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保存
」 食物中毒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食安 加熱飼主注意!寵物鮮食檢出沙門氏菌「恐感染人類」 不合格名單一次看
農業部與縣市政府配合辦理寵物食品例行性衛生安全稽查及滾動式專案稽查,提高抽驗件數。今年第三季(7-9月)除例行性稽查外,並加強辦理「鮮生食類寵物食品專案稽查」,共完成144件寵物食品(含48件鮮生食類寵物食品)抽樣檢驗(犬專用58件、貓專用45件、犬貓共用41件),其中計6件產品不合格。農業部說明,不合格6件產品檢驗結果分別為法娃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之「生鮮食肉骨餅、生鮮食肉骨棒」等4件產品,檢出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陽性;壹士達寵物有限公司生產之「喵洽普鮪魚凍乾」,檢出重金屬汞含量3.38 ppm超出安全容許量標準(0.4 ppm);圓寵有限公司生產之「卡尼生肉餐羊肉生肉餐-犬貓生食」,檢出沙門氏桿菌陽性。針對不合格產品,所轄縣市政府動物保護主管機關均於接獲檢驗結果後依權責進行調查,依動物保護法第23條之2封存未出貨產品,命業者通知下游通路商下架該商品,並將依動物保護法第27條第1項第9款規定,裁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農業部與縣市政府配合辦理寵物食品例行性衛生安全稽查及滾動式專案稽查,共6件產品不合格。(圖/農業部提供)農業部提醒,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與雞蛋製品、肉類與肉類製品等,當食物保存不當,沙門氏菌易在高溫下大量繁殖傳播,且沙門氏菌在人類和寵物中都可引致嚴重或致命的感染,其中寵物可經由進食受污染的寵物食品,出現沙門氏菌感染,而人類接觸受污染寵物食品、受感染寵物及其糞便,都可能受到感染。農業部建議,寵物食品加工過程中應充分加熱,避免生食禽肉類、蛋類,並防止鼠、蠅、蟑螂等病媒接觸食物,坊間鮮食之寵物食品,消費者選購應特別注意。農業部呼籲,寵物食品製造及輸入業者應加強產品衛生安全,建立自主品管能力及風險管理,並應於其產品包裝上清楚標示,避免誇大其宣稱;販售業者則應販賣包裝完整且標示清楚的產品。寵物飼主選購相關產品時,切勿購買來歷不明或標示不清的產品,藉以杜絕不良產品的流通,並請依照包裝標示之方法保存及餵飼,以維護其品質及確保寵物的健康。
常吃冰箱剩飯罹患胃癌 專業醫示警:3種食物不能久放
中國北京一名36歲的常姓女子,因長年習慣吃冰箱中的剩飯剩菜,結果後續被確診患胃癌。消息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討論。而也有醫師解釋,冰箱只有低溫功能,並不具備殺菌功能,而有3種食物其實是不能放冰箱太久的,免得對健康造成威脅。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常女由於工作忙碌,每週只買一次菜,買來的菜大部分存放在冰箱裡。由於他不願浪費食物,即使有些菜已放置許久,他也捨不得扔掉。有時甚至擔心沒時間做飯,便一次性煮很多,剩下的部分隔天再微波加熱來吃。而近期常女頻繁出現腹脹、胃痛等不適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胃病,於是自行購買胃藥服用,但症狀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最終他為此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診斷結果竟是胃癌。醫生推測,常女長期食用存放過久的剩飯剩菜,這些食物中的致病菌可能是她患上胃癌的原因。鄭州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生高建凱、宣傳部的董麗琪表示,冰箱的低溫雖然可以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但卻無法徹底滅菌。除此之外,冰箱可能藏有沙門氏菌、杆菌性痢疾、志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這些病菌感染後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導致敗血症等並發症。醫生也特別提醒,有三類食物不宜長期存放在冰箱中,以免對健康造成威脅:第一類是主食類,包括糕點、小麥、花生、大米、玉米和高粱等食材。這些主食類食物容易發霉,長期放在冰箱中可能滋生黃曲毒素,這種毒素不僅有中毒風險,還可能致癌。第二類是海鮮和河鮮類,例如魚、蝦、螺、蟹和蚬等。這類食物放置過久,其中的鹽溶性蛋白質會流失,導致人體中毒,還有可能滋生李斯特菌,引發中毒、腹瀉、甚至是腦膜炎等嚴重後果。第三類是堅果類食物,包括開心果、花生、核桃、杏仁、瓜子和腰果等。這些堅果類食品在冰箱中長期保存容易發霉,同樣可能產生黃曲毒素,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醫生也強調,冰箱並不是萬能的保鮮工具,低溫只能延緩細菌生長,但無法殺菌,長期食用存放過久的食物會對健康產生潛在風險,民眾對食物的保存仍需謹慎。為了自身健康,民眾也要避免長期食用剩飯剩菜及過久存放的食物。
宜蘭越南料理驚傳「食物中毒群聚」!累計32人上吐下瀉 縣府已勒令停業
