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年老
」接受老去1/無法接受變老「周迅一起床就哭泣」 專家:焦慮,是因為失去掌控力
綜藝教父王偉忠領到「敬老卡」時,突然意識到自己已成銀髮族;藝人周迅自爆自己曾害怕變老,天天起床就哭泣。當第一根白髮出現時怎麼辦?急著拔掉假裝一切沒發生,或染髮遮蓋留住青春尾巴?「多數人面對年老都會感到焦慮,因為我們對生命的流逝無從掌握。」專家提醒,唯有「接受這樣的自己」,慢慢練習走向人生下個階段,才能優雅老去。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2003年全台65歲以上人口佔比9.24%,2013年提升至11.53%,2023年4月再攀升至17.8%,已達415萬人。國發會也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20%),2070年時將近一半的台灣人民年齡都超過65歲,首當其衝便是長照問題,除了社會福利之外,如何面對年老更變成全民議題。現年75歲的滾石音樂董事長段鍾沂,曾受訪透露面對老去的心路歷程,「大約65歲,食量下降、經常打翻杯子、東西拿不穩,老的跡象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有一次我騎腳踏車去淡水,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段鍾沂說,以前一群打球的朋友,這二、三年間,有的心臟開了二次刀;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65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生理的退化,會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跟著浮現,衰老是生命中無可避免的過程,正因為完全無法掌控,所以容易使人感到焦慮。(圖/123RF)49歲的周迅曾自爆,5年前在電視劇《如懿傳》演出18歲少女,遭批滿臉皺紋,讓她陷入變老的焦慮,天天起床就開始哭,無法正視容貌隨歲月自然變化一事,持續好幾年後才坦然釋懷,「你可以鄙視某個人的人品,但鄙視衰老是不客觀的。」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多數人都不想變老,除了身體機能、容貌退化之外,可能也顯示生產力下降,甚至與社會逐漸脫節。「但最大的焦慮感在於,變老這件事,完全無法掌控!你無法控制自己要以多快的速度變老,也不是今天跑步50分鐘,明天就會變年輕一些。」黃宜靜說,許多人是在發現第一根白髮時,驚覺自己不知不覺變老了,而當下的反應,也正代表你對衰老的態度。「有些人會立刻拔掉白髮,對變老還處於否認狀態;有些則選擇染髮,希能保有青春外表;少部分處之泰然,接受自己目前的模樣。」白髮是無法隱藏的,正如同衰老,同樣不被掌控,但可以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掌控部分事物,例如維持穩定的生活作息,好讓睡眠、體力變得比較好,而對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記憶力變差,可做些記憶力訓練延緩退化之外,也要試著接納這樣的自己,不必看低、也不要看高,了解自身確切的位置,就是最棒的狀態。日前王偉忠推新書《欸!我坐到哪裡了!?》,敘述他去年65歲領到「敬老卡」時,想起自己從20歲工作一路到合法退休年紀,突然覺得悲壯又微妙,於是決定邀約其他同樣滿65歲的好友,一起刷敬老卡免費搭公車,享受「嗶嗶嗶」三聲的尊榮服務,還免費騎YouBike,搭5折高鐵回老家,把「敬老」發揮到淋漓盡致。「人的衰老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超越』衰老,而且還是可以哈哈大笑。」王偉忠做了「敬自己年老」的示範。
【舒心BAR】吳若權:父母頑強 子女難為
子女長大後,面對年老父母時的害怕、恐懼與憤怒,都只是根源一種潛意識:我們也害怕失去父母,甚至擔心自己,步上他們的後塵。你會不會覺得父母年紀愈大、愈頑強、也愈難相處?究竟如何陪伴父母走過晚年,不再彼此傷害?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來自父母單一的方面,如果你只是聚焦到父母的問題行為,而忽略了要主動改善彼此互動的關係,就可能很難走出困境。父母年紀愈老,就會愈抗拒改變,因為你所期待的父母的改變,有可能是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所以在你的眼中,他們才會格外地頑強。幾乎所有難以相處的年老父母,在他們邁向晚年的期間,都會面對難以承受的失落,包括:失去青春、失去老友、失去健康,甚至失去伴侶。所有的失落之間,都有連鎖效應。 學習傾聽 鼓勵表達情緒當你的父母長期處於這些失落的狀態,而懂得回頭修正你的態度,就有機會改變彼此的關係。你所能夠做的是:留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踩到地雷。並且在父母願意的範圍之內,盡力協助他們,在晚年總結此生的遺憾,平和地接受一切過去的失落。與其為了年老的父母嘮叨不休而苦惱,或為了他們的沉默寡言而感到擔心,不如學習主動如何去傾聽父母,鼓勵他們把情緒表達出來。你可以藉由陪伴父母追憶過往、或者找其他人為父母提供更多的慰藉,引導他們走出哀痛的同時,你更需要學習的好好照顧自己。根據美國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的統計,因為父母難以相處,而感覺到焦慮的成年子女,比例超過50%。即使許多成年子女,其實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和父母保持距離,但是面對父母年老體衰,幾乎每個人都不得不重新回頭,面對這一段關係!近年來,台灣社會流傳一則,令人感慨良多的玩笑話:「我們是為孝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不會被子女孝養的第一代。」讓我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還帶著一點感傷。因為它不只是一句玩笑話,而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事實。有時候我們的害怕、恐懼與憤怒,都只是根源一種潛意識:我們也害怕失去父母,甚至擔心自己,步上他們的後塵?也許父母很難改變,但是你可以選擇一條和他們不同的路。