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高度
」 飛機 美國 直升機 飛行員 國防部![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6575/sm-6523e21b9acefa6ec4ef5fe62c066ce5.jpg)
美黑鷹直升機撞客機釀67死 官員解釋釀禍原因「飛行數值有錯誤」
美國一架黑鷹軍用直升機在1月29日晚間與一架美國航空客機在空中發生相撞事故,最終導致67人罹難。目前初步分析顯示,直升機內的高度數據疑似有錯,而且機組人員配戴夜視鏡,可能是這次空難的主因。據了解,整起事故發生於1月29日晚間,這架隸屬於美國軍方的黑鷹直升機,在羅納德·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與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Eagle)5342航班相撞後墜毀於波托馬克河(Potomac River),最終造成67人慘死的悲劇。這同時也是美國過去20年來最嚴重的空難事故之一。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後經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調查後,初步分析顯示,黑鷹直升機機組人員可能在飛行過程中讀取到錯誤的飛行數據,導致對飛機的整體飛行高度發生誤判。NTSB官員表示,透過錄音及黑盒子資料,他們發現直升機飛行員與教官在事故發生前,曾大聲報讀高度數字,但這些數字彼此明顯矛盾,部分數字甚至有錯誤的可能。NTSB主席霍門迪(Jennifer Homendy)表示,由於數字的不一致,目前也無法公佈黑鷹直升機完整的飛行高度紀錄。霍門迪強調,調查人員已確認直升機墜毀時的飛行高度為278英尺(85公尺),遠高於該區域建議的飛行高度。但他也提到,這不代表當時機組人員的儀表顯示的就是相同數據。目前專家認為,產生誤會的數字可能是來自大氣壓力校準,但該數字通常不直接提供給飛行員使用,所以可能因此產生誤導情形。除此之外,霍門迪也提到,黑鷹的機組人員在執行任務時有佩戴夜視鏡,推測可能也有遭遇夜視鏡影響視線,變得難以分辨遠處地平線上的美國航空噴射機與城市燈光,進一步加劇了飛行判斷的困難。目前,現場調查已告一段落,墜機殘骸預計於下週內轉移至安全地點,以進行更詳細的技術分析。調查人員將透過雷射掃描技術重建黑鷹直升機駕駛艙模型,並與實際墜毀機體進行比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93402/sm-e2e9c3b3239062af29f2f71ad3911893.jpg)
與客機相撞釀67死 美黑鷹直升機飛行資料曝光「疑偏離航線釀禍」
美國一架黑鷹軍用直升機在1月29日晚間與一架美國航空客機在空中發生相撞事故,最終導致67人罹難。整起事故發生地點靠近華盛頓雷根國家機場(Reagan National Airport)。而目前黑鷹直升機飛行資料顯示,在事故前,黑鷹直升機曾超過規定飛行高度,並偏離既定航線,疑似為本次釀禍主因。根據《CNN》報導指出,前空中交通管制員蘇根特(Vincent Sugent)在受訪時表示,黑鷹直升機飛行高度過高,可能是這場空難的關鍵因素。若軍方與管制員事先有協議,確保直升機保持在特定高度,然而飛行員沒有遵守的話,這就成為最後一個「未填補的漏洞」,最終釀成悲劇。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該直升機「飛行高度遠超限制」,強調這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紐約時報》報導中也提到,直升機的飛行高度限制為200英尺,但實際飛行時,這架黑鷹直升機曾一度上升至300英尺。此外,飛行資料顯示,這架直升機也偏離原定航線,從波托馬克河(Potomac River)東岸航線轉向河流中央,使其更接近機場,也更因此進入客機的飛行路徑。根據FlightRadar24的飛行記錄,事故發生前兩分鐘,直升機在東波托馬克公園(East Potomac Park)上空維持200英尺飛行。但當它進入波托馬克河上空時,高度迅速上升至300英尺,然後在碰撞發生前的幾秒內再次下降至200英尺。這樣的飛行模式顯示出飛行員可能未能完全遵循飛行計畫,或是在操作上出現偏差。飛行追蹤公司FlightRadar24發言人佩特切尼克(Ian Petchenik)表示,黑鷹直升機使用的S模式(Mode S),訊號僅能傳輸基本飛行資料,如高度與識別信息,與民航機所使用的ADS-B信號相比,精確度較低。因此,完整了解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仍需依賴飛行數據記錄器(黑盒子)的詳細分析。但即便現有資料仍不完整,也能明顯看出這架直升機當時並未處於正確位置,導致最終與客機產生碰撞。蘇根特表示,從空中交通管制員的錄音紀錄來看,所有操作都符合標準,沒有任何緊張或混亂的跡象,顯示管制員可能未意識到飛行員已經偏離航線。事故發生的瞬間,飛行高度的變動與飛機的錯誤識別,使得多個因素最終對齊,釀成這場嚴重空難。也因為發生這起空難,目前美國政府已開始調查直升機是否違反飛行管制規範,並重新審視軍方與民航機場的協調機制,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93314/sm-d6708283f9730fd70ecbb433bd184e83.jpg)
美航空難釀67死「黑盒子找到了」 前調查員揭疑點
美東時間29日晚間20時48分發生空難,一架載著64人的美鷹航空5342號班機於降落時,在機場附近的波多馬克河上空與1架乘載3名陸軍官兵的美國陸航UH-60黑鷹直升機相撞,導致2架飛機均墜入波多馬克河,有關單位判定無人生還。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30日晚間證實,已尋獲客機上的兩具黑盒子,將進行分析以釐清事故原因。根據外媒《CNN》的報導,NTSB已成功找到PSA航空客機的座艙語音紀錄器(CVR)及飛航資料紀錄器(FDR),這些數據將有助於還原事故發生的細節,確定碰撞發生的主因。儘管目前空難主因尚未確定,前NTSB調查員費斯(Greg Feith)指出,根據雷達數據,涉事黑鷹直升機當時的飛行高度約為300英尺(約91公尺),明顯偏離了該航線的限制高度200英尺(約61公尺)。而如果黑鷹直升機按照規定維持在200英尺高度飛行,理論上應會從客機下方安全通過,而不會發生碰撞。費斯質疑,「如果飛行員經驗豐富,且熟悉航線,為何會偏離高度?」這一點將成為調查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該班機機師當時通報塔台,「我們遇上RA,一架直升機在我們下方。」RA代表自動緊急警報代碼,當客機與附近另一架飛機發生潛在相撞風險時,系統會自動警示飛行員。航班追蹤數據顯示,當4514航班正試圖執行最後下降時,一架不明飛機幾乎直接飛到客機下方,導致飛行員決定重飛,最終於晚間8時11分順利降落。目前NTSB正全面調查這兩起事件,將釐清是否涉及管制疏失或飛行員操作問題,以防範類似事故再度發生。此外,這起空難發生前,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才在28日驚險上演一起飛航危機。一架共和航空(Republic Airways)4514航班在降落時,因發現一架直升機突然出現在飛行路徑下方,被迫重飛進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93276/sm-d311fb2503ec2fe4b088f85fe38bccd2.jpg)
