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
」 過敏 食物過敏 營養師想減肥!33歲女「狂吃蛋料理」半年暴增7公斤 求診才知「吃錯了」
許多人會透過自己煮健康餐來減重,家醫科醫師楊智雯就分享自己經手的一個案例,一名33歲女子自煮少油、少鹽的健康餐,三餐都吃蛋料理,然而體重卻半年暴增了7公斤,這也讓女子相當苦惱,求助醫生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吃錯了」。小宙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專發布一部影片,標題為「慢性過敏讓你難瘦又疲累?醫師傳授5做法逆轉體質」。楊智雯說明,自己遇過一名33歲女子想要減重,因為她是藥師助理,對健康保健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決定自己煮健康餐,不僅少油少鹽,三餐還都吃蛋料理,包括水煮蛋、蒸蛋、茶葉蛋等,然而體重卻一直沒有下降,反而半年暴增了7公斤。不僅如此,楊智雯還提到,女子感覺到自己越來越疲憊,經常全身痠痛,但無法具體說明不適的部位。直到女子向醫生求助,進行了食物過敏檢測,這才發現自己對雞蛋過敏。楊智雯指出,大多數人對「過敏」的理解通常與IgE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有關,例如吃蝦子導致眼皮腫脹、喝堅果飲料後呼吸急促,或吃水蜜桃引發蕁麻疹等,這類急性過敏只需避開過敏原即可改善。然而還有一種是慢性過敏,就像是這位患者的情況,由於她並不知道自己對雞蛋過敏,因此每天可能吃下4到5顆茶葉蛋。而長期攝取過敏食物可能會引發疲勞、關節疼痛和腸道敏感等慢性過敏症狀,並且因為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可能導致下視丘食慾調節中樞失調和胰島素阻抗,最終導致脂肪堆積,這也是她為什麼越吃雞蛋,身體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健康。楊智雯也建議三個保護腸道健康的方法,第一是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和高加工食品,以免損害腸道健康;其次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嚥,每口食物至少咀嚼20至30次,當胃部不適時,避免自行服用制酸劑,以免影響消化和免疫功能;最後應多補充膳食纖維,以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楊智雯示警,如果患者已經注意飲食並規律運動,但體重仍然持續增加,並伴隨失眠、濕疹、身體痠痛和疲勞等症狀,建議透過腸道檢測或食物過敏檢測來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問題所在。
不只海鮮、雞蛋,也有人對白飯過敏! 營養師教如何抗發炎及舒緩
常常會聽到生活周邊有人說「我對海鮮過敏」或是「不可以吃雞蛋因為會皮膚癢」等食物過敏的狀況,近日也有媒體報導女藝人郭碧婷居然對白飯過敏。造成民眾出現過敏的食物種類不盡相同,當享用完食物之後,可能會出現身體上的異常症狀,例如皮膚濕疹搔癢、呼吸急促、腸胃不適等過敏反應,不過為什麼會過敏?當食物過敏該怎麼辦?。過敏反應是防禦機制 嚴重恐有生命危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指出,過敏反應是人體本能的反應機制。當外來物入侵體內,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啟動防禦機制,消滅入侵物來保護身體安全。但如果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抵擋或無法辨識外來物入侵體內時,就會導致身體器官產生傷害,產生過敏反應現象。一般會有局部性反應如: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及過敏性腸胃炎。或是全身性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嚴重或許會有生命危險。含有組織胺食物 花生、海鮮最容易引起過敏哪些食物最容易引起過敏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易產生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花生、蝦蟹、牡蠣、核桃及魚類、蛋甚至發酵食品、酒、米飯等。主要是這些食物大多含有組織胺。而組織胺會隨著食物新鮮度下降而逐漸升高。體內組織胺升高會造成皮膚癢、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盡量吃新鮮食物,不確定是否新鮮的食材就不要輕易嘗試。維生素C、E、 A及胡蘿蔔素 抗發炎及抗過敏當急性過敏發作期可由醫師開立抗組織胺藥物處置,但在日常中其實也有營養素可以改善過敏症狀。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A/胡蘿蔔素這幾種抗氧化維生素,具有抗發炎及抗過敏的作用。黃淑敏營養師指出,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有青椒、花椰菜、高麗菜、蕃茄、橘子、木瓜、蕃石榴、芒果、草莓、葡萄柚等。維生素E食物來源則是深綠色蔬菜、小麥胚芽、植物油等。維生素A在綠色及黃色蔬菜、水果中含有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稱為胡蘿蔔素(carotene)。其中主要為β-胡蘿蔔素(β-carotene),食物包括:鮮黃及鮮橙色的蔬菜水果以及深綠色的蔬菜等。當然也可以到醫療院所抽血檢測自己的過敏原,檢查看那些食物是導致過敏的原因,避免食用含有過敏原的食物而引起過敏反應,民眾若出現因飲食後產生過敏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郭碧婷自爆對白飯過敏 醫認證「是真的」揭症狀:嚴重恐危及性命
