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路段
」 台鐵公司化後事故不減反增 台鐵分析「天災」所致
台鐵接連發生普悠瑪號與太魯閣號事故,失去社會信心,為推動安全改革,今年元旦正式改制公司化,原本期盼藉由組織調整提升效率與安全,但據交通部統計,今年1至7月台鐵事故不減反升,已發生585件,較去年同期多出4成。台鐵解釋,今年因地震、豪雨、颱風等因素,導致行車異常高出3倍,是件數大增的主因。台鐵今年1至7月事故共計585件,分別為重大行車事故4件、一般行車事故27件、行車異常事件554件。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17件事故中,一般行車事故22件、行車異常事件395件,無重大行車事故,事故的數量增加4成。台鐵公司回應,今年遇到0403花蓮大地震,後續又有豪雨、颱風侵襲,導致行車異常大增,去年同期為50件,今年跳到153件。其他方面,車輛故障167件,較去年同期161件增加6件;號誌故障61件,則較去年同期67件減少6件。台鐵表示,持續辦理安全改革精進作為,包括健全工地管理、改善風險路段、強化軌道結構及號誌、電力設備、提升車輛妥善率、確保行車運轉安全、推動安全管理系統等,並透過分析研究近年事故事件的類型及發生率,提出「5年安全提升計畫」擬定改善方案,以0重大行車事故為努力方向。今年中秋節非連續假期,但是鐵路旅客卻比去年的3天連假還要多,根據台鐵公司統計,9月13日疏運首日乘車人數達81.2萬人次,疏運前4天(13日至16日)總運量292.8萬人次,平均每日73.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每日增加5.98萬人次,增幅約9%。
新自強號出軌 台鐵員工爆「防護做半套還造假」痛罵便宜行事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昨(21日)遭遇土石溢流出軌,事故造成陳姓列車長在內共9人受傷。針對外界質疑告警系統無法發揮作用,台鐵說明因發生土石流的西正線有明隧道保護,故沒像東正線設有告警,此言論不僅引發做半套砲轟,更有自家員工爆料「台鐵不只做半套還造假」。台鐵目前已在26處邊坡裝設落石告警系統,另有38處已發包,預計今年可完成半數以上。但229次新自強號事故的發生,掀起外界對台鐵告警系統裝設位置的質疑。據《東森新聞》報導,台鐵雖在事故地點旁設立「邊坡防護起點」立牌,但實際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形同造假。該名台鐵內部人員更指,這種便宜行事「說白了就是台鐵文化的延續」、「防護不是做半套,而是做假」。另根據台鐵紀錄,花蓮403強震發生時有列402車次太魯閣列車,行經和仁與崇德路段,因告警系統偵測到異物,列車沒進入落石區;但4月10日445次普悠瑪列車,因行經未列台鐵認定落石高風險路段的花蓮和平站南邊,在無告警系統保護下,於花蓮和平站南邊擦撞落石,造成列車出軌。台鐵日前表示,將委由專業顧問公司辦理邊坡科技巡檢,藉由衛星技術、航空飛機廣域測繪、光學雷達建模,輔以快篩診斷台鐵邊坡崩塌潛勢的科技,以達到更早預警及應變的目標,並與氣象署合作開發客製化劇烈天氣監測系統。
普悠瑪撞鐵軌落石出軌 清晨6點搶通恢復雙線行車
花蓮3日大地震,至今仍有超過800起餘震,10 日晚間普悠瑪撞上滾落鐵軌的落石,讓路線中斷,200多名旅客也受驚。對此,台鐵說,該區間因非屬落石高風險路段,該路段已在11日6點搶通,恢復雙線正常行車,(和平=和仁)列車一律以60公里慢行確保安全。台鐵表示,445次普悠瑪自強號於晚間9點10分和平站南端進站時,因擦撞落石致第1車2軸出軌,台鐵公司立即於21:20成立公司本部一級應變小組,並調派搶修車前往現場搶修,而車上146名旅客均安。台鐵指出,查落石地點位於40k+800~40k+900,該區間因非屬落石高風險路段,目前已設置之26處落石告警系統並未包含此處。台鐵人員說,2線道的台9線,路幅12公尺,右側還有4公尺匯入車道,公路跟鐵軌間還有緩衝區,距離4到5公尺,落石可以滾到軌道,不可思議。台鐵也補充,搶修車於4月10日23:50抵達事故地點進行搶修,00:30開通東正線,第246、448、252、288、256、554次6列旅客列車及7556次貨物列車依續通過,已無旅客滯留。台鐵說,出軌列車於4月11日03:32復軌,04:50拖至和平站內,現場進行軌道路線、電車線、號誌等設備檢查,於06:00搶通,恢復雙線正常行車。台鐵表示,由於尚有餘震,該區間(和平=和仁)列車一律以60公里慢行確保安全。台鐵說,該區間鐵路與山側邊坡間隔有台9線,於台9線與鐵路路線旁均設有鋼軌柵欄阻隔,此次因落石量大,有4塊落石擊壞阻隔侵入路線。針對此次落石侵入軌道之處所,將盡速辦理鋼軌柵欄加固,並加強路線巡查,以維行車安全。
