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
」 胰臟癌突罹患膽結石…他疑「深夜看吃播」害的 醫生揭真相:恐有2隱憂
很多人習慣看「吃播」影片,看著美直播主們在鏡頭前大快朵頤,感覺既解饞又解壓。不過,最近有大陸網友分享了自己罹患膽結石的經歷,他嚴重懷疑病因就是經常晚上看「吃播」的緣故。醫生表示,深夜看吃播影片不會直接誘發膽結石,然而過度沉迷可能對人體產生一些間接影響,從而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九派新聞》報導,最近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罹患膽結石的經歷,他嚴重懷疑病因就是經常晚上看「吃播」的緣故。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醫師朱嶺表示,深夜空腹觀看「吃播」影片並不會直接誘發膽結石的形成。然而,過度沉迷「吃播」可能對人體產生一些間接影響,從而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朱嶺說明,過度沉迷於這種虛擬的食慾滿足中,可能刺激生理上的食慾大增,加劇人體對食物的渴望,從而促使人們做出非理性的飲食選擇,比如過量進食或選擇不健康的食物。醫生進一步解釋,除了心理風險外,深夜看吃播影片對腸胃健康也是大挑戰,因為當眼睛和大腦接收到進食信號時,也可促使胃酸分泌。在沒有任何食物攝入的情況下,過多的胃酸會損傷胃黏膜,長期如此會使消化功能陷入紊亂,增加急性腸胃炎的風險。
北部校園爆百日咳群聚!再增2例 北部12歲男童「4症狀」曝光
疾管署今(19日)公布我國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一起校園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12歲男童,於11月30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有痰、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情形,12月9日因症狀未改善再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12月12日確診。衛生單位已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匡列,並針對接觸者進行健康監測,其中家庭接觸者共3人均無症狀,已進行預防性投藥,另同校密切接觸者16人,1人有咳嗽症狀,該名有症狀者經採檢後於12月17日研判確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30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6起為家庭或學校關聯群聚),其中29例為本土病例,1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數為2019年以來同期最高(與2019年並列)。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30、5、0、2、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含)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全球多國出現百日咳疫情上升且趨勢嚴峻,其中中國自去年底疫情上升,今年5月報告高達9.7萬例(往年不超過5千例),目前疫情已稍緩至單月1萬餘例規模;韓國今年累計報告3萬餘例,遠高於往年水平(單年不超過千例),目前疫情仍處高峰;日本疫情自年初起持續升高,惟尚低於新冠疫情前規模;亞洲以外,南太平洋澳洲今年已累計3萬例,趨近2011年之歷史高峰,美國及歐洲之法國、捷克、西班牙等國疫情亦遠高於往年。疾管署提醒,近年百日咳疫情以3個月以下(含)嬰兒感染比例最高。由於尚未達可接種相關疫苗年齡的嬰幼兒,一旦感染百日咳,病情通常較為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等重症。此外,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逐漸減弱,當青少年及成人的疫苗效力衰退後,感染百日咳的風險可能增加,進而將病毒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對嬰幼兒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疾管署再次提醒,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疾管署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另建議女性每次懷孕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並建議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以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另由於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建議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Tdap疫苗。
出生5天男嬰患腸病毒重症 醫師提醒新生兒應注意發病前兆
國內腸病毒進入冬季後仍處於流行期,不過近期疫情出現了下降趨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上一週腸病毒疫情與前一週相比下降了20%,但目前尚未脫離流行期,疫情還是近十年來同期最高。另外,上週國內新增一例克沙奇B3型腸病毒重症個案,出生後第5天就因感染腸病毒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是今(2024)年最小的腸病毒重症病例,提醒民眾這段期間依然要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如果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盡快就醫。5天大嬰染腸病毒克沙奇B3型 引發腦膜炎、心肌炎等上週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北部5天大的男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個案是今年腸病毒重症病例中年紀最小的病例,他本身沒有潛在疾病,11月中時也就是出生後第5天,出現發燒、食慾及活動力下降、尿量減少等症狀,就醫後醫師診斷疑似敗血症而收治加護病房。