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病毒
」 病毒 疫苗 武漢肺炎 流感 SARS流感疫情活躍!中市每周逾萬人感染 8人重症7人仍住院救治
近日天氣轉涼,各類病毒開始活躍,其中流感疫情沒有停歇,台中市衛生局統計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累計8例流感併發肺炎,目前仍有7人住院治療中,幸未傳出重症死亡病例;基層院所也零星傳出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後立即出現感冒症狀,醫師推測,應為原本就有輕微感染,與打疫苗無關。公費流感疫苗1日開打,台中市統計至18日已有29萬6243人接種流感疫苗;雖然今年鼓勵「左流右新」流感與新冠2種疫苗同時接種,但至18日止,台中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量只有6萬8457人。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從疾管署傳染病通報統計資訊顯示,台中市近2周(9月29日至10月12日)類流感門診就診人次分別為1萬662人次及1萬人次,而急診就診人次則為958人次及900人次。另,今年9月起疾管署新冠併發重症通報定義調整為因感染新冠病毒致須入住加護病房或死亡者,始符合通報定義,台中市自9月1日起至10月17日為止,累計通報45例新冠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台中市衛生局也統計,今年10月開始流感季已來,已有8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7人仍住院治療中,8人皆無接種流感疫苗,年齡集中在60多歲到80多歲,皆具有慢性病史,患者10月初至10月中出現呼吸困難、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經就醫後因X光顯示肺炎,住院治療;曾梓展強調,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後併發重症,符合公費流感接種對象應趕快接種。
麻疹可1傳18人!沒疫苗前「幾乎人人確診」 專業醫曝光5大典型症狀
由於麻疹可以透過空氣、飛沫傳播的特性,再加上其強大的傳染性,平均1名麻疹患者可以傳染給周圍12至18人,在疫苗尚未普及之前,幾乎人人都會有確診的經驗,這也讓麻疹成為最強人類病毒傳染病之一。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主任賴新豪也表示,麻疹的典型症狀就是「發燒、皮疹、鼻炎、結膜炎和咳嗽」,民眾日常生活中須多加留意。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賴新豪醫師表示,麻疹的潛伏期約為7至18天,患者在發燒3至4天後,口腔內會出現柯氏斑點。而麻疹最大的特性就是會在耳後、臉部出現皮疹,嚴重時會蔓延至身體與四肢。而在出疹的前後4天,就是麻疹的傳染期。賴新豪醫師提到,目前最好防治麻疹的方式,就是接種接種MMR(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疫苗,該款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而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顯示,MMR疫苗應於兒童1歲時、入學前接種,尤其在前往麻疹流行國家前,務必要有完整接種再行前往。賴新豪醫師表示,如民眾不幸感染麻疹,目前主要是進行症狀治療,諸如降低發燒、緩解咳嗽、緩解疼痛等等。如民眾懷疑自己或或周圍的人感染麻疹,應即刻就醫並接受隔離。
35歲男危險性接觸後「GG長水泡」急就醫! 結果竟是皮蛇作祟
1/3以上的人終其一生至少會得一次帶狀皰疹,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帶狀皰疹其實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就連陰莖也有機會遭受侵襲!顧家醫療泌尿科診所總院長顧芳瑜分享,一位35歲左右的男性病患因爲陰莖上面長了很多紅色水泡,呈現一個長條狀的分布,當時水泡並未破掉,頭幾天只是覺得有點癢癢的,隨後幾日卻開始越來越疼痛。由於他兩三週前曾有一些危險性接觸,所以擔心是生殖器皰疹發作而至泌尿科求診。聽完病患描述並實際檢查後,顧芳瑜覺得不太像生殖器皰疹,反而很像帶狀皰疹的型態,於是詢問病人之前是否曾經得過帶狀皰疹。病人回答他兩三年前的確得過帶狀皰疹,當時在皮膚科吃了藥之後就好了,也就沒再管它,沒想過帶狀皰疹不但會復發,而且竟然會長在GG上,覺得非常訝異?!顧芳瑜根據他的症狀開立口服的抗病毒特效藥以及一些症狀治療的藥物,一週之後病人回診表示傷口都已結痂,而且疼痛感大幅降低。病患回診的同時也施打了新一代的帶狀皰疹疫苗,只要兩個月後再補打第二劑即可獲得完整的保護力,未來也能大幅減少帶狀皰疹復發的風險。顧芳瑜也藉此說明,臨床上很多病人對於唇皰疹、生殖器皰疹、帶狀皰疹的差別其實不太清楚。唇皰疹、生殖器皰疹主要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所引起,如果是長在嘴唇上的通常是第一型感染(HSV1),如果是長在生殖器上的通常是第二型感染(HSV2)。目前對於這類病毒並沒有有一個很好的預防方式。而帶狀皰疹則是俗稱的「皮蛇」,就是我們小時候常聽到的水痘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當我們免疫力低下、疲倦、壓力大時,藏在神經節內的病毒就有可能發作而造成疼痛無比的帶狀皰疹,而且這個神經痛有可能是永久性的。幸運的是目前已經有了帶狀皰疹疫苗可以加強預防,而且成效非常好,根據統計兩劑打完的保護力可達97%,而且以目前的研究認為並不需要重複補打,是一個非常好的預防方式,因此顧芳瑜建議民眾不妨都可以考量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作為防護。
