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池穴
」 中醫筋膜槍放鬆好舒服!醫師示警「6情況」應避免使用 最嚴重恐引起中風
現代人工作繁重,不少人會使用筋膜槍來緩解惱人的肌肉緊繃、肩膀痠痛。然而復健科醫師指出,筋膜槍雖然適合用於緩解肌肉與筋膜的緊繃纏繞,但對如神經痛、局部發炎等其他症狀則沒有效用。此外,還有「6種情況」不適合使用筋膜槍,尤其血管附近應該特別避免。有些長者本來就有血脂高、動脈粥狀硬化等問題,要是血管內壁上堆積的脂肪斑塊被筋膜槍震到脫落,恐怕會有引起中風的危險。筋膜槍的原理,主要是透過高頻震動,加速酸痛部位的血液循環及震鬆肌肉,以達到按摩的效果,相較一般的徒手按摩,筋膜槍的高頻率震動,可將力道傳送至較深層的肌肉,適用於肌肉較大的部位,像是大腿前側外側、小腿後側及肩膀等。但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嘉義長庚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許宏志表示,筋膜槍的適應症為肌肉緊繃、筋膜纏繞等情況,他形容,筋膜纏繞就像是外套縐折「糾在一起」,需要用熨斗去熨平,而筋膜槍就是扮演熨平的角色,可以幫助改善相關疼痛。但是對於常見的神經疼痛、關節積水、腫脹等局部發炎造成的疼痛就沒有效果。許宏志特別指出不適合使用筋膜槍的幾種情況,其中最要格外小心的脖子兩側、後頸耳下的「血管附近」。許宏志解釋,血液不通暢也會造成疼痛,但是包含脖子氣管兩旁部位、後頸耳下風池穴的部位,都不要用筋膜槍去震動。特別是年長者,本身血脂高、動脈粥狀硬化,使用筋膜槍恐怕使血管受損,或者若血管內壁上的脂肪斑塊掉下來,順著血流跑到腦部,就可能會形成腦中風。其它應該避免使用筋膜槍的狀況還包含:神經周邊、凝血功能有問題者、長者骨鬆、小朋友的關節生長板,孕婦與月事中的婦女也要避免使用於腹部。許宏志說明,如果本身有吃抗凝血劑、凝血功能不好,使用筋膜槍恐怕造成出血問題;骨鬆者在筋膜槍的震動下恐怕會讓骨頭受傷;月經時期如果讓子宮受到外力震動,恐怕會出血更多。談到筋膜槍使用方式,許宏志指出,筋膜放鬆的使用方式可以來回滾動,包含背部、下背部等部位都算安全,若是使用於大腿、小腿等肌肉放鬆,也可以用球狀的頭做單點壓按,每次約10分鐘至15分鐘。是否達到效果則是看是否「變得不痛」,許宏志指出,如果使用完變得更痛,這是不對的,另疼痛部位有周邊化、往外擴散,也是錯誤使用的情況,應該立刻停止。
癌症中西醫治療雙管齊下! 癌友成功提升生活品質
47歲的黃小姐去年確診罹患乳癌,經手術切除、電療、化療等治療過程,病況雖已穩定,卻飽受失眠、全身痠痛等副作用所苦,聽取其他病友經驗求助中醫,經過二周中藥及針灸治療,失眠與疼痛緩解許多,精神及體力也有明顯進步。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中西醫合療是目前醫學主流趨勢,癌症患者在治療時,搭配中醫輔助治療不僅能降低副作用所帶來的痛苦,還有助提高生活品質。中西聯合照護 提高活質量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化療和放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即使醫療技術不斷的提昇,在治療的同時卻免不了副作用的產生。楊成湛醫師表示,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像是腸胃不適、眩暈、口乾、口腔潰瘍、便祕、腹瀉、失眠、噁心等症狀,不僅造成患者生活上的困擾與不適,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其實;透過中醫輔助治療,如中藥、針灸、拔罐、推拿、甚至是刮痧等,都可達到減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等功效。楊成湛醫師指出,中藥在治療中的角色主要是輔助,藉以改善化療、放療帶來的副作用,只要遵循醫囑,並留意中藥與西藥間隔1小時服用,中西醫療法不僅能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也為患者在治療上提供另一項新的選擇,幫助他們面對疾病,重拾健康和希望。