高雄新增「6處科技執法」!設置地點一次看 違規紅包錢秒飛走
為降低交通事故、保障行人路權,高雄市警察局盤點各地路口,發現有5處路口1年來已造成超過200件事故、111人受傷,因此自去年陸續開始建置6處科技執法,已於今年2月1日啟用,提醒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高雄市警局表示,經統計近1年來交通狀況,發現鳳山區鳳松路與經武路、五甲一路與凱旋路、苓雅區武營路與三多一路、中正一路與大順三路、三民區大中一路與鼎中路等5處路口,共發生交通事故201件、造成111人受傷,顯見防範路口交通事故已刻不容緩。市警局指出,警方自去年起已陸續於上述高風險路段,採用科技執法設備監控路口,採用AI人工智慧影像分析,自動辨識違規行為,取締項目為闖紅燈及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藉此督促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高雄市建置完成的科技執法地點及取締項目如下:1. 鳳山區鳳松路/經武路口(北向南):闖紅燈及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2. 鳳山區五甲一路/凱旋路口(南向北):闖紅燈及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3. 苓雅區武營路/三多一路(北向南):闖紅燈及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4. 苓雅區中正一路/大順三路(西向東):闖紅燈及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5. 三民區大中一路/鼎中路(東向西):闖紅燈及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6. 三民區建工路/大昌二路(東轉北、西轉南):不停讓行人。警察局強調,上述6處科技執法自今年1月25日至1月31日為宣導期, 2月1日起正式啟用,提醒用路人行經路口必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及號誌等規定,以確保自己與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雪霸追雪帶3寶別帶滑雪板 4點事項、7條高風險路段需注意
霸王級寒流讓全台低溫,平地也出現10度以下的超低溫,不少人就上山追雪,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就表示,有4點注意事項一定要注意,上山追雪也要配戴雪地三寶,另外要注意高山症及失溫徵兆,同時列出7條危險路段,要民眾注意並千萬不要帶滑雪板上山玩。追雪必須做好準備,不要輕易上山。(圖/翻攝自雪霸國家公園臉書)不少民眾都衝上高山追雪,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就提醒,山友務必帶齊禦寒裝備,以及雪攀三寶冰斧、冰爪、岩盔等用具,也可以佩戴墨鏡避免發生雪盲,另外避免低溫引發身體不適,建議採取洋蔥式穿搭(外層防風防水、中層保暖、內層排汗透氣),若開車則要加裝雪鏈。由於山區有極大機率會再降雪或下凍雨,若攀登過程發生高山症,就要立刻往下撤,也要注意失溫的狀況,萬一起濃霧或大雪覆蓋路徑導致迷途,盡量留在原地等待救援。民眾也不要以為山區積雪深厚,就攜帶滑雪板上山,至今已經發生好幾起滑雪慘摔的意外。111年雪季山難事件曝光,光一到三月就死三個人。