白沙屯媽祖活動夯 詐騙集團用免費貼圖詐騙 當心個資「被賣掉」
白沙屯媽祖期間許多店家都推出相關活動,就連LINE也搭上風潮推出貼圖,不過根據實查核網站MyGoPen發布調查,竟有詐騙集團發用「白沙屯媽祖遶境媽祖Q版免費貼圖下載」為名義誘導民眾點擊詐騙網址,若不慎上當,恐怕造成個資外洩、帳號被盜。MyGoPen表示,此類的詐騙活動越來越猖獗,常見手法都是透過免費獎品,用民眾想撿便宜的心態吸引受害者,並且不只詐騙一人,還會要求受害者把連結傳送給好友,並下載不明程式或是輸入個資,例如地址、姓名、電話、電子郵件等,手法十分惡劣。MyGoPen提醒,若民眾在網路上看到LINE 或Facebook辦的「分享送貼圖」,或是仿冒官方帳號辦的「山寨免費活動」,都要提高警覺,這類病毒式的盜用官方形象的詐騙非常多,一旦上當一次,就會被蒐集進詐騙集團名單,未來很可能透過私訊,散播不良廣告、釣魚網站連結,誘使民眾多次上當、盜用個資,請民眾要多加小心。MyGoPen提到,這種免費貼圖下載的詐騙手法,都已希望受害者加入LINE假帳號好友、蒐集個資為目的,並將受害者的個資轉賣給八大行業宣傳、賣帳號給網紅套利之外,未來還會透過聊天的方式進行更深入的詐騙。
從免疫學到哲學 與病毒族群共存須有的認知與對策
經歷過SARS-1的國家數目不如SARS-2,因此,2003年7月公布的死亡率,中國和台灣排名1、2,SARS-2的疫情雖台灣衛福部於2019年12月31日通知WHO(世界衛生組織),但未被重視。1月間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討論2023年7月1日提出的全球健康議題,不明的疾病─接下來的大病毒(DiseaseX-this is how we should prepare for the next big virus),今年1月CSH(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bioRxiv(The Preprint Server For Biology,生物學預印本資料庫)發布一篇文章Lethal Infection of Human ACE2-Transgenic Mice Caused by SARS-CoV-2-related Pangolin Coronavirus GX_P2V(Short_3UTR),(SARS-CoV-2相關穿山甲冠狀病毒GX_P2V(Short_3UTR)造成人類ACE2基因轉殖小鼠致死感染),指出另一個能侵襲hACE2基因轉殖老鼠之大腦的冠狀病毒另一個病毒類GX_P2V,有100%的致死率,是穿山甲內的病毒,西方學者懷疑此GX2017/GX_P2V是早已開始人工製造的病毒,因而引起西方的注意。事實上,本次新冠疫情開始發生是在武漢一實驗室附近的華南濕糧市場,2020年1到7月共有1310萬人染疫,572624死亡案例,當時認為是動物傳人,一位法國諾貝爾獎得主發現病毒基因有2到3片是人工植入,而在2023年6月15日台北時間,美媒的報導,第一位死亡者是實驗室負責人,另有兩同事也隨後發病,因此,一些西方學者懷疑這是否生物戰劑研發的一種。從宇宙大爆炸後100億年,質能互變到45億年後地球產生,從最先氫原子產生進而到氮到氦到碳到氧進而出現有機物、微生物、類病毒、病毒、細菌,而到最後出現的人類,故病毒是人類的祖先,雖生物科技等的發達、突發猛進,但我們對病毒瞭解並與之和平共存,似乎和教科書上的描述與現況並不一致,而且新出現的病毒與人工製造的病毒是否可以溝通而能和平共存,有如機器人和人類?地球暖化的結果在俄羅斯凍原區發現五千年前的病毒復甦,而美國NASA的實驗發現從太空船艙外回到地球的細菌有51%存活,至於外太空到地球的隕石、彗星等,上面也帶有病毒造訪地球,不是突變,不是人工製造,消滅不完的。SARS-1期間尚無抗病毒藥物,且無疫苗,本次的抗疫,許多醫師建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或較少副作用的Molnupiravir,但早在2020年,台灣醫界雜誌就有一篇探討COVID-19疫情是免疫學的問題,過去我們對策是以細菌學、病毒學為出發點,這次,雖有一些先見學者、專家提出免疫學為對策的考量,但去年初另有一位醫師提出以哲學的觀點為對策。故和平共存要如何進行?募集更多研發疫苗抗病毒藥物,而達到人類的需求,似乎是緣木求魚,在人類與病毒對抗的武器競賽達標前,提升免疫力及激活自體抗病毒的干擾素才是備戰的主軸。
惡性腦瘤新希望!抑制特定基因表現 可望「延長2倍存活期」
惡性腦瘤治療出現新武器!長庚醫院攜手成大醫工跨領域合作,成功開發創新的類病毒奈米載體,可攜帶治療用核酸片段,抑制腫瘤特定基因表現,增強放射治療效果,動物實驗顯示能延長腦瘤小鼠2倍的存活期,治療效果顯著。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6月美國化學學會《ACS Nano》頂尖期刊,創新概念更獲選為期刊封面故事,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肯定,未來極具高度臨床應用潛力,有望克服現腦瘤治療的困境。台灣每年約有600名新的惡性腦瘤病人,發生率雖不在十大癌症之內,然而死亡率卻名列前茅。一旦確診後存活期間極短,僅約1~2年的餘命。其致病機轉至今未明,難以預防且治療困難。惡性腦瘤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腫瘤壓迫周邊正常組織可引起抽搐或癲癇、肢體無力、偏癱、視力模糊和感覺障礙等症狀。腫瘤侵犯小腦則會損害運動功能或平衡感,造成步態不穩或運動失調。患者的心智狀態也可能出現變化,表現為失語、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或人格改變等症狀。