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
」 文物 考古3500年陶罐不慎被4歲童弄破!他「好奇拉一下」慘了 父親當場看傻結局超翻轉
以色列赫克特(Hecht Museum)博物館近日發生一起「悲劇」,一名4歲男童在和家人參觀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這個陶罐約可追溯至西元前2200年至1500年的青銅器時代,推測可能被當時迦南地區的人們用來裝葡萄酒或橄欖油等物資,所幸博物館館長相當寬容,認為男孩不是故意的,不會要求賠償或提告。4歲男童在參觀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圖/翻攝自X)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3日,這名4歲男童在參訪時弄倒了一個陶罐,據男童的父親艾力克斯(Alex)表示,當時見到兒子站在碎滿地的古物前還想說「應該不是兒子弄的」,沒想到父親發現男童一臉驚慌這才發覺代誌大條,這位父親先安撫兒子的激動情緒後,才詢問男童為何要觸碰文物?男童表示,自己因為好奇才會輕拉罐子釀成「悲劇」。據館方說法,這個陶罐是在以色列中部撒瑪利亞地區出土的,可追溯到距今2200至1500年前的青銅時代,而赫克特博物館已保存這個文物35年之久。館方表示,這件文物非常罕見,因為它出土時依然完好,大部分青銅時代的陶罐被發現時都已有破損或非完整狀態。該陶罐是當時迦南地區的典型容器,通常是用來儲存和運貨用的,主要是盛裝葡萄酒和橄欖油。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一個青銅時代的陶罐被一名男童弄倒。(圖/翻攝自X)只是男童為何可以如此輕易的接觸到文物?原來,該文物放置在博物館入口展示,據博物館創辦人赫克特(Reuven Hecht)認為,只要文物狀況允許,應該盡可能讓參訪者可以細看這些文物、感受到「特殊魅力」,而過去也很少發生文物遭到損毀的情況。只是男童打破文物後,賠償問題也令家長相當頭疼,所幸赫克特博物館表示,若個案是故意損壞展品的情況,館方就會要求警方介入並嚴厲處理,但本案純屬意外損壞,因此館方並未追究,還請來一名專業人士協助修復陶罐。 根據赫克特博物館的館長里夫林(Inbal Rivlin)指出,館方已邀請該名男童和其家人回到博物館參觀。艾力克斯見到罐子被修復後,表示如釋重負,也向博物館表示感到非常抱歉,「因為它不再是同一個陶罐了」。4歲男童在參觀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圖/翻攝自X)
新聞點唱機 來賓點播:《我想飛進你的宇宙》
5月4日是「星際大戰日」,有將近200位「星戰迷」打扮成電影中的角色,到台北松山機場,要迎接全球唯一的R2D2星際大戰彩繪飛機!無奈因為航班調度的關係,前一天該航班被取消,讓星戰迷直呼可惜。可惜歸可惜,星戰迷們依舊以各自的「熱情」,「攻佔」松山機場,就連缺席的彩繪飛機,也有星戰迷「帶來」分享。星際大戰日為什麼是5月4日?因為《星際大戰》電影中的一句經典台詞:「願原力與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影迷取其諧音,變成「於5月4日與你同在」(May the fourth be with you)。來賓點播,📢徐靖玟演唱,《我想飛進你的宇宙》📢我想飛進你的宇宙我不介意那些致命的小行星過期的雜誌遭人忘卻的青銅器皿
南院展複製品 立委憂有損故宮盛名
立委黃健豪今日表示,故宮規劃今年5月在南院展出近代仿品「曾侯乙編鐘」複製品,不僅是不尊重有70萬件原件展品的博物館美名,更是對中南部民眾的不尊重,他要求故宮應回歸專業,重新檢視展品規劃,讓中南部民眾也能欣賞到真正歷史悠久的典藏精品。黃健豪指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曾在1997年向大陸湖北省博物館購置「曾侯乙編鐘」的複製青銅器一套。原件是距今兩千四百年戰國時期的中國音樂史成就,也是重要的青銅器文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收購有其規劃。不過,他認為故宮的展覽作品,有其專業的考量與規劃,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的高度,所展示的,代表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頂級水準。當年故宮南院欲展示影星成龍捐贈的「獸首」仿品,就被批評為以世界級的博物館,不應該收現代仿製,沒有藝術市場的價值。黃健豪強調,故宮欲展覽在南院的作品,是否有經過內部專業規劃與建議,還是院長私下與文化部洽談就做了決定?展覽如此輕忽決定,到底是否尊重專業,還是有人為了520官位保衛戰做的巴結?黄健豪說,藝文界、學界都曾質疑,世界級博物館連複製品都收自毀格調,何況南院當初定位在亞洲博物館,如今展品定位不明,既未好好利用北院豐富的資源,也不尊重中南部民眾。黃健豪要求,故宮應立刻撤銷仿品的展覽決定,並且重新檢討南院的展品規畫標準,讓中南部鄉親可以欣賞到高水平的文化展品。
秦始皇陵「第1陪葬墓」文物出土 首見4輪獨輈車…黃金舞俑超稀有
秦始皇陵再有重大發現!專家從陵外西側的9座中、大型整齊排列且一字排開的墓葬中,陸續在墓道、墓室及3座車馬陪葬坑發掘出大量文物,其中更有首次出現的4輪獨輈車及罕見的金舞袖俑。百戲俑與金舞袖俑。(圖/翻攝自央視)據《央視》報導,專家在平面呈「中」字型的1號墓,發掘出大量陶器、銅器、鐵器以及金銀質地的小型陪葬品,還在這座已知規模最大、等級最高和保存最好的高級貴族墓葬的墓道中,發現目前唯一存在墓中的4輪獨輈車。陪葬的車馬。(圖/翻攝自央視)專家推測該車與棺柩下葬形式有密切關係,或是當時非常少見、下葬時作載柩車使用的運輸車。專家指出,該車總長7.2公尺,上有完整方形彩繪車蓋,兩側寬2.6公尺、前後長4.2公尺,顏色保存完好仍呈鮮紅色。車蓋邊沿有19個蓋弓帽,全數完好的套於蓋弓上。車蓋下有和車輿相當的方形木架。車輿兩側的4具車輪有大型銅車軎(裝飾)。與車轅相交的車衡上有2個車樑。整輛車保存得相當完好。考古學家挖掘出大量文物。(圖/翻攝自央視)另該陪葬坑也發現5組車馬,其中一組為有6羊的羊車,其餘皆為馬車,每頭羊身上均有類似駕馬的飾件,整體型態宛如駕車而出。專家表示,這些發現填補了秦代高等級貴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更是中國古代帝陵極具價值的考古資料。考古學家挖掘出大量文物。(圖/翻攝自央視)考古學家挖掘出大量文物。(圖/翻攝自央視)考古學家還在這座相對獨立,坐南朝北,由南、北墓道及墓室組成的「帝國第1陪葬墓」,發現陶製的螢形壺、缻(也作缶;樂器)、罐、盆、豆(盛食物的器皿);青銅器有鼎、豆、壺、盤、燈、編鐘、鈁(量器)、甑(蒸食用具);玉有玉壁、小玉鼎、圭(祭祀用具);兵器有劍、甲、帶廓銅弩機、銅戈;小型陪葬品則見金銀駱駝、舞袖俑、吹奏俑、百戲俑、馬俑、騎馬俑、獵犬、銀盒、金代鈎和秦半兩。
