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住住家
」 財政部 囤房稅 囤房稅2.0 自住 囤房自住房屋新增設戶籍規定 新北稅處寄發輔導通知書
房屋稅2.0新制新增自住房屋自今年7月起必須「設有戶籍」才能享有房屋稅自住優惠稅率之規定。因此新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已針對今(113)年6月30日以前已適用自住用稅率房屋,但尚未設立戶籍登記者,分別於8月30日及9月25日寄出輔導通知書,收到通知的民眾,只要在114年3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不用提出申請,就可以繼續享有自住優惠稅率1.2%。如果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僅持有一戶自住房屋,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稅率還可降到1%。新北稅處說明,自住房屋除了無出租或營業使用、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限全國3戶以外,還必須「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並設有戶籍。如果未設戶籍就會被認定為非自住的房屋,必須依全國歸戶的總戶數,按非自住住家用差別稅率課徵,若按財政部公告之參考基準,直轄市為3.2%〜4.8%。新北稅處進一步提醒,民眾如為節省房屋稅而辦理戶籍遷移,建議先一併評估是否會影響其他租稅優惠或請領補助。另外,今年7月以後新取得的房屋,如為自住使用,除了要遷入戶籍以外,記得要在114年3月24日以前向稅捐處申報適用自住稅率,否則114年期房屋稅單將會按較高的非自住稅率課徵,民眾如果有任何房屋稅疑問,歡迎就近向房屋所屬稅捐分處洽詢。
桃市府通過《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 36萬自住戶減稅859元
因應「囤房稅2.0」上路改為全國歸戶,桃園市也通過《桃園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單一戶自住房稅率降為1%,預估桃園市約有36萬戶受惠、每戶減稅約859元;另外,按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應稅房屋戶數適用較低之差別稅率1.5%至2.4%,1年以內待銷房屋稅降為2%,囤房者則調高到3.2%至4.8%,預估全市稅損至少9003萬元,將請中央補足,修正案將提案至議會審議。桃園市政會議4日審議通過《桃園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地稅局說明,本次修法以「單一自住房屋輕稅」、「未作有效使用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重稅」為修正方向,蒐集其他五都研擬內容及財政部頒訂相關子法規,審慎評估擬具修正草案,近期將提案至桃園市議會審議。地稅局表示,首先在「單一自住房屋輕稅」上,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於全國僅持有1戶,供自住、有戶籍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者,稅率將由1.2%調降為1%,預估桃園市約有36萬戶受惠,每戶減稅約859元。再者,為鼓勵多屋族釋出閒置房屋,促使空屋有效利用,增加租賃市場供給,並考量繼承取得的共有房屋較難有效使用,修正草案明定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一般租金標準或繼承共有房屋,按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應稅房屋戶數適用較低的差別稅率1.5%至2.4%,較桃園修正前稅率2.4%或3.6%還低,預估桃園市約有1萬多戶受惠。地稅局統計桃園市建商持有待銷售房屋超過2年尚未售出,占全部未出售比率僅3.64%,為鼓勵建商儘速將新建房屋銷售完畢,給予市民更多居住選擇,將1年以內待銷售房屋稅率由2.4%調降為2%。