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普及
」 電動車水湳中央公園電車充電樁八成封存挨批 中市府喊挪他處拚周轉率
民進黨台中市議員陳雅惠6日表示,台中市電動車激增,但充電槍卻分布不均,這樣遊客會有「充電焦慮」;國民黨台中市議員陳文政也認為,私人停車場也可納入充電樁設置考慮點,因消防設備而設置電動樁卡關的大樓,也要設法解套。據了解,近年電動汽車數量陡增,連帶充電需求提高,以台中市來說,市內登記電動車約7,000台,而市屬公有停車場目前共有410支充電槍。陳雅惠說,其中水湳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就占98槍,卻因管理單位評估充電需求不大,目前只開放12槍,高達86槍閒置,無異是浪費公帑,形同「蚊子充電樁」。陳文政直言,電動車充電樁「患寡也患不均」,不僅總數不足,分布也不均,才導致如此閒置充電樁,非常可惜,呼籲中市府重新盤點充電樁設置處。他說,中央也應盡速修訂《消防法》與《電業法》相關規定,輔導有意安裝電動樁的公寓大廈,優化配電設施後拚解套。對此,台中市政府停管處官員指出,其實台中市為推廣電動車普及,過去電動車停車都是免費,當時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的充電槍開放98支是時常客滿。然而,2023年7月市府規定電動車格停車需收費後,原本「停滿」的車頓時消失八成,若持續開放充電槍車位晾在那,反而讓一般車輛無法停放,釀成排擠效應,也是不便民。此外,經調查收費後尖峰時段,最多有13輛電動車同時在此場充電,因此開放12槍,其餘車位先開放一般車輛使用,充電樁則暫時封存。官員說,市府刻正評估,可能會把部分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的充電槍設備,挪移到其他場次善加使用,而依據全市增設規劃長遠來看,粗估2032年,台中市將有3,800支以上充電槍公用車位,應不虞匱乏。中市交通局官員指出,依照中央法規,汽車停車位充電槍數為全市公有停車位總數的2%,中市2024年迄今小計增383槍,再加上原有410槍,便可達中央2%規定之目標。此外,依《臺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規定,充電槍總數必須進一步衝到10%,台中審慎評估量能後,未來有望每年目標為增加總停車格數1%,約3、400槍,逐步至2032年可達標。
台達電Q2獲利99億創次高 董座:「下半年會更好」EV成長下修至12%
台達電 (2308)在8月1日舉行法說會,第二季獲利創歷史次高,交出每股盈餘3.83元的好成績,儘管日前多家券商看好台達電下半年成長、將目標價上調,不過台達電仍維持「不打誑語」、有一說一的低調性格,台達電董事長鄭平表示,今年第四季跟第三季差不多,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電源和零組件在AI市占相當不錯,液冷今年第三季第一台開始交貨,放量要等明年,其他事業則較為平穩,不過再度下修對EV車電產品的看法,從年初認為成長幅度20%、下修至12%,「但電動車還是會賺錢,不會虧錢」。去年台達電的電動車業務成長80%,今年卻遇上逆風,鄭平表示,電動車普及的基礎條件,包括購車成本太貴,電池就占成本4成,以及充電樁基礎設備仍未完善,加上充電速度太慢,所以電動車占整體15%其實已經很多,若這兩大問題解決,就能成長很快;不過現在還有很多要改進的項目。包括瑞銀、匯豐及摩根士丹利證券等在法說會前發佈報告,看好台達電第二季營收大幅成長,以及看好下半年伺服器電源供應器的銷售成長,紛紛上調目標價,台達電1日股價收在424元、漲2.29%。台達電最新財報顯示,第二季營收1034.45億元,季增13.3%,年增2.87%,稅後純益99.48億元,高達72.61%,創下2022年第3季以來的近7季新高,也是歷史次高;每股獲利為3.83元,庫存利益回沖帶動毛利率來到新高34.13%。累積上半年稅後純益157.11億元,每股純益6.05元。摩根士丹利指出,搭載輝達(NVIDIA)圖形處理器(GPU)的資料中心用伺服器機櫃系統所需的散熱系統,預料到2027年將創造價值48億美元的商機,點名奇鋐(3017)和台達電受益;鄭平表示,電源和零組件狀況都相當不錯,上半年AI伺服器佔營收比4到5%,全年營收占比也會是如此,液冷今年第三季第一台開始交貨,不過今年量不會很大,放量會在明年,因為是新技術,還需要很多改進。被問到全球景氣,台達電企業投資部副總裁劉亮甫表示,目前景氣變化迅速、難以預料,美國市場去年下半年平均GDP成長還超過4%,但今年首季就降至1.5%,且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美國商業建築空屋率非常高;歐洲市場全年成長不會超過1%,新興國家印度和中國約在GDP4%,但對中國來說,只成長4%不是特別好,所以接下來景氣看法比較保守,還要持續觀察。而法說會最後,剛在5月底卸下董事長一職的海英俊驚喜現身,他特別到場跟老朋友們打招呼並表達20多年來的謝意,提到過去開法說會只有小貓兩三隻、沒想到現在都坐滿了,他也笑說過去到中國大陸,最熟的就是機場、工廠和旅館,現在要趁還能走時陪家人到處去玩一玩。
社區電動車充電樁恐釀爆炸危機 陳宥丞籲中央與北市完善規範
台北市議員陳宥丞30日表示,北市近5年共發生134起電動車鋰電池火災案,甚至有可能釀成爆炸危機,中央必須盡速立法訂定規範,管控公共安全問題。在電動車普及化的今天,不少社區大樓都設有充電樁,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小計至2024年4月底,全台電動汽車已接近7萬輛,電動機車數量更超過71萬輛,至今中央卻無主責機關管理,形同安全空窗。陳宥丞表示,自2018年至2023年間,光台北市就發生了134起電動車鋰電池火災。他說,鋰電池一旦有損壞、過度充電或過熱的情況下,容易引起自燃並進一步釋出有毒氣體,嚴重者甚至可能爆炸,即使目前中央沒有對應法規,台北市也應盡速訂定地方自治規範。陳宥丞分析,台北市電動車與充電、換電站主要以鋰電池為主,目前針對營利型充換電站的主管機關是產業發展局,雖然在北市有明確主管單位,可惜缺乏法律效力與強制手段。此外,目前有多處充換電站與加油站合併設置,就處在爆炸高風險區域,若沒有強制的管理手段,難以確保充換電站的安全。陳宥丞直言,更嚴重的是在社區大樓內的充換電站,目前完全沒有主管機關負責,隨著電動車普及與新大樓落成,充換電站也將充斥在各個角落。一旦各社區大樓地下停車場充電樁異常,進一步引發充電中的電動車電池自燃,光釋放的有毒氣體就足以釀成嚴重的公共安全危機,遑論爆炸危機。對此,北市產發局官員預告,市府7月初將召開專家學者會議,並做成決議,要求中央儘速訂定相關法規或規範,以維護電動車消費者及市民公共安全與權益。北市消防局官員則說,中央消防署2024年已修訂《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未來在室內停車空間,可放寬選設自動灑水設備,取代原本常見的泡沫滅火設備,一旦不幸發生電動車火災,也可以藉由大量水源降溫及控制火勢範圍。