Blancpain 70周年限定展來了!同步推出「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限量腕錶致敬
劃時代機械式潛水腕錶Blancpain 迎向70周年!自今年1月起,Blancpain便展開一系列盛大的慶祝活動,更於9月底於法國坎城揭幕限量555枚的「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 」。在70周年的尾聲,Blancpain也於台北101購物中心1樓展開限定7天的「Blancpain五十噚70周年限定展」,獨家展出這枚備受矚目的「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 」限量腕錶,為五十噚70周年劃上驚嘆號。(圖/品牌提供)1953年,一代錶壇傳奇問世,Blancpain創製出世上第一枚機械式潛水腕錶,被譽為「當代潛水腕錶之父」。繼1月Blancpain以限量210枚的「五十噚自動潛水腕錶 70周年官網限定版」為五十噚70周年揭開序幕;緊接著Blancpain又以世上第一枚可計時3小時潛水時間的「五十噚Tech Gombessa腕錶」,奠定「當代潛水錶之父」無可取代的地位。到了2023年底,Blancpain藉由「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限量腕錶,重新聚焦五十噚縱橫70年的不朽傳奇。為了向「當代潛水錶之父」五十噚縱橫70年的歷史致敬,Blancpain將於2023年10月19日(四)至10月25日(三)於台北101購物中心1樓松智入口廣場打造期間限定的「Blancpain五十噚70周年限定展」,以五十噚系列走過輝煌的70年為主軸,並獨家展出甫於9月底發布的「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限量腕錶。「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限量腕錶特別選在法國坎城Sainte-Marguerite Island—這個對第一枚五十噚腕錶誕生別具意義的地方盛大揭幕,在70年前,Blancpain當時的CEO Jean-Jacques Fiechter便是在這個地方,測試這枚他傾入對水肺潛水的熱情而誕生的得意之作。然而,當時水肺潛水尚在萌芽的階段,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各列強也紛紛投入對未知深海的探索。而「五十噚」憑藉著多項革命性的專利功能,隨即成為軍事強國在海底探險下堅強的後盾。(圖/品牌提供)「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面盤上映入眼簾的圓形防水指示器,便是受1957年Blancpain為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的軍備所設計的MIL-SPEC腕錶所啟發,這項功能是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軍錶規格的一部分,以確保隊員所配戴的每一只腕錶絕對的安全性。而Blancpain所設計的MIL-SPEC腕錶,也是當時世上唯一符合美國海軍標準的潛水腕錶,Blancpain也藉著重新在「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印上這項標誌,向Blancpain的鐵血傳奇致敬。「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限量腕錶的另一大亮點則是採用「9K青銅金」,Blancpain是首次在全系列腕錶中採用這個材質,其含有37.5%的黃金,帶有9K印記、50%的銅,以及銀、鈀和鎵。與傳統青銅器不同,這種青銅合金具有可與皮膚接觸佩戴的特點,並呈現出美觀大方的粉紅色調。其中添加的黃金可防止氧化產生的銅綠,使用壽命更長。這款周年紀念錶款非但傳承了軍用時計的基因,更與時俱進。錶迷來到「Blancpain五十噚70周年限定展」,不僅能夠一睹全球限量555枚的「五十噚70周年紀念Act 3」限量腕錶,更可以和Blancpain一起走進時光的隧道,認識世上第一只潛水腕錶「五十噚」的鐵血傳奇。凡於活動期間2023年10月19日(四)至10月25日(三),親臨「Blancpain五十噚70周年限定展」,拍下最喜歡的角落,並由現場工作人員引導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Blancpain瑞士原廠空運來台的專為五十噚70周年訂製的限定小禮,數量有限,贈完為止。【Blancpain五十噚70周年限定展】活動期間:2023年10月19日(四)至2023年10月25日(三) ,實際時間依百貨營業時間為主。 活動地點:台北101購物中心1樓 松智入口廣場 (台北市信義區市府路45號1樓)活動內容:凡於活動期間親臨「Blancpain五十噚70周年限定展」,拍下最喜歡的角落,並由現場工作人員引導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Blancpain瑞士原廠空運來台的專為五十噚70周年訂製的限定小禮,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收藏逾14萬件文物!印尼國家博物館「惡火狂燒2hr」建築遭毀損