向華強媳婦郭碧婷先前在節目自爆「對白飯過敏」,掀起大陸網友兩極熱議,許多人無法相信會有華人對白飯過敏,但醫師指出白飯過敏體質不只存在,嚴重還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郭碧婷在節目透露,她青春期深受皮膚嚴重過敏困擾,臉長爛痘、嘴潰瘍,甚至出現撕裂傷,就醫檢查才發現對白飯過敏,此話一出掀起網友討論,有人認為郭碧婷在瞎扯,但有許多患者與患者親友站出來,表示白飯過敏是真的。郭碧婷檢查才發現自己對白飯過敏。(圖/翻攝自節目微博)據《健康2.0》報導,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高瑞鴻表示,白飯過敏在亞洲雖較少見,但某些特定地區或族群的過敏風險可能會增加,而白飯過敏症狀與其他過敏反應類似,症狀出現速度和程度也因人而異,會出現嘴腫、眼熱腫癢、皮膚癢、噁心嘔吐、血管性水腫、血壓降低等,嚴重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進而危及生命。高瑞鴻醫師指出,如懷疑對某種食物過敏,可向專業醫療進行抽血檢測,確認引發過敏反應的過敏型抗體,預防可藉由用餐前檢查食物內容物避免誤食,治療能依過敏反應主要表現處理,例如主要反應為皮膚搔癢,就施以抗組織胺治療。高瑞鴻醫師提醒,對白飯過敏民眾應完全避免食用,更不能大量攝取,如果出現心跳過快、呼吸急促、血壓降低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另據《長春晚報》報導,中國2022年、2023年分別有吉林2歲女童、上海工作男子,因長期咳嗽與長年腹瀉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對白飯過敏。醫師也提醒,由igE引發的食物過敏跟igG引發的食物不耐受並不相同,後者具有發病延時性特點,且應由專業醫師判定是何者引發不適。
洗碗精殘留碗盤恐傷腸道健康! 醫教「8招」洗碗清潔溜溜
如果洗碗精殘留在碗盤上,會不會影響腸胃?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人體的腸胃道內層,覆蓋著一層由上皮細胞緊密排列而成的屏障,它負責控制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內部環境,這層屏障就像我們身體的防護罩,阻擋有害物質的入侵,類似的保護層也存在於皮膚和肺部等部位。而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許多添加劑和化學物質,都可能破壞組織屏障的功能,一旦屏障出現缺陷,就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醫師也分享避免洗碗精殘留的8種方法。鄭泓志近日在臉書專頁「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發文表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許多添加劑和化學物質,都可能破壞這些組織屏障的功能,一旦這些屏障出現缺陷,就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如食物過敏、腸胃發炎、糖尿病、肥胖、肝硬化、多發性硬化症、自閉症、憂鬱症和阿茲海默症等。且洗碗精殘留可能危及腸道健康,醫師表示,瑞士過敏與哮喘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乙醇乙氧基酸酯(alcohol ethoxylates)是引起強烈毒性反應和破壞腸胃道上皮組織屏障的主要化學物質,如果殘留在餐具上被吃進身體裡,可能會危及腸胃道健康。鄭泓志指出,為了模擬餐具上可能殘留的洗碗精濃度,研究人員對乙醇乙氧基酸酯這種化學物質進行了稀釋測試,稀釋度從1:10000到1:40000不等,在模擬高劑量的化學物質下,這些殘留的化學物質會直接破壞腸胃道中的表皮細胞組織,而低劑量下則使腸道上皮細胞屏障崩解,導致身體一系列的發炎反應。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到,一旦上皮細胞受損,身體就會啟動發炎反應的相關基因表現和細胞內部訊號傳遞,引發大規模的細胞死亡程序,這說明即使是微量殘留的洗滌劑化學物質,也有可能對腸道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誘發發炎反應和細胞大量死亡。避免洗碗精殘留的8種方法:研究人員警告,如果腸道上皮組織屏障長期反覆受到這種化學物質的破壞,將加劇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建議在洗碗時做到以下8點,即可完全去除洗碗精殘留。1多次沖洗:在洗碗後,應反覆用清水沖洗數次,確保將所有洗碗精的泡沫和殘留物都完全沖掉。2使用洗碗刷或菜瓜布:可以使用軟毛刷、海綿或菜瓜布幫助去除頑固的洗碗精殘留物,刷洗時稍微用力一些。3浸泡溫水:把洗好的碗盤浸入溫水中約5~10分鐘,溫水有助於溶解和去除殘留的洗碗精。4檢查有無殘留氣味:碗盤晾乾後,可以靠近嗅一嗅,如果有洗碗精的化學味道,表示還有殘留物需要重新清洗。5選用環保洗碗精:市面上有環保型、無磷無毒的洗碗精產品,殘留量較低,對健康影響較小,可考慮改用。6增加清洗循環:若使用洗碗機洗滌餐具,可在最後一個循環後,再多加一個清洗循環,徹底沖淨殘留物。7最後人工清洗:洗碗機清洗後,再用清水人工清洗一次,確保殘留物全部清除。8定期清洗洗碗機:洗碗機內也可能累積殘留物,定期使用專用清潔劑徹底清洗。