行政疏怠藉口2/牌照稅燃料費都短收 專家籲徵碳費貼地方補路平破洞
台灣的道路品質令人搖頭,因為道路養護不善也常發生車禍。近年中央政府朝「2050淨零碳排」邁進,力推電動車徵牌照稅和燃料費優惠措施,然而牌照稅是地方稅重要財源,燃料費更是直接關乎路面養護成本,如此每年減收牌照稅至少新台幣18億元、燃料費10億元,各界認為政策固然好,但不能「中央爽請客、地方苦埋單」。根據《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規定,燃料費由交通部監理機關徵收,收入將直接分配到各單位供道路養護之用,因此燃料費短收將直接影響道路養護品質。以2023年為例,燃料費專案經費中,國道高速公路局獲撥100億元、公路局(原公路總局)獲撥220億元,換算高速公路每公里養護費不到千萬,省道養護費低於400萬元,扣掉龐大的人力開銷與設備攤提,實際上投入養護工程經費有限,比起前一年成長率下降2.6%。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專門委員趙晉緯指出,以近3年來說,自小客車「燃料費」收入分別為新台幣476億元、486億元、490億元,年成長率已從5年前每年3%陡降至不到1%。加上疫情趨緩,購車回歸基本面,並考量來勢洶洶的電動車劇增量,又享有免徵優惠,在可預見的未來燃料費收入將呈下降趨勢。電動車蔚為風潮,目前全台電動自小客車已超過6萬台,每年牌照稅損粗估將近18億,嚴重影響地方稅收。(圖/翻攝自Clean Air Car臉書)財政部賦稅署官員則示警,電動車除了影響燃料費外,地方政府重要稅收「使用牌照稅」也因電動車免徵而陷入短收窘境。官員直言,由於政府大力推廣電動車,電動車目前約占市場總車量比達5%、破6萬輛,每年短收使用牌照稅粗估已達18億元,如果每年以市場占比成長率達40%計算,「3年後每年將短收百億元」。他說,以5年前全國牌照稅年度統計資料分析,原本都有穩定2%成長,然以2021有669億元收入、2022年680億元、2023年686億元,成長趨緩剩不到1%,燃料費成長率更是趨近於零直接躺平。官員憂心,目前2025年底電動車牌照免稅政策告一段落,恐怕後續仍會持續展延,也會連動燃料費繼續免徵,如此勢必擠壓地方修路重要收入。台中市稅捐稽徵處官員表示,年度新建與維護公園路燈等養護,粗估將近400億元,而2023年台中市使用牌照稅稅收約為96億,其中電動車免稅金額就高達2.5億,比前兩年翻了3倍。中央每年撥給地方道路養護費大約20億元,電動車成長一口氣就少了一成的道路養護費,未來道路的品質恐怕更難維護了。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建議,未來徵收「碳費」時,不妨入法負擔各地道路養護費用,以解電動車普及後「燃料費」短收窘境。(圖/記者周志龍攝)台北市稅捐稽徵處官員則說,北市電動車輛數占全國約三成,電動車牌照免稅金每年高達4.4億元,近年電動車輛數及免稅額逐年增加,環保理由很正當,短時間不可能停下來。雖然新建與公園路燈等維護費用,每年北市就破500億,相較之下目前牌照稅比例看似不高,但未來可預見電動車持續增加,若牌照稅稅收沒能復徵,不妨由中央補貼地方稅收,例如「碳費」開徵後適度補貼,才能協助地方政府財政。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直言,淨零碳排透過免牌照稅與燃料費政策目標是好事,也值得展延鼓勵。不過目前「中央爽請客,地方嘗苦果」確實是不分黨派地方政府的共同困境,若能把即將起徵的「碳費」收入入法,撥補燃料費的道路養護功能,相信會更圓滿處理。
永續台灣論壇2/顧洋教授:節能減碳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
為了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影響,聯合國在2015年底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明確訂出「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準的攝氏2度以內,並努力控制在1.5度內」。據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95國簽署加入此一協定。但即使如此,聯合國估計,本世紀末全球溫度上升可能達到攝氏3.5度!這意味著全球每年還必須再少排放150億噸的二氧化碳,才有可能達到目標。此後,節能減碳成為全球重要議題,目前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蔡英文總統也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朝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前進,並於2022年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目標訂定後,政府、企業與個人要如何跟進,才不致讓「淨零」淪為口號?本刊記者特別專訪在淨零排放這一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顧洋教授。顧洋表示,節能減碳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需要每個人共同承擔責任。但相較之下,「節能」又要比「減碳」容易一些,理由是節能也同時意味著可以節省費用,而減碳卻往往要付出更多成本。顧洋認為,「減碳是目前全球都面臨的一個挑戰性問題,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減碳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這代表要同時承擔經濟面的傷害。」因此節能和減碳雖是每個人的責任,但如果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付出一定的妥協。台灣將於8月7日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並決定碳費、徵收對象以及計算方式,最快在2024年就會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碳排放較大的企業收取碳費。