穴位按摩加針灸 緩解不通則痛楊成湛醫師說,中醫透過補氣、滋陰、活血、滋肝腎等方式,改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口腔潰瘍、腹瀉等癌症惡病質,提升元氣與體力,增強患者抗癌能力。「不通則痛」,楊成湛醫師建議也可透過穴位按摩,如合谷穴緩解多種類型疼痛,內關穴改善噁心嘔吐、胃痛等,足三里穴緩解腸胃消化道症狀,百會穴、風池穴改善頭痛、失眠、暈眩,肩井穴舒緩肩頸痠痛等,讓現場參與的病友及家屬獲益良多。此外,考量部分患者對針灸的憂心與害怕,雷射針灸不僅舒緩患者對針灸的擔憂,也提供了更舒適的治療體驗。尤其,針灸對於減輕噁心、嘔吐,改善疲勞、失眠、身體痠痛等都有很好的功效。
偏頭痛反覆發作影響生活! 中醫治療日常保健不費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疾病,相關症狀包刮噁心、嘔吐,對光線與聲音更加敏感,且肢體活動會增加疼痛感。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住院醫師吳昱衡表示,發生起因可能與體質、遺傳、生活作息有關;其中最常發作的族群年齡落在30-50歲之間。為此,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的治療上除了中藥,也可針對不同情況來穴道按壓來達到日常保健。偏頭痛的定義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程度不一的頭痛,但不是偏一邊的頭痛就是醫學上定義的「偏頭痛」。吳昱衡醫師說明,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疾病,相關症狀可能包括噁心、嘔吐、對光線與聲音更加敏感,且肢體活動會加重疼痛的感覺。頭痛的病因與體質、遺傳、生活作息有關。而誘發因子可能是生活壓力、失眠、賀爾蒙改變、飲食等。偏頭痛也會遺傳!?偏頭痛患者約三分之二有家族遺傳傾向,女性比男性有三倍機會得到偏頭痛,最常見的發作年齡落在 30-50 歲之間。甚至,有些偏頭痛患者可能很年輕就發病,長期都可能被這個病症影響生活品質。國際頭痛診斷標準: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當以下症狀發作至少 5 次則符合偏頭痛診斷標準:發作持續時間:在偏頭痛發作期間症狀持續 5 分鐘至 72小時。明顯症狀: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劇烈頭痛。疼痛位置一般為單側,但也有雙側頭痛;疼痛的性質具有搏動性的感覺,當頭痛強度越強搏動感越明顯。若此時有肢體上的活動,可能加劇疼痛的情況。引發相關症狀:伴隨著噁心、嘔吐、畏光和聲音敏感性。中醫上的偏頭痛「偏頭風」屬於傳統醫學之範疇,初發病常與氣血運行失暢有關,日久反覆發作加劇整體臟腑失調,由實轉虛至虛實夾雜,臨床上認為,偏頭痛與風、痰、瘀、虛最為密切。依中醫辨證論治可分四大類風寒頭痛:「頭痛起病快速,其痛連及頸項背部、怕風、遇風寒會加重疼痛、有偏頭痛發作史及作息不正常、外感風寒的明顯誘因,治法以祛風散寒為主。」肝陽頭痛:頭部脹痛有跳動感,情緒煩躁,睡眠不佳,面紅口苦,治法以平肝潛陽為主。痰濁頭痛:頭脹沉重,胸脘滿悶,嘔吐痰涎,治法以化痰降逆為主。瘀血頭痛:頭痛經久不癒,痛處固定,伴隨刺痛感,痛如錐刺,治法以活血化瘀為主。血虛陰虧:隱隱作痛,頭痛緩慢而作,病勢纏綿,時痛時止,伴隨眩暈,遇勞累加重,治法以養血滋陰為主。日常保健與作息調整為要吳昱衡醫師認為除了中藥治療,穴道按壓也是日常保健的方法,可針對不同肌肉上相對應的穴位作刺激舒緩頭痛,如斜方肌上的肩井穴、風池穴,顳肌上的曲鬢穴,額肌上的陽白穴、頭臨泣穴,眼輪匝肌上的攢竹穴、絲竹空穴等。生活及飲食的調整亦不可或缺,飲食盡量清淡,其中,應減少攝取咖啡因及油炸、辛辣等燥熱性食物。另外,睡眠充足不熬夜是基本原則,再配合適當的運動與正常的作息,和緩情緒及壓力,才能有效預防偏頭痛反覆發作。資料來源:高雄榮總醫訊2024年1月〈ttps://wwwfs.vghks.gov.tw/001/VghksUploadFiles/273/relfile/13805/133116/1%E6%9C%88%E9%86%AB%E8%A8%8A-p10.pdf〉