杭州妹吃麵後運動「突頭暈窒息緊急送醫」 檢查竟罹罕見過敏病
吃東西要注意!中國杭州一名女子很喜歡吃麵食,前陣子吃完麵後馬上去健身房,想消耗卡路里,沒想到運動沒多久,開始皮膚發紅發燙,還伴隨頭暈、無力和胸悶,像是被人掐住喉嚨,呼吸相當困難,原來是罹患罕見的過敏疾病。據《都市快報》、《溫州晚報》報導,26歲女子在杭州工作,相當喜歡麵食,近來天氣變熱,清涼的衣服遮不住肚腩和手臂,她便開始積極健身,但幾次下來常感到頭暈,有時還會出汗,甚至全身搔癢,起了大大小小的紅疹,但1個小時後就退了,因此沒當一回事。5月初的某天晚上7點,女子晚餐吃了一碗蔥油拌麵,自覺有罪惡感,所以休息不久就到健身房報到,但運動沒多久,皮膚開始發紅發燙,還感覺頭暈無力、胸悶,呼吸變得困難,隨後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到院時臉色發白、四肢發冷,全身皮膚出現蕁麻疹、血壓下降、意識開始出現模糊,醫師初判為過敏性休克,迅速給予治療才沒事,活了20多年,她才發現自己是過敏體質,經過檢測後確診為「小麥依賴型運動誘發過敏反應」(WDEIA)。女子確診小麥依賴型運動誘發過敏反應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悉,「小麥依賴型運動誘發過敏反應」的特別之處在於,若單吃麵食不會有過敏反應,單純運動也不會,但如果在吃了麵食後幾小時內運動,就會誘發過敏反應。對此,醫師叮嚀女子嚴格禁食小麥製品,如果不慎誤食,4小時內不能運動,假若出現皮疹等輕微過敏反應,要立即服用抗過敏藥。事實上,90%以上的食物過敏由牛奶、雞蛋、魚、貝殼海產品、花生、大豆、核果類和小麥8大類食品引起,建議這類人最好不碰過敏食物,如果少量食用,也不能立刻去運動,至少間隔4~6小時。醫師提醒,除了嚴重過敏反應外,食物過敏還容易引發氣喘等呼吸道過敏表現,甚至威脅生命,一定要重視。如果之前曾出現過嚴重過敏反應,可以去醫院配腎上腺素筆隨身攜帶,在緊急情況下進行自我注射,之後馬上就醫。
氣喘患者掌握「3要訣」! 醫曝:穩定控制有機會減輕用藥
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除了治療之外,需要患者學習疾病自我管理、了解就醫時機,才可以有效降低氣喘發病率及死亡率。不過,根據國健署110年調查顯示,12歲以上氣喘病人過去一年內曾發作的比例為21.6%,約每5位氣喘病人,就有1位氣喘控制不佳。其中,有21%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15.1%曾因氣喘發作至急診就醫。因此國健署呼籲,民眾應掌握氣喘控制3要訣。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提醒,氣喘病人平時應定期回診,監測氣喘控制狀況,可以提早預測氣喘發作的可能性,以預防急性發作或惡化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氣喘急性惡化恐致命 善用1招確認發作、肺功能氣喘又稱為「哮喘病」,可經由適當的治療緩解或恢復,氣喘發作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緩慢出現,通常症狀不是很嚴重,但是急性惡化時若未給予有效治療,很有可能會因此致命。國健署指出,許多風險因素都會影響氣喘控制,進而誘發氣喘症狀,包括:過敏原、非過敏原的刺激物,而定時監測是瞭解氣喘控制的關鍵,建議氣喘病人可以使用「尖峰呼氣流速計」,以確認氣喘有無發作及肺功能狀態。掌握3要訣控制氣喘 穩定控制經醫師同意可減藥另外,配合醫囑用藥治療及定時回診,更是長期穩定控制氣喘的不二法門,因此國健署提供以下3要訣,幫助病人做好氣喘控制:減少曝露誘發環境:若吸入灰塵、塵蟎、黴菌、動物毛髮等過敏原,可能會誘發氣喘,所以居家環境應定期清潔。另外,菸害、氣溫變化、刺激性味道等非過敏原,也是相當常見的誘發因子,建議可以配戴口罩,減少吸入冷空氣、二手菸、氣味強烈的噴霧劑、香水等,降低氣喘發作風險。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非食物過敏原所誘發的氣喘病人要注重營養均衡,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另外,氣喘病人仍要維持好的運動習慣,規律運動其實可以增強免疫力,只要選擇合適的運動種類及場所,大部分的氣喘病人都可以正常運動,建議患者可以選擇健走、羽毛球等間歇性休息運動,並應避免在乾冷、粉塵飛揚的環境運動。正確用藥定時回診:氣喘藥物主要分為急性發作治療、慢性保養藥物,氣喘病人須依照醫師指示,在適當時機使用正確類型及劑量的藥物,並定時回診追蹤,確認氣喘控制情形。若氣喘長期控制,經醫師評估同意,也可以有減輕用藥與調整回診頻率的機會
用餐後嘔吐、腹瀉就是食物中毒? 醫曝這些症狀恐是「過敏發作」
台灣食安問題連環爆,從蘇丹紅辣椒粉、小林製藥紅麴補充品、寶林茶室米酵菌酸中毒案,到王品旗下的初瓦、嚮辣,甚至藏壽司、八方雲集等也出包,導致民眾現在外出用餐後若出現身體不適,直覺都會聯想到是食物中毒。對此,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也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如何分辨食物過敏與食物中毒,「若發覺症狀持續或惡化,請務必立即就醫。」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某種食物產生抗體,對抗外來物時會釋放組織胺,過多的組織胺造成過敏反應。而常見的食物過敏反應包括:皮膚紅疹發癢、嘔吐、腹瀉、腫脹,嚴重可能引發呼吸困難、低血壓、過敏性休克等症狀。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食物被細菌或病毒污染後又被吃下肚。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定義,「食品中毒案件指2人或以上攝取相同食品引發相似症狀」。而常見的食物中毒反應包括:腹瀉、噁心、嘔吐、發燒、虛弱、血便等症狀。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粉專也提醒,若出現不適現象,應避免再吃下可能導致症狀的食物,並且仔細觀察症狀的變化,若發覺症狀持續或惡化,請務必立即就醫。