宜蘭縣羅東鎮1家越南料理店發生疑似食物中毒群聚事件,截至今天(20日)下午5時,共計有32人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經宜蘭縣衛生局追蹤,就醫民眾均已返家,縣府已勒令業者停業。業者透過臉書表達歉意,也強調不推諉卸責,會確保用餐環境的安全。該家越南料理店在網路評價逼近5顆星,但有民眾20日在網路上提醒,9月15日至17日有到羅東1家越南料理店用餐,如果有出現腹瀉、頭痛、發燒等症狀請通報衛生局,並稱該店家已經被通報疑似食物中毒。有民眾看到貼文後,稱自己親人在該店用餐後,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還有人說吐到抽筋,因此半夜掛急診。宜蘭縣衛生局20日證實,該店確實有發生疑似食物中毒群聚事件,截至今天下午5時,有12男20女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經追蹤均無大礙,18日之後無個案發生。衛生局表示,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該餐飲業者調查,缺失部分有生熟食未分層管理、紗窗未完全遮蔽、食材未落實離地等,均已開立限期改善通知書,同時抽驗生熟食刀具砧板送驗。衛生局指出,因違規情節嚴重,依《食安法》命業者在調查期間暫停供應餐食,經餐飲作業場所複查合格後始可復業,檢驗結果預計10至14天出爐。衛生局也提醒民眾要謹記生熟食分開、注意食物保存溫度等原則,以防止食物中毒發生。該家業者透過臉書表示,他們4年多來沒有更改料理方式,也都有如實完成清潔、消毒等作業,也在檢討是哪一處環節出問題,對此事件感到歉疚與自責,也不會推諉卸責,後續醫療給付賠償等事宜一定會負起責任,檢驗報告出爐後會再向外界說明。
才剛罹癌動手術!劉謙團隊驚爆「集體食物中毒」魔術表演急喊卡
48歲知名魔術師劉謙先前才剛驚爆健康出狀況,罹患「肺腺癌」緊急動手術,怎料如今卻又爆出劉謙和工作團隊集體食物中毒,原定昨(8月31日)在杭州舉行的魔術表演也因此臨時喊卡。近日在中國大陸舉辦魔術巡演的劉謙,原本將於8月31日在杭州舉行表演,沒想到約30人的演出團隊卻在前一天晚上,因食用了主辦方所提供的外包商餐點後,集體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紛紛緊急送醫救治。劉謙原定昨(8月31日)在杭州舉行魔術表演,怎料卻爆出工作團隊集體食物中毒,導致演出臨時喊卡。(圖/擷取自微博)對此,主辦方發布停演公告,指目前仍有部分主要演員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確定演出無法如期進行,向大眾致上罪深歉意,「再次向所有劉謙的粉絲和從各地趕來的觀眾致以誠摯的歉意,希望我們的演出人員早日康復,能在杭州繼續為大家帶來精彩演出,期待見到大家」,並宣布魔術表演將順延至9月2日。消息曝光後,引起網友熱議,「我的天啊這吃了什麼啊,早日康復吧」、「真是太倒楣了,希望他們趕快康復!」、「希望劉謙團隊能盡快康復!食品安全確實不能忽視,希望主辦單位能更重視食品安全議題」、「最近雨水多天氣又熱,做好的餐沒好好保護,又加外包的,放上車上送過來就容易出問題」、「這得追責提供工作餐點的供應商了…估計食物保存不當」、「只能說主辦單位全責提供的東西都不知道檢查一下的嗎,那可是集體中毒。」
剩菜帶便當「5大行為」超地雷! 營養師示警:細菌破口
許多上班族為了健康或省錢,會前一晚先準備好便當,隔天再帶到公司享用,不過營養師品瑄就提醒,食物若保存不良容易腐壞臭酸,不小心吃下肚恐釀成食物中毒,她也點出5大地雷行為,提醒民眾別將細菌吃下肚。營養師品瑄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很多家長或是上班族都會前一晚準備便當,但隨著天氣逐漸炎熱,食物稍微保存不當就容易腐壞、臭酸,因此自製便當要特別注意5大重點,分別為充分加熱、先裝便當、減少水分、保冷保鮮、加熱一次為限。1、充分加熱 營養師品瑄提醒,在準備便當菜時,要充分加熱後再裝進便當中,且食材中心溫度要達到70度C以上才能有效抑菌。此外,像半熟蛋、溏心蛋等半生不熟的料理,以及容易壞的海鮮、內臟類,都不建議當成便當菜。2、煮完先裝便當很多人會晚餐連同隔天便當一起準備,切記別有「剩菜再帶便當」的想法,記得煮完後先把料理放入便當,避免沾到口水,且過程中也避免用手接觸到食物,建議用乾的、沒用過的餐具裝菜,降低食物被細菌污染的機會。3、減少水分水分是細菌繁殖的良好介質,若便當菜中含有湯汁,更容易讓細菌滋生,營養師品瑄提醒,記得把水分甩乾再帶,或選擇比較清爽的常備菜。4、保冷保鮮便當要冰在冰箱、出門要裝進保冷袋,因為細菌在4度C以下的環境不易生長,低溫能有效幫助食物保存;而4~60度C就是危險溫度範圍,如果便當要放涼再放冰箱,建議「不冒煙就放冰箱」,近日夏天氣溫高,也要記得「不要在室溫放超過1小時」。5、加熱一次為限營養師品瑄指出,便當加熱後盡量一次就把它吃完,反覆加熱更容易讓細菌有破口,且營養價值也會跟著流失,因此加熱建議以一次為限。
連鎖壽司店爆「蛞蝓壽司」 衛福部示警:誤食嚴重恐致死
許多人都喜歡吃新鮮的生魚片、壽司,不過這美食也存在一些食用風險,像是寄生蟲、細菌感染、食物保存等。日前一名女網友就表示自己和老公去日本連鎖壽司店用餐時,發現最後一道菜時有蛞蝓,但跟店家反應後,對方卻僅有一名員工出來表示抱歉。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以「這壽司真的新鮮過頭了」為題發文,表示「今天晚餐開心去吃合X壽司,吃到最後一道菜時發現有蛞蝓!當時點了花壽司,上菜之後我老公先吃一個,輪到我要拿第二個時,發現居然有活生生的蛞蝓」。隨後原PO也跟店家反應,但對方僅招待了一份甜點,原PO想請他們主管出來想談談,卻只有一位內場看起來像是資深員工的人出來表示抱歉,這狀況也讓原PO相當傻眼,決定將此事PO上網,「發這篇文想表達的只是前陣子食安的問題非常嚴重,是不是風頭過了,餐廳又開始沒那麼重視食安跟衛生?而且還是一間連鎖的日系公司,我老公已經吃了一個,希望他晚些時候不會怎麼樣⋯」。