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症
」 癌症 抗癌 營養師 大腸癌寒冬吃薑好處多多 專業醫:降血糖、預防癌症與失智症
隨著天氣日漸轉涼,薑茶、薑母鴨等怯寒料理也開始出現在民眾的生活中。而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透露,薑除了有活血暖身的效果外,當中還含有薑油醇等多種珍貴的植化素,對人體健康有著許多好處。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蕭敦仁醫師在節目上表示,根據伊朗的研究發現,吃薑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血糖水平。而印度科學家也發現,薑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誘導癌細胞自然凋亡,對預防癌症有著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美國學者曾讓常運動的受試者連續服用薑粉11天,結果發現薑粉能夠緩解運動帶來的疼痛感。而泰國一項長期追蹤研究則顯示,長期攝取薑粉似乎對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有一定的效果。蕭敦仁醫師解釋,薑之所以對健康有如此多的助益,主要是因為它含有4種珍貴的植化素,分別是薑辣素、薑油醇、薑油酮和薑烯酚。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癌、暖身、提升免疫力、助消化、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發炎、提高代謝等多重功效。蕭敦仁醫師表示,薑對人體的六大益處,分別是降低膽固醇、防癌、抵抗感染、降血糖、減輕肌肉疼痛與痠痛、預防阿茲海默症。但蕭敦仁醫師也提醒,雖然薑有諸多好處,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使用之前還是要諮詢醫師的意見,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6旬男大腸癌第4期「拒吃蔬菜」 每天半碗菇…2年後結果超驚人
太神奇了!有一名60多歲的男子確診大腸癌第4期,經治療仍堅持不吃蔬菜,因為每次吃菜都覺得「很像羊」,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改吃菇類,沒想到過了2年半,癌症沒再復發,原因也曝光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分享案例,提到該名男子在健檢時發現罹患大腸癌,已經轉移到淋巴,確診為第3期,於是把腸子切掉並化療,但半年後癌細胞轉移到肝臟,馬上進入第4期,可以利用電燒治療,並非沒救了。江守山提醒,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可以抗癌,建議要多吃蔬菜,但男子立刻拒絕,「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我就喜歡吃肉」,更嫌棄蔬菜像草一樣,每次吃都覺得自己像是一頭羊,言論偏激且態度堅定,他只好改提議多吃菇類,因為根據日本調查,所有職業類別中,「菇農」最不容易得癌症。男子的癌症沒有再復發。(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男子聽從建議,每天吃了半碗煮熟的菇類,到現在2年半, 第4期癌症都沒有再復發。為何菇類有這麼神奇的功效?江守山解釋,當中的多醣體可以提升免疫力,對於腫瘤、抗癌很有幫助,也可以提供發酵來源,改變腸道內菌叢,並且抗發炎,甚至改善血脂和血糖,健康功能相當多。江守山進一步指出,後續研究更發現,不同菇類具有不同抵抗癌症的機轉,金針菇提供的精胺酸可抑制腫瘤生長;鴻喜菇含有硒可抑制癌症生長;杏鮑菇的多醣體也是非常出名可以抵抗癌症的成分;香菇中的麥角固醇、香菇多醣,可抑制癌細胞、刺激免疫系統;秀珍菇的糖蛋白可以殺死腫瘤細胞;白木耳能夠加強B細胞吞噬癌細胞的功能;巴西蘑菇含有β-葡聚醣,能調節免疫系統、預防癌症轉移,很多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都有證實。
改善便秘怎麼吃?營養師激推「高纖3水果」:1顆芭樂等於9碗高麗菜
想改善便秘不是多吃水果就好,還要吃多水果才有效。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芭樂、火龍果與奇異果,依序是前3大富含纖維質的水果,尤其是芭樂,1顆就有9.8公克的纖維,吃1顆就等於吃進9碗高麗菜的纖維量,也就是1餐所需的量。李婉萍近日在臉書粉專PO出影片表示,便秘的時候,可以吃什麼水果呢?「1餐要吃到8公克纖維,大家吃的到嗎?」對此,她也推薦3種高纖水果,其中奪冠的是芭樂,1顆就有9.8公克的纖維,等於9碗高麗菜,直接達到1餐需要的纖維含量,「所以飯後水果可以優先選擇芭樂,會非常的棒喔。」李婉萍續稱,緊接在芭樂之後高纖水果是火龍果,1顆也有7公克纖維,而且火龍果非常軟、好入口,同時含有甜菜紅素,可以預防癌症,「對於幫助男性性功能,也非常的讚。」接著第3名高纖的水果則是奇異果,1顆有2.4公克纖維,還有滿滿維生素C,小小1顆就有高纖維。李婉萍也補充,很多人誤以為吃到水果就等於吃到纖維,但答案其實是錯的,因為每顆水果的纖維含量都不同,像是1顆蘋果有1.8公克纖維,1顆半的蘋果等於1顆奇異果的纖維量,想要吃水果改善便秘的話,可以挑選今天推薦的前三名。
全台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喪命! 營養師曝「飲食照護秘訣」有效抗癌、防復發
根據民國110年中華民國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死亡率第二名,110年因乳癌死亡的女性共2,913人,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而喪命。HER2弱陽性乳癌 新一代藥物有助殺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分享,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惡性高,HER2表現越多的乳癌,疾病惡化更快速。傳統的HER2標靶藥物只專一毒殺有表現HER2陽性的癌細胞,隨著醫療進步,乳癌有新分型,HER2不再只有陽性與陰性,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與三陰性乳癌的病友,都可能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並可使用新一代ADC藥物(魔術子彈),藉由「旁觀者效應」,一併毒殺鄰近沒有HER2強陽性表現的癌細胞,成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曙光。 不過,林俊宏醫師補充,新一代ADC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疲累,少見但較嚴重的間質性肺炎等。