半夜掛兩次急診!「國光女神」愛女突發藥物過敏 專家說話了
「國光女神」蘇心甯(Lala)近期在自己的粉絲專頁透露,近兩個月會推掉多項工作是因為,自己的16歲女兒「萌妹」因藥物過敏而引起全身性重症,讓那段期間的她感到非常焦慮。對此,專家提醒,過敏最常出現的症狀是皮膚疹,若有過敏症狀應該先回想自己吃的食物及藥物,就醫時才能更好讓醫師對症下藥。蘇心甯表示,女兒在藥物過敏發作的前幾天,因為戴牙套而打了骨釘,原本想吃止痛藥減緩疼痛,卻沒想到吃完藥後,全身起紅疹,蘇心甯一開始以為是食物過敏,帶女兒去醫院掛急診打點滴,回家後病情卻更加嚴重,甚至半夜又再掛了一次急診。蘇心甯強調,女兒並無藥物過敏史,所以在醫師開藥前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她就回答沒有,沒想到止痛藥一吃過敏反應會那麼嚴重,還好萌妹在接受五天類固醇治療後,現在病情已經好轉,並且已經重回學校上課。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黃光永提到,藥物或食物引起的急性過敏,最直接的發病表現就是皮膚疹,其中尋麻疹是較為常見的症狀, 他強調,如果突然出現蕁麻疹時應該在就醫前先追溯是否有更換新藥,或食用新食物,以協助醫師更有效的治療。對於藥物過敏的原因,黃光永進一步提醒,有些藥物本身的性質容易引發過敏,而個人基因也可能成為過敏的誘因。國內每年公布的過敏藥物排行榜中,鎮熱止痛藥和抗生素常居前三,因為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或是抗生素經常被開立來預防或治療疾病併發症,是非常常見的藥物,所以他呼籲,民眾在使用這類藥物時要格外小心,畢竟常用藥物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新年期間病患塞爆醫院急診室 專業醫分析5大原因所致
許多人都知道,在大家歡樂的度過新年這段時間,其實有一群人其實是「無假可休」的,依舊是堅守在崗位上努力工作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警察、消防人員與醫護人員。而在新年期間,總是可以看到病患塞滿醫院的急診室,急診名醫陳志金也發文分析,這其實是5個原因所致。急診名醫陳志金在FB發文,內容中分析為何新年期間,總是有許多病患塞滿醫院急診室,在他觀察下來,他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診所和醫院門診停診2.流感旺季,返郷人潮和家人群聚、圍爐,容易互相傳染3.天冷,心肌梗塞、腦中風、氣喘等病況較多4.大吃大喝,消化不良、腸胃炎、食物過敏、酒醉、痛風發作比較多5.出遊人潮多,車禍、遊玩受傷也比較多陳志金表示,在除夕夜圍爐之際,其實急診室是相對平靜,但是從晚餐時間後,急診室就會湧現人潮。而長輩們可能比較會避諱在除夕、初一到醫院,而等到初二才願意去。另外,年初二中午過後,「回娘家」又會有一波人潮的高峰。再加上,現代許多子女都是遠赴他鄉工作,陳志金認為,遠遊的子女可能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父母,發現父母有些「異狀」,或者是父母開始向子女們表示自己身體的不適,子女們就會不捨,心裡也可能會有一些許愧疚、覺得住在一起的兄弟姐妹怎麼都沒有好好照顧父母?就會帶父母去看醫生,偏偏這個時候,就只有急診可以看,所以就會一窩蜂的跑到急診去擠。陳志金解釋,其實有些長輩的不適早已存在一段時間,病況也沒有急迫到需要去看急診,真的不需要帶老人家去急診跟人家擠,一家人耗在急診,也是平白浪費了歡聚的時刻!陳志金更認為,如果不是緊急的醫療問題(胸痛、喘、昏睡、中風症狀等等),不要把時間耗在急診「等待看診」。而且,在人擠人的地方,老人家的感染風險也比較高!希望民眾能一起配合,將急診留給真正需要的緊急病患。陳志金也分享一些晚輩正確關心長輩身體健康的方式,詳細內容如下:1.回家的時候,多帶一些補品、保健食品、止痛貼布。可以先電話詢問父母有什麼不適或需要。2.能力許可的話,紅包可以再包大包一點3.陪陪父母聊天、抱抱他們,不要只顧著和兄弟姐妹聊天或者打麻將4.年後陪長輩到他們常去的診所看5.如果要安排就診,可以協助長輩們上網預約相關科別,在年後的門診,讓長輩們不必到醫院現場去排隊等掛號。陳志金也解釋,一些「老毛病」如果去看急診,大部分也只是臨時的處理,最後還是得預約回到各專科門診追蹤治療。
吃完飯就想拉? 腸胃專家:可能是「腸激躁症」所致
