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
」 類風濕關節炎 范瑋琪家庭主婦手指腫痛無力!常摔破碗盤 就醫檢查竟是「類風濕關節炎」
一位42歲家庭主婦,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兩手中指和食指有腫痛無力的感覺而已,不以為意,偶爾到藥局買止痛藥吃吃,雖然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不吃又痛,痛了又吃,這樣持續了一年多,直到最近因頻頻摔破碗碟,心生害怕,才到醫院求診。經一連串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腕關節長期腫痛 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澄清醫院免疫風濕科孟家駒醫師表示,經由身體檢查、按壓該婦女的手部各關節,發現多隻手指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腫脹、疼痛的情形。再經由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發炎指數偏高,為了進一步瞭解她關節炎影響的範圍,以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雙手的五個掌指關節、兩個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發炎的情形,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特徵,證實她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致病因與這些有關 免疫調節藥物改善症狀孟家駒醫師強調,手部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侵犯部位。目前醫學上統計,女性和男性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比率是3:1,且以30歲到60歲的女性居多,致病的原因除基因外,與抽菸、牙周病、感染後導致的免疫功能失調有關。該婦女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後,經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後,手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疼痛無力現象,已獲得很好的改善。關節出現這些症狀6週以上 應盡速就醫孟家駒醫師呼籲,如有兩個以上的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僵硬、無力或是活動度受限達六週以上,尤其雙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千萬不可輕忽,須趕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療。對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者,關節疼痛時應多休息,減少患部關節過度彎曲,當症狀緩解後,需避免大角度活動、避免手指負重過大,早上起床需先做適度關節活動後,再進行日常工作。
園藝大叔手指關節莫名腫痛! 檢查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一名熱愛園藝的55歲的李大叔(化名),每天看到親手栽種的植物結出果來,總讓他充滿喜悅與成就感。然而某天手指關節卻莫名腫痛,疼痛難耐好一陣子,後來甚至連最心愛的園藝都無法耕作,就醫檢查,確定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收治個案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高瑞鴻醫師表示,初期李大叔先以傳統的免疫調節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但症狀無法控制很完善,後來達到用健保條件申請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大概幾個月之後,症狀有明顯的改善,李大叔能夠重拾快樂園藝的生活。關節僵硬腫脹 嚴重恐變形影響生活品質高瑞鴻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會導致關節腫脹及疼痛,尤其在早晨時會感到關節僵硬,持續時間可能長達半小時以上。這個疾病經常好發在手、腳關節,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很大,例如:吃飯、穿脫衣物或行走,若無妥善治療,發病後的一兩年內,檢查就能看到關節骨頭被侵蝕現象,長期會造成變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高瑞鴻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出現在中年女性身上,男女的比率為1:3,與一般關節炎不同的是,患者活動後反而較能減緩疼痛跟僵硬,但若症狀反覆出現,且超過一個月都沒有改善,就要提高警覺,應及早就醫檢查。