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折
」乳癌患者骨質疏鬆機率高! 醫曝「這樣做」有效減緩症狀
45歲陳小姐因乳癌化學治療造成提早停經,後來到在浴室滑倒造成手臂骨折,才發現自己竟已經「骨質疏鬆」。飲食運動齊手 掌握骨密狀況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呼籲,乳癌康復者應持續掌握骨密度狀況,除了從飲食、運動著手減少骨質流失;一但有骨質疏鬆,必要時應積極治療。如此一來,除了可以減少背痛等骨鬆症狀,避免與骨轉移症狀混淆,同時也能積極預防骨折。乳癌患者注意 骨質疏鬆機率是同齡女性2倍台灣乳癌防治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合作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38%)患者因乳癌治療提早停經,約五成(54.4%)有治療中檢測骨密度!16.7%有骨質疏鬆、17.7%有骨質流失;其中,五十歲以上康復者有近兩成(19)%骨質疏鬆、21%骨質流失。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50歲以上國人骨質疏鬆的比例為8.1%,其中女性約每10位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相較之下,乳癌康復者骨質疏鬆症比例幾乎是同齡女性的兩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黃兆山醫師指出,近年乳癌治療常見化學治療以及芳香環酶抑制劑等治療方式,研究指出,自然停經婦女每年骨質流失只有1%,而化學治療導致提早停經的第一年內,骨質密度可減少8%。此外,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的第一年,骨密度減少約2.5%,可見乳癌治療對骨質流失有很大的影響。定期評估骨質 適時介入治療透過飲食、運動、預防跌倒及生活調整等方式多管齊下,提早預防骨質疏鬆,避免因為骨質流失造成骨折及其併發症,以及後續問題造成的身心困擾。營養師舒宜芳建議飲食部分除了必補合成骨質所需的原料像是鈣、維生素D與鎂。還要增加促進合成骨質的食物例如:大豆異黃酮、蛋白質與維生素C等。同時還要減少會促進骨質流失的食物,像是高磷食物、高鹽分食物以及酒精與咖啡因等。除此之外,建議搭配適當的運動,促進骨質吸收合成,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67歲前校長跌倒致骨折 椎體成形術「灌水泥」改善完成環島
67歲的前校長劉秀雲,因為跌倒骨折,非常疼痛,幾乎無法行走,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照了X光和安排核磁共振,診斷為腰椎第一節急性壓迫性骨折,壓迫的程度,嚴重到椎體原本是2.2公分已經降到只剩0.75公分了,江忠穎醫師安排椎體成形術,俗稱灌水泥的手術,手術約半小時,病患隔天就出院,後續加上復健,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剛完成環島。江忠穎醫師表示,椎體成形術是把脊椎的形狀,恢復到正常狀態,水泥把骨折裂縫填滿,達到止痛的效果,再把脊椎撐開之後,達到正常的狀態,而且可以幫助脊椎高度跟角度能夠儘量恢復到正常。水泥有分成很多種,這次手術以高密度的骨水泥治療,優點是像口香糖,在灌的時候比較不會有滲漏的危險,同時,也比較不會傷到神經,另外強度比較強,可以把椎體撐高,大概回復到正常八成左右的高度。江忠穎醫師提醒,處理完急性的疼痛,最重要的是手術後續的保養,急性治療先處理腰椎第一節。經過檢測,病患的的骨質疏鬆已經嚴重到-6.8,達到-2.5以上就叫做骨質疏鬆了,到-4、-5的病患,其實只要咳嗽就可以造成骨折。所以,為病患安排每個月打一次骨質疏鬆針,治療骨質疏鬆,預防日後其他節脊椎因為跌倒造成嚴重骨折,同時,也建議患者補充鈣片跟維生素D。復健科主任賴宇亮表示,腰椎間盤骨折術後復健,建議由復健科醫師評估,專業治療師協助復健,保持並增強核心肌力為主要課題,進一步由復健科醫師藉由口服藥物或引導注射止痛藥物,協助病人疼痛控制,早日回到健康快樂的生活。在預防老人跌倒方面,除了需要適度的活動跟運動,使肌肉的張力可以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並讓骨頭維持一定的強度。這樣即使不小心跌倒,也不至於造成嚴重的骨折而無法行走。老人家一旦跌倒至無法行走而臥床,很容易會有其他的泌尿道感染或肺炎的併發症,對長者健康危害非常大。預防骨折可以降低老人家的死亡率,不能以單純一個骨折的問題而等閒視之。江忠穎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現在已經併入三高一低中的一低,三高指的是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還有高血糖,而一低就是指低的骨密度,代表骨質疏鬆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慢性老年化疾病,必須要謹慎去預防。
全台逾9成女性陷骨鬆風險 近半數忽略關鍵檢測
根據一份針對40-65歲女性進行之最新骨質疏鬆症認知調查顯示,1000位受訪者中,高達92.1%之受訪者具罹患骨質疏鬆症高風險群特質,但逾4成受訪者得知骨鬆嚴重性後,卻仍認為不需進行骨質密度檢測。此外,超過6成受訪者也未曾安排或陪伴媽媽進行骨質密度檢測。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國立陽明交大附醫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醫師指出:「目前最精密的骨質密度檢測儀器是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儀器在台灣普遍性高,檢測流程也很快速,但大約每一百位台灣民眾只有一位檢測過,與美國每四位民眾就有一位檢測過,檢查比率偏低。」根據此份骨質疏鬆症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自己出現骨質疏鬆症常見的「駝矮痛」症狀時,會立刻就醫的受訪者比例明顯偏低,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分別是「變矮」(11.1%)與「駝背」(16.0%)兩個症狀,值得注意的是,有11.4%的40-49歲女性曾因跌倒發生過骨折狀況,比例竟高於50-59歲女性(8.6%),顯示骨鬆並非老年人專利!有近8成(76.6%)受訪者知道骨質密度檢測可確認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卻僅有不到1成(9.8%)的受訪者於半年內曾進行過檢測。交叉分析顯示,發現自己是骨鬆患者的女性逾六成(65.4%)會安排媽媽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然非骨鬆患者的女性卻僅有3成會為媽媽安排骨質密度檢測,顯示女性自身相關經歷能夠讓其更加重視家人健康。黃駿豐醫師指出:「國人自行至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的比例並不高,駝矮痛症狀一般人會覺得是正常老化現象,不會把身體上的疼痛聯想至骨質疏鬆,即使是骨頭有症狀而去檢測的國人比例也是少數。曾有一位患者是退休老師,平常最大樂趣是陪孫子玩,沒想到有一天如往常抱起孫子時,腰部突然劇烈疼痛,就醫後才驚覺自己是壓迫性骨折,已經是嚴重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通常將「T值」作為診斷依據, T值若大於-1,代表骨量是正常的;T值介於-1~-2.5之間,代表骨量不足:T值若小於-2.5,就可以診斷病患有骨質疏鬆症。