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波
」 地震 氣象署 餘震 結石 泌尿科智利發生規模6.4地震 官方暫時排除海嘯發生可能性
南美洲國家智利於13日晚間發生規模6.3地震。目前官方排除有海嘯發生的可能性,但有關當局還是提出警告,後續可能還會有餘震發生的可能。根據《CNN》報導指出,據了解,整起地震發生於13日晚間8點38分,震央位於庫里科(Curicó)市東南52公里處。整起地震持續約45秒,震感強烈,並伴隨著巨大的噪音,讓當地民眾一度陷入恐慌。而根據國家地震中心(Centro Sismológico Nacional,CSN)的資料顯示,最初測得這起地震的震級為5.7,隨後更新為6.3。此次地震波及範圍廣泛,從科金博(Coquimbo)至阿勞卡尼亞(La Araucanía)的地區皆有震感,尤其是Maule大區受到明顯影響。Maule大區全國災害預防和應對服務局(Senapred del Maule)的主任貝納萊斯(Carlos Bernales)表示,儘管地震造成強烈搖晃,但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或關鍵基礎設施的損害。該地區的30個市鎮基本服務皆維持正常運作,沒有傳出道路或交通系統出現緊急狀況。目前智利海軍水文和海洋學服務處(SHOA)已確認,此次地震不會引發海嘯,沿岸地區的居民無須擔心海嘯侵襲。但貝納萊斯提醒民眾,基於地震的強度,夜間有可能會出現餘震。在這起地震發生後,社群網站上便出現當地災情畫面,超市內貨物掉落的畫面,部分商業場所的建築結構也受到輕微損壞。但實際上,有關當局並未接獲更嚴重的災情報告。
南台灣地震頻傳!民眾「聽到地鳴聲」疑地震前兆 氣象署:4情況也有可能
台南昨天晚間8點40分發生規模5.4地震,接著又發生多起地震,南部地區近期發生好幾起地震,不少在地人反映地震發生前聽到地鳴聲,感到有些擔憂與害怕。對此,中央氣象署也出面解釋地鳴的成因「4情況也有可能」,並表示這屬於正常現象。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台南地區昨(22)晚至今,已發生15次大大小小有感地震,最大規模達5.4;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說明,地震的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互相碰撞,接著應力往西傳遞,能量在地質較脆弱的地方釋放,也造成了脆弱地帶發生破裂。過去的案例顯示,規模5.4地震發生後,在未來出現3至5個餘震是正常現象。台南數起地震也引發網路上熱議,不少網友在PTT留言稱,「都是先聽到地鳴後一秒就震」、「要搖之前都會地鳴一下,好可怕」、「我家永康竟然先聽到地鳴聲才有地震?是錯覺嗎」、「時大時小,偶爾一兩次有地鳴聲但沒震」。對此,氣象署也在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解釋地鳴與地震關聯,地鳴是一種從地下傳來的低沉聲響,有人描述它像遠處的悶雷聲,也有人形容像重型車輛經過的震動聲。雖然目前在科學上沒有一致的解釋,人們普遍認為地鳴可能是地震波傳播到地表,地震波傳遞的介質從岩石變成了空氣,空氣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因此民眾將地鳴視為地震發生前兆之一,尤其花蓮位處板塊交界,地底下的構造活動比較活躍。發生地震之前,當地居民偶爾會聽到類似聲響,包括嘉義、台南地區出現的地鳴,也可能是當地地層活動造成的聲響,屬正常現象。氣象署還引述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多數地鳴被視為來自音爆、爆炸、大型車輛經過、施工等人為活動,有一部分則來自地震等自然現象,尤其是極淺層地震。即使聽到低頻的巨響,不一定是地震要來,發生「雷聲大雨點小」的地震也是有可能的。氣象署表示,不論地震是否伴隨地鳴,氣象署設置的地震測站依然全天候運作中,密切監測台灣各地的地震活動,若監測可能致災的大地震,也會透過「國家級警報」災防告警系統、電視台推播以及強震即時警報發送警報。雖然地鳴聽起來很可怕,但氣象署強調,真正要防範的是地震帶來的影響。收到地震預警或感受到強烈地震時,就要確實「趴下、掩護、穩住」冷靜避難,如果是在睡覺時間,只要在床上改成趴下姿勢、用枕頭保護頭部即可。氣象署表示,地鳴聲不一定是地震前兆。(圖/氣象署)
台南居民下午「連2震」心驚驚 氣象署提醒:還有小規模餘震
台南今(16)日下午在10分鐘內接連發生2起地震,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指出,這2起地震並非0403花蓮大地震餘震,僅與台灣位於板塊碰撞活躍區域有關,不過今年中南部地震確實較去年來得多,且今日麻豆2起地震發生後,可能還會有小規模有感餘震,但規模不會超過主震,提醒民眾不需要太過緊張,做好防震準備,平常心應對即可。根據地震測報中心資料,今天下午3時01分台南發生規模4.5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在台南市政府北方 23.0公里,位於台南市麻豆區,地震深度11.7公里;而在下午3時07分,台南麻豆又發生芮氏規模3.4的小區域地震,震央在台南市政府北方24.4公里處,深度10.9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讓不少台南地區網友驚呼「晃超大力,可以明顯感受到震波!」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表示,這2起地震都發生在台南地區,與0403花蓮強震距離相當遠,研判並非是0403餘震。不過,西部地震帶有仍許多沒有出露的斷層,屬於正常的能量釋放,過去台南也有不少大地震發生,如知名的白河地震、新化地震等。氣象署還指出,0403花蓮大地震後,所有斷層會重新調整應力狀況,所以大大小小的斷層都會偶爾釋發出能量,今年嘉義、台南頻發地震就與此有關。今(16)日麻豆2起地震發生後,可能還會有小規模有感餘震,但規模不會超過主震,提醒民眾不需要太過緊張,做好防震準備,平常心應對即可。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還表示,台灣地震70%發生在東部及東北部,地震發生過程往西邊傳遞,因此台南、嘉義及台中發生地震時,大都淺層地震,深度不超過15公里,且發生頻率比較零星,這2起地震也未達到國家級警報發布標準,是許多民眾疑惑於本次地震「未接獲國家警報」的原因。