黑鷹直升機為何撞上民航機?《華郵》曝「2致命原因」
美東時間29日晚間20時48分,載著64人的美鷹航空5342號班機於降落時,在機場附近的波多馬克河上空與1架乘載3名陸軍官兵的美國陸航UH-60黑鷹直升機相撞,導致2架飛機均墜入波多馬克河,有關單位至今已發現28具遺體,判定無人生還。對此,專家告訴《華盛頓郵報》,短跑道及交叉重疊的飛行路線,可能是導致這起美國20多年來最嚴重航空事故的主因。《華盛頓郵報》在空難後採訪了多位航空專家,並探討了可能導致該起致命事故的原因。美國航空前華盛頓飛行員賴特(John Wright)表示,美鷹航空5342號班機要降落的雷根民用機場,是距離華盛頓最近的機場,最初建造的目的是用於私人或政府班機,以將貴賓直接送往首都,機場規模較小,也是該地區唯一的機場。該機場7000英尺的跑道長度,幾乎只有為容納大型商用飛機而建造的13000英尺標準跑道的一半,因此飛機的著陸非常困難。不過,賴特也堅稱,「雷根國際機場完全可以安全運營,畢竟我已經這樣飛了50年。」除了跑道較短之外,交叉重疊的飛行路徑可能也是導致該起悲劇的原因之一。根據官方飛行地圖,軍用直升機和海岸警衛隊直升機經常在河上低空飛行,與雷根國際機場起降航線繁忙的飛機共享一片空域。多年來,機場周圍的天空及跑道上的擁擠問題一直引發安全疑慮。「這裡就像一個繁忙的蜂巢」,美國聯合飛行員協會的發言人表示,雷根機場附近的交通流量很大。飛機航空律師兼前飛行員布勞克爾(Jim Brauchle)則告訴《華盛頓郵報》,直升機的飛行高度不得超過200英尺,而飛機則應在500英尺左右。然而由於飛機降落時必須下降高度,因此導致相撞。對此,賴特也表示,無論如何,直升機「當時都不應該在任何高度穿越民航機的飛行路徑」,雖然與民用飛行員不同的是,軍用直升機機組人員有偏離航線的自由,但他們有義務「觀察並避開」其他飛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88424/sm-f5e39d7183c55c405180e8c9268a6e0d.jpg)
客機飛一整日降落後「驚見2屍體」 警:嚴重腐爛、身分不明
美國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班機竟藏兩具屍體!外媒報導,這架從紐約飛抵佛州的班機經由工作人員進行例行檢查時,赫然發現起落架艙居然有兩具屍體,由於遺體嚴重腐爛,目前僅知道死者都是男性,相關單位也正在調釐清死者身份以及如何「登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捷藍航空一加班機在美東時間週一晚間,降落佛州機場後,經由工作人員維護檢查,未料人員在落架艙內意外發現兩具腐爛遺體。報導引述佛州警官說法,「死者都是男性,此外目前不清楚他們的身份」,據了解,這架班機6日晚間8時許從紐約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並於當晚11點多降落在佛州勞德岱堡的好萊塢國際機場。警方透露,由於屍體嚴重腐爛,後續將偕同法醫相驗,以確認死因,對於這起事件,捷藍航空表示「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事件」,另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調查,這架A320客機當天凌晨就開始工作,先從牙買加起飛先抵達紐約,再往返猶他州鹽湖城,最後才降落佛州。除此之外,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飛機起落架艙經常成為偷渡者的藏身之處,但一旦起落架收合,內部空間會變得非常狹窄,即使人沒有被壓傷,一旦飛機達到一定的飛行高度,偷渡者也可能因缺氧而失去意識或被凍僵,目前正在釐清兩人到底是如何進入飛機。美捷藍航空起落架見兩遺體。(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86485/sm-ff765050d5d4f0e717a5ee5dcb78e4f7.jpg)
濟州航空疑遭鳥擊失事 專家揭「百克麻雀」撞機威力:像砲彈打到
南韓濟州航空7C-2216航班昨天(29日)從泰國曼谷出發,飛往南韓全羅南道務安國際機場,降落時疑遭遇鳥擊,導致起落架故障,高速滑出跑道後撞擊圍欄爆炸,造成179人罹難。專家指出,1隻重100克的麻雀與時速400公里的飛機相撞,可瞬間產生2噸重的衝擊力,相當於1顆砲彈打在飛機上。《頭條新聞》報導,專家表示,飛鳥對飛安的危害不容小覷,雖然大部分鳥類的質量不大,速度也不快,飛機卻恰恰相反。按照物理學定律,撞擊力與質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如1隻重100克的麻雀與時速400公里的飛機相撞,可瞬間產生2噸重的衝擊力,就像一顆「炮彈」打在飛機上。鳥類為何不避開飛機?專家說明,由於飛機高速飛行的特性,使得鳥擊難以被有效規避;飛機在起飛時速度極快,可達到每小時數百公里,這樣的速度和爬升率往往讓鳥群無法及時避開。由於大部分鳥類的飛行高度與飛機下降著陸、起飛爬升的高度有所重合,因此超過9成的鳥擊事件都發生在機場或機場附近空域。專家提到,當鳥類被飛機發動機吸入,會造成動力瞬間衰弱甚至喪失,現代商用飛機通常可以憑藉另外1台完好的發動機,完成至少120分鐘的飛行,足以讓飛機找到合適的備降場。如果2台發動機同時遭到撞擊,飛機的動力大部分都將喪失,只能依靠僅有的滑翔和控制能力向迫降場前進。專家分析,此次韓國客機事故中,飛機放下起落架準備著陸時,速度和高度應該都很低,此時遭遇鳥群撞擊,確實可能造成起落架某些部件發生故障,只能以沒有起落架的狀態接觸跑道,此時飛行員很難控制飛機方向。此外,影片中可見飛機的減速板和襟翼均未充分展開進行減速。至於是鳥擊造成故障或人為疏失,仍有待調查釐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79795/sm-40e2c95ae69a61ba735b2622681adadf.jpg)