「暈眩」跟著天氣找上門? 中醫曝按壓5穴位緩解
天氣變化大,不僅容易感冒,還可能出現眩暈等症狀!花蓮一名70歲黃姓阿嬤最近起床或移動姿勢時,時常感到暈眩,經親友安排前往中醫治療,透過針灸及按時服藥,改善狀況。中醫師提醒,眩暈除透過用藥、針灸改善,推薦民眾平時可按壓5個對應穴位舒緩症狀,疏通經脈、調和氣血。門諾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表示,中醫對眩暈有多種描述及名稱,且造成原因眾多,包括風、火、痰、虛所導致,也可能是因臟腑影響,才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特別是前庭功能退化的長輩,若加上有慢性疾病,更容易誘發眩暈症狀。改善暈眩除能透過用藥、針灸緩解,也有對應穴位能幫助舒緩症狀,唐漢維指出,頭頸部、耳朵附近的百會穴、聽宮穴、翳風穴與風池穴,及手部的合谷穴,每天按壓數回,平時按壓預防保健,暈眩發作時則加強按摩力道,緩解症狀。他接著解釋,百會穴位在兩耳尖直上與中線的督脈交會頭頂中央處,按壓可促進頭部氣血循環;聽宮穴在耳屏(耳珠 ,耳廓前的瓣狀凸起處)前方凹陷處;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後緣凹陷處 ;風池穴位在下,後頸部斜方肌外緣、枕骨下方的凹陷處 ;合谷穴則於手掌虎口,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有眩暈症狀的民眾平常可用指尖由輕漸重慢慢揉按,緩解偶發性頭暈目眩的症狀。不過造成眩暈原因各有不同,很多疾病也會導致頭暈目眩,唐漢維提醒民眾,若長期出現相關症狀而無法緩解,建議盡早就醫接受完整檢查找出病因;中醫用藥部分,也一定要請合格中醫師診斷,透過個人舌、脈及兼症評估後開立,切勿聽信偏方。
解暑吹冷氣,當心吹出一身病! 中醫授7招防冷氣病上身
溫度持續攀升,許多人都開始躲在室內避暑吹著強風低溫的冷氣,然而這可能就是造成「冷氣病」的主因。冷氣病表現的症狀非常多元,包含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但為甚麼只是吹個冷氣卻會造成這麼多毛病呢?中醫看待冷氣病 可能是外寒夾裡熱根據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的觀察,這是一種冷氣的過度使用加上人體對冷熱溫差調節不及造成的病理。而冷氣或冷飲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稱之為「外寒」,外寒的存在可能會導致各種類型的疼痛,例如比較常見的頭痛,或是肩頸疼痛;若還合併內熱,可能引起皮膚癢或是過敏的問題;寒濕包火的證型通常會出現腸胃問題,例如胃口差、軟便、腹痛、腹瀉、解便解不乾淨;而皮膚有寒邪侵襲,則會讓肌膚產生乾癢的問題。杜絕冷氣病 平時7大保養很重要許晉嘉總醫師指出,這些「冷氣病」的症狀雖然並不嚴重,但仍可能導致不舒服,長期下來也可能讓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與之和平共處是很重要的,以下提供一些方法給大家參考:1.首先是清潔,灰塵、塵蟎是現代人常見的過敏原,家中環境以及冷氣機濾網的定期清理不可少,這是避免過敏惡化的第一步。2.由於冷氣會使空氣變得乾冷,除了可以在開冷氣的空間中放上一杯水或者配合使用加濕器之外,也可以讓電風扇與冷氣交替使用,因為電風扇不會讓濕度降低,同時也可以節省電費。3.安裝冷氣時必須注意出風口的位置,避免直吹人的頭部而產生頭痛、頸痛。4.冷氣的溫度不宜調得過低,若不得已進入冷氣較強的空間,建議穿上薄外套。5.可以在天氣不這麼熱的時候進行運動,讓身體發熱出汗。但若時間或體力不允許,能趁晚上休息時泡個熱水澡讓身體微微出汗。6.流汗的狀態下先擦乾身體再進到冷氣房。7.長期待在冷氣房工作記得隨時補充水分,也能適時地喝一些薑茶,並視情況使用保濕乳液。3穴位刺激 改善冷氣病許晉嘉總醫師分享,在空閒之餘也可以適度的進行穴位按摩,像是頭頸交界處「風池穴」及手上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或肩頸痠痛緊,合谷穴還可以緩解鼻塞鼻涕,「足三里穴」則可以緩解因貪冷飲而導致的腹部問題。