地稅局指出,考量桃園市並無嚴重囤房情形,因此其餘持有多戶且未有效使用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者,參考財政部基準修訂按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應稅房屋戶數適用較高的差別稅率3.2%至4.8%,期許透過適度提高閒置房屋持有者稅負,鼓勵將房屋出租供市民使用,讓房屋發揮最大使用價值。地稅局進一步說明,本次修正目前預估稅收損失約9003萬元,但自住房屋若未於明年3月24日前設立戶籍,將被改按較高的囤房稅課稅,目前還無法準確評估實際稅收影響,因本市徵收率是比照財政部基準修訂,若稅收實有損失,將請中央補足該部分的稅損。地稅局強調,將持續做好溝通,希望社會各界支持修正草案,並獲得市議會審議順利通過,於明年開徵順利適用,相關修法內容可至稅務局官網「房屋稅差別稅率2.0專區」查詢。
「富爸媽」避稅!房屋贈與移轉創33年新高 雙北居前二名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7月囤房稅2.0上路,為達節稅效益,「富爸媽」紛紛卯起來送房,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全台上半年贈與移轉棟數達2.87萬棟、年增3%,創1991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高。內政部統計顯示,贈與移轉的高峰期為房地合一稅實施前的2015年,當年高達5.5萬棟,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降至4.1萬棟,不過近年隨房價上漲、房市熱絡,贈與移轉棟數逐年攀高,去年已達5.2萬棟,今年上半年續成長3%。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中央銀行信用管制針對七都自然人購買第二屋,貸款由6成降為5成、且無寬限期,購置第三戶高價住宅貸款上限僅4成,此外,今手7月上路的囤房稅2.0,規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改採「全國歸戶」,且調高多屋者房屋稅率達2~4.8%,各種限貸、重稅壓在多屋者身上,使多戶持有人贈與房產給親人的需求提高。以六都來看,房價最高的台北、新北不僅贈與移轉棟數高居一、二名,上半年年增率7.3%、4.9%也遙遙領先其他四都,反應雙北房價高、年輕人購屋不易,贈與移需求大,尤其台北市不少金字塔族群,若持有多戶不動產,房屋稅等持有成本較高,更有贈與房產給親人的節稅需求。此外,戰後嬰兒潮世代多是享受台灣早年經濟成長、擁有房產的族群,隨此世代步入老年,加上贈與移轉快速增加,今年繼承移轉則有趨緩,內政部統計顯示,上半年繼承移轉為3.73萬棟、年減3.1%,但仍創下有統計以來同期次高。
七月新制懶人包!4項民生改革「交通微罪、囤房稅2.0」一次看
時序即將邁入7月,政府有多項新措施將上路,與交通有關的8項「交通微罪」不開放檢舉外,還包括振興花東觀光的「250元農粉幣」、診所免費發放300萬劑快篩,以及囤房稅2.0新制等。「交通微罪」不開放檢舉據了解,先前行政院通過了相關修法草案和配套措施,將最高罰款限制在1200元以下的輕微違規列入不予民眾舉報並且不計分的範疇中,包括橋樑、隧道、圓環、障礙物對面、人行道(包含騎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臨時停車;交岔路口、公共汽車招呼站10公尺及消防出入口5公內臨時停車;不依順行方向或併排臨時停車;橋樑、隧道、圓環、礙物對、人行道(包含騎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交岔路口、公共汽車招呼站10公尺內或消防車出入口5公尺內違規停車;機場、車站、碼頭、學校、娛樂、展覽、競技、市場、或其他公共場所出入口或消防栓前違規停車;身心障礙專用停車位違規停車;機車駕駛人或附載座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騎機車手持行動電話;汽機車駕駛人手持香菸、吸食、點燃香菸致有影響他人行車安全;倒車未顯示燈光或不注意行人、大型車倒車無人在後指引等十種情況。