健保停復保制度取消、無人機考照門檻降低 12月相關新制一次看
目前時序已經來到12月初,本月政府各單位也頒發了不少相關新制規定,其中像是台鐵開放在線上換票,讓尚未領票的乘客可以透過網路變更搭乘的車次,健保局也取消了停復保制度。除此之外,交通部也降低了無人機的考照門檻。台鐵宣布,自2日上午9點起,將推出全新的線上換票服務,已付款但尚未取票的乘客,可以在網路上變更車次或票種,免除親臨現場排隊的麻煩。但台鐵方面也提到,使用Apple Pay、Google Pay等行動支付購票的旅客,暫時還無法享受這項便利。而在泰國旅遊部分,自12月1日起,旅客入境泰國6大主要國際機場前,需先申請電子旅行授權(ETA),後續只要掃瞄ETA的QR CODE就可通關。而ETA每次申請最長停留時間可達60天,期滿後可再延長30天。在無人機考照部分,交通部先前修正「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宣布自1日起實施,其中包括放寬操作證申請年齡限制從16歲降至14歲,並將操作證效期從2年延長至3年。規費調整方面,實體檢驗合格證從250元調升至500元,新設立的專業操作證收費500元,而普通操作證則維持250元。操作人員的基本級和高級術科測驗費用也從500元上調至1200元。無人機活動申請審查費用將改採分級收費制度。對於高度不超過400呎的飛行活動,許可期限為3個月,收費1000元;若飛行高度超過400呎,或在禁航區、限航區及航空站或飛行場周邊區域飛行,許可期限為2個月,收費2000元。農政機關的飛航活動許可期限為6個月,維持500元收費。飛航公告申請審查費則為每空域500元,政府機關執行公務且使用自有無人機及編制內操作人員者可免收費用。內政部日前也宣布,自12月2日起,民眾只要帶著手機等行動裝置,到全台任一戶政事務所,就可以臨櫃申請行動自然人憑證。未來辦理各項網路服務,就可免隨身攜帶實體憑證,透過手機就能完成身分識別和數位簽章。金管會先前曾公告,自12月2日起,盤中零股交易的撮合間隔時間,從原本的1分鐘大幅縮短為5秒鐘,交易效有望因此提高。衛福部宣布,將於12月23日停止健保的停復保制度。根據衛福部統統計過去5年平均每年約有13.6萬人辦理停保,2023年更高達23.1萬人。廢止停復保制度後,預估每年可增加保費收入23.6億元,其中政府補助8.5億元,不過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也可能增加約4.7億元。健保署也宣布自12月1日起,新增7種癌症的單基因檢測項目納入給付,包括實體腫瘤的大腸直腸癌(BRAF)、黑色素瘤(BRAF)、腸胃道間質瘤(KIT+PDGFRA)及甲狀腺癌不包含髓質癌(BRAF),以及血液腫瘤的多發性骨髓瘤(原位雜合檢驗)、B細胞淋巴瘤(BCL、第17對染色體缺失原位雜合檢驗、TP53)及T/NK細胞血癌與淋巴瘤(TCR)等,預估將有9,000多名癌症病人受惠,相關經費約1億元。健保署同時也修訂「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新增妊娠糖尿病品質照護及產科醫師與助產人員共同照護服務。若孕婦在妊娠期間罹患妊娠糖尿病,可獲得胰島素注射的協助,並在生產後接受葡萄糖耐受試驗,而醫院若能讓產科醫師和助產人員共同照護孕婦,則每名個案除了原有的生產費用外,還可額外獲得12,000點的給付。預計每年將有2.1萬名孕婦受惠,相關經費約4,000多萬元。除此之外,有鑑於國際間的猴痘(Mpox)疫情仍然十分嚴重,台灣也不時傳出零星病例,因此疾管署決定自12月1日起,開放不符合公費接種資格、但經醫師評估具感染風險者自費接種猴痘疫苗。疫苗單劑費用為6,986元,完整接種需施打兩劑。目前提供自費接種的院所共有8家,分別位於6都的大型醫院或旅遊醫學合約醫院。最後便是將於14日上路的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次修法重點放在加強心理健康促進、建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強化疑似病人的通報和危機處理機制,以及引入「強制住院」等措施,以保障病患權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77376/sm-c2b336ce9affd54c5d0e8b57cc93902e.jpg)
12強/乘客沸騰!中華健兒前進東京爭冠 長榮機長廣播高喊「這句話」
由於在本次世界12強賽中順利晉級4強,目前中華棒球代表隊已於19日搭機前往日本東京,準備參加12強賽的超級循環賽。而在過程中,代表隊所搭乘的長榮航空BR-198班機在飛越東京巨蛋上空時,機長宋效賢突然透過廣播高喊「中華隊加油」,讓全機乘客都沸騰了。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中華代表隊這次前往日本東京所搭乘的航班是長榮航空BR-198班機,由宋效賢機長執飛。而當飛機飛越東京巨蛋時,宋效賢機長在廣播中先以中文報告當時的氣象狀況、飛行高度等資訊,後續在廣播中突然大喊「中華隊加油」,之後便用英文重複廣播。而宋效賢機長這番鼓舞,也讓整個機艙歡聲雷動。後續宋效賢機長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不僅是一位資深飛行員,更是一位狂熱的棒球迷。他在2012年開始擔任飛行員前,曾在ESPN擔任記者工作。宋效賢機長也表示,自己已經觀看了中華隊的三場比賽,而且這三場比賽中華隊都取得勝利。他甚至在觀看完中華隊對戰古巴的比賽後立即就寢,為隔天執飛東京的航班做準備。宋效賢機長也提到,雖然因為必須執行返台航班,所以無法親臨東京巨蛋為中華隊加油,但後續會透過電視轉播持續支持球隊。因此他才透過廣播的方式,將祝福送給中華代表隊成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76583/sm-67974895516992ee0e14b83474b92a72.jpg)
無人機考照門檻降低至14歲 操作證有效期限延長1年