在住院過程中,這名個案經檢驗確定感染克沙奇B3型腸病毒,後續經醫師診斷有腦膜炎、心肌炎、肝功能異常、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異常等重症情形,因此判定為腸病毒重症。林詠青醫師表示,所幸個案在治療之後症狀緩解,病況也逐漸穩定,在12月上旬也就是住院約2週多,就順利康復出院。經疾管署疫調顯示,這名個案的案母在產前並沒有不適症狀,個案產後收住的醫院及產後護理之家接觸者也都沒有疑似症狀,因此目前個案的感染源還有待釐清。新生兒易染2型別 上一例克沙奇B型個案也僅7天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感染型別分別為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1例、克沙奇B4型1例。林詠青醫師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較常見的病毒型別通常是克沙奇B型、伊科病毒,像這一例5天大的新生兒個案是感染克沙奇B3型,之前克沙奇B4型的個案也是一位出生7天大的個案,新生兒若感染腸病毒可能會發燒、活動力下降、食慾不佳、躁動不安等,有些個案會出現紅疹、腹瀉、嘔吐等狀況,如果進展到重症可能會有心肌炎、肝炎、腦炎、敗血症、凝血異常等情形。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林詠青醫師提醒,應特別注意感染後孩童有沒有出現重症前兆,如果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應儘速就醫。
老翁意識混亂!以為失智症 檢查竟是「跌倒」致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
一位82歲邱爺爺,起初因脊椎退化安排入院手術,但住院期間,醫師發現該患者意識混亂,家屬以為是長輩失智症造成。經神經外科醫師診斷後,進一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爺爺的腦部有「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問題,經由即時手術處理後,邱爺爺也恢復原先的生活狀態。事後邱爺爺對於人、時、地也能開始清楚描述,才知道之前爺爺曾走路跌倒,不小心撞到頭而造成的症狀。頭部外傷事發久遠 以致忘記曾受傷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問題,在影像檢查診斷方面,經由頭部電腦斷層掃描就能分辨。中榮嘉義分院神經外科主任蔡孟洋提到,在評估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問診過程中能夠問出有頭部外傷病史的比例不高,大約佔1/2或1/3左右,那是因為大多這類患者本身都有大腦退化記憶缺損,或者是距離受傷日期已有一段時間,患者早已不記得,或者是顱內壓的升高而使得大腦回憶不起先前頭部受傷的病史;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頭部外傷的情況非常輕微,讓病人不在意,也忘記了自己過往有頭部外傷的經歷。顱骨鑿洞術治療可痊癒 殘存血水需開顱手術在治療方面,一旦確診為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就需要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神經外科醫師會在頭骨上面鑿洞約一至二個洞,也就是顱骨鑿洞術,需要劃開腦部切開硬腦膜,引流下面的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病人經顱骨鑽孔引流手術就可痊癒,而有少部分會有殘存血水或復發的患者,就需要進一步做開顱手術,將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內膜打開來,使大腦能夠膨脹起來,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長輩這些情況出現超過3週 當心是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蔡孟洋提醒,若被延誤診斷,則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甚至死亡。因此,當長輩在家中發生以下情形請多注意:頭痛、嘔吐、食慾變差、視力模糊、單側肢體乏力、步履不穩、頭暈失衡等徵象,或是記憶力喪失、步態緩慢、尿失禁,也許有失眠、日夜顛倒、精神異常表現而被認為是有失智症、知覺失調症或是疑似中風;更嚴重的情況會出現意識不清、嗜睡、昏迷,讓人懷疑有急性顱內出血的問題,其實也很有可能是發生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發生時間超過三週導致腦部積瘀的血塊或血水而造成上述情形。建議即早診斷、即早治療,可以讓患者生活品質提升,恢復原先的生活狀態。
吃和生活習慣很重要 營養師推10種食材讓你遠離脂肪肝
有脂肪肝的人通常沒有感覺,有將近8成以上的人是在進行健康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少數的症狀多半只是ㄧ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有些人則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壓迫感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少數人有肝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現象。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會導致形成脂肪的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睡眠、運動、抗氧化壓力等出了問題,所以,要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多注意飲食控制,才能發揮效果。所以,想要跟脂肪肝說再見,先做到以下三件事,包括健康飲食且吃得剛剛好就好、減重和運動,並分享了降低脂肪肝的10種好食材。1.咖啡研究指出,咖啡可能與肝臟酵素的活性降低相關,這可能有助於緩解脂肪肝的發展,肝臟酵素的升高通常與肝臟損傷有關;另外,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例如咖啡因和多酚,這些成分對於減緩氧化作用和減少細胞損傷可能有幫助,進而降低脂肪肝風險。