不過這也引起了一些民眾和路權團體的不滿,為此,交通部也重新修訂道交條例,決議開放4個違規項目讓民眾可以檢舉,包括機車駕駛人或附載座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橋樑、隧道、圓環、障礙物對面、人行道(包含騎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臨時停車、違規停車;不依順行方向或併排臨時停車;橋樑、隧道、圓環、礙物對、人行道(包含騎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交岔路口、公共汽車招呼站10公尺內或消防車出入口5公尺內違規停車;身心障礙專用停車位違規停車等。此外,根據第63條的規定,汽車駕駛人若違規,將依危害程度記1至3點。現行規定是駕駛人在一年內累積滿12點,駕照將被吊扣2個月;若在兩年內被吊扣駕駛執照兩次,再次被記違規點數者,將吊銷其駕駛執照。然而駕駛人若累積達6點,一年內可申請一次自費講習,並扣抵2點。修訂後的新規定允許駕駛人一年內可申請兩次自費講習,每次扣抵2點,合計最多扣抵4點。花蓮農業部發放70萬張「農粉幣」為了振興花東地區觀光,花蓮農業部自7月1日至10月31日,發放70萬張「農粉幣」,每張價值250元,到花蓮遊玩者及在指定電商平台消費滿千者都可以領取,可以用於花蓮店家實體消費。免費發放300萬劑快篩近期疫情升溫,疾管署也與藥師公會合作,於6月底前在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設置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發送點,配送844萬餘劑家用快篩試劑,包括效期至113年5月底約184萬劑、113年6月660萬劑供民眾若出現症狀時即可使用。疾管署也考量到醫療院所有症狀個案的需求性,故於113年5月即規劃醫療院所發放之策略,將效期至113年9月至114年1月的300萬劑快篩試劑,包括效期至113年9月共計35萬劑;113年12月共計143萬劑;114年1月122萬劑,於7月起透過800家以上醫療院所提供民眾就醫時使用,此策略著重於診所就診個案及其家人有快篩的需求,以接續6月底藥局發放方案。囤房稅2.0為了落實居住正義,蔡總統於113年1月3日公布修正《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將於113年7月1日上路。第一項改革是加重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利用者的房屋稅負擔,合理化房屋稅負,因此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改按「全國歸戶」及調高其法定稅率為2%-4.8%,且各地方政府都必須按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並採「全數累進」方式課徵(超過一定戶數全部適用較高稅率,非分別適用各級距稅率〔例如2戶以內3.2%、3-4戶3.8%、5-6戶4.2%、7戶以上4.8%,小財如有5戶房屋,則這5戶都會按4.2%課稅〕)。為了減輕全國僅持有單一房屋且供自住的家戶房屋稅負擔,第二項改革是全國單一自住房屋(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全國僅持有1戶房屋,供自住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稅率從1.2%調降至1%;而為了鼓勵釋出空(閒)置房屋,促進房屋有效利用、增加租賃市場供給,第三項改革是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調高為2%-4.8%,但如果將房屋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可適用較低的1.5%-2.4%(等同最高稅率減半,也比修法前最高稅率3.6%少1/3),透過稅率差距,鼓勵多屋族將空屋提供出租。此外,將房屋供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或公益出租使用,仍適用1.2%,稅負更輕。財政部也提到,因繼承成為共有房屋所有人,在房屋處分及利用上較難與其他共有人達成共識,致房屋未能有效利用,與自願購入房屋有所不同,應適度減輕非自願持有共有房屋者的稅負,因此第四項改革為繼承取得共有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排除適用其他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2%-4.8%,改按較低的1.5%-2.4%(最高稅率也比修法前少1/3);而為了促使建商加速釋出餘屋,第五項改革為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調高為2%-4.8%,但建商興建住家用房屋在合理銷售期間2年以內,可適用較低的2%-3.6%,透過稅率差距,鼓勵建商依市場狀況調整價格加速出售,可望增加房屋市場供給。