小寒報到 中醫師提供5處冬季養身穴位
今(4日)是新的一年中傳統24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小寒」,天氣開始逐漸轉寒但尚未變得非常寒冷,因此稱為小寒,象徵冬季時節的開始。氣象局預測週五(6日)晚上到週六(7日)將有冷氣團南下,民眾應注意保暖,郭大維中醫師更指出小孩、老人及手腳易冰冷的族群要特別注意頭部及腳部的保暖。郭大維中醫師5日上午在臉書貼文中提到,這次冷空氣強度較強,有機會達到大陸冷氣團的水準,他表示頭部是人體神經中樞所在,且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於頭部。又因「風從頸後入,寒從腳底生」,小孩、老人及手腳易冰冷的族群,出門時戴帽子或睡覺時穿襪子皆有助於保暖。他也呼籲民眾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窩在被窩裡不運動。腰背是人體督脈遁行之處,有調節陽經氣血脂作用,而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適度運動與曬太陽,可強壯人體之陽氣。另外中醫師也推薦民眾冬天的養生之道就是「泡腳」,冬天泡腳加上按摩腳心,有助於腎中陽氣昇發,有益健康。郭大維中醫師也提供民眾5個重要穴位,小寒來時經常按摩能強身健體,更能抗衰老。百會穴:在頭的正中間,兩耳尖連線的中點,用指腹按摩可振奮陽氣。膻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經常按壓可延年益壽,驅散心中抑鬱之氣還能排泄毒氣。氣海穴:位於肚臍下1.5吋,早晚用掌心順時針或逆時針按摩,讓丹田有溫熱舒適的感覺。風池穴:經常按壓能使腦部血液充沛頭腦清晰。能促進血液循環,也是臉部和五官的大穴位。湧泉穴:位於腳底板人字狀紋路交叉點,將腳趾向下,腳底板前1/3中央會有凹陷處,此及湧泉穴。刺激此處可以活化內臟、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力、提神等此外除了按壓穴道,也能「食補」,尤其在這個節氣更是適合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腰子,茴香、韭菜、蔥、生薑、大蒜、桂圓、鱔魚、鯰魚等食材,或多吃些豆穀乾果類提供身體充足的熱量禦寒。郭大維中醫師提供多種冬季保暖養身方法,提醒民眾應注意禦寒。(圖/郭大維中醫師臉書)
自己也能解決腰痛! 中醫授「這2穴位」可保健養生
推拿與按摩都屬於中醫傷科治療手段,二者均是運用各種手法讓人體達到舒筋活血、防病祛疾之功效。而推拿與按摩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一個是治療性,另一個是舒服性。中醫推拿了解不舒原因 再進行脫拿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邱榮鵬醫務長說明,以常搬重物品而導致腰痛的病人為例,不具醫學專業的民俗調理師會以指尖針對疼痛處施壓,放鬆緊繃、疼痛部位;中醫則是從病人全身構造來了解不舒服的原因,再進行推拿治療,因為中醫師認為「推拿涉及經絡循行,有順經和逆經的考量,也跟穴位息息相關。」而坊間的按摩店家,並不需要專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對症治療,僅是休閒性的放鬆性質,達到按摩後的舒服性。簡易穴道按摩手法 自己在家解決不適一般民眾因為不懂專業中醫推拿醫理,也做不到推拿治療的功效,但可以運用簡單的手法,在家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手法來緩解不適,如常見的肩頸痠痛可按壓風池穴跟肩井穴;在按壓風池穴時,先把脖子後面肌肉捏一捏,讓肌肉稍微鬆弛,再用拇指扣住風池穴上揉按,再往下揉按至肩井穴。