患者罹病後發生殘障、失能的機率極高,是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惡性腦瘤治療困難的主因是其具有迅速增生惡化的特性,腫瘤結構複雜有如八爪章魚般的浸潤生長在正常的腦組織之間,而且沒有明確清楚的界限區分,導致手術難以完全清除造成大多數的惡性腦瘤預後很差,即使術後經積極的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後仍會復發。因此,開發新穎惡性腦瘤療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由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也是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魏國珍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成功大學醫工系楊閎蔚教授攜手合作,長期致力開發新穎材料及藥物載體以治療惡性腦瘤。魏國珍教授表示,目前對腦瘤的治療始終效果不好,病人存活期平均只有約14到16個月,主要原因是腦瘤細胞具有詭譎多變的異質特性,其強大基因自我修復能力造成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因此,團隊以人工智慧開發類病毒奈米載體來有效傳遞治療用干擾核酸,以抑制腫瘤細胞基因表現,大幅提升惡性腦瘤的治療效率。這種藉基因表現調控機制抑制某一基因表現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基因靜默。魏國珍教授指出,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腦瘤小鼠做為測試模型,利用增強對流傳輸法,直接將類病毒藥物載體精準注射傳遞到腦瘤區域;結果顯示腦瘤細胞中負責DNA修復的基因表現成功被抑制,阻斷腦瘤細胞自我修復能力,使腫瘤顯著縮小。而將此基因載體與低劑量放射治療同步施用,可以使腦瘤小鼠的存活期增加兩倍,不但提升了放射線治療效果,同時也降低放射治療劑量以減少其副作用。在動物實驗極具潛力的研究成果,揭露其未來臨床應用的高度可能性。更特別的是,研究團隊應用特殊模組化的治療用核酸骨架設計,針對不同種類的疾病或是病人特殊的基因選擇接上應對的干擾核酸,可完美應用於個人化精準醫療。此特殊設計的基因工程技術更可大幅簡化類病毒載體的合成過程,提升製作效率及降低成本。此極富新創性的製備流程榮獲美國國家化學學會官方期刊,也是奈米、奈米製造技術與奈米科學領域頂尖期刊《ACS Nano》的青睞,選作封面故事以彰顯其重要性。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團隊研究成果亦獲國科會化學圖書服務計畫電子報報導,以宣傳台灣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之創新發現,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充份展現其未來應用於產業的高度價值。目前已獲醫藥產業洽談合作技轉事宜,未來將有機會改善目前腦瘤治療的困境。
呼吸道疾病升溫襲陸 戴口罩者大增
大陸近期多類病毒帶來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傳染升溫,讓老百姓重新提高警覺,戴起口罩,記者實地觀察,無論在機場或車站,戴口罩者明顯增加,不過對於傳聞出入境大陸要重新核酸檢測,機場人員則表示,完全沒有收到出入境旅客需測核酸的通知或規定,記者4日實測「健康碼」,顯示無法登入。針對此波呼吸道傳染病,北京方面說明原因都是已知病毒,將其歸於與新冠封控後的第一個冬季有關。美國衛生官員也說未發現新病原,認為是解封後的常規疾病反彈,世衛組織(WHO)同樣表態,現階段不傾向是新病毒。儘管不是新病毒,但大陸民眾的公衛意識和警覺心已提高,據記者實地觀察,幾個月前,北京地鐵上的戴口罩比例大約是1/10,4日則約有超過一半的民眾戴口罩搭地鐵。在大街上亦然,帶著小孩的家長,若準備接近人群,會確認小孩的口罩有戴好才往前走。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1日於微博表示,他從海外經上海回大陸,「一下飛機就要求測核酸,而且還是兩根棉簽一起上」。發文後來雖刪除,仍引發部分網友對重啟核酸檢測的疑慮與討論。本報4日午間實地走訪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兩位甫從日本東京飛抵上海的大陸旅客都表示,入境時並無進行核酸檢測。虹橋機場服務台則指出,完全沒有收到出入境旅客需測核酸的通知或規定,並疑惑記者為何如此詢問。在出境櫃台,也得到類似回覆。不過在虹橋機場廣播,則可聽到建議旅客在航廈內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上海地鐵站內外的螢幕也如此提醒乘客。此外,大陸多地近日傳出新冠疫情封控時的「健康碼」重現,有人上傳顯示最近日期的綠色安全碼截圖,更謠傳多城市再上線,不無可能準備封控。但類似說法也隨即出現一波反駁聲浪。部分大陸網友反映,各城市取消的是行程卡,但部分城市的「健康碼」城市仍保持,民眾久不使用後自然登出,但這不表示重新啟用,認為刻意登入截圖,再拋出話題只會無端造成恐慌。記者於上海進出地鐵站、機場、飯店、超市與百貨公司時,都未遭遇此要求。詢問路人,也無人聽聞相關消息。在北京,嘗試登入過去北京提供台灣等境外人士使用的健康碼小程序「Health Kit」,從微信可搜尋的到、過往登入資料還在,但現階段無法正常驗證登入。
公廁馬桶蓋「鋪滿衛生紙」 藥師警告:越墊越髒