交通部近日公告修正「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針對無人機操作證申請條件和收費標準進行多項調整。新規定將於12月1日起實施,其中包括放寬操作證申請年齡限制從16歲降至14歲,並將操作證效期從2年延長至3年。而本次規則修改最快於12月1日上路。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除考照年齡下調外,在規費調整方面,實體檢驗合格證從250元調升至500元,新設立的專業操作證收費500元,而普通操作證則維持250元。操作人員的基本級和高級術科測驗費用也從500元上調至1200元。屆時無人機活動申請審查費用將改採分級收費制度。對於高度不超過400呎的飛行活動,許可期限為3個月,收費1000元;若飛行高度超過400呎,或在禁航區、限航區及航空站或飛行場周邊區域飛行,許可期限為2個月,收費2000元。農政機關的飛航活動許可期限為6個月,維持500元收費。飛航公告申請審查費則為每空域500元,政府機關執行公務且使用自有無人機及編制內操作人員者可免收費用。民航局表示,新制將分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今年12月1日開始,主要涉及證照、測驗、檢驗及活動等收費標準的調整,同時輔導業者完成無人機相關安全檢測。第二階段將於114年12月1日實施,屆時市面上販售的無人機必須通過資安檢測、商品檢驗和型式檢驗並完成登錄。第三階段則訂於116年12月1日起實施,配合無人機註冊2年效期,法人活動將禁止使用未完成檢驗及登錄的無人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70954/sm-1af47e7eb1cff78bc88a5f4648bfaa4a.jpg)
飛行過程中「駕駛艙窗戶裂開」 ANA航班急返大阪機場
全日空(ANA)一架由大阪機場飛往鹿兒島機場的航班,因為在飛行過程中,駕駛艙右側窗戶在出現裂痕,航班也因此緊急返回大阪機場,好在整起事件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機上66人均安然無事。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全日空表示,整起事件發生於21日晚上8點20分左右,當時全日空551次航班正飛越岡山市上空,飛行高度為6400米。而在此時,駕駛艙右側的窗戶突然出現裂痕,機長發現後,立即決定返回大阪機場。後續該架航班於晚間9點7分安全著陸。全日空表示,這架班機上共有62名乘客及4名機組人員,所幸所有人都沒有受傷。事後,這些被滯延的乘客被安排搭乘22日的替代航班前往目的地。報導中提到,這次發生意外的飛機為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製造的DHC8-402,現在有關部門已對該飛機的損壞情況展開調查。全日空表示,裂痕出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的技術分析來確定是否與飛行過程中的外力有關,或者是由於機體老化等因素導致。全日空強調,會全面檢查相關飛機的安全狀況,確保乘客的飛行安全。有航空專家表示,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會因為壓力變化、高速飛行而承受外部衝擊,這些衝擊量能的確有可能導致窗戶產生裂痕。但現代飛機的駕駛艙窗戶大多採用多層強化設計,即便其中一層受損,仍能保持整體的飛行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68195/sm-d1f45a2ebe4c7e2f92a3ac64c0b25720.jpg)
時周揭密/空戰英雄柳哲生4 機翼長在臂膀上
編按:為迎接雙十國慶,CTWANT特地找出過去刊登於《時報周刊》的國軍英勇戰史報導,此篇刊登於民國74年11月24日第404期《時報周刊》,描述距今87年前的筧橋空戰。此系列全部以原始文章內容呈現,為方便讀者在網路上閱讀,此系列中有整段文字上下引號,即代表柳哲生將軍口述,其它均為當時撰稿者葉言都整理報導。在抗戰期間,柳哲生以精湛的飛行技術駕駛極難操縱的俄製飛機,並且在烽火中屢建奇功,機靈得彷彿運用他的手足,便將日本空軍打得零零落落!俄製飛機/頭大尾小的俄機,人們稱為「小蒼蠅」,蘇俄賣機給我國實則另有居心…「民國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我離開南京,經過漢口、西安,到蘭州,住在一座已經停工的「民生工廠」。十月中旬,俄國飛機抵達,有I15和I16兩型的戰鬥機。I15是雙翼機,小轉彎靈活,但速度很慢。I16是木製機身的單翼機,速度極快,超過霍克三和日本九六式,但油料有限,只夠飛行一小時四十分鐘,而且煞車極為靈敏,剛操縱時很不習慣。」「蘭州機場跑道上滿布圓形的小石頭,而I16沒有尾輪,尾部只有一根鐵扒,降落時靠它拖在地上摩擦,如果不小心碰到圓石,飛機往往在地上旋轉,使得輪柱折斷,是它的缺點。」「當時空軍裡管這種飛機叫「小蒼蠅」,因為它頭大尾小,飛起來像個蒼蠅的樣子。」自從抗戰全面爆發以來,中國空軍以劣勢作戰,飛機耗損很大,又難以補充,幾個月下來,轟炸機所剩無幾,戰鬥機也到了拆兩、三架拼成一架的地步。當時世界列強對中日之戰多持觀望態度,也不出售武器給中國,只有蘇俄,別有居心地賣了幾批飛機,就是中國空軍通稱E十五、十六的I十五、十六。蘇俄售予中國武器,並非特別偏愛中國,只因這是蘇俄世界戰略的一部分。原來蘇俄對東方的外交,樂於見到日本對中國用兵,如此一方面可以把日軍主力吸往南方,不致威脅到西伯利亞,一方面可以使中國共產黨在中日戰爭中坐大。但是蘇俄又怕中國抵抗不住日本,很快被打垮,或者中國內部的親日投降派如汪兆銘等抬頭,於是制定出有限度的售予中國重武器,使中國得以抵禦日本,拖延戰爭為長期的政策。何況,這批飛機並非贈送,都是蘇俄高價賣給中國,由中國以棉花等物資抵帳的,順便還可以做一筆賺錢的武器生意。俄機I16全貌,請注意它沒有尾輪。(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蘇俄空軍/他們在夾克裡放著大硬餅還掛了水壺,以防在沙漠中迫降…「接收飛機的時候,俄國人也來了很多。他們有三種,一是駕運飛機來的人員,二是訓練及保養人員,三是志願隊的飛行員,有的飛轟炸機,有的飛戰鬥機。」「俄國飛行員給我的印象是反應不夠靈活,一切動作都按照操典教科書來,不知變通,可能是在共黨統治之下,各人個性難以發揮的原故。他們駕機東來時每人飛行夾克裡放著一大塊硬餅,旁邊掛個水壺,以防在中亞沙漠中迫降。據說I16即使由他們自己飛到中國來,在半路上也幾乎毀損了一半。」在那個時代,柳哲生能對蘇俄空軍觀察入微,實在極不容易。有與美軍相處經驗的人,不妨把俄軍和美軍比較一下,就可以感覺到這個經濟落後、軍力強大的共產政權,是怎樣的影響了它的人民。咬住日機/柳哲生駕著I16,在漢口西北方擊落了一架日本的九六式戰鬥機…「我們在蘭州做I15、I16的基本訓練,但是蘭州機場灰土大、圓石多,環境太差,那年年底就調往襄陽,繼續秘密接受俄國飛機的戰鬥訓練,到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完成,立即調漢口。」「二月十八日中午正在漢口機場吃午飯,忽然警報大作,我們立刻駕著I15、I16升空攔截,在漢口西北方碰上一批日本的九六式戰鬥機,爆發一場大戰。我咬住一架日機猛烈射擊,終於把它擊落,是飛I16以來的第一次戰果。」二一八空戰是中國空軍以俄國飛機對抗日本的首一戰役。此役擊落日機四架,包括當時日方領隊的十二航空隊隊長金子大尉在內,可是我方也被擊落及擊毀五架,第四大隊代理大隊長李桂丹也被擊落殉國。柳哲生在這天則大發神威,獨力擊落一架,又與三架友機合作擊落一架,登記戰果為一.