六旬男不斷出現腦中風症狀!檢查竟是「重度動脈硬化」 AI輔助治療手術成功
64歲姜先生因反覆出現腦中風症狀,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頸動脈狹窄,轉介到奇美醫院心臟內科門診,進一步檢查後建議進行心導管介入手術。然而,手術時發現姜先生左前降支動脈硬化嚴重,為確保安全,心導管先處理另一條血管,並安排藥物治療。一個月後,心臟內科團隊運用先進AI影像導航系統,結合震波氣球擴張術解決嚴重鈣化及狹窄處,成功並安全地完成支架放置。姜先生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回歸正常生活。心臟病為全球與台灣死亡之首 治療以藥物及調整生活型態為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數據,2023年心臟病位居全球死亡率第一,致死亡人數約890萬人;同年臺灣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心臟病死亡人數為23,424人,佔總死亡人數的11.4%,即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是死於心臟病。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洪俊聲說明,目前心臟病以藥物治療及生活型態介入為主,對於嚴重鈣化的冠狀動脈,若是無法使用氣球順利擴張,往往無法放置支架,或支架因為沒有得到適當的擴張而增加中長期再發病率或支架再狹窄率的風險。這類病人大都只能接受傳統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對於高齡、多重慢性病及體弱的病人來說,開刀風險較高。AI影像合併旋磨系統或震波氣球 有效安全解決血管鈣化洪俊聲醫師指出,血管內影像如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AI影像技術可提供極高分辨率的冠狀動脈內部結構圖像,以精確地識別,評估及定位,提高診斷及治療的準確性。此外,旋磨系統利用高速旋轉的鑽頭有效打碎鈣化沉積物,使其更加容易被移除,但有一定的風險,如血管破裂等;而震波氣球則通過釋放高能量的聲波,將鈣化組織粉碎,從而把鈣化狹窄的血管得到充分的擴張。兩者利用血管內AI影像導航系統,可有效安全地解決嚴重鈣化血管。洪俊聲醫師表示,結合先進技術於治療上,可改善病人的冠狀動脈血流與心絞痛症狀,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不僅提高手術成功率,更減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
夏天是結石發作高峰!冬天的3-5倍 醫曝:如何預防、治療腎結石?
夏天水喝太少小心腎結石風險增加!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表示,夏天是結石的好發季節,由於氣溫高、流汗多、水分攝取不足容易導致排尿減少,進而增加結石風險,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指出,氣溫與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7-9月為高峰期,發作病人數是冬天的3-5倍。像46歲蘇先生有結石家族史,過去也常熬夜、飲水量少,大約6年前開始腎結石多次復發,接受過數次體外震波,始終無法完全清除結石,石頭越長越大,導致腰部酸痛,甚至伴隨血尿,前往新光醫院求診,經何承勳主任診斷,雙側腎臟都有直徑約2公分不等的結石。腎結石有2傳統治療方法 治療選擇依「這些」評估腎臟結石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常伴隨腰腹疼痛、血尿、尿路感染等問題。新光醫院泌尿科盧昱成醫師表示,其治療方式會依結石大小、位置及症狀嚴重程度來決定,傳統治療方式包括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穿腎取石手術等。不過盧昱成醫師提到,體外震波碎石術雖然每次結石廓清率可達70-80%,但若結石大於2公分,位置在腎臟下盞或是成分堅硬的單水草酸鈣結石,其實治療效果有限,而經皮穿腎取石手術適用於較大的腎結石,但需要全身麻醉且風險較高,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雙側腎結石大用1招保腎 無傷口、恢復快像蘇先生雙側都有體積偏大的腎結石,傳統的體外震波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他也希望尋求效果更好、無傷口、復原快的治療,因此醫師建議蘇先生接受軟式輸尿管鏡配合最新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的手術治療。何承勳主任說明,軟式輸尿管鏡是一條細長、有彈性、前端可彎曲的內視鏡,經由膀胱及輸尿管上行至腎臟內,不會有傷口,搭配雷射便能將結石擊碎,此外配合最新型的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可使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更安全、有效率。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在手術時會持續進行負壓抽吸,前端還能隨著軟式輸尿管鏡彎曲,何承勳主任提到,這能避免腎臟內壓過高,並保持水流進出暢通,維持影像畫面清晰,而且還能吸出大部份的結石碎片,增加結石廓清率及手術時間,蘇先生在手術後也復原地相當迅速,出院回門診僅剩些許微小碎片,預期都能自行排出。初期無症狀應養成健檢習慣 注意飲食、飲水、運動針對腎結石問題,目前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以選擇,民眾可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治療方法。不過何承勳主任提到,由於腎結石初期沒有症狀,病人經常是因為其他疾病檢查才發現,因此建議民眾應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另外,何承勳主任提醒,民眾平時也應多喝水、多運動,避免攝取過多肉類、太鹹的飲食,每日飲水量建議為1500-3000cc,尤其夏天水份流失較多,應增加喝水量,減少結石發生的機會。