在外上公共廁所有許多不方便,就有網友分享自己親身經歷,他表示肚子痛屎在滾了,在外上廁所找不到蹲式馬桶,只有坐式馬桶,他只好把衛生紙把馬桶蓋「鋪好鋪滿」,並表示這樣才不會上完之後,不小心帶了「菜花」回家;不過專家揭露,這行為只是多此一舉,此舉可能越墊越髒,並指出病菌離開人體後幾分鐘內就會死亡,不太可能因此傳播疾病,反而要注意「廁所裡的衛生紙」。小周藥師周本正錄製短影音衛教指出,公廁馬桶蓋「鋪好鋪滿」衛生紙或坐墊紙再上廁所「有可能會越墊越髒」,由於馬桶坐墊表面是緊緻無孔洞的材質,就算上一位使用者皮膚帶有病菌,但病菌離開人體幾分鐘內就會死亡,不太可能傳播疾病。小周藥師還表示,廁所中的衛生紙會吸收濕氣及藏汙納垢,拿來墊馬桶恐帶來反效果。他並表示,不能否認上一位使用者的分泌物接觸到坐墊,若又剛好碰觸到傷口,的確有感染風險。他建議可先使用酒精或抗菌液清潔馬桶坐墊,但比起性病,沖馬桶的按鈕、門把、水龍頭更容易傳染腸胃疾病,呼籲沖馬桶時要把「馬桶蓋蓋上」,且手部不要亂摸眼耳口鼻,如廁後應立刻洗手。包括小兒科醫師黃昌鼎也指出表示,曾有實驗發現每次沖馬桶可以產生14萬5千個微粒,這些氣膠微粒會散布到整個廁所,不只衛生紙,浴室所有東西都會被汙染,因此預防細菌散播的最佳方法,就是蓋上馬桶蓋沖水。另外,國外健康網站《SELF》報導,紐約大學微生物學教授菲利普指出,包括梅毒、疱疹、淋病等這類病毒,離開人體外約10秒就會死亡,而且很少出現在馬桶坐墊上,廁所裡最該擔心的其實是糞便的細菌。對於如何避免被細菌汙染?菲利普建議,先用沾過酒精或消毒液的紙巾擦拭馬桶坐墊,最好使用沒有直接放在馬桶旁邊的坐墊紙,沖水前先蓋上馬桶蓋上,才不會讓糞便的細菌四處飛散。
愛乾淨妹子馬桶墊衛生紙坐「竟染菜花」 網友引用專家說法:母湯
上公廁時,為了避免直接接觸馬桶坐墊,大部分人會在上面先鋪一層衛生紙再坐,不過專家揭露,這行為只是多此一舉,近日有女網友示,好友母胎單身20年,從未有不正當性行為,在外上廁所也會墊衛生紙,若沒有多餘的衛生紙,也會把手放在馬桶上,沒想到竟確診得了菜花,讓她質疑「都這麼注重了,怎還會中獎」?這名女網友16日在論壇《Dcard》指出,好友是很愛乾淨的女生,在外如廁習慣用衛生紙墊馬桶,若沒有多餘的衛生紙,也會以手替代然後坐著上廁所;20年來從未交過男友的她,沒有不正當性關係,但這麼注重個人衛生,沒想到竟感染了菜花。這名原PO還表示,自己陪同好友看婦產科,看到對方哭得唏哩嘩啦相當不捨,讓她好奇發問「都已經這樣了怎麼還會得菜花,有什麼能安慰朋友的方法嗎」?貼文曝光後,不少人紛紛回應紛紛留言,「坐在自己的手上上廁所,上完再用那雙接觸到馬桶的手拿衛生紙擦自己,一切完成才出廁所洗手嗎?」、「用手墊著感覺很髒欸完全不敢這樣做」、「坐在手上上廁所,然後再去拿衛生紙擦私密處,但是手部碰到陰部的機率很大,這到底是什麼奇怪的習慣」、其中,有一名女網友表示,「我剛好昨天看到一個醫生的解說影片,他說墊衛生紙更髒容易感染其他東西」,根據國外健康網站《SELF》報導,紐約大學微生物學教授菲利普指出,包括梅毒、疱疹、淋病等這類病毒,離開人體外約10秒就會死亡,而且很少出現在馬桶坐墊上,廁所裡最該擔心的其實是糞便的細菌。女友人母胎單身20年,也未有不正當性行為,在外上廁所也會墊衛生紙在馬上坐墊上,竟確診菜花。(圖/翻攝自Dcard)
端午節前後腸病毒來勢洶洶 中醫師曝「驅毒避邪法」降感染風險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而農曆五月初五為一年一度端午節,端午前後,由於氣候愈加悶熱潮濕,也是腸病毒等許多濕熱疫病蠢蠢欲動的時節,中醫因此發展出一套驅毒避邪的方法。腸病毒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 5歲以下較易感染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表示,中醫認為腸病毒屬於溫病疫癘,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犯人體而發病。感染腸病毒雖然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例如腹痛、腹瀉,但比例並不高;腸病毒的「腸」,是代表此類病毒經由「腸道」感染,大多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播,故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而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5天,最常出現的症狀反而是咽喉痛、發燒,甚至合併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腳掌出現水泡潰瘍等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之典型特徵。最容易感染腸病毒的年齡層落在5歲以下小朋友,同時這階段也需特別留意腸病毒重症的出現。中醫採清熱、解毒治療 緩解不適、縮短療程莊照宇總醫師指出,針對腸病毒的治療,中醫常採用「瀉脾清熱、解毒透疹」的治療原則,初期發燒、咽喉紅痛,選擇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若咽喉腫痛明顯,影響進食吞嚥,可改為普濟消毒飲,配合外用的吹喉散,以有效縮短病程,避免小朋友脫水或營養失衡;針對口咽及手足部的水泡,若合併腹悶脹、胃口不佳,則可用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氣散,酌加薏仁、茯苓、桑白皮化水濕,以及銀花、牡丹皮、清血熱。若小朋友原先有癲癇、熱性痙攣病史,甚至處方可提前加入鉤藤、燈心草等清心肝鬱熱,穩定神經系統。做好腸胃保健、增強免疫力 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腸病毒的預防方面,由於酒精對腸病毒無效,因此,莊照宇總醫師建議,洗手、戴口罩,甚至用漂白水做居家消毒,預防效果會更佳。由於腸病毒經由腸道感染繁殖,故平素加強腸胃道的免疫防護很是重要,在中藥保健茶飲方面,可選擇金銀花、連翹、藿香、扁豆、薄荷等解熱毒化腸胃濕氣;並配合穴道按摩,如合谷、曲池、魚際、神門、陰陵泉等通暢身體循環;飲食方面,也要盡量少食用烤、炸、辣、甜食等高熱量食物,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水分補充,方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風險。