對此顧洋則認為,在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只有在將碳轉化為利益時,才會開始思考實施減碳措施。「碳稅是一種方式,台灣的氣候法也保留了這樣的空間,雖然環保團體對此提出了質疑。」此外,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也顯示,愈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愈小。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已有6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台灣的腳步明顯已落後。顧洋說:「實現淨零排放面臨的困難,在於它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只有當我們將其內部化並加入利益因素時,人們才會開始關注減碳的重要性。」他舉例,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電腦等,製造業比較容易從實物產品中創造利益。但這與環保工作不同,改善空氣品質和環境可以使人們更長壽,卻不能賺錢,企業界就很難完全參與其中。「因此將淨零和減碳納入金融領域有其目的性,否則它們可能真的會被視為事不關己的口號。」顧洋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圖片提供/CTWANT)而在國家層面要推動淨零和減碳,顧洋認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在於缺乏典範國家」。每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結構或歷史地理條件都各不相同,很難有一套標準的學習模式。譬如在經濟生活上,許多國家都以美國為富裕典範,住大房、開豪車、吃美食,但3.4億人口的美國,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15%至20%,美國的人均碳排量為17.6噸,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到五倍。「如果14億人口的印度要將美國視為典範,那麼碳排放將成為一個巨大且恐怖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資料顯示,歐盟27國的人均碳排為7.05噸,日本為9.32噸,雖然比美國略好一些,但也都是二到三倍於平均值。而台灣呢?雖然總碳排量數於中段班,但因人口不算多,人均碳排卻高達12噸,也就是說,台灣每個人的碳排,可抵過「三個地球人」以上。對此,顧洋也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那麼在減碳方面該如何實質行動呢?顧洋表示,對於台灣這樣相對被動的國家,必須跟隨大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推動減碳的同時,也要同時解決2千3百萬人的生活問題,所以一直以來被討論的再生能源,在聯合國、ISO這樣的國際組織中都被認為是減碳的解決方案之一。「對台灣而言,最令人頭痛的是能源政策的不穩定性,在政黨更換中改變政策的頻繁,都讓企業和人民很難制定出真正的再生能源發展方案,這讓減碳的路走得更加艱難。」顧洋認為,節能減碳永續發展最根本的辦法,是教育訓練和研發。他說:「對人的投資是絕對值得的,透過教育使企業了解碳足跡和水足跡的概念,了解自己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而了解自己在環保和減碳方面的責任。」不過他也坦承,這需要一段時間。從環保到減碳,當產業界了解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力,才能創造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機會。顧洋認為,要談永續發展,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先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三個因素中,取得平衡與妥協。對於國家和產業來說,節能減碳也許是一個困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行動開始,如關燈、更換省電馬達、運用再生能源等,可以在短期內就看得到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成效。聯合國的目標是在2035至2050年間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顧洋認為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將一個值得關注的措施。依照聯合國的說法,電動車是在減碳方面最有效率的汽車動力,「如果能在電池續航力和充電速度方面有更顯著的進步,價格和便利性也有了改善,未來推動電動車普及將是一個短期應急和中長期規劃的重要舉措。」「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現況或表面,還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顧洋眼中的未來包括發展再生能源、持續改進環保產品品質等。他認為我們應該同時重視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並通過教育和培訓來提高企業對環境影響力的認識,以因應未來市場的改變,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未來,創造更好的世界。顧洋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現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 講座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經歷:■台灣綜合研究院 副院長■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家發展基金審議委員■環保署顧問、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品質等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專長:■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反應工程■分離程序