「囤房稅2.0」稅率基準出爐 建商餘屋超過5年稅率要收4.8%
「囤房稅2.0」稅率基準今(6)日出爐,當中六都(甲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除特定房屋外)稅率3.2%起,2戶以內適用稅率3.2%、7戶以上稅率4.8%;其餘縣市稅率2.8%起,新竹縣市等(乙組)7戶以上稅率4.8%,離島等(丙組)8戶以上稅率4.8%。而建商若持有餘屋超過五年,最高稅率要收4.8%。財政部根據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囤房稅2.0),地方政府均應訂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差別稅率。財政部規劃,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分成3類,第一類為出租申報達租金標準及繼承取得共有房屋,適用稅率1.5%~2.4%;第二類為建商餘屋,2年內適用稅率2%~3.6%,超過2年稅率2%~4.8%;第三類為「非自住自出租非繼承取得房屋」,適用稅率2%~4.8%。其中,建商餘屋按「持有期間」而非「戶數」適用差別稅率,且全國22縣市一體適用,1年以內適用稅率2%,超過1年、2年以內稅率2.8%,超過2年、4年以內3.6%,超過4年、5年以內4.2%,超過5年適用稅率4.8%。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祭囤房稅2.0打房 囤房大戶避稅現轉手潮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祭「囤房稅2.0」打房,囤房大戶出現轉手潮。財政部7月31日公布2023年度全國非自住住宅房屋稅籍情形,擁有非自住房屋的人數計有54萬5586人,相較於去年增加近2萬戶,但是擁有逾5戶、逾10戶人數比去年減少。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囤房大戶為避稅,以人頭方式將房子移轉予親戚,甚至紅粉知己。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今年囤房大戶減少有兩原因,其一是7月起《平均地權條例》打房新制上路後,私法人(企業)不能購買住宅,許多企業高層為避免日後因繼承導至產權分散爭議,先行規劃資產,應是重要因素;其二是政府打房動作頻頻,囤房稅箭在弦上,許多縣市已調高囤房稅率,因此減少名下持有房產數量。巿場人士透露,有囤房大戶為避免遭課重稅,將房子移轉給親戚、紅粉知己,甚至以限制登記、設定債權等方式找人頭分散持有房屋數。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擁有多戶以上非自住房屋的大戶,較2022年減少,逾10戶者為1608人,比去年1659人,年減3.1%;逾5戶者有8781人,也較去年的9127人,年減3.8%。增加較多的反而是「小囤房族」,1戶者44萬1841人,較去年的42萬2697人,大增1萬9144人;2戶則6萬7783人,相較於去年的6萬6521人,增加1262戶。財政部解析,持有多戶者逐漸減少,持1、2戶者增加,可能是多屋者把房子處理了,例如賣掉、贈與等,可看出囤房族囤戶數向下挪移。財政部推出囤房稅2.0全案要送立院審議,若三讀通過,非自住住家改為全國總歸戶,稅率從1.5%到3.6%,調升為2%到4.8%等,並且未來各縣市都要採取差別稅率。不過,稅務稽徵機關反映,未來全國總歸戶稽徵作業複雜,為了解決地方稅捐機關的問題,財政部研擬配套,將比照地價稅,房屋稅設定一個基準日。財政部官員解釋,現行房屋稅課徵所屬期間是7月到隔年的6月30日,稅捐稽徵作業人員要每個月訪視房屋用途,以對應適用的稅率。訂立一個基準日後,以基準日的房屋持有者、房屋使用情形來認定課徵房屋稅,作業較簡單。由於房屋稅是4月寄發稅單、5月繳稅,所以基準日可能在2、3月。
「囤房稅2.0」增加房東壓力? 財政部解釋:出租百萬房節省1.2萬稅金
