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央行
」 美元 南韓 韓國韓「炒幣大國」逾3成人民參與 交易規模與韓股黃金交叉
韓國央行公布數據 : 30%以上國民參與幣圈根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央行首度公布數據,透露境內加密貨幣投資數據,韓國境內交易所帳戶數超過1500萬,這也意味著有超過三成的人民已經參與市場,交易規模更是與韓國股市產生黃金交叉。在今年七月,韓國「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正式上路,央行也從境內交易所獲得相關數據並公開,其中最值得大家關注的,莫過於帳號數與交易量,都一舉超過普通人想像。受益於川普對加密貨幣的友善政策,其當選美國總統後不只讓全球廣大用戶注意到加密貨幣的未來發展性,交易量更是屢創新高,在世界各國都創造不小的熱潮。韓國之所以會成為炒幣大國,很大原因來自於年輕人對於未來發展感到不滿,以及對於未來經濟走勢看衰,這點與中國有不少雷同之處,市場的多頭也讓其參與人數與交易金額不斷寫下紀錄,光是韓國境內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金額達到了14.9兆韓元,這數字就相當於韓國股市KOSPI + KOSDAQ的日均總和。以比特幣為例,從選前的68000美金一路上漲到新高108000美金,近期回撤的比例並不如預期的大,連九萬美金都尚未跌破,強大的支撐也讓山寨幣「群魔亂舞」,更是出現不少幣種單日上漲超過30-50%的驚人漲幅,也讓市場情緒始終保持在貪婪與極度貪婪之間。可以想見,未來政府的態度將左右產業的發展。本來台灣這屆的立法院中有加密貨幣專業的人進到立院,許多幣圈投資者與從業人員都相當期待,只可惜多位同黨立委不只一次發表對加密貨幣錯誤理解的言論誤導公眾,如今美國川普上任後即將推出一連串的優惠經濟政策,推動產業發展,台灣仍在停滯不前,不免讓人遺憾。一月即將迎來川普上任所帶來的一連串效益,台灣要如何在這次的行情中不落於人後,將是一大考驗。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全球市場總認為加密貨幣以35歲以下的投資者族群為主力,但今年十一月後開始,不只35歲以上的傳統金融投資者也開始陸續參與市場,國內外更是許多機構開始布局,試圖透過新興金融市場來達到轉型,這也讓市場出現百家爭鳴的情況。以水哥關注超過一年的專案「楓之谷元宇宙」來說,韓國最大的遊戲公司Nexon結合旗下最熱門IP楓之谷結合區塊鏈技術,將WEB2遊戲產業投入到WEB3後擁有全新面貌,更讓大量遊戲玩家與幣圈參與者蜂擁而至,完美實現了老IP帶來新玩法。台灣是否也會出現深受市場期待的IP或專案,我也正在期待著。
美股3大指數上週創歷史高點 本週市場關注「AI賣鏟人」財報
美股上週在CPI如期放緩的推動下明顯走強,三大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財報季雖然進入收尾階段,但又不失「爆點」。其中,超級權重股、有著「AI賣鏟人」之稱的輝達,定於當地時間美股盤後(台北時間23日凌晨)公佈財報。身為當前AI晶片領域的王者,輝達的每一個動向都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根據Visible Alpha編制的共識預期,輝達2025財年第一季營收可望達到246.5億美元,年成長兩倍有餘,此前公司給出的營收指引為240億美元、上下浮動2%;預計同期淨利潤128.7億美元,年增幅超過530%。隨著公司市值不斷膨脹,輝達的表現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去年攀升了令人瞠目結舌的240%後,輝達股價將在 2024年再翻一倍,市值達2.3兆美元,在標 500指數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微軟和蘋果。它的股價表現讓其他的「七巨頭」望塵莫及,因此,壓力再次出現。雖然另一次大幅上漲可能會推高股市,但如果失誤則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整體而言,分析師認為輝達應該能夠滿足或超越這些崇高期望。預計上季營收將成長242%;前三季的銷售額年增率都達到三位數。此外,本週多位聯準會高官將露面發言,包括理事巴爾、沃勒,以及威廉斯、博斯蒂克等地方聯儲主席,週四也將公佈上一次FOMC會議的紀要。聯準會以外,紐西蘭央行、韓國央行和土耳其央行將在下週進行利率決議。雖然瑞士、瑞典兩國已經放鬆貨幣政策,但全球大部分央行仍在靜觀其變,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擔心先於聯準會降息可能會導致本國貨幣快速貶值。數據方面,歐美PMI、日本通膨等也值得關注。上週外國媒體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擺脫了一年多來近乎停滯的局面,歐元區經濟今年的成長速度將超過先前的預期。