泓德能源攜手宸鴻、士電 三強組國家隊搶攻儲能市場
泓德能源(6873)宣布聯手宸鴻光電(3673)、士林電機(1503)籌組儲能國家隊,打造大型儲能設備,將服務銷售至日本、美國等地,前進國際市場。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表示,「淨零碳排成世界趨勢,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逐年增長,要讓台灣電力系統的供需同時具備彈性與韌性,最關鍵的2件事情,就是儲能與從負載端著手做好用電管理。」泓德能源為台灣首家於創新版掛牌再生能源公司,以資通訊技術整合、能源系統管理與靈活的電力調度服務;宸鴻光電為全球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具備精密機光電製造經驗,並提供供應鏈管理;士林電機專注研發及製造電力相關產品,提供綠電建置與發電一條龍服務。宸鴻光電與士林電機目前皆為泓德能源的股東,三方將合作提供全方位儲能整合服務。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隨著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不斷降低,電池成本也持續下降並達到規模生產,可以大量應用在電動車及儲能系統,因此有機會達到平價上網的契機。同時,與Beseye的合作,在發電、儲電、售電上導入AI技術,也為未來電力生活圈提供完整綠能解決方案。泓德能源成立7年經歷3次轉型,從早期只能售電給政府(B2G),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提高民間企業直接跟再生能源業者購買綠電的誘因,因此開始售電給企業(B2B),接著因應電動車普及,開始發展充電樁事業,售電給一般消費者(B2C)。
王瑞瑜造新台塑2/迎戰用電巨獸台積電、電動車 台塑新智能「我們打團體戰」全台設韌性電網
台塑新智能首個儲能案廠台南廠12月20日啟用,距南部科學園區約半小時車程,是為了幫台積電等南科大廠打造韌性電網?「有在努力!」台塑生醫電池專案組研發處長舒英豪告訴CTWANT記者:「同時與其它能源公司簽約,也和大同、華城接觸,我們打團體戰,這樣無論哪個科技公司與園區都可以向我們買。」為迎戰用電巨獸台積電,以及停產汽油車後將普及的電動車商機,台塑新智能計畫打造「儲能國家隊」,已與翰可、眾樹能源結盟,接下來繼續擴大結盟對象。 舒英豪分析,首要目標是兩大塊儲能市場:「針對先進科技用電大戶,台電早期會給供電保證,隨台積電晶圓廠佔全台用電量2025年來到12%、未來15%,台電也不敢保證了,勢必要尋求外援。」研究機構InfoLink預估,台灣儲能市場經濟規模2022年為88億元,至2030年快速成長到2,000億元。再者,「當電動車普及後,將成一個家庭耗電量最大的設備,一台車要充80度電、那可以供給8個家庭用,在這情形下,電網韌性很重要,儲能協助調配,蓄電、放電反應時間只有0.2秒。」台塑新智能未來將進一步搶攻家庭或社區的儲能設備市場。台塑生醫電池專案組研發處長舒英豪講解儲能原理。(圖/陳柔蓁攝)依台塑新智能規劃,台南儲能案廠啟用後,接著要在台南、雲林、南投、彰化、嘉義等縣市等5縣市、新建6個儲能案廠,共50MW、投資約15億元,目標明年第三季全數啟用,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參與調頻備轉輔助服務(AFC),下階段再蓋100MW,屆時將成為台灣最大型儲能品牌。而儲能設備及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電池芯,2024年後由台塑在彰濱設置的2.1GW磷酸鐵鋰電池芯廠供應。台塑新智能今年中與美國電動車公司Aptera Motors合作太陽能電動車,至於電動車電池,「公司持續觀察價格、消費者接受的使用成本,台塑新智能的品質能跟中國寧德時代(CATL)、南韓三星、日本Panasonic等電動車電池品牌比。」舒英豪表示。當電動車普及後,將成一個家庭耗電量最大的設備。(圖/報系資料庫)
充電浪潮興起4/看好10年內台灣電動車破百萬輛 U-Power快充站遍布全台
全球電動車主最大的痛點,就是遠程旅遊找不到快充站的「里程焦慮」,以及緊急狀況找不到快充站。U-Power旭電馳科研創辦人陳鵬旭兩年前入手電動車後,親身體驗這個痛點,決定再度創業,今年開始佈建快充站,至今全台已啟用11個站點,預計2023年將達到17站。陳鵬旭因為愛車,2000年時創辦專業汽車網站U-Car,後來轉戰大陸有成,2013年接觸電動車BMW i3,喜歡上駕駛電動車的寧靜與舒適感,所以又向汎德再借一週,「那一週,他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當時快充站並不發達,甚至還有過從台中開到快沒電,必須先到新竹充2小時再出發的窘境,U-Power旭電馳科研董事總經理陳亮君回憶。2019年,Porsche Taycan出現,「只要22分鐘就能將車輛充到80%!雖然比起加油的3、5分鐘還是有點久,但其實對旅程已經不會造成影響。」陳亮君告訴CTWANT記者。陳鵬旭立刻下訂,去年一月領車第一天,就直接南下開到屏東,親自經歷找不到快充站及延誤行程的「里程焦慮」痛點。陳亮君解釋,當時公共充電樁多設在品牌車廠自家的維修中心或展示間,對車主而言其實不方便,「如果電動車要推動,那對快充樁的需求會非常強大。」陳鵬旭認為,「特斯拉在美國設置快充站是以從美國東岸開到西岸吸引消費者,因此我們認為最初站點至少要讓台灣車主可以環島。」據此,2020年他和陳亮均成立U-Power,找人投資、找地建立加油站式的快充站,今年4月迅速在台北、台南、恆春、台東開啟4站超高速充電站。「比較麻煩的是在都會區很難找站點。」陳亮均坦言。U-Power目前已啟用11站,環台路網已經成形,未來也將陸續增設站點。(圖/U-Power提供)「慢充是很重要的,但是快充也不可或缺。」U-Power行銷與公關處處長陳允若表示,雖然商場內架設慢充可以讓逛街、看電影的人達到「停車就充電」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光是進入停車場就要排隊,也可能會遇到電動車格停滿的問題,因此U-Power認為「讓電動車普及的關鍵,就是可以高速充電。」