後續還會有很多新藥出現,希望大家多堅持,不要輕易舉白旗放棄。營養不良影響治療效果 乳癌化療飲食莫輕忽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賴思吟指出,營養不良可能造成體重流失,而每種癌別有不同的體重流失率,文獻表示乳癌大約佔21%,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會影響患者抗癌效果,降低乳癌患者對化療耐受性。賴思吟引用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癌症患者營養指南指出,癌症治療的營養需求,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及較高的蛋白質,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5-30大卡,蛋白質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此外,Omega-3脂肪酸(魚油),適合惡病質前期、惡病質或癌症晚期患者的營養補充。若營養不良,以增加飲食攝取及給予口服營養品為營養介入建議。鼓勵運動合併營養支持,維持或增加運動量,有助保持肌肉量、身體機能與代謝。預防乳癌復發 運動+飲食這樣吃在預防復發的飲食策略方面,賴思吟建議病友,維持健康體重,積極鍛鍊身體,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限制速食、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及飲酒,不要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可以參考211健康餐盤,以兩等份蔬菜、一等份蛋白質及一等份全穀類的比例來均衡飲食。
沒症狀不代表健康 醫點名5類人定期體檢:易罹癌症、慢性病
很多人總會有迷思,認為身體若沒有症狀,就代表健康。不過,醫師點名5大族群,容易罹患癌症和慢性疾病,建議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以免發現時為時已晚。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專頁提到,他最擔心病人或家屬說「人之前明明好好的,怎麼會這樣」、「住院前,沒有毛病,住院後,就一堆毛病出現的?」因為自己以為的健康,不代表身體就健康,許多隱藏的健康問題,都是在體檢中被發現的。黃軒指出,很多中老年人會覺得自己身體硬朗,就忽略定期體檢的重要性,到真的感覺不適時,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問題早已悄悄來到身邊。因此,提醒自己和家人,「定期體檢是對抗慢性病的第一步」,不要等到疾病上門才後悔莫及。黃軒醫師點名5類族群,容易罹患癌症和慢性疾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黃軒點名5類看似健康,卻不健康的高風險族群,若符合其中1項,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和預防相關問題。1.家族癌症史如果家人中有人曾罹患肺癌、大腸癌等,罹癌風險就可能增加,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肝功能檢查、胃鏡檢查等是明智之舉。2.肥胖肥胖本來就是與多種癌症有關,包括肺癌、心臟病、糖尿病等,控制體重、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才能有助於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3.抽菸和喝酒長期抽菸和過量飲酒,是罹患肺癌、口腔癌、食道癌等癌病變的高風險健康族群,因此戒菸和限制飲酒是重要的健康習慣。4.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尤其超過50歲,罹患某些癌症和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更多。提醒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甲狀腺檢查、大腸癌篩檢等有助於早期發現。5.情緒壓力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狀態的人,罹患肺癌、大腸癌、乳癌、胰臟癌等,是罹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健康高風險族群者,所以日常保持心理健康和適當的壓力管理,對預防癌症很重要。
呼籲對手也拿政見說話 蔡培慧再拋6大政見顧南投
民進黨立委蔡培慧10日舉辦政見發表記者會,提出6大政策方向,盼透過完整規劃改變南投的面貌。她也呼籲對手拿出政見講話,不要再使用抹黑攻擊的選舉奧步。蔡培慧指出,她一直以來都是拿政見說話,在醫療方面,她將全力協助彰基擴建,引進彰基投資46億興建大醫院,預定2028完工。此外,她也將爭取中榮醫學中心與部立南投醫院合作,提升專業醫療品質,並強化偏鄉巡迴醫療、駐點門診多時段,以及推動男女健康平權,男學生應共同免費接種HPV疫苗,預防癌症。交通建設方面,蔡培慧提到,她已爭取110億建設集集支線連結彰化高鐵,現正施工中,預定2029通車。未來她也將規劃興建水里、車埕、日月潭纜車,完善國際觀光鐵道,並爭取規劃輕軌或捷運連結南投與台中,以及興建南投農業科技園區,擴大工研院中分院在南投量能,協助青年創新創業。最後,則是推動幸福巴士、小黃公車轉乘搭配,偏鄉到城鎮搭小黃付公車票價,解決偏鄉交通問題。農業設施部分,她將建立茶產業、咖啡產業加工專區,並擴大興建南投縣灌溉設施系統,以及打造南投農業品牌,建立物流中心,此外,也預計建立新住民親屬探親幫農機制,解決農業缺工問題。長輩福利面向,她將推動修法爭取國民年金、老人年金至少5,000元,並適當放寬中低收入戶申請資格,以及高齡長照擴大服務,與爭取提高老農津貼。學童福利方面,她將推動《學校午餐專法》明定食材來源及補助,與落實食農教育,推動多樣化體驗教育,並爭取政府補助清寒子弟讀大學,每人補貼1.5至2萬元,以及要求數發部、教育部加強大專院校以下學生媒體識讀能力。最後則是社會福利面向,她要持續協助南投縣政府解決垃圾問題,並擴大辦理就學就業租金補貼,以及全面協助裝設自來水、簡易自來水,且推動「租金補貼」可轉為「青年購屋自備款」補貼額。蔡培慧強調,南投並非缺乏發展機會,而是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的領導者來規劃。她表示,自她上任以來,僅短短的時間內,已成功爭取超過139億的建設經費,並處理共1745件服務案件,這在在證明南投必須選擇有能力的人,共同努力讓南投更好。
營養師曝吃蘋果5大功效 大推少「一步驟」營養更豐富