近期「囤房稅2.0」被控會增加房東在稅金上的壓力,為此,財政部解釋,若以新台幣100萬元的房價來計算的話,如做出租使用且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房東適用的房屋稅最高稅率為2.4%,相較於現行的3.6%或2.0方案適用對象的4.8%,這項改革有望減輕1.2萬元至2.4萬元的稅金負擔。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財政部表示,「囤房稅2.0」的設計目的在於通過出租房屋時較低的稅率,增加住家用房屋租賃市場的供應量,以穩定租金。除此之外,這項改革還能減輕房東的稅負。在新方案中,房東的最低稅率比現行方案低0.5個百分點,而最高稅率比現行最高稅率3.6%低1.2個百分點。財政部提醒,2.0方案仍保留公益出租人和社會住宅的優惠稅率為1.2%。對於擁有多套房屋的家庭,如果將其中的房屋提供給社會住宅或公益出租使用,稅負將進一步減輕,房屋所有人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這些政策優惠。財政部也表示,目前全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約有60萬戶,根據內政部的統計,約有10%的住宅被低度使用或處於空置狀態。換句話說,約有6萬戶房屋可以釋出並提供給租屋市場使用。
律師林智群為囤房稅2.0緩頰 掀起網友正反論戰
國內高昂房價難以撼動,《平均地權條例》修法1日上路,行政院會昨(6日)也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擬調升囤房稅率。律師林智群盤點過去7年政府推行的打炒房政策,直言不要「自己買不起房子,就抱怨說是政府不作為」。行政院今(6)日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律師林智群列出7年來民進黨政府打房政策。(圖/財政部)行政院昨(6日)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囤房稅」將從現行個別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並將非自住住家稅率從1.5%至3.6%間,調升至2%至4.8%間。對此,律師林智群在臉書發文,並列出7年來民進黨政府打擊房價的政策,直言不要自己買不起房子,就抱怨說是政府不作為。律師林智群昨(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過去7年政府打房做了7項對策,包括「禁止紅單轉讓/預售屋換約」、「實價登錄2.0」、「房地合一2.0」、「降低購買第三戶以上/高價住宅的貸款成數到4成」、央行多次升息、「炒房有刑責,是犯罪行為,最高可以判3年。」他直言這樣子叫政府不作為,沒做功課,不去了解,只要買不起房子,就抱怨政府不作為,最後還說到最好政府可以確保人人能用低價買到台北市蛋黃區電梯大樓3房的房子。此文一出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本身從事房地產業,一邊聽業主砲轟政府打房政策,一邊看網路轟政府帶頭炒房」、「那些人可能認為買不起台北市信義區的房子就是政府不作為」,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有作為不代表有成果」、「有作為但是太晚了,現在房價都漲到天上了」。
囤房稅上路「租屋族」也剉咧等 房仲憂:亂拳打死老師傅
財政部6日由行政院拍板通過「囤房稅2.0」,被視為打炒房再度出招,預計最快明年7月上路,持有多戶者首當其衝,沒有房子的租屋族,也跟著剉咧等,因為房東租屋成本增加,很可能轉嫁到房租上。這次「囤房稅2.0」祭出2大改革,其一是將原先囤房稅以縣市各別歸戶,改為全國總歸戶;另一部分是將現行非自住住家稅率1.5~3.6%,調升至2~4.8%。對於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房屋或繼承取得共有住家用房屋者,則將稅率調降至1.5~2.4%;同時針對建商餘屋持有年限在2年以內者,稅率調高至2~3.6%。財政部將研擬《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函報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修法,預計最快明年7月上路、後年5月開始課稅。