抽血加超音波組合 精準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高瑞鴻醫師說明,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主要會觀察關節發炎表現,包括疼痛、腫脹程度,並搭配抽血檢測類風濕因子跟抗環瓜氨酸抗體,這兩個抗體都跟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密切關聯性,另外也會藉助超音波或X光等影像工具,判斷關節破壞及發炎程度,最後綜合以上檢驗結果進行疾病診斷評估。生物製劑精準阻斷發炎因子 懷孕與疾病控制可兼顧高瑞鴻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前還是以藥物為主,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以類固醇跟消炎止痛藥為主;第二類為免疫調節藥物,又分為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劑與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其中生物製劑是以一種生物科技製造出的蛋白質,可以拮抗患者體內發炎因子,並針對個別不同發炎因子進行調控,讓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炎路徑能夠被精準阻斷,改善患者關節疼痛,並讓疾病達到穩定的控制。對於有考慮懷孕及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可以讓懷孕跟疾病控制獲得兩全其美的治療目標!高瑞鴻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囑,治療期間也應留意自身狀況,有問題應隨時回診檢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范瑋琪媽媽過世 經紀人證實「范范和黑人現在處理後續相關事」
歌手范瑋琪的媽媽今(11日)傳出過世消息,享壽75歲。范瑋琪經紀人也證實這項消息,「范媽媽今天早上因病過世,范范和黑人現在處理後續相關事宜,謝謝大家關心」。今日范瑋琪稍早在社群平台PO出童年時期與媽媽的合照,不捨寫下:「恩重如山,謝謝媽媽,辛苦了,好愛妳,See you on the other side。」范瑋琪在社群媒體上Po出小時候和媽媽的合照。(圖/翻攝自范瑋琪臉書)上月初范瑋琪曾發文表示,媽媽因為類風濕關節炎和糖尿病折磨了多年,最喜歡滑手機的她也因為關節變形不能再使用手機了,才動了一個大手術把命搶回來。范瑋琪曾在出道23周年的時候,對媽媽喊話,「沒有媽媽這些年的陪伴和鞭策,我不可能有動力走到現在」,母女之間感情非常好。媽媽病逝,今范瑋琪也在接近傍晚時,於社群媒體發文「恩重如山,謝謝媽媽,辛苦了,好愛妳」。
范瑋琪母剛動大手術搶命病逝 兩年內外婆、爸媽都走了
女星范瑋琪的媽媽廖惠真傳出病逝消息,享壽75歲。去年范瑋琪的爸爸和外婆才剛走,范媽媽也傳出動了大手術,才剛把命搶回來不久,沒想到就傳出過世消息,經紀人也低調證實此事,透露黑人與范范已經在處理後續事宜。范瑋琪近年因口罩事件事業重挫,加上先生陳建州也被女星大牙指控性騷,讓她身心疲勞連復出演唱會都取消,去年才傳出爸爸與外婆過世的消息,如今75歲的范媽媽也走了,黑范經紀人也向媒體證實此事,透露「范媽媽今天早上因病過世,范范和黑人處理後續相關事宜,謝謝大家關心」。上個月范瑋琪在IG發文表示,范媽媽因類風濕關節炎和糖尿病折磨了多年,最喜歡滑手機的她,也因為關節變形不能再使用手機,今年六月時更是動了一個大手術,「還好發現即時,撿回一命」。過去范瑋琪和媽媽感情要好,如今范媽媽病逝,對她來說是一大打擊。
范瑋琪今出道23年 曝75歲媽「動大手術」撿回一命…不能再做1事
女星范瑋琪(范范)2020年因為不滿口罩出口政策,在私人臉書飆罵蘇貞昌是「狗官」,之後還因非法使用安博盒子看奧運等事挨轟,形象跌落谷底。而她原預計9月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唱,結果因老公陳建州性騷疑雲,取消演唱會。今(7日)是范瑋琪出道23年的日子,她表示,媽媽6月動大手術。范范在IG透露,媽媽今年6月時動了一個大手術,還好發現及時,撿回一命,「媽媽被類風濕關節炎和糖尿病折磨了多年,最喜歡滑手機的她,也因為關節變形不能再使用手機了,希望媽媽的身體能快快康復,也希望媽媽的疼痛感降到最低。」范范感性地說,「我每天為媽媽禱告,聖經上說: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媽媽就是我們家的珍珠,我愛妳媽媽,加油,我會一直陪著妳。」范范也直言,今天是媽媽75歲生日,也是她出道23年的日子,沒有媽媽這些年的陪伴和鞭策,自己不可能有動力走到現在。貼文一出,許多粉絲紛紛留言為范瑋琪的媽媽加油打氣「加油喔!妳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雖然不喜歡妳,但也祝願妳媽媽平安」、「范媽媽加油,早日康復」、「范媽媽一切平安」、「媽媽加油」。
除了運動!阿基里斯腱斷裂與「這些」因素皆有關 如何治療、復健一次看?
