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
」 全聯 倉儲 火警 都發局 勒令停工醫師揭運動時暈倒常見原因 「自律神經失調」是隱形殺手
參與運動時,意外暈倒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們請到急診科的中島侑子醫師,探討在運動過程中暈倒的常見原因、案例及因應對策,幫助運動愛好者能更安心地享受運動生活。不只中暑和外傷 造成運動中暈倒的潛在原因中島醫師表示:「除了外傷和中暑外,心臟、腦部和自律神經問題都是運動中暈倒的可能原因。」尤其是40至50歲的中年運動愛好者,常見的健康風險包括心律不整和心肌梗塞。運動過程中的體力消耗,尤其是需要持續發力的類型,會引起血壓與心跳的快速波動,加重心臟的負擔。例如,許多人在跑步時會下意識屏住呼吸,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此外,剛開始運動時,由於身體尚未完全暖身,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與血壓升高,建議在開始前先進行充分的伸展運動,讓身體逐漸暖起來。預防腦梗塞與中風:正確暖身與補充水分中島醫師提醒:「血壓急速上升不僅影響心臟,還可能引發腦梗塞和中風。」因此,運動前的暖身運動相當重要,還需注意預防脫水問題;建議飲用含電解質的補水飲品,幫助身體保持水分平衡,避免運動過程中的脫水症狀。攸關生命的心肺急救 了解AED的使用運動過程中,心肺停止的意外有時發生,若能及時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便有機會能挽救生命。因此,每位運動愛好者都應熟悉運動場地中AED的所在位置與操作方式,必要時積極協助救援,爭取寶貴的黃金急救時間。壓力與生活作息的隱形殺手「自律神經失調」另外,也有部分暈倒案例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當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會引發身體不適,如暈眩甚至失去意識;長期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亂與壓力等等,都是常見的誘因。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適當的壓力管理,能有效預防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讓運動更愉快、更安全。【解說】中島侑子醫師Nakajima Yuuko,急診科。任職於東京都內醫院。行醫之餘也熱愛旅行,曾到訪超過64個國家。出版的醫療散文集,集結了三年內獨自走訪五十二國的當地邂逅與經驗。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59期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免疫負債還不完!日本、中國「3傳染病」大流行 台大醫曝:均無疫苗可打
鄰近國家日本、中國大陸最近「3病毒齊發」,讓當地政府繃緊神經不敢大意,傳染病大流行也讓飛往中日遊玩的台灣旅客惶惶不安。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示警,盛行3病毒均「沒有疫苗」可預防,呼籲民眾出國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中國大陸近期爆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染上HMPV的患者會出現咳嗽、鼻塞、發燒、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與流感、COVID-19相似。另外,日本則是遭2病毒夾擊,分別為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症(Erythema infectiosum,リンゴ病),以及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而此傳染病又被封為「會走路的肺炎」。對此,醫師黃立民表示,HMPV、蘋果病及肺炎黴漿菌均是呼吸道病毒,且都是受到新冠疫情後的「免疫負債」影響,其中又以HMPV最容易引發肺炎,像是幼兒、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及患有糖尿病、腎病或肝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都是感染的高風險族群。黃立民指出,至於日本的黴漿菌由於已在台灣流行長達半年,因此疫情開始出現降溫跡象,可見黴漿菌的免疫負債「差不多快還完了」,值得注意的是,傳染性紅斑症在國內僅零星個案,台灣一直「尚未還債」較需留意是否有升溫趨勢。黃立民提醒,尤其孕婦更要當心罹患蘋果病,若感染恐導致流產、死產和胎兒異常,且由於這3種病毒目前仍無疫苗可預防,建議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勤洗手、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以免病毒找上門。
樹林爆炸驚魂!男子玩鞭炮失控右手被炸血肉模糊 父母驚慌送醫
新北市樹林區25日發生一起驚人的爆炸事件,22歲的林姓男子在自家民宅內玩鞭炮時,疑似遭爆裂物炸傷,右手掌嚴重受損,血肉模糊,事故發生後,林男被立即送往醫院急救,目前仍在接受手術治療,傷勢嚴重,右手掌骨折,需進一步處理,樹林警分局已封鎖現場並通報刑事局偵查,初步推測,爆裂物可能為爆竹或煙火類物品,具體情況仍待鑑定結果。事件發生在晚間10時左右,當時光明街一處民宅突然傳出巨響,隨後現場冒起濃煙,當地警方和消防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將林男緊急送醫,同時對事故進行處理,林男的父親與祖母也因擔心受到波及,被送往醫院做預防性檢查,所幸並無大礙。據了解,林男手術前透露,當時在家中客廳玩耍鞭炮,但不料鞭炮突然爆炸,造成右手掌嚴重受傷,初步的調查顯示,爆炸物疑似為自製的煙火爆竹,可能是將火藥填充在紙筒內,導致意外發生,警方目前無法立即向林男作筆錄,因為其仍在病床上等待治療。樹林分局已對案件展開調查,並派遣人員進行現場採證,警方將依據鑑定結果追查爆裂物的來源,並調查是否存在故意或疏忽等問題,當局也表示,會根據後續的調查結果依法辦理,並持續釐清事故的詳細情況,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與新冠類似…陸人類偏肺病毒升溫「3族群最危險」 醫示警:無疫苗和特效藥