疫情致近4千萬童錯過麻疹疫苗接種 世衛與美國CDC示警「全球迫切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23日表示,麻疹在全球各個地區蔓延是迫在眉睫的威脅,COVID-19導致其疫苗接種覆蓋率下降和疾病監測減弱。路透社報導,麻疹是最具傳染性的人類病毒之一,幾乎可以通過接種疫苗完全預防,但它需要95%的疫苗覆蓋率才能防止在人群中爆發。世界組織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COVID大流行造成的障礙,2021年有近4000萬兒童錯過了麻疹疫苗接種,創歷史新高。世衛組織麻疹負責人奧康納(Patrick O'Connor)表示,雖然麻疹病例與往年相比尚未大幅上升,但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我們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要緩解這種情況,未來1至2年將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奧康納指出,儘管免疫力差距不斷擴大,但社會隔離措施持續存在和麻疹的周期性等因素的結合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病例尚未激增,但這種情況可能會迅速改變。奧康納補充,自己對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區的情況特別擔心。
還擋嗎?歐盟批准 BNT BA.4/5疫苗 他問王必勝台灣得等多久
輔大醫學院教授、國民黨智庫永續組召集人陳宜民指出,繼美國核准莫德納BA.4/5疫苗的緊急授權,9月6日將正式施打後,歐盟也在9月12日批准BNT的BA.4/5疫苗緊急授權。他因此再度向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喊話,請他針對台灣何時審查BA.4/5疫苗?採購進口時間表為何,準備購買多少劑,一次講清楚,讓第一線醫護人員、長者及高危險群不必擔心。國民黨智庫永續組召集人陳宜民教授透露,歐盟在9月12日批准BNTBA.4/5疫苗,喊話指揮中心儘速公布採購計畫,別再有「沒魚蝦也好」的僥倖心理,要真正做到超前部署。(圖/報系資料照)陳宜民指出,指揮中心原先採購、批准EUA的是莫德納BA.1疫苗,也即將開打,因此當藍營率先建議指揮中心怎麼沒有及早採購BA.4/5疫苗後,指揮中心還說BA.5疫苗目前只有動物實驗資料,指採購、審核BA.4/5疫苗不合常規,綠營網軍更攻擊國民黨「建議買BA.4/5疫苗,難道要讓台灣人做人體實驗嗎?」,負面言論言猶在耳,不僅美國已經批准BA.4/5疫苗開打,日本緊急審核中,連歐盟都迅速通過EUA,即將開打,陳宜民要問王必勝,難道這些國家都如同綠營指的「都有問題」嗎?「採購最新疫苗原本就是指揮中心的責任,BA.4/5疫苗究竟該不該買,本應回歸學理討論,不用摻雜政治考量,拿人民健康開玩笑」,陳宜民指出,台灣採購進口疫苗過程,總是充斥這麼多似是而非說法,BNT疫苗與高端疫苗採購過程都有過前車之鑑,但指揮中心彷彿沒學到任何教訓,堅持讓問題不斷循環下去、重複上演,真的很怪。陳宜民解釋,從學理上而言,如果大流行的是BA.4/5病毒株,只要打了BA.4/5疫苗就不必擔心被突破而染疫,如果打的是BA.1疫苗,就可能會有被BA.5突破的可能性,而既然指揮中心不斷放出訊息指目前流行的病毒株是BA.5,打BA.1雖可以預防同類病毒株,但不能抵擋BA.5,所以不能有打BA.1起碼防一半「沒魚蝦也好」心理。他同時強調,尤其是醫護第一線人員、高風險族群、老年人,更應優先打BA.4/5疫苗,因為這些人染疫後衍生的問題會非常嚴重,反而是一般人在沒其它疫苗選擇下,若先打BA.1疫苗,做好防疫措施,可能還有助於降低染疫風險。「問題是,打了BA.1疫苗後,如果BA.5真大流行,短期內還要不要加打BA.5疫苗呢,民眾應該會相當掙扎」,陳宜民說,其實BA.1疫苗對抗同類型病毒數據非常漂亮,而且療效很好,但美國FDA仍沒有給莫德納BA.1緊急授權、堅持立即改推BA.4/5疫苗,就是因為美國期中選舉將屆,美國總統拜登陣營希望藉由最早在美國開打BA.5疫苗,壓抑BA.5大流行,讓美國經濟及正常生活按既有步調持續開放,作為執政黨的政績催選票。反觀台灣年底也將舉行縣市長選舉,按照美國執政黨邏輯,蔡政府搶BA.5疫苗都來不及了,怎麼當外界建議打BA.5疫苗時,還要出動網軍、綠營圍剿抗拒,此舉當然會讓外界對指揮中心疫苗採購決策有沒有超前部署,更產生懷疑。
美國淋巴癌病患確診新冠471天 還變異出3種獨立的病毒譜系
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名未透漏姓名的惡性淋巴癌患者在2020年11月確診新冠肺炎後,卻超過471天仍然呈現陽性,而且他體內病毒載體的數量不但非常驚人還具有一定的傳染力,同時他的血液中還被檢測出3種截然不同的病毒譜系,表示新冠病毒在他的體內還持續突變和進化。據醫學、臨床和健康科學領域資料庫MedRxiv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耶魯大學,以及北卡羅萊納州和澳洲的研究團隊近期共同合作,在康乃狄克州意外追蹤到一名60多歲的惡性淋巴癌患者,他的身上居然還留有疫情爆發初期的B.1.517譜系病毒,讓研究員大感震驚的是,這類病毒據稱早已絕跡。之後他們做了更詳細的檢測後發現,這名癌症病患早在1年多前就確診了,但直到今年3月接受篩檢之後他都還是呈現陽性,也意味著他已染疫超過471天。研究團隊指出,患者的症狀輕微,不過他體內的病毒載量仍非常之高,且仍具備一定的傳染力,同時他的血液中還被檢測出3種完全獨立的病毒譜系,表示新冠病毒在這1年多期間居然在他體內突變進化。這一發現代表新冠病毒能逃避抗體並保留在人類的遺傳密碼中。研究人員悲觀的表示,「這證明了慢性疾病可能會加速新冠病毒的進化與突變,這種病患可能會幫助病毒產生基因多樣化的變種,包含Omicron、Delta和Alpha。」他們補充,病毒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體內可能有快於普通人2倍的變異速度,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南非科學家曾經指出,Omicron病毒可能來自於1名慢性病患者。去年也有英國醫生發現1名同樣患有淋巴癌的男子,其體內的病毒株會迅速變異和進化的案例。