《鹹魚小隊》顛覆傳統科學防災觀念 號召青少年從做中學掌握應對技能
兒少科普實境節目《鹹魚小隊》由具備科學專業及救難專業的兩位主持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嚴天浩(嚴八)、知名登山家與搜救義消詹喬愉(三條魚)組成鹹魚小隊,對戰爭災難的成因、應對的措施進行分析,並和相關領域的專家一同合作,協助青少年習得相關知識,青少年們最後還將挑戰一系列以戰爭災難為藍圖所設計的任務,從實際體驗中掌握災難應對技能。製作人張颿駿期許節目能讓兒童及青少年具備防災意識,「《鹹魚小隊》很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我們透過一種輕鬆、有趣的節目形式,引起青少年對於戰爭災難的想像。從理性的角度認識它的樣貌,學習相關知識與及技能,進而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並不強求青少年可以把所有的資訊全部記起來,因為節目的資訊量真的很大,但是最起碼,青少年會知道說原來在面對到這樣的議題時,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嚴天浩(中)的「嚴八實驗室」單元透過科學實驗解釋災難危害及救難措施背後的科學原理。(圖/公視提供)科學實驗講求真實,「嚴八實驗室」絕不做假,嚴天浩在首集中以鞭子音爆震波模擬「飛彈爆炸震波」,運用紋影攝影及高速攝影,希望能讓觀眾看到隱形的震波,但由於震波速度超出硬體極限而宣告失敗,「我一開始沒有想過實驗失敗這件事,我以為我第一次拍,電視節目應該都是set好了,於是我就帶著照劇本走的想法,就在第一天錄節目在甩鞭甩了八個小時,最後還是失敗,但我覺得科學就是這樣,遇到問題失敗了,再找出原因重新開始。」詹喬愉則笑稱自己在節目中很像是在「玩小孩」,設計許多難題給孩子們完成任務,她分享:「其中兩集談到戰爭時期的長距離移動,『鹹魚任務』要讓小隊員們徒步從台北車站移動到鶯歌,中間還要避開危險區域軍事區以及重要公共設施,對依賴手機導航認路的青少年來說,真是超難的考驗。」她也認為節目顛覆了傳統對於科學及防災知識的學習方法,「我一直覺得從小在台灣人的填鴨式教育,我們所學的一直屬於大人所認為的,但孩子真的想要學一件東西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情有沒有激起你的好奇心跟興趣。當你有興趣時,你會不知不覺就去學習,而且你還會學得更深。」詹喬愉(右一)的「三條魚訓練班」單元將從救難的角度訓練小隊員遇到災難時要怎麼做。(圖/公視提供)該節目共八集,分別針對戰爭來襲所面臨的防空避難、停水、糧食短缺、供電不穩、大出血急救、資訊戰、安全撤離等災難進行討論。詹喬愉的「三條魚訓練班」單元將從救難的角度訓練小隊員遇到災難時要怎麼做;嚴天浩的「嚴八實驗室」單元則透過科學實驗解釋災難危害及救難措施背後的科學原理。《鹹魚小隊》為小公視開台強檔節目,將於明(30日)起每週五20:00在「小公視」平台播出;12:00在「公視+」更新。
夏季結石病號「增5倍」 醫揭真相:水分補充不足
國內健保資料庫的統計,7到9月是腎結石的高峰期,結石發作的病人更是冬天的3到5倍。醫師提醒,每日飲水量建議在1500cc至3000cc,尤其夏天水分流失較多,建議須增加喝水量,肉不要過量吃,也不要吃太鹹,腎結石更要定期健檢,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說法,台灣人口約有8%到10%有結石,分析其成因,有一半是先天體質問題,另外一半是後天因素,包含水喝得少、汗流得多,尿液濃度高讓一些結晶容易沉澱變成結石,飲食方面,習慣使用高鹽食物的人也比較容易罹患。何承勳表示,由於夏日氣溫高流汗多,水分若攝取不足易導致排尿減少,是結石的好發季節,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指出,氣溫與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7月至9月為高峰期,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到5倍,腎臟結石常見症狀包含括腰痛、側腰痛、下腹痛等疼痛,若石頭塞住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甚至有包含血尿和尿路感染等。另外,新光醫院泌尿科醫師盧昱成指出,治療的方式依照結石大小、位置及症狀之嚴重程度來決定,傳統的治療方式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經皮穿腎取石手術,健保給付體外震波碎石術,每次的結石廓清率70%至80%;但當結石大於2公分,位置在腎臟下盞或是成分堅硬的單水草酸鈣結石的治療效果有限,常需多次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且可能因結石碎片造成輸尿管阻塞。至於經皮穿腎取石手術則適用於較大的腎結石,會於腰側開約1公分切口,以利內視鏡穿過體表進入腎臟,需全身麻醉且風險較高,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使用「軟式輸尿管鏡」配合「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的手術治療,搭配雷射將結石擊碎,可以處理小至中尺寸的結石,屬於無傷口、復原快的治療,但需要自費。
地震冷知識!地震能「點水成金」 LINE已讀功能是源自於「這事件」