由此份認知調查了解到不少民眾認為骨質疏鬆症「能預防卻不能治療」,對此,黃駿豐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的治療方式越趨完善,相較之下,使用藥物治療的民眾更能減少骨折發生率。治療藥物有多種選擇,常見的兩大作用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種。」對抗骨質流失主要為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的溶蝕;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主要為刺激造骨細胞,達到骨質增生作用。黃駿豐醫師進一步說明:「嚴重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常見骨量極低與骨結構惡化,或兩種情況並存的情況。隨著醫療發展進步,新一代的骨質生成藥物,已經可以兼顧到促進骨質生成與對抗骨質流失,可為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提醒50歲以上的民眾更須注意『三高一低』,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缺少賀爾蒙,每年骨質密度會流失3%,在檢查三高之外,更要注意骨質密度是否過低。民眾可透過骨質疏鬆症常見三大症狀「駝矮痛」進行自我檢測,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諮詢專科醫師,若及早發現並前往相關院所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後續遵循醫囑積極配合適當藥物治療,都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骨折情況的發生。
骨鬆致死率不輸乳癌 鍾欣凌化身長輩圖做衛教
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年10/20為世界骨質疏鬆日,提倡民眾增加骨質疏鬆症疾病認知,關心骨質健康。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第四名,其中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高出三倍以上,尤其對停經後婦女的影響更甚。台灣65歲以上婦女人口因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約等於乳癌3、4期的死亡率,且每年至少有2萬名髖部骨折患者,發生率為全亞洲第一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醫師表示:「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50歲以上民眾約有95.6萬名婦女以及36.3萬名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且有高達八成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未察覺到已經罹患疾病,未來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更預估會有約150萬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提升民眾相關疾病認知更為重要。」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調查指出,每三位50歲以上的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骨質疏鬆症。黃駿豐醫師進一步說明:「骨組織含有兩種重要細胞,一種是蝕骨細胞,一種是造骨細胞。蝕骨細胞會分解舊的骨組織,而造骨細胞藉由原處新骨的形成,使骨頭有新陳代謝的機會。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可以抑制噬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質破壞與吸收,停經後因雌激素的缺乏,造成骨質以每年3~5%的速度急遽流失,大大增加骨折風險,建議停經5年內的女性都要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避免後續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狀況的發生。」骨質疏鬆症依發生原因分為兩大類,其中較常見的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常見症狀有三項:第一:彎腰駝背,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鬆質骨組成,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第二,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導致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第三,下背疼痛,會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減少骨折的發生,一旦發生過骨折,有50%患者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不只伴隨急性疼痛、增加住院臥床機率及需要長期復健等,有可能影響未來生活品質,也會增加死亡風險。黃駿豐醫師分享,每天診間都有許多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就醫,大多數為停經後婦女,曾有一位約50歲的媽媽,因長期下背疼痛前來就醫,原以為是做家事導致的腰酸背痛,經X光檢查後為壓迫性骨折導致的疼痛,最終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患者回想過往的相關症狀,才發現骨質疏鬆症早已找上門。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今年特別邀請有「最可愛婆婆」之稱的藝人鍾欣凌擔任「骨事名嘴」,提出骨事抗跌關鍵:「牢記骨鬆駝矮痛,保密防流不骨折」,鍾欣凌也特別以趣味方式詮釋「駝矮痛」三大症狀,以押韻、打油詩等文字內容,創作出寓教於樂的「骨事抗跌三大關鍵」知識性趣味梗圖,如「人生七十古來稀,你卻五十骨來稀」,加上充滿長輩圖能量的圖像進行設計,希望透過婆婆角色深入人心的名人力量,希望在世界骨鬆日提醒骨質疏鬆症高危險族群的婆婆媽媽們都可以獲得正確的骨質疏鬆症知識,及早發現、檢測,預防骨折發生。黃駿豐醫師提醒民眾:「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是及早檢測與藥物治療,除平日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建議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如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並配合醫囑使用適當藥物治療,避免骨質繼續流失,才能維持骨事健康,保密防流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