文章曝光後也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表示,「這食材新鮮到好像活的」、「主廚免費贈送一隻小蝸」、「太新鮮了,我不敢吃」、「店家用這東西給客人吃都不用負責任的嗎」、「直接公布名字可以嗎…讓店家正視問題也別連累其他連鎖壽司」、「如真誤食蛞蝓後的風險巨大,今年初就發生過類似食安問題」、「去年吃過一次,盤底很髒,還黏著店裡濕紙巾的包裝袋,很好奇他們是怎麼洗碗的」、「生吃菜蟲還沒關係,生吃蝸牛、蛞蝓真的會出人命,所以這個真的很大條」。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台灣早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東住血線蟲主要的感染源是食用未煮熟的非洲大蝸牛,大部分感染者為孩童,但近十年來的散發病例報告,以外籍勞工食用未煮熟之螺類(如福壽螺等)造成感染最為常見。衛福部說明食用未煮熟受汙染或寄生的福壽螺、蝸牛、蛞蝓、及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蝸牛之黏液)等所致,潛伏期約2至3天,最長可達47天。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如果侵犯眼球,會造成視力受損。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時,可能危及生命。衛福部也提醒民眾,勿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螺類或蝸牛,處理時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亦需清洗),生食蔬菜水果前務必澈底清洗乾淨,以降低感染風險。
大地震後「毛小孩搜尋文」大量湧現 專業獸醫建議:在逃脫地點300公尺內「這樣」搜尋
花蓮縣於3日早晨發生規模7.2強震,後續餘震不斷,目前已釀9死1938人傷的慘劇。而在強震之後,大量毛小孩社團中出現了貓咪的協尋文章,原來是因為強震發生之時,貓咪因為受到驚嚇而逃跑出門。為此,專業獸醫師林子軒建議,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自己要保持冷靜外,可以選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帶著貓咪喜歡的食物、玩具,應輕聲呼喚貓咪的名字,在逃脫地點300公尺的範圍內進行搜尋。獸醫師林子軒在FB發文表示,如果貓咪從你的手邊逃跑,切記勿驚慌失措。貓在逃避躲藏的前24至48小時內,通常會在原先逃脫點300公尺範圍內。若你過度叫喊、大動作的敲打,則有可能造成反效果,造成貓咪更加躲藏起來,或是逃離原先地點到更遠的地方。他建議地搜尋方式是讓自己保持冷靜,在夜深人靜時,帶著貓咪喜歡的食物、熟悉氣味的玩具、用品等,輕聲呼喚貓咪的名字,才能提高尋找到貓咪的機會。林子軒醫師也建議,其實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有幫貓咪施打晶片,確保今天貓咪走失時,還有極高的機率可以回到你身邊。同樣地,也可以把你的連絡資訊寫在貓的外出籠或是安全頸圈上,雖然安全頸圈有可能在貓咪逃跑躲藏的過程中脫落,但聊勝於無才是減少風險的辦法。林子軒醫師也提醒,在面對災難時,貓的生存率絕對比你高。若貓口數眾多,民眾當下無法將貓全部帶走時,絕對要優先確保自己的安全。該避難時就避難,不要抱著跟貓一起犧牲的決心。要知道,此舉不只讓民眾會成為救災人員的負擔,更可能扯貓後腿,讓貓的生存機率大幅降低。即使災後貓失蹤,只要保住性命,人貓總有機會再次相聚。而針對未來災難的發生,林子軒醫師也建議先做好以下兩種準備,一種是「貓咪救難包的準備」,一種是「訓練貓咪進入外出籠」。林子軒醫師表示,以安全性考量,民眾應該選用硬式外出籠,並在內放置貓咪喜歡的毛毯、食物、玩具等,讓貓咪在平時就習慣待在外出籠內。更理想的情況,則是在平時透過簡易的訓練技巧,當貓咪聽到特定訊號時(可能是哨音、特定的指令、手勢等),就會直接跑進外出籠內,確保災害來臨時的安全。而在貓咪救難包的部分,林子軒醫師的建議內容如下:A.無論你的貓咪平時吃甚麼,你的地震包內至少都要備有三天份的口糧,確保貓咪在短時間內可以餐餐無虞。另外一提,以食物保存的難易度及重量來看,並考量到你可能無法保存需冷藏的食物,我會建議應選用乾糧,而不是罐頭、濕食做為避難口糧。B.備妥方便攜帶的餐具,作為吃飯喝水使用。C.替代用的貓砂盆、貓砂。你可以選用鋁製烤盤或是其他方便攜帶的淺盤,作為替代用的貓砂盆。並備妥小份量、貓習慣使用的貓砂。D.準備好你所有寵物的照片,並在照片後標明該寵物的姓名、品種、年齡、性別、花色等特徵。在你可能無法使用手機或網路時,可利用照片先尋找走失的寵物。E.貓咪的常用藥物。考量到動物醫院同樣可能受天災影響無法營業,若你的貓咪需要長期服藥,最理想的是你能預先備妥至少2週的藥物,以確保避難過程中,貓咪的病情不受到太大的影響。F.鎮靜、安撫的用品。你可以使用噴劑型的費洛蒙,噴灑在貓咪躲藏的空間(噴劑型內含酒精成分,不可以對著貓咪直噴)。或是可使用同樣有鎮靜、緩和效果的貓音樂(參考:參考:David Teie/ Music for cats)。當然,你的撫摸與輕聲細語,對貓咪同樣也有安撫效果。G.備用手電筒。除了在主要人類自身的逃難包裡面應放置手電筒、乾電池以外,在貓咪的逃難包裡面應該也要有備用的手電筒。逃難過程當中,照明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手電筒隨手可得,避免當下環境昏暗,看不清楚周邊環境跟物品。
保存剩菜「4大行為超NG」! 放電鍋保溫恐成「細菌培養皿」