近日有網友在社群網站Dcard上發文,表示由於近期地震頻傳的關係,因此給他靈感,讓他決定整理一些「可以不知道」的地震冷知識。而透過該名網友的分享,這才知道,原來通訊軟體LINE的已讀功能,竟然是源自於日本311地震。一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內容中表示,地震並不只發生在地球上,月球上也會發生所謂的「月震」。在1969年至1972年間,美國太空員在月球上放置了6台地震儀,記錄並傳回了月震的資料。與地震相比,月震有其獨特之處:它可能持續5至6個小時,而且發生的位置非常深,有時甚至在月球內部800至1150公里的深度,考慮到月球的半徑僅為1738公里,這是相當深的。除此之外,網友也提到,地球上不可能發生超過10級的巨大地震。這是因為地震的震級與斷層的長度有關,而目前地球上還沒有足夠長的斷層來引發如此巨大的地震。至於在談到地震時,我們常常會聽到「芮氏規模」和「地震強度」這兩個詞。網友解釋,它們其實是不同的概念。芮氏地震規模是由芮克特在1935年發明的,用來表示地震規模的大小,是根據地震儀記錄到的地震波最大振幅計算得出的。而地震強度則是根據災害程度來區分的,以級為單位。該名網友也解釋,通訊軟體LINE的「已讀」功能,最初是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開發的,其目的是為了在災害發生時,能夠確認對方的安全。網友也提到,地震並不總是突然而猛烈的。有些地震是緩慢發生的,被稱為慢滑地震或無聲地震。這種地震可以持續幾個月,但因為震動不明顯,所以很難被人類感知。慢滑地震的好處是可以釋放部分板塊能量,減少大型地震的風險。最後,網友也指出,地震竟然可以在地下產生金子。該名網友解釋,當地震發生時,岩石間的壓力突然增加,導致含有溶解礦物質的水被擠出並迅速蒸發。水中的礦物質就會沉積在岩石的裂縫中,形成微小的金粒。據估計,這個過程可以每噸水產生約10盎司的金子。不過,這些金子通常分散在很大的範圍內,很難被開採出來。
國家級警報獨漏「桃高屏」台北震度2級卻收到了 氣象署曝關鍵
花蓮今(16日)上午7時35分左右發生規模6.3地震。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許麗文說明,今地震與花蓮403地震,以及昨天的宜蘭地震無關,屬獨立事件。至於高雄、屏東和桃園為何沒有發布國家級警報,主要是考量到地形堅固,當地震度沒那麼大;而台北震度2級卻收到警報,則是因為第一時間預估震度4級,且盆地和大樓效應比較有感。今(16日)上午7時35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方34.2公里處,深度9.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對此,許麗文說明,今起花蓮地震初判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到歐亞板塊下方,地震發生位置就在隱沒帶前緣。雖然地震靠近花蓮403地震震央分布區,但初判403地震釋放能量已達一個階段,周圍板塊應力也逐季釋放,所以今起地震應不歸屬花蓮403地震,判斷為獨立事件。至於近來地震是否有異常的多,許麗文解釋,台灣東部地震活動頻繁,都還是照以往觀測機制,若以過去歷史地震觀測結果,這地區不是沒有發生過規模6以上地震,以該地震35公里範圍內區域來看,規模6以上地震去年有15個,今年有16個,因此不算特別多,初判未來3天內不排除還會發生規模5.5餘震。針對全台都有發布國家級警報,為何只獨漏高雄、屏東和桃園,許麗文分析,主要是因為地形堅固,震波傳到該地震度沒那麼大,而台北雖然震度只有2級,但第1時間預估有4級,所以也發布國家警報,再加上台北有盆地和大樓效應,感受會更明顯。許麗文也補充,這2天的地震與日本地震無關,雖然全球板塊相連,地震發生會常態性應力調整,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地震,但因為台灣與日本板塊距離遙遠,所以沒有直接關係。
為壯陽喝蛇酒30年!他整瓶喝完才發現「塑膠蛇」 慘變洗腎族還不舉
在民間傳言中,有許多為了壯陽拿蛇、海龍、鹿鞭等藥材泡酒補身的說法,不過泌尿科醫師黃維倫分享,有一名大叔曾在中國買蛇酒壯陽,整瓶喝完才驚覺,竟然喝到玩具塑膠蛇泡的假貨,「金價尬林北當吃塑膠的!」這名大叔疑似因此長年吃進過多毒素,不僅腎衰竭淪為洗腎族,還因此發生了勃起功能障礙。古早年代相信,吃腦補腦、吃鞭補鞭,吃什麼補什麼,但真的是這樣嗎?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維倫過去曾在粉專「U and泌的鳥醫師.黃維倫」PO文,「上週幫某位病人打震波,閒聊時得知他曾經在中國買蛇酒壯陽,結果整瓶喝完後,才驚覺那條蛇竟然是塑膠做」,讓他好氣又好笑,「現代醫學的治療非常講究實證,治療本身都必須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後,才能應用在病人身上,不僅能確保治療的效果,也能避免嚴重的併發症。」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黃維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上述這名50多歲的大叔,因勃起功能障礙來就醫,並接受震波治療,在閒聊時才得知這名大叔曾經買蛇酒壯陽,結果整瓶喝完,才發現瓶中的那條蛇竟然是塑膠做,「沒想到傳說是真的,金價尬林北當作吃塑膠的。」黃維倫說,其實這位病患從年輕時就非常「注重保養」,20多歲起就每個月花大錢購買壯陽藥,希望「小鳥」可以頭好壯壯,不過可能因為購買的偏方,裡面有些毒素導致腎衰竭,不僅淪為洗腎族,也因此發生了勃起功能障礙。至於這名大叔病患的現況,黃維倫透露,患者事後接受正規的震波治療後,勃起功能已經慢慢恢復,並且可以從事性行為。勃起硬度量表(EHS)從2分上升至3分,國際勃起功能指標量表(IIEF-5)從11分上升至16分,大叔也十分滿意目前的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醫師指出,男性過中年後,據統計有5成的人會感覺勃起功能變差。當求助泌尿科醫師時。許醫師說,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俗稱陽痿)有多種原因,包括常見的三高問題、三高藥物的副作用、心因性、器質性(還包括:男性賀爾蒙低下、血管性等)。例如中老年可能出現的心血管硬化或狹窄,同樣可能發生在支配陰莖的動脈。因此在矯正相關可能原因,如:男性賀爾蒙的補充、糖尿病的控制和高血壓的藥物調整後,若勃起功能尚未改善,經評估為血管性的陽痿後,可以考慮施行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所謂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簡稱ESWT),是利用低能量的震波,透過特殊的探頭,打入陰莖海綿體,作用是能促進陰莖海綿體的血管新生成。也就是說,服用威而鋼等藥物是應急讓陰莖血流量增加,而透過低能量震波治療,是要打通海綿體的血脈,藉由新生的血管讓勃起硬度和維持時間增長。目前低能量震波治療,已通過美國FDA、歐洲泌尿科學會和台灣衛福部的核准,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第一線工具。這項治療的禁忌症是,凝血功能障礙、精神躁鬱症、骨盆腔有惡性腫瘤者。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顯示,有81%的患者在接受低能量震波治療後,勃起功能獲得明顯改善。倘若日後又因老化或動脈硬化而再度陽痿,都能重啟療程。
