後,澳洲4月電動車銷量共下降了5%。對此,澳洲最大的汽車網站「CarExpert」創辦人馬里奇(Paul Maric)坦承:「民眾已開始收緊錢包。」產業專家分析,該行業正在努力超越新技術生命週期5階段中的第2個階段「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階段,這一階段的消費者僅佔市場的13.5%,且產品的早期版本可能有缺陷或容易故障。此外,更有效率且更便宜的產品版本通常會在首次發布後幾年出現。如今當地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以及暴跌的轉售價格,皆導致部分澳洲民眾對電動車失去了信心。馬里奇補充,今年早些時候,由比亞迪(BYD)等中國電動車品牌推動的削價競爭正在加劇,導致澳洲部分電動車的價格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暴跌了2萬澳元(約合新台幣43萬元)。儘管馬斯克(Elon Musk)的電動車帝國擁有澳洲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比亞迪正在快速攻城掠地。報導也指出,特斯拉的銷售放緩可能對維多利亞州政府的零碳排汽車目標產生重大影響,當地政府希望2030年銷售的所有新車中有50%是零碳排汽車,但這一比例目前僅佔7%。對此,特斯拉也坦承銷量確實正在下降,但該公司的業務一切如常。
平價電動車大賞3/黑馬MG推國產純電MG4搶市場 成Luxgen n⁷最大威脅?
Luxgenn⁷的出現,不僅掀起平價電動車的討論,也讓消費者看見國產電動車的可能性,除了納智捷以外,外界傳出中華汽車代理的MG旗下首款國產純電車MG4將在台登場,10日MG官網已出現「MG4」的預約頁面,也證實這項傳言,雖然車系編成、售價和規格尚未公布,不過外界猜測最低入手門檻可能落在百萬左右。MG在2023年以黑馬之姿拿下新車掛牌數第六名,在短短登台1年半的時間即有破萬名車主。根據該品牌「一年一新車」的策略,今年6月將推出旗下首款電動車MG4,不僅擴大品牌產品線,更搶攻國內平價電動車市場,也會是今年MG的重頭戲。MG以「HS」、「ZS」休旅雙雄搶下2023新車掛牌數第六名,目前全台已有超過萬名車主(圖/MG提供)。參考國外車款數據,MG4是一款車身尺碼為4,287×1,836×1,516mm、軸距2,705mm的中型掀背車,比MG ZS再小一個級距;車內則會配備7吋數位儀表及懸浮式10.25吋中央智慧多媒體界面。至於最令人關注的動力部分,MG4在馬來西亞市場上提供Standard、Lux、Lux Extended Range及XPOWER共4種車型,電池容量有51kWh、64kWh和77kWh三種,其中,LuxExtended Range採用77kWh電池組,WLTP續航里程為520公里,是續航力表現最佳的車型;頂級XPOWER車型則以性能為主,雙馬達四輪驅動,具有429hp最大馬力、零百加速僅3.8秒,並採用64 kWh電池組。目前MG尚未公布6月上市的MG4實際售價、規格和動力表現,不過外界猜測會有入門版51kWh的車型,最大可提供168hp的馬力和WLTP續航里程350公里;同時也有望帶來性能版X POWER車型,將成為MG目前最強車款。值得注意的是,MG4入門版在馬來西亞當地售價為103,999令吉(約新台幣70.3萬元),導入國內以後加上稅金預計售價也有百萬內的可能性,有專業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MG4的引進會對Luxgenn⁷造成很大的威脅。」MG X POWER車型是MG目前最強車款,傳有望引進台灣(圖/MG提供)。
馬斯克頭痛了!特斯拉賣不掉 租「廢棄購物中心」停車場塞庫存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面臨產品陣容老化、電動車市場降溫,以及其他廠商激烈競爭影響,近幾個月銷量急遽下滑,特斯拉為緩解庫存壓力,甚至租用密蘇里州聖路易一處已關閉購物中心的停車場,存放多達400輛待售車。據《InsideEVs》報導,特斯拉租用聖路易切斯特菲爾德購物中心(ChesterfieldMall)停車場並非孤例,多名網友在論壇Reddit分享,新澤西州勞倫斯維爾的桂格橋購物中心(Quaker Bridge Mall)、維吉尼亞州里奇蒙一處廢棄大樓的停車場,都分別停放數百輛尚未交付的特斯拉,其中也包含新推出的Cybertruck。美國廢棄商場的停車場停滿特斯拉。(圖/翻攝自Reddit)美國電視台《FOX 2》指出,特斯拉聖路易服務中心雖有135個停車位,但幾乎被停滿且必須替客人預留車位,不得不租用4公里遠的切斯特菲爾德購物中心停車場應急。美國廢棄商場的停車場停滿特斯拉。(圖/翻攝自Reddit)《柏林報》也揭露位於德國特斯拉超級工廠60公里遠的新哈登貝格(Neuhardenberg),其可停放5000輛車的前東德軍用機場,已停滿大量的新出廠特斯拉,附近居民表示,每天每小時都有貨車載著新造車來停放,顯示特斯拉產量過剩問題已不分歐美。儘管特斯拉上季共有46,561輛庫存,占特斯拉總產量10.7%,但美國電動車供過於求問題不侷限於特斯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電動車可用庫存為136天,明顯高於總體平均天數的78天,其中又以NISSAN的160天最高,其次為BMW及KIA,最低為GMC的54.6天。
