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巴產業園區
」成運駛向國際1/從傳統巴士跳入電巴市場 挑戰強敵中國全球95%市占
「中國8年前就投入大批資源發展新能源車,全世界電動大客車掛牌有95%在中國,就連鋰鐵電池生產,中國也佔95%。」成運汽車總經理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儘管面對中國勁敵,成運去年從傳統巴士車廠轉戰電動巴士市場,今年砸25億蓋電動巴士園區,瞄準海外市場,底氣十足。位在彰化縣二林鄉的成運二林電巴產業園區,占地20公頃是亞洲最大非紅色供應鏈電巴生產基地,5月7日動工後,69歲的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馬不停蹄地出國談合作,海外訂單不斷上門。這位台灣最大電巴生產基地的負責人吳定發,從台鐵EMU500型電聯車貿易商起家,在1994至2002年間代理銷售巴士,後因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大客車車體打造及底盤組裝市場,2003年吳定發看好商機,在台北成立「成運汽車」。「當時,是為了引進低底盤公車。」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原本的市區公車上車時都要走好幾階樓梯,就像現在的遊覽車一樣,由於市區公車站站都停,對乘客來說不友善也不便利,連我這樣人高馬大、身強體壯的人都覺得不方便,何況是年紀大或是行動不便的人?」低底盤公車可以提高乘客上車的便利性,也成為成運成立的原因之一。(圖/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成運從韓國引進低底盤公車,到2008年擁有自主設計開發能力,成為台灣最早生產低底盤城市公車的公司。吳定發告訴CTWANT記者,「最早因為做進出口和代理相關事業,和國外車廠有長期合作,所以成運對打造巴士有技術和經驗,也有能合作的國內外廠商。如果全車進口成本高,不如進口主要KD(從國外進口全部散裝件,然後在國內組裝生產)件底盤等,在國內自行打造。」吳定發提到,早期做行銷和進出口,後來造車和投資國光等,在柴巴製作原本都很順利,但遇到最大危機就是開放中國大陸車進口,「他們憑藉低價和生產快的競爭優勢,席捲台灣巴士市場,中國甚至提供原廠出口台灣的補助,讓國內客運製造業一下跌入谷底,後來轉做遊覽車為主。」「2008年初,國光客運經營體質不佳時,是受到吳定發的邀約,引進三圓建設陳浴生、王光祥的資金,改組國光客運。」身兼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曾說。在新團隊接手後,2013年國光年營收逾30億元、穩居客運業龍頭。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在國光客運就是共同投資的夥伴,在成運也是投資夥伴,長期對國光和成運都關心。(圖/CTWANT資料照)經歷中國進口巴士危機後,成運全盛時期一年曾賣出超過800輛車,營收逾40億元,迄今已生產超過6,000輛巴士、市占率超過18%,且累積行駛里程超過50億公里。身為國光客運最大股東,同時又成為台灣巴士產業市占率前3大的公司,以巴士製造商來說,彷彿已到了產業天花板。直到2020年,交通部喊出「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期望10年內把客運全面汰換成純電動巴士,在政策確立下,成運與另一同業華德動能在2021年通過政府DMIT(設計、製造在台灣)示範型計畫,成為台灣前兩大電動巴士車廠。全台在市區穿梭的公車,加上於國道長途運行的客運共1.5萬輛。吳忠錫認為,「像我們這樣的自主車廠,發展電動巴士是無可卸責的。」他坦言,許多人勸成運不要發展,「他們都說中國發展太成功,直接跟他們買車就好了。別人已經開始營運、販售,我們才開始起步、研發,這樣市場在哪裡?」事實上,成運並非2021年才起步跨入電巴市場。