誤信「喝啤酒排結石」釀嚴重腎水腫! 男子進行1新式手術避免併發症
65歲陳先生,長年深受腎結石困擾,但只要腰痛、血尿、解尿困難症狀出現時,他不就醫而是猛灌啤酒,因為他覺得啤酒利尿,且酒精又能麻醉止痛,結石總能從尿道排出。日前突發性腰痛,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不只尿道有結石,還有2公分的腎臟結石,輸尿管被1.5公分結石阻塞,造成嚴重的腎水腫。腎結石合併糖尿病 傳統手術不易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陳致豪說明,因患者腎臟功能已有急性損傷情形,緊急安排內視鏡取石手術,取出結石解除尿路阻塞問題,經過治療後,腎功能才逐漸恢復正常。考量陳先生除了腎結石,還合併有糖尿病,較不適合傳統經皮腎穿刺手術,陳致豪使用「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以自然孔內視鏡手術方式進入腎臟中,將2公分的結石以高能量雷射擊碎,並順利取出結石碎片,手術中的即時監測腎內壓力更進一步提升手術的安全性。手術後X光檢查顯示腎結石全數清理乾淨,没多久即順利出院。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 不易大出血及腎功能損傷陳致豪說明,在腎結石的治療中,針對大顆不易排出的結石,體外震波碎石效果不彰,傳統上往往需要接受較侵入性的經皮腎臟穿刺手術,也就是從腰部鑽孔穿過腎臟進行取石手術。但是,腎臟是血流豐富的器官,侵入性手術會伴隨著較多的出血風險、較高的手術併發症,以及較長的住院天數。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於腎結石的治療也不斷演進,奇美醫院於今(113)年率先引進「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能大幅改善腎結石手術的效率、舒適度以及安全性。除了採用最先進的影像技術,配備高解析鏡頭,還能即時監控腎內壓力的功能,確保手術過程中腎內壓力控制在安全範圍內,避免細菌回流至血液中,防止全身敗血症感染,保證病人的安全。預防腎結石 保持水分攝取、避免高鹽、高蛋白及高糖陳致豪表示,針對腎結石預防,病人日後需要保持良好的水分攝取量,避免攝取高鹽、高蛋白、及高糖食物,可以有助於降低腎結石形成的風險。
「常應酬喝酒」壯男胰管長結石 不開刀無傷口!膽胰管內視鏡精準碎石
40多歲的張先生經常喝酒應酬,時間長達二十幾年,逐漸養成酗酒習慣。在今(2024)年農曆年前的一次聚餐又是牛飲喝酒,發生上腹劇烈疼痛到甚至無法坐或立,並且感覺噁心,吃了東西也全部嘔吐。張先生隨即被送到附近醫院,經醫師診斷為「酒精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電腦斷層攝影顯示「胰臟胰管」內出現一顆約1公分的結石,導致胰管嚴重阻塞進而發生「胰臟炎」。張先生最後被轉診至中醫大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碎石」治療。中醫大附醫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透過膽胰管內視鏡,進行「體內震波碎石」,成功將胰管結石擊碎,接著再將碎裂的石頭取出,手術時間僅90分鐘。治療後張先生的劇烈腹痛情形隨即消失,並聽從醫師建議終於認真戒酒,重拾健康的胰臟以及健康人生。黃文信醫師表示,胰臟炎是胰臟的發炎性疾病,可分急、慢性。急性胰臟炎的症狀多為突發性的腹痛,且具持續性,痛感會傳到背後;慢性胰臟炎則與急性胰臟炎反覆發作有關,酒精則是造成慢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慢性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長期酗酒、新陳代謝疾病、或是先天性膽胰管構造異常。在台灣,大約有一半的慢性胰臟炎病人會產生胰管結石,結石阻塞胰管,造成慢性腹痛或反覆性的胰臟炎發作。黃文信醫師指出,正常的胰管直徑小於3毫米,當有大於5毫米以上的結石卡在胰管內時(張先生為1公分胰管結石),極不容易靠傳統內視鏡取出。胰管結石的產生,主要是由胰液裡過飽和的碳酸鈣沉澱結晶所造成。這些胰管結石非常的堅硬,逐漸變大後就會卡在胰管,阻塞胰液流入十二指腸阻礙消化。病人可能會出現飯後腹脹、消化不良、脂肪便、甚至體重減輕的情況,阻塞的胰管結石會造成胰管高壓、胰管擴張以及更嚴重的胰臟發炎。黃文信醫師進一步分析,以往的治療方式會透過內視鏡將取石網或碎石器伸進到胰管內嘗試將結石絞碎後取出;但因碳酸鈣組成的胰臟結石質地堅硬,特別是較大的結石,內視鏡取石網無法碎石並取出,治療效果往往不佳,最後病人只能置放胰管支架引流胰液,有時需要長期反覆地置放胰管支架,嚴重者甚至需要轉介到外科進行開刀手術治療。黃文信醫師說,膽胰管內視鏡是一條直徑僅3.5毫米的內視鏡導管,使用這條纖細的導管,經由十二指腸鏡的管腔,進到胰管內進行雷射或震波碎石,可以讓病人在不開刀、無任何傷口的情況下,順利碎石及取出胰臟胰管內的結石。膽胰管內視鏡除了用來治療胰臟胰管結石之外,膽胰管內視鏡也能深入肝臟膽管內,清楚地觀察膽管內的病灶,進行直接切片檢查,突破傳統攝影術的限制,也因此大大提高膽胰管的腫瘤診斷準確率。膽胰管內視鏡的應用,比起傳統治療,病人不必承擔較高的手術風險及併發症,膽胰管病灶能被早期診斷。中醫大附醫自2020年執行全台首例的膽胰管內視鏡「震波碎石」,難度頗高臨床治療經驗豐富,成功將胰管結石擊碎取出至今已經累積數十例。黃文信醫師呼籲,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都應盡早就醫評估,可能是因膽胰管狹窄及懷疑有膽胰管腫瘤導致的腹痛、黃疸、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困難的膽胰管結石導致的急慢性腹痛,進一步無法以傳統內視鏡診斷治療者,考慮是否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的診斷與治療。