臺灣有水果王國之稱,蘋果更是我們最常見的水果之一,四季皆出產,但很多人會因為蘋果皮上有蠟或皮吃起來口感不好而將其削去。營養師則建議整顆完整品嚐,因為營養都在蘋果皮裡面,蘋果皮富含完整的營養成分,被證實對人體有著相當多的好處。蘋果皮好處多多,營養成分包括多酚、類黃酮、三萜、維生素A、C及膳食纖維,營養師酈月慧在臉書粉專上面分享,雖然水果的營養主要集中在皮中,但皮的口感可能不盡人意,大多數人傾向削去皮來食用。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皮中的多酚含量竟然是果肉的6倍;更有研究顯示,增加多酚攝取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整體死亡率,並降低血栓性中風的風險。因此,雖然皮的口感不好,但考慮到其營樣價值,完整的品味水果可能是更有益的飲食選擇。酈月慧更進一步指出蘋果皮的5大營養與好處:1.多酚:包含花青素、原花青素和類黃酮等抗氧化物,具有中和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損傷、抗發炎特性,進而預防發炎性腸道疾病,同時有助於維護腸道黏膜的健康。2.類黃酮:它在果皮中含量豐富,能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協助保持正常血壓,同時對抗過敏發炎、降低氣喘發作並改善關節炎。3.三萜類:三萜類化合物中的2α-羥基熊果酸,具有抗腫瘤效果,有助預防癌症,而且也有研究顯示蘋果攝取量與肺癌發生呈反比。4.維生素:維生素A有助維護黏膜健康,而維生素C則促進免疫細胞成熟分化,增強身體免疫力,進而預防病毒入侵。5.膳食纖維:蘋果皮中的豐富膳食纖維不僅能降低膽固醇水平,還有助於穩定血糖,這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至關重要。保留果皮,不僅帶來口感的多元體驗,同時為身體提供全方位的營養支持,這些精華營養成分結合成全面的保健效果,使蘋果皮的價值更加彰顯,是一個明智而有益的飲食選擇。
台灣飲食重油重鹹!最新癌症發生率報告 大腸癌連15年穩坐癌症之首
台灣普遍重油、重鹹的飲食習慣,再加上外食文化興盛,常對國人身體健康帶來負擔,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健署)近日公布最新的癌症發生率報告,大腸癌連續15年穩坐癌症之首,專家警告,大腸癌在今年的罹患率可能會有彈跳式成長。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就多次在媒體上表示:「大腸癌是吃出來的!」她曾在《聚焦2.0》節目上提及,有研究發現吃越油越容易罹患大腸癌,自己的女性親戚特愛吃梅干扣肉,已經到天天必吃的程度,而且一定會撈油湯拌飯,吳映蓉指出,梅干扣肉又油又鹹,果然,該名長輩因便祕多日就醫時被檢查出大腸癌第2期,半年後,她的先生同樣也確診,推測是相同飲食習慣所致。另外,吳映蓉也直言,路邊小吃攤若沒定期的更換鍋油,鍋油裡面的劣變物質就會變得非常多,「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且油炸時會產生終端醣化產物(AGEs)這東西到身體裡面,等於是一把鑰匙開啟慢性發炎的鎖,所以高油、油炸這樣的飲食,會讓身體慢性發炎反應持續地發生,最終導致癌症。另外,營養師余朱青也在臉書上撰文提到,預防大腸癌應該從日常飲食中開始下手,除了避免攝取過多加工、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外,可以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不僅可以促進排便、幫助腸道蠕動,同時還能降低食物因待在腸道過久,而產生變質的機率。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中顯示,109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由於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常常要等到身體發生警訊時才為時已晚,國健署表示,要預防癌症的最好辦法,除健康的生活作息外,也要定期做癌症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阻斷變異細胞發展成癌細胞,大幅減少死亡率。為了降低國人罹癌率及死亡率,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國健署攜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五項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之個案,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並依民眾就醫意願協助妥適安排,完成進一步就醫診斷。
癌症大解密—人類與癌症的對抗史,終於迎來一絲曙光
世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預測報告指出,全球罹患癌症的人口正快速增加,在台灣,每年新增超過12萬位癌症病人,罹癌存活中人數更超出百萬人;治療癌症要付出的醫療費用、照護心力,承受的精神壓力都讓個人與家庭難以承受。現在醫學這樣發達,為什麼中、晚期的癌症還是如此難以治療?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之後該怎麼去治療呢?是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加拿大暢銷書作家Jason Fung傑森.方醫師,是一位知名腎臟病專科醫師,他為廣大的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病患提供治療及飲食建議。《肥胖大解密》與《糖尿病大解密》兩本暢銷書皆是他的著作。而新書《癌症大解密 The Cancer Code》則是他爬梳漫長的癌症的歷史,抽絲剝繭的帶人認識人類的頭號敵人—癌症。其實,癌細胞是由我們自身健康細胞轉變而來的,癌症的起源如同種子,早就存在身體的每個細胞中。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陳光耀(左)贈與感謝狀給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理事長林金源(右)。(圖/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提供)傑森.方 在書中為癌症治療找到一條新思路,提出癌症範式3.0:「種子與土壤」假說,並發現有近50%的癌症與營養膳食、情緒壓力有關。而預防癌症的最有效策略即是:不提供細胞變異的環境土壤,「避免高胰島素相關的疾病,包括肥胖、胰島素阻抗及第二型糖尿病。」。本地NPO組織「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林金源理事長表示:機緣下得知了這本書尚未有中文版,為幫助廣大的癌友與家屬,聯盟全額贊助版權、翻譯及第一刷印製費;集結了很多人的努力,終於在9月將「癌症大解密」正式出版。聯盟於今日公益捐贈300本新書予「陶聲洋防癌基金會」,成立已滿50年的陶聲洋防癌基金會,是台灣民間第一個防癌組織,一直致力於傳播防癌知識及協助防癌研究。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今日公益捐贈300本新書予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圖/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提供)「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及「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雙方同意:未來將共同推動、提升癌症醫學與癌病治療的突破,將西方醫學、自然醫學、生活醫學等三種醫學加以整合,找到癌病防治的新策略與方法,並教育大眾認識癌症的成因與通過選擇更好的生活方式,來避免提供癌細胞生長的土壤。讓個人、家庭、社區,遠離罹癌和避免療後復發,達成健康樂活、優雅長壽的人生目標。