甚至有一天,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之後,你以為所有痛苦都在這裡解脫,但這往往只是一個更大的遺憾的開始。不過,即便事情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你還有成長與自由的機會,同時也避免讓自己,在年老之後,成為一個難相處的人。自身覺察 把握改變機會你可以回頭檢視自己跟父母的互動,甚至發現自己身上也有父母難相處的影子。當你有所覺察,這就是改變的機會。《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書中,將年老的父母分為6種類型。分別是:1.依賴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難以忍受獨處,希望子女隨傳隨到。當你必須跟他分開的時候,他就會立刻表現出身體的不舒服。碰到這類型的父母,你必須要學習設定底線。讓父母知道,在哪個程度之上,你很樂意成為他們的依賴;哪一些事情,你無法辦到。因為你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空間,雙方才能共處。2.潑冷水型的父母:他們的行為特質是,對別人極度挑剔,卻沒有辦法承受別人的責難。不但不講理,而且總要別人讓步。你最好的應對之道是:避免做出容易引起父母負面反應的事情,選擇讓彼此都開心且樂在其中的活動。同時你也要小心,不要自己的性格變得負面,因為那幾乎是有傳染性的。3.自戀型的父母:這種父母的自我形象扭曲。一方面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另外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通常只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從來不在乎會對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碰到這樣的父母,你只能盡力停止你和他之間的意氣之爭,避免會讓彼此產生衝突。4.控制型父母:這類父母具有被動攻擊的人格,如果父母想要控制止,而子女的反應不如他們的預期,他們就會開始生氣。面對這樣的父母,你必須要知道:他們的內心深處是比你更痛苦。這時候你要特別的小心,你很容易也成為控制狂,回頭想讓父母一切都聽你的。5.自毀型的父母:他們可能有過一些成癮的問題、或是飲食失調的問題,甚至有某種強迫性的舉止。如果情況更嚴重的父母,還可能會有自殺的傾向。面對這一類型的父母,你需要專家的協助。你可以請教有經驗的老年照護社工師之類的專家,甚至考慮將父母送到精神科的日間照護中心。6.恐懼型的父母:這一類型父母常杞人憂天。他們會一直擔心、容易恐慌、有睡眠障礙,一天到晚都感覺到身體不舒服適,而其中有一些身體的狀況是真的;而有些狀況只是他們的想像而已。和這一類型的父母相處,你必須要深入了解他們的成長過程,設法了解他的恐懼人格形成的背景,因此而放下和他們對抗的想法,並且開始同情你的父母,割捨自己對於父母所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以上跟你分享的是,有關橡實出版《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的摘要內容!歡迎你前往《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與父母相處體驗喔!《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書封(圖/橡實出版提供)《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本書的功用之一,是讓你看到這令人痛苦的親子關係,可以透過應對心態及溝通模式的調整而獲得改善。讓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難相處背後的掙扎與痛苦。———————————————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
【金馬56】關注高齡同志議題 導演嘆:「從沒被這麼多男人拒絕過!」
強勢問鼎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等5項大獎的《叔‧叔》,20日晚間於金馬影展進行全台首映。21日導演楊曜愷也接受媒體訪問,他分享本片之所以關注「高齡同志們的愛情」的原因,甚至爆料因為題材特殊,讓他在選角時屢屢碰壁,讓他開玩笑說:「我一生中沒有被那麼多男人拒絕過。」值得一提的是,長年關注同志議題的楊曜愷導演,聽聞最近西門町6號出口前,出現難得一見的「彩虹地景」,更興奮地糾劇組成員前去朝聖,甚至與地景合影留念,大讚台灣真是個同志友善的國家。《叔‧叔》導演楊曜愷大讚台灣真是個同志友善的國家。(圖/彭子桓攝)由太保、袁富華兩大演技派男星領銜主演的《叔‧叔》,透過兩位已婚高齡同志的黃昏之愛,旁敲側擊他們面對自身真正情感與情慾的需求,以及面對家庭、社會責任時的矛盾與掙扎,並帶出同志族群面對年老時的長照、社會福利等議題。導演楊曜愷表示這次之所以選擇去關注高齡同志的原因:「我的前兩部作品都在國外拍攝,但畢竟我是香港人,所以很高興這次終於有機會,能回到香港拍電影。一開始做劇本研究時,看到江紹祺教授所寫的《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書中提到年長同志們的故事,覺得非常有趣,而且這些都是從來沒有被講述過的故事。我於是聯絡作者,透過作者的牽線,再聯繫到書中一些受訪者。透過與這些受訪者的對談,讓我覺得一定要把這部電影拍出來,加上一些受訪者其實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讓我覺得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顯得更加重要。」太保(右)、袁富華(左)在本片大談高齡已婚禁忌之戀。(圖/采昌國際提供)不過也因為題材特殊,讓導演在挑選主要演員時屢屢碰壁,他更開玩笑說:「真的非常困難,我一生中沒有被那麼多男人拒絕過。」他並透露:「很少有男演員願意演同志角色,因為65、70歲這年齡的演員,幾乎都是武打戲出身。其實我也找過其他武打演員,他們都說有興趣,卻拒絕親密戲或吻戲,所以就無法拍這類型電影了。我前後共找了120位演員,電影演員、電視演員、電台的、連旁白配音演員都找過了,最後終於找到太保接演。等太保確定之後,再去找另外一位能配合太保的演員,接著又是從頭開始問演員們的意願,最後千辛萬苦才找到袁富華來演。」《叔‧叔》即將在明年2月於台灣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