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邱奕嘉也表示,公用慢充沒有辦法帶給電動車太多的續航里程,「在室外有時候只停留短暫的時間,這時候快充站才能帶來更好的效果。」市售電動車的DC快充有4種規格,包括「Tesla TPC」、美規「CCS1」、歐規「CCS2」、日規「CHAdeMO」,包括U-Power在內的第三方快充站,多會提供轉接頭。U-Power行銷與公關處處長陳允若看好電動車主對快充站的需求。(圖/U-Power提供)目前U-Power所有站點均採用充電設備大廠飛宏(2457)的360kW最高功率充電樁,且提供CCS1與CCS2的液冷式充電槍。陳亮君也說,「每站設置包含高壓設備、場地營運和充電設備,預計要花1,000至1,300萬元」,雖然很多國外業者都分析會賠錢,「但其實光是現在台灣的電動車數量,就可以讓我們的站點回本。」U-Power預測在2031年國內電動車將達到100萬輛,且每3至4年可再增加100萬輛,到2040年電動車總數會超越燃油車達到400萬輛以上,因此每站點均預留充電位及功率的擴充。除此之外會不會想發展周邊經濟,像是結合咖啡或是小點?陳允若表示,「目前不會,我們還是想以賣電為主,設置快充站就是希望車主越快充完越快離開。」
電動車汽燃費不再免徵 交通部揭收費時間點
國內汽燃費採隨車徵收,收費公平性爭論不休,加上近來推廣電動車,讓不公平的現象更嚴重。交通部長王國材今(19日)表示,未來仍將維持隨車徵收,不過未來當電動車使用量到達一定數量後,就會開始徵收汽燃費。現行汽燃費徵收有3種方式,隨車徵收、隨油徵收、隨里程徵收,而電動車免繳。立委李昆澤分析,隨車徵收是目前方案,收入來源穩定,確保道路相關維護費用,但無法反映車輛使用量及道路使用量,雖然可以鼓勵電動車普及,但越普及就會導致汽燃費短缺。李昆澤指出,隨里程徵收可反映車輛使用量,避免電動車免徵問題,但里程難以計算,而且診斷設備不普及,他希望交通部可以研議更多元的收費方式,比如依照車種或是效能進行不同收費。等到電動車普及,相關政策將會調整。(示意圖/翻攝自pexels)交通部長王國材認為,3種方案各有優缺點,他贊成維持隨車徵收,由於現階段鼓勵電動車,對電動車不徵收汽燃費,未來仍維持隨車徵收,現在鼓勵電動車不徵收,等到未來電動車開始普及後,會檢討相關政策,將在某個時間點徵收汽燃費。王國材透露,現行汽燃費法源是公路法,碳費主要是用來解決空汙問題,以未來全世界推動電動車趨勢,若改採里程或隨油徵收,很難達到公平課題。
全球車訊/VOLVO實現無線充電 電動小黃停進車格比家用充電快4倍
電動車的能源補充方式、里程焦慮,一直以來都是潛在車主不敢嚐新的原因,即使多數車廠已經廣設充電站,但與傳統車加油的方式相比,仍然少了誘因,不過VOLVO原廠近日與北歐最大計程車隊合作,開始測試電動車的無線充電,可實現40kW的充電速度,比起家用充電快了近4倍。VOLVO日前發表XC40 Recharge純電車,獲得市場一致好評,近日開始與北歐最大計程車公司Cabonline合作,將無線充電模組導入XC40 Recharge,無線充電版則設置在計程車停等區,只要把車停進車格就能充電,無線充電站則是。為了讓XC40 Recharge有更高效的充電速度,全車設有360度俯視環景,讓駕駛可以更輕鬆的對準地面的充電版;VOLVO指出,原廠提供給車主的家用充電器為11kW,有線的DC直流快充站最高為50kW,但無線充電的功率已經超過40kW。而無線充電站目前都由Momentum Dynamics所設置,該公司除了小型車外,也有提供給貨車、公車甚至是推高機使用的無線充電設備,其中公車的充電功率可以達到200kW。無線充電普及化後,有望讓城市內的空汙大幅降低。(圖/VOLVO提供)為了讓無線充電功能更穩定,VOLVO與Cabonline的測試計畫,預計每天會充電12小時以上,以及1年超過10萬公里以上的使用頻率,相信電動車普及化後,各地停車場的無線充電設備將成為標配。
美網路反壟斷法引科技股下殺 封關倒數4天台股陷月線保衛戰
美國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激增至28.6萬人,高於預期的22.5萬人,而周四(20日)美股早盤止跌反彈,但盤中時參議院投票通過美國創新及網路選擇法案(網路反壟斷法),科技股再度領跌,四大指數全數翻黑作收。台積電ADR跌2.05%;日月光ADR平盤;聯電ADR跌0.71%;中華電信ADR跌0.49%。20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13.26點、0.89%,收34,715.39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86.23點、1.3%,收14,154.02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50.03點、1.1%,收4,482.7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17.4點、3.25%,收3,494.8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跌1.03%;Meta(原臉書)下跌0.95%;Alphabet(谷歌母公司)跌1.34%;亞馬遜跌2.96%;微軟跌0.57%;特斯拉漲0.06%;英特爾跌2.95%;AMD跌4.97%;NVIDIA跌3.66%;高通跌3.46%;應用材料跌2.74%;美光跌5.48%。台股20日開低後震盪。早盤開低後一度翻紅,但電子、金融權值股領跌下,指數一度跌逾百點,最低來到18125.20點,午盤之後,多方發動攻勢,指數向上挺進翻紅後一度收復月線,最高來到18292.14點,可惜最後一盤貫壓台積電,指數由紅翻黑,終場以18218.28點作收,下跌9.18點、0.05%。櫃買指數以222.11點作收,上漲0.07點、0.03%,成交金額降至573.07億元。集中市場20日成交金額降至2383.87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78.81億元,外資連3賣、賣超55.83億元,外資自營商賣超0.02億元;投信中止5連買,賣超7.28億元;自營商賣超1.69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13.99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減少1.29億元,融資餘額為2703.24億元,融券增加0.83萬張,融券餘額為47.18萬張。當沖交易金額增為1909.05億元,占市場比例為39.11%。