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囤房稅是針對非自用住宅持有數量加重稅率,對於自用住宅來說,並無影響,首當其衝的包括建商,合辦都更的地主,以及多戶持有的包租公;不過擔心的是,房東恐怕會以持有成本增加為由,將費用轉嫁給租屋族,年輕人累積首購基金的路又更加長遠。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也認為,在囤房稅之前,已有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及平均地權條例重挫市場交易,囤房稅將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拉高,未必會立即導入銷售市場,反而房租可能率先反應。不過也有業者持反面想法,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就說,首先房東收到新制後稅單的時間點可能在後年,二來屋齡10年以上房子影響較小,第三若市場上只有少數房東受影響,倘若別的出租房屋租金沒漲,不見得可以全部轉嫁出去,後續還須觀察。至於影響最深的囤房大戶,曾敬德也提到,過去幾年景氣大好時,有些投資客南下掃貨,預售案一次買好幾戶,未來不分區域總歸戶後,房屋稅一間可能就多幾千到上萬元。由於接近年底總統大選,曾敬德認為,近期不斷有房市政策出爐,雖然單一政策影響有限,且影響多屋族、非自用類型的族群,但一般民眾不清楚政策到底影響甚麼,尤其下半年又是選前重要的時間點,若是高房價問題發酵,不斷有房市政策被拋出,恐怕會「亂拳打死老師傅」。
6縣市「囤房稅」7月登場 專家教這招節稅
今年7月起,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以及高雄市等6縣市正式實施囤房稅。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囤房稅的課稅範圍以「非自住住家」為主,所以持有3戶以內自住房屋的民眾,並非政策的加稅對象。按房屋稅條例規定,個人「自住」房屋三戶內享優惠稅率1.2%,至於囤房稅指「非自住」房屋差別稅率,超過自住額度,地方政府可設定最低1.5%,最高3.6%。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6縣市地方政府預估,今年囤房稅上路後,明年6縣市的合計房屋稅收可望增約10至11億元,對地方財政不無小補。陳定中表示,持有多戶非自住房屋的納稅人,若想規劃節稅,除了可將資產分散到家族成員名下,也可考慮公益出租人身分來節省稅金。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囤房稅的課稅範圍以「非自住住家」為主,所以持有3戶以內自住房屋的民眾,非政策的加稅對象。張旭嵐分析,跨縣市的非自用房屋不在累計範圍,不排除之後大戶會在多縣市布局,降低稅負。
財政部緊盯囤房大戶 逾千件需補稅
財政部針對10戶以上囤房大戶查稅結果出爐!據財政部調查,1734件10戶以上囤房大戶租賃所得,核定補稅案就超過千件,達1006件,補稅占比高達58%、近6成,補稅金額9944萬元,將近億元,顯示囤房大戶漏稅的情況嚴重。為了遏止囤房,財政部依據立法院所通過的臨時提案,針對個人房屋租賃所得進行專案查核,加強持有10戶以上非自住房屋者的租賃所得查稅,該項查核計畫在3月底完成。財部查核結果,核定補稅案1006件,補徵稅額9944萬元,未來各地區國稅局仍要持續列管追蹤持有10戶以上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者的租賃所得申報情形。除查核10戶以上囤房大戶外,今年繼續推動查核5戶以上囤房大戶的租賃所得是否誠實報稅。財政部表示,不論常態性或專案性查核,各區國稅局過去都會將租賃所得,列入查核重點,未來視情況滾動式檢討,以防杜逃漏稅,維護租稅公平。財政部昨也公布3月全國賦稅收入為2027億元,年增率0.9%,首季稅收4827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率3.3%,包括第1季綜合所得稅、關稅、營業稅、房屋稅、契稅也都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不過證交稅受俄烏戰爭、美聯準升息衝擊,3月稅收年減0.7%,為連續3個月負成長,累計前3月證交稅收為502億元,年減10.2%,不過也創歷年同期次高。
