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瑋
」 多倫多政府 衛教單張 性愛防疫衛教 人與人連結 顧文瑋享愛不染疫1/人與人連結難斬斷 多倫多政府出單張
從今年5月新冠疫情初爆發時的萬華茶室、獅子王,到期間許多連結個案,再到近期多數確診個案的特殊交友圈隱形傳播鏈,追根究柢後的真正原因,說穿了就是各種不同形式下的人與人連結所致。雖然目前八大行業仍未開放,但衛福部乃至指揮中心迄今也尚未對於單身者如何解決性需求做出指引,本刊記者發現,去年加拿大多倫多地區,也發生過多起疫情與性接觸有關,後來當地政府還為此製作了衛教宣傳(如圖所示。下載連結:https://bre.is/LpjfV7JQ),教大家如何在疫情之下安全地做愛。若要阻斷因人與人間的連結所導致的新冠傳遞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醫師顧文瑋表示,「減少頻率、多做篩檢是最好的方法。」他進一步解釋說,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人與人間連結或是固定的對象是重要的,另外就是每次連結前或後,或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時候不妨多做篩檢,這是過去比較少提到的一點。因為過去篩檢比較昂貴不普及,但現在取得居家自我篩檢相當便利,因此建議,若有出現疑似新冠的相關症狀時,除要避免與人連結外,同時可先自做篩檢,來保護自己與身邊親愛的人。對於網傳的性交示意圖,顧文瑋提醒當中有不少錯誤,呼籲:「減少頻率、多做篩檢才是最好的方法。」(圖/翻攝自網路)多倫多的衛教宣傳中指出,過去所宣傳的「安全性行為」(Safer Sex)可以預防意外懷孕和性傳播感染(STI),但它不會防止感染COVID-19。研究也發現,已在精液與糞便中發現了新冠病毒,但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是否可以在血液或陰道液中發現。因此,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個人最安全的性伴侶就是自己。自慰也被稱為手淫,不會傳播COVID-19。第二安全的伴侶則是同住的人。如果經常在網上認識性伴侶(約砲),並且與不與同住的人多角戀,或者以做愛維生(性工作者),則可考慮視訊約會、虛擬性愛、色情簡訊或聊天室,不建議親自與人會面。多倫多性愛防疫單張(紅框)中,強調最安全的性伴侶就是自己。(圖/翻攝自多倫多政府官網)
享愛不染疫2/想約砲? 網站PrEPster.Info教你如何做較安全
新冠疫情中情慾翻滾時該如何面對因應?或許怎樣做才對,沒人說得準,但怎樣做才不危險卻有跡可循。除了加拿大多倫多政府有出衛教單張外,也有許多跨國的組織團體在網路上自發性串聯、製作多語種網站,像網站Prepster.Info(https://prepster.info/covid-and-sex/zh/)就是其中之一。PrEPster網站透過用色大膽前衛的手繪插畫,以及生動露骨的用字,教導網友如何在發生性行為時保護自己和伴侶,同時還教導如何與伴侶討論COVID-19 風險因素以及如何保護自己。防疫期間,最安全的性愛就是自我性愛。(圖/翻攝自PrEPster.Info網站)PrEPster原本是由4位於倫敦的愛滋預防人士為了宣傳PrEP(預防性投藥治療)教育資訊所設立。目前網站內容已逐漸擴增至新冠預防以及高達9種語言。有效減少風險的方式就是固砲。(圖/翻攝自PrEPster.Info網站)
享愛不染疫3/東吳副教授鍾道詮:單身者的性需求未被納入防疫措施
面對COVID-19疫情,雖然政府盡力在防疫與生活、工作間取得平衡,像是允許餐廳外帶、遠距上班與上學等等,但這些作為都以現今社會視為合理合宜需求為主。東吳大學社工系副教授鍾道詮指出,一些不被社會視為合理合宜需求,在防疫名目下卻不被看見、或被壓抑了,例如單身者性的需求,卻沒有獲得同等對待,沒被納入到相關防疫措施中。鍾道詮表示,政府允許餐廳外賣,讓商家可維持基本收入,讓不會煮食或無法煮食的人還是可藉此獲得三餐溫飽,但是單身者當有性需求時該如何?如同我們現在看到或聲討的特殊交友圈、多人群聚現象,能否有進一步的體會與反思?雖然已有眾多學者認為性是人生中重要需求。當這些需求未獲得滿足時,雖也許不如覓食或上班上學未獲滿足引致那麼大的影響,長久下來一定會引發反彈、或使需求未滿足的人自行尋找出路。鍾道詮認為,如果社會或政府有看到也承認性需求被滿足的重要性,也該想方設法找到與防疫之間的平衡點,進而在基本需求獲得滿足的狀況下,不至於引發更大的反彈或渴望。在看見與正視不同處境的人的性的需求的前提下,也不會引致現今對這些看起來不符合規範的行為的聲討。簡單地說,社會與政府當初在制定相關政策或因應規範時,忽略性這個現今被視為可以忍耐、可有可無的需求,才進一步使得有人只是想要滿足這些需求卻被譴責。鍾道詮表示,目前亡羊補牢猶時未晚,請正視性的需求,並思考與想想在防疫這個前提下,可如何讓處在不同情境與狀況的人的性的需求仍可獲得適度滿足。
洗腎患者染疫風險暴增20倍 盡早接種疫苗降死亡率