中國近期爆發多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其中又以與新冠肺炎相近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為大宗,在入冬以後明顯增加,特別是14歲以下的兒童,老年人和幼童都是高危險群,傳染途徑、預防方式等也曝光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發布「全國呼吸道傳染病監測情況」,提到急性呼吸道呈上升趨勢,其中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感染逐漸變多,而這一個病毒是直到2001年由荷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據了解,人類偏肺病毒(HMPV)又稱「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臨床表現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相似,常見症狀包含發燒、咳嗽、鼻塞、呼吸急促、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嘔吐等,嚴重可能發展成細支氣管炎、哮吼、熱痙攣、肺炎及腦炎等;有過敏體質的人,很可能誘發哮喘或氣喘發作。人類偏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人類偏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以直接、間接性的接觸傳染,潛伏期約3~6天,症狀輕者大約1周左右可以逐漸獲得緩解。其中,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可能引發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想要避免感染人類偏肺病毒,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並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室內也要通風,避免前往流行疫區、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勤洗手,沒洗手別亂摸眼、鼻等部位。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接受《中央社》訪問,透露都是受免疫負債影響,人類偏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抗病毒藥物,除了幼兒、老人和免疫力較差者,若有糖尿病、腎病或肝病等慢性疾病,也要注意,一旦發生感染,只能使用氧氣、呼吸治療,萬一變嚴重就只能靠運氣了。
《九重紫》孟子義也超愛這牌的抗老效果!幫皮膚保水、抗暗沉蠟黃,養出光澤感細膩皮膚
抗老不再是熟齡肌專屬名詞,許多品牌更表示20世代女性就已經開始有抗老需求,尤其年輕女性十分注重眼下、眼周容易出現細紋的位置。近期因陸劇《九重紫》爆紅的女星孟子義就是抗老保養狂熱者,這篇就來看看市面上有哪些「超強抗老新品」?幫你徹底隱藏肌膚年齡。抗老保養品推薦:111SKIN 緊緻賦活晶凍凝乳話題女星孟子義的保養清單被挖出後,粉絲就眼尖發現她很喜歡111SKIN這個品牌,天使聚光粉面膜更是她私藏愛用品。這次品牌全新推出「緊緻賦活晶凍凝乳」,主打改善疲憊暗沉膚況,搭配8種不同類型的玻尿酸成分,能增強肌膚保濕力與維持肌膚彈性。111SKIN 緊緻賦活晶凍凝乳 / 7,500元(圖/品牌提供)抗老保養品推薦:KANEBO 肌底調和循環精華台日上市首月超過萬瓶,幫助肌膚光滑、膚質細膩、提升光澤度以及改善膚色不均勻等問題,就連時尚ICON李函、KOL斐莉使用後都讚不絕口,一瓶就可以加乘後續的保養效果,達到肌膚光滑、細緻飽滿的效果,難怪日本推出後就大受歡迎。KANEBO 肌底調和循環精華 / 4,600元(圖/品牌提供)抗老保養品推薦:伊麗莎白雅頓 艾地苯高效煥顏抗老乳霜肌肽、大米肽和艾地苯三大成份能強化肌底,抵禦初老化跡象,提升肌膚彈性和緊實度。這款輕盈但強效保濕的乳霜,質地設計宛如清爽的冰淇淋,溫和好吸收,敏感肌也適用,真空按壓式設計更能確保每滴乳霜在使用時都新鮮有效。伊麗莎白雅頓 艾地苯高效煥顏抗老乳霜/5,900元(圖/品牌提供)抗老保養品推薦:Nu Skin 3A 無瑕新生精華採用 3A 黃金方程式,包含先進 AI 胜肽、超維A 與微囊A醇三大重點成分,具有低適應期、一瓶解決多重肌膚問題等特性,提供肌膚保養全新解方。利用微脂囊特殊包覆技術,讓A醇能以長效緩釋的方式被皮膚吸收,不僅能減少副作用,更幫助達到延長作用效果。Nu Skin 3A 無瑕新生精華/2,350元(圖/品牌提供)抗老保養品推薦:ORBIS 精醇A青春眼霜特別針對加速眼周問題的環境需求,採用「深層與廣域」的 「2段式彈力導入」 科技,並添加保濕成分能有效淡化因乾燥造成的細紋,這款質地濃密豐潤的眼霜能夠緊密貼合肌膚,實現眼周集中護理,讓緊緻的豐盈雙眸再現魅力!ORBIS 精醇A青春眼霜/1,100元(圖/品牌提供)抗老保養品推薦:資生堂 激抗痕亮采緊緻精雕霜蘊含2倍濃度「珍稀緋紅花緊緻活萃TM」,並以獨家「輪廓精雕科技」配方,能更快速高效地精雕下顎線及側臉輪廓、淡化預防斑點及細紋,增強淋巴循環,促進代謝皮膚雜質,並有效提升皮層的緊實度,輕鬆打造立體輪廓。資生堂 激抗痕亮采緊緻精雕霜/5,800元(圖/品牌提供)
40歲男「聚餐太熱走出餐廳」下秒腦中風倒地 醫示警3大危險因子
近期台灣天氣寒冷,自本月12日第一波寒流以來,全台緊急救護內科OHCA人數已高達587人。日前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睿生醫師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0多歲男子近日與同事聚餐,飯後因身體發熱直接走出餐廳,突然眼歪嘴斜倒地,經送醫後診斷為腦幹中風。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睿生醫師指出,本月以來,他已接診多名腦出血中風患者。這名男子年約40歲,擁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症狀,且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男子當天與同事聚餐後,吃得滿身大汗,未圍圍巾或戴帽子,直接走出店外,結果不久後便出現眼歪嘴斜、言語不清的情況,立即被同事送往急診。而在經過電腦斷層等檢查,男子被確診為腦幹中風,且出血位置十分危險,為了控制病情,醫師決定將其收治於加護病房,並採用藥物治療,觀察是否需要進一步開刀取出血塊。陳睿生醫師強調,在寒冷季節,許多人喜愛食用熱食或火鍋,導致身體升溫。然而從暖和的室內環境突然暴露於寒冷的戶外,特別是未做好保暖,可能會引發健康危機,尤其對於患有三高症狀或吸菸者而言,血管狀況較脆弱,頭頸部的保暖尤為重要。他指出,頸部擁有主要的血管,這些血管與心臟直接相連,當血管品質不佳時,遇到溫差劇烈變化,可能會導致血流供應不足,從而增加中風風險。