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影響脂肪和醣類代謝,並促進脂肪氧化和減少脂肪累積,皆對降低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建議無糖黑咖啡,每天最好不超過2杯超商大杯(480ml)美式,以避免咖啡因過量造成頭暈、頭痛或心悸等問題。(一杯大杯黑咖啡的咖啡因約200~300mg,台灣建議一天咖啡因不超過300mg,美國及歐盟建議不超過400mg)2.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常見的如菠菜、高麗菜和芥蘭菜,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飽足感、控制體重,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進而減少內臟脂肪堆積。綠色蔬菜也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A及多酚這些成分有助於抵抗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並保護肝臟細胞;蔬菜中的維生素 K、維生素 B和礦物質鐵、鈣、鎂等,對於肝臟功能和整體健康都很重要。這樣吃:建議食用蔬菜時不要過度烹煮,才不會讓蔬菜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建議可以用無水快炒方式來烹煮蔬菜,減少營養素流失。3.豆類黃豆、鷹嘴豆等蛋白質豆類,不但低脂,又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同時含有抗性澱粉,有助於減重、減脂,並能保護肝臟,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另外,比起肉類,豆類多了膳食纖維,而且鉀含量高,也相當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這樣吃: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若是大量想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但要注意的是,記得選擇無糖蛋白質豆類製品,例如無糖豆漿、無糖豆花等避免攝取進過多的熱量。4.魚類大多數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減少肝臟發炎反應,還能降低肝臟脂肪的堆積,同時能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並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LDL,對於預防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比起豬肉、牛肉或雞肉等肉類,魚類的肌肉纖維組織比較短,咀嚼之後較容易被分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但常聽說魚的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吃下肚對健康不利;其實只要正確選擇例如鯖魚、秋刀魚、圓鱈、扁鱈等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魚更安心,同時建議一週吃魚貝類兩次以上更佳。5.燕麥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膽固醇超標,會把燕麥當成早餐來享用,的確,全穀類、高纖的燕麥,營養價值非常高,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對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控制血糖都有幫助,還有助於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對於體重管理也有幫助。另外,燕麥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氧化反應,進而幫助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這樣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不管是用開水沖泡燕麥片,或是把燕麥片加入牛奶、豆漿或咖啡等飲品中都可以,就是用來取代麵包、饅頭、稀飯等傳統早餐;另外,也可以將燕麥加入白米一起煮,增加主食的纖維量,對於體重管理或降低脂肪肝都有助益。6.堅果堅果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對於心臟健康相當有益處,而心臟健康與脂肪肝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堅果同時富含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E,有助於對抗體內的氧化反應,減緩細胞損傷的發生。這樣吃:堅果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腰果、核桃、杏仁果……等都很棒,每天建議量20公克,在運動後吃堅果還能達到輕鬆增肌、幫助修復的效果。7.薑黃薑黃素是抗氧化、對抗體內自由基的好幫手,不但能刺激血液循環,也有產熱的效果,還能幫助護肝,降低肝指數;也有研究指出,薑黃素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這樣吃:大小朋友都喜歡的咖哩飯、咖哩麵,就是攝取薑黃素最好的料理,或是近來很流行的薑黃粉,可以單獨灑在食材上或打進蔬果汁,就能輕鬆吃進營養。8.橄欖油別因為怕脂肪堆積就不吃油,其實只要攝取好油,像是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多,讓飽和脂肪酸減少,就能調整體內的體脂肪,因此選對好油,也能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這樣吃:橄欖油直接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若要保留最多的橄欖油多酚營養,低溫或是輕烹調也是較好的方式。9.大蒜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跟降低脂肪肝有關,大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硫化合物,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進而有助減輕肝臟損傷,甚至能減少脂肪肝的形成。