UFC終極格鬥冠軍賽輕重量級選手及冠軍-賈馬哈爾.希爾(Jamahal Hill),身為美國職業綜合格鬥運動員的他,前陣子卻因為打籃球導致阿基里斯腱斷裂,必須放棄近期比賽。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暨復健科診所院長林杏青醫師表示,阿基里斯腱(跟腱)斷裂是下肢最常見的肌腱斷裂,除了運動意外傷害以外,某些全身體質因素、足部因素可能也與阿基里斯腱斷裂有關。阿基里斯腱斷裂有哪些原因? 如何治療?阿基里斯腱若急性斷裂,通常會突然劇痛,並伴隨「啪啪」聲。林杏青醫師指出,阿基里斯腱斷裂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包含運動不小心全身體質因素: 慢性腎功能衰竭膠原蛋白缺乏糖尿病痛風感染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與副甲狀腺疾病 慢性腎功能衰竭膠原蛋白缺乏糖尿病痛風感染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與副甲狀腺疾病足部因素:高弓足O型腿(脛骨內翻)功能性過度旋前(如:扁平足引起)腓腸肌延展性和力量不足踝關節背屈受限阿基里斯腱斷裂後可採手術、非手術治療方式。林杏青醫師表示,阿基里斯腱如果不開刀,只用石膏或是副木固定,和手術相比最後的癒合率並沒有顯著差異,而且無需住院、無傷口、無麻醉風險,但是能重返工作的時間通常較久,墊腳的力量較差,也會有較高的再斷裂比例。手術後復健3運動 切記固定期勿過度延展患者可以依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不過,無論是否經過手術,患者都需要針對活動度、力量去做復健訓練,才能回復較好的功能。非手術治療者適合開始進行負重阻力訓練的時間較因人而異。至於手術治療者,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黃彥魁表示,通常可以在術後2-4週進行踝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漸進性強化的阻力訓練、肌肉等長收縮負荷的練習、訓練平衡感以及心肺功能。黃彥魁物理治療師提到,手術後依可分為最大保護期(約0-6週)、中度保護期(約6-12週)、最小保護期(約12週以上),在最大保護期時可以做以下3類運動:肌力維持: 動態直膝抬腿蚌殼運動膝伸直運動仰躺腳踏車 動態直膝抬腿蚌殼運動膝伸直運動仰躺腳踏車柔軟度維持:翹腳動作膝蓋抱至胸前直膝抬腿伸展腳踝活動: 0-2週:不可背屈3-6週:練習腳踝內翻、外翻 0-2週:不可背屈3-6週:練習腳踝內翻、外翻黃彥魁物理治療師特別提醒,阿基里斯腱斷裂後根據手術、非手術治療方式不同,需要固定時間從3至4週或3至9週不等,在固定期間都不應過度延展阿基里斯腱(勾腳背的動作)。
年紀輕輕就患類風濕關節炎 徵兆出現應及早治療勿耽誤
「什麼?原來我20年前就得類風濕性關節炎?」今年39歲的琪琪(化名),19歲時就出現手部關節疼痛,以爲是打籃球造成的運動傷害,因此沒放在心上。多年來手部關節脹痛情況時好時壞,疼痛成為她的朋友,到處求醫也找不出原因;就在生完兩個可愛孩子,中間曾經停藥一段時間,琪琪發現四肢關節疼痛得越來越嚴重,甚至抱小孩都有困難,而且手指已明顯變形嚴重,輾轉到風濕免疫科就醫,經檢查問診綜合評估確定罹患診斷為「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收治個案的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詹天明醫師説,當初琪琪走進診間時,可明顯看出她的手部關節嚴重變形,讓醫師感到非常訝異!後來聽她主述病史竟然可能已長達20年,卻未被正確診斷與積極治療而錯過黃金的治療時機,相當可惜。幸好琪琪積極配合醫師,也符合使用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病情獲得明顯改善與控制,現在能夠重拾快樂的生活,與孩子們共度美好時光。關節莫名紅腫熱痛、活動度受限 應及早就醫檢查詹天明醫師說明,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其特點是會引發關節異常發炎,早期症狀包括關節無故出現紅腫、發熱和疼痛,另外關節活動度也會因受限而無法靈活自如。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大特點就是多關節發炎腫痛,早上起床時會感覺關節特別僵硬,休息也不會改善,如果出現這些徵兆和跡象,應及早就醫進行評估和診斷。詹天明醫師補充,目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詢問病史及症狀以外,還會進行一些抽血液的檢驗,例如紅血球沉降速率(ESR)、C-反應蛋白(CRP)、抗環瓜氨酸肽抗體(anti-CCP)、類風濕性因子(RF)、抗核抗體(ANA)...