此外,陳睿生指出,頸部血管中還存在受器,可感知外界溫度變化,當溫差過大時,會引發血壓劇烈波動,進一步導致中風,該病患在暖和環境下,忽視了保暖,導致血管在寒冷的室外環境中受到劇烈刺激,三大危險因子同時作用,最終引發中風。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提醒,民眾在寒冷的天氣要注意保暖,因為低溫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尤其是老年人應減少冷天一大早出門,以及避免洗三溫暖或泡熱水浴太久,洗澡最好採淋浴,水溫不要過高,大約攝氏40度為宜。除了注意天氣劇烈變化外,亦需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另外定期測量血壓、血糖、血膽固醇,多喝水、並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都能預防腦中風之發生。衛福部也呼籲民眾注意中風徵兆,包括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言語不清等,如果民眾一旦不幸發生中風,亦能早期察覺並迅速送醫,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以降低中風所導致的殘障。一旦自己或家人、朋友出現中風徵兆,要趕緊就醫,就醫前要注意保持鎮定,將病患麻痺的那一側朝上側臥,以免嘔吐物或分泌物掉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避免餵食任何食物或藥品;解開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以協助病患呼吸。
醫院麻疹群聚擴大! 國內感染人數創5年新高
疾管署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麻疹確定病例,均與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引發之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中部某醫院20多歲女性護理師共3位、30多歲女性環境清潔人員1位、40多歲女性醫師1位、50多歲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1位,以及20多歲男性工務課人員1位。7例個案分別於12月14日至19日間發病,12月17日至21日出疹。整起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2例,包含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10例,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014人,本次群聚事件將監測至2025年1月8日。疾管署說明,因應此次醫院麻疹群聚事件,院方已於12月19日召開因應會議,並啟動全院員工(含外包及福利社人員) MMR疫苗施打計畫,針對經評估需接種MMR疫苗人員儘速安排完成接種共計1,149人,疾管署與衛生局將持續督導院方落實感染管制措施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治作為。疾管署統計,我國今(2024)年截至12月23日累計26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17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航空器感染3例,越南、馬來西亞各2例,其餘為泰國、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五年同期最高。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流感、蘋果病、黴漿菌大流行! 醫:飛日本前「先打2疫苗」以免讓旅程掃興
近來各地流感疫情升溫,疾管署昨(24)日就預估,本周就診人數恐上看10萬。然而,不僅是台灣,日本流感進入了大流行期,知名日本旅遊達人、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就提醒,其實不只流感,目前日本蘋果病、黴漿菌也創了10年來的確診新高,新冠肺炎也「蠢蠢欲動」,提醒民眾除了基本的勤洗手、戴口罩外,可以考慮先行施打流感疫苗,並在赴日旅遊前準備感冒藥,以備不時之需。林氏璧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發文表示,幾乎所有都道府縣的流感患者數都在增加,加上日本從本周末開始會進入「奇蹟9連休」,從12月28日放假至2025年1月5日,可能很多診所會休息,且病患變多恐讓就醫更加困難,若在此期間要去日本旅遊,除了勤洗手和戴口罩外,可以在台灣先打流感疫苗,並準備好感冒藥物。林氏璧指出,日本和台灣現在流行的主要流感病毒株都是A型流感H1N1,而今年施打的流感疫苗有猜中,特別是重症風險的65歲以上長者或有慢性病患者,本就建議施打流感和新冠疫苗,「就算你不是重症高風險族群,這2個疫苗是可以在旅遊的短期內一定程度防止你得到感染的。但請注意,疫苗施打後約2週才會有保護力」。「2個疫苗可以同時施打,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不會加重不良反應,也都可以生成足夠的抗體。」林氏璧說,疾管署宣導「左流右新」,一個打左手一個打右手,「我是覺得可以考慮『右流左新』,因為新冠疫苗理論上局部反應比流感疫苗多些,慣用右手的人我會建議打左手」。林氏璧接著提到,根據疾管署公布的中研院的台灣本土資料,分析接種2023至2024流感季流感疫苗,對於預防65歲以上長者因實驗室確診流感就醫及併發重症之保護力,分別為33.5%及75.1%,30天內全死因死亡保護力則可達65.7%,「確實非常有效」。關於「旅平險是否能給付到法定傳染病」的問題,林氏璧回答,「如果只是流感的話,不是台灣的五類法定傳染病之一喔,流感重症才是」,因此若僅僅是一般流感,在日本急診或一般門診就診,即使是沒有包含法定傳染病的旅平險也應該是可以給付的,「請記得要收集好醫療收據還有診斷證明書」。貼文曝光,不少網友也在留言區分享,「右流左新+1,新冠明顯就比流感痛很久」、「上次去,4成戴口罩,這次去1~2成」、「這次東京行有感,咳的人變多,但戴口罩不見多,我們從疫情時代就開始口罩不離身習慣了,到異鄉遊玩還是要照顧自己啊!」、「在日本上班,辦公室裡流感一個傳一個,只有我和另一個有打流感疫苗的日本人,沒有被傳染。有些人是沒被傳染流感但就是染到感冒。得流感的同事都在家高燒3天,說非常的不舒服,大家來日本玩要小心注意」。
快訊/醫院麻疹群聚擴大! 增7名醫護、陪病者染病