(圖/翻攝自雪霸國家公園登山資訊分享站)雪管處四點提醒:1.避免失溫:因為日夜溫度差很多,洋蔥式穿法趕緊學;人體頭部散熱最多,所以頭部保暖最重要;阻隔溫度有差別,擁護雨鞋派的請三思;保暖手套很重要,不會讓你變成機械人;冷冷的冰雨胡亂地拍,風雨衣會是你的護身符,讓你不會被風寒效應給冷到;雪山的低溫,是各家保溫瓶驗收的最佳時機。2.高風險路段:雪東線上的黑森林8.8K的結冰路段、10.7K登頂雪山前的積雪路段、主稜要下翠池的碎石坡路段、過大霸霸基往小霸的結冰路段與品田山前的V型谷,都是高風險路段,也都是輕忽不得的路段,千萬不要怕麻煩,該穿冰爪就穿冰爪,而聖稜線的素密達斷崖與品田斷崖,需要你們萬全的準備和技術能力了。3.高山症:高山症向來是雪霸山難意外的前幾名,在臺灣從是高山活動常見的狀況,引發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時間裡快速上升高度,造成人體無法及時適應高海拔的環境,而低溫對高山症也可能有加成效果。輕度高山症會出現頭痛、想吐、喘氣以及嘔吐等症狀,容易因類似感冒而容易被忽略。重度的高山症有高山肺水腫及高山腦水腫,一旦發生,應牢記「下降、下降、再下降」是高山症最有效的改善方式。4.強風濃霧:強風會有效地把你的體溫給帶走,下雨也很容易把你的服裝給弄濕,低溫也會讓你的熱量消失,加總起來就是風寒效應!!而濃霧白牆也會輕易地把你的路線給模糊掉,如果加上覆雪,路徑會消失在你眼前的(尤其是黑森林這段路),那就得看自己的定位能力和經驗了,請務必做好行前規劃和撤退計畫。雪霸7條危險路段。(圖/翻攝自雪霸國家公園登山資訊分享站)
危險!北市有11處路段 列土壤液化高風險區
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60巷日前因鄰近建案,發生道路坍塌下陷,市議員林延鳳指出,北市經調研評估有11處主要幹道路段為「高度風險」,她要求市府須提高土壤液化高潛勢區、高風險道路周邊工地查核強度和密度,並納入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北市工務局對此回應,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為5年計畫,目前已完成1年研究,將持續調查及研擬應對方式。工務局今年提出追加預算,當中「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計畫」為508萬元,林延鳳調閱期末報告資料表示,北市有11路段被列為高度風險道路,包括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2處、中山北路五段4處,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處、民權東路三段1處、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處及中正區中山南路1處。林延鳳指出,雖然報告有提出11處高度風險道路,但她從市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卻無從查閱,且除了11處路段有安全疑慮外,依照目前查詢系統匡列的高潛勢區,還有南京東路一至三段、忠孝東路一段、延平北路五至九段、復興南路一至二段、南京西路、艋舺大道都在內,無論是周邊居住人口或每天經過的車輛都不少,一旦發生類似「天坑」狀況,後果不堪設想。她呼籲,天坑不僅是工程施作不慎,更顯示土壤液化高度潛勢區的危機,土壤液化道路風險分級圖資應納入查詢系統並敘明路段,要求市府對土壤液化潛勢區與高度風險路段,必須加強周邊工程稽查強度與密度,高度風險路段也要有長期地質改良計畫,從中、高風險降為零風險。對此,工務局回覆,道路液化潛勢評估為市府參與中央地調所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的5年計畫,對北市緊急救援道路於土壤液化發生時的風險評估,目前完成第1年研究,後續將持續調查評估及研擬應對方式。工務局說,土壤液化現象發生在地層為砂質土壤,在高地下水位時遭遇強烈地震力搖晃,導致地下水壓突然上升,造成土壤承載能力暫時消失,可能造成房屋傾斜,地震結束後土地承載力就會恢復,情況與崇德街在沒有地震的狀態下,疑似施工問題造成的路基流失不同。