通膨數據超預期+中東緊張局勢升溫 美元單周漲1.6%強勢回歸
上周公布的美國通膨數據高於預期,外加以色列和伊朗之間日益加劇的中東緊張局勢,都可能引發對美元避險需求的新一輪飆升。由於美元的最新上漲給日本、韓國以及新興經濟體(尤其是東南亞諸國)的官員們帶來了採取行動的壓力,他們表示,正密切關注匯率波動,若有必要將出手干預,印尼更是進一步拋售美元。上周美元指數升至 11 月以來新高,且單周漲幅為一年半來最大。紐約尾盤,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的ICE美元指數(DXY)升近0.7%,報106.01,周線升1.6%,為2022年9月以來最大單周漲幅。最新報價微幅下跌0.05%,現報105.98美元。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全球市場策略師Marcela Chow表示,目前確實看到了來自不同央行的大量口頭干預。她日前受彭採訪時表示,鑑於聯準會似乎不太可能很快放鬆政策,亞洲貨幣可能會進一步疲軟,這可能表明可能需要更多的口頭干預。近幾個月來,由於消費者價格數據不穩定,交易員一直在減少對美國預期降息的押注,這表明新興市場的政策制定者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泰國政策制定者在試圖支撐泰銖方面面臨嚴峻考驗,今年以來,泰銖已累計下跌約6%,官員們的做法是一直是用各種言論來試圖令泰銖升值。泰國政策制定者在10日的會議上表示,委員會將繼續密切關注外匯市場的波動。他們不顧總理Srettha Thavisin強調放鬆政策必要性的意願,在最近一次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以提振貨幣。韓國央行官員表示,在韓元上周受到壓力後,他們正在密切關注韓元匯率。韓國央行官員Oh Kum-hwa表示,行長李昌鏞上周對匯率的講話中包含了口頭干預術語。印尼央行更進一步,買入印尼盾以限制損失。印尼央行行長PerryWarjiyo曾表示,干預和出售高收益證券將是今年支撐貨幣的主要手段。他們最近一次官方出手是在本月2日,當時印尼盾跌至四年來的低點。但就印尼而言這不僅僅是美元的問題,由於對新任總統Prabowo Subianto支出計劃的擔憂,印尼盾也受到了壓力。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干預力度最大的央行都在亞洲,因過去一個月亞洲的貨幣跌幅最大。倫敦匯豐控股全球外匯研究主管Paul Mackel表示,亞洲各國央行不能放鬆警惕,鑑於疲軟的貨幣往往會加劇物價壓力,這也可能代表實際上,通膨的最後一哩路不僅對美國來說是困難的,對許多不同的經濟體來說也是如此。不過,儘管幾乎沒有跡象表明美元漲勢即將放緩,但一些分析師認為,現在可能是開始重返一些遭受重創的貨幣的好時機。
南韓「人口崩潰」規模更甚14世紀黑死病 《紐時》示警:恐釀國安危機
南韓低迷的生育率導致人口急遽下降,前全球首富馬斯克更形容韓國「正在與香港一樣經歷世界上最快的『人口崩潰』」。對此,《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近日也撰文示警,由於出生率大幅下降,南韓人口驟降的速度甚至可能超過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肆虐時期,也就是歐洲14世紀的黑死病(Black Death)疫情,最終恐導致南韓因國防兵力無以為繼,遭北韓南下併吞。美國政治分析家、《紐時》專欄作家多塞特(Ross Douthat)2日以《南韓正在消失嗎?》(Is South Korea Disappearing?)為題,針對南韓的「人口崩潰」危機撰文示警。他指出,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滑,包括2021年,美國的生育率為1.7、法國1.8、義大利1.3、加拿大1.4,但幾乎都在1.5左右的水平,然而南韓卻早在2018年就降至0.98,首度跌破1。而南韓統計廳(Statistics Korea)上月公布的數據也顯示,該國今年第3季的生育率僅剩0.7。多塞特表示,以南韓當前的生育率來看,這一代的韓國再過一個世代,每200人就會減少至70人,而這「超過了14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時人口減少的速度」。