北市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越演越烈。衛福部疾管署30日上午公佈新增4人,目前共計25名個案,而死者及住院病患共8人的體內都驗出「米酵菌酸」,目前定調此次中毒原因是米酵菌酸所引起,仍持續追查來源。而此風波也讓「如何正確的保存食物」成為熱門話題,對此食安專家「韋恩的食農生活」也整理出國人保存剩菜的4大NG行為。臉書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於30日發文指出,以現代環保的立場,丟棄剩食是件對環境造成壓力的事,而且台灣老一輩也是有捨不得的心情,剩菜總是想要一留再留,但是剩菜保存則特別需要注意一些食安重點,食物若保存不當,可能會有食物中毒致死的風險。對此,他整理出國人保存剩菜的4大雷區,呼籲民眾保存剩菜時不要犯了這樣的毛病,以保衛生健康。1. 飯菜放電鍋保溫就不會壞:X大同電鍋切保溫,大概只會保持在40-50度左右,40-50度左右,這樣的溫度並不夠殺菌,其實對細菌來說挺舒服的,剛好像是在培養細菌,這樣放到隔餐,可能就細菌超標啦。只有超過65度以上保存,細菌才難以存活。正確方法:食物保存還是放冰箱比較好。2. 剩菜沒吃完熱好幾次:X食物反覆加熱不但營養價值會被大量破壞,而且過程中因為不斷高溫,使得食物成分產生一些氧化或是聚合等的化學反應,導致生成丙烯醯胺、氧化膽固醇等不良物質的機會,而微生物也會趁隙孳生。正確方法:只取吃得完的量出來加熱,其餘保持冷藏或冷凍。3. 飯菜不能熱的放冰箱,會容易壞:X急速冷卻當然對食物比較好,只是對冰箱裡其他東西不太好,因為熱熱的東西,會把冰箱整個平均溫度向上拉,反倒造成其他東西的保存受到影響。正確方法:如果冰箱空間足夠、壓縮機冷藏能力夠,當然熱的東西放進去沒問題;不然也是食物在覆蓋情況下稍微放涼後儘速放入冰箱,不要拖太久。4. 冷藏既然比較安全,冰箱就用剩菜塞滿滿:X冰箱東西太滿,影響裡面的空氣對流,也會造成壓縮機製冷不足,造成冰箱不夠冷,東西可能就一起壞掉了。正確方法:不要製造太多剩菜,也不要一次全部都放冰箱。
蔣萬安喊擴大稽查防堵米酵菌酸 學者憂大流行籲妥存食物
台北市長蔣萬安29日中午表示,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疑案,北市府下週將召集擴大會議,並要求衛生局針對百貨、賣場進行專案稽查。29日下午則將與各局處首長再度舉行聯席記者會,說明北市府掌握的最新進度。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分店發生食物中毒疑案持續延燒,衛福部疾管署29日中午表示,目前維持累計18案,其中2死、5住加護病房、1位住在一般病房、10位已返家休息。此外,在28日衛福部記者會也證實,在兩名死者檢體中檢出「米酵菌酸」,為國內檢出首例。對此,蔣萬安強調,市府在衛福部解剖結果確定是米酵菌酸後,立刻請衛生局把米酵菌酸詳情上傳到個案治療平台,讓醫療院所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即刻掌握。而針對確定為「米酵菌酸」釀災後,未具名毒物科學者向CTWANT直言問題食物,「應該不只這一批」,過去在東南亞島國聽過,台灣一旦發生,未來很可能沒完沒了,「食物保存不可再馬虎」。學者進一步解釋,米酵菌酸是一種「呼吸毒」,會癱瘓粒線體,讓全身細胞粒線體失去作用,常常產生自過期發酵食品中,而這樣的毒素無法自外觀或嗅味覺察覺異樣,也無安全門檻劑量,「測得就是不妙了」一旦呼吸進去人體的氧氣都無法成為能量,「下一步就是休克」。
米酵菌酸「不會變傳染病」 專家提醒:謹防進入台灣植物生態鏈
台北信義區寶林茶室餐廳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件,衛福部公布最新結果,在首名死者的檢體中初步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也引起民眾擔憂。公衛專家何美鄉教授今日公開表示,此次事件「我認為這是寶林獨有」,讓民眾無需太過恐慌。不過,何美鄉教授同樣提醒,雖然米酵菌酸不會變成人的傳染病,但還是要留意「不要讓它進入植物生態鏈」。何美鄉29日上午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廣播節目《寶島聯播網》專訪,討論近期寶林茶室食安風波,何美鄉表示,米酵菌酸會在適當的環境繁殖,但「並不會變成人的傳染病」。由於這起事件是台灣首例,當務之急是要找到源頭,控制它繼續向外擴散。她認為如果是寶林食材問題,毒素「應該還在廚房中」。何美鄉表示,大家不用過度恐慌,,現在看起來「是寶林獨有」的局部現象。不過她也提醒大家可以把毒素想成傳染源,有機會就會在條件適當的土壤生長繁殖,所以要提高警覺,「不要進入台灣的植物生態鏈中。」至於目前有些受害者吃了食物症狀嚴重,有些受害者症狀相對輕微,何美鄉表示,每人身體條件不同,有些人較健康或是吃的量比較少,都是可能原因,另外菌的分布不均也是可能原因。提到民眾擔憂此後是否外食風險會變高,何美鄉認為,大家正常生活即可,不用緊張害怕,因為這樣的事件是罕見的,吃東西出問題的情況無論是在家吃或在外面吃,都可能發生,平時留意食物保存基本原則即可。