日常保健養生 2穴位要常按除此之外,邱榮鵬醫務長分享,一般民眾也可利用簡易的穴道按摩作為日常保健養生方法:*關元穴是人體陰陽元氣出入處。經常按壓可以補元、溫腎、驅寒,幫助改善腎虛腰痠、掉髮等問題。位置:肚臍下方 4 橫指寬處方法:先搓熱手掌,用手掌以關元穴為中心摩擦腹部,做 100~200 次,到腹部有熱感為止。*足三里穴是人體重要的長壽穴之一,經常按摩可以調節脾胃功能,改善人體免疫能力,緩解眼睛、鼻子、嘴巴、牙齒等部位的病症。位置:於外膝眼下 4 橫指處。方法:用拇指或是用梳子的手柄等工具,每天按壓 10 分鐘筋骨損傷勿自行推拿 最好找合格中醫師治療不過,邱榮鵬醫務長也提醒,即便因自行按摩短暫緩解了不適,但身體病灶還未根除;而不了解醫學原理而隨意進行重度的推拿施壓,也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可不慎。建議民眾若有筋骨損傷等疾患,仍要找專業合格中醫師諮詢、進行治療。
關鍵之秋3/吹風機溫暖「這部位」快速驅寒 按壓4穴位能止咳化痰
74歲的資深藝人張小燕,近來因嚴重「秋咳」引發身體不適,讓許多關心她的粉絲相當著急,專家指出,秋天主燥,再加上台灣特有的天氣型態,因此特別容易刺激呼吸道系統,進而引發咳嗽、氣喘等症狀,建議注意保暖,若是不小心受寒,可以趕緊洗個熱水澡,或是以吹風機溫暖穴位,也可按壓穴位止咳化痰,減緩秋燥不適症狀。根據《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能藏精氣、早起可清肺氣、收斂生機,藏精補精是最佳養肺方法。鄒瑋倫中醫師表示,秋天養生的首要原則就是「保護元氣」,如此才能有足夠的本錢對抗秋冬疾病,以及下一波的疫情高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師鄒曉玲則認為,保暖是最重要的事,「秋天溫差大,非常容易感冒,尤其染疫後身體較為虛弱,更要多注意適時添加衣物,如果不小心感覺受寒,建議趕緊洗個熱水澡,或是利用吹風機吹穴位來驅寒。」例如可促進血液循環的風池穴,位於椎動脈兩旁,是促進血液灌流到腦部,臉部和五官的大穴位,建議只要吹到溫熱即可,以免燙傷。台灣秋天時常下雨、有時又有颱風,因此濕氣較重,也容易引發呼吸道系統的過敏症狀。(示意圖/黃耀徵攝)鄒曉玲說,秋天燥氣較旺,很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癢、鼻黏膜也較乾,再加上台灣秋季易下雨、颱風,所以有時又溼氣相當重,再加上早晚溫差大,呼吸道系統很容易受到刺激,進而引發過敏症狀,例如咳嗽、過敏性鼻炎等。擁有「綜藝教母」之稱的藝人張小燕,最近就因嚴重咳嗽而閉門不出,也缺席一些公開活動,讓人感到相當擔心,原來74歲的張小燕一直以來都有氣喘的老毛病,每到換季就會出現呼吸道過敏症狀,而今年「秋咳」過於劇烈,才讓她元氣大傷,幸好目前症狀已經緩減許多,也逐漸恢復健康。想要改善「秋咳」,也可以靠按壓穴位舒緩症狀,郭大維中醫師曾撰文指出,可以按壓天突穴、雲門穴、定喘穴、太淵穴等4個穴位,有助於止咳、化痰、治療氣喘等。另外,也要避免吃辛辣、油炸食物,才不會引發不適症狀。
霸凌特教生1/主任鎖喉學生辯「按摩穴道」 校長遭控主導串證
新北市石碇區某國小去年發生霸凌事件,輔導主任將1名特教生逼到牆角,數度鎖喉、肩頂及推擠,同月17日還把該名特教生壓在地上掐脖,事後該名主任雖遭停職3個月,但知情人士透露,調查過程校長疑似要求在場的班導師與主任串通「證詞」,把事件導向為非不當管教,讓此事輕輕放下。1名L老師控訴,去年4月9日,這名患有情緒障礙的5年級特教生,因午休時間躁動、未按規定睡覺,輔導主任竟把他叫到走廊,對特教生施以鎖喉、肩頂、推擠拉扯等不當管教,施暴過程長達2分鐘,同日下午,該名特教生在大禮堂又被主任甩巴掌,讓在場的班導師十分傻眼。輔導主任對特教生進行不當管教,但她狡辯是穴道按摩,要讓對方感受到痛。