震出無情紅黃單3/災情僅次花蓮「這縣市」黃單到處貼?相較新北卻遭質疑開單標準過嚴
根據CTWANT記者調查,至26日前,403地震全台已開出危險建築紅單77件,黃單153件。細究數字發現,除了震央花蓮房屋受損最為嚴重外,桃園一共拿到66張紅黃單次之,遠勝新北24件。記者採訪桃園、新北兩地民眾發現,桃園民眾笑稱「黃單像符一樣到處貼」,新北民眾則苦喊「牆都破了也沒開黃單」,兩地標準出現天壤之別。根據國土署和雙北市政府最新統計,除了花蓮發出紅單61件、黃單60件最多,第二名竟是桃園8件紅單、58件黃單;新北市共發出10紅單、14黃單,台北市共發出2紅單、17黃單。CTWANT記者調查發現,桃園判定黃單的標準與新北市有落差,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蔡逸勳說明桃園開單標準,只要人常駐留的地方有掉落危險就會開黃單請屋主修繕。(圖/蔡逸勳提供)國土署日前曾發新聞稿解釋紅黃單判定標準,紅單是主結構受損有結構安全顧慮或地基不穩者;黃單是受損情形無結構安全顧慮,「但內部非屬主結構的物件有掉落傾倒傷人顧慮」,或鄰近環境有建築物傾倒疑慮可能受波及等情況。不過新北有多處受災戶即使牆壁破了大洞、屋內受損嚴重,有居住安全疑慮,卻沒被列進黃單管制,地方、中央標準似乎各走各路。CTWANT記者實地走訪土城延吉街296巷的一處老公寓,1樓多戶出現牆壁破洞、位移及明顯裂縫,每回餘震牆壁不斷剝落,卻因為沒有傷到主要梁柱,連黃單的資格都未能拿到。業界有一傳言,因市府人力、經費、中繼宅的量能不足,與負責現勘開單的各技師公會產生默契,提高了開單標準。反觀新北市牆壁磁磚大片掉落,只要非主要樑柱受損,室內屬裝潢部分再如何慘重,都不會被列入黃單範圍。(圖/記者林榮芳攝、受災戶提供)對此,新北市工務局回應,「不太可能吧,如果該開紅單卻不開,住戶也不見得敢住在裡面吧。」評估單位之一的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解釋,國土署的說明主要讓民眾概略了解震後建築評估初步判定的原則,紅黃單的震損評估判斷除了結構系統區別外,還需其他層面加以考量,並針對個案逐一檢討才能精準評估損壞等級。新北市建築師公會負責第一線評估的建築師劉獻文也解釋,結構破損一定會是紅單,但黃單的認定可能會造成局部需要撤離或局部仍可使用,在這部分,會考量沒有立即性結構危險、龜裂的部分屬於室內裝修範圍,且屋主在不影響居住安全且可以自己修復的情況下,就不會掛類到黃單;也需要評估災後市府可支應的量能,將救災資源合理分配。「同棟建築局部判黃,對住戶效益不大;整棟判黃,所有住戶要做都更或補強才有共識,不然最終只會有黃單的住戶要負責出錢而已。」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解釋,桃園、新北紅黃單開單數量除了與市民通報數有關外,可能也因為地方技師公會的判單標準不同,讓桃園在數字上看起來受災較為嚴重。(圖/記者林榮芳攝)反觀桃園,PTT和社群網友紛紛PO出不到10年的新成屋竟也一堆被貼上危險建築黃單,與向來號稱地質堅硬的印象有所落差。記者詢問2名在各建築中走跳的桃園房仲,兩人一開口就說,「桃園超多黃單都亂貼,就跟貼符一樣!」「很多是裝飾柱、地磚破、一點點裂縫就被貼單,搞得像危樓!」他們看到新北市延吉街296巷未被貼單的受災戶室內受損照驚呼,「這怎麼可能沒貼單,太扯了!」顯示2市對於開單標準,有很大的差異。CTWANT記者也詢問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蔡逸勳開單標準,他回應,公會依內政部公告的評估表判單,表中有相當清楚的破壞情形與比例數字規定可進行分級,墜落物與傾倒物有危害疑慮將列入黃單。他也舉例,如果是辦公室、客廳、通道等人常駐留的地方,有天花板、燈具物品掉落危險,就會列入黃單。對於2縣市判單標準差異,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雖然紅黃單會有基本的判定基準,但每個地區的技師公會與市府也會討論出一個共通統一性的判定原則,因此或多或少會有區域性的落差。另外也可能是因為市民通報的數量,影響開出紅黃單的數量。恰巧桃園與新北紅黃單最多的土城,地質同為礫石,記者好奇是否有相關?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從地質與震波分析,403地震在台北及桃園的震度都是5弱,由於傳來的震波主頻遍向略高頻,所以台北盆地內軟弱土層並未被激發放大振幅。相對的,土城及桃園地下是較堅實的礫石層,這次反而較容易與較高頻的地震波起反應,而略為放大了振幅。儘管如此,戴雲發仍認為,台北因為盆地效應,當地震來時會搖晃的更久,若碰上大地震,台北還有土壤液化問題,受災情況絕對會比桃園嚴重,只是剛好這次震波、搖晃的方式或人為因素影響,出現不同結果,只能說雙北是萬幸,但不能僥倖。
餘震位置轉移…台北盆地「震波放大」 專家曝921地震經驗
自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至今已經超過1200多起餘震,一般而言餘震數量會愈來愈少,規模也會變弱,但昨(23日)凌晨卻接連發生2起規模2以上地震,研判是應力調整,餘震可能至少持續半年至1年,而台北因為盆地的地形,地震波會有放大效應。花蓮昨天凌晨2時26分、2時32分,接連發生芮氏規模6.0及6.3強震,導致原本因403強震已被判定為危樓的花蓮統帥大樓、富凱大飯店,均發生嚴重傾斜。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餘震分布最早在地震北邊完全被卡住,是一個地震空白帶,從2022年到今年4月都沒在動,能量都聚集在那,所以那邊就是震前的空白帶,也是震後的餘震密集帶,是氣象署所說的北方屏障減弱,做應力轉移。雖然判斷是餘震,但發生的位置略有不同,推測是4月3日花蓮地震主震後,產生應力轉移作用而觸發。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詹忠翰指出,由於台北是盆地的地形,建立在相對比較鬆軟的土層上,以地震學角度來看,不館地震波從哪個方向來,都可能造成所謂的放大效應。以921地震經驗來看,餘震可能持續半年到1年,雖然照往例來說,會逐漸減少,但不能排除還是會有規模6地震發生,提醒民眾做好防災準備。