早上忙到像打仗! 營養師設計3種兒童快樂早餐
許多爸媽忙於工作,常買包子、三明治、麵包等碳水化合物給孩子當早餐。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9成孩子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台灣癌症基金會徐桂婷營養師設計3種菜單,呼籲家長重視孩童養成每日「3蔬2果」的良好飲食習慣,只要在早餐加入蔬果,就能讓孩子身體更「快樂」。徐桂婷表示,根據調查顯示,近8成的國小孩童每天都有吃早餐的習慣,但忙碌的家長經常為了方便,選擇以外食作為早餐來源,像是包子、銀絲卷、三明治、麵包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早餐組合,其實容易使孩童血糖快速上升,造成上學期間腦袋昏沉、易睏、情緒不穩等問題而影響孩童學習表現;再加上進入暑假,調查也顯示有將近5成家長擔心暑期孩子蔬果攝取量可能更加不足。國小學童蔬果攝取量不足3大原因,包括小孩挑食不愛吃蔬菜、生活忙碌,家長準備蔬果過程較麻煩,以及外食居多。前述原因讓家長最常準備的早餐為:西點麵包、吐司與三明治、中式包子饅頭與銀絲卷。蔬果防癌原理:植化素八大生物效應攝食足量蔬果,不僅能抑制癌細胞,還能預防文明病,是預防各種疾病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蔬果中所含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可用來對抗疾病,亦具有防癌、抗癌效果。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足量蔬果(400~800公克) ,不僅可預防癌症,同時還可以減少許多文明病的發生,包括痛風、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症、關節炎、便秘以及老化等。增強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抑制癌血管增生促進癌細胞凋亡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抑制癌細胞訊息的傳遞植物類雌激素之拮抗作用膳食纖維可降低腸道致癌物之影響維持身體「快樂四力」 從早餐開始徐桂婷表示,「身體快樂指數」是由「順暢力、免疫力、舒活力與愉悅力」四力平均分數來構成,國小孩童整體在順暢力、舒活力表現較佳,免疫力分數表現則稍低。蔬果攝取量的多寡與身體快樂指數呈現高度正相關,每天吃水果的國小孩童當中,身體快樂四力及格比例高達96%。而在一天當中水果攝取的時機與身體快樂指數也有關,在「早餐」時段食用水果的孩童,身體快樂指數及格者比晚餐時段來得高出許多。她進一步說明,其實多數孩子的蔬果量只差一點就達標。蔬果含有豐富的植化素、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早餐加入蔬果對孩子有許多益處,除了促進消化機能幫助蛋白質消化,也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多吃其他高熱量食物,也可穩定血糖、提升孩童活力及學習力。順暢力蔬果富含膳食纖維、酵素, 可以增進成腸胃蠕動免疫力蔬果富含維生素C、植化素, 有助於提升身體保護力舒活力蔬果中的維生素C、鎂、B群有 助於提升活力愉悅力蔬果富含維生素C 、鎂、B群、鈣 有助於提振好心情挑食、忙碌、外食族 吃足5蔬果有解方快樂放暑假,孩子營養不放假!營養師分享「快樂早餐組合」讓孩子活力成長。徐桂婷分別針對挑食族、忙碌族、外食族大方分享適合的「快樂早餐組合」,並說明幫助各族群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快樂早餐策略,輕鬆滿足早餐均衡營養的需求。
冷瘦身2/隔夜飯助減重又抗癌? 「抗性澱粉激增2.5倍」是關鍵
所有的澱粉類食物冷藏後都會使抗性澱粉增加,由於難以消化,因此具有瘦身效果,國際期刊《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也指出,煮熟的米飯冷藏24小時後再加熱,此時的抗性澱粉會大幅增加2.5倍,更有助於減少熱量攝取。不只如此,國際醫學期刊《癌症預防研究》也指出,抗性澱粉還可預防食道癌、胃癌、胰臟癌等消化道癌症。但專家也提醒,食物冷藏會有細菌滋生的疑慮,建議還是要多加小心。澱粉類食物烹調後質地會變得柔軟粘稠,人體的消化酶也會較容易消化它們了,這個過程的稱為「糊化」(gelatinization),但是冷藏過後,一部分已經糊化的澱粉就又回到生澱粉的狀態,不容易被人體所消化,這個過程稱為「老化回生」(retrogradation),這一小部分的生澱粉便是所謂的抗性澱粉。營養師程涵宇說,包括冰地瓜、壽司飯、馬鈴薯泥都是上述類型的抗性澱粉,「根據《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指出,煮熟馬鈴薯冷藏一整晚後,抗性澱粉會增加3倍;煮熟後冷藏24小時後再加熱的飯,抗性澱粉是剛煮好飯的2.5倍。」全穀類、豆類食物本身就擁有極豐富的抗性澱粉,不僅能減少熱量攝取,還能促進整體健康。(圖/123RF)但並非所有澱粉食物冷藏後吃,都能攝取到好的抗性澱粉,例如放冷的炸薯條、冷藏PIZZA、冰的含糖綠豆沙飲料,這些澱粉類食物因為額外添加了油、糖,所以就算含有抗性澱粉也無助於減重。另外,含水量也是一大重點,如果澱粉類食物本身的含水量過高,冷藏後「老化回生」的效果不好,就無法增加抗性澱粉,例如米飯冷藏後可以產生更多的抗性澱粉頗多,但含水量較多的粥冷藏後就無法讓抗性澱粉再增加。如果能吃到又好又多的抗性澱粉,可能還具有預防癌症的效果,營養師夏子雯說,「由於抗性澱粉會在大腸中發酵,所以能為腸道提供益生菌的食物來源,因此可降低大腸癌的風險。」營養師夏子雯表示,想要靠抗性澱粉達到瘦身目的並不容易,建議搭配飲食調整、運動,才能健康減重。夏(圖/夏子雯提供)國際醫學期刊《癌症預防研究》也指出,一項追蹤20年的研究顯示,抗性澱粉可預防食道癌、胃癌、膽道癌、胰臟癌及十二指腸癌等消化道癌症,就連其他癌症也都有60%的預防率。程涵宇說,這或許與抗性澱粉改變膽酸的細菌代謝有關,研究也顯示,若一天能攝取15~20公克的抗性澱粉,就有助於提升健康,建議多攝取全穀類、豆類食物這類天然抗性澱粉食物,取代原本的精緻澱粉,效果會更好。不過,夏子雯提醒,由於食物冷藏、加熱都有其衛生上的風險,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冷食時仍要小心,尤其夏天氣溫較高,更容易因滋生微生物、細菌而導致食物中毒,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千萬不要放置室溫過久才吃。