二五架。抗戰後中國空軍計算戰時擊落的敵機數目以登錄戰果,做得非常嚴格。方法是先看每次出任務回來,各飛行員報告的戰況,凡有宣稱擊中敵機的,再與當時地面發現的墜毀敵機比對,符合的才計入戰果。如果同時有幾個人宣稱擊中,則戰果平均分攤計算,所以除非情況明顯,否則常常出現小數點,二一八這天就是如此。柳哲生的戰績紀錄中,甚至有0.0四架的,這是當天有二十五架飛機都曾開火,但地面只發現一架日機殘骸的計算結果。這種方法雖然呆板保守,但當時的飛機沒有與槍同動的空中照像機,證據缺乏之下,也只能這樣判斷;所以中國空戰英雄擊落敵機的數字,都可能有被低估的現象,因為有的日本飛機墜落在海上、河上、荒山裡,無法找到,因之戰績無法承認登記。雙翼的I15,飛行時所攝,此型飛機動作靈活,但速度太慢。(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英雄風範/在空中,柳哲生放過一個搖手乞憐的日軍,他不打手無寸鐵的敵人…「四月二十一日,我奉命掩護蔣委員長座機自漢口飛往鄭州。當天出動戰鬥機六架,在座機上空掩護,安全抵達鄭州,沒有遇到日本飛機。」「五月三十一日,日本大編隊的戰鬥機出現,為他們的轟炸機炸漢口開路,我方中、俄飛行員都升空迎戰,出動了四十多架。」「激戰中我擊中一架日本飛機的油箱,它冒煙著火,飛行員跳傘。我飛近觀察,這個日本人見了我驚慌失措,在空中連連搖手,意思是求我不要對他射擊,我繞著他飛了一圈,掉頭而去,另找其他的日本飛機打去了。」抗戰時期上下一心,不畏艱險,尤其蔣委員長的沉著勇敢,領導了大家,這可以由他在只有六架戰鬥機掩護下飛往前線觀察看出。五三一空戰是日本戰鬥機的一次大敗。此役雙方純粹以大量的戰鬥機纏鬥,結果是九比二,我方大勝,跟在日本戰鬥機後面的轟炸機隊,也因為前面戰敗而沒有轟炸就退回,未能達成任務。柳哲生在這場戰役中表現了他英雄的風範,放過了那個在降落傘上飄盪,手無寸鐵的敵人。這個僥倖碰上他的日本人後來命運如何,柳哲生說,這個日本人還是沒有逃過,聽說他一落到地上就被我們的農民你一拳我一腳的打死了,這些農民一心抗戰,要打日本人,不要說日內瓦公約之類的東西聽都沒有聽過,口供情報都恨得不知去問。單機攔截/日機五十四架出現重慶上空,柳哲生單機迎上,擊落兩架日機…「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常常從重慶單機出夜間任務,我也漸漸摸到了訣竅。」「日本轟炸機通常以五十四架編隊,開著航行燈飛到重慶外圍才關燈降低高度,預備投彈,我就不開燈在重慶以東巡邏。發現日機的燈光時,以我機的左側迎上去,從日機右側接近,因為I16的排氣管向右,這樣可以避免他們發現排氣管的火光,接近到射程時立即開槍。」「二十九年七月十六日晚上,我又單機在重慶東南碰上日機大編隊,這次是在近距離迎面遇到,我一看前面一片燈海,馬上衝過去,一面不停的射擊,到快撞上對方領隊機時才猛推機頭,從它們的下方閃過。這天由於日本飛機編了密集隊形,我盲目的快速射擊,竟擊落它們兩架。」這晚五十四架日本重轟炸機,竟被柳哲生單機衝散,沒有達成夜間轟炸任務,還損失兩架,柳哲生的勇敢善戰,表露無遺。柳哲生操縱I16飛機,就像揮動他的手臂一樣輕鬆。(圖/翻攝自時報周刊)降落傘炸彈/我軍以小降落傘帶著小炸彈,在日本飛機上投落爆炸…「後來日本飛機實在太多,就有人想出降落傘炸彈的辦法。用一具小降落傘帶一枚二十公斤的小炸彈,一架飛機帶八具傘,設法飛到大編隊敵機的上空,投下降落傘,炸彈裝幾秒鐘的定時裝置,在敵機上面爆炸,殺傷力很大。」「我先以我們派出的靶機當作目標,練習投降落傘炸彈一星期後,就出這項任務了。」「二十九年八月九日,第一次試驗。我從他們的右方飛到他們編隊頂上,降落傘炸彈投下之後果然成功,炸彈在他們頭頂上爆炸時,他們全都嚇了一大跳,立刻紛紛四散飛開,重慶又免掉一次被轟炸。」「八月十六日第二次出擊,這次運氣更好,降落傘炸彈爆炸後,日本飛機又四散分開,我咬住一架落單殿後的敵機,追了一陣後把它擊落。」日本對重慶不分均軍事、平民目標的濫行轟炸,顯示其政略、戰略已陷於狂戰,因為通常兩國作戰,面積小人口少的一方一定要縮小打擊面,製造對方內部分裂,所以通常不攻擊對方平民。日本不分青紅皂白的濫炸只造成中國大後方人民更加同仇敵愾,一致抗戰而已。戰爭也是對人類智慧絕好的刺激,許多新發明,甚至怪招奇計,都在戰時出現。中國在抗戰期間物資缺乏,不得不自力更生,創造發明,由降落傘炸彈可見其一斑。高空護航/柳哲生與李宿光飛進日本陣地,在炮火中成功地掩護了俄機…「六月中旬我調往南昌,擔任機場警戒。當時俄國志願隊以南昌為基地,轟炸隊經常攻擊結集在馬當一帶的日本軍艦。」「俄國轟炸飛行員對掩護他們的俄國戰鬥機不滿意,有一次找我們替他掩護,並且訴苦說日軍高射炮火很強。我知道以後就找了僚機李宿光,決定好好幹一下。」「六月二十七日我們先起飛,掩護俄機轟炸。我帶了李宿光直飛日本陣地上空,日軍立即開高射炮射擊,我們則一面繞圈子,一面慢慢提升高度,由三千公尺爬到五千公尺,日本炮火追著我們打,引信全都調到五千公尺,這時俄國轟炸機正好安然通過目標投彈,日本高射炮都在他們兩千公尺以上爆炸,他們毫髮未損。」依照空軍戰術法則,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是防備對方戰鬥機的攔截,只要轟炸機沒有受到對方戰鬥機的攻擊騷擾,就算達成任務。呆板的俄國戰鬥機即依此準則行事,也難怪頭腦靈活的柳哲生冒險引開日軍高炮,為俄機護航成功後,這些俄國人把他抬起來歡呼了。中國空軍的I16。(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警戒任務/日本對重慶採取猛烈的空中攻擊,每當月夜,日機突然出現…「七月到十一月,我第二次接收俄國飛機,這次到了新疆哈密才接到。哈密那已經非常冷,我們接受了無線電訓練後,回到重慶,擔任警戒。」「那時只有領隊機裝有無線電,每人賦予一個代號,我的是『九妹』,不知他們怎麼取的;飛行高度則以幾層樓為代號,而且每天換,例如「五樓」前一天指五十公尺,後一天可能指三千公尺。」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武漢淪陷,政府遷往重慶。日本對重慶採取猛烈的空中攻擊,他們把新銳的九七式重轟炸機大量調來,以大編隊方式轟炸,通常是白天派出偵察機偵察,晚上出動轟炸機,使中國缺乏夜戰設備及能力的空軍,不易捕捉到他們。只要是陰曆初八到二十二有月亮的晚上,必然出現。於是中國空軍裡少數長於夜間航行的飛行員,就必須常常在晚上以幾架,甚至單機攔截。壁山空戰/日本發展出零式高性能戰鬥機,壁山空戰中,我機被擊落十六架…「二十九年冬天我又到哈密接機,三十年五月才回四川。回程路經蘭州,正好碰上空襲警報,我又是落地後沒有停車就立刻起飛作戰,擊落敵機一架,也是我的最後一架戰果。回到四川後改駐成都,不久,日本的新型戰鬥機零式出現,我空軍第一次在壁山上空遭遇,發生空戰,我方損失頗重,以後如果判明有零式機攻來時,我們大多奉命起飛避戰,以免無謂損失。」