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donesia,又稱大象博物館)周六(16日)晚間驚傳火警,當局獲報後立刻出動8輛消防車、32名消防員前往救災,大火狂燒了近2小時才得到控制,至於詳細起火原因仍有待調查。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消防局16日晚間8時許獲報,印尼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燒毀了A棟展覽館,消防人員趕抵現場搶救,終於在晚間9點45分控制住火勢。印尼國家博物館發布聲明表示,事發後已立即成立內部調查小組,以確定火災的發生原因,將儘快統整受影響的收藏品,並配合相關部門展開調查。據了解,該間國家博物館於1871年獲得泰國國王朱拉隆功贈送一隻青銅大象,因此又被稱為「大象博物館」,直至2006年館內收藏歷史文物已超過14萬件,包括青銅器、陶瓷、民族誌、古代手稿等文化遺產。
古人也懂嗨?青銅時代遺髮驗出「冰毒成分」 專家:會聚在洞穴裡一起吸
古人比你想像得更懂嗨!科學家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 (Balearic Islands)一處洞穴中,採集到距今30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古人毛髮,並檢測出含有迷幻藥、興奮劑成分,成為歐洲最古老的毒品使用證據。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大學教授朵思(Elisa Guerra-Doce)指出,該頭髮樣本發現於群島中的梅諾卡島(Menorca)某洞穴墓穴,並被裝在內有同心圓裝飾的盒中,以遭染成紅髮的形式被發現。化學分析顯示,頭髮含有抑制迷走神經,加快心率、散大瞳孔及鬆弛支氣管的「阿托品」(Atropine),以及在現代可用來合成安非他命、冰毒的「麻黃鹼」(ephedrine)。朵思認為,該洞穴可能是薩滿儀式場所,古人在此「吸毒」並進入「意識改變」的興奮狀態,而盒子中的同心圓裝飾,或許是用來代表眼睛。朵思將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有趣的是,發現青銅時代毒品的梅諾卡島,其鄰島伊維薩島(Ibiza)及附近島嶼馬加魯夫(Magaluf)都是現代人的派對熱點,可見人類唯一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無法從中學到教訓。另值得一提的是,英國74歲重金屬歌手奧茲‧奧斯本(Ozzy Osbourne)曾因早年吸食致死劑量的各種毒品,卻屢屢逃過死神鐮刀引發科學家興趣。研究後發現,奧茲具有特殊的變異基因,該基因雖讓他更容易酒毒上癮,卻也賦予他超越常人的耐受度。不過,即使有強大基因護體,奧茲還是戒酒戒毒並成功。《CTWANT》提醒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毒品防制諮詢專線:0800-770-885
跳蚤市場買到「中世紀神器」!男原價100倍賣出嗨翻:原本拿來裝飾花園
跳蚤市場總有珍稀寶物!英國一名男子先前用25美元(約新台幣766元)價格買下1根青銅器來裝飾花園,未料這個沉重的管狀物,竟是有超過600年歷史的中世紀手砲,最終以2500美元(約新台幣76655元)價格在拍賣場落槌,讓男子嗨翻。據《紐約時報》報導,漢森拍賣行(Hansons Auctioneers)老闆查爾斯(Charles Hanson)透露,這位不願具名的賣家,當時只是想瞭解「這到底是什麼東西」,經鑑定確認是青銅鑄成的3環鑄造「砲」管,且製造時代是1400年至1450年左右的中世紀晚期。火槍至少有600年歷史。(圖/翻攝自推特)查爾斯指出,這管「砲」雖構造簡單,卻是歷史上最早的小型手持火器,金屬管身安裝在帶有扳機的木製拖板上,只要再埋入火藥袋、彈藥,就成為最原始的火繩槍,且根據文獻,德國騎士最早在1330年使用這款火槍,英國則是15世紀初才有使用紀錄。不過,查爾斯也好奇,這個他從事古董工作20年,第一次見到實物、據信源自13世紀中國的火器,是如何被發現,與怎麼流入到跳蚤市場裡。但對他和賣家來說,沒有什麼比2500美元的拍賣價更讓他們開心。
義大利價值3.9億考古文物遭盜挖 纏訟17年從古董商手中搶回
義大利國家憲兵藝術小組日前宣布,在經過17年的纏訟之後,先前有750件遭盜挖、價值超過1200萬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9億元)文物中於成功從英國古董商賽姆斯(Robin Symes)手中取回,目前這批文物將在羅馬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國家博物館展出。根據《CNN》報導指出,這批文物最早可以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有一張來自伊特魯里亞貴族家庭的青銅三腳桌、兩件馬的閱兵頭飾、兩幅陪葬畫、大理石男性半身像、雕像和青銅器。(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還有一幅壁畫也在盜挖的文物清單中,專家研究過後推測,認為壁畫中所畫的小廟,有可能是在描繪古羅馬維蘇威(Vesuvius)的風光。義大利文化部表示,這些文物是有人秘密在義大利的領土內盜挖的,之後由英國交易商賽姆斯(Robin Symes)擁有的公司Symes走私出國。先前雖然義大利政府多次透過國家總檢察長起訴賽姆斯,要求賽姆斯歸還這些文物。但賽姆斯不僅不配合,甚至還在英國大搞破產程序、在義大利反起訴義大利政府,要求進行民事損害賠償。(圖/達志/美聯社)而賽姆斯的倒台,主要是因為2016年1月的搜查事件,當時義大利卡拉賓尼里(Carabinieri)的藝術犯罪小組警察與瑞士當局合作,突襲賽姆斯位於瑞士日內瓦自由港租用的倉庫,結果警方在倉庫內藏有大量被盜的古董。這些希臘、羅馬和伊特魯里亞的藝術古董文物多達1.7萬件,後經調查後,發現這些文物是義大利當地盜墓集團Medici幫在近40年的時間內,從義大利伊特魯里亞、羅馬時代的考古遺址中盜挖得來的,至此也證實了賽姆斯與盜墓集團Medici幫之間的關係。此事件後,賽姆斯也從此神隱,不再接受任何的媒體採訪與曝光。(圖/達志/美聯社)