等,外加手部X光或超音波等綜合評估來診斷,患者應耐心配合醫師診斷與治療。多元藥物可選擇 與醫師溝通以尋求最佳治療目前治療方面,詹天明醫師表示,一旦確定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會開始使用免疫調節藥治療,搭配消炎藥物或類固醇,過程中若發現使用了兩種以上免疫調節藥物且足夠劑量,但症狀仍未明顯改善,可能就會考慮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介入治療。生物製劑是由生物系統製造的大分子蛋白質,可以針對特定的免疫反應進行調節,通常是通過阻斷或干擾特定的免疫細胞、蛋白質或分子的功能,從而調節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生物製劑具有一定的選擇性,能夠針對疾病的致病機制進行精準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醫療需求和風險評估,與病患溝通最佳的治療選擇。正向積極面對疾病 切勿相信偏方治療詹天明醫師提醒,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元,可以使用的武器相當多。患者千萬不要感到沮喪,應該積極正視面對它。這就像是NBA球員在整個賽季中的過程一樣,一開始他們會努力保持穩定的表現,而季後賽則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舞台。在這個時候,球員必須繼續保持專注,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避免關節變形,並在這場「比賽」中獲得勝利。
醫師列腎臟病「10大警訊」:符合5個以上就離「洗腎」不遠了!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在台灣有超過20%的腎友第一天看腎臟科醫師就已經嚴重到要洗腎,台灣洗腎原因超過9成以上都是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開始破壞腎臟到洗腎通常有20至30年。因此,洪永祥也臉書《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分享國人腎臟病常見的10大症狀排行榜,「這排行榜並不是根據嚴重程度,而是根據出現的頻率來做一個排名。當這腎臟病十大症狀如雨後春筍般一個一個出現時,通常離洗腎就不遠了。」第10名:腰酸背痛腎臟位於腰部兩側,當腎臟出現問題時,通常會導致腰部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但列在第10名表示這並不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比較容易出現在多囊腎、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先天性腎臟病導致的腎水腫,或是自體免疫疾病腎病變(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第9名:皮膚搔癢與變黑腎臟功能障礙還會引起皮膚瘙癢與變黑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所導致的,通常是腎衰竭晚期的症狀,常見於糖尿病、血磷、副甲狀腺過高,或吃過多的加工類食品、重金屬等。有研究顯示,腎臟功能衰退腎友常常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尤其是在晚上會更加嚴重。甚至出現一顆顆像是青春痘一樣劇癢無比的尿毒痘,學名叫穿透性毛囊炎,擦一般的藥膏都無效,需要專門的腎臟專用乳液長期保養,或是要去皮膚科照光治療。通常開始洗腎後尿毒搔癢症狀就會大幅降低。第8名:夜間頻尿夜間頻尿定義指的是入睡跟起床的那一次尿尿不算,晚上睡覺中間起來尿尿超過一次就算夜間頻尿,慢性腎衰竭的夜間頻尿通常容易出現在小腿肌肉無力合併下肢水腫,平常白天水積在下半身,睡覺躺平時下肢累積的水大量回到了身體進入血液循環,就類似你睡前喝了大量的水一般,晚上就一直起來上廁所,夜間頻尿又導致睡眠品質下降,睡不好導致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無法濃縮尿液,就更惡化夜間頻尿,如此進入惡性循環。第7名:氣喘胸悶腎臟功能衰退還會引起呼吸困難、氣喘胸悶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水分與尿毒素無法正常排出所導致的心肺功能衰退,如肋膜積水、肺水腫、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等,進而引起呼吸困難的症狀。