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
」 離岸風電 風電 新冠肺炎 經濟部 武漢肺炎春虹機構新案盛大開工 打造台中港升級版幸福好宅
台中市政建設陸續到位,成為年輕人最想移居的城市,在少子化的大環境下,2024年人口數還能突破285萬人,寫下歷史新高,推動台中房市持續火熱。春虹機構11月26日舉行台中港市鎮中心重劃區的新案開工大典,現場賓朋滿座,各級長官共襄盛舉。春虹機構借鏡世界最幸福國家—芬蘭,引進六大幸福元素,讓年輕人第一次買房,就能入住升級版的理想居所,為台中港周邊區域的繁榮增添強而有力的推力。(圖/客戶提供。)春虹機構成立至今超過30年,推案範圍自北台灣擴展全台,獲得超過12000個家庭的肯定,尤其在台中屢創佳績,具有前瞻性的選地眼光,見證每一個新興地段起飛,造就房市新興勢力。根據《樂居》統計,近兩年台中房價成長24%,台中港周邊區域漲幅高於平均,如沙鹿漲幅達27%,清水更達33%。捷運藍線將在2025年動工,結合中清路、台灣大道、向上路等東西向交通動脈,在台積電中科擴廠趨勢下,助力科技菁英移居通勤,擴大中科30分鐘車程範圍,讓台中迅速向西發展。台中的城市發展跟著重大交通建設走,房價更隨之起漲。未來幾年,台中港生活圈有不少建設議題,包括統一企業物流總部,亞果集團進駐台中港國際遊艇碼頭,台中Costco三店也確定在此設立。加上離岸風電產業計劃多處風場開發,台中機場擴建第三航廈,星宇航空啟動台中航線,各種產業結合陸海空交通網絡引入大量就業機會。此外,台中海生館和清水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都將在2025年開幕。(圖/客戶提供。)以國際雙港視野打造的台中港市鎮中心重劃區,是台中西部地帶的發展引擎,在眾多重大題材帶動下直接受惠。生活機能強化,將進一步推升房市買氣,人流與金流持續湧入台中港地區,已吸引許多知名建商紛紛搶進。春虹機構此次在台中港市鎮中心的重劃區新案,為年輕家庭規劃設計了兼具綠色、環保、健康、貼心的超值好宅,實現更高品質的好感生活。
民生用電凍漲?謝寒冰曝電費「2萬漲到4萬多」:政府都在騙
經濟部長郭智輝最近打包票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要的100億度綠電「可以給他」,引發質疑。媒體人謝寒冰直批,這個政府從頭到尾都在騙,綠電佔比加在嘴巴上。到2026年我們的火力發電保證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接下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叫小廠商都用火力發電,讓這些高科技廠商用綠能,然後中間這些差價就全民買單。他還遇到中小企業老闆抱怨,本來電費2萬,現在變4萬多。政府說民生用電沒漲?根本在騙!謝寒冰30日在《大新聞大爆卦》節目質疑,風電產業都快倒了,根本沒有什麼在大規模的建設,結果你今年一年突然之間加了6.1%?「請問一下加在哪?加在你的嘴巴上嘛!靠用嘴加的啊,不然是怎樣?」然後2026年可以達到百分之二十的佔比?「你唬誰啊?根本不可能!」「倒是我跟你打包票,到2026年的時候,我們的火力發電,保證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謝寒冰直言,一定是這樣,因為我們現在解決電力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火力發電,其他沒了!但是問題是,對這些高科技產業來說,火力發電就是不頂用,他要綠能!謝寒冰強調,那接下來只有一個什麼辦法?就是叫小廠商:你都用火力發電!讓這些高科技廠商用綠能,然後中間這些差價?抱歉,就全民買單!就是這樣。到時候看政府怎麼選擇?看你是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台電,或者是調高電費,就是這樣,沒別的選擇。「我今天走來這邊錄影的路上,才有一個人跟我抱怨。」謝寒冰提到,他開一間公司,本來每個月電費兩萬塊,結果不是說漲百分之25嗎?他想說:那就2萬5嘛!對不對?結果不是,變成4萬多!「就是這樣,你懷疑嗎?」謝寒冰直呼,所以他們都說民生用電完全沒漲?你去看看,這兩個月拿到電費單的人,你看看有沒有漲?還是有漲!怎麼沒漲?所以這個政府,根本從頭到尾都在騙你。謝寒冰指出,他只是很籠統地告訴你:啊這個漲百分之12、那個漲百分之25,可是他沒有告訴你級距計算方式!所以很多人就傻傻地以為,直接乘個百分之25就算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算的。所以這個政府從頭到尾就在騙人!就是一群詐騙集團組成的政府,你還對他有什麼期待?近日也有網美發文抱怨:「我去年的這時候是4000多要5000,這個月拿到的是9000多要10000!基本上冷氣只開一台而且都26度(因為我很怕冷),有時候還會到27。一台冰箱也根本沒什麼用,因為我不開火都叫外送。還真是謝...!」
台股盤中漲逾百點!「綠能新兵」登興櫃首日漲6成 24檔個股攻漲停
台股今(25)日表現強勢,早盤上漲62.55點開高後,持續走強,最高上漲189.86點,達到23382.38點,盤中漲勢稍收斂,但仍漲約120點,力拚今天中止連3黑頹勢。東方風能今日以95元的參考價登陸興櫃,盤中上漲超過六成。另外,因特斯拉(Tesla)公布的財報表現優於預期,也拉動今日汽車概念股同步走強。三大權值股如台積電(2330)、鴻海(2317)與聯發科(2454)表現亮眼,為今日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台積電早盤開高後一度上漲至1070元,鴻海與聯發科分別上揚至215元、1320元的高點。綠能板塊方面,東方風能(7786)今日以95元的參考價登陸興櫃,股價一度飆升至145元,上漲超過六成,顯示出市場對綠能產業的強烈關注。東方風能作為台灣海事工程業的龍頭宏華營造旗下子公司,成立於2019年,主要推動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台股其他24檔個股如麗正(2302)、虎門科技(6791)、伯特光(6859)、金橋(6133)等也攻上漲停,帶動整體市場的活躍氣氛。此外,特斯拉財報公布後,股價飆升超21%,創下2013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帶動台股相關個股股價上揚。車用機殼廠華孚(6235)早盤跳空開高,最高漲至73.9元,漲幅一度接近漲停。同致(3552)攻上漲停板90.2元,聯嘉急拉衝上30元,漲幅逾8%。
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環評過關 福廷綠能源帶台灣挺進風電深水區