搜奇/水庫乾涸驚見3400年前古城 神秘王國現身
隨著氣候危機加劇,中東地區面臨越來越嚴重的人類、動物和農業供水壓力,像是在伊拉克,過去一年就經歷了毀滅性的乾旱,民眾和農作物都亟需水源,不過這場乾旱也造成境內規模最大的摩蘇爾大壩(Mosul dam)水庫水位大幅降低,暴露出平常位於水下的湖床區域,並發現3400年歷史的的城市遺址。伊拉克水庫水位因乾旱下降,意外暴露出已有3400年歷史的城市遺址。(圖/翻攝自University of Tübingen eScience Cente網站) 根據《獨立報》和《CNN》報導,在底格里斯河摩蘇爾大壩水庫出現的宮殿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米坦尼(Mitanni)王國,也是古代近東(ancient Near East)最少被研究的國家之一。根據考古團隊的說法,米坦尼王國在青銅器時代統治了現今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數百年。專家表示,米坦尼王國從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前1300年左右統治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北部邊緣,直到被外敵西臺人和亞述人的王國摧毀。考古團隊在2022年初,發現這座大型城市的遺跡,包括一個倉庫群、工業建築和防禦城牆,還有罐子中裝著楔形文字板,上面有千年歷史文字的陶塊。專家認為,這座城市的遺跡之所以能保存良好,是因為在西元前1350年左右摧毀整座城的一場地震。地震導致部分泥牆坍塌,並完整覆蓋住建築群,保護它不被湖水溶解。專家表示,這座古跡在2018年的乾旱時期,也曾暫時暴露出一座宮殿,根據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古代近東研究所考古學家普立茲(Ivana Puljiz)表示,這座宮殿處處都有精心設計,光是泥磚牆就厚達2公尺,有些牆高也超過2公尺,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抹灰牆。研究團隊還在遺跡中發現許多紅色和藍色的壁畫,可能是當時宮殿的共同特徵之一,不過很少保存下來被發現。不過宮殿後來再度被水淹沒,當時考古團隊只能加緊腳步,為了保護遺址免受未來洪水的影響,該團隊用礫石填充了現場,並用防水布覆蓋。水庫現在已經填滿水,該遺址再次回到水下。摩蘇爾大壩因為建在不合適的地質上,自1980年代建造至今,壩體的穩固性一直印發外界擔憂,專家們過去曾警告,大壩可能隨時倒塌,並可能會因此沿著底格里斯河向巴格達造成災難性的洪水。
藍智庫故宫告別蘭亭 李永萍問故宮院長是否記得文化人初衷
為對故宮展出進入最後倒數的蘭千山館國寶作「最後巡禮」,國民黨智庫文教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邀請「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發起人,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永萍,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等人,到故宮看蘭千文物。陳學聖說,蘭千山館中的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展期將到12月25日止,之後蘭千文物就要被故宮院長吳密察趕出故宮,呼籲民眾把握最後機會,到故宮親炙國寶雋永之美。蘭千山館文物中的「鎮館之寶」,唐朝褚遂良「黃絹本蘭亭集序」及懷素千字文目前正在故宮「王世貞收藏展」中一併展出。由於王羲之手書的蘭亭集序真跡已不在世間,但唐太宗曾命大書法家臨摹王羲之蘭亭,摹本仍留在世間,雖然版本很多,但蘭千山館寄存在故宮的褚遂良黃絹本蘭亭,被書法界評為保存狀況最好的真跡。而另一件唐代懷素千字文,則是懷素在60歲時所寫,雖然名氣不如懷素40歲時手書的草書名作「自敘帖」,但書法界卻推崇是充分展現懷素書法技巧純熟之作,絕對是藏家眼中的夢幻逸品。陳學聖看完展覽後「感慨萬千」,因為故宮文物寄存制度即將改變,蘭千山館文物可能會從此離開台灣,台灣民眾再也難以親眼目睹這批珍貴的文物,呼籲大家趕緊把握時間到故宮觀賞。陳學聖說,國民黨智庫為矯正故宮犯下的嚴重錯誤,在國發會公共政策平台發起了「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附議案,雖然已經超過5000人連署門檻,但仍需要更多人來附議,展現公民力量。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也說,看完這幾件即將離開故宮的國寶,不禁回想起,她在擔任立委期間,吳密察還是文建會副主委,她曾與吳密察挑燈夜戰,逐條修文資法。她說,往事歷歷在目,但不知吳密察是否仍同當年,對文化傳承有熱情與文化多元的包容心?吳院長是否已忘了初心?畢竟豐富館藏應是博物館的使命,故宮卻是修改寄存規定,對古物寄存設下重重門檻,似欠缺「包容」的精神。李永萍說,她聽到段心儀老師的解說後,才得知如此脆弱的黃絹本,經過千年保留至今,是多麼不容易。她說,唐朝歐陽詢臨的蘭亭集序,曾刻在石碑上望永留存,後來還是裂成了三塊,反觀黃絹本卻能抵過無數天災、戰爭,還曾流浪到日本。若非蘭千山館主人林柏壽費盡千辛萬苦將國寶買回來,民眾如何有幸在台灣能一睹大書法家傳奇真跡?故宮將這樣的寶貝留在台灣,還有什麼爭議可言?又怎麼開得了口,叫蘭千山館後人拿回去?台灣怎會墮落至此?這兩幅書畫是舉世皆知的國寶級文物,而且不過就是兩個捲軸,又不是青銅器、馬車,故宮怎會沒空間寄存?擔任今日導覽的段心儀表示,蘭千山館文物的內涵與脈絡,能與人們的生活閱歷產生共鳴,如此令人引以為傲的文物,未來若從台灣消失,令人難以接受,因此,必須要讓國人明瞭台灣究竟失去了什麼。她也建議,應及早從教育途徑著手,各級學校皆應帶學生參觀故宮,讓孩子從小就能與故宮文物建立連結。此外,故宮每年帶來龐大經濟效益,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已有深度連結,但眼見被視為「永恆存在」的故宮將變質,除了文化人深感痛心外,也勢必將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嚴重衝擊。國民黨智庫發起搶救故宮蘭千山館文物的連署活動,已經跨越國發會門檻,但部分蘭千山館國寶可能在12月25日後就無緣在台灣展出,智庫召集人陳學聖等人今日也到故宮向展期將結束的唐朝褚遂良「黃絹本蘭亭集序」作最後巡禮。(圖/國民黨智庫提供)