第6名:肌肉抽筋腎臟功能衰退常會引起肌肉抽筋的症狀。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腎臟病限制飲食導致營養素不足,如低血鈣低血鎂等,加上貧血引發肌肉氧氣供給不足,以及尿毒素造成的血液偏酸,都容易導致抽筋症狀,好發於老年人與糖尿病腎友。第5名:下肢水腫與泡泡尿下肢水腫合併泡泡尿,通常最可能出現在各種嚴重的急慢性腎絲球炎的腎友,因為長期腎絲球發炎導致蛋白尿流失,除了泡泡尿外也容易造成血液中的白蛋白偏低,這時候即使腎絲球過濾率分數還很高,但很早就出現了嚴重的下肢水腫。當然還有另一種是非腎絲球炎的腎友,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或是痛風所引起的腎病變,通常到了腎絲球過濾率低於30分、許多的腎絲球被破壞時,就會出現泡泡尿與水腫。第4名:高血壓高血壓是慢性腎衰竭非常常見的症狀,有些甚至在第3期就已經出現,腎臟是調節血壓的關鍵器官之一,腎臟可經由調控水分、電解質與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來調控人體的血壓,當腎臟功能受損時,會影響到身體對血壓的調節能力,進而引起腎因性高血壓。高血壓是腎臟功能障礙的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導致腎臟疾病進一步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3名:貧血頭暈無力貧血頭暈無力幾乎是每一位慢性腎衰竭都會出現的症狀,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去刺激骨隨造血,是身體中產生紅血球的關鍵器官之一,當腎臟出現功能衰退時,體內紅血球生成素濃度降低,骨隨產生紅血球的能力就會下降,加上血液中尿毒素會破壞成熟的紅血球減短了紅血球的壽命進而引起腎因性貧血。通常女生會比男生更早出現,通常在第3期就開始出現,男生通常到第4期才會出現。補充鐵劑或是維生素B群效果不佳,必須注射紅血球生成素才能有效矯正腎因性貧血。第2名:噁心嘔吐噁心和嘔吐是幾乎到末期腎病變都會出現的尿毒症狀,也是很多不想洗腎的腎友最後不得不洗腎的原因,若沒有洗腎把尿毒洗掉可能一直噁心嘔吐,最後一口飯都無法進食。人體血液中的尿毒素當然是嘴巴吃進去的食物代謝產生,當身體中的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時,身體就不准你再繼續進食,通常嚴重貧血、糖尿病與本來就有腸胃疾病者,噁心嘔吐症狀會更早出現。第1名:嚴重的疲累感因為尿毒的持續累績、貧血、酸血、電解質異常會導致人體處在一個嚴重的疲累狀態,這種疲勞休息也無法恢復,類似一值持續在重感冒時候的疲累,頭重頭暈腦霧不清爽,嚴重的甚至嗜睡跟昏迷,疲累感跟腎功能的嚴重成正比,容易發生在貧血嚴重糖尿病,以及高齡大腦退化活動力不佳的腎友,這種疲累感隨著尿毒素增加疲累感就更加劇烈。洪永祥也補充,出現1至2個症狀,不見得是腎臟疾病,但需要醫師進一步鑑別診斷,若同時出現3個以上症狀,腎臟疾病機率就會大大增加,5個以上就幾乎離洗腎的日子不遠了,「如果你出現了以上症狀,建議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腎臟功能衰退的問題,即早治療避免將來洗腎的噩夢。」
陽台生化武器2/逾9成女性肺癌元凶是二手菸? 新研究曝「免疫系統也受害」
由於台灣罹患肺腺癌的人越來越多,就連根本不抽菸的人也得肺腺癌,醫界懷疑與二手菸有關,甚至有國外研究二手菸害提高女性罹患類風濕關節炎風險。據此呂玉玲等16位立委提案《菸害防制法第七條之一及第二十四條條文》修正草案從嚴規範「紙菸等菸品因燃燒產生的致癌物及有害物質,其濃度應逐年降低5%」,修正案已於4/1通過一讀。對於菸品濃度降低提案,國健署卻回應「這個我們檢測不出來」,台灣翔愛公益慈善協會執行長王璟琦認為是「推卸責任」。王璟琦投書媒體表示,既然環保署當年能訂立相關標準,要求機車排放中的一氧化碳及氫氧化合物必須逐年下降,因此讓機車製造廠商開發更好的引擎,讓烏賊車逐漸消失,那為何國建署不能要求菸商?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日益明顯,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二手菸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全球每年有將近600萬名吸菸者及60萬名非吸菸者死於一手菸及二手菸的危害。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有2萬4000位民眾死於吸菸,而有3000名死於二手菸害,每年因二手菸罹病約達15萬至23萬人,平均約2至3分鐘就有1名不吸菸者因他人吸菸而罹患疾病。