新冠與流感混和產生「Flurona」 以色列未接種疫苗孕婦確診
以色列當地目前傳出一種由「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結合後產生一種混和物疾病,部分專家目前以「Flurona」稱呼這類病毒。以色列衛生部也證實確有此事,目前是有一名未接種疫苗的孕婦感染了此病毒,但好在症狀輕微,該名孕婦後來順利生產完成,同時也即將準備出院。根據《都市報》報導指出,這起病例是在以色列貝林森醫院(Beilinson Hospital)被發現,這名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孕婦,被發現同時感染心冠病毒與流感病毒,部份專家以「Flurona」稱呼這類病毒,而該名孕婦也是首位紀錄在案的雙重感染案例。貝林森醫院婦產科主任維日尼策(Arnon Vizhnitser)表示,這名孕婦在抵達醫院後,就出現相關的症狀,經過檢測後,發現他對於新冠肺炎與流感都是呈現陽性反應,而上呼吸道遭到病毒攻擊而導致呼吸困難是明顯的症狀。但好在該名孕婦症狀十分輕微,目前已經順利生產結束,準備出院。報導中指出,目前仍有數起病例正在接受調查中,而以色列衛生部也正在進行調查,目前尚未確認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合在一起後,是否會誕生更嚴重的疾病。
國輻中心送類病毒顆粒上太空 助開發防疫疫苗
疫情持續發展,各國積極研發精準醫療策略。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輻中心)參與太空實驗計畫,透過太空站補給船,將「類病毒顆粒」隨太空人的補給物資,一同運往國際太空站進行結晶實驗,盼藉此獲得高解析度、更精細的原子組成與病毒結構資訊,進而開發專一性標靶有價性疫苗,有利於研發新抗病毒策略。國輻中心與日本「Space BD株式會社」及其台灣總代理「陽翼先進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參與即將在今年底啟動的太空實驗計畫。本次進行太空旅遊的類病毒顆粒,由國輻中心副主任陳俊榮與其研究團隊製作,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大量生產高純度病毒外殼蛋白質,成功組裝成不具傳染能力的類病毒顆粒。隨後由Space BD以及陽翼先進科技公司,擔任護送員,將類病毒顆粒送往日本轉機後,再搭乘太空站補給船,飛往國際太空站。約1個月後,類病毒顆粒將變身為「類病毒晶體」運回地球,並急速冷凍至攝氏零下196度後送回台灣,利用國輻中心的「台灣光子源」(Taiwan Photon Source TPS)的高強度X光及「蛋白質結晶學技術」,觀察類病毒顆粒在無重力下的結晶狀態,並比較在地球重力下病毒組裝與結構上的差異。陳俊榮表示,預期晶體品質在無重力下,將會比在地球一般實驗室提高許多,類病毒晶體結構的品質越好,就能解出更精細,且接近原子等級的完整病毒顆粒結構,並能透析病毒中的每一個原子組成。陳俊榮提到,藉由高解析度的病毒結構資訊,可以讓我們深入瞭解病毒的組成與構造,以及侵入感染宿主細胞的關鍵機制。陳俊榮指出,像是新冠肺炎病毒上的棘蛋白,突觸次單位通常扮演辨識與感染不同宿主細胞的重要角色,功能類似一串「鑰匙」,可以開啟病毒入侵細胞的大門,洞析了其結構,就可以掌握病毒生命的密碼,可用來開發高效率次單位疫苗。陳俊榮認為,若能以突觸次單位為主要「抗原決定位」(Antigenic Epitope),便能大幅提高抗體辨認病毒之專一性,進而開發專一性標靶有價性疫苗,提升疫苗的有效性,有利於新的抗病毒策略的研究發展,可望為精準健康與防疫科技帶來新突破。
病毒將不斷變異!世衛:新冠非常不可能根除消失
全球新冠疫情究竟何時才會到達盡頭,至今仍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很可能將與人類長期共存。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7日坦言,新冠病毒就像流感病毒一樣,將會不斷變種,幾乎不可能根除消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持續在各國蔓延,在未接種疫苗的國家發生變異。世界衞生組織衞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7日指出,「新冠病毒會一直伴隨著人類,就像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樣不斷變異,演變成影響我們的病毒之一。有人說我們終將消滅或根除這類病毒,但(現在)這是非常、非常不可能的事情。」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莫德納 (Moderna)疫苗執行長班西爾(Stephane Bancel)等多位公衛專家曾警告,新冠病毒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樣,將永遠與世界共存,即便是新冠疫苗也未必能確保病毒消失。世衞傳染病及流行病專家范科霍夫(Maria VanKerkhove)承認新冠爆發初期,確實有機會遏制疫情,根除新冠病毒的,令這項大流行病不必嚴重至如今的地步。自2020年1月以來,世衛組織與合作夥伴、專家、各國政府、機構和研究人員合作一直在監測和評估新冠病毒的演變,目前世衛定義的的變種病毒名單中「必須關注」的有 4 種,包括 Alpha、Beta、Gamma 和 Delta。「感興趣」之變種有5種,包括 Eta、Iota、Kappa、Lambda 和 Mu。尚未定義的變種仍有12種。