排便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排便的頻率、時間、外觀都跟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正常情況下,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排便3次都屬於正常範圍,排便頻率因人而異。不過,有些人會出現「一吃完飯,就想大便」的狀況,真的是正常的嗎?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腸胃疾病學家表示,人體對食物的消化會觸發「胃結腸反射」,即進食後產生想要排便的感覺,這種反應在一般情況下是正常的,但當這種感覺在進食後立即出現,或者某些食物「吃完就想大便」的情況時,可能是因為「腸激躁症(IBS)」所致。腸胃科醫師指出,胃結腸反射通常在進食15分鐘內發生,這時胃部擴張、腸道增加蠕動,以利消化食物與吸收養分。然而,有些人可能因食物過敏、情緒焦慮、特定食物或乳糜瀉等原因,使胃結腸反射過度活躍,導致排便頻繁。美國克里夫蘭醫院的腸胃科醫師李(Christine Lee)指出,食物進入胃部後會引發連鎖反應,但每個人的消化系統運作節奏各異。纖維質、辛辣食物和咖啡等食物可能促使胃結腸反射,使人產生便意。然而,排便次數增多不一定代表健康問題,只有當結腸蠕動過度活躍時,才可能導致頻繁排便。另外,阿拉巴馬州胃腸疾病學家布倫森(Brian Brunson)提醒,糞便的顏色也是健康的指標之一。深色、柏油狀的糞便可能暗示著消化道出血;而顏色過淺的糞便可能與肝臟、膽管系統或胰臟問題有關。他指出,正常的糞便顏色應該是棕色或綠色。美國華府麥德斯塔華盛頓醫療中心的腸胃疾病學家艾薩耶(Ghassan Alzayer)表示,糞便的形狀、軟硬度和排便所需的時間同樣重要。參照「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硬塊狀的糞便可能暗示著便祕問題,而軟爛的糞便則有可能有腹瀉症狀。他強調,如果排便異常持續,如難以排出的硬便、連續腹瀉、帶有血絲等情況,可能是腸胃道出血、胃潰瘍或腸道發炎疾病的徵兆,應盡早就醫。平常應該保持著良好的飲食習慣,時常關注排便狀況,不僅能維護腸胃健康,若有異常也能夠及時發現。
異膚抓癢床單見血! 小老闆每天吞8顆類固醇竟釀白內障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小戴」年僅22歲就創業當餐飲業老闆,但背後卻隱藏著辛酸。原來他從小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經常搔癢破皮流血、睡不好,不得已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曾經一天高達8顆,比同學吃的糖果更多,依然無法有效控制,長期更導致白內障,經手術才找回視力。小戴最後求助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經評估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症狀明顯改善,讓原本對治療灰心喪氣的他,重新點燃希望。異位性皮膚炎4大症狀 反覆發作共病多賴寧生是國內免疫風濕醫療領域的先驅。他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頑固性濕疹,屬於慢性發炎、反覆發作、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主要因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所導致,且症狀可能因皮膚障壁受損、外界病原及過敏原侵入、皮膚發炎反應而加劇,通常從嬰兒時期開始發病異位性皮膚炎常見嚴重搔癢、皮膚乾燥、紅斑與丘疹,以及因反覆搔抓導致皮膚變厚變硬的苔癬化現象。特別是搔癢感,經常讓病友半夜睡不好、劇烈搔抓,不但造成皮破血流,增加感染的風險,長期睡不好也會影響生長發育與人格發展。類固醇很可怕? 標靶藥物助及早精準抗發炎賴寧生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炎反應,治療以類固醇與抗發炎藥物為原則。許多人因擔心副作用而將類固醇視為毒蛇猛獸,這是不對的,其實,低劑量的類固醇能有效緩解異膚的發炎反應,長期且高劑量的用藥才需要謹慎評估。至於抗發炎藥物,不同種類有其不同的藥效極限,應依據疾病輕重程度,及早採取對應的治療,尤其更嚴重的頑固性或中重度異膚病友,建議採取標靶精準療法。針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不僅要趁早也要有效!賴寧生形容,「生物製劑」與「口服小分子藥物」等標靶藥物就像精靈炸彈,能精準鎖定引發乾癢和發炎的細胞激素,防止免疫發炎反應的進行,緩解中重度異膚急性的發炎、降低反覆復發的風險。另一方面,免疫細胞具有學習的能力,即為「塑化理論」。若一開始治療中重度異膚,先給予抗發炎效果較差的治療,就像塑膠定型計畫,容易促使發炎細胞讓自己變得更壞;反之,若能在塑膠還未定型前加以阻撓,就能改變過敏免疫的反應模式,達到精準治療、調整體質的作用,預防其他更嚴重的頑固型過敏病變。國際研究 生物製劑有機會調整體質1生物製劑精準且有效的治療,有機會調整體質。 2嬰幼兒中重度異膚病友早期使用生物製劑,早期阻斷過敏進行曲,可降低近4成食物過敏、鼻過敏與氣喘等相關過敏的風險。以小戴為例,綜合計算病灶面積、皮膚發紅、浮腫、抓痕與苔癬化程度等條件,臨床評估屬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使用傳統的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免疫抑制劑等抗發炎藥物治療,改善效果有限,因此予以具標靶治療特性的生物製劑。經治療,小戴最困擾的搔癢感消失了,睡眠品質改善,生活品質也跟著大大提高,從原本對治療不抱任何希望,到現在充滿信心,終於等到穩控異膚的機會。目前我國健保針對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年的中重度異膚,已給付多種標靶治療藥物,對於年紀更小的異膚寶寶與兒童,目前也有適用的生物製劑可選擇。醫師呼籲異膚病友,不要放棄希望,多與醫師討論,都有希望一起戰勝異膚。
分析近萬人「過敏原」! 36種物質中比例多「男高於女」…唯獨「這2項」