毒素「米酵菌酸」超猛爆!醫籲勿吃「重複加熱」2食物:短時間恐致命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釀2死,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初步推斷為「米酵菌酸」釀禍,且該毒素只要攝入約1.5毫克就能致命,毒性相當猛烈。對此,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示警,小心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飯、麵。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所造成的中毒症狀,與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cereulide)十分相似,兩種毒素均會出現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等現象,但相較之下米酵菌酸毒性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李建璋透露,米酵菌酸只需1.5毫克的劑量就能奪命,潛伏期約為0.3至16小時,高達30%至100%的機率會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喪命,且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只能仰賴身體器官自我修復。李建璋提醒,民眾應盡量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米、麵等主食,由於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不論從外觀、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很難像一般腐壞食物容易被察覺,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對此,醫師林哲民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食材經過加熱雖然可以殺死細菌,但細菌產生的「毒素」卻相當耐熱,以金黃葡萄球菌的腸毒素為例,至少需要100℃高溫持續加熱2小時才能消滅毒素,因此這次的素食餐廳中毒案,才會被專家推測是毒素所引起。另外,林哲民也糾正「1食物保存迷思」,不少人認為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進冰箱,否則食物與冰箱均容易損壞,但如今這是個「過時觀念」,食物最好在50℃至60℃左右立即放進冰箱冷藏,以避免增生細菌及產生更多的毒素。
寶林茶室中毒風暴2死!醫揭3關鍵 何美鄉:健康年輕人往生「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
「寶林茶室信義A13」疑食物中毒案件擴大,累計通報案例至少10例,其中2人死亡、2人命危。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推測,食物下毒或者誤用有毒的食材比較有可能。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直言,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蘇一峰分析,食物中毒死掉兩個人,這真的很不可思議,就算是仙人掌桿菌也沒有這麼毒,絕大部分是吐一下就沒事了,細菌也不太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等的敗血症,一般也沒這麼快速,「食物下毒或者誤用有毒的食材比較有可能。」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則表示,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最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可以確定非感染性腸胃炎,通常需48小時才會發病,而死亡案例是一位39歲男性,若無共病,則是相當罕見,因為通常高風險族群是老人、兒童、及懷孕女性,當然或許沒有此類高風險族群用餐,但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何美鄉指出,若肝衰竭是一指標症狀,則需朝仙人掌桿菌毒素(有氧或無氧都可繁殖)、肉毒桿菌毒素(雖為神經毒素,仍可早成肝臟病變,屬厭氧菌)、及菇類中毒探索,考慮這些病菌的屬性,事關培養的效率,以上兩種毒素只要產生,其毒性就很難被中和,就是高溫雖可殺菌但無法中和已產生的毒素,在炎熱的夏天確保食安,就是要預防毒素的產生,而最關鍵的是,確保食物的保存在適當的溫度,通常在25度以上的室溫,這些病菌就繁殖得很好,繁殖過程必會產生毒素。何美鄉說,若媒體資訊屬正確,病例中有食用粿條或河粉者,這就更趨向於仙人掌桿菌,澱粉被發酵之後的結果,所以此時,衛生局最需要釐清的事情為,食物保存的SOP,也就是粿條或河粉在被烹調前,置放於室溫多久?還有冰箱溫度的管理、冰箱容量的管理,太滿則無法保證每樣食物都是在適當的低溫下保存。何美鄉也提到,據悉,北市府衛生局稽查發現三缺失,含餐具疑似有蟑螂排泄物、刀具夾放於流理台、未提員工健撿資料,卻沒看到最至關重要的資訊,食物在被至烹調之前保存溫度的SOP,還有這些粿條及河粉的來源為何?她盼此食安事件儘速落幕,並能藉此機會讓食物保存SOP的細節,列入餐飲業重要管理項目,還有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都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不慎發生的食安意外是食安問題,人為的蓄意破壞則是國安問題,兩者處理的方式不盡相同。
食物保存不慎可能導致健康危害 護理師提醒:三種菜不宜再次加熱食用