我國離岸風電固定式風場場址空間趨於飽和,目前正朝深水區發展浮動式風場。國際離岸風電開發商福廷綠能源 (Flotation Energy) 在台創新推動的「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計畫」,日前已在環評大會中正式通過環境影響評估(EIA)。作為離岸風電專家,福廷綠能源承諾將協助台灣將風場擴展至台灣海峽的更深水域。福廷綠能源技術專案總監馬可仕・道林(Marcus Dowling)表示,「竹廷計畫通過環評,是我們在這個地區實現離岸風電願景的重要一步。我們很高興能夠憑藉我們在英國和歐洲開發類似計畫的實戰經驗,推動完成像竹廷這樣的創新計畫。」道林指出,「許多我們團隊的成員曾參與了世界上首個,也是目前最大的併網浮動式風電場—金卡登(Kincardine)的建設。我們從金卡登這種測試與示範計畫中獲得的經驗,目前正應用於福廷綠能源旗下的領先開發計畫—560MW的Green Volt計畫,Green Volt一旦投入運營,將成為全球最大浮動式風電場之一。他同時也表達了對公司能夠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做出貢獻,並協助台灣實現淨零目標的信心。據了解,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計畫規劃位於新竹縣與新竹市外海,面積約181平方公里,離岸最近距離約22公里,總裝置容量不超過1.2GW,預計設置風機60至85部,單機發電量則為14MW至20MW,正式全面投入供電之後,將可提供台灣至少100萬家戶用電。福廷綠能源總部位於蘇格蘭愛丁堡,2021年正式在台設立分公司,爭取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階段的商機,並於2021年9月與台船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浮動式風機基礎本土化設計、製造組裝、風機安裝運營及維護、本土供應鏈整合與發展等相關工作。該公司致力透過應用創新的離岸風電技術,支持向可持續、清潔且負擔得起的能源轉型。福廷綠能源擁有13GW的全球風電計畫組合,涵蓋固定式和浮動式開發,計畫遍佈英國、愛爾蘭、台灣、日本和澳大利亞。
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宣佈參與浮動式風場示範規劃 加速台灣實現淨零碳排
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Rui Li 1 Floating Offshore Wind)正式宣佈將參與台灣首個浮動式風場示範專案,這是由榕曜綠能(IX Renewables)、Hexicon 及 GF Corporation 等多方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創新專案。該計畫結合台灣本地經驗與國際領先的離岸風電技術,目標是推動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未來。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專案將於十月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首度亮相,備受期待。今年,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已順利通過離岸風場環評新制的初步審查,這也標誌著該項目在環境影響評估方面取得了關鍵進展。風場位於新竹縣外海約21公里處,水深範圍在75至95公尺之間,計劃設置12座浮台,總裝置容量達180MW。預估每年可產生8.33億度綠電,供應約20.5萬戶家庭的全年用電需求,顯示出其在滿足台灣綠能需求上的潛力。該專案匯集了一支由工程技術專家和國際離岸風電產業領軍者組成的強大團隊,共同開發台灣海峽深水區域的風電潛力。榕曜綠能來自荷蘭,深耕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逾十年,擁有豐富的專案開發與EPCI管理經驗。與此同時,瑞典綠能公司Hexicon將利用其在歐洲與韓國成功推動浮動式風電的經驗,為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提供關鍵技術支援,而日本GF Corporation則憑藉其在風電系統方面的強大技術背景,全力支援專案的順利推進。台灣代表Lars Hummel 對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的願景表示充滿信心。他指出,台灣海峽的深海區域具有豐富的離岸風電資源潛力,這讓台灣成為全球離岸風電產業中的重要市場。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的開發團隊除了具備專業的工程知識和國際視野,還深入當地市場,能夠有效應對浮動式風電開發的各種挑戰。隨著台灣離岸風電進入新階段,團隊期盼能夠持續推動浮動式風電技術的應用,為台灣的能源轉型做出貢獻。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將於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首度亮相,期望藉此機會與台灣再生能源產業進行深度交流。10月2日至4日,歡迎訪客蒞臨臺北南港展覽館2館Q0324攤位,瞭解更多關於瑞立一期浮式離岸風場以及其浮動式風電技術的最新進展。
9000億「打水漂」…離岸風電國產化跳票 產發署回應了
112年底離岸風電國產化情形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台電多花9000億元購買離岸風電,原期待建立本土產業鏈,創造1.2兆元產值,但是依據審計部決算資料,離岸第二階段遴選的西部海域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允能二期達標,9座進度皆落後,其中海峽一期風場本土化目標僅達2成。審計部批評,經濟部產發署態度過於消極。能源專家則說,歷經多年推動,卻看不到海外市場在哪裡,那麼多錢是白花了。歐盟狀告WTO 經部朝開放研議歐盟7月底狀告世貿組織(WTO),指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違反WTO規定,要求台灣須在60天內提解決方案。經濟部官員低調表示,會持續與歐盟及WTO溝通。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會朝開放方向研議,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面臨轉折。經濟部對離岸風電依產業發展項目,分為風力機製造與水下基礎等20項,在推動與導入時程,從2021至2022年是前置期、2023年是第一階段、2024至2025年是第二階段。在離岸風電的第一、二階段,台電每度平均花5.7元收購電力,20年合計花2兆元,扣除平均購電成本後,多花9000億元。