中亞聯大醫療團隊分析5年來近萬名患者血液過敏原後發現,民眾最常見食物性過敏原前3名分別是螃蟹、蛤蜊、蝦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各種過敏原比例中均呈現男高於女,卻唯獨「貓、狗皮屑」類的過敏患者中,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對此醫師也提醒,過敏嚴重恐致命,務必儘速就醫為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余志強說明,典型過敏性疾病包括氣喘、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結膜炎、食物過敏、藥物過敏、昆蟲過敏和過敏性休克等,嚴重者有致命風險。另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每年有高達355萬人次因過敏疾病就醫,不僅患者飽受困擾,健保負擔更是日益沈重。對此,亞大醫院檢驗科團隊、亞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以及中國附醫臨床試驗中心也合作分析5年來曾經到院安排過敏原抽血檢測的近萬名患者,並分類出國人最容易過敏的36種物質,包括吸入性、食物性、接觸性等3大類過敏原加以比對。研究顯示,前10名過敏原分別為粉塵螨(41.8%)、屋塵螨(37.9%)、家(24.6%)、蟑螂混合物(17.7%)、螃蟹(12.6%)、蛤蜊(9.8%)、蝦子(9.1%)、貓皮屑(8.1%)、豬草(8%)和花生(7.8%),且多數民眾體內有1種以上過敏原,若單以「食物性過敏原」統計,螃蟹、蛤蜊、蝦子、花生和牛肉則名列前5名。上述研究結果如今也已發表於國際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余志強也補充,性別比例在36種過敏原統計數據中多呈現「男高於女」,尤其男性在「家居塵蟎」和「蟑螂混合物」等室內過敏原的敏感率中,更高達47.4%及42.8%,但唯獨「貓皮屑」、「狗皮屑」這2項,反倒是「女顯著高於男」的結果。他也透過上述研究結果提醒有養寵物的女性朋友們,務必關注自身的過敏情況,尤其若出現過敏反應,應儘快就醫。
廣東女吃2口漢堡趕高鐵「身體不適險休克」 醫提醒1類人當心
有些人對特定食物過敏,應該避免食用。中國廣東一名女子,2個月前吃了幾口漢堡後,匆匆忙忙趕高鐵,沒想到身體開始出現不適,全身癢到崩潰,而且手腳痲木、意識模糊,險些休克,原來是患有「食物依賴型運動誘發過敏反應」,幸好列車上的站務人員和乘客熱心幫忙,並提供藥物協助,吃藥後症狀才好轉。事情發生在8月9日,女子吃了2小口漢堡立刻趕高鐵,怎料列車啟動後不久,就身體不舒服,這才想起自己有過敏,吃完小麥類食物2小時內不能劇烈運動,因為要3小時才到站,於是聯繫站務員,經過工作人員和乘客的幫忙,服藥後慢慢清醒,紅疹也消退。女子身上發癢起皮疹,差點休克。(圖/翻攝自微博)據了解,「食物依賴型運動誘發過敏反應」需要吃和動2個短時間內連續作用才能誘發,除了運動外,疲勞、酒精、雌激素變化、解熱鎮痛藥,甚至心理狀態,都會影響過敏反應,成為過敏性休克的誘因。若患者不慎誤食小麥類製品,6小時內應避免運動,如果出現皮疹等輕微過敏犯應,應立刻服用抗過敏藥,可以2~4倍劑量口服。假如皮疹範圍擴大,而且出現其他症狀,應避免運動,盡快就醫。醫師提醒,過敏體質的患者最好提前過敏原檢測,及時查出過敏原,進行脫敏治療。
公關女王不忍了 千字文控「米其林名廚」:用最髒英文辱罵我
「時尚公關女王」岳啟儒與「登山女神」曾格爾官司尚未落幕,昨(30日)在臉書突點名米其林餐廳主廚Paul Lee(李皞)在宴會上對她辱罵,且字眼相當骯髒,事發至今已2個月未得到一聲道歉。岳啟儒在臉書指控,6月21日慈善愛心晚宴上,無故遭到「Impromptu by Paul Lee 」餐廳的主廚Paul Lee (李皞)用最髒的英文辱罵「I tell you you are a fXXking bXXch!」;由於她當時正在跟客人敬酒,因此不想理會,怎料到對方竟追上來不斷罵髒話,直到說要叫保全,才踹了裝置物離開會場,讓她相當傻眼。岳啟儒後續也自省,為何李皞要罵她。岳啟儒說,「李皞是協會邀請的主廚,我是協會邀請的發起人,並且接受委託義務承辦,在籌備的過程中,他以去年是發起人的經驗,給予我們很多的指教,但我們承辦過眾多一線精品晚宴經驗豐富,也許沒有採納他的每一個建議導致他的不滿。」岳啟儒提到,不管猜測的原因如何,李皞的行為都讓她感到匪夷所思。為何要寫出來,岳啟儒直言,「有人勸我不要理會就好,但這是一般鄉愿的處世之道,我思考著,是不是每個人都選擇息事寧人,所以就縱容了他人可以任意而為欺負別人?他在公開場合公然侮辱他人,這明明是錯誤的行為。」岳啟儒表示,事發至今已2個月未得到一聲道歉,「李皞先生,在獲得米其林星星和成就的同時,希望你能明白,尊重他人、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岳啟儒全文如下:「I tell you you are a fXXking bXXch!」(我想如果我把英文完整拼音寫出來,應該會被臉書警告)這是今年6/21在諾亞方舟慈善愛心晚宴上,Impromptu by Paul Lee 餐廳的主廚Paul Lee 李皞用最髒的英文辱罵我的話,他在活動尾聲我正在場內跟客人敬酒時,突然衝過來罵我,我很驚訝的請他放尊重,但是他開啟了髒話話匣子罵不停,我叫他滾開,然後轉身往前走,沒想到他竟然追過來,當著我同事們還有部分客人的面前繼續辱罵,直到我說要叫保全,他才踹了裝置物離開會場。我把客人送完,因為很多人沒看到不知道,當天又是公益活動,晚宴很成功,募款達標,我不想破壞溫馨美好的氣氛,所以隱忍著做完我該做的工作。我的同事們也是秉持著專業撤完場,但是他們覺得受了委屈,公司義務不收費執行這場公益晚宴,大家全心投入跟著我做好事,沒想到發生了李先生莫名辱罵事件,他們覺得罵我就等於罵公司,連帶著他們也被汙辱了,活動後大家都很洩氣,疑惑著為什麼善心付出要遭受這種待遇?為此我還鼓勵他們:我們是為了做好事而來,而我們也的確完成了一件美好的事。