解決黑暗殖民時代的問題 德國正式歸還奈及利亞20座青銅文物
奈及利亞政府與德國政府在7月簽署了一份協議,德國政府承諾將會歸還國內收藏超過1100件文物給奈及利亞。而日前有消息指出,德國政府已經歸還了20座貝寧青銅器給奈及利亞。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 (Annalena Baerbock) 還出席了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所舉辦的交接儀式,貝爾博克在儀式上直言「偷這些青銅器是錯誤的行為,保留這些青銅器也是,早該把這些青銅器回歸到原本的家中」。貝爾博克也表示,奈及利亞是德國在非洲第二大的貿易夥伴,他希望透過歸還這些物品的舉動,能夠成為「處理黑暗的殖民歷史問題」的開端,同時也可以讓雙邊開啟新的篇章。據了解,這批青銅器最找可以追溯至13世紀,當時英國入侵位於奈及利亞南方的貝寧王國(Kingdom of Benin)後,英國士兵就掠奪了當地超過5000件的藝術品。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藝術品開始在歐洲各大博物館中流竄,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就收藏超過200件貝寧青銅器。
台北故宮文物保管流程匪夷所思 陸國博前副館長:一步錯步步錯
近期台北故宮庫房中發生的瓷器損壞事件引發人們對文物庫房安全的關注。大陸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今天(14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雖然博物館庫房中文物損毀事件時有發生,可是本次台北故宮文物損毀事件從文物保管的流程來看仍是匪夷所思的。陳履生直言,有嚴格的流程規範,還要很好地執行才能確保文物的安全。如果不嚴格執行規範的話,文物安全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台北故宮近日被爆出有3件瓷器發生破損,一件是「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一件是「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至於第三件「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因人為疏失導致破損過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說,當時共有2名同事,1人從共裝有6件文物的錦盒拿取4件文物出來,並在未告知其他同事盒子內還有其他文物情況下,未將盒蓋扣上。吳密察說,另一名同事因此誤認為錦盒里的文物已全部拿出,「他看見盒底的布有些脫落,想黏回去,翻過來2個文物就掉出來,1個用身體擋住沒掉下去。」另1個掉下去而致毀損的就是「青花花卉盤」。陳履生表示,台北故宮藏品有瓷器、書畫、青銅器、玉器等很多門類,它們有不同的保存環境,通常被安置在不同的庫房中,並有不同的保存狀態。書畫的包裝與瓷器的包裝完全不同,瓷器的包裝和青銅器的包裝也有差異。不同的包裝擺放方式也不同,不可倒置是必須要遵守的規定。陳履生表示,對於易碎的瓷器來說,大小合適的包裝盒或囊匣所具有的防震、防碎的要求非常關鍵。一個盒子中裝6件瓷器不是不可以,如果是相似的器型,比如都是器型不大的盤子或碗,也算正常。博物館處理這種包裝,一般是考慮到文物的關聯性,比如是一個墓葬中出土,或是同一位藏家捐贈,需要在同一個盒子中保存以防混淆。而對於那些沒有關聯性的瓷器或比較大的器型,應該是一個盒子裝一件更便於保存、移動或運輸,也更安全。顯然,一個盒子裡面裝6件瓷器,它們擺放的上下關係都有可能影響到文物的安全。對於工作人員來說,必須知道這個盒子里裝有幾件文物。陳履生指出,台北故宮事件的核心問題是一名工作人員沒有按照流程把盒蓋的扣子給扣上,另外一名工作人員不知道裡面還有瓷器,把盒子翻轉過來。陳履生表示,修復包裝盒的底部,在裡面有文物的情況下去裱糊是難以想象的。裱糊盒子底部本身就對其中的瓷器構成了危險。正確的規範應該是在裱糊的時候把文物取出來,修復完成之後再把文物放入其中,扣上扣子。陳履生指出,裝有6件瓷器的盒子倒置本來就是錯,蓋子不扣則是錯上加錯。這是一個執行規章和工作流程的問題。博物館庫房中的工作人員必須注意到關聯文物安全的每一個細節,否則一失萬無。從打開盒子不扣好扣子到倒置,一步錯,步步錯,最終釀成悲劇。陳履生表示,台北故宮文物損毀事件是違反規章和操作流程的典型案例。在博物館中建立科學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從包裝到打開的方式、保存文物的環境以及監控其保存狀態,每個環節都要有詳細規範。陳履生表示,任何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是緊密聯繫的。有嚴格的流程規範,還要很好地執行才能確保文物的安全。不管如何包裝,如何提示,如何建立相關的流程規章,如果不嚴格執行規範的話,文物安全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特別是像瓷器、漆器等易碎的文物和藝術品,還有那些出土的已經埋在地下數千年的文物,其本身就容易損壞,必須用特定的包裝、專業的拿取方法,輕拿輕放。
攝影記者直播跌入三星堆文物坑 網傳破碎文物旁邊「還有一攤血」