冷瘦身3/抗性澱粉更健康「但3類人不宜多吃」 持之以恆才能出現效果
根據國際期刊《營養與代謝》上的研究顯示,抗性澱粉有助於降低熱量攝取,並且能調控血糖與血脂。雖然抗性澱粉優點很多,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專家指出,腎臟病患、糖尿病患、腸胃不佳者不宜多吃,否則反而會影響自身健康。另外,抗性澱粉並非一吃就會出現效果,需要2~4周的時間,身體才能慢慢感受到它的好處。隨著氣溫飆升,許多賣場都出現「冷食」迎合消費者胃口,其中冰地瓜更打出「比米飯熱量更低」的口號,引發話題。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無論是蒸或烤的地瓜,只要冷藏過熱量都會較低,關鍵在於冰地瓜所含的抗性澱粉較高,因此吸收率較低,攝取的熱量也會因此減少。不只如此,冰地瓜的優點還有方便與血糖不易波動。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雖然許多澱粉類食物冷藏後都會增加抗性澱粉,以超商為例,可以選擇的品項可能有冷藏的飯糰、壽司飯、玉米、馬鈴薯泥、冰地瓜,但冰地瓜不會再另外添加醋、調味料,同時又比玉米好入口,所以她認為冰地瓜是不錯的抗性澱粉來源,可以當成一餐中的主食。程涵宇則認為,以各國的食物喜好來說,雖然查不到相關資料或研究,但日本可能是攝取最多抗性澱粉的國家,因為他們時常吃的壽司、冷便當、冷麵等,都屬於抗性澱粉,由於抗性澱粉有助於穩定血糖、預防癌症、促進消化系統,或許也間接讓日本人更健康。「另外,翻閱許多醫學期刊後可以發現,研究顯示中國人每天攝取近15公克的抗性澱粉,遠高於美國的5公克、歐洲的3~6公克、澳洲的3~9公克,推測可能與米飯為主食有關。」程涵宇說。雖然抗性澱粉可調節血糖,但畢竟仍屬於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仍要避免過量攝取。(圖/123RF)雖然抗性澱粉好處多多,食用上通常也十分安全,但程涵宇提醒仍有3類人要特別注意。「首先是腎臟病患,因為天然的抗性澱粉食物通常含有高鉀,可能會不利於腎臟病的控制,所以建議要先諮詢醫師意見;其次是糖尿病患,因為抗性澱粉食物中仍含有一般澱粉,所以吃太多仍會影響血糖升降,所以也要避免過量;第三是腸胃不佳者,因為抗性澱粉食物較容易造成脹氣,所以可能會導致不適。」說,抗性澱粉雖然優點不少,但諸多優點如調控血糖、血脂等,需要攝取後2~4周才會開始產生效果,所以需要長期調整飲食習慣,才能感受到抗性澱粉的好。
定期檢查降低癌死亡率! 政府免費提供這些人「五癌篩檢」
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5種癌症篩檢 女性降70%子宮頸癌死亡率主要5種癌症篩檢與國人死亡率的實證資料顯示,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及家人應積極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維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30拉警報! 男女皆有免費篩檢預防癌症最重要的就是依照國際實證建議,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癌症病灶。國民健康署為促進國人的健康,已依據世界最新的篩檢實證,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就能免費篩檢:一、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二、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三、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四、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五、肺癌:(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二)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篩檢異常勿驚慌 遵循醫囑早治療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請符合篩檢資格民眾踴躍受檢,若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切勿驚慌失措,仍需進一步就醫診斷。篩檢單位均會協助妥善安排回診時間,只要遵循醫囑回到醫院進行複檢,就可及早處置;若收到檢查結果為正常,仍要定期接受每2年1次的篩檢,保固自己的健康。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響應「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國民老婆泱泱化身推廣大使 號召全民一起吃蔬減碳!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15日)聯合國民健康署、農糧署,對國人發起「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的健康低碳飲食法,同時也號召7-ELEVEN、聖德科斯、21風味館等成為公益夥伴共同響應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期望國人可改善蔬果吃不足的煩惱,同時還幫地球減碳降溫。為加強民眾認知與實踐,主辦單位特別設計網路活動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7-ELEVEN、聖德科斯、農糧署、國健署也提供豐富贈品,有水果、沙拉、蔬果箱、環保餐具包等,活動期間還有21風味館推出的烤雞腿蔬菜優惠套餐。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基金會倡議這簡易健康低碳飲食法是根據以地球健康為旨的全球性營養組織EAT Lancet委員會所提出的「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主要著眼於106 -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註1)國人在攝取蔬菜水果都嚴重不足,蔬菜類-19歲以上79.9%未達3份;水果類-19歲以上87.6%未達2份,幾乎是人人蔬果都吃不夠,會間接影響台灣癌症或慢性病的預防。另一方面,地球暖化嚴重,在各單位與企業投入減碳大作戰的同時,其實最簡單就是每個人一周一次改吃植物蔬食,即可幫助降低碳排放為地球降溫,同時穩定地球糧食供應。怎麼做呢?