民眾為了節儉常選擇將剩菜剩飯冷藏保存,第二天再次加熱食用。然而,這樣的做法可能對你的健康不利,毒物專家譚敦慈就曾在節目上提醒,有三種食物千萬不可再次加熱食用,因為可能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譚敦慈曾經在節目中提及三種食物應該避免隔夜加熱食用,首先是「深綠色蔬菜」,因其可能含有硝酸鹽,經過加熱後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其次是「冷盤」,由於其本身溫度較低,打包後更容易滋生細菌;最後則是「魚蝦貝類」,譚敦慈指出,重複加熱不僅使口感變差,還可能導致蛋白質生成有害物質(氧化膽固醇)對心臟血管造成損害。對於不得不將剩菜帶回家繼續食用的情況,譚敦慈提供了一些建議。她建議在加熱前先將湯汁濾掉,因其裡面可能含有過量的鈉及嘌呤(普林),可以再重新添加新鮮水,例如在加熱雞湯時,可以將雞撈起,保留一點湯汁,加入新鮮蔥、薑、蒜、洋蔥(擇一),以減少氧化膽固醇的生成。然而,譚敦慈也強調,食物打包回家後一定要確保進行「充分煮沸」。僅使用微波爐或電鍋蒸煮可能無法達到徹底滅菌的效果,更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風險。此外,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自己攜帶便當不想再吃外食的現象,譚敦慈提醒,煮完菜後盡可能立即裝進餐盒,因為溫度介於7~60度稱為「危險溫度帶」,甚至只要溫度低於60度,就可能會開始滋生細菌。她建議民眾只要飯盒「手摸起來不燙了」就要盡快放入冰箱保存,以免食物受到細菌的污染。
春節團聚,當心樂極生悲! 感染科醫師籲「提前做1事」護健康
春節期間把握難得機會,親友南來北往團聚本是開心事,但一定要當心樂極生悲。人口大量快速移動 增加傳染病傳播風險春節是華人世界重要節日,各地華人歸國返鄉與家人團聚是年度大事。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表示,不論是返臺過年或海外旅遊,人口大量快速移動,加上近距離吃飯喝酒等交流,都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或病毒變異的風險。腸胃道就醫人數增加 這樣做避免發生率王瑞興主任觀察往年春節期間的疾病型態,除氣候變化劇烈,呼吸道就診人數爆增,腸胃道就醫人數隨著眾人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明顯增加,症狀常為消化不良或吃壞肚子,推測是飲食不潔、過量生食以及食物保存問題導致春節期間陸續發作就醫。王瑞興提出保護腸胃道不受疾病感染策略,除勤洗手,加上不吃生食、公筷母匙,千萬不要因為歡慶年節就暴飲暴食或喝太多酒,增加腸胃負擔。此外,食物放太久或保存、處理不當,容易衍生細菌。該如何把握親友團聚機會又降低感染風險?王瑞興建議,首要留意個人健康預防跟環境的衛生狀況,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其次是當無法預期會遇到什麼樣病原菌時,儘快把能接種的疫苗打齊全,以春節期間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為例,政府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新冠變異株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即使並非高風險族群,也建議自費接種,增加免疫力跟保護力。
疑遭沙門氏菌汙染! 美桂格燕麥回收多款熱賣燕麥棒、沖泡麥片
美國食品業者「桂格燕麥(Quaker Oats)」因有沙門氏菌污染的潛在風險,在15日回收了公司旗下幾款麥片產品,其中包括熱賣的麥片棒和穀物食品。據美聯社報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於日前公告,桂格燕麥因有沙門氏菌污染的潛在風險,將回收在美國50個州以及波多黎各、關島和塞班島等地銷售的產品,其中包括燕麥片「Simply Granola Oats」和燕麥棒「Big Chewy Bars」、「Chewy Dipps」等。對此,桂格燕麥並沒有詳細說明潛在污染是如何發生,但該公司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表示,目前尚未收到與召回產品相關的疾病確認報告。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稱,一旦感染沙門氏菌可導致發燒、腹瀉、噁心、嘔吐和胃痛,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還有致命風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估計,美國每年約有135萬例沙門氏菌感染病例,導致約26500人住院治療,420人死亡。沙門氏菌是腸道桿菌科下的一個屬,這種細菌最常見於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中傳播,例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或雞蛋製品、牛奶製品、肉類製品等,若食物保存不當,沙門氏菌易在高溫下大量繁殖,更易傳播。而台灣桂格則緊急發布聲明,表示台灣桂格燕麥是由佳格食品集團在台灣製造、並非美國進口,且有定期主動沙門氏菌送檢並無污染疑慮、安全無虞。
喝淨水、吃熟食仍食物中毒! 連假出國當心「一瀉千里」