疾管署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麻疹確定病例,均與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引發之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中部某醫院20多歲女性護理師共3位、30多歲女性環境清潔人員1位、40多歲女性醫師1位、50多歲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1位,以及20多歲男性工務課人員1位,7例個案分別於12月14日至19日間發病,12月17日至21日出疹。整起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2例,包含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10例,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014人,本次群聚事件將監測至2025年1月8日。疾管署說明,因應此次醫院麻疹群聚事件,院方已於12月19日召開因應會議,並啟動全院員工(含外包及福利社人員)MMR疫苗施打計畫,針對經評估需接種MMR疫苗人員儘速安排完成接種共計1149人,疾管署與衛生局將持續督導院方落實感染管制措施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治作為。疾管署統計,我國今年截至12月23日累計26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17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航空器感染3例,越南、馬來西亞各2例,其餘為泰國、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五年同期最高。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發燒住院 最新病況曝光:已出院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因流感住院,不過目前人已出院。柯林頓的幕僚回應,感謝大家的關心,目前柯林頓已出院回家休養。根據CNN報導,柯林頓的副幕僚長尤瑞尼亞(Angel Urena)透露,柯林頓周一因為發燒而入院,在接受流感治療後,於周二出院,「柯林頓和他的家人非常感謝醫療團隊提供的卓越照護,並為他收到的善意訊息和良好祝福而感動,柯林頓感謝所有人,祝福大家擁有快樂且健康的假期。」自從離開白宮以來,柯林頓經歷了幾次健康危機。2004年,他在紐約接受4次心臟搭橋手術,並在隔年經歷了部分肺塌陷。2010年,他又進行了一次心臟手術,置入2支心臟支架。2021年,他因泌尿系統感染擴散到血液中,因此在洛杉磯住院6天。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監測數據,美國各地確診流感的人數正在上升。自11月底以來,流感類疾病的醫療就診次數一直高於基線水平,過去兩周住院率更上升許多,12月第二周,每10萬人中約有5人因流感住院。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估計,本季度迄今為止,已有至少190萬人因流感患病,23000人住院治療,970人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示警,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流感,尤其65歲以上長者要特別注意。
茅房之亂1/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引誘犯罪!」 專家曝:求救鈴根本不會響
今年9月,花蓮某國小女學生在性別友善廁所遭男代課老師偷拍;10月,政大女學生也在性別友善廁所遭人偷拍,而這已是同間廁所第2次發生。家長向CTWANT記者怒批「這樣的廁所到底對誰友善?根本是引誘犯罪!」一位資深校安諮詢委員透露:許多校園友善廁所的求救鈴根本不會響,就算響了,也不知誰來救!近年來,政府基於性別友善的名義,陸續在包括學校在內的公共空間建築中,將原本兩性分界清楚的公廁施行成性別友善廁所。教育部2022年時函頒「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指引」,建議大專校院每幢建物設置1處以上的性別友善廁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至少設置1處以上的性別友善廁所。教育部在今年1月邀請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針對性別友善廁所制定參考手冊,分析大專院校現有的性別友善廁所分為新建、改建、更名三大類;手冊中也針對相關設置提出建議,例如廁間有完整隔間、門縫不可過大、廁間有格柵防偷拍…等目前大專院校的性別友善廁所以「更名」佔最多,達997座,佔整體9成,主要是將無障礙廁所直接掛上性別友善廁所的牌子。舉例來說,朝陽科技大學自107年起便設置性別友善廁所,至113年已建置33間,皆是從無障礙廁所更名,由於本來就是男女通用、又是獨立一間,所以沒有隱私安全問題。而政大於今年9月、10月連續發生偷拍事件的性別友善廁所,則是2023年9月後陸續改建而成。政大女學生在Dcard上批評「臺灣女性從30年前透過不斷的爭取,才有了現在的男女廁,並且有法律明定理想的公廁男女比;30年後的現在,臺灣女性卻被假『性別友善』之名,行剝奪女廁之實。」發生2件偷拍事件之後,根據《政大之聲》報導,9月偷拍事件受害者Alice(化名)表示:「有去找其他性性別友善廁所的一些規章,發現新北市的簡章,就是性別友善廁所的標準是說下方是要無縫隙的。」她認為校內廁所可以做到無縫,然而校方在性別通用廁所的設計上卻有疏忽。偷拍事件後,政大學生對性別友善廁所的看法出現變化,許多人傾向避開性別友善廁所,前往更遠的一般廁所。政大總務處回應,性別友善廁所周邊已於10月23日完成監視器設置,未來也將實施每月一次隱藏鏡頭反偷拍偵測。Mandy(化名)是六都某縣市教育局的校園安全諮詢委員,5年間已走訪30間學校,包括小學、國中、高中。「部分性平示範學校甚至全是性別友善廁所,但內部規格卻幾乎不符合規定,許多校長、主任抱怨政策沒有考慮到實際需求,以及校園空間有限,如何打造符合規定的友善廁所?」性別友善廁所偷拍事件頻傳,專家認為男女混廁會增加犯罪機率、且難以預防。(圖/報系資料照)Mandy透露,以最基本的安全設施為例,教育部規定每間友善廁所都要有求救鈴,實地走訪卻發現許多學校都沒有。「就算有,但求救鈴卻不會響?我也問學校,如果求救鈴響了,誰會來援救?校方竟然沒有答案。」「政大、花蓮國小發生偷拍事件後,許多家長都氣得跳腳,老實說,我認為性別友善廁所真的很難兼顧安全!」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光是偷裝針孔攝影機就難以預防,又不可能在廁所裝監視器,萬一偷拍升級成性侵事件,試問誰來負責?Mandy也批評「有些人說可以定期做反偷拍偵測,我覺得這是天龍人的想法,不是所有單位都有錢做這件事,唯一能做的只有在出入口裝監視器,但一旦需要調閱監視器,就代表已經出事了,根本無法事先預防!」