國健署2019年最新癌症報告指出,台灣男、女性的肺癌發生率皆位居第二名,但死亡率卻雙雙高居第一,其中不吸菸的患者遠多於抽菸患者。臺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鐘威昇表示,不同於以往民眾認為抽菸就會罹患肺癌的認知,在台灣約有50%以上的肺癌患者皆不抽菸,更有超過90%的女性肺癌患者是從不抽菸。國泰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吳錦桐則認為,雖然沒有研究證實是二手菸造成,「但一定有關聯!」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調查顯示,過去一周內有家庭二手菸暴露的女性近3成(27.4%),遠高於女性吸菸率(2.9%)。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認為,二手菸猶如隱形殺手,唯有創造無菸環境,才能保障所有人的健康。(圖/翻攝自董氏基金會臉書)不只是肺癌,最新研究發現,不論是否已成年,暴露在二手菸下的女性都會增加罹患免疫疾病中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Université Paris-Saclay)的研究團隊,針對7萬9000多位法國女性調查,其中有698位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有13.5%的女性童年時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中;53.6%的女性成年後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下,並發現兩個時期的二手菸害都與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有相關。研究顯示,從未吸菸者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後,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率(10萬分之47.6)變得與未暴露在在二手菸環境下的吸菸者(10萬分之47.2)相當,這項研究也發表於國際期刊《RMD Open》。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除了二手煙,吸菸燃燒後的微粒,會殘留在衣服、家具上形成「三手菸」,無色無味的三手菸可在室內「停留長達3個月」,而這樣的懸浮微粒可深入肺部、血管內,造成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傷害,長期甚至導致癌症或死亡,簡直殺人於無形,希望政府應將所有室內「全面禁菸」,創造真正的無菸環境。(《CTWANT》提醒您,抽菸影響口腔衛生且有礙健康,未成年請勿吸菸。戒菸專線:0800-636363)
盤點/馬妞嫁瓊瑤小生卻成互撕怨偶 子宮長瘤被嫌髒…欠債遭討中年滿身病
女星Keanna(戴怡軒)與前夫謝和弦離婚後,因日前突然提到與歌手ØZI的關係,還自爆「對!我就是跟ØZI有什麼」,引來前夫謝和弦開酸Keanna,上演夫妻互撕的難堪戲碼。而回顧台灣演藝圈,明星夫妻互撕揭瘡疤,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已經54歲的資深女星「馬妞」馬維欣,過去曾與瓊瑤小生馮光榮,有過一段5年婚姻,但兩人卻因為女方的婦科問題不利生育,感情出現裂痕,甚至夫妻在節目上徹底鬧翻,馬妞後來還因投資失利,欠下千萬債務,壓力大到罹患類風濕關節炎,不但口腔黏膜破了,連視力都喪失。近年馬妞會被大家認識,多半是熟知她當過知名購物專家,但其實出道多年的馬妞,本來是演員出身,早年相戀瓊瑤御用小生馮光榮,兩人還舉行風光婚禮,當時還被譽為是一段電視圈的佳話。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5年就收場,而且這場婚姻離得難看,雙方幾乎是決裂翻臉。 馬妞和馮光榮曾在節目上和解。(圖/中時資料照片)其實剛踏入婚姻的馬妞和馮光榮剛開始十分相愛,但後來雙方互動趨冷,後來還因為馬妞的子宮,長了個約9公分大的腫瘤,壓迫到脊椎和膀胱,醫師建議她摘除子宮,但馮光榮卻以自己是獨子為理由,認為老婆若沒有子宮,替他生孩子,這樣會讓他對家人無法交代,因此堅持要馬妞不准摘除子宮,甚至還認為,馬妞的子宮是有問題,是因為婚前有亂搞才會生病,還批評她:「別的女生子宮都很好可以生小孩,為什麼妳會長這個?」令馬妞十分難堪。後來馬妞跟馮光榮,夫妻關係越來越惡劣,甚至曾直接在節目上大吵鬧翻。後來2人離婚後,馮光榮還曾不客氣的批評前妻:「馬妞是我交往過的女生當中最醜的一個!」