我自己省思過為何他要罵我?Paul Lee是協會邀請的主廚,我是協會邀請的發起人,並且接受委託義務承辦,在籌備的過程中,他以去年是發起人的經驗,給予我們很多的指教,但我們承辦過眾多一線精品晚宴經驗豐富,也許沒有採納他的每一個建議導致他的不滿。而我自己只與他在活動前幾天開過一次會議,當時我們討論到請他幫食物過敏或吃素的客人(不到五位)另外準備菜色,但是他堅持不肯,我說應該要尊重捐款認席的客人需求,並且用其他主廚都答應了來說服他。不管我猜測的原因如何,他的作為都讓我匪夷所思。這不是一個商業活動,李先生也不是我的客戶,更何況整個活動義務協力的單位很多,大家都互相幫忙分工合作,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在前期溝通及當天為難我的同事,甚至最後來辱罵我?這是一個愛心慈善活動,他一直說主廚和菜色不重要,重點是毛孩子的未來,活動及宣傳都很成功,到底為何他要罵一起投入公益的夥伴?為什麼我要寫出來?有人勸我不要理會就好,但這是一般鄉愿的處世之道,我思考著,是不是每個人都選擇息事寧人,所以就縱容了他人可以任意而為欺負別人?他在公開場合公然侮辱他人,這明明是錯誤的行為。為什麼我要現在寫出來?我其實已經等了兩個月,仍然沒有任何一聲道歉,也沒透過誰來致意。我不知道有沒有任何人對他曉以大義,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我想是沒有,大家還是本著禮數尊敬他,所以他可能不在乎吧,也許我也不是被他公然侮辱的唯一一人。那就由我來告訴他吧!李皞先生,在獲得米其林星星和成就的同時,希望你能明白,尊重他人、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顧全大局不代表可以任人欺負#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成就不代表可以事事被包容
航空公司送錯餐 女網紅吃可頌誘發過敏…關飛機廁所15小時拉不停崩潰
不少人都有對某些食物過敏的困擾,一旦吃了會誘發過敏的食物,輕則皮膚搔癢腫脹,嚴重甚至可能會導致休克等更嚴重的症狀。美國一名年輕女網紅克羅伊(Chloë Chapdelaine)本身有對麩質過敏的體質,深知這個狀況的她,上周搭機從杜拜前往洛杉磯時,在選擇飛機餐食,還特別點選了無麩質的飛機餐,但上機後因航空公作業疏失,空服員送錯餐,害她誤吃下含有麩質的可頌,導致她在長達15小時的航程中,被迫關在廁所狂拉肚子出不去,崩潰到拍影片控訴航空公司,引來超過300萬人次點閱。來自加拿大,本身患有麥麩不耐症(Coeliac disease,又稱乳糜瀉)的網紅克羅伊,他提到自己本身有乳糜瀉,只要吃進含有麩質的食物,她的腸胃就會被誘發嚴重的過敏反應。因為知道自己的過敏史,克羅伊在搭乘阿聯酋航空,從杜拜飛往洛杉磯時,她再三檢查,確認自己有勾選無麩質的飛機餐,才安心上飛機。後來到空服員送餐時,只能吃無麩質餐點的克羅伊,一開始看到餐點有放可頌時,內心還十分驚喜,但她警覺性很強,擔心航空公司搞錯,還特別向空姐確認,最後開心吃下。沒想到吃下可頌沒多久,空服員卻急急忙忙來告訴她搞錯了,導致她嘔吐至少1小時,合併嚴重胃痛與腹瀉。克羅伊崩潰的說,後來在這段長達15小時的航程裡,克羅伊因為腹瀉不止,只能在廁所裡渡過。她並在鏡頭前哭著說,自己一度有努力催吐,希望能舒緩不舒服過敏的症狀,但後來發現,催吐並沒有起太大作用,當下她的身體,還是出現明顯的胃痙攣、腹瀉、噁心、皮膚發癢等狀況。而這段影片後來爆紅,獲得超過300萬人次點閱,克羅伊表示,儘管事發後已經過了兩周,但她的身心依舊飽受煎熬;並表示將會對阿聯酋航空提出正式投訴。至於阿聯酋航空,後來發布聲明表示,對於發生在克羅伊身上的情況他們深感抱歉,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是希望能在醫療、飲食、宗教等不同服務上能滿足所有乘客需求,並強調事件正在調查中。
半夜不適但診所打烊怎麼辦? 居家醫藥箱「4類藥品」助緩解
如果半夜不舒服,偏偏診所打烊了該怎麼辦?食藥署在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推薦家中「常備醫藥箱」可準備止咳化痰藥、鎮熱止痛藥、抗組織胺、胃腸藥4類藥品。不過也提醒,這些常備藥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若症狀在用藥後仍然持續,甚至加重,還是要盡快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喔!食藥署進一步在「食藥好文網」說明此4類藥品適應症如下鎮熱止痛藥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腫痛,或是外傷造成的傷口疼痛。常見的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乙醯胺酚」,這兩者對於一般疼痛皆有效果,在使用上可以根據疼痛部位是否有發炎來選擇,若組織有出現紅腫熱的現象,一般屬於發炎反應,此時可使用常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待克菲那、萘普生等)。另外有些類型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例如緊縮型頭痛,此時則可選用沒有抗發炎效果的乙醯胺酚,也能有效緩解疼痛。另外,以上介紹的兩類止痛藥,也都有退燒效果,能緩解感冒等疾病所引起發燒。不過要注意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對於腸胃較具有刺激性,且對於年長的病人,也較容易導致急性腎損傷,雖然發生的風險不高,但仍須特別注意。抗組織胺(抗過敏藥)過敏反應會依據過敏原侵犯的地方不同,也有不同反應,例如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反應,像是全身皮膚搔癢或是水腫,而花粉過敏則可能導致流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症狀,接觸性過敏則會也造成皮膚紅疹。