財政部不推囤房稅修法 2點理由曝光
儘管在野黨團均將囤房稅修法列本會期優先法案,但財政部考量對持有多屋者訂定全國一致差別稅率衝擊層面甚廣,且易衍生爭議,決定不推動囤房稅修法。不過,將督促各地方政府合理評定房屋稅稅基及徵收率,合理化房屋稅負。去年11月3日立法院財委會審查囤房稅相關修正草案時,行政院並未提出對案,最後朝野立委提出版本眾多,難以聚焦,國民黨財委會召委李貴敏裁示「擇期再審」,財長蘇建榮並允諾三個月內提出囤房稅修法評估。財政部日前將囤房稅修法可行性評估報告送交立院財委會,結論是對持有多屋者採行加重課徵房屋稅「宜審慎」,主張囤房稅應採受益原則及地方自治,由各地方政府視投入公建資源及區域發展情形,課以不同稅負,讓最大受益者負擔較高稅負。財政部提出二點理由說明不主張囤房稅修法,一是持有多屋態樣不同,在台北市轄內區域發展差距小,訂定差別稅率,沒有爭議;若擴大到全國,各直轄市及縣市房屋均按相同標準課徵,因城鄉差距,恐引發爭議。例如在北市持有精華區4戶大廈與持有台東縣偏鄉4戶磚造房屋,按相同較高稅率課徵,有違公平性。另還需考量繼承或共有房屋等問題,繼承取得多戶祖厝如認屬囤房未盡合理;又共有房屋如何計算持有戶數,持有幾戶認屬囤房,不易訂定全國統一標準。二是增加的房屋稅較容易轉嫁予房客,導致租金上漲。在房客需求彈性較小的租屋市場,若對房屋課徵較高持有稅成本,房東可能將增加稅負移轉予房客,反致租金上漲,對剛就業的青年或經濟弱勢者,加重生活負擔。財政部強調,影響房價因素眾多,租稅僅其中之一,房市價格取決於供需及預期心理,也涉及建造材料、人工、資金等成本因素,房價合理化不能只靠租稅。對多位立委提案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採全國歸戶,按持有戶數級距適用差別稅率,財政部提出四點理由,認為實務上難以執行。首先是納稅義務人的房屋可能坐落不同直轄市、縣市,若採全國歸戶,且仍維持現行各直轄市、縣市訂定不同徵收率,實務上難以執行。二是房屋稅按月計徵,年度中如持有戶數或使用情形有變動,將影響適用稅率,稽徵作業繁複。三是無法考量城鄉差距,可能發生都會區房屋實質稅負較偏鄉房屋為低,造成不公平。四是地方稅捐稽徵機關評估,需配合大幅修正資訊系統等,作業約二至三年。
財政部曝房屋稅審查2方向:限縮免稅門檻、囤房稅暫不修
財政部高層指出,下會期房屋稅條例審查有兩大方向,包括限縮房屋稅免稅門檻(房屋現值10萬元以下免課房屋稅)排除法人與限定自然人三戶內適用,防堵化整為零;另針對囤房稅率上限,因地方政府反彈,可能傾向暫不修法。下會期房屋稅條例修法一覽我國為照顧弱勢,現行房屋稅條例規定,若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則免課房屋稅。然而,國稅局近年發現不少法人或自然人房東,刻意將名下房產分割小坪數「化整為零」,甚至還出現上千坪房屋按3坪切割案例。依財部統計,近年房屋稅案件約1,282萬件,其中有229萬件(約18%)為免稅案件。在六都房屋稅免稅案件數方面,新北市以23.9萬件居冠、台南市23.8萬件居次、桃園市20.3萬件第三。在其他縣市則以彰化縣22.9萬件領先群雄。為防堵分割避稅,財政部自2021年啟動房屋稅條例修法,排除法人適用,同時也限制自然人最多三戶免稅額度。因朝野對房屋稅該項修法共識高,原本已在2021年5月中完成初審,但當時本土疫情快速升溫且朝野對房屋稅條例另一項囤房稅率未有共識,加上2021下半年會期碰到預算會期與在野杯葛,修法腳步停滯至今。在囤房稅率(非自住住家稅率)方面,原本朝野立委提出多達十個版本修正草案,主張調高非自住住家稅率最高至10%。因應財委會2021年11月3日決議,財政部必須在三個月內(2022年2月3日前)針對囤房稅率天花板3.6%調高與否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官員指出,經徵詢各地方政府意見,我國除台北市外的21個縣市皆反對調高囤房稅率上限,且多數縣市也反對再下修自住稅率1.2%,因每調降0.1個百分點,地方財源將減少11億元。在地方政府反對情況下,目前主要方向仍為暫不調整囤房稅率上下限。官員也表示,除現行已採用囤房稅的北市,台南、高雄、桃園、台中、新北等五都與新竹縣市也表態將施行囤房稅,採四戶或六戶以上適用3.6%稅率,這也和朝野立委提高多屋持有稅理念不謀而合,同時亦兼顧地方自治原則,財政部樂見其成。
囤房稅實現居住正義?1/囤房稅抑制房價 朝野立委提7版本 周一決戰見真章