甚至寫書暗諷馬妞出軌,氣得馬妞回嗆:「那我要不要說,我嫁了一個最沒用的男人?」夫妻互撕之難看,當時多次成為媒體焦點。馬妞一場五年的婚姻,讓她傷痕累累。(圖/中時資料照片)後來在與馮光榮離婚10多年後,馬妞曾在節目上吐露,過去與馮光榮這段婚姻,走向變質的關鍵瞬間。馬妞回憶在921地震時,當時她因為近視非常深,天搖地動醒來時,完全找不到老公,她又好死不死找不到眼鏡,等到一番掙扎爬出房間時,發現馮光榮正護著酒櫃,而他看到害怕到尖叫的妻子,不但沒有同情心,還要她不要這麼失控尖叫,問馮光榮為何不護著老婆而是護著酒櫃,馮竟冷回:「我在顧著家裡的財產」,讓馬妞心死覺得:「難道我不是你生命中的財產嗎?」。離婚後,馬妞的人生並沒因此迎來光明,她後來因為開餐廳經營不善,背負千萬債務,後來轉型當購物台專家,還兼職到遊覽車上叫賣商品,努力工作還款,但債主卻衝著她而來,不但公然在直播間底下留言,要她「還錢」,甚至派小弟去圍堵,即便她的債務現在已經還了一半,但身體卻也已經大不如前了。
紅斑性狼瘡治病關鍵找到了! 國衛院揪出「基因兇手」助及早診斷
自體免疫疾病是我國十大重大傷病第三名,也是門診第三常見疾病。它是一種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活化而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往往難以早期診斷出來,因而延遲了治療時機。患者飽受病痛之苦,必須終生治療與用藥,承受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因此自體免疫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是醫界長久以來的挑戰。臨床上很難及早診斷症狀輕微的全身性紅斑狼瘡(SLE),並且發現SLE患者多為女性(占9/10),病患家族中也常發現不只一位家人罹患SLE。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團隊,與台中榮總副院長藍忠亮醫師(現中國醫副院長)、高醫大顏正賢前院長組成合作研究團隊,以及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洪維廷醫師、陳一銘醫師共同研究,證明MAP4K3 (又名GLK)蛋白激酶基因變異為SLE關鍵致病因子。此項研究已在今(2021)年10月發表於全球知名、風濕病醫學領域研究型第一名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國衛院譚澤華特聘研究員率合作團隊,自2009年起研究SLE致病成因與精準之生物診斷標記,分析臨床檢體及基因改造小鼠研究,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致病關鍵。再歷經7年研究,證實GLK過量表現在SLE病患之T淋巴細胞中,誘發IL-17A細胞激素大量產生,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元凶。然而,GLK過量表現於SLE病患中的成因,多年來仍懸而未解。為了增進統計分析之信賴度及研究結果之廣效性,研究團隊結合了中榮及高醫兩端的SLE病患檢體,以深度次世代基因定序(30萬reads/ gene)分析健康者、SLE病患、病患家屬之DNA樣本共431例。研究發現高達四成的SLE病患帶有GLK基因之體細胞性基因變異(somatic variant)或遺傳性基因變異(germline variant),這些基因變異造成GLK之mRNA或是蛋白質過度穩定而增量,因而誘發IL-17A細胞激素產生,導致自體免疫疾病。若能定期追蹤帶有GLK基因變異的女性家族成員,可望藉由基因檢測篩檢,提早在輕症時即診斷出SLE,以利及早治療。除了鑑定出SLE疾病相關之基因變異,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團隊乃全球首度為MKRN4基因驗明正身,推翻科學界既往認定MKRN4為「假基因」(pseudogene)的概念。研究證明MKRN4實為帶有重要功能之泛素酶,MKRN4泛素酶負責將過多之GLK泛素化且引發GLK降解而減量。然而帶有特定的GLK基因變異時,則會逃脫MKRN4調控之GLK降解作用,造成GLK在T淋巴球中過量表現,誘發IL-17A導致之自體免疫反應。目前國際上研發的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療法著重於生物製劑,如:抗IL-17A抗體目的在抑制細胞外過量的IL-17A,然而抗體藥發展成本較高。譚澤華特聘研究員研究團隊已開發可精準鎖定GLK之小分子抑制劑,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具有潛力發展為成本較低的自體免疫疾病小分子標靶藥物,期待進一步推展臨床試驗。此次多機構長年不懈的合作研究,帶來高度臨床應用價值的發現,GLK基因深度定序期待推動成為全身性紅斑狼瘡或是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精準個人化醫療基因檢測項目,嘉惠自體免疫疾病高風險族群。
