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權監督失能 高考頻傳頂替入學
近期大陸頻傳農家子女被冒名「頂替入學」案件,高考(大學入學考)公平性再次引發關注。在多起舞弊醜聞中,山東出現最多「冒名」事件,據陸媒報道,山東已查出多達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目前該些學歷已作註銷處理。陸教育專家分析,弊案不斷的根本原因,為行政權力無有效的監督途徑。高考為大陸最盛大的考試,每年超過1000萬名高中生在考場上激烈角逐,成千上萬的家長更相信,高考可能改變孩子的命運。由於從出題到閱卷、投檔都在國家的嚴密監管下進行,高考也被許多大陸人稱讚為是最公平的選拔制度。不過,日前高考公平性備受質疑。今年36歲的山東幼兒園老師陳春秀,為高考舞弊的受害者。出身農村的她在參加2004年的高考後,沒有等來任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以為自己沒有被錄取的情況下,只能背井離鄉,前往城市打工。直到今年5月,陳春秀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時,在大陸官方「學籍訊息網站」發現,和自己姓名及身份證完全一致的陌生女子在2004年進入山東理工大學,並在2007年畢業。經調查發現,陳春秀高考後實際已被山東理工大學錄取,但錄取通知書被一家當地公司、和公安等合作設套攔截。上述事件曝光後,大陸社交媒體出現大量有關高考「冒名頂替案」的討論,部分網友公開自己的遭遇。6月下旬,同樣來自山東的女子苟晶表示,「2003年,班主任老師托人給我帶了一封手寫信,兩頁半信紙,道歉與懺悔。說他女兒不爭氣,成績太差,不得已頂替我的名字和成績去上大學,時隔多年,我才知道被頂替」。大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儲朝暉博士表示,通過冒用他人身份就讀大學的例子在大陸「並不罕見」。頂替入學的案例分為兩種,前者為雙方自願知情,利害程度不高,大家各有所圖;後則較為嚴重,因被替換者完全不知情,由於受害者地位較低,即使被發現了也沒辦法解決。「招生一般牽涉很多環節,有學校、有考試院、有招生辦,還有戶籍,這麼多的環節都沒有堵住漏洞,根本的原因是行政權力無有效的監督途徑。」儲朝暉說。同樣是近期曝光的藝人參與案件,似乎表明大陸高考錄取過程中的舞弊行為不止冒名頂替一種,在有顯赫背景的家庭中更加常見。今年26歲的仝卓是大陸小有名氣的新生代歌手,他在5月22日的一次網路直播中談及自己的高考經歷,但不小心「說漏了嘴」。「我當時也有點較勁,我當時非要考這個大學,考不上我就再來一年,但是這個大學只招應屆生,然後我就搞了很多很多所謂的(手段),然後我就成了應屆生」,仝卓在鏡頭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