四川三星堆遺址挖掘多年,前後投入不少考古學家與資源,出土8個祭祀坑,如今的年代歸屬至今仍眾說紛紜,不過日前正在挖掘一件約一公尺的青銅器神獸,不料央視記者採訪時卻傳出攝影記者踩空,掉入考古坑中壓碎文物,甚至攝影機摔壞,自己也受傷見血,而直播當下畫面也曝光,幾秒後隨即轉回攝影棚內,整件事也引發網友熱議。該直播最後停在文字記者與工作人員的腳上,疑似攝影記者跌入坑洞中。(圖/翻攝自微博)綜合港媒報導,26日週五開始流傳多張對話截圖,網友瘋傳央視記者直播「攝像機摔了」、「國寶扁了」,甚至還有三星堆文物坑照片,瓷器碎片旁邊竟然還多了血,微博博主「劉春山TMT」也發文透露,央視記者在三星堆直播,攝影記者不慎掉入挖掘現場,因此導致文物破碎與記者流血。不少網友也找到了這段直播畫面,23日下午五點半左右,央視女記者直播和一名工作人員進行三星坑的採訪,突然鏡頭劇烈搖晃,最後定格在女記者和工作人員的鞋套上,而畫面也立刻跳回棚內,中斷了直播。隨後流出文物照片破碎,甚至有血跡在旁的照片,不過央視至今尚未對此事件作出回應,若真的有文物因此受到破壞,價值恐難以計算。
中視採訪唐獎得主 罕獲大英博物館開放入內拍攝
中視新聞記者余意、楊其皓、古水興日前飛往英國及加拿大,專訪今年唐獎得主,先是到英國7天,採訪今年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教授,她是牛津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教授,專研中國青銅器、玉器,一直非常關注大陸與中亞鄰國交流,而這次最特別的就是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進行專訪,館方罕見開放讓台灣媒體於開館前入內拍攝。採訪過程還可能面臨各種挑戰,中視記者余意提及,一開始與教授溝通訪綱時,其實對方對媒體拍攝有諸多限制,經過幾天相處之後,羅森感受到中視採訪團隊的專業與熱情,並且相當尊重博物館繁瑣的規定,以及對待文物的謹慎態度,讓她對台灣媒體大為改觀,原本很注重隱私的她,甚至還邀請團隊到她家拍攝,事後更寫下感謝mail給記者。這其中的過程也是余意最深刻的一環,「能讓受訪者從有戒心到敞開心扉,進而對台灣媒體徹底改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訪問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教授,中視團隊罕獲大英博物館開放入內拍攝。(圖/中視提供)結束英國行程後,採訪團隊趕緊飛往加拿大溫哥華,台灣與英國的時差為7小時;英國與加拿大的時差又是5小時,所以採訪除了要抓緊時間之外,還要克服時差,余意回想:「到加拿大後只要一到下午就會很想睡,就算現在回來台灣還是日夜顛倒,克服時差真的很難!」另外,她還觀察到國外目前都沒有人戴口罩,如果戴口罩走在路上,反而要承受許多異樣眼光,但在人多的場域,她為了自我保護仍選擇戴上,即使內心壓力不小。而出國前,公司也特別準備清冠一號讓記者帶出國,以備不時之需。這趟出國採訪,剛好遇上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前,台海情勢一度緊張,受訪者一聽到中視新聞來自台灣,都表達關心之意,讓余意備感溫暖,她則希望透過這次中視團隊所採訪記錄的唐獎得主專題,讓不同文化可以交流,並實踐各族群相互包容與尊重。
46名少女裸體陪葬…2千年後頭骨長出「綠色水晶」 專家揭古墓秘密
一處巨大的封土堆下面,竟然隱藏著屍骸長滿綠色結晶之謎,46名妙齡少女的裸體殉葬的後面,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歷經千年保存完好的黑色腦髓,數量眾多的有毒香瓜子,奇特的喪葬方式,撲朔迷離的墓主人身份,這些難以解釋的謎題,全都來自於神秘的靖安大墓.2006年12月的一天,在江西靖安一座山包附近,水口村村民在撿柴時忽然發現了一個深不見底的盜洞,隨即就向當地文物部門進行了舉報。專家們趕到現場發現,村民口中所說的山包,其實是一個埋葬墓室的封土堆,在盜洞旁邊摻雜著青膏泥、殘破的絲織品與木板,加上絲織品殘留的出現,都說明了這片地下埋葬著一座高等級的貴族墓葬。據了解,盜洞寬80厘米,高約1米多,朝著封土堆中心直接延伸下去8米多,最底部是三個相對獨立的密閉空間,全是由厚實木料構成的構件。經過初步的現場勘探,盜洞所在的封土堆直徑超過30米,高將近有20多米。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公安機關迅速偵破了這起盜墓案,追繳回來的文物也成了對大墓做出初步判斷的重要依據。46名少女裸體陪葬,專家揭古墓秘密。專家認為,這是一座春秋時期的大型墓葬,與東周時期絕大多數的貴族墓葬類似,也是一個典型的豎穴土坑墓,深茂的封土共分為五層,外層用來混淆人們注意的腐殖土,第二層是防水的粘土混合層,第三層是混雜的石塊堆積,第四層是覆蓋墓穴的沙土層,最後一層是防水防潮的青膏泥層。經過一段時間的挖掘,專家終於找到了墓葬邊緣,整個大墓邊緣的長度達到了,驚人的東西寬為11.4米,南北長為14.7米,開口面積為168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墓葬面積,早已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夏商周諸侯大墓。不久後,專家們發現了期待已久的棺木,然而其數量多達47具,完全顛覆的專家們的認知。隨著棺木不斷開啟,令人感到震驚的是,22具遺骸中,只有7具可以進行性別鑒定,全部都屬於女性,年齡都在15到25歲之間,其餘沒有找到遺骸的棺木中,都可以找到人體沉積物的存在,由此可以推斷,裡面全部都是46位年輕女性,還全部屬於裸體下葬,而這些女性的死因仍沒有找到。46名少女裸體陪葬,專家揭古墓秘密。隨後的清理中,接著發現了8個黑色的腦組織,更奇怪的是,一些有頭骨的木棺中並不會發現腦髓,可在出土腦髓中的木棺中,都不會有骸骨,而是一些更加奇怪的綠色水晶。經過鑑定,這些晶體主要含有磷鐵等成分,基本可以確定是酸磷鐵結晶,形成原因還不能確定,只能推測它和人體內的特殊元素與地下水成分有關。很快一個突破性的發現出現了,從棺木中提起器物時,專家們發現了一些植物種子與香瓜子,數量眾多的香瓜子全都出自於人類遺骸的棺木,這說明女子生前全吃了含有香瓜的食物,還都在食物未被消化前就死亡了,這下紡織女工的集體死亡殉葬之謎,就此解開。與此同時,在靖安大墓的50公里外,突然出土了12件大型的青銅器,根據青銅器上面的銘文記載,這些全都屬於徐國國君所屬。據悉,徐國就是輔佐大禹治水的功臣伯益所建,巔峰時期有36個鄰國朝貢,還曾征戰過周朝首都鎬京;春秋時期,徐國與楚國不斷發生衝突,其中一位國君就死在戰場,而他極有可能就是靖安大墓的主人,但至今仍未證實。