許董事長表示很簡單,就根據口號把自己的餐盤(盒)畫一半,用蔬、果3:2比例填滿就是了,另一半再裝主食及蛋白質,但最好也是選擇植物來源。EAT Lancet委員會的台灣代表,同時也是國內營養流病專家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潘文涵教授說明,EAT-Lancet委員會曾以多項疾病風險評估「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發現此種飲食型態每年可降低整體成人死亡率近25%;也相對降低高居全球近七成死因的慢性病風險--例如糖尿病風險下降34%,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9%,大腸直腸癌風險降低10%,肥胖風險降低7%(註2),因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註3),對治療與預防癌症與慢性疾病皆有助益。潘教授以她的研究論文“Healthy Taiwanese Eating Approach(TEA) toward Total Wellbeing and Healthy Longevity”健康飲食排序,指出不同食物在對身體的保護與傷害風險不同,在研究中發現保護性食物第一名及第二名就是蔬菜和水果 (註4)。此外,她更強調“Plant-Based Diet”的精神是鼓勵大家多吃蔬食但不是吃素,吃素還是建議多攝取天然蔬菜和水果,所以「吃素不等於吃蔬、吃素也要吃蔬」。而吃蔬食容易缺乏的鋅和維生素B12,則可透過多吃牡蠣和蛤補充鋅、台灣本土特產虱目魚補充B12,且這兩種同時還是低碳排食物,與“Plant-Based Diet”希望增加植物性食物來幫助環境永續意義也相符。無論餐盤大小,都「一周一次」蔬果佔一半要一夕改變飲食習慣並不容易,潘文涵教授鼓勵大家先從「一周一次」的頻率開始,逐步落實「蔬果佔一半」的飲食結構,特別是想進行熱量控制、有三高慢性病、想預防直腸癌的民眾。因當蔬果佔去一半,也就相對排擠另一半餐盒可裝的食物,肉類等自然會相對減少。根據EAT Lancet報告,若將飲食改為“Plant-Based Diet”,每年可防治1,100萬成人死亡,並且可以達成2050年供給全球100億人口糧食系統的目標。為讓民眾體驗蔬果佔一半很簡單,此次潘教授也指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出「餐盤健檢」、「餐盤加菜」兩種網路遊戲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前者民眾可選擇到超商、有機商店、小吃店三種情境體驗如何選購商品讓餐盤蔬果比例達到一半,或自己直接組合好拍照上傳,兩者驗算過關後便可參加抽7-ELEVEN、聖德科斯、農糧署、國健署贈品,有水果、沙拉、蔬果箱、環保餐具包,活動期間還有21風味館推出的烤雞腿蔬菜優惠套餐。國健署、農糧署、泱泱共同響應呼籲國人增加植物飲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國健署除了持續推動「我的餐盤」,鼓勵國人在生活中落實均衡飲食,今年也跟上全球蔬食風潮推出升級版「植物為主飲食手冊及懶人包」教民眾吃得健康又減碳,因此非常認同千禧之愛此次推動的「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運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也表示台灣四季都有時令的優質蔬果,必能配合「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吃出豐富、美味、當令在地的植物食材,不但能幫助國人健康遠離疾病,同時縮短運送里程還能降低運輸碳排放及食物儲藏的能源。而為號召更多注重健康、地球永續、體內環保的年輕族群加入,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特別邀請素有國民老婆之稱的泱泱擔任活動推廣大使。泱泱一上台便首度公開「專屬餐盤-蔬果纖美餐」,內有活力彩蔬沙拉、雞肉紅藜麥飯糰及香蕉,大方分享如何輕鬆簡單達到蔬果佔一半的目標。泱泱說因為工作忙碌,無法自己準備餐點,工作需求又得保持纖瘦健康,所以知道這飲食法可符合需求後,撇步就是每餐最少吃兩種以上的蔬菜,出外景時就直接去超商買沙拉跟水果來吃。購買時會特別閱讀後面的營養標示,確認熱量及各項營養素含量。最後泱泱也呼籲大家快來參加基金會「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網路活動,加入植物蔬食愛地球行列,還可以得到優惠券,一舉數得!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廣EAT-Lancet_植物為主飲食。(圖片提供/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
子宮頸癌好發35歲以上婦女 醫曝2預防方法
綜覽臺灣各大疾病排行,子宮頸癌可謂榜上有名,既列位女性十大癌症,亦與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並列三大常見婦癌,更隸屬於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四大癌症篩檢(乳癌、子宮頸癌、結直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的嚴重性可見一斑。子宮頸癌好發35 歲以上婦女 初期無明顯症狀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死亡人數為608人,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2.8人。安南醫院產科主任周泰甫說明,子宮頸癌好發於35 歲以上婦女,平均年齡落在40~55 歲。由於子宮頸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及痛感,容易導致許多患者延誤治療黃金時機,待發現陰道出現不正常出血時,癌細胞可能已經侵犯到骨盆內部了!健保公費補助 「這些人」每年享免費1次抹片檢查因此,周泰甫主任強調,按時做子宮頸抹片,可於早期偵測出子宮頸有無感染、發炎、異常細胞,及早預防癌症的發生。目前健保公費補助30 歲以上、有性經驗之女性,每年可免費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周泰甫主任解釋子宮頸抹片檢查方式,即從陰道採擷含有子宮頸剝落細胞之分泌物,接著抹片經染色後,可透過顯微鏡找出可疑癌細胞;倘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需安排進一步的陰道鏡及子宮頸切片檢查。此外,為避免影響抹片的準確性,國民健康署建議女性做檢查前,應留意以下5點:不要沖洗陰道、避免盆浴、勿放置塞劑、前一晚不要有性行為、避開生理期。施打HPV疫苗 預防70%子宮頸癌發生除了定期做子宮頸抹片,周泰甫主任表示,施打HPV疫苗也是有效的預防選項。HPV全名為Human papillomavirus,意即「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的發生息息相關。目前研究資料顯示,不論男女,每個人一生中約有5~8成機會感染到HPV,尤其女性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而接種HPV疫苗可預防至少70%的子宮頸癌發生,且年齡介於9~45歲的民眾都適合施打。