日本研究了幾年的高性能戰鬥機,終於在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0)完成,正逢日本皇紀二六00年,故名零式,次年首先應用於中國戰場。零式速度既快,動作又靈,是當時最精良的戰鬥機。珍珠港事變後美軍飛機曾吃過它很大的苦頭,跟它交過手的美軍飛行員形容它:「我全速前進時,零式還可以繞著我打圈子飛。」三十年九月十三日壁山空戰,我機在敵情不明下被擊落十六架,加上毀損的超過二十架,迫使中國積極尋求高性能戰鬥機。幸好不久美日開戰,美國終於開始援華,賣給中國一批P40和P43戰鬥機。日軍轟炸蘭州時,由機上所攝。地面上設施,包括省黨部、軍長宿舍、給水槽、中央市場等目標都被日人標出。(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英雄受傷/美國以有問題的飛機售予我國,柳哲生試飛時,卻摔落重傷…「三十一年初我奉命到印度喀拉蚩接收P43(當時印度、巴基斯坦並未分治,都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誰知這批P43是美國原來賣給英國的,英國人試飛後發現有問題,不動聲色的退貨,美國就把它轉賣給中國。」「我在四月十三日試飛,本想加滿油後飛一小時,測驗它的耗油量,不料飛了四十五分鐘左右發動機熄火,飄降時又難以控制,撞上喀拉蚩機場旁的樹叢,我前額骨撞裂昏迷,住院一個多月才好。」「後來失事的人愈來愈多,美軍自己也有,經詳細檢查,發現P43的橡膠輸油管品質脆弱,極易斷裂漏油,引發火災而失事。」「我出院後回國,經過半年的養傷,改入參謀學校,畢業後被英國教官留下來擔任教練,直到抗戰勝利。」以柳哲生的機警靈活,在抗戰最艱苦的時期鏖戰四年,僅在二十九年六月十二日被日機砲彈破片擊中左腿輕傷一次,想不到卻因為P43飛機的設計不良而摔落重傷。柳哲生出院後雖曾再三請纓,希望重任戰鬥機飛行員,卻未為上級批准,也失去了再擊落敵機的機會。否則以他的技術來駕駛抗戰後期性能不遜於零式的P40,和超過零式的P51,他必然會再添戰果的。以我國空軍較為保守的統計方法,柳哲生空戰四年多,擊落日機八.六架,如果依日本方面的承認和計算,與英、美航空史家的著作,則他的戰績為擊落日機十一.三三架,擊沈日本運輸船一艘;不論根據哪一種統計,他都是高居第一位的中國空戰英雄。這位中國第一的空戰英雄,歷年榮獲勝利勛章、乾元勛章、復興榮譽勛章、忠貞獎章、雄鹫獎章、彤弓獎章、一等宣威獎章、光華獎章、陸海空軍獎章、楷模甲二獎章、懋績甲二獎章各一座,另有一座九星星序獎章,則代表了中國空軍迄今為止無人能及的榮譽,因為這座獎章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被他擊落的一架敵機。這位現年七十二歲(編按:當時民國74年),仍然精神健旺,動作敏捷的老兵,當年煥發的英姿依稀浮躍,正如日本方面的描寫:柳哲生駕駛I16這些難以操縱的飛機,就像運用他手足一樣的靈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64041/sm-ef1a8e6e059dcf475a987abe502a9e19.jpg)
澎湖人收國家警報「以為又有空難」 見文末7字氣炸:是要嚇死誰?
澎湖許多民眾今(19)日下午14時40分收到國家警報,開頭寫著一架飛機墜毀於澎湖海岸,造成大量傷亡,震驚又發生空難惡夢,直到有人細讀警報才發現文末有7字「以上為測試訊息」,原來只是縣政府為了演習做測試。怎料,有很多在地網友氣炸,質疑為何不把「測試」放在開頭,使不少人驚慌失措。媒體人老高在臉書粉專「老高漫談」分享澎湖今日進行演習的消息,演習是以「空難」為主軸,進行大規模災害救災動員演練,參與的單位包括澎湖全縣陸海空軍、警察、消防及醫療院所人員,另外高雄市、屏東縣消防局也跨海來支援搜索及救援。怎料,澎湖縣政府在下午14時40分向澎湖民眾發布國家警報,內容寫到「一架飛機遭遇西南氣流及瞬間強風影響,墜毀於海巡署艦隊分署第八海巡隊附近空地,造成大量傷亡」,請民眾勿靠近災區並疏散避難至安全場所。有不少在地人趕到現場,才被老高告知是演習,警報最後有提到是測試。後來有不少人細讀警報內文,才發現文末有7字「以上為測試訊息」,讓接獲警示的民眾請荒驚慌;國家警報測試意外造成許多網友不滿,更痛罵「是要嚇死誰?」,大多數人認為測試訊息幾字應該放在開頭,因為不是所有澎湖居民都知道是演習,在國家警報狂響,情急之下只看前面幾句話,根本不知道只是演習。據了解,澎湖縣這次空難演習,假設的情形是載有144人的班機因故墜於海八附近空地,還波及民宅、工廠、車輛和道路,造成大量傷亡(92名死亡及232名受傷:14重傷、24中傷、194輕傷)。距今最近的一起澎湖空難,是在2014年7月23日一架復興航空GE─222班機準備在澎湖馬公機場降落,遇到雷雨交加和猛烈風勢,錯過進場時機便申請重飛,卻在重飛後偏離航道,飛行高度不足下,墜毀於機場東面的湖西鄉西溪村,波及11棟民宅,最終造成49人罹難,9人輕重傷,且地面也有5人受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58431/sm-42b8157e45bae05616a40259f70104de.jpg)
風機亂楓港1/恆春半島年數十萬猛禽過境 開發商調查「一隻都無」惹眾怒
屏東恆春半島是候鳥南遷過冬必經之路,每年都有灰面鵟鷹、赤腹鷹和伯勞鳥等數十萬隻珍貴嬌客過境,也是賞鳥人士眼中的最佳景點,而「屏盛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預計在鳥類必經地、枋山鄉楓港溪建置10支風力發電機,並委託「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評估,最終卻顯示當地沒有任何猛禽出沒,愛鳥人士質疑該公司的調查刻意避開候鳥過境時間,對此結果難以接受。8月16日中午,恆春「鳥類達人」蔡乙榮帶著記者登上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舉目所及的遼闊海景讓遊客驚嘆連連,他的目光卻一直放在天邊翱翔的黑點。「你現在聽到的是小彎嘴畫眉的聲音,秋天就會看到過冬的候鳥從這裡過境。」蔡乙榮說,他原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而他入職時,恆春當地獵捕鳥類盛行,獵人們總會捕獵伯勞鳥販售,或是濫捕過境猛禽送到日本製作標本,他為提升民眾保育意識,1988年開始調查並蒐集當地鳥禽資料。楊麥公司負責人楊程欽在7月的環境說明會中公布調查結果,直指未見猛禽過境,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圖/翻攝枋山風力發電計畫公開會議會議紀錄)蔡乙榮說,當時資料欠缺,一切都只能土法煉鋼,從不斷試錯中累積經驗,他曾經長達2個月不曾放假,也曾天不亮便到觀鳥點等候,最終摸清每種鳥類的習性,濫捕歪風也得以扭轉。