王瀚陽說,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2017~2018年間,134宗在市政府轄下公眾泳池及體育館更衣室發生案報告的性侵、偷窺案件中,近9成(120宗)在不分男女的更衣室發生,只有14宗在男或女更衣室發生,這顯示性別通用的空間的確更可能犯罪。「站在家長立場,我真的建議中小學的校園不要設立性別友善廁所!」王瀚陽說,自己擔任家長會長多年,深知現在的校園環境已經「不再單純」,他透露每年都有非常多件偷窺、偷拍案件,年齡層甚至下探至國小。但許多學校收到「教育部建議」後便開始行動,一位雲林的國小老師透露,「學校研習時,強灌老師多元性別觀念,要求排隊、體育課、廁所都不要分男女,當時我就反問:『那畢業旅行時要怎麼分房?』校方就說不出話了。」「許多孩子已經遊走於法律與道德邊緣,如果設置性別友善廁所,那根本就是引誘他進一步犯罪!」王瀚陽認為,性別友善所帶來的風險更大,大專院校學生尚且有能力保護自己,但若將幼童暴露在這樣的風險中,對誰友善呢?Mandy表示,許多中小學皆採對外開放,校外人士很容易混入其中,而校園內近年性平事件也非常多,性別友善廁所的確會增加犯罪機率,而且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男女混廁很容易滋生事端與尷尬,試想「國中女生會希望換衛生棉出來之後,發現下一位排隊使用的人是男同學嗎?」Mandy期盼教育部再次評估性別友善廁所,而且多訪談女性感受。
男子有痔瘡「排泄就噴血」 怕痛不開刀!拖3個月慘變重度貧血
大陸福建一名90後(西元1990年後出生)男子,上廁所時發現會噴出血,就醫後確定罹患痔瘡,醫師建議他開刀治療,他因為怕痛找各種理由拖延長達3個月,先服用藥物治療。最近痔瘡男走路搖搖晃晃又臉色發白,檢查才發現嚴重貧血,如今已住院接受手術。根據陸媒《映象新聞》報導,來自福建一名30多歲男子發現上廁所時噴血,3個月期間到醫院看了4次,從第1次就醫時,醫師就建議男子住院接受手術治療,但他怕痛又拿工作繁忙,請醫師先以藥物的方式治療他的痔瘡,只是沒有顯著效果。直到第4次檢查時,醫師注意到痔瘡男臉色發白,走路不穩又搖搖晃晃,原來是他因為痔瘡噴血,血紅素從之前的10克多掉到剩下5克,已經屬於「重度貧血」。醫師苦口婆心勸他,長期肛門周圍出血不僅會導致貧血,嚴重還可能引發心臟病、腦血管病變等,最嚴重恐危及生命。最終痔瘡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聽從醫師建議住院,並接受手術治療他的痔瘡。除此之外,醫師呼籲民眾,上廁所看到血便的話,或伴隨其他不適症狀都應該及時就醫,也能儘早發現其他可能疾病像是結腸癌、直腸癌等。醫師也透露,民眾預防痔瘡的關鍵在於改善生活習慣,注意均衡飲食且確保每日飲用充足水分,預防便祕,如果可以也要避免長時間久坐,培養運動習慣,減少熬夜,都能有助維持整體健康。
2歲兒手抓劇毒「漏斗網蜘蛛」遭咬 嘔吐、癲癇發作!10分鐘後窒息
澳洲一名女子日前在家時,發現自己2歲兒子的手中抓著一隻含有劇毒的漏斗網蜘蛛(Funnel web spider)。後續兒子被咬後,緊急將他送往醫院急救,原先兒子一度失去呼吸心跳,所幸經過急救之後順利救回一命。根據《鏡報》報導,澳洲雪梨一名女子艾瑪(Emma Sheil)在Facebook上發文分,表示11月19日當天,她看到自己的2歲兒子湯米(Tommy)手中拿著一隻蜘蛛。原先她以為只是玩具,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不久後就聽見兒子的尖叫聲。後來艾瑪去查看後,才發現兒子遭到含有劇毒的漏斗網蜘蛛咬傷,並出現了嘔吐、癲癇的情況,立刻開車將他送往醫院。結果在路途中,湯米竟突然停止呼吸心跳,讓艾瑪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刻打電話向醫護人員求救。救護車到場後,立刻將湯米送往醫院進行急救,所幸經過2小時後,湯米順利恢復呼吸心跳。後續,湯米在兒科重症加護病房待了3天後,順利康復,出院回家過聖誕節。事後,艾瑪透露,她認為漏斗網蜘蛛是跟著他們購買的聖誕樹一起進入家中。她也呼籲其他家長「每個人都需要採取預防措施,給家裡噴灑噴霧劑,檢查孩子的玩具和鞋子,並留意蜘蛛,尤其是在這種潮濕的天氣下。」
路過也會中標!診所示警「病毒界葉問」:恐1傳10人
疾病管制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而且皆是日前越南境外移入個案40多歲男性,就醫時陪病的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以及同班機的另一名40多歲男性。對此,有診所也發文示警,麻疹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疾管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案1)、30多歲女性(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分別為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中部40多歲男性)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境外移入之40多歲男性(案4),為指標個案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對此,「新莊波力親子診所」昨(23日)晚間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由空氣、飛沫、鼻咽分泌物傳染,麻疹病毒能在空氣中維持2小時的感染力,且傳染力強大,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至於麻疹症狀有哪些?診所說明,麻疹感染初期症狀如同感冒,會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症狀;發燒3至4天後,口腔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感染7至18天後,從耳朵開始發疹,並擴散至臉和全身,持續4至7天,而且「嬰幼兒罹患麻疹可能併發耳炎、肺炎與腦炎,致死率高達5%至10%!」診所續稱,麻疹患者應 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除了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增強抵抗力。雖然得過麻疹的人具有終身免疫力,「但接種MMR疫苗是最好的預防!」疾管署也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七旬嬤肺結節無不適拖延回診 2年長大一倍成「肺腺癌」!