美東百年來最大地震!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 專家示警:更怕「南海海槽巨大地震」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後餘震不斷,沒想到就連很少發生地震的美國東部紐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也在美東時間5日遭遇該州240年來最強烈的芮氏規模4.8地震,嚇壞不少紐約人。對此有許多民眾擔心,全球是否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但地震專家們卻澄清,其實目前都還在平均值內,他們反而比較擔心日本百年週期快到的「南海海槽地震」,進入倒數階段。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表示,美國東岸這300年來也才發生過300次地震,反觀台灣則是1年就有400個規模4以上的有感地震。雖然紐約市並不是地震熱點,但5個行政區佈滿了斷層。根據統計,紐約每100年就會發生1次這樣的地震,而上一次地震發生在1884年,因此當地早該發生地震了。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其實大西洋的兩側是非常穩定的,就是被動的大陸邊緣,它的地殼非常的安定,它海洋地殼跟大陸的地殼交接得非常好,就是並沒有發生什麼斷裂或隱沒的情形。所以紐澤西州這一次的規模4.8地震,「其實是周期很長很長很久才碰到一次」,而且釋放能量跟台灣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根據USGS的調查,花蓮403強震,跟美東比起來差了8000倍。此外,由於東岸岩層較為堅固,震波可以傳遞的更遠,所以東西岸如果都發生類似的地震,東岸可以感受的範圍就會較廣。而且這回根據監測發生地震的是拉瑪波斷層,他貫穿整個美國東北部,上一次的較大挪移已經是1957年的事情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也發現類似規律,也就是紐約周邊約100年會發生一次規模5的地震,每670年會有規模6以上的,要更大的地震要長達3400年。不過台灣震完,換美國震,也不免讓民眾擔心全球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對此,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吳逸民澄清,事實上美國的地震,雖然在紐澤西那邊比較少見,但地震規模都不到5,所以此類地震的發生事實上都是巧合,沒辦法說是整個地震比較活躍。那是因為像台灣有災害性的地震,所以大家比較注意地震的消息,就會覺得地震怎麼那麼頻繁,可是回頭來看,事實上整個全球目前的地震活動,並沒有比較頻繁,這幾年來都是在平均值,更不要論台灣和美國分屬在不同的板塊上,距離又遠。不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卻認為,有可能發生在菲律賓海板塊與阿穆爾板塊邊界俯衝帶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真的不容忽視,「日本他們是很擔心,就是說南海海溝上一次是1949年已經80年了,因為他們地震也差不多是百年週期,他們就很擔心南海地震會來,一來規模甚至會到9。」若回顧歷史,南海海槽以約90至150年的周期發生特大地震,因此不久的未來,它必定會發生,即便現在立即發生,也一點都不意外。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就認為,未來30年內以南海海槽為震央的規模8至9級特大地震,發生機率高達70至80%;40年內則是90%。
強震讓新北5住宅變危樓 專家分析「災情集中土城」:與地盤反應有關
403花蓮大地震後,新北市多處房屋成危樓,除了已半毀、一度造成一人受困的中和區廠房外,還有土城兩處、中和一處以及八里區 一處共4處住宅被認定成危樓,另外還有七處房屋被列為需要補強,且多數集中土城。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對此解惑,指出此次地震與土城一帶地質恰好頻率對上,才會引發共振反應,這也是為何多數災情集中土城一帶。新北市工務局則表示,對於需補強建築物,都可以向新北市府洽詢相關補助或都市更新。新北市此次共有12件建築物因地震受到嚴重損害,其中5件拿到紅單、7件拿到黃單,其中紅單部分土城2張、中和2張、八里1張;黃單部分土城4張,中和、新店、新莊各1張。依據國土署指出,紅單應立即停止使用並進行疏散,黃單則無疏散必要,但應儘速排除有立即安全疑慮的部分。至於為何此次受災房屋幾乎集中在土城或靠近土城一帶,台北市則鮮少災情傳出,李錫堤也指出是跟地盤反應有關係。他說,土城地底下有很厚的礫石層,台北市中心因為是盆地,則是軟泥比較多,兩者地盤條件不一樣,而此次地震傳來震波恰好跟土城區反應,即所謂共振效應,才會導致土城地區災情慘重。李錫堤說,土城一帶土壤比台北盆地堅硬,但這次震波剛好沒有這麼低頻震動,反而與土城的土壤有共振反應,若是海溝型的地震,低頻成分高,就會跟台北盆地中心產生反應,他也指出,新北環狀線移位恐怕也是因為共振效應造成的。李錫堤並提醒民眾,建設房屋的時候,除了研究地震帶,應該也要以地震儀去測量其振動頻率,「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尤其是高機密度的廠房建設,以避免因地震產生共振效應。
7.2強震撼全台「賓士展示新車被砸」 網好奇:全新可折多少
