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廠
」台積電領軍電子衝鋒!台股終場揚升227點 「這2檔」概念股齊歡
美股前一交易日漲跌互現,台股今(4)日上午以上漲98.62點開出,指數開高走高,盤中最高達23255.33點,最低23034.7點,加權指數終場大漲227.87點,以23255.33點作收,漲幅0.99%,成交量3577.88億元。另外,矽光子、電池備援電力模組(BBU)概念股今日表現強勢。受惠台積電ADR上漲2.31%,收在198.89美元,台積電(2330)早盤以1065元開出後,最高觸及1070元,之後漲幅收斂,但在最後一單爆出7810張大單,終場收在1070元,上漲1.42%。鴻海(2317)終場上揚2.29%,以201元作收。聯發科(2454)小升0.38%,以1320元作收。台達電(2308)收395元,上漲4元。日月光投控(3711)收在158元,上漲3元。大立光(3008)收在2535元,上漲30元。廣達(2382)收在294元,上漲1元。八大類股漲跌幅為,泥窯股跌0.45%、食品股漲0.19%、塑化股跌0.58%、紡織股跌1.49%、機電股漲1.46%、造紙股跌0.14%、營建股跌0.32%、金融股跌0.18%。美國網通暨光通訊大廠邁威爾(Marvell)第4季財測優於預期,將擴大人工智慧(AI)晶片業務,帶動矽光子概念股轉強,眾達-KY(2977)、惠特(6706)、波若威(3163)皆攻上漲停。上詮(3363)、立碁(8111)、光聖(6442)、穎崴(6515)、華星光(4979)上漲2到3%。BBU題材持續熱絡,相關電容廠紛紛表態,成為盤面另一亮點,凱美(2375)、日電貿(3090)、金山電(8042)、聚鼎(6224)、立隆電(2472)、華容(5328)皆亮燈漲停,信昌電(6173)、蜜望實(8043)漲逾半根停板,國巨(2327)也漲逾3%。漲幅前5名個股為,眾達-KY(4977)上漲13元,漲幅10%。全漢(3015)上漲6.4元,漲幅10%。聚鼎(6224)上漲6.2元,漲幅9.98%。天虹(6937)上漲29.5元,漲幅9.97%。興能高(6558)上漲4.1元,漲幅9.95%。跌幅前5名個股為,仲琦(2419)下跌3.4元,跌幅9.52%。遠見(3040)下跌3.5元,跌幅6.73%。康霈*(6919)下跌39元,跌幅6.28%。明泰(3380)下跌2.1元,跌幅5.43%。志聯(2024)下跌0.8元,跌幅3.81%。
富豪新列傳/陳泰銘強勢併購讓國巨騰籠換鳥 卡位高階車用市場晉級國際大廠
在台灣富豪列傳中,今年67歲的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人生與事業都精彩,38年前他創業生產陶瓷電容器及晶片電阻,靠著併購及減資,如今已是全球最大電阻廠及第二大電容廠,這位「併購大王」及「財務高手」也成了十大富商,且是狂熱的藝術品藏家,他和港星關之琳的一段戀情,更令人記憶猶新。儘管在疫情干擾下電子品消費需求疲弱,連帶使被動元件供應鏈表現普通,不受投資人青睞,但國巨絲毫不受影響,2018年及2019年接連吃下普思及基美等2家歐美廠商,2022年10月短短兩周內,又陸續併購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及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一位被動元件廠商觀察,「2018年日本大廠村田(Murata)、TDK等公司將旗下被動元件產品轉至汽車市場造成市場大缺貨,國巨在當時趁勢搶佔市占,同時也讓公司財務有所調整,並進行體質轉型。」如今隨著疫情淡去,全球市場陸續解封,「雖然庫存去化尚未結束,但電動車市場仍是百家爭鳴,尤其電動車所需要的零組件眾多,陳泰銘或許也會有更進一步的併購動作,產業同業都在觀察。」這位業內人士研判。其實國巨原由陳泰銘哥哥陳木元於1977年所創立,陳泰銘從成功大學畢業後,1985年也創辦「台灣阻抗」,四年後併入國巨,後陳木元賣股,兄弟分家,陳泰銘也開啟併購之路。在電子產品的零組件中,被動元件(passive component)為其一,主要是電容、電阻及電感,在國際大廠砍價搶市下,傳統被動元件一度慘到千顆報價不過數美元的景況。為要擺脫悲慘命運,切入一顆報價數美元的高階車用被動元件市場,併購已經成為國巨不斷成長轉型的重要策略,1994年迄今,陸續併購超過20家公司,而最重要的一役,就是2000年的「小吃大」,吃下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直接跳級為全球被動元件三哥。國巨跟鴻海在2011年5月合資成立通路商國創半導體(原名國瀚半導體),攜手進軍電動車產業。(圖/鴻海提供)如今,國巨已是全球第二大的電容廠,僅次於日本村田,另外國巨也是全球最大的電阻廠,但面對其他國際廠商,總嫌還是低了一階。「國巨有很好的策略,但在全球產業版圖中,其實還是『區域型』公司。」這位併購大王說,基美跟普思加入後,國巨才開始有機會朝「全球級」的國際公司升級。在財務操作上,陳泰銘一樣是快狠準。不斷併購的國巨,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堪財務壓力,陳泰銘引入私募基金KKR,聯手新設公司買下國巨,下市再減資重新上市,救活了國巨,小股東卻哇哇叫。這一役,讓陳泰銘別有心得,從2013年到2017年,國巨一共進行了4次減資,讓國巨股本從減資前的約220億元,一路降至約43.2億元,連帶地,國巨股價也從不到十元的雞蛋水餃股,一躍而上,2018年在每股大賺80元助攻下,一度攻上1310元,陳泰銘則在2015年進入台灣前十大富豪後,就一直在榜上。去年10月在進行兩樁國際併購案的同時,國巨進行第5次減資,股價站穩350元後,陸續攻破400元及500元大關,在全球科技大咖財富縮水之際,陳泰銘身價續揚,去年底以42億美元身價,排入台灣富豪第8名,比前年前進1名。看著國巨一路壯大股價走高,一位舊國巨的小股東心中有股莫名的哀傷,「手中持股早已被減資減光光,僅剩下零股!」因應全球客戶的需求及長期訂單增長,國巨擴大利基型及高端產品台灣產能。(圖/高雄市經發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