(圖/彭佳芸提供)同月17日,1名英文老師也目擊輔導主任把特教生壓在地下掐脖伺候,類似的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校長卻未依規定在24小時內向教育局通報,且在彭佳芸議員曝光此事後,L老師說,「校長除下令調查吹哨者,更暗示在場目睹的班導師跟主任要『串通』證詞」。「主任說她是對學生穴道按摩,且本身有芳療師執照」,L老師提出質疑,根據輔導管教方法規定,本來就禁止去碰觸學生較敏感、會疼痛的部位,但主任壓著學生的風池穴,校長明明知情,還跟在場的班導師說「主任那是對特教生穴道按摩」,刻意說服班導師,頗有力保主任的意味。L老師不滿校長在調查前夕把班導師叫到辦公室,疑似主導他與主任「串通」證詞。(圖/趙世勳攝)「霸凌事件已延燒1年半,校長不斷清算吹哨者,反倒淡化主任施暴的行為」,L老師無奈地說,主任僅停職3個月,去年9月開學後,還成功轉任3年級班導師,今年7月底又申請調動到基隆某國小,完全按照自己的職涯規劃走,校長如此調度安排,似乎也不符合法規。對於指控,該校校長表示,那時霸凌案已進入調查程序,該被調查的就會被找去談,況且調查前夕她沒叫班導師來辦公室,更不可能主導班導師跟主任串通證詞,她也認為主任的行為並非不當管教。L老師表示,霸凌案曝光後,校長下令揪出吹哨者,還對其進行教學刁難及高強度作業抽查。(圖/趙世勳攝)至於在教導處安裝監視器,校長表示,確實有安裝1支監視器,但那是經由校務會議通過的,所有老師都知情。針對刁難吹哨者一事,校長表示,作文抽查沒有刁難,也不可能刁難,只要教師都符合規範,何來的刁難。而教育局表示,去年4月底獲知該校輔導主任疑似不當處罰特教生事件,立即啟動調查,最後調查結果為「主任在肢體互動上確實有過當」,學校決議該名主任因「不當管教學生,造成學生身心傷害」,予以記過1次,調離現職,後續並進行正向管教行為改善計畫。至於該校行政辦公室裝設監視器一事,教育局認為,拍攝角度方向以辦公室為主,已督導該校應遵照監視系統管理規定完成相關資安設定,也有在集會時向全校師生說明裝設目的及使用規範,以避免師生誤會衍生隱私遭侵犯的疑慮。教育局也證實有接獲該校教師申訴校長案,已邀集外聘委員組成調查小組進行調查。
【庚子除瘟疫4】黏膜「好濕」才能預防病毒 中醫師各有私密撇步
「目前應該是以增強免疫力為主,同時預防感染病毒。」鄒瑋倫中醫師說,新冠病毒會攻擊肺部細胞,導致免疫反應過於激烈而損害肺部功能,所以會建議使用黃耆、甘草扶正增加陽氣;魚腥草、金銀花去邪化濃痰;蒲公英、黃柏通利水道。吳明珠中醫師也有自己的撇步,「我平常要接觸很多患者、又要說很多話,所以需要補氣、養肺,所以平時就會喝西洋蔘茶飲,再視情況增加其他藥材。」她同時也會按壓合谷穴、風池穴舒緩熱症的不適症狀。對於緩解熱症,吳明珠表示,可按壓位於雙手虎口位置的「合谷穴」,平時也可以捏一下頸部的「風池穴」,同樣能活絡氣血、舒緩熱症造成的不適。(圖/鄭清元攝)另外,中醫的免疫力與睡眠息息相關,吳明珠說,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半夜1點,正是膽經、肝經運行的時刻,此時如果好好休息,身體才能排毒、代謝,進而提升免疫力。談起預防疾病之法,中醫師鄒瑋倫透露平時會喝含有魚腥草、牛蒡子、玄參、沙參的潤肺茶,讓黏膜保持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圖/馬景平攝)鄒瑋倫平時則會喝含有魚腥草、牛蒡子、玄蔘、沙蔘的潤肺茶,「主要功效是讓黏膜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多補充維生素C增加免疫力;另外,我還會喝杏仁豆漿,杏仁可以化痰固肺、豆漿的高蛋白可以修復受損細胞。」談起預防疾病之法,中醫師鄒瑋倫透露平時會喝含有魚腥草(圖)、牛蒡子、玄參、沙參的潤肺茶,讓黏膜保持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圖/報系資料庫)鄒瑋倫坦言,因為防守得宜,台灣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錯,但大家都明白接下來才是爆發期,而個人養生可以從養氣、潤肺做起,提升免疫力之後,才不怕病毒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