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元月20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今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電動車仍是最大亮點之一,全球各大車廠包括豐田、通用、克萊斯勒、Sony集團、越南最大企業集團Vingroup旗下車廠VinFast等,2022年全面加速進軍電動車市場,展現邁向零排放的決心,預期將進入電動車普及率加速年,無論是汽車零組件、汽車電子等,相關個股成長具想像空間。統一證券表示,聯準會加快升息腳步,國際股市近期震盪劇烈;且今晨美國參議院推進網路反壟斷法案,美股持續下殺,恐將拖累今日台股指數再度測試月線是否有守。不過台股已連續3日拉回修正,小破月均線,但目前月均線仍上揚,台積電也守穩在月均線之上,預期月均線有撐,整數關卡18200是重要心理關卡,預期台股回測月均線後有機會出現低接買盤。
全台最大太陽能電廠落腳台南 中租攜力暘能源年供電4.2億度
全台最大的台南七股太陽能電廠,單一併網量達296MW,由中租控股旗下中租能源與力暘能源合作,今天(14日)舉行開工儀式,總面積287公頃,年發電量約達4.2億度,預計於2023年6月完工;接著還有屏東兩太陽能電廠掛錶與開工,皆為中租能源由融資進入電廠投資,建構太陽能電廠產業鏈與價值鏈逐步看到成效。今天的開工儀式由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主持,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台南市長黃偉哲及產業在地代表等出席,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以錄影方式為活動致詞,特別提及「地面型光電場是台灣綠電轉型的重要關鍵」。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擁有良好的光電條件,案場開發數量也是全台第一,太陽能發電符合節能減碳與民眾期待。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表示,中租從太陽能發電跨入儲能與售電,且因應未來電動車普及,投資充電樁業務,積極串起綠能產業的價值鏈,目前已擁有2,600座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超過900 MW,未來將以每年太陽能電廠家數、裝置容量雙位數成長為目標。此外,中租是採取向中小企業客戶租用廠房屋頂及畜舍,建置屋頂型太陽能電廠,逐步發展小型地面太陽能電廠,從農業用地、灌溉溝渠、漁電共生到大型地面案場,堅持互利、共生、多贏,提升太陽能發電,拓展再生能源,追求永續發展。今天開工的台南七股太陽能電廠係與力暘能源合作,包含「天英、天心、天柱、天任、天芮」五個案場,該區域因土壤長期鹽化,不利耕作,卻擁有充沛的日照,適宜建置為太陽能光電廠,在獲得多位地主首肯後,整合出總面積287公頃,裝置容量296MW,年發電量約達4.2億度,預計於2023年6月完工。本月16日在屏東還有兩處太陽能電廠舉辦掛錶與開工,一是屏東分散集結式地面型的佳冬太陽能電廠舉辦掛錶儀式,完成與台灣電力公司併聯送電,該案集結340位地主、459筆土地,裝置容量99MW;另一為屏東枋寮的義暘案場舉辦開工活動,預計於2023年完成併網送電,裝置容量99MW。
神氣時代3/電動車5G來了耗電量大增 天然氣電廠中佳行情看漲
為達到2025能源政策,燃氣、燃煤、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為5:3:2的目標,台電自1999年開始向民營電廠購電,今年啟動的第四波向獨立發電廠(IPP)燃氣機組電力採購計畫,「2025年150萬瓩招標」,結果兩度流標,台電改與唯一符合投標資格的中佳電力議價。中佳電力監察人陳忠富向CTWANT記者分析,「5G取代4G,耗電量增加了9.2倍,2030年電動車來了,下班後家家戶戶要充電,這個時間太陽能晚上無法發電,儲電的技術還是不行也不夠,廢核後電力要怎麼來?中佳的燃氣取代燃煤,減少了PM2.5解決中部空氣污染狀況,這些都是中佳的利多。」隨著2030年電動車普及,晚上下班後家家戶戶要充電,恐將增加國內電力消耗,讓電力供應更吃緊。(圖/黃耀徵攝)台電向民間購電計畫,一波多折。據台電的規劃,2024年到2027年間,每年都有100萬瓩以上採購需求,4年共490萬瓩要向民間電廠採購,其中2024年已由台汽電旗下森霸電廠標下110萬瓩,2025年需求150萬瓩的採購,今年10月第一次投標、11月第二次投標,結果都流標。原本預計有3~5家投標,結果僅有中佳電力一家投標,因不符《採購法》3家規定再度流標。過去參加台電電力招標廠商,除了電廠籌建計劃書外,還需準備包括土地、天然氣、電源引接線、環評、縣市政府許可等5項文件,在缺電可期的情況下,放寬只需要土地、天然氣、電源引接線這3項文件即可,5+1放寬為3+1,台電史無前例放寬標案資格,就是要吸引更多民間業者加入。而台電與中佳電力改採議價,一時之間,中佳電力成為炙手可熱的搶手貨。中佳電力由有「房仲教父」之稱,也是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的王應傑,3年前以77歲高齡創業成立,當時他看好台商回流的電力需求、電業鬆綁及綠能政策的趨勢,找來12位大老闆及專家組成平均年齡65歲以上的公嬤級團隊,拚2025年第一部燃氣機組商轉,電量60萬瓩。團隊包括幸福水泥董事長陳兩傳、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穩鼎石化集團董事長邱永堂、宏崧源貿易董事長梁銘松、新北市商業總會理事長賴瑞昌、三通國際法律事務所總顧問陳忠富、百晨企業董事長陳玉華、欣雄天然氣總經理朱文煌、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蔡三郎、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公會理事長黃文雄及專業經理人蔡昌言。為平息環團反對中油興建第三天然氣收站的聲浪,蔡英文總統到桃園視察大潭藻礁生態及大潭電廠表示「三接沒有蓋在藻礁上」,遭到立委蔡壁如批「爭眼說瞎話」。(圖/總統府)王應傑友人透露,「當時的經濟部部長沈榮津告訴他(王應傑)不會缺電,中佳團隊評估非核家園之下一定會缺電,才毅然決然投入這椿生意;今年513停電及517停電,停電影響用戶數超過1,000萬戶就是最好的證明。」台電規劃2024年到2027年釋出共490萬瓩的IPP採購需求,「IPP未來發展不僅相當好,而且商機盎然。」一位台汽電主管表示,但是2025年發生流標「因為土地、環評、行政流程等,即使台電放寬了業者投標進場的資格,但是攤開來看,民營電廠數得出來的就這幾家、增加的機組就這些,真正能搭上車的究竟有幾家?」在電力需求與燃氣機組關係僧多粥少情況下,連日商丸紅株式會社也向中佳遞出橄欖枝,想要投資10%~20%,王應傑評估,丸紅本身除了在能源這一塊已經國際級的根基,未來中佳要向銀行聯貸150億元,若與其合作,將可以引進日本但利率的資金,讓公司晉身國際化的發展。