據推測,歐洲當時有多達30%至50%的人口死於黑死病。多塞特也示警,南韓年輕一代移民海外恐加劇「人口崩潰」,並導致許多年長者遭到遺棄。此外,與生育率為1.8的北韓相比,南韓的「人口崩潰」恐導致國防兵力無以為繼。事實上,大韓民國國軍目前的規模約為50萬人,低於2018年的60萬人,意味著短短5年就損失了10萬人的兵員。出生率下降對目前與北韓處在不穩定休戰狀態的南韓來說,是一個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的嚴峻問題。(圖/翻攝自nippon.com)對此,nippon.com也以《為何韓國的出生率會低於日本?》為題撰文指出,韓國2022年的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連續7年下降至0.78,遠低於日本的歷史最低值1.26,以及2020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平均水準1.58。日本NLI研究機構研究員Kim Jung-young也直指「失業率增加」,以及「沉重教育費用導致的貧困」(edupoor,南韓結合「education」(教育)和「poor」(貧窮)創造的新詞),是南韓出生率低迷的主因。《韓民族日報》也援引韓國央行在3日發布的《應對超低生育率、超老齡化社會等極端人口異常現象的措施》報告並分析,若南韓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來阻止出生率下降,該國人口有98%的機率從2021年的5174萬降至至2070年的4000萬以下。且「人口崩潰」不僅會引發國安危機,還會重創韓國經濟,報導指出,若韓國的出生率維持在目前水平,該國可能會從2050年開始出現經濟負成長。韓國央行也因此建議政府增加預算,以補貼家庭生活費、青年就業率和育兒費用。
半導體需求反彈 提振韓國11月出口558億美元年增7.8%優於預期
在半導體需求反彈的推動下,韓國出口在11月加速復甦,提振了人們對該國經濟前景和明年全球貿易的樂觀情緒。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上周五(1日)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韓國11月出口年增7.8%,達558億美元,創2022年7月來最快增速,遠高於分析師預期成長4.7%。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貿易數據是全球貿易活動的主要晴雨表,讓人初步了解全球需求狀況。因為韓國出口的各種產品,包括遍佈全球供應鏈的機器、顯示器和成品油。該國2024年的經濟前景也取決於出口成長的強度。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日前將2024年韓國經濟成長預期下調至2.1%。其中,11月晶片出口年增12.9%,至95億美元,為16個月以來首次成長。出口是韓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此前韓國出口在連續13個月下降後,在10月首次出現反彈。經濟合作組織(ECO)預計,韓國經濟明年將成長2.3%,高於韓國央行的預期。韓國央行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一直保持關鍵利率不變,以尋求在抑制通膨的同時保持經濟成長趨勢。部分晶片價格反彈提振了韓國的出口,而汽車、機械和無線通訊產品帶動了其他產品需求的成長。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萎縮3.5%之後,明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能成長3.8%。不過,投資人仍有理由保持謹慎。經濟學家預計,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這將削弱對韓國等國出口產品的需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一項預測顯示,隨著財政投資計畫帶來的好處逐漸消失,美國的消費可能會放緩。聯準會最新的褐皮書(The Beige Book)顯示,未來幾個季度,全球需求進一步放緩可能會抑制出口;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旗下BMI的經濟學家表示,「我們認為放鬆貨幣政策將為全球貿易的回升鋪平道路,韓國的出口導向經濟將整體受益。」
重返難!韓國GDP不振 跌出全球十大經濟體之外