吳定發曾提及,「我在2008年北京奧運注意到電動巴士,直到2012年世博會,中國大陸都強力宣傳電動車。那4年間,我拜訪很多對岸電動巴士廠商,也詢問很多駕駛跟維修人員。」因為成運有自主研發經驗,2014年吳定發也啟動成運電巴自主研發。如今,在政策力挺電巴生產製造,以及近年美中貿易戰下全球供應鏈區分為紅色及非紅色供應鏈,「目前以非紅色供應鏈的電動巴士廠來說,成運汽車算是準備得比較早的車廠之一。」吳忠錫自信地和CTWANT記者說。在吳定發領軍下,成運電動巴士採自主研發設計,關鍵零組件的馬達搭載德國廠商輪邊馬達,電池則使用日本廠商鈦酸鋰(LTO)電池,充電站採用台灣品牌飛宏科技大功率快充及台灣IT系統(智慧車機),電池電量從10%充至90%只需15分鐘,事業也築起電巴製造商、營運商、售後維修與料件供應的一條龍模式。成運汽車在彰化二林成立電動巴士園區,成非紅色供應鏈最大的園區。(圖/成運汽車提供)對於這位貿易商起家,代理巴士進口跨入車體製造,經歷中國進口巴士衝擊及國光營運危機後,嗅到電巴趨勢啟動研究,順勢搭上電巴政策,全力跨入電巴士廠,如今就算勁敵在前,吳定發還是肯定地說「成運,準備好了。」
成運駛向國際3/電巴園區產值上看5千億 訂單不斷讓全球看見台灣電巴
「去年卡達世足相當受歡迎,其實他們來找我們合作電動巴士,從800輛提升到1,500輛,最後因為真的做不出來,只好把機會讓給河南宇通。」成運汽車總經理吳忠錫透露,雖錯過卡達世足,但在取得兩大咖企業注資23億打造電巴產業園區後,成運現正忙著布局美國、日本、印度、新加坡等海外市場。2023年2月,成運汽車獲得緯創(3231)資通18億元的注資,盼未來結合國際製造與運籌營運的能力,達到雙方專業加乘效果;而國泰永續私募股權也看好成運電動巴士的潛力,投入5億元,兩大企業也成為成運股東。同年5月7日,成運二林電巴產業園區展開動土典禮,這是成運斥資25億元打造全亞洲非紅色供應鏈中最大的電巴產業園區,當時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告訴CTWANT記者,「投產後園區可年產2萬輛KD(從國外進口全部散裝件,然後在國內組裝生產)件與組裝整車6,000輛,創造高達5,000億元的電動巴士產值。」從城際電動巴士首度亮相、成運二林電巴產業園區動土,成運汽車完成許多創紀錄的大事,提及短期內還有什麼必須實現的目標?吳忠錫完全沒有思考地回答,「生產7米中型電動巴士。」「7米中型電動巴士里程數較少,不過可以在偏鄉地區使用,或是當接駁車。從一般市區電動公車出發,拓展到電動城際巴士,再到偏鄉地區,用電動巴士串連整個台灣的交通網。」不僅如此,吳忠錫也接著說,「現在日本也向我們購買7米中型電動巴士,並且想要在2025年萬國博覽會中展出我們的車。」目前預計最快明(2024)年第二季在日本導入,到了2025年則有望每年在日本交車500輛;新加坡市場也向成運提出用車需求,目前計畫提供2部電動巴士到新加坡試營運,「新加坡都是由政府買車給業者使用,如果試營運3個月沒有問題,他們接下來預計1年將採購200至300台。」董事長吳定發日前拜訪沙烏地商務辦事處,與代表艾爾德(Adel Fahad A. Althaidi)會面,承諾共同促成台、沙更多產業合作機會;同時也與孟買洽談中。(圖/成運提供、新華社)而在園區動土典禮當天,吳忠錫也跟CTWANT記者提到,「印度市場洽談中,鎖定清奈、孟買,其中清奈共500輛柴油車要汰換為電動車,孟買則預計在2040年全面汰換現有2萬輛燃油公車。」而在訪談期間,吳定發也前往美國洽談電動巴士合作。成運預估,全球一年約30萬輛巴士等待汰舊換新,吳定發曾說,「要走到全球化,就必須具備足夠的車型。」欣欣客運攜手成運汽車在台北行駛示範型快充電動公車。(圖/台北市政府提供)吳定發堅持朝電動化前進,現在不僅成為示範型電巴成員之一、與欣欣客運攜手示範型快充電動公車及台北市首座電動公車快充充電站上路、全國首輛城際電動巴士亮相並預計年底量產,以及成運二林電巴園區預計明年底完工,加上海外市場合作及訂單不斷,這場燃油車轉型的硬仗雖然還沒有打完,但是也帶著台灣生產的「產品力」,在這崛起中的市場闖出一片屬於成運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