台電配合購電 已花2兆元當時政府信誓旦旦可創造1.2兆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但根據審計部決算報告,在第二階段遴選的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有允能二期的塔架、水下基礎及陸上變壓器等達到20項零組件100%國產化,其餘9座都未達標。沃旭大彰化東南與西南等2座風場,國產化達成率8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彰芳一、二期,與西島、中鋼的中能則是3成跳票。海峽一期竟有16項目、高達8成未完成國產化承諾。即使達標率較高的開發商,其實也是政府「開後門」,以成立產業基金,做替代方案繞彎達到,並非如得標承諾的採購國產貨。例如沃旭大彰化風場水下基礎與基樁,因國內廠商沒有足夠能量承接訂單,無法做到100%國產化,最後只得由經濟部前部長沈榮津同意提出國內無產製證明後,開發商成立產業基金輔導次級供應商、電銲人才,與設立機艙組裝廠等替代方案,勉強過關。審計部更指出,監察院2022年糾舉經濟部產發署,對部分風場開發商提出因有短期交貨需求,以利取得「無產製證明」,就可自國外進口,產發署做為主管機關,對「無產製證明」卻無規範,過了1年,還是提不出相關規範。海外市場打不開 只打造世紀鋼能源專家陳立誠批評,花大錢買離岸風電,結果只培養了一家做水下基礎鋼構的世紀鋼,但拿的仍是台電付給外商的電費,根本沒賺到外匯。陳立誠直言,台灣想到國外賺離岸風電錢是不可能,歐商風電很強,不需要台灣,亞洲市場太小,光大陸就把你打死,對岸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太強了,亞洲第一艘工作船就是大陸建的,越南在發展離岸風電 也有自己的供應鏈,為何買台灣產品。產發署解釋,9座風電場未達標,是因相關零組件國內無產製能量,或受新冠疫情影響。該署指出,海峽一期風場已提報予能源署,考量是否裁罰。海峽風場則說,因接手較晚,現在達不到國產化,未必不能符合,會持續努力。經濟部官員表示,二階強制要求國產化,但在第三階前2期降至60%、開發商自選組合,明年第3期,會再朝更鬆綁方向走。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簽訂1180億元專案融資 創亞太地區最大規模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今(22)日宣布已簽署融資協議,由16家國際和本地商業銀行提供,預計將取得新臺幣1180億元的專案融資,待融資到位,此聯貸案將成為台灣及亞太區域迄今最大規模的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海龍計畫預計於2025年至2026年併網發電,屆時將創造超過5,000個工作機會,並成為台灣史上最大單一風場,提供超過百萬戶家庭用電。海龍計畫專案融資除了銀行外,也得到多家出口信貸機構(Export Credit Agencies, ECAs)的支持;此次出口信貸機構除提供商業銀行風險擔保外,亦直接貸款給海龍計畫,且其提供商業銀行之擔保成數將是臺灣離岸風電產業史上最高。預計短期內將滿足所有相關條件後,正式達成融資到位。海龍計畫執行長柯廷灝(Tim Kittelhake)表示:「簽署融資協議對於股東、我們的合作夥伴以及海龍計畫來說是一大成就。達成這項里程碑展現金融機構和政府對海龍計畫的重視,擁有金融機構、政府以及所有重要關係人的支持,海龍計畫才能順利達成這項目標。未來團隊將持續與夥伴攜手合作,確保專案如期在計畫及預算範圍內完工。完成建置後,海龍計畫將協助台灣大步邁向2050年達成40至55 GW離岸風電容量目標。」海龍計畫執行副總田村準(Jun Tamura)表示:「海龍今日簽署融資協議深具指標意義,待融資到位後,這項融資計畫將成為台灣和亞太地區最大的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感謝計畫團隊、合作夥伴以及所有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讓我們得以實現此一重要里程碑。」
發展離岸風電優勢 陳建仁:台中港填65公頃新生地只是起點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6)日出席「台中港填方區新建海堤工程動土典禮」時表示,為善用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優勢,政府投入超過百億元,在台中港填築65公頃新生地,供產業設廠,今日動土只是一個起點,期許在交通部、港務公司及全體同仁群策群力下,確保工程如期如質,讓離岸風電國產化產業能加速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亞洲離岸風電的典範。陳建仁表示,他今年3月參加「台中港37、38號碼頭新建工程」動土典禮,為離岸風機的裝卸運維作業打造更充足的空間,今日再度前來台中港,為港區填海造陸、推動風電產業新基地的工程動土祈福,這一項又一項的港區建設,不僅展現政府對於台中港發展的重視,更為台中港在布局離岸風電下一階段發展上奠定扎實的基礎。陳建仁指出,台灣是海島國家,有近98%能源仰賴進口,但同時台灣也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包括充足的陽光、豐沛的風力,以及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的離岸風場,因此政府投入超過百億元,在台中港填築65公頃新生地,供產業設廠,希望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能夠更上層樓。他說,台中港外廓防波堤興建後可轉為浮式風機作業碼頭,而浮式風機裝置容量較固定式風機大,因此政府也超前部署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希望於2026年12月順利完成外廓防波堤擴建計畫環評。「建設不分藍綠,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就能成功。」陳建仁 ,今日動土只是一個起點,他期許在交通部、港務公司與全體同仁群策群力下,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圓滿成功,讓離岸風電國產化產業能加速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亞洲離岸風電的典範及楷模。陳建仁另外提到,南投縣台14線目前仍有多處道路中斷,交通部長王國材剛才也趕赴現場視察當地交通工程施工情形,希望台14線於今日下午5時前能順利通車。
台亞提前部署離岸風電工程船舶量能 與星籍船商簽訂MOU