另外,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提升免疫力,其中的硫化物還有殺菌、預防腫瘤增生、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這樣吃:烹煮大蒜之前,先將蒜頭的薄膜剝掉,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蒜素才可釋放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熬煮太久,蒜素功能會減弱,建議除了在料理初期放入大蒜增加香氣,在食物起鍋前也放入大蒜能增加蒜素攝取,蒜頭雞湯、蒜片義大利麵,都是攝取蒜素的可口料理。10.黑木耳黑木耳是相當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可說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幫助潤腸排便,預防減重時宿便的累積。其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有研究證明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而且因為黑木耳熱量很低,又能提供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這樣吃:可以自製黑木耳露(一把黑木耳對4倍的水,打成汁,若要甜味,可加入鳳梨或枸杞),既能增加飽足感,又有對排便有幫助,進而降低體內的脂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I聊天機器人慫恿17歲少年「殺死父母」 家長怒提告
現代科技發達又不斷創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也廣泛運用於民眾日常生活中。而AI聊天機器人越來越普及,卻暗藏不少安全疑慮,最近有一對美國家長向AI聊天機器人平台Character.ai提告,因為他們發現機器人竟慫恿他們17歲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可以殺死父母」。根據外媒《CNN》報導,來自美國德州一名17歲少年的家長,於美國時間9日到當地法院,向他們要求關閉知名AI聊天機器人平台Character.ai,直到該平台將安全隱患排除。這對家長指出,他們17歲的兒子患有自閉症,瞞著他們從去年4月開始使用Character.ai,發生巨大變化。家長表示,兒子突然拒絕與人交流,幾乎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加上食慾下降,短短幾個月內體重不斷減輕;他們也發現兒子對外出活動產生恐懼,每次踏出家門都會引發恐慌症狀甚至情緒崩潰。但家長試圖減少兒子使用AI聊天機器人,兒子竟表現出攻擊他們的行為,還有自殘傾向。而少年的家長之所以認為與Character.ai有關,在訴狀中還附上一段對話,內容為少年跟聊天機器人抱怨被父母限制使用3C的時間,聊天機器人表示看過相似情形的事件發生,當事人還把父母殺害。對此少年的家長認為,Character.ai上的聊天機器人在慫恿兒子「殺死」他們,才憤而提告,想儘快糾正兒子受影響後產生的錯誤想法。針對此事,Character.ai平台的發言人表示,他們不會對未判決的訴訟發表評論,但有強調公司的目的,只是想提供人們一個有趣又安全的互動空間。事實上聊天機器人讓用戶殺死父母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8年電商亞馬遜Echo音響中的虛擬助手Alexa,所套用的聊天機器人曾經失控與用戶大聊性行為外,還有叫一名用戶殺害養父母;事後亞馬遜調查得知,AI聊天機器人是引用一篇網路論壇Reddit網友對新聞評論,才發生這種恐怖狀況。◎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林照雄逝世享壽85歲!生前患糖尿病酮酸中毒 醫曝「呼吸飄水果香是警訊」
資深藝人林照雄8日逝世享壽85歲,過去女兒、女星林姿佑曾在節目上透露,父親有段時間沒食慾,未料帶他去吃點心,林照雄隔天卻送急診,隨後發現是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對此,醫師指出,酮酸中毒者常伴隨頭暈、嘔吐、疲倦,最特別的是呼吸中會飄散著「水果香」,若有上述症狀一定要盡快送醫。林姿佑曾在《聚焦2.0》節目中透露,家族有糖尿病史,算是患病高危險群,不過林照雄身體無異狀,「爸爸本身壯壯的,平常也吃很多」,直到林照雄短時間內爆瘦、食慾不振,家人以為他心情不佳,帶他去吃點心,隔天林照雄就病懨懨,送醫才知道早已得糖尿病,且併發酮酸中毒。據了解,由於早年家境辛苦,林照雄為了省錢,拍戲後僅以白飯搭醬菜配花生果腹,對此,營養師李立慈在《生活智多星》節目上以林照雄為例,指早期很多台灣人都像林照雄這樣,白飯配醬油或是配醬瓜裹腹,當下吃了多白飯、有吃飽,可是沒有其他營養素,甚至有些人認為沒體力,吃了兩碗飯不夠再吃第三碗,但吃的都是醣份,造成血糖上升,增加糖尿病罹患風險。另據中醫師吳宏乾指出,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不足或阻抗,沒辦法分解身體葡萄糖作為能量,必須靠其他功能分解身體脂肪,脂肪被分解後,會產生脂肪酸,脂肪酸分解會產生酮體,酮體本身是酸性,若體內一直在分解脂肪,就會產生很多脂肪酸和酮體,甚至產生酸中毒,就是酮酸中毒。一般來說,酮酸中毒患者常會合併頭暈、嘔吐、疲倦、乏力以及呼吸中飄出水果香,這時候就要儘速就醫,否則酮酸中毒會有生命危險。另外,食藥署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也發文說明,指糖尿病引發的酮酸中毒,通常是因體內胰島素不足,使得血中的糖分無法進入細胞,細胞在缺乏養分的狀況下,會進行無氧呼吸來獲得能量,但這也使得體內酮酸大量增加。當酮酸的濃度過高時,將使人感覺噁心想吐、排尿量增加、呼吸急促、嚴重者甚至會昏迷,這類患者通常患有非常嚴重的高血糖,因此做好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磯村勇斗中文嗨喊 「我愛你」 謝粉絲沒去大巨蛋下水道