人類DNA藏「數百萬年前病毒」 研究意外發現:能幫助抗癌
科學家發現一種「寄生」在人類DNA數百萬年的內源性反轉錄病毒(ERV),可能是對抗甚至預防癌症的關鍵。當人體體內癌細胞失控時,原本處於休眠狀態的病毒就會被喚醒,同時幫助免疫系統精準攻擊腫瘤。據《BBC》報導,目前已知人類基因組序列中有5%至8%的反轉錄病毒,其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數千萬年前,最近的僅有數千年。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在研究肺癌時發現,對抗包含新冠肺炎等感染疾病具重要作用的B細胞,於聚集在腫瘤周圍過程存在某種特殊聯繫。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無法完整復活的病毒殘留物會被失控增長的癌細胞喚醒,並用目前還未清楚的機制,讓偵測到病毒復活的免疫系統,「無意間」鎖定與清除癌細胞,從而壓制和阻止癌細胞進一步擴散。而諷刺的是,入侵DNA的反轉錄病毒可能是造成人類罹患癌症的最古老原因,但它現在卻反過來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打擊癌細胞。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布羅姆利博士(Claire Bromley)指出,癌細胞有近乎無限的進化能力,導致現有醫療技術有時很難阻止癌細胞擴散,如果能釐清逆轉錄病毒幫助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的關鍵原因,屆時不只能對抗癌症,更可能研發出「預防性疫苗」,降低癌症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常被加進手搖杯 「這水果」竟有4點好處
醫師表示,葡萄柚是一種常加進飲料的水果,而它有增強免疫力、保護心臟健康等4點好處,「值得注意的是,葡萄柚在服用某些藥物時可能會影響藥效。」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在臉書粉專發文說,天氣變熱,又到了想喝手搖杯的季節,但她要跟大家談的不是飲料,是常被加進飲料的水果葡萄柚,「小時候常聽說葡萄柚吃了皮膚會變漂亮,長大後才知道,葡萄柚含有許多營養素,除了保養皮膚還有助於身體健康。」葡萄柚有以下4點好處:1.增強免疫力:葡萄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抵抗疾病2.保護心臟健康:葡萄柚含有類黃酮,可以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臟健康。3.預防腎結石:葡萄柚含有檸檬酸,可以降低尿液中的鈣含量,預防腎結石。4.抗氧化:葡萄柚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有助於抗衰老和預防癌症。張瑜芹說,葡萄柚有高營養又低熱量,也是炎夏的消暑聖品,「值得注意的是,葡萄柚在服用某些藥物時可能會影響藥效,所以在使用藥物期間,最好問一下醫師,看看妳吃的藥是否適合食用葡萄柚喔。」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章指出,葡萄柚中有一些天然物質,如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小腸中的胞色素酵素作用,讓血中濃度增加,若狀況嚴重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
「爺孫戀」李坤城罹患大腸癌病逝 營養師曝飲食5大危險因子!
10年前轟動一時的爺孫戀男主角,也是知名作詞人的李坤城,8日因大腸癌過世。在過去幾年,社會上的名人像是藝人賀一航、秀場天王豬哥亮,以及名嘴汪笨湖……等人,都是因為罹患大腸癌過世。確實,近十年來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根據衛福部民國109年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國人癌症發生個案數的13.80%,占國人癌症死亡人數的12.94%,發生率於男性為第1位、女性為第3位;死亡率的於男女性皆為第3位。你一定聽過:「油炸食品吃多了會致癌?」、「碳烤五花肉多吃了,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等流言,但底怎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致癌?然而又該怎麼吃,才可遠離大腸癌的威脅?營養師舒宜芳表示,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因性的,歸納所有的危險因子,包括了年齡、飲食、息肉、家族史、個人病史、活動量多寡、菸酒等。針對大腸癌在飲食方面的影響因素,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習慣、纖維質攝取不足、習慣性飲酒、缺乏鈣質和抗氧化維他 命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危險因子1:高熱量、高脂肪根據資料顯示,消耗動物性脂肪較多和膽固醇較高的國家,民眾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以西方國家多以牛排漢堡為主食來看,不但攝入的脂肪多膽固醇也高, 因此,大腸癌的發病率位居腫瘤的第2位。因為脂肪和膽固醇是膽汁的主要成分,膽汁到了腸道會被細菌代謝,進而產生致 癌物質,愛吃肉的人,尤其是高脂肪肉類,如肥豬肉、蹄膀等,糞便中的膽酸比較多,造成細胞突變的機率就相對提高。怎麼吃? 避免高脂肪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像是肥肉、蹄膀、豬腳、雞鴨皮的部分以及五花肉,還有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和培根,及奶油、蛋黃醬等食物,適量吃就好,不宜過度食用,若真的想吃,1~2週一次就好。危險因子2:纖維質不足纖維質攝取不足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高。許多大腸癌患者都是不愛吃蔬果的肉食主義者,蔬菜水果中因為含有大量的纖維質,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同時可以稀釋致癌物質。另外,纖維質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讓排便正常,如此就可降低致癌物質與腸道接觸的時間。怎麼吃? 纖維質主要來源如蔬菜、水果、全榖類和豆類,看起來愈粗糙、沒有經過加工精緻的食物如糙米、燕麥、玉米、綠豆和薏仁等,纖維質就愈多。