台亞風能今(31)日宣布與新加坡知名離岸風電船舶公司Cyan Renewables簽署合作備忘錄,台亞風能提前部署、提升風場建置的船舶量能。台亞風能總經理劉弟勇表示,目前世界各國皆大力開發離岸風電,求大於供,各個開發商爭搶各類工作船舶,即使租得到也是成本倍增,Cyan為全球第一家專門營運離岸風電工作船舶的船商,未來將投入台灣的離岸風場開發,與台灣在地開發商台亞風能攜手合作,解決目前國內離岸風電產業的關鍵海事供應鏈挑戰。劉弟勇認為,此次與Cyan合作,就像多了一層保障,提升台灣離岸風電的工作船舶供應量能,風場建置才能「有船可用」順利推進;Cyan團隊在全球營運海事工程船經驗長達30年,旗下船舶包括:人員運輸船(CTV)、運維作業船(SOV)、水下基礎安裝船(FIV)、風機安裝船(WTIV)及布纜船(CLV),相信可為台灣離岸風場建置,提供穩定可靠的頂尖服務。劉弟勇指出,作為全台唯一在地離岸風電開發商,台亞風能全力支持政府能源轉型政策,過去已多次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資源,更是海外投資者進軍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的重要橋梁。本次合作備忘錄的簽訂,再次證明台灣廠商已具有離岸風場開發能力,並展現台灣政府穩健逐步達成再生能源發展的企圖心。Cyan Renewables首席執行長李慶仁表示,選擇台亞風能作為進軍台灣的首要合作夥伴,除了看好台亞風能的國際合作潛力,更希望藉由其豐富經驗及在地優勢,深刻掌握台灣政府政策方向。台亞風能於2022年順利取得區塊開發競標,為台灣唯一在地有實際風場開發專案的開發商代表,同時預計投入浮式風場示範案開發以及區塊開發第二階段風場競標。李慶仁更說,希望在合作備忘錄的基礎下,除了提升台灣離岸風場工作船舶的量能外,未來,更不排除投資台灣離岸風電的關鍵基礎設施,例如設立供應鏈生產據點。相當期待與台亞風能合作,一起提升雙方產業商業價值與競爭力,更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的能源轉型目標做出具體的貢獻。
海能風場47座風機完工併聯 能源局:每年為38萬戶家庭提供風能
近年疫情影響全球離岸風電工程建設進度,但臺灣離岸風電業者持續持續與公部門共同努力。經濟部能源局今(25)日表示,繼2021年底完成第一階段示範案43座風力機,於本周二(21日)第三座離岸風場海能風場47座風機全數完工併聯,加入綠能發電行列,而日商JERA捷熱能源也將持續投入在台灣完工離岸風電案場。能源局說明,海能風場是JERA捷熱能源(佔49%)、麥格理綠投資集團(佔26%)及風睿能源(佔25%)共同合作攜手開發的離岸風場,單機裝置容量從示範階段兩座4MW、20座6MW,到完工後共47座8MW風機,總裝置容量為376MW,每年可為約38萬戶家庭提供潔淨風能。能源局補充,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複雜度遠超陸上風電,首先要先克服海上工作環境,操作人員必須在受風浪起伏的工作船身上操作起重機具,且風浪過大時船隻必須立即返航,其次,風機零組件、基樁水下基礎合計重達數千公噸,從港口運輸至風場、組裝、安裝至定地點並進行施工安裝,都需要經過精密安排,才不會出現安裝嚴重落差。針對日商JERA先前出售44%海鼎離岸風電計畫(Formosa 3)股權一事,經濟部表示,JERA能源是我國推動能源轉型重要的合作夥伴,雖未參與區塊開發第一期選商作業,但仍持續深耕台灣離岸風電產業,並投入後續運維等面向。對於個別公司財務規劃予以尊重,也持續歡迎各國大廠來台投資離岸風電,目前已有法國知名外商擬接手股權,參與海鼎三專案。經濟部感謝全體離岸風電施工人員的付出、各開發商與在地供應鏈業者的踴躍參與,未來將在公私部門協力推動下,共同朝向2025年離岸風力裝置容量達5.6GW以上,確保電力供應穩定。現在只要站在竹南龍鳳漁港,或是騎乘單車經過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除可看到台灣首座離岸風場,更可以遠眺海能風場套筒式風力機組。
能源股掛牌潮2/國發會端9000億元大餅拼減碳 台廠轉攻「這塊市場」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2021年COP26 決議,各國2022年底前要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據此,國發會去年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以2005年為基準,將減碳目標由原本20%提高至24%±1%,預估2030年累積將投入預算近9000億元。同時,國發會提出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電力、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預計自2023年至2030年將帶動民間投資逾4兆元,創造5.9兆產值,提供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就台灣太陽能產業,TrendForce表示,受惠於政府的自願性產品認證(VPC)激勵政策,台灣製造的元件絕大部分都在國內完成裝機,出口占比極小,目前集中在中下游,製造商正努力向上游發展,朝EPC(電力系統工程)和專案開發方向前進。雖然政府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發展,並施以高額的激勵措施,但由於土地有限、所有權問題複雜,太陽能地面電站專案發展遭遇瓶頸。TrendForc指出,未來仍需依賴政府加大對太陽能用地的支持力度,方有望釋放地面電站裝機需求,以實現台灣2025年20GW的太陽能裝機目標。此外,漂浮太陽能電站等創新項目的推廣,亦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帶來更多新的機會。對於風電而言,本土的小型風力發電產業鏈配套成熟,計畫在2025年完成100MW的裝機量。而風電方面,TrendForce指出,台灣大型內陸風場開發趨於飽和,往後政府將以招投標的方式對離岸風電進行重點佈局,並有望帶動本土風電產業鏈向大型風電領域延伸。總體而言,有別於太陽能土地約束導致發展空間不明朗,高額的激勵補貼和明確的政策規劃,則完善了風電的發展路徑和發展空間,使台灣風電產業更具競爭優勢;特別是5kW以下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已實現穩步增長的出口量。風力發電分為陸上型及離岸型,不過離岸型目前進度因疫情影響遠不如預期。(圖/趙文彬攝)目前,台灣風力發電設備供應商有10多家,包含東元公司、中興電工和中鋼機械等廠商涵蓋風力機等零組件的生產。台廠對於儲能的布局也不遑多讓,包括台塑(1301)、大同(2371)等都有相當大的動作。