光陽制霸之路2/柯勝峯轟:單一電動機車廠商聯盟市佔95%「很不健康」
疫情激盪百業,電動機車也不例外。3年前殺入電動機車市場的老大哥光陽,算是後起之秀,在成軍10年的Gogoro「換電」模式一統江湖下,光陽挾著家大業大,力推「充換電」模式,日前再推到府免費換電,成了市場新話題。54歲的光陽董座柯勝峯盛讚,政府在電動車普及的協助效率相當快,但話鋒一轉,直批「單一電動機車廠商在國家基金的注入下,市佔率已經達到80%,如果再加上合作廠商就來到95%,這對於電動機車產業是很不健康的」。Gogoro在陸學森的領軍下,2011年著手電動機車佈局,獲得國發基金注資約8.4億元,至今電動車產品已更迭至第4代,並與Yamaha、宏佳騰、eMoving、PGO、台鈴等車廠合作,幾乎將台灣電動機車版圖吃下。據經濟部工業局「電動機車產業」網顯示,自2009年4月電動車補助計畫開始,Gogoro累積補助車輛數為373,464台,若加上PBGN聯盟廠商的數量已超過40萬台,但光陽電動車僅19,475台。「目前競廠聯盟(PBGN)的電動機車換電站有2,000多座,現行電動車卻有40多萬台,要讓這些電動機車都換到電,換電站數量遠遠不足。」柯勝峯以加油站為例,台灣如果只有中油一間加油站獨大,對消費者來說相當不公平,所以才會有台塑加油站出現,讓消費者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也會讓產業有良性競爭。Gogoro在陸學森領軍下,獲得8.4億元國發基金注資,總統蔡英文也曾前往Gogoro視察。(圖/翻攝自總統府網站)勁敵獨霸的局面,給了柯勝峯出奇招的空間,「讓用戶有不同的補充能源的方式及選擇。」光陽新推外送員到府換電服務,就是其一。未來如果服務規模擴大,光陽還將與第3方團隊合作,「目前最有可能的合作對象為全球快遞」,柯勝峯坦言。此舉,也讓業界質疑,光陽是否要跨界到共享機車的換電服務。「我們早已跟iRent、WeMo共享機車業者有合作,換電服務初期則是以自己的團隊為主,未來也可能與外送公司進行合作,將服務拓展到台灣各地角落,讓這個生態的人都能夠互利共生,不會自己都吃下來」。他說。至於外界期待的百萬電動重機,何時登場?「先前推出的SuperNex、Revo Nex,主要是品牌技術的展現,如果現在開始量產,很可能會虧本。」柯勝峯透露,未來不一定有黃牌重機,但內部現正評估量產電動紅牌重機的計畫。紅牌電動重機將會以充電方式進行能源補充,目前仍在規劃量產計畫,圖為Super Nex。(圖/報系資料照)
ETF挖寶戰略1/股民買到「大缺貨」 投信爭相追捧電動車題材
國泰、富邦、中信與永豐4家投信今年狂推電動車、半導體、科技主題式股票型ETF,市場反應也相當捧場,申購率之高讓投信得追加募集籌碼。(圖/馬景平攝)台股飆上萬八、美股三大指數創新高的同時,主題式股票型ETF基金也大爆募集潮,不但上半年上架12檔,下半年至少還有6檔暖身等著進場,遠遠超過去年的7檔。在台股被當沖客炒爆之際,電動車、5G、半導體類股漲翻天,望「價」興嘆的謹慎投資人,轉而熱捧ETF,甚至買到今年新上市的ETF「大缺貨」!掛牌上市不到1個月的國泰智能電動車ETF(00893),由於申請籌碼不足暫停申購,7月27日重新開放募集195億元,也就是追加發行130萬張,加上原先的135億元規模,顯見投資人買單的熱度。國泰智能電動車ETF(00893)經理人游凱卉表示,「今年6月中首次募集時,正逢疫情升溫,沒想到線上申購迴響很大,顯見在各國政府力挺電動車下,傳統車商紛紛跟進,民眾也想跟上電動車普及化的大成長趨勢。」同日,富邦未來車ETF(00895)、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也開始募集。隔天,成立半年的中信恒生中國高股息ETF(00882),從掛牌80多億元的規模,成長至今已逾150多億元,申報追加募集也生效。上市不到1個月的國泰智能電動車ETF(00893),不受疫情影響,交出追加募集195億元的成績,基金經理人游凱卉分析,電動車浪潮讓人難以抵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成立12檔ETF,中國信託投信以4檔居冠,永豐投信有3檔、富邦投信與凱基投信則各2檔、國泰投信有1檔。ETF的募集潮方興未艾,下半年至少有6檔新募集的ETF,包括中國信託投信、永豐投信和富邦投信等,都將持續推出智能車供應鏈、綠能等相關題材的ETF。據統計,國內外股票型ETF受益人數130萬人,比去年成長80萬人,基金規模已逾6千多億元,預計今年底將衝破7千億元大關,ETF成為台股投資顯學,大軍氣勢難以撼動。指數股票型ETF成為投資顯學,吸引許多退休族上課學習,連大學財務金融系學生也開始學紙上配置規劃。(圖/國泰投信提供)
六董座都看好這一產業!景氣比去年好 訂單回溫預估業績增二成
台灣工具機廠及零件業大陸訂單持續回溫,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東台集團董事長嚴瑞雄、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金豐機器董事長張於正、百德機械董事長謝瑞木一致認為,今年工具機景氣比去年好,業者普遍預估,今年自家業績成長二成以上。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去年底至今年初,在歐美爆發變種病毒之前,首度針對800多家工具機及零組件會員廠進行景氣問卷調查,回覆家數200多家,零組件業高達34%認為,2021年第二季景氣明顯回升;工具機整機廠認為,看好第二季景氣好轉比例27%,看好第三季景氣回升達33%居冠。業者普遍認為,2021年工具機產業景氣復甦,抱持審慎樂觀。大陸、美國、土耳其及俄羅斯是台灣工具機廠及零組件業2021年外銷四大市場。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中美貿易結構性問題待解決,但「中國標準2035」政策推行數位工廠等製造業進階化,預估將推升工具機消費成長20%∼25%。美國拜登政府「重建美好未來」的新經濟政策,將投資7,000億美元購買美國貨及加強研發,援助製造業與創新,預計增加工具機消費15%∼20%。