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龜
」 革龜 擱淺罕見「革龜」擱淺死因出爐! 誤食425公分魚線「消化道病變」虛弱餓死
屏東海生館於7月4日收容了1隻擱淺的革龜,經過搶救治療後仍在隔日死亡,海保救援網團隊解剖後才發現,革龜的腸道裡有2條總長為425公分的魚線,也導致牠的消化道扭轉無法蠕動。相關病理報告則顯示其死因是壞死性腸炎造成的急性敗血症,推測革龜由於誤食魚線,多日無法進食而死亡。根據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海生館)的資料,事情發生在當日下午3時左右,海保署通報,屏東縣萬里桐海域潮間帶發現了1隻擱淺革龜,該海龜曲線長約115公分,體重約130公斤。經屏東縣政府同意後,由海巡署、海保署、熱心民眾等協助,將其送至海生館收容,但仍在隔日(5日)上午6時53分左右不幸去世。海保署提到,經解剖從性腺判斷,這是1隻未成熟的公革龜,且發現其從食道至胃部都沒有任何食物,消化道更有不正常的扭曲現象,後經X光拍攝,才看到接近消化道末端處有金屬物質。革龜的腸道總長有666公分,卻有2段總長為425公分的魚線纏繞,隨著腸胃蠕動嵌入腸道黏膜已有一段時間,進而導致黏膜出血水腫、無法正常消化吸收,讓革龜不能進食,體內更有多處脂肪漿液性萎縮。對此,海保署呼籲,漁民或民眾在垂釣過後應將魚線收好,隨意丟棄魚線恐導致其附著在其他生物上,造成海龜誤食的問題出現,而若是發現擱淺海龜,應播打海巡署專線118,後續將由海保署建立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海保救援網MARN)進行處置通報。另外,海生館介紹道,革龜體長約2至3公尺,成龜重約500公斤,是為所有海龜中體型最大的,並以水母為主時、屬於遠洋品種,在台灣附近海域極為罕見。
難過!列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 革龜擱淺經搶救仍不治
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的「革龜」4日下午擱淺在恆春萬里桐潮間帶,民眾發現時生命跡象不穩定、全身是傷,經眾人合力將百公斤重的牠帶回海生館水生生物收容中心搶救後,5日不治,目前正待解剖結果釐清死因。據了解,4日下午,恆春萬里桐居民發現1隻罕見的活體革龜擱淺在潮間帶,目測約破百公斤,但革龜奄奄一息,一點活力也沒有,民眾見狀趕緊聯繫海生館水生生物收容中心,並合力將牠帶回館內治療。海保署表示,該隻革龜體長約115公分、體重約130公斤,是亞成體的個體,牠的右前肢有缺損,但屬舊傷,但背甲甲殼縱向多處有1至3公分的擦傷,右側邊緣則有20公分長的擦傷,另左肢內側有4乘10公分大小的傷口。海保署指出,革龜送到海生館後,獸醫師馬上替牠清創,並給予藥劑預防感染,隨後將牠安置在軟墊上,並置於淺水水缸予以漂浮減輕負重,但經過一番搶救後,獸醫師在5日早上午6點53分發現,革龜已無生命跡象,目前已安排解剖,待結果出爐後以釐清死因。維基百科介紹,革龜是目前地球上最重的爬蟲動物。學者表示,革龜也是體型最大的海龜,體長約2至3公尺,成龜重約500公斤,其背甲由革質皮膚包覆,體色多為黑或深藍色,體表滿布許多白色斑點,在台灣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也被列入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又稱棱皮龜、楊桃龜或木瓜龜,體重可達300至500公斤。學者說,革龜主要分布於三大洋,當中太平洋族群可分為東太平洋與西太平洋2群,革龜於西太平洋的產卵地主要在印尼、巴布亞紐新幾內亞以及索羅門群島,數量瀕危,至於台灣並非革龜產卵地。學者解釋,革龜前肢與身體的比例是所有海龜當中最長的,比起其他海龜,革龜有更好的游泳及潛水能力,而除了成熟母龜會上岸產卵外,牠們終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洄游,幾乎不會靠近沿岸覓食。學者強調,革龜在台灣附近海域極為罕見,根據過往衛星追蹤資料顯示,台灣南部水域也為革龜移動的範圍之一,目前台灣有7筆死亡擱淺紀錄,本島5筆、金門及澎湖各1筆,當中首宗活體革龜擱淺發生在2022年的新北福隆,並未成功救活。
龜龜加油!超珍稀革龜擱淺墾丁斷肢命危 海生館全力搶救中