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在去年12月20日宣布,要在台灣5縣市蓋6個儲能案廠,預計明年第三季啟用,打造全台最大、穩定安全的「電力倉庫」品牌。至於大同則是透過100%投資的子公司大同智能在桃園觀音全台第一座「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 儲能系統,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表示,大同預計2023年底前將完成建置共計超過100MW之儲能系統,為台灣供電品質增添助力。TrendForce指出,為了實現電力系統的深度脫碳,儲能技術就成為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升的重要支撐。為克服風光電的間歇性、波動性,整個電力系統將經歷從「電源、電網、負荷」到「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的轉變,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儲能技術順勢成為電力系統脫碳新動能。技術方面,中國儲能電池廠商以磷酸鐵鋰為主,海外廠商則以三元鋰電池為主,但由於近年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等問題,導致普遍市場接受度低於磷酸鐵鋰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代表的鋰電儲能技術,相較於其他儲能技術優勢顯著,目前正成為全球新增儲能的主要裝機力量。 儲能是再生能源的重要環節,也是台灣廠商爭相發展的領域。(圖/趙世勳攝)
信邦11月營收28億連九勝 受惠風電需求表現漲多跌少
電子零組件廠商信邦(3023)今年營運邁入高成長期,連連寫下營收新高紀錄,2日公告的11月營收續以28.02億元創高,信邦今年營運步步高升,且成長步伐在下半年有明顯加快的跡象。隨著基期拉高,信邦繼6月營收首次超越25億元、7月超越26億元、8月超越27億元,經過3個月的努力,11月營收首次站上28億元,續創公司成立以來單月營收歷史高點。儘管過關時間有長有短,但持續創高的步調並未改變。信邦自結11月合併營收為28.02億元,月增0.33%,年增24.46%;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為282.4億元,年增20.07%,單月、累計營收均續創公司成立以來單月營收歷史高點。信邦改寫單月營收歷史高點紀錄的次數高達十次,更難得的是還出現九連勝。受惠於風電產業之需求回溫,特別是綠能產業連接線組之銷售較前月成長5.19%,帶動11月合併營收成長,另以全年的表現來看,各產業別的表現亦是漲多跌少。信邦表示,累計前11月相較於去年同期,以汽車產業成長最多,達41.06%、其次為綠能及節能產業,成長34.02%、工業應用產業及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則分別成長了21.04%及18.58%,僅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減少0.68%。另就產品別銷售比重言之,連接線組生產銷售仍占大宗,營收占比達76.56%,連接器及零組件銷售佔23.44%。
上緯新能源十年有成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打造SRE Wind Bar展實績
繼去年以節能環保為主軸,打造「自帶光環」的綠能美學展場驚艷各界後,國內離岸風電領頭羊上緯新能源,今年再度領先業界,在永續、減碳概念下,將離岸風場實景與充滿地方特色的漁港風情「搬進」展間,於再生能源年度盛會「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會場開起風格酒吧「SRE Wind Bar」,展現上緯新能源在台深耕十年的豐碩成果,並宣示領軍「離岸風電台灣隊2.0」為台灣綠能產業開創下個黃金十年的決心。.今年能源週,上緯新能源以「吹台灣的風 迎世界的浪」為題,完整呈現團隊投入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十年有成」的實績。以開在風場旁的風格酒吧為原型,上緯新能源的「SRE Wind Bar」突破框架,請來台灣新銳建築團隊,以寬幅LED螢幕呈現離岸風場實景及海邊漁港風情,配合海風、自然音效與層次豐富的視覺元素,打造出五感並重的沉浸式體驗。開幕活動更邀請家鄉位於苗栗的世界級名調酒師,「百加得傳世雞尾酒大賽」台灣區冠軍宋天恩來到現場,為SRE Wind Bar設計專屬飲品「好想和你吹吹風」,邀請來賓用一杯茶的時間認識上緯新能源,回顧團隊長年在苗栗地方耕耘的成果,並展望下一階段旗艦風場海盛(Formosa 4)、海碩(Formosa 5)的開發規劃。秉持永續、減碳精神,上緯新能源攤位揚棄一次性木作,採用可重複使用的鋼材為主結構,除持續使用節能燈具創造「亮點」,亦創新升級,運用LED螢幕與多媒體裝置,將隔板、背板等耗材減到最低,強勢問鼎本屆國際智慧能源週新設之EnergyTaiwan永續獎。.上緯新能源近日好消息頻傳,除攜手在地六大供應鏈、超過三十家指標性供應商及銀行與保險業夥伴,共組「離岸風電台灣隊2.0」,讓離岸風電產業和新技術能在台灣落地,長期推動的「新能源教育推廣計畫」亦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教育品質項目肯定,成為業界首例。這一系列企業永續計畫也將在上緯新能源展位SRE Wind Bar中完整對外呈現。
台灣綠色金融標竿風場 中能離岸風電計畫452億專案融資獲獎
中能發電公司近日宣布,中能離岸風電計畫(以下簡稱:中能風場)452億元專案融資計畫得到國際指標性金融媒體《The Asset》(財資)雜誌之肯定,在其所主辦的「The Asset Triple A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Deals of the Year 2022」中,中能風場榮獲台灣離岸風電年度最佳專案融資計畫(Renewable Energy Deal of the Year - Offshore Wind)之殊榮。中能專案團隊與國內外20間銀行團代表於去年11月24日融資簽約後合影(首排由左至右分別是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合作金庫董事長雷仲達、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中能發電公司董事長王錫欽、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中能專案執行長Joris Hol、兆豐商銀董事長張兆順、中國信託董事長利明献、土地銀行董事長謝娟娟)(圖/中能發電提供)。