雪山現驚喜!降起四月雪 雪管處呼籲別當「山寶」
雪山上個月下旬才下起難得的「3月雪」,4月連假才剛開始,就有驚喜出現,這波春雨鋒面再為雪山帶來降雪!根據布農卡里布灣登山隊與山友回報,雪山降起「4月雪」,雪山圈谷最深積雪達30公分,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提醒,雪山之旅要慎行,務必要備妥登山裝備,不要當「山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2017年雪山圈谷底部設有雪尺量測,去年初雪山出現近6年來的最佳雪況,積雪深度曾達到90公分。根據雪管處調查,每年降雪時間約1到3月底,今年雪山的每場降雪相隔時間較長,每次降雪積雪深度多在5公分到10分左右,這次4月仍降大雪情況非常少見。另外,因為從3月下旬到連假開始這幾天陸續下雪,許多山友紛紛上雪山,根據雪霸保育志工雪山服勤紀錄,發現有幾位山友讓人膽顫心驚,雪管處遊憩課也分享幾個實例,希望山友們都不要當「山寶」。遊憩課表示,最近有山友指稱準備冰爪等登山設備,是為了給登山口檢查使用,並不會實際使用,甚至分不清楚、也不知道如何穿戴裝備,以及使用注意事項跟危險性;還有個登山團隊,其壓隊成員自行攀登雪山主峰,當天抵達369山莊時,誤會隊員還沒抵達,結果其他6名隊員,相差1小時抵達主峰,誤以為發生山難。雪管處指出,之前雪季好天氣沒積雪,讓山友忽略雪地的潛在危機,也讓大家忽略該準備的雪地裝備跟心理準備,尤其是前幾天的鬆雪,可能在這幾天會轉為硬冰路面,若沒有做足準備貿然登山,實在讓人心驚,呼籲大家務必學好裝備使用再上山,保暖防水也別偷懶,否則失溫很痛苦、也很危險,還有高風險路段謹慎通過,不行就撤退下次再來,「別跟山過不去!」
9:05花蓮規模6.0強震 7風險路段被列管監控
公路總局表示,今(20)日上午9點05分花蓮縣光復鄉規模6.0地震,公路總局及所屬工程處針對震度4級以上區域啟動轄管省道路況巡查,轄區道路暫無災情,但將重點監控7路段。強震區內公路總局列管重點監控路段包括:台9線台東縣太麻里鄉、台9丁線花蓮縣秀林鄉、台11甲線花蓮縣豐濱鄉、台14線南投縣國姓鄉、台21線南投縣仁愛鄉、台23線花蓮縣富里鄉、台23線台東縣東河鄉等7路段,屬震後通行風險路段,提醒民眾注意路況。為維護用路人通行安全,公路總局後續將依標準作業程序及規定,加強巡查(檢測)震區內相關路段、邊坡及橋梁。公路總局呼籲,地震過後加上連日降雨,山區道路易發生坍方、落石,如非必要請勿進入山區道路,並請隨時注意公路兩側設立公路資訊看板(CMS)最新交通管制、防災資訊,多利用公路總局智慧化省道即時交通資訊服務網(http://168.thb.gov.tw)、幸福公路APP及收聽警廣路況廣播。
雪霸國家公園飄雪 雪管處籲:登山前應評估天氣、落實自我管理
冷氣團發揮,全台氣溫明顯降低,這波冷空氣帶來豐沛水氣,雪霸國家公園27日凌晨1點多開始降雪,保育志工也在雪霸的369山莊拍下飄雪的景象。雪霸國家公園降雪,形成皚皚白雪景致。海拔3千多公尺的雪山東峰飄起皚皚白雪,地上覆蓋上一層雪,恍如來到國外,許多山友、保育志工紛紛拿起手機、相機記錄歷史性一刻。冷氣團發揮,雪霸國家公園開始降雪。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要前來雪霸園區登山踏雪的民眾,出發前務必要仔細確認登山裝備,勿貿然攀登。建議雪季攀登隊伍,要選擇雪地登山經驗豐富的領隊或教練,隊員最好具備實地雪地登山經驗或曾參加過雪地登山訓練,務必在出發前就先學會最基礎的穿綁冰爪方式、正確冰爪步伐與冰斧的使用,因在雪季期間從事登山活動,完善裝備及行前雪地訓練皆是攸關自身安全的重要關鍵。雪管處表示,雪霸山區日夜溫差大,請民眾採取洋蔥式穿法,並注意頭部保暖,做好保暖防水措施,避免失溫。此外,高山症也為從事高山活動常見狀況,主要是人在短時間裡快速上升高度,造成身體無法及時適應高海拔環境,而低溫對高山症也可能有加成效果。若出現頭痛、想吐、喘氣及嘔吐等症狀,就該有所警覺,採取「下降、下降、再下降」的應變措施,來緩解症狀,切勿輕忽高山症伴隨的危險性。雪管處進一步表示,台灣雪季高山有著冰、雪、岩的混合地形地貌,雪季期間登山,要特別留意山徑步道積雪結冰的路況,以免因結冰步道造成滑倒受傷等傷害。