3000年三星堆青銅鳥足神像合併 考古未完待續「歷史之謎等待破解」
大陸央視新聞17日報導,三星堆再「上新」,8號坑新出土的頂尊屈身倒立銅人像與36年前2號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完美拼合,話題再次登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一起「蹲守」。這一重磅新聞揭示的資訊巨大,也留下巨大想像空間。央視報導,修復專家將這件組合文物重新命名為「鳥足曲身頂尊神像」。3000年前,它們被「分離」、埋藏在不同的祭祀坑中。1986年,青銅鳥腳人像重見天日,當時發掘的兩個坑中大多數文物完成了拼接與修復,但包括這件在內的一小部分文物是殘缺的,無法與其它碎片組合成功。當時不知它為何物,不知它有何用途,這差一點就成為無解之謎。如今這件奇奇怪怪的青銅器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瞬間就擁有了無可比擬的精神氣質,頭頂尊、手撐罍、腳踏鳥,身體後翻……正如專家所言,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拼積木」。兩件青銅器的「合璧」證明了2號坑和8號坑極有可能同時埋藏,對於揭開三星堆謎團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六個新的祭祀坑剛發現時,曾有專家大膽預測,多組祭祀坑可能是同時期的,是同一場儀式活動之後的產物,只不過這一假設需要考古來一點點證明。報導稱,這就是考古的魅力。此次跨坑文物的拼接,對後續文物的修復尤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到底還有多少青銅器可以拼合,不同的青銅器有多少種排列組合,值得期待。更讓人腦洞大開的是,1986年發現的兩個坑的文物修復早已完成,有的是不是需要重新審視、重新拼接?八個坑的文物將展示出古蜀人怎樣神奇的精神世界?近日,8號坑內一尊造型獨特、工藝複雜的青銅神壇被成功提取。這不禁讓人想起此前2號坑發現的青銅神壇。當時的考古學家只能根據有限的殘件去拼接復原。而現在三星堆博物館內的青銅神樹,剛出土時殘破不堪,共計2479塊碎片。專家經過10年時間修復,還原出它靈動的樣子,但殘損的那些部分依然令人歎息……如今新的發現,也可能讓這棵神樹有機會找回失落的部分,讓修復師們這些年深藏於心的遺憾有了彌補的機會。截至目前,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面積約占遺址總面積的千分之一左右。1929年,人們在三星堆真武村的燕家院子發現玉石器坑時,誰會想到此後會陸續發現新的祭祀坑?每一項考古發現都會解決一些舊問題,同時又提出許多新問題,達成一些共識,又引發新一輪的討論。這不僅僅是有趣的「拼圖遊戲」,更是人類對自己歷史的凝視與研讀。三星堆考古未完待續,引發更多人對中華璀璨文化的探索與尋根,發現歷史的當代價值,並照亮未來的路。
跨國考古團隊通力合作 新疆4千年美麗「小河公主」身世之謎揭曉
上個世紀初,考古學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荒蕪的沙漠中,發現「小河墓地」並挖出上百具木乃伊,其中一具女性木乃伊出土時令人驚艷,除了其保存狀態良好之外,女子的皮膚白皙、臉孔深邃,眼睫毛也仍纖長明顯,因此獲得「小河公主」美名。她究竟是誰?一直以來困擾著考古學家,不過經過包括美、中、韓及德國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後近日有了驚訝發現,「小河公主」雖然有著西方面孔,但似乎不是外來民族,而是當地一支已在1萬多年前就幾乎消失的部族後代。根據「CNN」報導,跟著「小河公主」一起出土的這批木乃伊可追溯到3700至41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中期,他們的保存狀態都相當良好,不管是臉部肌膚紋理、髮色,還是身上的衣物全都清晰可見,他們究竟來自哪裡?考古學家起初從其羊毛服飾、墓穴中的乳酪、小米等推論,他們可能是來自西亞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或是沙漠綠洲的農業民族,後經遷徙才到達塔里木盆地。不過,一個由中國大陸、德國、美國與韓國研究人員組成的跨國團隊昨(27日)在期刊《自然》發布最新研究,透過DNA分析,他們發現「小河公主」並不是外來族群,而是在冰河時期就生存於當地的人種後裔。「我們發現了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他們實際上代表了一個高度遺傳孤立的當地人群」,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在塔里木盆地發現的木乃伊沒有和當地其他族群混種的跡象,而是古代北歐亞混血人(Ancient North Eurasians)直系後代,其在距今10000年前就幾乎消失,目前只有西伯利亞及美洲原住民身上有找到部分基因。「小河公主」。(圖/翻攝自新浪)哈佛大學人類學副教授沃琳娜(Christina Warinner)表示,「與他們的基因隔離情況相反,他們似乎非常接受來自遊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的思想與技術,同時保存著其他群體沒有的獨特文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教授弗蘭切蒂(Michael Frachetti)則表示,由於塔里木盆地在青銅器時代是各方往來的交通要道,因此該地區的人群多少會與外族廣泛混合,這也讓「小河公主」這批木乃伊未與其他族群混種的現象更加受人矚目。