一位職場人士出國開會,為了避免生病影響工作,用餐相當小心,飲用瓶裝水、在合格餐廳用餐、吃全熟食、水果也都自己剝,沒想到還是中標狂腹瀉!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陳信儒仔細詢問旅遊史,揪出嫌犯疑為「冰塊」,由於無法確定冰塊使用何種水製成、是否為煮熟水,「這個東西太容易出漏了!」建議國人若前往衛生條件不佳的國家進食務必謹慎,尤其避免飲用含有冰塊的飲料。WHO食品安全5要訣保持食品清潔。生食熟食要分開。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與家禽肉類)。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何為「旅遊者腹瀉」?陳信儒表示,當旅客到了不熟悉的地方,1天腹瀉超過3次以上,而且糞便沒辦法成型,加上噁心、嘔吐、發燒其中一種腸胃道症狀,便診斷是「旅遊者腹瀉」。根據醫學研究,旅遊者腹瀉主要造成細菌與病毒感染。預防原則是避免生食、餐前洗手,尤其是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衛生條件較差、感染疾病風險較高,建議民眾吃水果自己剝皮,到合格的餐廳用餐,並且避免喝含有冰塊的飲料。若家長帶寶寶出國,盡量使用70度以上熱水沖泡奶粉,可殺死大部分的細菌,較為安全。事先查好國際旅遊疫情醫師提醒,出國飲食的衛生原則跟在家烹調相同,不過要注意的事項較多一些,民眾可於出發前查詢國際旅遊建議等級,例如國人常去的日本衛生良好,屬於低風險區域,至於未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例如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區,衛生條件差,被列為高風險區域。不過,疫情解封加上全球化影響,世界各國無論是工作或旅遊,人員的交流相當頻繁,無法確保低風險地區一定不會引發感染,因此即使到低風險國家仍須留意衛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止瀉3大治療策略萬一出國食物中毒、上吐下瀉怎麼辦?陳信儒表示,大部分民眾免疫力正常,可自行痊癒,除非是碰到特別凶猛的細菌侵襲,或是免疫力較弱的年長者與小孩、腸胃道較差的族群等,一中標可能就會非常嚴重,建議事先備妥藥物。第1招:基本藥物例如一般的腸胃用藥、止瀉藥,針對症狀治療。第2招:口服補充液民眾可在一般藥局買到電解質水等口服補充液。不建議喝市售運動飲料,因為其中的糖份和電解質,比較不適合人體腹瀉脫水時所需補充的營養。第3招:施打疫苗若民眾需前往衛生條條件不佳的國家,可事前到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施打傷寒疫苗。另外A肝病毒雖然不會造成腹瀉,但糞口傳染仍會引發發燒、噁心、黃疸,建議30-40歲中壯年族群若需出遊或工作,可自費補打A肝疫苗。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據點及服務班表我適合預先用抗生素嗎?至於是否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陳信儒說明,這個議題目前在旅遊醫學界比較不建議。第一,抗生素可能把體內正常菌種殺死,好菌宛如天然益生菌,在腸胃道裡具有保護效果,若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殺死正常菌種可能導致外來病菌更易入侵;第二,出國前尚不知道可能感染何種細菌,使用不對的抗生素,反而會導致抗生素的抗藥性變強,因此目前醫學界不建議用預防性使用。除非民眾必須前往極端環境,或是運動員出國比賽,特殊情況才會考慮使用此方式。出現3大症狀不要忍! 盡速就醫症狀1:嚴重脫水當發現口乾舌燥、眼睛淚液分泌非常少,甚至眼眶凹陷、上廁所沒尿液等,這並非泌尿道出問題,而是體內水分嚴重不足,建議到醫院施打點滴補充水分。症狀2:拉個不停輕微的旅行者腹瀉,通常3天內即可改善,但若出國7天就拉了5天,像這樣不正常的狀況,「該去醫院還是去醫院」醫師叮嚀。症狀3:排出血便一旦感染入侵性較高的病原體導致血便,代表腸胃道黏膜受到嚴重侵害,有可能連帶發燒畏寒,建議在當地就醫。國人出國就醫可申請健保補助,民眾不用擔心高額費用。出國在外緊急就醫,可申請健保自墊醫療費用核退醫師最後呼籲,民眾出國前可到藥局購買成藥,或是到旅遊醫學門診施打疫苗。旅遊醫學門診由家醫科醫師組成,是一個綜合性門診,可根據民眾行程判斷感染腸胃道疾病、暈機暈車、高山症、潛水夫病等風險,給予行程意見、常備用藥或施打疫苗,例如針對爬富士山開立高山症預防用藥,民眾都可妥善利用。出國小心謹慎,才能好好享受旅遊。
忠貞市場排隊名攤法國麵包中毒案「增至422人」 衛生局曝:這佐料有問題
桃園市中壢區忠貞市場人氣排隊名攤「阿箴越南法國麵包」食品中毒案再擴大,截至6日通報增至422人,市府衛生局調查,攤商疑似是製作蛋黃醬前,未落實雞蛋清潔導致這次食品中毒案,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業者54萬元罰鍰,另即日起啟動東南亞即時食品(冷食)稽查專案,全面稽查桃園市攤商食品安全。衛生局說明,針對8月2日、3日有買過該攤法國麵包且有症狀者發出問卷調查,共計243人填寫,經統計有229人出現身體寒顫、發燒、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潛伏期為4至63小時30分。另經醫院通報食品中毒民眾,有4人檢驗出沙門氏桿菌。此外,稽查人員前往稽查業者製備的食材,除發現冰箱溫度不足外,其中蛋類製品有滷鴨蛋及蛋黃醬,而蛋黃醬是在家製作完成後常溫送至攤位,疑似就是在製作蛋黃醬前未落實雞蛋清潔導致整起食品中毒案。衛生局追蹤住院民眾,還有16人因腹瀉、腹痛、發燒、倦怠等症狀住院中,也提醒沙門氏菌是造成食品中毒常見的病菌,易受汙染的食物包含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及雞蛋製品以及牛奶或乳製品,還有肉類等等,若食物保存不當,沙門氏菌易在高溫下大量繁殖也容易傳播,一般臨床症狀以急性腸胃炎為主,在感染後約6至48小時會有噁心、嘔吐及下痢等,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症狀。