備受外界矚目的《房屋稅條例》第5條修正草案,也就是囤房稅條款,下週一將進入實質條文審查,政院及財政部目前對「囤房稅」的立場仍高度保留,但在野黨磨刀霍霍、要藉囤房稅壓抑房價,爭取買不起房的青年族群支持。在此之下,雖然政院未提對案,綠委郭國文仍以個人名義提出囤房稅版本「備戰」。藍委私下爆料,傳出政院期待綠委阻擋立院訂囤房稅的規劃,但藍委辦公室近來被支持者期待囤房稅早日過關的關切電話「打爆」,如果民進黨拒絕制訂囤房稅條款,「打房」就是玩假的,誰要為居住不正義負責,選民自有公評。為了抑制房價,朝野立委共提出多達七版本的囤房稅修法,主要內容可粗略分為「調高非自住住家稅率上限或下限」、「調降自住稅率」,「直接訂定差別稅率」等三種方向。至於行政院則沒有提出任何版本,財政部長蘇建榮29日在立院答詢時表示,囤房稅牽涉層面廣,還要考量到繼承或共有房屋等問題,也會擔心房東會間接轉嫁到房客或買主,應審慎評估。立院才剛剛三讀通過房地合一2.0修正案,預計7月1日上路,立院財政委員會又接力審查「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簡稱囤房稅草案),在野黨強調,只有房地合一2.0與囤房稅一起上路,才能象徵台灣重視居住正義,但由於行政院目前對於立法態度很保留,也讓民進黨立委明知支持者中多數是青年、很重視該議題,但表態就相對謹慎。目前已在財政委員會待審的囤房稅高達七版本,國民黨立委的版本中,賴士葆版草案稅賦最重,但賴士葆澄清,他的版本最簡捷可行,也不會增加稅務機關的稽徵成本,畢竟其他立委的草案多半分為「自住」「非自住」,但真要區分房屋是自住、非自住,對稅務人員而言其實是很困難的事,不如以持有房屋的棟數作為課徵囤房稅的基準。簡單的說,賴士葆版與現行房屋稅相較,第一戶、第二戶都調降,第三戶持平,第四戶起直接大幅拉升,依照全國總歸戶下的差別稅率,持有第1戶房屋,稅率0.8%到1.2%,2戶以上就採取差別稅率,2~3戶稅率1.2%至3%、4~5戶稅率3%至4%、6~9戶4%至6%、擁有10戶以上的稅率可以高達8%,而且房屋標準單價將從現行3年評定一次,縮短為2年評定一次,以便更真實反映房價起伏。賴士葆指出,國內有4屋以上者僅佔3.97%。其中,個人平均擁有5.2戶,每一法人擁有25.4戶,大多數民眾應不會反對讓這些「多屋族」加點稅。他還說,目前房地合一稅每年稅收約110億元新台幣,房屋稅則高達800億元,囤房稅就是為增加這些「多屋族」的持屋成本。至於藍委曾銘宗與費鴻泰所提的版本,則將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提高到5%,同時明訂各地方政府應以全國歸戶資料來訂定差別稅率,也就是持有四戶以上稅率不得低於5%。民進黨立委則有郭國文以個人名義連署提出修法,明訂房屋若屬自住或公益出租,稅率可降至1%,但是其他供住家用者,則提高門檻,稅率從2%起算,最高稅率達4.8%。他指出,現行的房屋稅,自住三戶內稅率是1.2%,非自住住家用稅率為1.5%至3.6%,郭國文版及藍委楊瓊瓔版,都將自住住家用稅率從現行的1.2%調降至1%,非自住住家稅率天花板則拉高到4.8%。民眾黨提出的版本則規定,房屋所有權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僅持有1戶、或者公益出租,才可以採行0.6%至1.2%稅率,否則其他住家用房屋將採取累進差別稅率,持有6戶以上的稅率最高稅率4.8%。時代力量版本的稅率則最重,除單一自住稅率1%、其他供自住或公益出租稅率1.2%,非供自住且非公益出租人出租房屋,以全國為範圍計算戶數,並採累進稅率課徵囤房稅,其中10戶以上適用稅率最高可達10%。此外,非住家用房屋如果空置,也就是空屋,稅率也將高達5%~8%。面對朝野立委競相提出囤房稅草案,財長蘇建榮在回答藍委曾銘宗質詢時曾表示,行政院並非不實施囤房稅,而是將囤房稅設定為中長期的措施,希望更多審慎研議。此外,房屋稅是地方稅,由地方政府所屬的稅捐機關負責徵收,但「多屋者」持有樣態多元,現行規定是,「非自住住家」是以「直轄市及縣市歸戶」計算戶數課差別稅率,但未來加重課稅若擴大到全國,仍需考量到繼承或共有房屋等問題,實際牽涉的層面很廣,訂定全國統一標準確實有難度,財政部也擔心房東會以囤房稅為由,間接轉嫁到房客或買主,希望立院審慎評估。不過,蘇建榮的「待中長期研議」的緩兵之計,不僅無法說服想要爭取更多青年認同的在野黨認同,連民進黨立委私下都有微詞,面對2022縣市長選舉將登場,一邊是青年選票、一邊是不樂見政府打房打過頭的建商及投資人,「囤房稅」是否能在立院闖關成功,外界都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