波灣戰爭後流浪30年 「吉爾伽美什夢幻泥板」將歸還伊拉克
一塊罕見的楔形文字泥板「吉爾伽美什夢幻泥板」(Gilgamesh DreamTablet)記載著世界最古老文學作品之一的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部分內容,目前已被美國下令正式歸還移交給伊拉克當局。根據《BBC》報導,這塊約為3600年前的宗教文本顯示了《吉爾伽美什史詩》中蘇美爾人詩歌的一個部分。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作品之一,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從伊拉克的一個博物館被掠奪走。過去的30年裡,這塊古文物被偷運到許多國家,並附有假文件。直到2年前,它還在美國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一個博物館裡被醒目地展出。但23日當它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Institution)的一個儀式上被正式移交時,該塊泥板開始了返回祖國的新旅程。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公認最古老的史詩,它的部分故事在希伯來聖經中得到了反映。這塊泥板是用楔形文字的阿卡德語(Akkadian)書寫的,這是幾千年前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使用的一種黏土書寫系統。學者們在1853年發現了這塊泥板,當時在伊拉克北部的亞述國王阿蘇爾˙巴尼帕爾(Assur Banipal)的圖書館廢墟中發現了12塊泥板的版本。事件圍繞著烏魯克(Uruk)國王吉爾伽美什在西元前2800年至2500年之間的某個時期內的統治。故事中指出,吉爾伽美什國王是一位擁有超人力量的半神,他的力量是從他母親那裡繼承來的。在一個由動物養大的同伴的陪同下,他殺死了代表眾神暴力的天牛,並試圖發現永生的秘密。在另一次冒險中,他遊到海底去採集一種不朽的植物,然後被一條蛇偷走了植物。然而這塊泥板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從伊拉克的一個博物館被盜走。人們對它後來的遭遇知之甚少,直到2003年,一個古董商從倫敦的一個錢幣商那裡買下了它,當時泥板上面早已佈滿灰塵,無法閱讀。該古董經銷商用國際郵件將這塊泥板運到美國,並未申報正式入境。到了美國後,一位楔形文字專家認出這塊泥板上記載著吉爾伽美什史詩的一部分。2007年,該古董商將這塊泥板賣給了另一個買家,並附上了一封假信,稱其曾在1981年購買的一箱古代青銅器碎片中。此後這塊泥板又在不同國家的拍賣會上被多次出售,然後在2014年被具有保守基督教精神的藝術和工藝品公司「Hobby Lobby」在一次私人拍賣會中買下。該公司為這塊泥板支付了超過167萬美元(約4631萬新台幣),並在其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聖經博物館(Museum of the Bible)中醒目地展示出來。2017年「Hobby Lobby」因對其博物館收購的數千件伊拉克文物貼錯標籤而被罰款數百萬美元。事實上,這些文物是通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以色列走私到美國的。同年,博物館的一位館長開始研究吉爾伽美什夢幻泥板的出處,該博物館還通知伊拉克政府,該文物在他們手中。2019年,美國特工從博物館扣押了這塊泥板,7月,一名美國聯邦法官下達將其歸還伊拉克當局的命令。它是美國同意交還給伊拉克的17000件被掠奪的文物之一。聯合國文化組織總幹事阿祖萊(Audrey Azoulay)說:「通過歸還這些非法獲得的文物,美國和伊拉克當局允許伊拉克人民與他們歷史中的一頁重新連接起來。這種特殊的歸還方式,是對那些破壞遺產並將其用於資助暴力和恐怖主義的人的一次重大勝利。」這塊泥板一旦回到伊拉克,將被送到巴格達(Baghdad)國家博物館,在那裡,神話中吉爾伽美什國王的夢想將再次被保存在他們應在的地方。
英修復4000年歷史棺木 專家曝:陪葬物顯示死者地位尊貴
英國林肯郡(Lincolnshire)一間泰特尼高爾夫俱樂部(Tetney Golf Club),2018年7月重新翻修時,於小池塘的地底約10到12英尺(約3到3.6公尺)處,挖掘出一具長3公尺、寬1公尺,大約有4000年歷史的棺木;經考古學家協助修復後,據其埋葬方式推測,棺木中所葬的男性遺骸,生前地位應相當顯赫。根據《Nytimes》報導,發現這具棺木時正值炎熱的夏季,又曾浸泡在水中,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of Sheffield)考古學系博士威莫特(Hugh Wilmott)接獲消息後,立即前往搶救修復,以避免棺木狀況惡化,「那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夏天,暴露在外的棺木會很快腐爛,修復它連幾天都不能等,更不用說幾週了。」考古學家們在檢視了棺木後發現,該棺材是由挖空的橡木製成,內中有紅豆杉、杜松葉等,墳墓上方還有礫石丘,而棺內躺著一具過世年齡約30至40歲的男性屍骨,這具男性遺骸手中還握有一支木製手柄的石斧;有專家根據這些特徵,推測棺木應是在40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下葬,而遺骸手中的石斧在當時是權威的象徵,推測該名男子生前地位應相當崇高。棺材中還發現了一把保存完好的木柄斧頭。(圖/翻攝自Nytimes)威莫特博士表示,棺木經初步修復後,目前將先放置在臨時冷藏庫中進行乾燥,後續將交由約克市的「約克考古發掘與研究有限公司」(York Archaeological Trust)持續進行維護,負責人潘特(IanPanter)粗估,想將這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棺木良好保存,至少需耗費2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