71歲張阿嬤兩年前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檢查肺部,發現一顆0.8公分肺結節,當時建議要定期追蹤,沒想到阿嬤自認「沒有不舒服」,拖到今年才回診,結果肺結節長大一倍、已增大至1.5公分。考量到結節位置適合手術處理,醫師建議進行微創肺段切除術,並在術中接受病理檢驗,冷凍切片結果確認為早期肺腺癌(第一期)。肺腺癌二期以後存活率即下降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LDCT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指出,根據研究,零期或第一期肺腺癌的五年存活率接近90%,但到了第二期存活率可能下降至60%-70%,因此,早期發現與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局已針對特定高風險族群補助LDCT費用,包括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男性/45-74歲女性,具肺癌家族史等,都可提供兩年一次LDCT。肺結節大於0.8公分 早期手術減輕病人負擔 劉柏毅說明,若肺結節大於0.8公分且呈實心狀,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採用手術切除。以目前微創手術的技術,傷口僅約3至4公分,減少患者術後疼痛和肺功能損失,且住院時間只需三至五天,恢復速度快,大幅減輕患者心理與生理負擔。此外,藉由手術切除肺腺癌,也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組織,對於老年患者尤其重要。肺癌也可能發生在健康無症狀族群 這樣做降低風險劉柏毅表示,阿嬤本身沒有吸菸,也沒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家族病史,完全屬於健康無症狀族群,然而如果沒有透過LDCT檢查發現,這類小結節極難被傳統X光發現,且結節恐短期內迅速增長,一旦進入第二期或更高期別,術後可能需輔助性化療等較為積極的治療方式,並且預後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劉柏毅提醒,若要預防肺癌上身,務必戒菸或減少二手菸暴露,同時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肺部問題的族群,應考慮定期接受LDCT。也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污染、工業排放和車輛廢氣等有害物質環境,平時也得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良好睡眠,以提升免疫力,降低罹癌風險。
7旬翁頻跌倒!檢查發現肌少症 竟是「這1原因」導致
76歲林先生在社交圈中相當活躍,最近因為牙口狀況不佳,導致進食意願下降,進食量減少,走路步伐不穩容易跌倒,現在以久坐看電視居多,偶爾起來走動,幾乎足不出戶。林先生定期進行糖尿病飲食諮詢時,營養師發現林先生疑似有肌少症,建議林先生從飲食著手改善體力,經過半年後逐漸增強腿部肌力,已恢復自行去逛大賣場,開心享受健康生活。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喪失 老年及營養不足風險高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戴翊如表示,肌少症是指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逐漸喪失,一般發生在中老年時期。原因包括:衰老、營養不足、維生素D缺乏、活動力下降,甚至可能受其他疾病影響而加速發生肌少症,其中以營養不足的人比例為大宗。老年人可能會因為牙口狀況導致進食量不足,當身體沒有足夠食物來源當作活動能量時,就會消耗肌肉來產生能量,所以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非常重要。主要蛋白質來源是豆、魚、蛋、肉類以及乳品,攝取份量則因每個人身體狀況而不同。增加肉類進食意願 可選擇軟嫩並以蒸滷燉調理食物戴翊如說,因為肉筋不易咀嚼,所以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容易降低進食意願,通常不喜歡吃肉類,建議可從三個面向「改變」。一、選擇:較軟嫩的蛋白質,如魚類、各式豆腐及蛋品。二、質地:可將大肉塊依序切成薄片、肉絲、絞肉和細泥,利用改變食材質地來代替牙齒咀嚼,減輕牙齒負擔;藉由拍打方式將肉的筋打散,或使用木瓜酵素、鳳梨酵素幫助肉品進行嫩化。三、烹調:用蒸、滷、燉調理食物。如煎荷包蛋改為水煮蛋、蒸蛋,或是不要將荷包蛋煎得過於焦脆;油炸類豬排改為燉煮肉,應避免反覆燉煮,否則會讓肉質變得更硬,導致咀嚼不易。在營養諮詢門診常會有病人提到發生進食狀況不佳、覺得越來越無力、活動力較差的現象,戴翊如指出,經飲食諮詢後發現病人可能因牙口關係或其他生活考量,導致食量減少。由於活動量下降也會導致胃口變小,建議進食順序調整為:蛋白質、全榖雜糧類、蔬菜,確保維持足夠的蛋白質及主要熱量來源。適當的提味,如檸檬、蔥、蒜、韭菜和八角等,也可促進食慾,若是三餐進食量遠不及身體所需,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補充點心,如無糖豆漿、蒸蛋等。預防肌少症 「飲食」及「運動」最重要戴翊如強調,預防肌少症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及「運動」,建議可攝取適當的營養再配合運動,以增強肌肉的質與量;同時鼓勵老年人應該增加日常的活動量,避免肌肉會變得越來越無力,以提升生活的品質。
冬天不找死2/熱呼呼火鍋恐釀劇烈溫差 「2動作」降心血管風險
氣溫驟降時,最幸福的莫過於大嗑熱呼呼的火鍋,專家提醒,除了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火鍋這類的熱食,若是吃完立刻到寒冷的戶外、或泡澡,劇烈的溫差變化會使得血壓劇烈震盪,建議「吃完先休息」、「做好保暖措施」,再到戶外活動,同時建議1~2小時後再泡澡。「三高患者最須當心!」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冬天時氣溫較低會使得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壓升高,對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患者特別危險,如果大啖火鍋後貿然到戶外活動,更會增加心臟病、中風機率。「因為吃火鍋會讓身體非常暖活,如果突然吹到冷風,溫度快速變化會導致血管快速收縮或擴張,造成血壓劇烈波動,增加心臟負擔。」