韓國去年的名目GDP(國內生產毛額),在全球排名第13,是繼2019年之後,再度痛失全球前十大經濟體的地位,歸咎於美元強、韓元弱及整體經濟不振,而且今年重返前十大的機率渺茫。韓國央行(BOK)12日公布,韓國2022年名目GDP換算成美元為1.67兆,全球排名從前年的第10名滑落到第13名。2005年,韓國在全球GDP排名首度躋身前十大,但之後好幾年都落在前十大榜外,直到2018年才重新擠進去。2019年跌至第12名,2020年又回到第10名,2021年維持這個排名2022年美國名目GDP為25.46兆美元,穩坐全球最大經濟體寶座。中國以17.88兆美元屈居第二,日本4.23兆美元排第三,德國4.08兆美元排第四,英國3.08兆美元排第五。接下來6到12名,依序為印度、法國、加拿大、俄羅斯、義大利、巴西、澳洲。韓國的經濟規模倒退3個名次,要怪整體經濟表現不振,加上去年美元強勢、韓元相對疲弱,名目GDP換算成美元少了許多。去年韓國名目GDP為2,161兆韓元,比2021年增加3.9%,但換算成美元年減7.9%。韓國央行官員表示,去年美元走強的緣故,韓國的匯率換算指標大多不理想,導致韓國的名目GDP排名下滑。反觀出口天然資源的國家,其貨幣相對強勁。韓國2021年的名目GDP,還高過俄羅斯、巴西、澳洲等3個資源大國,但2022年已被這3國超車。另一個噩耗是,韓國今年想奪回全球前十大經濟體地位的機會不大。BOK5月將韓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由1.6%下修到1.4%,主要是半導體需求疲弱,拖累出口這個韓國重要成長引擎。韓國延世大學經濟學教授Sung Tae-Yoon分析指出,韓元弱勢導致韓國名目GDP排名倒退,韓元疲軟受累於韓國出口表現欠佳,連帶讓經濟承壓。他建議應著眼於半導體以外的產業,以及能驅動長期成長的部門,強化企業出口能力也很重要。
美元強升促全球外匯存底阻貶 驟減1兆美元
美元強升,促使印度、日、韓等央行動用外匯存底阻貶,以支撐本國貨幣,導致今年來全球外匯存底驟減1兆美元或7.8%,降至12兆美元,創2003年開始追蹤該數據來最大減幅。不過經濟學人智庫(EIU)指出,亞洲國家外匯存底部位相對穩健,預料不太可能重演1997年的金融危機。EIU也表示,「多數亞洲國家持續間歇性地干預外匯市場,俾以減緩自家貨幣走貶,這些努力將有助於緩和市場波動,不過只要美元持續走強,就不太可能阻擋近月貶值走勢。」外匯存底大幅縮水主要歸因於貨幣匯率變化。隨著美元兌歐元、日圓等貨幣勁揚至20年高點,其他貨幣換算美元的價值減少,此外,不斷萎縮的存底也反映外匯市場的壓力,意味愈來愈多央行動用銀彈力阻自家貨幣貶值。以印度為例,今年外匯存底縮減960億美元至5,380億美元。該國央行提及,本財年(4月起)外匯存底縮減,其中67%出於資產價值變化,代表其他減幅都是因為支撐匯率的干預措施。今年以來印度盧比兌美元貶值約9%,上月一度跌至歷史低點。日本9月動用約200億美元在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是1998年以來首次干預匯市阻貶,約占今年該國外匯存底損失的19%。另外,捷克共和國同樣出手干預,該國外匯存底自2月以來下滑19%。韓國央行公布9月外匯存底減少197億美元,單月縮減規模為歷來第二大,僅次於2008年10月的274.2億美元。
韓國7月通膨6.3%!續創近24年來新高 緊縮政策迫在眉睫
南韓於今天(2日)公布了通膨數據,7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增率6.3%符合市場預期,高於6月的6%,是自1998年11月的6.8%以來最高的增幅,該數據也傳達出韓國央行需要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的訊號。目前南韓已將基準利率從去年的0.5%上調至2.25%,且7月13日還史無前例的升息2碼(0.5%)。據《韓聯社》、《路透社》的報導,現代汽車證券經濟學家Oh Chang-sob表示:「今天的數據顯示,通膨將在本季度之後開始放緩,但由於滯後效應,通膨預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緩解。」韓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7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環比上漲了0.5%,略高於經濟學家預測的0.4%增長幅度,但低於6月CPI年增率0.6%的漲幅。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率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增長,維持在6月份的3.9%,這是南韓可能擺脫高通膨的初步跡象。不過有鑑於通膨數據仍在高位,韓國央行料將繼續升息,但每次可能只會升息1碼(0.25%)