台灣東部海域今(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其中桃園最高5級,而當地一處賓士展示中心也慘受地震肆虐,天花板鋼架掉落,造成多輛展示車遭砸中受損, 現場一片狼藉的畫面也曝光,對於總體損失狀況,店家僅說「不便回答」。桃園一間賓士展示中心受到地震波及。(圖/翻攝自臉書社團-重機車友 ❘ 各區路況天氣、資訊分享中心)從畫面可見,位於桃園市的某中華賓士展示中心,展示間內多輛要價3百萬以上的賓士跑車、休旅車,被從天花板掉落的鋼架砸個正著,車身凹陷,擋風玻璃也龜裂,現場滿目瘡痍。桃園一間賓士展示中心受到地震波及。(圖/翻攝自臉書社團-重機車友 ❘ 各區路況天氣、資訊分享中心)有網友在臉書社團「重機車友 ❘ 各區路況天氣、資訊分享中心」發文,表示受到早上地震影響,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上一處賓士展示中心天花板塌落,鋼樑也順勢打在多輛車上,連櫃檯也遭殃。早上7點58分的芮氏規模7.2強震影響到的除了花蓮重災區,桃園最高震度5級,也出現災情,這處賓士展示中心多輛展示車被砸毀,據悉,桃園警分局未接到展示中心報案,應由業者自行處理,並未派員到現場。對此,許多網友就好奇,這麼多車輛受到地震波及,紛紛詢問「這樣算事故車嗎」、「這樣可以折多少」、「新車變新中古車」、「可以舉行特賣會了」、「全新事故車」。對於總體損失狀況,業者僅表示不便回應」。桃園一間賓士展示中心受到地震波及。(圖/翻攝自臉書社團-重機車友 ❘ 各區路況天氣、資訊分享中心)
7.2強震害實驗室跳電 寶林中毒案細菌培養恐重來?王必勝回應了
花蓮近海7.2強震波及寶林茶室中毒案。衛福部先前從廚師家帶回14件檢體檢測,但負責細菌培養的食藥署昆陽實驗室因地震跳電,導致培養進度可能受影響。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進度不受影響」。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早上在記者會表示,原預計3月30日帶回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培養1週就有結果,但今天的地震造成昆陽實驗室跳電,「如果培養細菌斷電會很慘,但得重來還是得重來」。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稍早被問及此事時回應,經詢問得知細菌培養進度不受影響,實驗室有備用電力、管理規範也明定配置不斷電冰箱。食藥署下午也稱,食藥署昆陽大樓的電力雖因今天地震有短暫影響,但經同仁努力排除後已恢正常,尚不致影響檢驗工作。另外,針對米酵菌酸名稱議題,王必勝表示經專家會議「為避免米製品受污名影響」,米酵菌酸改採音譯的「邦克列酸」。林金富也表示,寶林茶室粿條供應商「大粄城」廠內相關米製品較少,幾乎都是玉米粉產品,強調台灣米是安全的。3月29日從大粄城採樣的11件環境檢體儲料桶、漿桶、輸送帶前方、輸送帶中間、輸送帶後方、冷輸送帶前方、滾油區、切刀等,都已在進行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的檢驗。
日偵測台灣地震規模上修至「7.5」 氣象署曝原因
花蓮外海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為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搖晃劇烈,全台均有感。日本氣象廳偵測到地震規模為7.5,美國則偵測到7.4,對此,氣象署也說明台灣、日本、美國偵測到地震規模不同的原因,指出台灣使用芮氏規模,日本和美國用地震矩規模,因此能量單位不同,規模也不太一樣。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臺灣東部海域,3日上午07:58:09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全台災情不斷,目前最新死亡人數累計7死。而此強震也為921大地震後,25年來最大地震。日本氣象廳也公布了偵測到的地震規模為7.5,並對沖繩沿海地區發布海嘯警報,預計高達3米的海浪將到達沖繩地區,美國偵測到的地震規模則為7.4。至於為何偵測到的地震規模不同,中央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則表示,台灣使用的地震能量單位與日本和美國不同,台灣使用芮氏規模,日本和美國則用地震矩規模,台灣靠近地震看到所有地震波向,與傳到美國各地震站,且被吸收的地震波、地震規模不同,所以才會有規模不同的差異。吳健富表示,目前氣象署人力全力投入餘震等相關資訊即時提供,短時間不會重新針對地震規模、深度定位,屬於比較後面的資料處理。
花蓮地牛翻身「未來3天恐有規模4.5~5餘震」 氣象署曝雙北超有感原因
花蓮縣秀林鄉今天(21日)傍晚6點49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深度20.2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為4級,全台各地顯著有感,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該起地震與板塊運動有關,加上大樓、台北盆地效應形成共振效果,北部民眾很有感,未來3天內不排除有規模4.5到5餘震。根據吳健富指出,這起地震為花蓮外海菲律賓海板塊往歐亞板塊隱沒,花蓮最大震度4級,台北、新北、桃園2級,但因為大樓加上台北盆地效應形成共振效果,讓台北民眾感受到震度更為強烈和有感。吳健富還表示,這起地震為規模5.3,在此次地震的範圍內,過去30年內只發生過8起(含本次)超過規模5的地震,數量並不多,因此研判未來3天內還會發生規模4.5到5的地震發生,請民眾多加留意。吳健富表示,今年迄今3個月,尚未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規模5到6之間地震約有9個。根據氣象署測報資料,震度4級地區為花蓮縣、南投縣、台中市、宜蘭縣,震度2級地區為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新北市、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震度1級地區為台東縣、新竹市、台北市、基隆市、台南市。氣象署稍早指出,這起地震主要成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有關,這2個板塊每年會以7到8公分的速度撞在一起,平時在擠壓時就會累積能量,當能量超過強度,就會產生破裂並釋放地震波,民眾就會感受到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