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萬里桐潮間帶,昨日下午發現一隻瀕危保育類革龜擱淺,其右臂斷肢、生命跡象不穩定,民眾立即通報海巡人員,並與海生館水生生物收容中心合力將超過100公斤的革龜帶回館內救援治療。據了解,昨日擱淺的海龜體長約115公分,重約130公斤,革龜是體型最大的海龜,受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列入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在台灣海域相當罕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將其瀕危等級列為「易危」。據了解,革龜遷移範圍廣泛分布於全球,因此各大洋的漁業活動都可能影響革龜族群數量,加上許多革龜產卵沙灘的開發、龜卵盜採等人為因素,都是相當大的威脅。革龜的主食為水母,與海中的塑膠袋外型相似,也讓其成為人造廢棄物汙染的受害者。民眾與海生館人員合力將超過100公斤的革龜帶回海生館治療。(圖/翻攝畫面)除了成熟母龜會上岸產卵外,革龜一生都在海中洄游,幾乎不會靠岸覓食,台灣並非革龜產卵地,只有少數幾筆漁民誤捕或是傷病死亡擱淺紀錄,去年也有革龜被發現遭漁網纏繞,擱淺於福隆沙灘上,送往海洋大學救治,卻未能救回,民眾希望本次擱淺的革龜能挺過去,重回海洋。
瀕危革龜「救治後溺斃」 專家疑:收治單位專業不足釀禍
新北市福隆沙灘日前發現瀕危的保育類革龜遭漁網纏繞擱淺,身上有多處外傷與大面積皮膚脫落,後送往海洋大學救治,卻不幸在昨(2日)於水槽中身亡。但據了解,革龜生前有嗆水與食道有細沙情形,疑似因嗆水身亡,就有專家質疑,收容海龜的水槽水位過深,很可能因此導致體力虛弱的革龜溺斃。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向《中央社》表示,該頭革龜於昨天上午11點左右,被發現在水槽內死亡,經解剖後,發現革龜有嗆水、食道有大量細沙情形;吳龍靜透露,革龜收容時仍可正常上浮與下沉,至於是否因嗆水死亡,有待一步病理分析才能確定。不過,知名動物專家、曾協助《動物星球頻道》主持人馬文(Nigel Marven)製作節目的游崇瑋卻懷疑,革龜可能是因收治單位的處理失當而喪命。(圖/翻攝自游崇瑋臉書)游崇瑋在個人臉書貼出海保署官網的「海龜救援現場緊急處理」頁面,標註「勿將海龜浸泡於大量水中」,並寫下:「海保署網頁都已經這麼說了,結果…為什麼?」他也在另篇哀悼革龜的網友留言中回覆:「水槽也有些問題,體力虛弱的海龜其實不該放水那麼深。」表示革龜的死因與水槽的水深可能有關,甚至寫道「沒有救傷能力硬要裝逼真是要不得」!(圖/翻攝自游崇瑋臉書)另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對於有民眾懷疑革龜在收容池溺斃,吳龍靜否認有此情事,表示革龜被救起時已相當虛弱,且團隊也有豐富的救治經驗,會繼續釐清詳細死因。但有網友提出海保署官網中「勿將海龜浸泡於大量水中」,卻讓革龜泡在收容池一事感到疑惑,質疑實際的救治方式與官網說法有明顯不同。
190公斤世界最大海龜擱淺 熱心民眾守護2天送回大海
印尼北蘇拉威西省(North Sulawesi)的歐平海灘(Oping Beach),10日有民眾在當地的一處海灘發現一隻巨大海龜擱淺;數十位村民擔心海龜會因過熱死亡,不斷用海水替牠保濕降溫,終於在兩天後讓海龜順利回歸大海的懷抱。根據《Nypost》報導,當地村民添特洛(Jendry Rendy Tentero)表示,當天一行人在參加完朋友的生日聚會後,於返家途中發現這隻巨大的烏龜,「剛開始我們還以為是一隻大鱷魚,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一隻巨大的海龜。」添特洛說道,這隻體型像是鐵達尼號一樣大的烏龜正掙扎著回到海裡卻一直失敗,「我們猜測牠可能是跟著漲潮游上了沙洲;退潮時卡住了,海龜很努力地想爬出來,但就是沒辦法。」添特洛一行人通報當局後,擔心海龜會因缺水而死,便不斷在其身上潑灑海水幫助保濕,並慢慢將海龜往大海的方向推進;由於海龜體積龐大、重量不輕,眾人整整花費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才終於讓海龜順利入海,在場的人見到海龜回到大海後,皆忍不住興奮歡呼。事後,當地漁業部門表示,此次擱淺的海龜是體型最大的革龜(Leatherback Sea Turtle)又稱為棱皮龜,因其海龜蛋大量遭人類竊取,加上常被困在漁網中意外死亡,導致數量銳減;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漁業部門統計,過去3個世代中,革龜在全球數量已減少了40%;目前革龜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列為易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