亞洲金融風暴後最高通膨率 南韓7月料將升息2碼
南韓政府5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韓國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同比上漲6%,高於市場預期的5.9%,創下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快增速,同時韓元也持續貶值來到13年新低,更慘的是,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的南韓還在上半年創下史上最高的貿易逆差,糟糕的經濟數據意味著韓國央行7月可能將首度升息2碼(0.5%),以因應通膨飆升、韓元貶值和資本過度流出。南韓經濟目前面臨幾個困境,第一由於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導致美韓兩國利差擴大,加劇資本外流和韓元貶值,韓元的購買力下降意味著南韓必須付出更多的成本在能源和原物料的進口,再加上俄烏戰爭、極端天氣災害和資源民族主義的抬頭,使得大宗商品通膨飆升,加劇南韓進口壓力,因此韓國在1到6月出口額創同期新高的同時,竟然還陷入史上最高的貿易逆差,能源進口額的大幅增加成為罪魁禍首。最新數據顯示,韓國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較同期上漲6%,高於上個月的5.4%,也超過路透社公布的市場預期值5.9%。這是自1998年11月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韓國最高的CPI年增率數據,已經連續第15個月高於央行2%的目標。不過韓國央行上月就表示,通膨率可能高於之前的預測,或將密切評估債務償還負擔,以確定7月是否要升息2碼。自去年8月以來,韓國央行也跟上美國聯準會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央行的腳步,開始貨幣緊縮政策,至今已升息5次且每次1碼(0.25%),使得韓國央行利率達到1.75%,為2019年以來最高水準,若南韓真的在7月升息2碼,這將會是韓國央行史上最高的升息幅度。目前花旗和摩根大通都已預測韓國央行將會在7月升息2碼,這導致市場對利率飆升的預期提高,引發韓國國債價格的暴跌。而大行分析師也示警表示,南韓的家庭債務已創新高,而且該國的出口增長將會因歐美陷入可能的經濟衰退而放緩,意味著韓國央行不應該急於升息。
韓國出口衰退 創57年來最大季減幅
韓國經濟在第二季出現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萎縮,並且是連續兩季負成長,緊接日本、泰國、新加坡,加入技術性衰退的行列。因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需求,該國出口並且創1963年以來最大季減幅。韓國央行23日(周四)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調後較前一季縮減3.3%,減幅比路透調查分析師預估的2.3%更糟,意味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經歷1998年首季以來最大衰退。與去年同期相比,韓國上季GDP下滑2.9%,減幅創1998年第四季以來之最,遜於分析師對該季GDP年減2.0%的預期。韓國今年第一季GDP季減1.3%,所以第二季是連續兩季萎縮,成為2003年以來首次陷入技術性衰退。占韓國經濟四成的出口是拖累GDP衰退的最大主因,上季出口較前一季暴減16.6%,寫下1963年以來最差季減數據。韓國財長洪楠基(Hong Nam-ki)在經濟數據發布後也表示,「隨著疫情減緩,海外產線、學校和醫院重啟運作,我們第三季有可能展現中國式的反彈。」他並提及中國在今年初歷經低谷後,第二季已重現成長。凱投宏觀亞洲經濟學家荷姆斯(Alex Holmes)指出,「儘管消費者支出應會逐漸復甦,但病毒的威脅不太可能完全消失,一些社交距離措施可能仍會繼續施行。」第二季建築投資季減1.3%,資本投資下滑2.9%,製造業與服務業產值各縮水9.0%、1.1%。唯一的亮點在於民間消費季增1.4%,歸功於韓政府直接發放現金紓困,挹注餐廳、服飾和休閒活動的消費額。韓國已推出規模約277兆韓元(約2,310億美元)振興措施,減緩經濟受疫情的衝擊。HI投資證券分析師朴相憲(音譯)表示,「最糟的時候已過去,追加預算帶來的基本影響與財政挹注,將會改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