提醒高風險路段包含:園區黑森林8.8K的結冰路段、10.7K登頂雪山前的厚積雪路段、雪山主峰下翠池的碎石坡路段、大霸霸基往小霸的結冰路段與品田山前的V型谷,尤其通過陡坡、斷崖或狹窄地形時應特別注意安全;而聖稜線的素密達斷崖與品田斷崖,更是需要要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攀登。雪管處最後呼籲,雪季登山前應審慎評估天氣狀況、山友要落實風險評估與自我管理,做好充分準備;入山後,若經驗或裝備不足,切勿強行通過積雪結冰路段,以免發生危險,同時謹守無痕山林準則與善盡保護山林之責,確保登山過程平安、順利。
傅崐萁痛批蘇貞昌兩任閣揆沒改革 人禍釀台鐵太魯閣號死傷
立委傅崐萁昨日於花蓮參加「台鐵安全改革說明會」,他今(29日)發出新聞稿痛批,不論是2006年,還是2019年,行政院長蘇貞昌任內,台鐵改革總是淪為老生常談,並痛陳台鐵太魯閣號事件就是一場「人禍」,新會期將在交通委員會提出質詢,協助家屬爭取完善的慰問及反映意見。傅崐萁指出,台鐵的改革總是老生常談,蘇貞昌也每次都說台鐵要改革、安全要改善,2006年的蘇揆曾指示成立「台鐵改革小組」,更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擔任召集人,但不論是2006年,還是2019年,在蘇任閣揆期間卻一項都沒改!傅崐萁表示,從2018年普悠瑪事件到今年太魯閣號事故,悲劇一再發生,就是看不見台鐵的改革決心與作為。他舉例,行政院2018年因應普悠瑪重大傷亡車禍事件,推動「台鐵安全改善計劃」,並承諾在全台25處高風險路段建置「自動化監視預警系統」,原本應於2020年底完工,卻因為行政院及交通部廢弛職務而延宕至今。傅崐萁也痛批,太魯閣號事件就是一場「人禍」才造成重大「人命」車禍,根據運安會調查報告,交通部及稽核單位多次查核出該地工程缺失,包括未設立安全護欄、未做好工地、人員工安管理,更曾發生2次混凝土預拌車打滑陷入邊坡事件,但都未有警覺,也未落實改善。他也指出,2019年至2021年間,台鐵的「安全改善工程標案」竟有60%以上流標或廢標,顯示基本管理嚴重失能!傅崐萁要求台鐵應記取多次的慘痛代價,進行有效改革,不要讓改革只是淪為空談,他也承諾罹難者家屬,將在交通委員會提出質詢,協助家屬爭取完善的慰問及反映意見。他期盼,能為無辜罹難的生命請命,避免同樣悲劇再度發生。
紙上體檢2/部門改名就當完成「安全控管」 維修車撞死工人狠打台鐵臉
總統蔡英文4月7日以民進黨主席身分主持中常會時,卻仍強調行政院在普悠瑪號事故後提出「台鐵總體檢」報告,共144項缺失,目前已改善完成109項。相對中央強調「體檢完成109項」,仍發生重大憾事,4月8日新北市長侯友宜率先發函要求台鐵檢視轄區內鐵路環境,並在高風險路段裝設自動監測預警系統;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緊接著在4月12日實地考察多處台鐵邊坡工程,走訪宜蘭縣蘇澳、新北市平溪及貢寮等處,要求台鐵對防範異物掉落的監測系統,全面評估作業進度。對於台鐵總體檢報告,民眾黨立委邱臣遠直言,病灶在哪裡都知道,就是還沒開刀,例如其中提到應在鐵路旁架設「自動化監測系統」,一旦發生問題,系統就會通知相關人員,「解方都告訴你了,但你有沒有吃藥?你搞了快三年都沒做,直到這次事故又賠上49條生命。」更扯的是,報告中有些缺失尚未確實改善,如今卻已經解除列管,「台鐵針對這些缺失回覆,已強化現場人員安全意識,並對新進人員及在職員工每年進行安全防範加強訓練,因此解除列管該項目。」邱臣遠指出,赤裸裸的太魯閣號事故就說明執行成效只是虛應。此外,台東縣海端站在2月23日發生電力維修車撞上道班工人,造成二死一傷的意外,也凸顯台鐵提出的改善措施,只是口惠不實的紙上談兵。邱臣遠更指出,針對總體檢中的「改進安全管控」,台鐵回覆「將成立安全專責單位,加強關鍵事項落實的管考機制。」他質疑,雖然台鐵已把原本的「行車保安委員會」(行保會)層級拉高到「營運安全處」,但台鐵的安全系統到底有沒有建置?有投入系統開發嗎?實情是根本沒有,沒提出計畫,沒編列預算,這樣就解除列管了,「你不去看總體檢報告還好,愈看愈氣,根本是螺絲掉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