日本3大車廠合作研發車用SDV 打「團體戰」抗衡海外業者
外媒報導,日本3大知名車廠豐田(Toyota)、日產(Nissan)、本田(Honda),試圖透過合作抗衡海外業者,已開始考慮從2025年度開始聯手研發車用軟體,將在政府的主導下,共同衝刺軟體定義汽車(SDV)發展,為2030新一代汽車鋪路。日經新聞報導,有關汽車數位化的國際競爭相當激烈,尤其在美國與中國的電動車數位化技術領先之際,日本3大車廠等業者希望透過「團體戰」,致力研發次世代汽車軟體來跟海外業者競爭。SDV意即透過軟體、而非引擎或零件等硬體來提升汽車性能,而豐田、日產等公司計劃從2025年起推出SDV車款。在日本經濟產業省即將公布的汽車產業數位轉型策略中,聚焦SDV發展,並鼓勵日本汽車製造商在七大領域合作,以集中資源。主要製造商將突破企業框架,而業界將簽署合作策略、設定標準化規格,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降低開發成本和時間。這七大領域分別為晶片、連結汽車軟體和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虛擬模擬、應用生成式AI之車輛自動診斷系統、防範網路攻擊的安全措施、用於自動駕駛的高精度3D地圖,以及感測器技術。其中,API扮演著連接車用軟體及系統間的角色,這3大車廠若統一API規格,車用電池及感應器等汽車相關零件得以互相通用。報導分析,豐田、本田、日產之所以急於協調合作,是因為全球車輛設計與開發理念正在進行革新,尤其是美國與中國的新興車廠都採取把重點放在軟體研發與設計的戰略,以提高汽車價值。像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和中國比亞迪等電動車市場領頭羊,在現有部分車款中已經具備SDV功能。隨著半導體技術和AI的發展,各國汽車製造商如何因應軟體趨勢,將對未來全球汽車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泓德能源攜星舟快充搶百億充電商機 總座:拼3年1千座朝IPO發展
看好電動車充電商機,智慧能源品牌泓德能源(6873)於2021年成立「星舟快充」提供全方位充電營運商服務,今年首度參與17日開跑的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不僅展出由星舟快充提供從投資、選址、建站、營運、設備到維修的「一站式充電營運解決方案」,提供投資加盟及彈性租賃的合作模式,以及以TITAN為名的自有品牌「充電樁設備」與「充電專用園區」,同時與士林電機(1503)聯合展出,表達雙方合作表後光儲充解決方案的決心。星舟快充打造不同規模的充電站,有與連鎖通路合作位於市區內的站點,有鄰近交流道的複合式充電專用園區。(左起)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總經理周仕昌。(圖/泓德能源提供)台灣目標2040年禁售燃油車,因此積極拓展電動車市場,但要普及電動車,就得先布建足夠的充電樁,才能減緩車主的里程焦慮問題。觀察目前電動車數量,台灣2023年新售純電小客車2.4萬輛,總量為5.8萬輛;預估2030年單年銷售量將成長至11萬至18萬輛,總量則為52萬至71萬輛,等於路上每10台車就有1台是純電小客車,銷售占比達30至40%。而星舟快充目標今年裝設248座電動車充電站,泓德總經理周仕昌表示,「3年1,000 座充電站目標不變,未來也朝IPO發展。」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因應電動車銷量不斷提高,充電設備與相關服務也必須大幅提升,才能滿足車主需求。參考電動車的銷量預估,充電設備累計至2030年預計有146億至200億的規模,至2030單一年度,充電費用則預估有96億至130億的收入。泓德能源看好充電市場商機,成立星舟快充,展開「充電站建置與營運」、「充電設備銷售與保修」以及「充電站加盟與代管服務」。為加速全台充電網絡佈建,星舟快充已與台灣聯通、城市車旅、新光三越、全家、全聯福利中心等連鎖業者及通路商合作於全台設置充電站點。同時看準電動車市場的發展潛力,推出「投資加盟」及「彈性租賃」的充電營運解決方案,降低業主進入充電市場門檻,針對擁有土地或營業場域的業主量身打造合作方案,提供充電站建置、代管營運、軟硬體設備和引流行銷等資源,共同搶攻電動車充電商機。星舟快充開放建商物業和系統整合商經銷設備,並提供安裝建置和彈性託管服務,使業主能專注於設備銷售,由星舟快充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自有品牌TITAN充電樁設備包含7kW輕型交流充電樁,支援藍芽網路及OCPP1.6J協定,適合家用及社區場域;180kW、360kW高效直流充電樁具高度擴展性,CCS1及CCS2充電規格可靈活配置,最多可容納6台充電終端,適合商用及公共場域。不僅如此,泓德能源將與士林電機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展開在地化生產與銷售通路合作,共同將表後光儲充解決方案應用在各種不同場域中。未來,雙方也將一起跨足國際市場,首要目標即瞄準日本市場,並與日本在地大型商社合作,共同開發表後光儲充解決方案應用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