日片《八犬傳》特別放映場今於台北登場,導演曾利文彥攜手主演磯村勇斗現身,吸引大批粉絲齊聚一堂。磯村勇斗以幽默開場「謝謝大家來看《八犬傳》,而不是去大巨蛋的下水道!」瞬間炒熱現場氣氛,全場爆笑不斷,粉絲們更驚嘆他對台灣時事的熟悉以及親和力。磯村勇斗幽默感謝大家來看《八犬傳》,而不是去大巨蛋的下水道。(圖/原創娛樂提供)在映後座談中,磯村勇斗展現對台灣影迷的深厚情感,提到過往台灣粉絲對他的支持總令他難忘。台灣影迷常常自發性包場支持他演出的電影,甚至將場地布置得相當隆重。他笑著打趣:「像極了告別式,但說真的,真的很感謝。」粉絲們掌聲不斷,而磯村更用中文熱情喊出:「我愛你!」瞬間引來尖叫聲四起,氣氛推至高潮。《八犬傳》中,磯村勇斗飾演的宗伯是一位體弱多病的角色,他透露為了貼近角色,他刻意地瘦身,每天跑步,並戰勝想吃東西的慾望。他幽默表示:「瘦身的秘訣就是不要輸給自己的食慾。」展現敬業態度。導演曾利文彥攜手主演磯村勇斗現身《八犬傳》特別放映場。(圖/原創娛樂提供)導演曾利文彥則提到,拍攝《八犬傳》時,他一開始便鎖定日本影帝役所廣司擔任主演,「役所廣司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所以一開始就決定要由役所廣司飾演主角」,此外,曾利文彥也表達了對台灣電影的熱愛,提到很崇拜李安與侯孝賢,近期也有觀賞《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後非常喜歡,並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能來台拍攝。《八犬傳》改編自經典文學,講述8位擁有寶珠的劍士聯手對抗詛咒的奇幻冒險,並融入江戶時代作家瀧澤馬琴與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攜手創作的感人故事。電影將於1月10日正式上映。
7旬婦「血糖忽飆升」半年後查出胰臟癌末 醫師:小心「2前期徵兆」
一名70多歲婦人罹患糖尿病超過20年,病情一直控制得很穩定,然而她半年前血糖突然異常飆升,原以為是飲食問題,豈料後來情況迅速惡化,虛弱到無法下床,就醫檢查才知自己已是胰臟癌末期。醫師指出,一旦發現血糖無預警升高,以及體溫增加時,務必要特別警覺,可能是罹癌的前兆,應盡速就醫檢查。近日,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一位年約70多歲的老婦人,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但她過去都有透過藥物妥善控制病前。但約在半年前,她的血糖值卻突然上升。當時醫師懷疑是飲食控制過於放縱,於是建議她要注意飲食、避免吃甜食。結果3個月後回診,其糖化血色素竟從原本的7%以下升至8%以上。醫師認為可能是飲食控制效果不佳,或是藥物產生耐受性,於是決定加藥觀察。1個月過去,婦人食慾驟降至原本的一半,身體甚至虛弱到無法下床,還出現越來越明顯的腹部腫脹。家人們將她送醫,經過斷層掃描才發現婦人腹腔內有嚴重腹水,且胰臟內有一顆6公分大腫瘤,已擴散至肝臟、淋巴等器官,最終診斷為胰臟癌第4期,讓家屬感到震驚不已。但事後回顧,婦人半年前血糖無預警升高,其實就是胰臟癌發生的警訊。錢政弘指出,根據數據統計,在診斷出胰臟癌的18至30個月前,血糖上升往往是首要症狀,另一項症狀是體溫增加,原因是在癌細胞要出現時,它會燃燒體內皮下脂肪,導致患者產生發熱的感覺。當進入罹癌前約6至18個月,血糖會持續上升,而血脂肪(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則會下降,體重和皮下脂肪也會減少;最後在罹癌前半年,絕大多數人都有高血糖,並伴隨血脂肪、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及肌肉量皆減少,整體體態明顯消瘦。錢政弘指出,若在這位婦人最初血糖上升時,醫師能考慮到胰臟癌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檢查,或許能早一步發現癌細胞,進而爭取治療的時機。
火鍋煮太久吃了傷腎 營養師教你如何吃得健康又安心
隨著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都會選擇吃火鍋暖暖身子,然而部分火鍋食材和火鍋湯頭對腎臟病患者來說卻是很大的負擔。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日前辦理「慢性腎臟病保健講座」,提供腎臟病的保健及外食的原則,讓腎友了解如何在滿足食慾的同時保護腎臟健康。火鍋越煮越毒?海鮮、蔬菜、加工食品久煮都NG!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莊宗芳提醒民眾,火鍋料理常見的食材經過高溫烹煮後,會在湯裡釋放出大量物質,例如海鮮、肉品以及動物內臟等,會釋放出大量的鉀離子及普林;地瓜葉、青花菜、芽菜類、菇類等看似健康的蔬菜,在滾煮後也會將鉀離子釋放到湯中。另外火鍋常見的加工食品,如貢丸、蟹肉棒、魚餃等則大多含有磷酸鹽的添加物,以上物質如果攝取過量,都可能會造成腎友的腎臟功能持續惡化。多吃原型食材、吃料不喝湯 營養師教你吃鍋又護腎黃淑敏營養師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要注意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素,限制蛋白質與磷的攝取,以及避免鈉和鉀含量高的食物。在吃火鍋時,配料應盡量以原型食材為主,切記吃料不喝湯,會吸附湯汁的食材,如冬粉、凍豆腐、豆皮等也要少吃。至於沾醬的部分,由於沙茶醬、豆腐乳等也屬於高鈉食物,黃淑敏營養師建議可改吃蔥、薑、蒜,再沾點檸檬汁提味即可。黃營養師也特別提醒,生菜含有較高濃度的鉀離子,對腎友的身體容易造成負擔,因此應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生食。定期追蹤、規律運動、控制飲食 醫籲生活好習慣要維持莊宗芳主任強調,腎臟病患者需控制可能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疾病或因素,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莊主任也提醒患者要謹慎用藥,勿隨意服用止痛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憋尿、不抽菸及酗酒。高危險族群也要定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的門診追蹤檢查,積極控制飲食,同時維持規律運動,保護腎臟的健康。
瓊瑤86歲驟逝…心理師提醒天冷影響情緒 揭「冬季憂鬱症」9症狀