自新冠肺炎疫情於五月中旬逐漸擴大後,民眾對於疫苗接種由觀望逐漸轉趨積極,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於六月中取得分配給洗腎病患的AZ疫苗後,旋即安排在隔天為腎友施打,接受率約九成,其中還包含一位102歲的陳奶奶及併有大腸癌及肝、肺轉移的蘇先生。仁愛院區腎臟科主任徐永勳表示,洗腎患者通常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通常也是年紀較大的長者,因為洗腎病患須頻繁進出醫療院所,透析患者得到新冠肺炎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20倍,而且透析患者若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0-30%,是一般人的10倍,建議腎友應該盡早接種疫苗,先打先有保障。對於長輩們擔心的血栓問題,腎臟科醫師田翹榜表示,其實打疫苗會造成血栓是在對血小板有特殊抗體的病人才有關聯,跟一般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中風或心肌梗塞機轉完全不同,有此類特殊抗體的病人非常罕見(約十萬分之一),且大多發生在西方白種人,長輩及腎友可以不用太擔心。至於需不需要等待莫德納或其他疫苗,腎臟科醫師洪惠萱說明,打疫苗並不是就不會被傳染,而是被傳染後可減少演變成重症的機會,就這個觀點來說,現在台灣已有或將有的疫苗都是好疫苗,都可有效降低未來被染病時的重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補充,所有疫苗都有其副作用,常見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疲倦、全身肌肉痠痛等,這些反應在長者反而比較少發生,也沒有哪種疫苗比哪種好或安全,像注射完發燒的狀況在莫德納會比AZ多,莫德納也有罕見的心肌炎報告,但案例主要發生在年輕人,長輩們也毋需多慮。顧文瑋建議腎友及長輩在有急症或才剛恢復的狀況下先暫緩接種,若有慢性病但控制穩定,就可以接種。陪伴陳奶奶出入洗腎室的媳婦表示,當初家人看新聞上注射疫苗後疑似副作用的報導時也很猶豫要不要讓奶奶接種,但是換個方式想,為了洗腎奶奶兩三天就要來醫院,萬一染疫了她的年紀更承受不起,且家人及替奶奶洗腎的醫護人員也會有被傳染的疑慮,所以還是決定讓奶奶接種。另一位病友蘇先生的女兒則表示,她也經歷了同樣的猶豫與擔心,因此尋求父親腫瘤科醫師及腎臟科主治醫師的意見,考量其父親病情穩定,經醫師的專業分析及家人討論後,父親自己決定接受注射。徐永勳說,從注射疫苗到現在已超過兩周,洗腎室一百多位腎友們都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蘇小姐跟陳奶奶媳婦則一致表示,如腎友或長者對於接種新冠疫苗有猶豫或擔心,應信任主治醫師的建議,保護病人,也保障家人。
40歲男以為痔瘡出血 醫師一看大驚:竟有拳頭大的菜花!
一名40歲男性因長期痔瘡出血而非常困擾,就診後意外發現原來不是痔瘡,而是感染HPV病毒導致長出拳頭大小的菜花,他從沒想過HPV會與自己有關,也不清楚可如何預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顧文瑋表示,由於沒有做好預防工作,使得全球男性因HPV罹病個案總數已經遠高於女性,他強調,除了女性,男性也應預防HPV避免伴侶間相互感染,共同落實預防HPV導致的癌症與相關疾病。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資料指出18-59歲男性生殖系統感染HPV的平均比例為45.2%,將近每2位男性就有一位感染HPV。顧文瑋醫師則分享,根據刊登於權威期刊JAMA的研究,根據2013-2014年資料統計,美國男性在18至22歲時HPV感染比例為28.9%,然而到23至27歲這個進入社會之後的年齡區間就增加至46.5%,感染比例約暴增6成,而在更年長的年齡區間組別中,也持續維持著高感染率,顧文瑋醫師進一步指出,男性若感染HPV,除了會罹患菜花之外,甚至會演變成肛門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男性正式進入社會後,有更多與性伴侶發生親密互動的機會,推測這是感染率大幅增加的主因!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大規模研究發現,在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病源中,HPV造成最多人感染,遠超過民眾害怕的愛滋病毒(HIV)、披衣菌、淋病等,即使是單一性伴侶,也有近6成感染HPV,顯示情侶間高度傳染的現象8,但是男性在社會期待與框架下,較難以說出自己生理上的問題,如同「男癌之隱」。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提醒,只要有發生性行為,就有感染HPV的風險,而目前社會較為開放,親密行為的發生也更為頻繁,HPV感染風險也隨之提升,雖然有些民眾認為發生性行為時只要做好安全措施、使用保險套就能預防HPV,但除了是否全程使用的問題,保險套本身並不能完全包覆親密互動的部位,雖可降低機會,但感染HPV的風險依舊存在,可說是防不勝防,因此建議民眾依醫囑接種HPV疫苗,以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降低感染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為提升男性HPV的預防觀念,今年特別建置了以男性為主的「男癌之隱」HPV衛教網站,提供多項資訊讓男性國人能更加了解自身與感染HPV的關聯性,網站內容包含診間資訊、HPV介紹、精心設計的男性HPV風險測驗評估及積極預防方法的介紹等,藉此提高男性對於HPV的危機意識,使男性對HPV 有正確認知與預防觀念,讓自己與伴侶性福又防癌,7月15日起,可上網搜尋「男癌之癮」了解更多HPV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