財資雜誌指出,中能風場是台灣在地集團企業中鋼公司與全球知名能源基礎建設基金CIP合資開發,憑藉著堅實的股東結構及專案規劃,成功克服融資天期長與複雜契約架構的挑戰,在沒有出口信貸機構參與下,2021年贏得多達20間國內外銀行團信賴支持,成為國內公股銀行首度統籌主辦的台灣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計畫,融資金額共新台幣452億元。此外,財資雜誌亦提及,中能風場不僅是台灣現今本土化比例最高的專案,也是台灣首座獲得綠色融資(Green Loan)殊榮的離岸風場計畫,相當難能可貴。中能發電公司董事長王錫欽表示,中能風場專案融資計畫參與的國內外銀行共計20間,包括臺灣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中國信託、第一銀行及土地銀行等6家銀行擔任統籌主辦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及台新銀行等3家銀行則擔任共同主辦行,另有台北富邦銀行、玉山銀行、臺灣企銀、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凱基銀行、高雄銀行及中國輸出入銀行等台灣7家主要公、民營行庫,以及瑞穗、三井住友、東方匯理與三菱日聯銀行等4家國際著名銀行一同參貸。王董事長指出,中能風場能獲得台灣離岸風電年度最佳專案融資計畫的榮譽,不僅證明了再生能源已成為未來產業趨勢與企業轉型的契機,更在台灣良好綠色金融政策的框架下,做出資金有效導引與運作的成功示範。未來中能風場將持續結合中鋼公司的在地經驗與CIP的離岸風電開發專業,打造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本土化的標竿風場。中能離岸風電計畫執行長Joris Hol表示,作為台灣綠色金融指標風場,中能風場榮獲台灣離岸風電年度最佳專案融資計畫,不僅是對中能風場在專案管理與風場開發經營上的高度肯定,更彰顯本土金融機構的參與對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重要性。此外,日前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未來20年營運中心的運維基地已正式竣工落成,中能離岸風場將於2024年完成建設後,並展開為期20年以上的風場運維作業,有信心在風場正式營運後帶起包括陸海空運輸、資通訊軟體、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風場教育訓練與當地服務業商機等七大產業需求,打造與彰化共榮共好的生活圈。
立委考察台中風機製造基地 推動風電產業國產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委、立委邱志偉與立委林靜儀一行人昨(16)日前往台中港,考察離岸風電產業專區,了解風電國產化及專區碼頭擴建進度。經濟部投審會本月15日甫通過荷蘭、丹麥等大型風電投資案,立委認為國內之風電業亦須獲得重視,呼籲政府應成立專責中心,與民間業者共同打造離岸風電台灣隊。此次考察行程,主要為參訪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及國產化風機零組件製造基地,實地了解風機葉片的製造及機艙的組裝流程,並聽取離岸風電國產化推動情形、離岸風電產業專區的概況和未來規劃及離岸風場開發暨海事工程產業發展規劃。邱志偉關注風電國產化進度,呼籲政府應在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上,給予國家隊機會。邱志偉指出,港務公司因應離岸風電產業發展,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預計共15GW,相關碼頭的使用、擴建、分配都要有完整規劃,包括填築新生地的預算、工期,皆需要政府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達成再生能源目標。他認為,國產化不應只著重在供應鏈製造,而是要以更廣闊的角度,從前端的風場開發設計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到後段的維運、人才培訓都要有本土企業,並以高教機、國艦國造的經驗為例,建議工業局應以系統概念來去看離岸風電國產化,「這樣才是完整的國家隊而不是部分國家隊」。林靜儀表示,希望透過強化產學合作、政府協助媒合等措施,緩解產業界對於風電人才需求的焦慮,「產業需要的人才,政府各部門應該提早因應」,尤其台中港的風電產業聚落已經成形,台中海線的廠商、在地的青年學子未來都將成為風電產業的生力軍,除了透過產業帶領教學向下紮根,讓培育的專業能力能符合產業規格外,她也期待經濟部、教育部等相關政府部門通力合作,積極盤點有潛力進入風電產業的合適科系,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並能夠輔導、鼓勵學生未來朝進入風電產業邁進。
彰芳暨西島風場與中能風場攜手推進運維本土化 亞太首座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宣布竣工座落台灣彰化
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與中能風場宣布,作為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未來20年營運中心的運維基地今(18)日正式竣工落成。此風場運維基地不僅是亞太地區首座,更是率先由開發商主導興建的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寫下台灣離岸風電運維本土化與彰化化的建設指標。亞太首座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彰芳暨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竣工落成(圖/彰芳暨西島風場、中能風場)。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在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催生下,於2020年7月啟動建設,由瑞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統包工程,並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專業營建管理工作。為落實『彰化化』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運維基地在建造過程中,無論施工與監造專業人才、施工設備及材料等大量委託給彰化在地團隊,在地參與比重達80%,不僅提升施工效率,也間接降低營建過程中產生的排碳量,作為台灣離岸風電運維本土化的指標建設。