在30多年的勸導下,多數民眾放棄捕獵,過境鳥群終於得到一線生機,數量因而顯著提升,從早年每年數萬隻達到如今的數十萬隻,當中更包括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天候佳時還會「爆量」,天空中同時有上萬猛禽過境,形成「鷹河」壯觀景緻,而蔡乙榮與愛鳥人士半甲子的努力卻被開發商「視而不見」。記者調查,屏盛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有意於恆春半島最北部的枋山鄉發展風力發電,規劃在楓港溪下游設置10座風力發電機組,每座風機基座最大使用面積為660平方公尺,風機單機容量為4到5 兆瓦,總裝置容量40到50 兆瓦。開發商遵照法規,請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生態調查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於7月9日召開者環評說明會,強調風機不會與農漁業爭地,更不會影響生態,但楓港溪是過境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處,開發商的說法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鳥類達人蔡乙榮在恆春觀察鳥超過30年,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圖/方萬民攝)根據楊麥的生態調查結果,在風機案場附近共記錄 14 種稀有植物,大多為人為栽植,鳥類目視則記錄到台灣畫眉、紅尾伯勞、烏頭翁、領角鴞、大冠鷲、東方蜂鷹及鳳頭蒼鷹,最多的則是烏頭翁,過境候鳥則「一隻都無」,報告曝光後瞬間引發炮火隆隆。屏東縣野鳥協會理事吳正文表示,鳥類過境時間為每年的9月、10月,開發生的調查時間卻是在2023年11月、2024年1月、3月和6月,堪稱「完美」的避開了鳥類春秋往返的遷徙期。而開發單位聲稱機組總高度在119公尺到180公尺間,是最高能飛到1800公尺的赤腹鷹,以及平均飛行高度在300至500公尺的灰面鵟鷹能輕鬆飛過的高度,且雷達顯示鳥類飛行軌跡與風機衝擊、葉片掃略範圍重疊度不高,此說法同樣也無法說服大眾。二級保育類動物灰面鵟鷹在每年10月前後過境台灣,平均約有10萬隻,楊麥生態公司報告中卻一隻未見。(圖/蔡乙榮提供)「10支風機把鳥遷徙的路徑都擋住了,全台灣關心生態的人都無法接受。」吳正文提到,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看狀況停下夜息,恢復體力後再繼續往南,而起飛落降時的高度就有可能無法飛過風機,倘若這10支風機真的建置,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算。「我們不反對綠電,但真的要慎選地方。」蔡乙榮說,如今台灣往往以經濟發展為最大考量,忽略了開發之後大眾所要付出的成本,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48471/sm-6068da3e54ed524a74a4969943b90993.jpg)
日本海上自衛隊「2架直升機」墜海 防衛省曝「事故主因」
日本海上自衛隊2架「SH-60海鷹」(SH-60 Seahawk)直升機於今年4月20日在伊豆群島的鳥島附近墜海失聯,最終導致機上8人全數罹難。如今日本防衛省也於9日指出,調查結果顯示,事故的主因是雙方機組人員缺乏良好的溝通配合,才會引發碰撞事故。據《每日新聞》的報導,該起直升機碰撞墜海事故發生在4月20日晚上10時30分左右,當時2架「SH-60海鷹」分別為「伊勢號直升機護衛艦」攜帶的8416號機和「霧雨號直升機護衛艦」攜帶的8443號機,正在伊豆群島的鳥島以東海域進行夜間反潛訓練。最終該起事故導致機上8人全數喪生。日本海上自衛隊事後回收了飛行記錄器,並調查分析了飛行軌跡、機內對話等資訊。如今,防衛省也在9日宣布,調查結果顯示,2架直升機當時正飛往同一目標區域,所以2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和航跡有所重疊,導致8443號機的前部和8416號機的左側正面相撞,其中1架於晚間10時38分失去聯繫,並在1分鐘後送出緊急訊號,大約25分鐘後,另1架直升機在11時4分失聯。但防衛省指出,事故並非肇因於飛機故障,而是2架直升機的機組人員缺乏良好的溝通配合,雖然透過碰撞發生前2分鐘左右的錄音可以聽到,雙方都確認了彼此的位置訊息,但事後並未得到充分確認和資訊共享,也沒有採取任何避免飛在同一高度和航跡的具體行動。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已制定防止類似事件發生的應對措施,並確保機組人員保持警惕,未來將計畫逐步恢復多架直升機的訓練飛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44992/sm-19a8537d0dfca66a01ebb651c08b2230.jpg)
大韓航空機體增壓系統異常 13名乘客遭緊急送醫
韓國仁川機場一架原定於22日飛往台中的大韓航空「KE-189」班機,在當天下午3時30分起飛後,機組人員發現機體增壓系統異常,立即降低飛機高度,並在濟州島附近海域盤旋數圈後決定緊急返航。期間氧氣罩自動落下,機組人員迅速指導乘客佩戴氧氣罩。最終有15名乘客出現耳膜疼痛等症狀,其中13人被送醫,目前機組人員和乘客均無生命危險。根據《韓聯社》的報導,這架波音737 MAX 8的KE-189班機載有125名乘客,於韓國時間22日下午3時30分,從仁川機場起飛,然而在起飛約50分鐘後,機組人員在濟州島上空發現飛機增壓系統異常,由於增壓系統負責調節飛機內部的壓力,飛機在濟州島附近海域盤旋數圈後,情況仍未改善,最終決定緊急返航。報導中也指出,飛行過程中氧氣罩自動落下,機組人員也迅速指導乘客佩戴氧氣罩,並開始降低飛行高度,然而在下降過程中,仍有15名乘客出現耳膜疼痛和過度換氣的情況,最終13人被送往醫院治療,所幸目前情況穩定。大韓航空表示,正在調查事故原因,並為受延誤影響的旅客提供一晚住宿。由於台中機場有宵禁限制,班機無法在當晚起飛,因而重新安排於23日早上10時30分的班機前往台中。事實上,搭飛機時由於氣壓變化,會引起耳朵疼痛,特別是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而飛機增壓系統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和維持機艙內的壓力,使其保持在一個舒適且安全的水平,當飛機在高空飛行時,外部氣壓和氧氣濃度都會顯著降低,增壓系統的存在是為了模擬地面或較低高度的環境條件,從而保護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健康和舒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39625/sm-d86996a265f25016f1c5bdcc1e1564b9.jpg)