知名劇作家瓊瑤今(4)日下午在新北市淡水住家輕生,享壽86歲。有心理師曾指出,近年有越來越多季節性情感患者,其中一種「冬季憂鬱症」會導致患者出現情緒困擾;雖然不能斷定瓊瑤的決定與季節引發的憂鬱有關,但心理師仍提醒民眾要注意9症狀,還有分享如何自我調適的方式。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楊宇祈在今年11月下旬指出,有不少人在季節轉換或是特定季節,容易有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想睡覺的現象,都可歸類「重鬱症」或「雙相情緒障礙症」,在特定季節發作,像是秋冬時就被稱為「冬季憂鬱症」。心理師楊宇祈透露,近年來季節性情感患者有增加的趨勢,而冬季憂鬱症常見的症狀,包括長時間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及體重改變、睡眠習慣改變又變得嗜睡、精力下降常感到疲倦、感到內疚還無價值感、注意力難集中、思考或行為變得較遲緩和出現自殺意念。楊宇祈進一步說明,症狀發作原因也許與「日照時間短」有關,缺乏陽光照射下,會造成大腦下視丘難以正常運作,還會影響褪黑激素、多巴胺、血清素等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另外,有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盛行率與緯度、年齡和性別有關,離赤道越遠且冬季白晝短的地區、年輕女性相對較高風險患病。不過楊宇祈透露,除了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法,像是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光照治療,患者也有6種自我調適的方式,包括適當運動、均衡飲食維持營養、多曬太陽「進行紓壓活動、維持人際互動及養成良好睡眠習慣。◎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減肥不是只有意志力與熱量赤字 最新研究曝光「復胖原因」
隨著民眾對健康意識的抬頭,相信不少人都有著控制飲食的日常習慣,除了維持健康外,更希望自己能透過飲食的控制、運動等方式來換取優美的體態。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之所以會減重成功後復胖,可能是我們體內的脂肪細胞「記住」了肥胖的狀態,形成了一種難以擺脫的「肥胖記憶」。根據《科學人》報導指出,這項發表在權威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這種「記憶」的形成,與一種叫做表觀基因組(epigenome)的機制有關。表觀基因組是附著在DNA或蛋白質上的化學標記,能夠調節基因的活性。研究發現,在肥胖期間,脂肪細胞中與炎症和纖維化相關的基因會變得特別活躍,而那些支持細胞正常運作的基因則會被「靜音」。即使在成功減重後,這些改變仍然頑固地留存在脂肪細胞中,讓它們「記得」肥胖時的狀態。為了驗證這個發現,研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從重度肥胖者和從未肥胖過的對照組中提取脂肪細胞,分析了基因活性和表觀基因組的變化。結果發現,肥胖者的脂肪細胞確實存在著獨特的基因活性模式。研究人員還讓肥胖的小鼠進行減重,結果即使小鼠恢復到「瘦體型」,它們的脂肪細胞仍保有肥胖期間的基因活性模式,並且在高脂飲食下快速復胖。此外,這些帶有「記憶」的脂肪細胞對糖分和脂肪的吸收速度更快,可能進一步加快體重回升的速度。不過,目前這項研究主要揭示了「肥胖記憶」與復胖之間的相關性,尚未直接證明表觀基因組的變化就是導致復胖的原因。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玄哲(Hyun Cheol Roh)博士指出,下一步的研究,就是需要進一步確認哪些具體的表觀遺傳改變是驅動肥胖記憶形成的核心因素。而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也分享了這篇研究,更發文表示自己非常認同「肥胖並非單純意志力不足的結果,還涉及複雜的生物學機制。」這句話,肥胖不是只是吃太多動太少,減重絕非只有熱量赤字。減重跟複雜的生物學機制如荷爾蒙、細胞激素、肌肉激素、粒腺體功能、慢性發炎、表觀遺傳學⋯等等去調控食慾、能量代謝與適應都有關係。
愛吃生魚片小心!50歲女胃不舒服 醫檢查驚見5公分寄生蟲
熱愛生魚片的民眾要多加小心!近日一名年約50歲的女性在進行健康檢查時,醫師竟在她的胃內發現一條活生生的「海獸胃線蟲」寄生蟲,並已導致胃壁紅腫發炎。醫師也提醒,生魚片若未經適當冷凍處理,可能暗藏寄生蟲,民眾應格外留意食用安全。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該患者數月來胃部時常不適,雖然症狀輕微且未影響食慾,但仍前往檢查。在進行胃鏡檢查時,醫師發現胃壁上有一條可疑的線狀物,仔細觀察後竟發現「那條線會動」。經夾取後確認,這條長約5公分的寄生蟲正是海獸胃線蟲,已造成患者胃壁紅腫發炎,所幸及時移除。林相宏解釋,海獸胃線蟲的蟲卵寄生在海洋甲殼類如蝦、蟹中,當受感染甲殼類被魚類吞食後,幼蟲會寄生在魚體內。若這些魚被捕撈製成生魚片食用,幼蟲可能感染人類。海獸胃線蟲會附著在胃壁上,引發噁心、嘔吐、腹瀉、大便帶血或過敏等症狀,通常在感染後48小時內出現,病程可持續數天至數月。林相宏說明,該寄生蟲的幼蟲無法在人體內長成成蟲或產卵,對人體的威脅不高,治療方法以胃鏡夾取移除為主,目前並無有效的除蟲藥物。林相宏也提醒,高風險魚類包括鮭魚、鯖魚、秋刀魚、竹莢魚、鰹魚、沙丁魚與魷魚等。不過他也指出,台灣確診案例相對稀少,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海獸胃線蟲為可能存在於魚類或烏賊之寄生蟲,若攝食入受感染之魚類,蟲體會侵犯胃壁或小腸壁,出現腹痛、腹瀉、食欲不振、輕微發燒、糞便含血或黏液等症狀。不過海獸胃線蟲症是一種自癒性疾病,病灶大多可在2至3週後自行消失,少部分會持續數月或數年。如以內視鏡檢查發現蟲體或感染病灶,可以內視鏡將之移除,或以手術方式切除。衛福部也提到,目前臨床上並無經證實較有效之除蟲藥物,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食物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因冷凍處理可殺死蟲體,故提供生鮮魚產品之業者,須落實食材管理,如海鮮產品應先以-35°C以下低溫冷凍15小時以上,或-20°C冷凍7天以上,降低寄生蟲感染的風險,維護消費者健康。食藥署建議民眾,儘量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之海鮮產品;調理產品時手部要清潔、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並避免交叉污染。
滿血回歸2/林襄憂「不敬業」體重跌至40以下 陳明真被指暴瘦老公保證「身體好得很」