阿嬤帶孫女外出失聯遭控略誘 檢方被家屬一個理由感動不起訴
新北市1名林姓阿嬤(61歲),今年8月間帶著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孫女(8歲)回到嘉義後便失聯,家屬除了報案協尋外,出於無奈下也對阿嬤提告《略誘罪》,近日檢方偵結,認為阿嬤雖然帶著孫女外出,導致她無法按時接受治療,雖屬不當,但是阿嬤在偵訊過程表達,自己真的很心疼孫女,而其他家屬也證稱阿嬤「真的很疼孫女」,並希望撤銷告訴,因此檢方綜合阿嬤動機以及相關證據下,最終予以不起訴處分。檢警調查,林姓阿嬤因為不相信西醫,加上心愛的孫女多次向她表達「打針會痛」,出於不讓孫女受苦的心理,在今年8月27日,帶著孫女離家出走,妄想用宗教方式治癒孫女疾病,並用他人名義租借1間套房,帶著孫女脫離原生家庭。據了解,阿嬤還在牆上貼著孫女的作息與課表,想讓孫女脫離校園成長,但阿嬤卻罔顧沒有孫女的監護權,涉犯《略誘罪》,家屬無奈之下只能對阿嬤提告,阿嬤遭移送地檢署時,多次軟腳崩潰痛哭,認為自己只是和孫女其他家屬愛孩子的方式不同,卻導致這種後果,又想到自己可能不能再見到愛孫,難過得軟腳倒地,還需要一旁員警攙扶。而檢方近日偵結,認為阿嬤行為沒有考慮到孫女必須固定到醫院看診、吃藥,以及孫女生父母擔憂心情,雖屬不當,但考量家屬做證,「阿嬤真的疼愛女兒」,而祖孫2人失蹤過程中,孫女多次向阿嬤表達「打針會痛,不敢回家」,最後檢方綜合考量阿嬤動機以及相關證據,予以阿嬤不起訴處分。
【拒當痛痛女孩2】少數醫師提出疑問 引起撻伐飽受壓力
2018年底台灣全面公費提供國中女生施打HPV疫苗,卻出現不良副作用的「痛痛女孩」案例,就連醫界也爭論不休,有醫師坦承擔憂、但也有醫師認為利大於弊。一位不願具名的L醫師曾在臉書闡述自己的看法,「HPV疫苗在全球造成許多紛擾,但台灣卻聽不到這樣的聲音。」這位醫師還寫下,美國也出現不少副作用案例,甚至有半身不遂、死亡的個案,希望民眾施打疫苗前先知道這些資訊。隨著台灣也出現「痛痛女孩」,L醫師的臉書文章廣發於各大社群媒體,成為許多徬徨家長的參考,在種種壓力下,L醫師於文章上更新資訊,強調自己並非反對施打疫苗,而是希望民眾有更充足的資訊。本刊記者試圖聯繫L醫師,醫師回覆「已經被醫界撻伐,不想再多發表意見」,而拒絕受訪。事實上,絕大多數醫師的確都認可HPV疫苗的保護力與安全性。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醫師表示,台灣痛痛女孩們罹患的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高達八成發生原因不明,因此追究HPV疫苗並不合理。「就好像流產機率為3~5%,施打流感疫苗的孕婦仍有同比例的流產機率,但不能說是因為流感疫苗的關係。」吳文毅說,一個疫苗的誕生,安全性絕對是首要考量,他直言「我們醫師是救人的,不會想害人」。由於近日又出現疑似HPV疫苗副作用受害者,衛福部將開啟調查來釐清情況。(圖/亞東醫院提供)
【拒當痛痛女孩1】全球陸續出現案例 父母自責害了女兒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引發子宮頸癌的致病關鍵,2016年,國中女生Bella在接種第二劑HPV疫苗後,開始出現雙膝痛、肩膀痛,後來確診為幼年型關節炎,申請救濟卻遭衛福部駁回,因此家屬決定提出行政訴訟請求補償,成為國內首例循司法途徑向衛福部求償的案例。今年四月台北高等法院判決Bella勝訴,衛福部最高需付出120萬元的補償金,目前衛福部決定再上訴,但近日又出現新的「痛痛女孩」,六名青少女接種HPV疫苗後確診為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的案例,也讓HPV疫苗爭議再度成為熱門話題。這些「痛痛女孩」因此飽受折磨,除了影響學業、休學,甚至出現自殺念頭,讓同意女兒們施打疫苗的父母更加揪心,覺得彷彿自己成了幫兇。其實全球都有不少「痛痛女孩」,包括英國、西班牙、哥倫比亞、愛爾蘭、日本等,其中日本、哥倫比亞受害者皆因此向政府提告,而日本更在2013年撤回國家常規接種政策,成為世界第一個從公費施打轉為「不建議施打」的國家。由於近日台灣出現新的疑似HPV疫苗受害者,因此衛福部國建署研擬明年開啟HPV疫苗監測追蹤計畫,檢視副作用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以減低民眾對於疫苗的疑慮。全球都有HPV疫苗的疑似受害者,其中日本、哥倫比亞更提出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