疫情持續延燒下,歐盟通過「歐盟經濟復甦基金」,振興計畫將發行7,500億歐元債券,延長量化寬鬆(QE)實施時間,藉由推展綠能、鐵路交通建設進階化及促進電動車普及化,拉動工具機消費需求成長15%∼20%。我國在全球產經政策不斷刺激下,台灣工具機產值年成長15%∼20%。 許文憲表示,2020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年減退近三成,比較基期低,各工具機廠及零組件業者去年第四季陸續接獲大陸及歐洲訂單,第一季起開始交貨,2021台灣工具機出口值及產值至少年成長15%,當前貨櫃缺櫃而導致運費暴增問題獲得解決,年成長幅度上看20%。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看好,機械公會與外貿協會,三月中旬聯手舉辦兩年一度台北國際工具機展,可帶動現場及後續洽談訂單達16億美元,加上中美貿易戰後,有些企業將生產基地從大陸外移至越南、泰國或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等今年疫情和緩之後,就會正式啟動,可帶動機械設備及工具機需求,2021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值及產值年增幅從10%∼15%上修至20%∼30%。
特斯拉去年可交車50萬輛 股價竟狂飆730%
分析師認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第四季交車量預料將可實現全年50萬輛的目標,達成一個重大里程碑。受此激勵,特斯拉股價將再挑戰歷史高價,2020年股價累計飆漲逾730%。特斯拉預計將在下周公布2020年第四季交車資訊。2020年前三季合計已交車31萬8,400輛。2019年全年交車量則為36萬8千輛。瑞信分析師李維(Dan Levy)認為,特斯拉第四季交車量大約18萬3千輛,季增31%,年增63%。如此一來,特斯拉全年交車量將達50萬2千輛。Wedbush分析師伊弗斯(Daniel Ives)30日發布報告指出,受惠於中國需求帶動年底銷售旺盛,特斯拉第四季交車將上看19萬到20萬輛,輕鬆達成2020全年交車50萬輛的目標。先前因新冠病毒疫情,特斯拉加州佛利蒙(Fremont)廠停工近兩個月,外界大多認為特斯拉很難達到2020年交車目標。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還實現了50萬輛的目標,將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事件。伊弗斯報告提及,隨著全球電動車更普及、來自中國的「驚人需求」、拜登政府可能提高電動車優惠,預計特斯拉2022年交車上看100萬輛。伊弗斯預估,2025年電動車將占整體汽車銷售的10%,遠高於目前的3%。此外,中國是特斯拉需求成長的重心,預計該市場在2022年占該車廠總銷量的4成。伊弗斯認為,新政府的政策也有助於美國市場銷量。他說,「我們相信在拜登政府1月走馬上任後,在國內可能推動消費者購買電動的稅額減免〔tax credit〕或補助,成為2021年美國電動車普及的另一催化劑,特斯拉、通用與Fisker等業者將受惠。」伊弗斯重申特斯拉股價評等為「中立」,12個月目標價715美元,最樂觀的目標價為1,000美元,意即以周三收盤價694.78美元為計,這家電動車大廠股價還有7到50%的上漲空間。
特斯拉納入標普500 台股這12檔吃紅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獲准納入標普500指數,成為該指數十大最有價值公司之一,激勵其股價盤後交易飆升逾13%。在車市復甦之際,加上特斯拉助攻,包括聯嘉、同致等12檔特斯拉/電動車等概念股17日股價紛紛收紅。日盛投顧襄理蕭森寶表示,特斯拉第三季產銷量刷歷史新高,全年目標則維持50萬輛不變,將有利供應鏈營運。2021年Model Y在上海、柏林、美國等地將開始交車,產銷量將持續大幅增長,相關供應鏈包括和大、貿聯-KY、智伸科、聯嘉等皆有望受惠。蕭森寶指出,除了新能源車相關,傳統車市也邁向旺季,2019年第四季基期也偏低,或有回升機會,加上2020年全年受疫情影響,或將帶動2021年高成長的機會。聯嘉17日成交量翻7倍增加、逾1.7萬張,股價大漲5.51%,以35.4元作收,領軍相關電動車/車電概念股包括同致、貿聯-KY、台達電、高技、健和興、同欣電、智伸科、康普、美琪瑪、和大、嘉晶等12檔,紛紛收紅。資深分析師許博傑指出,電動車普及率迅速提升,未來充電樁的建置也有其急迫性,車聯網則需要5G基地台進行連線,因此,相關基礎設施2021年也會加快,包括車聯網、電動車零件需求、第三代半導體及整流二極體、MOSFET等,都值得持續留意。
電動馬達爭霸戰3/電動車普及基礎建設是關鍵 盼建立充電椿與車2:1使用生態圈
全球前5大電動車市場分別是大陸117.7萬輛、美國32.9萬輛、德國10.8萬輛、挪威7.9萬輛及英國7.2萬輛。與我國鄰近的日本及韓國,2019年的銷售量分別為4.3萬輛及3.4萬輛,根據公路總局統計,我國2019年電動車領牌數為3,394,約占全年油電車總數的0.8%,台灣與全球平均的2.5%比重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業者指出,電動車市場要能爆發,關鍵是充電椿數量要夠,充電椿數量跟車子的比例要達到2:1。台灣目前累計有約8,000輛的電動車,公共加上家用充電椿應該要有1萬6千支,而實際狀況是約僅達到一半數量。華城電機EVALUE執行長許逸晟說明,目前充電椿的主流規格大概有5種,特斯拉規、歐規、日規、美規及大陸GB規。裕電能源車電事業群總監王柏棠指出,台灣目前直流充電椿規格並沒有統一,充電椿的規格太多將影響充電椿業者在布建上的速度。我國電動機車目前電池系統分充電及換電兩大系統,圖為光陽IONEX系統。(圖/YouTube截圖)另外,充電椿的建置成本是重要的考量。目前建一台快速充電椿成本約200萬元,若要增加100座的充電椿至少要花2億元,另外還有土地、拉高壓電的問題,目前主要是靠電動車業者自己來做這方面的投資。以裕隆集團旗下裕電能源已經建置超過1,300充的電動汽、機車充電站,範圍從公共停車場、居家社區、景點與商場都有,市占率約30%,今年目標更是上看5,000支。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在第一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中提到,油車與電動車的「死亡交叉」,最快明年就會出現,電動車(含油電車)的銷量將超越傳統燃油車,電動車的議題已經快成為生活上將要進行選擇的事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