【居家安全情報】無死角全面性的環境淨化 居家病毒防護也要「超前部署」
這兩年,除了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外,各式病毒也侵襲全人類,讓越來越多人更加關心健康相關議題,從過往吃下肚「食的健康」,到呼吸道的相關疾病與知識等,多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除了在外戴好口罩、勤洗手外,專家也提醒,民眾待在室內的時間增加,也要多關心室內的空氣品質,因為室內環境不佳,不僅會影響生活,更會危害健康。「根據統計,平均每人每天要呼吸2萬次,曾經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做過一項調查統計,室內空氣的汙染物,比室外多出2到5倍,如果是室內空氣無法對流,狀況將更加惡化。」具有多年環境淨化經驗、現為WETOP代表的林志華指出,病毒傳播無所不在,必須更加留意內、外的環境淨化,空氣汙染、廢棄可以靠政府與民間單位攜手合作,而居家空間的防護,則可以靠生活中各種友善環境的作法來做改善,例如:努力減少污染源、保持內外空氣流通之外,越來越多人,選擇標榜能夠淨化環境的智能科技產品,來做到防護全面化。不僅外在防護,居家防護也是不容馬虎。〔圖/Wetop提供〕談到居家空間防護,不少人會立刻聯想到空氣清淨機,林志華認為,隨著各類病毒來勢洶洶,待在室內比室外的時間更多,單靠空氣清淨機並不夠,環境淨化不僅要去除空氣中的汙染物外,還必須能夠分解附著在物體表面的汙染物(如:細菌、黴菌、三手菸…等),一般的空氣清淨機,只能處理顆粒的污染物,較少能夠做到將微生物與化學汙染去除的功能,因為它的原理是將空氣抽進機器內進行過濾及吸附的淨化反應,對附著於物體表面的汙染物並不具有淨化作用。專家建議,在選擇相關產品時,可以以能夠同時解決表面汙染及接觸傳染問題的產品〔圖/Wetop提供〕林志華建議,在選購相關產品時,不管是已經購買空氣淨化機或者正在做功課的消費者,應該選用能夠同時解決表面汙染及接觸傳染問題,讓居家環境淨化,落實到各個死角,盡可能做到防護全面化,因為有80%傳染病來自於接觸受到汙染的表面,空氣傳播僅占20%,過敏原、病毒、各種病原微生物及污染物全都滋長在各種表面上。林志華以旗下的「Wetop全方位環境淨化抑菌機」為例說明,該機器為主動式淨化器,相較於傳統的空氣機,它除了標榜引進美國軍方的RGF inside技術應用至家居空間中,能夠以紫外線照射稀有金屬氧化物產生連續光解、離子化及觸媒反應,同時解決表面汙染及接觸傳染的問題。專家提醒消費者,要先了解自身需求,並且多做功課,才能成功達到防護與安全的雙目的。〔圖/Wetop提供〕林志華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防疫相關產品時,必須先了解居家空間的主要問題以及需求,購買時,能選購曾獲得國家認證或可提出實際應用佐證的技術產品,才能買得安心,又達到安全又防護的目的性。
新冠肺炎病毒祖先 70 年前在蝙蝠體內流傳未被發現
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地疑似死灰復燃,根據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造成全球逾65萬人死亡的疫情,最早可能是在1948年從蝙蝠身上演化而來!賓州州立大學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圖/Daily Mail)《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團隊,比較了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病原體和在蝙蝠體內發現的最接近病原體,經分析顯示,新冠病毒(SARS-CoV-2)和在蝙蝠身上的RaTG13擁有共同的祖先。科學家們研究了3個DNA片段,得到了3個不同的日期來判定病毒是何時從sarbecovirus (SARS-CoV-2屬於冠狀病毒亞群)分化出來的。研究人員將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上,初步判定的日期分別是在1948年、1969年和1982年,這顯示,新冠病毒譜系已經在蝙蝠體內流傳了幾十年。研究同時發現,新冠病毒跟RaTG13相似度達96 %。RaTG13是2013年在一隻蝙蝠身上發現的。中華馬蹄蝠是新冠病毒的宿主和可能源頭!(圖/Reuters)根據先前的研究顯示,中華馬蹄蝠(Chinese Horseshoe Bat,或稱為中華菊頭蝠),是新冠病毒的宿主和可能源頭,至於致命的新冠病毒是何時從其他冠狀病毒中分化出來,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仍然未知。研究團隊警告,這類病毒已經在自然界存在70年,因此蝙蝠身上很可能含有其他可能感染給人類的冠狀病毒,加上幾個世紀的演化,蝙蝠可以不受數十種冠狀病毒的影響,但其中一些冠狀病毒對人類來說卻是是致命的,甚至有高度傳染性。根據賓州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副教授伯尼表示,冠狀病毒具有高度重組的遺傳物質,這意味著病毒基因組的不同區域可以從多個基因中衍生出來。其它學者們也認為這項研究再次強調了人畜共通疾病帶來的危險,伯尼最後也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絕不會是我們的最後一次」!