「5食物」藏一級致癌物超傷肝! 醫曝:沒洗乾淨的筷子也算
吃不完的食物全部放在冰箱,很多東西又捨不得丟,若保存不當可能變質、腐壞,進而產生致癌物質。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提到,「黃麴毒素」是由食物孳生的一級致癌物,不僅會影響肝功能,還可能致癌,而像是發霉的花生玉米、變質的米飯,都容易藏有黃麴毒素,甚至沒洗乾淨的筷子,也會有致癌的風險。王威迪醫師在《健康好生活》分享,有位70歲的婆婆會定期做抽血檢查,而某次檢測出肝指數較高,才發現有2公分的肝癌,最後經切片、問診後得知,婆婆平時習慣將吃不完的食物都放在冰箱,可能因保存不善,吃到不少過期米飯、花生、玉米,而這些變質食物又容易藏有黃麴毒素,讓她體內長期累積了一級致癌物,才會導致肝癌的產生。關於肝癌,王威迪醫師介紹,台灣九成以上的肝癌,大部分是因B型肝炎、C型肝炎、喝酒或肝硬化導致,而少數肝癌患者則是由於長期常吃變質食物,讓毒素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其中黃麴毒素更是誘發癌症的主要毒素之一。他透露,發霉的花生玉米、變質的米飯、發苦的堅果、劣質芝麻醬、小作坊自榨油(可能因欠缺精細儀器,食材容易變質),甚至沒洗乾淨的筷子都容易藏有黃麴毒素,應當特別小心。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的相關衛教資訊顯示,為了預防黃麴毒素,建議少吃內臟類、醃漬類食品,並改變錯誤的飲酒習慣。除此之外,應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將其置於冰箱保存,若發現食物發霉、過期要立即丟棄,尤其食物上若只有一小部分發霉也不該食用,雖然外觀正常,其實菌絲已在內部孳生,輕則導致噁心、嘔吐,重則可能休克死亡。
燒開水洗熱水澡「洗衣機故障沒錢修」 愛心及時送暖弱勢家庭
58歲獨居的阿國(化名)患有思覺失調症求職不易,家中環境簡陋無熱水器,只能用熱水瓶煮開水洗澡。小君(化名)歷經兩段婚姻後,與現任丈夫育有三子三女,忙於照顧年幼子女無法外出工作,丈夫為建築工人,先前因服毒勒戒,期滿後工作機會減少無穩定收入,一家八口現居的租屋處悶濕,電冰箱損壞門板掉落,只能用膠布勉強固定,極需冰箱、除濕機改善食物保存問題及居住品質。63歲的阿春(化名),丈夫因中風、罹患失智症無工作能力,兒子入監服刑中,留下2歲多的女兒由阿春照顧,日前熱水器損壞,只能用瓦斯爐煮熱水替孫女洗澡,但居家環境昏暗、空氣不流通,煮水、提水過程恐有風險。新住民小娟(化名)與第三任越南籍丈夫及三名子女同住,丈夫工作不穩定,僅仰賴小娟擔任科技公司作業員的微薄收入勉強支撐生活,洗衣機故障也無力修繕。生活必需的熱水器、冰箱、洗衣機等家電,許多弱勢家庭往往無力購買,當家電故障或損壞時,也無法負擔修理費用或汰舊換新,只能改用其他方式替代或勉強硬撐使用。捐贈活動前,協會特別委請水電師傅提前將熱水器等家電裝設完畢,其中一戶因室內簡陋,更進行線路配置、修改水路等工程並加裝抽水馬達、蓮蓬頭,以便順利使用。(圖/道家人文協會)道家人文協會於今(16)日,舉辦新北市弱勢家庭物資捐贈活動,由協會理事長張旖帶領志工自費訪視上述四戶弱勢家庭,並於量身捐贈熱水器、冰箱、洗衣機、除濕機等家電,及白米、罐頭、奶粉、紙尿布等民生品共207件物資,在天氣轉冷前為家戶圓夢,解除生活不便與紓解日用、飲食需求,舒適溫飽過冬。協會理事長張旖表示:「對貧困交迫的弱勢族群來說,冷天能洗個熱水澡、不用忍受刺骨寒意手洗衣物,或是有冰箱可以存放食物,不再擔心食物壞掉,都是莫大的幸福。希望透過今天的活動,為家戶帶來一份支持力量。」今天的捐贈,由協會志工將物資親送至各戶家中,並在訪視過程中與關心家戶們的生活狀況,見到志工造訪,家戶們也面露笑容向志工表達感謝:「謝謝協會提供物資幫我們圓夢,讓一家人生活更方便,也能吃得營養一點,更能好好過日子」。
樂扉寶寶米餅遭爆用工業氮氣包裝 毒物專家說話了
知名嬰幼兒食品「樂扉寶寶米餅」今被媒體踢爆違法使用工業用氮氣填充包裝,引起許多家長心驚驚,但毒物科專家指出,大氣內氮氣含量約占78%,理論上用氮氣作為食品包裝填充不會有毒,但因該工廠所用的為工業級氮氣,加上該廠有環境衛生上的問題,因此需要擔心是否包裝內含有其他不純物,不過填充氮氣沒有太大問題,民眾不用太過擔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氮氣非毒氣,空氣中有近8成都是氮氣組成,因此這點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在於業者所使用的是工業用氮氣,可能會有衛生、濃度不純含有雜質等疑慮,而米餅又是供應給嬰幼兒所食用,對於器官尚未發育完全的敏感族群,確實需要更加謹慎才是。顏宗海指出,歐美國家目前皆已將氮氣列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不過需在食品級的條件下才能使用,而業者用氮氣來當作包裝填充,可透過降低包裝內含氧量的做法,來達到延長食物保存的效果。食藥署曾在2018年預告訂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當時曾考慮將氮氣列入,但最後卻未入法,隔年僅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列為食品添加物,對此顏宗海認為,確實有將氮氣列為食品添加物的必要,一切就看食藥署的態度與立場。對此食藥署指出,食品組目前正在開會討論本次有業者使用工業用氮氣填充一事,預計稍晚將對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