程涵宇說,建議修稍作休息,讓身體稍微調節一下體溫,接著戴帽子、穿外套後再走到戶外,避免溫差劇烈變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表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患者至少比夏天增加5成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同時記錄血壓、心跳變化,戶外活動時要注意保暖,建議採洋蔥式穿法;室內溫度也要控制好,一旦寒流來襲就避免外出,減少血壓劇烈波動的風險。溫差變化會使得血管突然收縮或擴張,進而引發血壓升降,造成心血管風險。(圖/報系資料照)程涵宇建議飲食也要多加注意。「針對三高患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議採地中海飲食及得舒飲食,這兩種飲食都是鼓勵多食用植物性食物、魚、低脂乳品、適量堅果、使用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取、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藉此促進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血壓震盪是冬天猝死的主因之一,程涵宇建議採4方式預防血壓劇烈變化。「首先要減少鈉攝取量,以孩童來說要少吃加工食品,19歲以上成人要控制外食時少沾醬,也要少吃炸雞、雞排等炸物;老人家則要注意醃漬蔬菜,適量即可。」第二,多補充鉀離子。程涵宇表示,鉀有助於降低鈉對血壓的影響,並且有助於緩解血管壁的緊張,這也有助於降低血壓。富含鉀的食物包括香蕉、菠菜、鱷梨、馬鈴薯等。另外,需注意烹調對鉀的影響,因鉀離子可溶於水中,建議盡量先洗再切,避免熱水燙青菜,以無水料理、快炒等方式烹調盡量減少鉀的流失。第三,多補充水分。在寒冷或高溫環境下常常補充水分,以避免因脫水而導致血液濃稠,進一步增加血管負擔。第四,多攝取抗氧化食物。程涵宇說,富含維生素 C 和多酚的水果(柑橘類、莓果類)與蔬菜可保護血管壁、減少血管收縮。程涵宇也呼籲冬天喝酒要小心。「冬季飲酒後,因酒精的血管擴張作用使皮膚感覺暖和,但實際上身體核心溫度正在下降,這可能掩蓋寒冷對心血管的影響,增加意外風險,建議喝酒適量即可,而且酒後不要突然吹冷風、泡澡,否則恐增加血管壓力。程涵宇營養師提醒,冬天吃火鍋時要選擇清湯鍋底,或是少喝或不喝湯,同時不使用高鈉醬料,以減少鹽的攝取。(圖/程涵宇提供)
冬天不找死1/熱休克死亡率破6成 醫示警「5大狀態」千萬別泡澡
日本女星中山美穗12/6疑似因「熱休克」死於東京澀谷家中浴室,享年54歲。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熱休克猝不及防十分難預防,死亡率高達63%,尤其飲酒、吃飽、服藥、空腹、身體不適5種狀態下千萬別泡澡,因為當血液集中於末梢時,心臟血管功能就會大受影響,很容易導致猝死!曾以電影《情書》紅遍亞州的中山美穗,被發現猝逝於家中的浴缸,當時裡面還有滿滿的熱水,也因此被懷疑是被「熱休克」索命。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熱休克是因為天氣寒冷、水溫太高,過大的溫差導致周邊血管放鬆,血液難以回流心臟,因而爆發心肌梗塞。泡澡引發的熱休克並不罕見,日本醫學博士、SAKAI診所院長堺浩之曾受訪表示,根據日本人口動態統計,每年因洗澡時引起的熱休克死亡人數高達1萬7000人,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倍!尤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熱休克高危險群。「統計顯示,熱休克的死亡率高達63%,就是因為難以預防!」鄒瑋倫中醫師對CTWANT記者說,多數人「以為」泡澡有助於身體健康,所以反而常常在身體不適時泡澡,例如頭痛、疲累、酒醉,結果一不小心就陷於熱休克的危險之中。「古中醫認為,大飽、大飢、大熱、大虛勞時,盡量不要做有風險的事,例如泡澡,因為熱水會讓血液流向身體末梢,所以會影響心臟功能,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鄒瑋倫說。所以剛吃飽、喝酒或空腹時不可泡澡,還有吃重油重鹹、或慢性病藥物之後也都要避免。鄒瑋倫說,「重口味食物或慢性病藥物可能都會利尿,此時若泡澡會更容易脫水,建議1~2小時後再泡澡較好,而且要記得多補充水分。」許多人喜愛在泡澡時划手機,醫師提醒長時間保持同姿勢恐影響血液循環,增加昏倒的風險。(圖/123RF)鄒瑋倫也提醒,泡澡時千萬不要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因為會影響血液循環。「我曾有一位患者就是這樣,結果一抬頭立刻眩暈,最後竟休克昏倒在浴室哩,幸好被家人發現及時送醫。」由於日本在浴室發生熱休克的人數眾多,日本政府也呼籲4大對策。一,入浴前在脫衣處和浴室開暖氣。就算沒有暖氣,盡量讓浴室暖和起來以減少溫差,例如打開浴缸蓋子讓水蒸氣充滿浴室。二,熱水控制在41度以下,不要泡超過10分鐘。如果泡42度的熱水超過10分鐘,體溫可能會接近38度,比較容易影響健康。三,泡澡前應該先用溫熱水淋浴,從離心臟最遠的腳開始,讓身體逐漸變得暖和,減少血壓劇烈變動增加心臟的負擔。四,不要從浴缸一下站起來。要慢慢起身,因為有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發生。鄒瑋倫則建議盡量避免獨自泡澡,或是泡澡時可以開門,一方面讓浴室溫度不過高,也方便家人隨時觀察情況,若有狀況才能及時就醫。
陸「1病毒」大流行!兒童感染人數激增 專家示警:死亡率恐達43%
大陸最近出現「人類偏肺病毒」(HMPV)(台灣稱「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兒童感染人數激增。毒物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透露,據說某一特定人群在感染之後,HMPV的死亡率高達43%,另根據《柳葉刀全球健康》2020年發布的一項研究估計,2018年5歲以下兒童有1400多萬人感染HMPV病毒,其中60多萬人住院,超過1.6萬人死亡,死亡率大約千分之一。招名威日前在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說明,人類偏肺病毒是一種會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加上可能與其它病毒交替傳播,導致對岸各地醫院大爆滿,尤其兒童門診更是一號難求,又因醫療品質不佳,患者罹病後無法即時獲得有效的治療,死亡率確實可能大幅增加。大陸疾控中心通報稱,入冬後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人偏肺病毒感染在逐漸增多,其中14歲及以下病例中,HMPV陽性率呈波動上升趨勢,北方省份上升趨勢更明顯。西安兒科醫院醫生證實,「我們今年發現偏肺病毒感染特別的多,那麼今年的偏肺病毒所引起重症肺炎發生率,我們覺得比較高,很多孩子表現的是高熱不退。」招名威指出,人類偏肺病毒通過與污染的分泌物直接或密切接觸而傳播,最常見的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如接觸了患者咳嗽和打噴嚏排出的分泌物,或者與患肢肢體接觸,比如握手等,以及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或表面後,再接觸黏膜,如眼、鼻等,確診機率都是很高的。招名威提醒,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切斷這種傳播途徑,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未洗手就觸摸眼、鼻等,同時增加自身免疫力,少去人多的場合,「這段時間最好沒事就是別去疫區,以免自己被感染了,還帶著病毒回來毒害台灣人!」