危險因子3:愛喝酒1988~2004年期間,日本一位學者做 了一個酒精和大腸癌的研究,以20萬人為對象,研究後發現,每天喝超過1瓶瓶裝啤酒,或是100c.c.的日本清酒,或2杯葡萄酒,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提高1.4倍,而女性則是1.6倍;研究團隊同時發現,有1/4的大腸癌患者,只要將攝取的酒精控制在適量的範圍內,可以預防癌症發生。飲酒愈多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的確愈高,特別是啤酒被認為會增加直腸癌的危險性。怎麼喝? 適量飲酒,以男性來說,每天不超過啤酒720c.c.、紅酒300c.c.或蒸餾 酒90c.c.,女性飲酒量則是男性建議量的一 半。危險因子4:缺乏鈣質因為鈣質可以和腸道中的膽酸結合,可以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所以若是體內缺乏鈣質,就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怎麼吃? 可以多攝取牛奶或是乳製品如優酪乳、 起司等,但為了避免吃進太多動物性脂肪,盡量選擇低脂或是脫脂的乳製品;另外,也可吃些小魚乾、蝦類、牡蠣以及豆類豆製品和深綠色蔬菜等,也都含有豐富鈣質。危險因子5:缺乏抗氧化維他命抗氧化維他命如維他命C、E或β-胡蘿蔔素等,因為有抗氧化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可以減少化學物質誘發大腸癌的發生。怎麼吃? 抗氧化維他命包括β-胡蘿蔔素、維他命C、E等,可以保護細胞避免氧化傷害,也可減少化學物質誘發大腸癌的發生機率。胡蘿蔔、番茄、木瓜、玉米、菠菜等,皆含豐富β-胡蘿蔔素,柑橘類、檸檬以及奇異果等,含豐富維他命C,而像全榖類、堅果類、綠色蔬菜等,則含有維他命E。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喝「1湯品」好處多多!醫曝「熱量超低」:還能減肥、防癌
冷颼颼的天氣,不少人都會想喝碗熱湯來暖暖身子,牙醫師劉馥萱就分享了喝味噌湯的四大好處,不僅熱量低,內含的益生菌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還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好處多多。牙醫師劉馥萱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由於台灣曾受到日本統治,而現在許多店家都會販售的味噌湯,就是從日本傳進的美食,且喝味噌湯還有4大好處,包括減肥排毒、降膽固醇、預防癌症、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1.減肥排毒 :以市面上常見味噌湯碗為例,多數味噌湯的熱量皆不超過100卡,因此在攝取蛋白質、澱粉這類熱量較高的食物之前飲用味噌湯,能增加飽足感減少進食。味噌含有一種叫做「米麴菌」的益生菌,研究證實這類益生菌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並且緩解腸道的消化症狀。2.降膽固醇 :黃豆所含有的皂素、不飽和脂肪酸與磷脂質,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對於預防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許多幫助。3.改善女性荷爾蒙 :黃豆製品如味噌、豆腐、豆漿等食物皆含有大豆異黃酮,可幫助身體產生雌激素,改善女性更年期缺乏荷爾蒙所出現的問題,如熱潮紅、盜汗、心悸、頭痛與情緒不穩等。4.預防癌症:黃豆發酵後的味噌所含有的類黃酮,具有高度抗氧化能力,可避免發炎反應及細胞基因突變,進一步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牙醫師劉馥萱就分享了喝味噌湯的四大好處。(圖/翻攝臉書)
HPV疫苗預防不可少 男女都應接種以促進兩性健康權平等
HPV又稱為「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常見存在於人類、脊椎動物、昆蟲中的DNA病毒,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會感染人體表皮與黏膜組織。HPV約有兩百多型,是男性及女性重要的傳染病原之一,研究資料顯示,不論男女,每個人一生中約有5~8成的機會感染HPV,且會重複感染。雖HPV感染可以經由疫苗來預防,但由於大眾對於HPV的認識不足,尤其是對男性的致癌風險,疫苗接種率仍然很低,根據現行公費疫苗執行第4年,HPV對於性別、價數與保護型別仍不足以滿足接種國內需求,尤其是男性更不應忽略或被排除。接種HPV疫苗,遠離癌症的威脅(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根據國健署現行規劃實施的公費接種HPV疫苗政策,對象自國一女性公費施打政策至今第4年,而監察委員王幼鈴、田秋堇於2018年所發出新聞稿中,質疑「男性感染HPV病毒比例亦不低,免費疫苗接種卻排除男性,其依據為何?可能涉及男女健康權差異待遇!」,並提出衛福部推動HPV疫苗免費接種政策之質疑及申請自動調查。此況呼籲主管機關,除了應重新檢視HPV疫苗保護的價數、型別以及HPV衍伸致癌的醫學研究證據外,更應就國家整體性的公衛政策進行評量,以促進男女兩性健康權,及不分縣市民眾的健康權平等。此外,經統計發現國內每天約有12位女性被確診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由於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是造成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接種HPV疫苗能有效預防7成以上的子宮頸癌。日前(11/23)立委賴惠員與台南市議員蔡筱薇日前招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該參考英國模式,開放讓18歲以上大學生施打公費的HPV疫苗,來提高女性疫苗接種率。兩人指出,如果能讓多數女性獲得接種HPV疫苗的機會,將可以大幅降低確診的可能,同時,賴委員呼籲HPV公費疫苗也應將國中男生納入施打對象,讓國內HPV子宮頸癌疫苗實施至今滿四週年時,台灣更應跟上世界潮流,在防範人類乳突病毒上有階段性進步,也就是納入開放18歲以上男女都可施打公費疫苗,才能有效擴大覆蓋率,讓HPV疫苗可以打的更好、更符合國人健康需求。預防勝於治療,HPV疫苗是極少數可用來預防癌症的疫苗,當然生活作息正常和增強免疫力才是健康的根本之道,為避免接種疫苗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接種前應先告知醫師近期內疫苗接種史、過敏史、是否已懷孕或計畫懷孕(在接種疫苗的六個月期間應避孕)、有無凝血及免疫相關疾病、是否身體不適(如發燒、感染、正在服藥、皮膚傷口…等)。民眾應請依醫囑接種HPV疫苗,共同預防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