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興建並坐落於彰濱工業區內,總佔地面積約2200坪,內部主要設施包含海事協調調度中心、風場資產管理及運轉控制中心、風場所需各項備品之溫溼度可控倉儲空間與環境教育場域等空間。在人員配置上,包含負責24小時監控風場回授資訊及風機運轉狀態之技術人員、資產管理團隊及出海執行水上、水下等運維作業的維修技術人員,兩風場將超過百人。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的落成,扣合縣府開發彰化離岸風電運維港的步伐及精神,有信心在風場正式營運後帶起包括陸海空運輸、資通訊軟體、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風場教育訓練與當地服務業商機等七大產業需求。彰芳暨西島風場與中能風場攜手推進運維本土化,亞太首座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宣布竣工座落台灣彰化(圖/彰芳暨西島風場、中能風場)。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執行長DennisSanou表示,彰芳暨西島風場運維基地在總工期380天的施工過程中,計畫團隊、瑞助營造及台灣世曦不僅建立良好溝通和施工管理政策,如期如質且『零職災』完工,本土供應商也吸收CIP海外風場運維經驗並學習離岸風電產業專案管理能力,朝具國際規格運維供應鏈的角色成長。在彰芳暨西島風場運維基地系統、設備等資源悉數到位的情況下,未來將以此基地為中心移轉技術和知識,落實運維本土化。惟目前港口防波堤工程與清淤作業仍未完成導致無法開港,中央各單位包含農委會、漁業署,與彰化縣政府正通力合作,確保港口工程盡快完工。彰芳西島計畫亦傾全力提供所有相關資源,期待於各方鼎力促成之下,能成功於2022年底前完成開港。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彰芳暨西島風場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的竣工,不僅代表台灣離岸風電運維本土化的落實,更是彰化漁電共榮的起頭,未來若結合建設完備的彰化運維港,形成彰化港北面漁港,南面離岸風電運維碼頭,更能展現產業多元綜效,達到漁電雙向產業與人才群聚的正向循環。中能離岸風電計畫執行長Joris Hol表示,中能離岸風場將於2024年完成建設,並展開為期20年以上的風場運維作業。中能期待屆時進駐運維基地後,結合風電運維產業鏈和港區的運作,打造與彰化共榮共好的生活圈。
全台首艘全迴旋大型浮吊船亮相 蘇揆:加速推動能源轉型
全台首艘全迴旋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今(3)日在台船公司高雄廠區舉行下水儀式。行政院長蘇貞昌出席典禮表示,這是台灣走向綠能產業與國際合作的里程碑,將加速推動台灣能源轉型工作;高雄市長陳其邁則表示,高雄在中央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上,取得關鍵進程,高雄正逐步發展成亞洲最完整海洋科技產業重鎮。蘇貞昌表示,政府有非常大的決心達成2050零碳排目標。台灣擁有最乾淨、最好的離岸風電能源,台船造船技術與歐洲離岸風電風場實務經驗結合,是台灣走向綠能產業與國際合作的里程碑。陳其邁陪同蘇貞昌與經濟部長王美花出席活動時指出,經濟部在興達漁港設有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設置一區三中心,包括海洋科技工程人才培訓及認證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及海洋科技工程材料研發及認證中心等三大中心。未來將進一步促成離岸風電海事工程人力供給在地化,高雄正逐步發展成亞洲最完整海洋科技產業重鎮。台船公司說明,環海翡翠輪是台灣首艘自建全迴旋大型浮吊船,也是台船公司與國際海事工程大廠DEME Offshore公司,共同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所投資興建之高性能、高裝載能量,以及多功能之革命性主力風電工作船。2020年6月30日由台船環海公司與台船公司簽訂造船合約,於同年9月正式開工,並今日舉行下水儀式,預計2023年初完工。台船指出,該船全長216.5m,寬49m,深度16.8m,載貨面積8,200平方公尺,相當1.3座足球場,可載貨物重最多達6萬噸。搭載4000噸等級大型吊車及DP3動態定位系統,在最具經濟效益條件下,可為離岸風場開發廠商進行新型水下基礎及新世代大型風機運輸與安裝作業。台船環海公司訂造離岸風電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今舉行下水祈福儀式。(圖/行政院提供)
富崴奪台電離岸風電二期大單 將採購Vestas風機31支
繼2020年以628.88億元得標承攬台電離岸風電二期的統包工程(EPC)及五年運維合約的森崴能源(6806)子公司富崴能源,今(29)日再與台灣維特斯(Vestas)簽定31支風機供應及維運合約,成為台電離岸風電二期計畫中最大的一紙採購合約。富崴能源表示,台電離岸風電二期計畫總裝置容量為294.5MW,去年富崴團隊首先得標台電二期的離岸風電統包工程及五年運維合約,成為台灣首家本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EPC)公司,今年再與Vestas簽訂31支風機供應合約,每座風機裝置容量為9.5MW,計畫包括將設有海上升壓站及岸上開閉站。森崴母公司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在簽約典禮上指出,隨著碳中和、碳關稅、淨零碳排等議題成為國際共識,能源轉型已經刻不容緩。希望透過雙方的簽約合作,加速完成台灣離岸風場的建置,為台灣下個十年鋪路,共同推進台灣的能源轉型。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在2025年裝置容量達成27GW、2026至2035年的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還將再釋出15GW商機,看到的是如何更進一步實現「能源自主」,將台灣打造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重要產業中心的目標。森崴能源認為,Vestas在國際上技術領先,是全球性的離岸風機供應大廠,近幾年耕耘台灣市場,更是推動台灣風電產業鏈在地化的重要關鍵。
上緯新能源進軍日本市場 共同開發離岸風場