超危險!動力飛行傘飛進城 宜縣府:全縣都禁止
有民眾在宜蘭縣三星鄉、員山鄉玩動力飛行傘,遭質疑都飛到住宅區了,真的很危險,不怕被電死嗎?還有民眾紛紛詢問在宜蘭哪裡可以玩飛行傘,縣府交通處27日強調,宜蘭全縣無民航局核准團體及飛行場域,可依《民航法》對違規者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1名住三星鄉的羅小姐25日下午5時30分,在家裡突然聽到外面有轟隆隆聲響,走出去看到天空有飛行傘,不僅發動機聲音很大,飛行高度最低只有約4層樓高,陸續出現2、3架飛行傘,忽高忽低,看了不禁捏把冷汗。飛行傘遨遊天際被拍下影片PO上網,民眾留言詢問宜蘭哪裡可以玩,不少人也痛批都飛到住宅區,真的很危險、不怕勾到電線被電死嗎?甚至有人指員山鄉住宅區上空也曾看見飛行傘,直呼飛行傘違法,請PO文者趕快檢舉。警方獲報後至現場勘查飛行人員身分,並將資料移交給交通處。交通處長黃志良表示,根據民航局公告,目前核定超輕型載具活動的空域,僅有苗栗、大鵬灣、花東地區、不老溫泉、南華賽嘉、大鵬灣與南華賽嘉間銜接空域、澎湖望安地區等地,其他非核定地區內駕駛超輕型載具即屬非法飛航,縣府也將審查起降場地,是否符合土地使用規範。黃志良說,經查確認宜蘭縣並沒有民航局核准的動力飛行傘團體和飛行場域,會將警方蒐證資料移交民航局,依《民航法》可對載具所有人、操作人、活動團體或超輕型載具製造廠,予以警告或處6萬以上、30萬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停止活動或廢止超輕型載具操作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6404/sm-9dde3562f91510b72e20507242b7fc71.jpg)
金門外來種藍孔雀氾濫 政府祭獵殺令
民生與生態兩難!金門縣可見成群的外來種「藍孔雀」漫步林間,晨間或黃昏之時,亦可聽聞此起彼落的叫聲,本該是生態美景,卻成金門人的夢魘,不僅造成農損、危害原生種生物,甚至影響飛航安全,據官方統計金門已逾2000隻,且數量持續攀升,縣府祭出賞金,狠心執行獵殺令,但愛鳥人士卻直呼「美麗的錯誤!」盼能有更好的對策。金門縣建設處指出,「藍孔雀」是原生於南亞的大型雉科鳥類,主要棲息於丘陵地區的疏林地帶,偏好靠水域環境,在台灣與金門地區無原生族群,只有人為圈養觀賞。1999年丹恩颱風來襲,把金門畜試所飼養藍孔雀的圍籠吹毀,造成籠中14隻個體全數逃離野外,因其體型龐大在當地缺乏天敵,加上農地多食物充沛、廢棄營區林立供其棲息,20年過去已繁衍成龐大野生族群,數量更暴增至逾2000隻,且仍倍速增加中。長期關注金門生態議題的縣議員董森堡表示,藍孔雀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偷吃高粱、地瓜、馬鈴薯等農作物造成農損,也會吃其他禽鳥類的卵、青蛙、蛇、蜥蜴等物種,造成生態危機;而每年4月起進入繁殖期,晨時或夜間高頻率的求偶叫聲,有點像貓叫或嬰兒的哭聲,擾人清夢。他特別提及,藍孔雀飛行高度可達4至5公尺,萬一誤闖機場跑道影響飛安,後果更不堪設想。縣府為控制野外藍孔雀族群,向農業部爭取經費,委託廠商架設野外陷阱捕捉移除,亦給予每隻收購金600元鼓勵民眾自行參與捕捉,但因預算有限,加上藍孔雀移動速度快、又會飛行,獵殺不易,獵捕速度根本趕不上繁殖速度,盼中央與地方能盡快找出有效的解決策略。當地民眾感嘆,許多農戶飽受困擾,農作物收成減少,且晨間尖銳的求偶叫聲擾人清夢,民眾只能打1999專線,盼縣府好好處理。儘管金門民眾支持獵捕藍孔雀,但看在賞鳥人士眼裡卻只能搖頭感嘆,認為牠們在金門成災是個「美麗的錯誤!」若能像大陸有廣闊腹地,可結合觀光圈養還能減少殺生,藉此創造出另類遊程,帶動金門觀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21371/sm-5fc0e0c0e123c6e91ab060208b71c3ba.jpg)
屢次出包!美國航管局又發現波音客機有「安全問題」
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Boeing)近日發生多起飛安意外,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檢查後發現,波音787與737 Max兩型號之防冰系統均有安全問題,恐在飛行途中讓引擎結冰故障。在年初的機艙門脫落意外後,FAA針對已發生多次事故的「波音737Max」與「波音787」兩型號執行安全檢查。檢查後竟再度發現,兩者防冰系統均存在安全隱患,737 Max機上用於操縱防冰系統的面板出現異常,可能導致引擎於飛行途中失去推力;787的防冰系統則有零件損壞,恐造成引擎進氣口受熱損毀。波音聲明回應,將針對兩個型號共315架飛機的防冰系統進行檢修,並延後訂單交付時程。由於客機飛行高度多介於8000至12600公尺之間,氣溫極低;加上飛機穿越雲層時接觸大量水氣,易在機翼等處形成積冰,徒增機身重量並削弱推力,導致飛行速度減慢甚至失速,因此防冰系統保持正常運作乃飛航安全中格外重要的一環。然而,由於防冰系統僅屬於潛在飛安隱患,FAA並未立即勒令兩型號的飛機停飛,但要求波音公司提出品管改善計劃,以應對年內接連不斷的飛安危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311234/sm-a173e145e2fab1577865ebe0c5f02ad2.jpg)
空調故障導致乘客感受機艙壓力變化 新航波音787起飛2小時後折返
新加坡航空10日一架SQ600、從樟宜機場飛往南韓仁川機場的航班,因為空調零件發生故障,導致機艙內部份乘客明顯感覺到壓力變化,航班在起飛2小時後緊急返回樟宜機場。根據航班追蹤平臺FlightAware資料顯示,該架航班於10日上午8點40分起飛後,約在起飛1小時18分後,飛機的飛行高度突然從1萬1826公尺持續下降,之後便直接轉向,向著樟宜機場飛行,之後於12點40分順利返回樟宜機場。之後新加坡航空表示,這架波音787-10夢幻客機(Dreamliner)是因為空調零組件發生問題,飛行員一開始先是降低飛行高度,嘗試重新啟動空調零件,結果導致機艙內部份乘客明顯感覺到壓力變化。新加坡航空表示,飛行員後來基於安全起見,決定讓整架航班返回樟宜機場。而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飛機並沒有發生快速失壓的情況。而旅客雖然遭到耽誤,但新加坡航空也在10日下午2點30分安排乘客再次登機,更於南韓時間晚間9點57分(新加坡時間晚上8時57分)順利抵達南韓首爾仁川機場。報導中也指出,這架航班採用的波音787-10夢幻客機(Dreamliner),機齡僅有3.6個月,是屬於剛上線服役沒多久的超新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