消失的柴犬1/1萬2買幼犬狂瀉不停 送回寵物店休養5天竟「被消失」
桃園市1名謝小姐今年2月到新北市新莊某家寵物店以1萬2千元購買一隻幼柴犬,回家後發現小狗嚴重水痢,告知寵物店後,業者表示可以將小狗帶回店內由獸醫照顧,期間,謝小姐均會與寵物店聯繫,但隔沒幾天,業者卻突然告知謝女,小柴犬被送到南部狗媽媽身邊休養,也未明確答覆柴犬何時回到台北,卻要謝女可以到寵物店「再換」另隻同價位的狗。謝女表示,該家寵物店內的狗看起來都不太健康,拒絕換狗,多次向業者提出退款要求,但業者表示一切按照雙方簽訂的買賣合約,堅持不退款,讓謝女痛批太超過。今年2月1日,謝女在新北市新莊1家寵物店,見到櫥窗裡剛出生2個月大的柴犬寶寶,便以1萬2千元將牠帶回家,取名「昊恩」,但孰料昊恩一回到家便不停腹瀉,謝女立即將牠帶去看獸醫,獸醫師診斷出昊恩罹患「出血性腸炎」,此類病毒感染致死率極高,嚇得謝女趕緊聯絡寵物店,業者回覆可能是因為小狗換環境,不適應才導致。謝小姐與寵物店的買賣契約上頭載明「小狗出現下痢、高燒等反應,寵物店將無條件收回寵物,並更換等值寵物。」(圖/讀者提供)但隔天昊恩持續嚴重水痢,狀況絲毫沒有改善,謝女再次致電寵物店,業者表示可以將昊恩帶回去寵物店,由店內獸醫照顧,大約3至5天就可將昊恩帶回家。謝女將昊恩帶回寵物店後,每日均會與寵物店聯繫,確保幼犬是否有恢復,寵物店也表示大約再1週就可以將昊恩接回家。直到2月6日晚間,謝女突然接到寵物店電話,表示昊恩身體虛弱,所以將牠送回去南部繁殖場狗媽媽的身邊,謝女相當震驚,因為昊恩被送去南部前,她完全沒被告知。誇張的是,謝女看不到自己的狗,多次詢問業者昊恩身體狀況是否有好轉,何時會讓牠回來,業者僅表示昊恩身體狀況相當好,接著便要謝女再到寵物店以同價位換其它小狗,她質疑寵物店處理方式不恰當,但寵物店表示雙方已簽訂買賣契約,自己是按照合約進行,並無不妥。
不需冷藏及注射的疫苗 正在開發中
疫苗是用細菌、病毒、腫瘤細胞等製成的可使人體及動物等,產生免疫的生物製劑,且要通過疫苗接種,才能使接受方獲得免疫力。而且,疫苗平時都要使用注射的方式,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藥學教授瑪莉亞(Maria Croyle)日前宣布成功開發不需要注射的疫苗。一般疫苗分成「不活化疫苗」、「類病毒疫苗」及「滅毒活疫苗」等,不論任何一種,都使用由生物提煉出來的原料,會受到紫外線及溫度的影響,時間一長,很有可能就失去效力,因此,保存疫苗就需要冷藏的設備,要維持設備就必須耗費不少的成本,在某些地區根本做不到。而且,為了接種疫苗,注射的方式及針頭的管理也很重要,不然很有可能會感染肝炎或愛滋等疾病。瑪莉亞教授從2007年就持續開發中的疫苗,使用砂糖及鹽等天然成分製成薄膜,中間夾帶著疫苗,口服就能夠「接種」,成本較低,製造過程也比較簡單,同時也讓疫苗的價格下降,更別說保存也比較方便。在經過3年持續的檢測,發現疫苗內的病毒仍有95%的活動力,表示疫苗的療效並未打折。瑪莉亞教授表示,在2004年時,光菲律賓1個月就有1800萬人接種疫苗,但卻有1950萬支針頭被廢棄。希望未來不用針的疫苗可以愈來愈普及,一併解決醫療費棄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