城市安全 警緊守護 新北科技建警 建構安全治安防衛城市
新北市幅員遼闊,警民比是六都最高,且有城鄉差距,新北警察每天肩負起治安、交通及為民服務等重責大任,工作相當繁雜。不過,他們的背後其實有「神隊友」,藉由科技設備及技術,提升犯罪偵查及執勤效能,AI跟大數據對他們來說就像是無時無刻伸出援手的同仁,齊心打造安全無虞的智慧城市。3D維安網 防衛家園滴水不漏新北市是全台最多人的城市,每每舉辦重大節慶,年均都會吸引數十至上百萬人次參與,為維護類似大型活動現場之交通、治安、群眾安全就非常重要。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洪松田警政監就以歡樂耶誕城為例,為了大批民眾的疏導與安全,活動現場除了有看的到的大批警察人力佈署,更有看不見的全方位維安機制,層層保護著市民的安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運用新科技及『點、線、面』維安部署概念,結合雲端與物聯網架構,整合各式影像情資,打造了三層的複式科技維安(全方位3D科技維安網),並依活動現場地形特性,機動部署相關設備,以科技守護市民朋友安全。」那什麼是全方位3D科技維安網呢?「從天上到地面,我們都做好準備,就是3D科技維安網!」洪警政監表示,「對於大型活動,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記憶猶新的,像是前兩年的韓國踩踏事件就造成許多民眾傷亡,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及時知道資訊,即時排解危險。」因此新北警察局透過活動現場「外圍區」的路口監視器、「中圍區」制高點的千萬畫素高解析攝影機與「內圍區」活動現場員警攜帶M-Police、P-CAM移動式攝影機等,再加上「制空」視角的警用無人機,可即時將活動現場及周遭的即時影像傳回指揮所,指揮中心彷彿有千里眼般,能精確掌握現場狀況,以達到「狀況在哪裡,畫面就到哪裡」的目標,指揮官可以隨時掌握現場全盤狀況,對於突發事件亦可立即應變處理。」每年耶誕城的主題都有所變換,不變的是新北警全方位的進駐佈署,確保交通、治安與群眾安全(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臉書)。新北警察還有一個秘密武器:「無人機隊」,作為率先成立全國第一支正式警用無人機專責隊的城市,目前隊員計有93名,平常皆在各警察機關服務,遇有專案任務便加入保護市民的團隊中,隊員分別取得G1、G3及專業操作證照,指揮中心會依照不同勤務性質,調派隊員前往執行飛行任務,執勤之際均依照民航局相關規定登錄備查,落實「成員專業化、勤務合法化」的目標。警用無人機隊有四大主要任務,首先是交通流量監測,監控各地交通狀況,回傳影像至勤務中心,以求能即時解決交通壅塞問題;第二是活動安全維護,在「全方位3D科技維安網」,補足制空的視角,讓指揮中心的千里眼無死角;第三是刑案現場勘查,藉由警用無人機,解決警方在偵查犯罪時,受到地形影響的可能因素,讓犯罪無所遁形;第四是緊急救災,當災害發生時,無人機隊可以提供不同視角的訊息來健全救災資訊,協助救災行動進展更順利。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警用無人機隊讓警政科技跨向新的里程碑,運用科技執法,提升打擊犯罪能量,保障市民安全。新北市警察局2020年成立全國首支警用無人機隊,現在已是科技警政的要角,對於勤務維安有正面助益(圖/新北市警察局提供)。警政科技AI巡防系統提升執勤效能在AI時代,科技運用更多元,新北市警察局為維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建置AI巡防系統來提升科技偵防能力,AI巡防系統時常配備在員警巡邏時的汽機車交通工具上,當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時,具備車牌辨識、語音對講、即時影像、SOS通報等功能的AI巡防系統裝置在手機上能第一時間協助員警去做車牌辨識,若是遇到失竊車或是涉案車輛就能提醒員警去進行處理。應用在行動車牌的辨識系統,以及AI深度學習辨識圖像,提升了字元辨識模型於各種場景適應性,能以智慧影像分析辨識技術結合警用行動載具M-Police,有效輔助警察在巡邏過程中,即時識別車牌號碼,快速比對是否與問題車輛資料庫匹配,透過AI智慧技術,前線員警的M-Police載具即時判斷運用,顯著提升了執法效率。「AI巡防系統」利用智慧影像分析辨識技術結合行動載具M-Police,員警巡邏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掃描辨識車牌,一旦發現失竊或涉案車輛即發出警報(圖/新北市警察局提供)。全方位戰情中心六大面向更有智慧面對日趨複雜的各種刑事、交通案件,警力調度至關重要,目前新北市警察局整合交通及各單位智慧監控系統,未來新北第二行政中心將建構全方位戰情中心,朝「導入AI應用」、「影像智慧掌控」、「整合智慧交通」、「預警反應處置」、「戰情平台決策」、「指揮調度應變」等六大面向規劃。戰情中心透過影像智慧掌控,運用AI系統即時掌握轄區狀況,並整合智慧交通,讓各轄內重要道路監控系統,發現壅塞路段與原因,能即時介入排除恢復交通,AI大數據彙整各轄區案件發生時段、地點,輔助警力部署,透過數據讓重要警力放在合適地方,也能迅速指揮調度鄰近線上警力,避免危害擴大,全方位的戰情中心透過有效的調度,智慧的輔助,利器助警,種種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市民的每天的日常是安全安心的。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情資整合中心」透過雲端運算整合,讓罪犯無所遁形,全方位確保市民安全(圖/新北市警察局提供)。智慧城市 科技警緊守護 新北市警局在交通、偵查及犯罪預防等領域展現優異表現,充分運用科技執法偵測逾期檢驗或註銷車輛,即時攔查取締,並建立共享運具聯合通報機制,有效防止酒駕、無照駕駛等重大違規行為,全面保障市民交通安全,榮獲有警界奧斯卡之稱113年「警光獎」改善交通類第一名。警友總會理事長蔡明忠頒發交通改善第一名予新北市警察局長廖訓誠(圖/新北市警察局提供)。我們期望能運用科技化設備即時掌控、全面打擊各類犯罪,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專業的服務,將新北市打造成一個科技防衛城。(文章來源:遠見雜誌)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