男神藍正龍去年客串Netflix影集《影后》,因兩頰凹陷憔悴暴瘦引起討論,時報周刊CTWANT日前捕捉到他的身影,從外型看來過瘦的狀況已經改善許多,又恢復以往帥氣的模樣。藝人的身材經常遭到檢視,大部分都是被指沒做好身材管理而胖了,但事實上暴瘦的狀況也不少,甚至更讓人擔心他們的健康是否亮起紅燈。林襄體重一度掉到不到40公斤,肋骨明顯讓粉絲十分擔心。(圖/翻攝自林襄IG)啦啦隊女神林襄今年從樂天轉隊至味全龍改當「小龍女」,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但上半年工作滿檔的她從昔日豐滿有料的身形,瘦成了「皮包骨」,體重甚至一度掉到只剩39.8公斤,穿著中空裝肋骨十分明顯,也有粉絲指她的性感上圍也跟著消風,非常擔心她健康狀況出問題。林襄當時坦言因為「42公斤時被說不敬業」,才會努力瘦身,但也強調自己真的都有在吃飯,無奈體重遲遲無法上升,令粉絲相當心疼。曹雅雯今年5月自曝食慾不振,一吃東西就想吐。(圖/本刊攝影組)曹雅雯今年5月現身2024《真愛秀·藍寶石大歌廳》記者會,看來身型消瘦臉頰凹陷的她,自爆1個月內瘦了將近10公斤,「因為要準備新加坡演唱會,現在就是焦頭爛額在準備節目內容,瘦了快10公斤,衣服都要重買」,還透露自己就是吃不下,只要吃東西就會想吐,就連喝水太多也是會吐出來,所以無法大吃大喝。前輩胡瓜當時雖搞笑說她「這是厭食症」,但也十分憂心她的健康,不過她表示因為體重驟降而就醫,「有去做檢查,但醫生說沒什麼狀況」。陳明真近期曝光看來有過瘦的感覺,不過老公季忠平表示她一直很瘦。(圖/翻攝自陳明真臉書)資深玉女歌手陳明真日前被媒體爆出暴瘦消息,今年初復出拍戲的她,先前因子宮肌瘤開刀,上個月又被發現現身台北榮總,近日出席舞台劇活動時身形也明顯消瘦,令人擔心她是否有健康疑慮。不過她老公季忠平表示「老婆身體很好,體重一直都維持50公斤,一直是瘦的,沒有暴瘦的情況,很注意飲控」,也強調家住新店,應該是去慈濟醫院,不可能去北榮就診,應該只是帶兒子去看牙齒和檢查眼睛而被誤會。
連呼吸也胖是真的? 空氣汙染恐加速肥胖與「這病症」發展速度
由於健康意識抬頭,現在有不少人都開始會注重自己的體態,希望能透過節食、運動讓自己更加健康。而對於一些人常講「我就是連呼吸也會胖的體質」,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引述一項研究表示,這的確是有可能的,空氣汙染的確會加速肥胖的速度,甚至還有可能加速阿茲海默症的發展。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在FB粉絲專頁表示,一份6月份發表在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探討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裡的懸浮微粒(PM 2.5P),會造成身體的瘦素阻抗、發炎反應。吳榛槿醫師解釋,瘦素是人體脂肪分泌的一個荷爾蒙,它主要就是可以調控身體的能量平衡,還有飽足感,它的效果就是讓人體不想吃東西,進而達到瘦身的效果。當人體發生瘦素阻抗的話,就是代表身體對瘦素變得不靈敏,原本瘦素應該會讓你吃飽了不想再吃,但如果發生瘦素阻抗,就有可能產生越吃越餓、越吃越想吃,食慾調節出問題的情況除此之外,研究中也發現,PM2.5會產生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慢性發炎不僅是會促進肥胖的發展,同時也會對腦部產生傷害。有些研究甚至發現,PM2.5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有很大的關聯。吳榛槿醫師表示,除了飲食與運動外,其實像是空氣汙染「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因素,也是默默地影響著人體的體重與賀爾蒙的平衡。影片最後,吳榛槿醫師甚至逗趣的表示「家中可以開始放一台空氣清淨機了」。
文壇天后小彤最後兩次化療倒數 手臂發麻樂觀自嘲是「獨臂神尼」
文壇暢銷天后小彤年初診斷出胰臟癌後,從開刀、化療都展現極高的生命鬥志,她今(22日)入院進行第11次化療,卸下心防坦言:「確實想過放棄,比想像中辛苦太多。」但面對最後2次化療和即將到來的2025年,小彤說:「如果可以用2億換5年,我會毫不考慮拿錢去換,換算下來一天是十萬,我現在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賺了十萬。」新年新希望就是好好活下去。小彤胰臟癌手術後要做12次化療,她坦言療程的最後一哩路越來越辛苦:「所有的副作用我幾乎都遇上了。」最明顯的是手臂發麻越來越嚴重,加上右側裝有人工血管,為了避免人工血管損傷,她盡量讓右手不提重物、不劇烈擺動,和老公苦中作樂開玩笑說整隻右手就像廢掉的感覺,加上預期中的落髮,讓樂觀的小彤忍不住自嘲:「我現在是獨臂神尼。」只好用左手打字,吃飯時筷子拿不穩,大部分用湯匙進食,減少手指過度用力而抽筋的機會。總是保持高度鬥志的小彤說:「血液腫瘤科醫生告訴我,確實很多人撐不過12次中途放棄,但他們鼓勵我撐下去,所以我就撐撐看。」另一個副作用是經常反胃想吐,小彤的應變之道就是「想吐時少吃,食慾好就拚命吃」,所以相較於很多病友化療後暴瘦,小彤竟然胖了兩公斤,讓她開心又有幾分得意,表示她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小彤表示以前的願望都是賺大錢,現在只希望好好活下去。(圖/馬可孛羅公關提供)面對「癌王」,小彤展現無與倫比的生命力,但她坦言擔心還是有的:「擔心的不是化療帶來的不舒服,不舒服撐過去就好了,誰怕誰!比較會提心吊膽的是每三個月要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有沒有復發或轉移。因為『癌王』的復發和轉移率是最高的,所以我每三個月就要開一次盲盒,希望每次打開都沒有中獎。」談到對2025年的展望,小彤說:「以前都是說賺大錢,現在只希望好好活下去。」她認為,老天留著她這條命一定有其意義,除了一直在持續的公益捐款之外,這段日子因為新聞報導,很多不認識的臉友私訊她、告訴她因為她的正能量鼓勵了他們正在抗癌的家人。前陣子,她和一位臉友的姊姊視訊,對方正在和病魔搏鬥:「看到對方虛弱的樣子,一掛完電話我就潰堤了。」小彤也想謝謝這段時間鼓勵她的讀者與粉絲,讓她在抗癌的路上不孤單:「療程結束後,我想做更多的事情幫助癌友,也想讓自己好好去環遊世界,我會努力拚存活率,讓自己有一個開心的2025。」
爸媽喊「被寶寶傳染」一家3口全感冒 醫搖頭:別再污衊他們