近年來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技術發展成熟,不僅在國內建構完整,現在也紅到國際,日前國內離岸風電領導廠商-上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wancor Renewable Energy, SRE)與總部位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的自然電力株式會社(Shizen Energy Inc., 以下稱自然電力)共同宣布,基於台灣與日本地理條件之相似性,雙方已於日前簽訂協議,透過合資方式投入九州地區周邊廣闊海域之離岸風電開發計畫,未來將積極結合上緯新能源在台灣所累積的相關技術與實務經驗,以及自然電力深耕多年的在地優勢與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實績,攜手推動九州地區離岸風電發展,深化台日民間經貿往來的內涵,揭開跨國綠能產業交流之新局面。上緯新能源自2012年起投入離岸風電場開發,率先於2016年十月獨立規劃與完成全台首座離岸風電場「海洋風電(Formosa 1)」第一階段兩部示範風機之架設,於2018至2019年期間偕同跨國開發團隊協力完成第二階段二十支、總容量為128MW之風機建置工程,進而於2019年底啟動商業運轉,成為目前台灣唯一商轉之離岸風場。2021年中,上緯新能源催生了「離岸風電台灣隊」,集結本土供應鏈之資源,共同投入距苗栗海岸約18至20公里的「Formosa 4」及「Formosa 5」(合併裝置容量達4.4GW)之開發,積極落實成為區域內再生能源領導廠商的願景。此外,在台灣方面,上緯新能源(SRE)亦結合了雲豹能源、永冠能源兩家菁英業者之資源挹注,以期藉由更廣泛的參與,進一步豐富開發計畫,實踐立足台灣、開拓亞洲市場的願景。隨著日本政府宣示擴大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並於日前通過「再生能源海域利用法」,日本離岸風電市場正蓄勢待發。日本政府在2018年設下目標,預計在2030年前讓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增加到22-24%,爾後又在2021年宣布將落實更多措施,讓此目標進一步提升至36-38%,包括離岸和陸域風力發電容量將增長至10GW的規模 。儘管歐洲地區發展離岸風電有成,但有鑑於歐洲地理條件和亞洲迥異,加上日本海域環境極富挑戰性,發展離岸風電時還須考量颱風與地震等因素,鄰近且條件相仿的台灣海峽,此時就成了最佳參考對象。上緯新能源為台灣可再生能源標竿開發商,擁有離岸風場之開發、建置、運維等實蹟,多年來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正好可以應用在日本離岸風電市場。自然電力在日本開發和建置可再生能源電設施的成績斐然,累積裝置容量約1GW,項目涵蓋太陽能、陸域和離岸風電、水力發電和生質能。其中離岸風電的部分,自然電力於2016年首度投入區域開發,在千葉縣近海參與了相關計畫,可說自早期就已開始涉足日本國內離岸風電領域。自然電力多年來致力於因地制宜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計畫,接下來仍將持續把總部所在地的九州當作重點區域,充分運用其開發能力,推動離岸風電的發展。上緯新能源(SRE)執行長林雍堯表示:「我們持續關注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亦將促進能源轉型和永續環境作為企業使命。此次能夠和自然電力合作,我們感到十分興奮,因為參與日本的離岸風電開發,不僅為整個團隊實現跨足海外市場之理想,打開了機會之窗、亦讓我們和國際夥伴攜手推動綠能的目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更為台日民間交流合作,帶來了更多元的樣貌。」自然電力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長谷川雅也表示:「我們相信,『為藍色星球採取行動』不只是自然電力這家公司存在的目的,亦是我們業務的核心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希望與來自世界各地、同時亦認同我們希望加速拓展可再生能源的雄心壯志的夥伴們,一起建構未來。我們深信,和擁有台灣離岸風電開發經驗的上緯新能源合作,將會成為推動九州外海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會進一步加快日本發展離岸風電的腳步。」
Q2製造業營收、固定資產增購雙創同期歷史新高 年增逾2成
經濟部統計處今(10)日公布製造業投資、營運概況調查報告,因5G、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拓展,加上全球經貿穩定成長,主要傳統產業營收年增幅均逾2成,創歷年同季新高。另,主因全球經濟復甦,電子零組件業、化學材料業及機械設備業等積極擴充產能及升級製程設備,以因應市場需求,第2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配合國民所得統計定義不含土地)達4,291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季增4.7%,年增24.5%。統計處表示,第2季製造業營業收入(含海外生產之收入)7兆9,092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季增9.1%,年增23.9%,主因5G、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拓展,以及智慧行動裝置及遠距應用設備需求延續,引領資訊電子產業營收續強,加上全球經貿穩定成長,化學、鋼鐵、機械、汽機車等各主要傳統產業營收年增幅均逾2成。至於固定資產增購方面,統計處分析,在全球經濟復甦下,電子零組件業、化學材料業、機械設備業均積極擴充產能、升級製程設備,也讓第2季以機械及雜項設備增購最大,占比達80.2%,年增26.8%,其次則為房屋及營建工程占18.9%,年增16.4%。從行業別觀察,統計處指出,電子零組件業第2季固定資產增購2,854億元,占製造業66.5%居各業之冠,年增32.5%。傳統產業中,機械設備業增購112億元,為歷年單季新高,年增37.3%,主因半導體業者積極擴產,帶動半導體設備供應廠商新建或購置廠房設備所致。基本金屬業增購107億元,年增13.7%,連續7季正成長,主因鋼市熱絡,部分鋼廠擴建廠房及增設產線所致。展望未來,統計處表示,半導體大廠持續投資擴產,帶動國內外供應鏈廠商深化在臺投資,加上臺商回流擴廠及增購設備計畫賡續執行,以及離岸風電產業鏈在地化逐漸落實,可望支撐我國製造業投資續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