最近天氣一下轉涼,感冒的人越來越多。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分享,一家三口感冒,爸媽覺得是寶寶傳染給他們,讓他有點傻眼,「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巫漢盟昨(19日)在臉書《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分享,一對爸媽帶著8個月大的寶寶來看診,因為寶寶咳嗽、鼻塞、流鼻水,食慾也不好,檢查後確認是感冒,因此詢問「最近家中有人生病嗎」。爸爸回,「應該是他翻身不蓋被子著涼了啦!而且我們現在也有一樣的症狀,一定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啦!」巫漢盟反問,「真的嗎?老實說寶寶待在家裡要生病很困難,而且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他有去托嬰中心或保姆家嗎?還是他有機會出去外面被別人傳染?」這時換媽媽回,「他沒去上學也沒保姆家,平時是我們自己帶。因為他比我們早有症狀,所以我們才說應該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巫漢盟說,「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對他不公平,寶寶其實也是被傳染的受害者,他真的不可能是傳染源,因為他無法自己偷溜出門,去到外面被傳染後,然後再回家傳染給你們。」巫漢盟分析,這次的狀況有2種可能,第一是爸媽帶寶寶出門時,大家同時被別人傳染了,只因為寶寶抵抗力較弱,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的症狀較晚出現而已;第二就是爸媽先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寶寶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症狀較晚出現。巫漢盟直言,寶寶因別人傳染而生病,已經夠可憐了,請不要再污衊他們是傳播病菌的兇手,不然他們會很傷心的,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
金色三麥攜手東台灣最難預約餐廳!名廚上菜全台吃得到 串連31間花東店家祭優惠
現在餐飲界對於台灣在地食材的尋覓、講究與妥善利用,已逐漸形成趨勢,消費者可以透過美食和所在的土地串連,從這些好料的滋味走進產地風景中。今年4月起,地震、颱風接連重創花東,交通中斷讓農作和漁獲輸出受阻,支持在地食材的金色三麥近日聯手號稱「東台灣最難預約餐廳」的Sinasera 24主廚楊柏偉(Nick),以刺蔥、樹豆、小米辣椒等花東特色食材為發想,即日起~2024年12月30日,於全台金色三麥門市推出楊柏偉監製客座菜,並選用來自台東泰源幽谷的無毒野薑花釀造佐餐酒,邀消費者感受花東美食的洗禮。此外,金色三麥也邀請楊柏偉加入為期一年的「花東開動吧!」企劃,將其不藏私的31間口袋名單編輯成《花東秘境指南》,民眾只要至金色三麥門市點任一道「花東開動吧!跟著名廚吃花東」主題料理即可獲得指南。若於2025年8月31日前,憑該指南前往串連的花東店家還能享有專屬優惠,並獲得活動戳章;2025年11月30日前,若集章回金色三麥門市,還能兌換德國訂製的「SUNMAI金色三麥花東城市杯」、「金色三麥萬元禮物卡」等總價值超過300萬元的好禮!金色三麥董事長葉冠廷(左)和Sinasera 24主廚楊柏偉攜手合作,希望讓生產者、餐飲業者、消費者三方共好。(圖/魏妤靜攝)《花東秘境指南》集結台東長濱無菜單海產店「邱爸爸海味」、東昌定置漁場伴手禮店「漁夫俱樂部」、花蓮新城「豆花兒」等31家店,活動期間到店消費還可享優惠、集活動章。(圖/魏妤靜攝)這次擅長精緻餐飲(fine dining)的楊柏偉,為了讓餐點在金色三麥各門市都能穩定出餐、風味一致,在食材選用與烹飪手法都需與品牌多次磨合,最終選定「南法刺蔥香草雞」、「燉樹豆勇士豬」兩道監製客座料理。楊柏偉表示,在原民常用食材中「馬告」已經為大家熟知,相較之下「樹豆、刺蔥、小米辣椒較少出現在大型餐廳的菜單。」他認為在花東原民部落的山產海鮮都少不了「刺蔥」的香氣提味;還有被稱為「勇士豆」的「樹豆」若與排骨一起燉煮,可以吸收肉類多餘油脂、增添豆香。因此他結合南法燉菜手法,加入大量紅蘿蔔、洋蔥、西洋芹等新鮮蔬菜,以及迷迭香、百里香、月桂葉等辛香料,慢燉出適合在冬天享用的溫暖料理。其中「南法刺蔥香草雞」選用肉質飽滿緊實的紅羽雞腿肉,添加金色三麥「麥汁」讓醬汁更加濃郁醇厚;「燉樹豆勇士豬」則將常見的排骨換成梅花豬,搭配個頭小但畫龍點睛的「小米辣椒」,帶來全新風味層次。「剝皮辣椒鮮貝燉飯」(前,480元/2人、820元/4人)鹹鮮適中,米粒口感因應台灣人口味較軟一些,後為「鬼頭刀菲力塔塔」。(450元,圖/魏妤靜攝)在金色三麥店內可以喝到繚繞花香、結合拉格啤酒輕盈口感的「野薑花精釀啤酒」(內用180元/350ml、250元/500ml),亦可選購回家。(瓶裝125元/350ml,圖/魏妤靜攝)除了Sinasera 24客座菜,金色三麥也另外以花東食材設計3道全新料理「洛神烤藜麥沙拉」、「鬼頭刀菲力塔塔」與「剝皮辣椒鮮貝燉飯」。其中沙拉以洛神花搭配清爽酸甜的洛神梅子醬,與烤蔬菜、烤紅藜麥交織出豐富口感;還有將東台灣代表魚種鬼頭刀炸出輕透麵衣做成的魚排菲力,鮮嫩多汁;團隊也將花蓮名產剝皮辣椒製成西式燉飯醬汁,與大量鮮甜的透抽、淡菜與白蝦融合,讓人食慾大開!佐餐酒嚴選來自台東泰源幽谷的無毒野薑花,於啤酒熟成階段冷泡數日緩緩釋放香氣,入口後可感受花香中薑科植物特有的辛香氣息,清新易飲。日前Sinasera 24已預告將於2025年1月31日(大年初三)熄燈,消息一出引起許多熟客不捨。楊柏偉對此表示,餐廳走過7年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他希望能再自我挑戰與突破,目前除了11月29日將在松菸誠品進行新書《主廚帶路:風味絕佳的東臺灣食材之旅》發表,從中帶出與Sinasera 24從開幕至今合作的14位農友、職人的故事,也對餐廳即將結束做一個好的收尾;未來楊柏偉仍將持續推廣花東甚至台灣各地職人工藝與小農食材,尤其希望深耕台灣文化,比如尋訪古老食譜、醬料甚至蘊含底蘊的口布,從食材到文化面,讓以往未被看見的台灣職人站上fine dining舞台,並表示不排斥再開設新餐廳,落腳點也未必會在台東。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商家響應「金色三麥啤酒音樂節」,將有12間市集夥伴聯袂推出一日限定優惠。(圖/金色三麥提供)另外邁入20歲的金色三麥將於11月23日的14:00~21:10,在台北大稻埕碼頭廣場(大稻埕碼頭 淡五號水門)舉辦「金色三麥啤酒音樂節」暨「超麥力音樂大賽」決賽。經過全球千人海選、北中南三地複賽脫穎而出的潛力新秀,將與MATZKA、PIZZALI、王ADEN、高爾宣OSN等卡司接力登台演出,活動免費入場。福容大飯店花蓮店14週年慶,推出住房買一晚送一晚再贈5,000元抵用券。(圖/福容大飯店花蓮店提供)而推動東部觀光的還有適逢14週年的福容大飯店花蓮店,特別推出「食宿巨獻!花蓮福容14週年慶」,2024年12月1日~12月30日,享福卡會員兩人成行,入住市景客房享買一晚送一晚(不含早餐),只要4,500元起,再加贈5,000元抵用券;12月壽星入住僅需加價1,000元,即可限量升等價值萬元的和洋客房,活動期間享用自助晚餐,再加贈下次用餐999元優惠券,相當於打72折!飯店同步響應環保,若於休閒中心指定項目消費滿額,加贈環保購物袋;全館消費滿1,500元並於APP登錄發票,還有機會抽中價值16,800元+10%的和洋客房。※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