這些過敏反應都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藥品來緩解,目前藥局能夠自行購買取得的藥品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緩解過敏反應效果極佳,但較容易導致嗜睡的狀況,使用後須注意不應操作機械或開車,特別在年長的病人上,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視力模糊、便祕等症狀,若使用後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停藥,且須做好預防跌倒的措施。胃腸藥(制酸劑、消脹藥、吸附型止瀉劑)在過度飲食或是過油膩的飲食中,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酸分泌過多等症狀,此時可使用市面上的制酸劑來進行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酸劑透過直接中和胃酸來達到效果,雖然效果快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反彈性的增加,建議偶爾使用即可,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或胃酸過多等的症狀,則應就醫診斷。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脹氣則可使用消脹氣藥來緩解,這類藥品基本上並不會吸收至人體中,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同樣的若是經常發生,也建議就醫。若發生腹瀉症狀,是屬於較急性嚴重的問題,務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問題,一般建議先使用吸附性的止瀉藥,避免使用抑制腸胃蠕動型的止瀉劑,其會造成細菌毒素無法排除而累積,吸附性止瀉藥在使用上建議須與其他藥品間隔兩小時,以避免吸附其他藥品導致藥效減低。止咳化痰藥感冒時,咳嗽症狀非常惱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此時可以使用止咳藥品作為緩解,若痰液過濃無法咳出,也可以考慮搭配化痰藥品來進行自我治療,但須要注意的是,止咳化痰藥品僅為症狀緩解藥品,若長期咳嗽仍應就醫診斷,另外化痰藥品僅能將痰液變稀,因此只適用於咳不出的濃痰,而並非能將痰液消除。
4歲女童全身癢「治療2年好不了」 過敏原竟是4種健康食物
過敏有很多類型,要查清楚才能對症下藥。有一名4歲女童,常常全身癢結果抓到破皮紅腫,全身都是疤痕,但看醫生卻沒什麼改善,最後終於發現,女童每天都會接觸到「過敏原食物」,才會斷斷續續好不了。營養師許瓊月在YouTube《月月營養教室》透露,曾有一名4歲女童,在媽媽的陪伴下就診,因為全身癢抓到整個皮膚破皮,流血還有結痂的一些疤痕,讓她看了有點心疼。詢問後得知,女童看了好多醫生,也有開立抗組織胺、類固醇的藥物來做治療,定時吃藥和擦藥,卻沒辦法完全根治,持續了1、2年。女童對4項食物過敏,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圖/翻攝自許瓊月 營養師YouTube)於是,媽媽決定讓女童做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結果大吃一驚,過敏原食物有4項。首先是橄欖,家長為了健康很養生,都是用橄欖油烹調食物,所以孩子常常接觸到,就會產生發炎反應。接著是花椰菜以及檸檬,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健康的蔬果,但是女童吃了就會過敏。最後一個是小麥,女童非常喜歡吃麵食類,像是麵條、麵包、饅頭。許瓊月指出,女童每天暴露在慢性食物過敏原的風險,不斷刺激之下,造成過敏的現象出現。因此,她建議2件事,包括避免這些食物,並補充可以緩解過敏的營養品,讓腸胃道的黏膜比較健康。神奇的是,女童只花了1個月時間,狀況就改善很多。
季節交替皮膚發癢撓不停 中醫授緩解妙招
上班族小雄連假過後,回公司上班處理排山倒海的工作,在一個忙碌的下午,突然發現脖子、手臂及身體癢了起來,仔細一看皮膚上有許多大小不一、塊狀浮腫的紅疹,擦了同事給的止癢藥膏、藥水還是癢得要命,甚至帶著些微刺痛,只能不停搔抓,嚴重影響工作及心情,小雄趕緊前往傳統醫學科求診,經醫師辯證,應是近日工作壓力大引起急性蕁麻疹(風疹)發作。致癢因子 應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中榮灣橋分院中醫師唐佑任表示,致癢原因大致可區分為「外在接觸」、「內在體質」及「疾病引發」,例如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狀態,春夏易發汗皰疹、洗澡用過熱的水易造成乾癢等,皆因外在接觸引起;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懷孕體質變化或食物、藥物過敏造成的皮膚癢,則是因「內在體質」導致;另外也有因黴菌、疥蟲感染(疥瘡)、尿毒症、糖尿病、膽道阻塞、寄生蟲等「疾病引發」的癢疹,原因不同,診療方式也不同。中醫正本清源 緩解方式一次看唐佑任醫師指出,臨床上病患常見急、慢性濕疹或過敏性皮膚炎造成的癢疹,中醫採正本清源方式,內服清熱濕毒方及及解毒清肝方,來清除體內風熱、利濕解毒,並藉養血潤燥,強化肝臟功能降低癢感,讓傷口加速癒合。在過敏性皮膚炎方面,中醫則用荊防敗毒方、解毒清肝方,並加服調中益膚方,加入人蔘、防風、蒲公英等藥材,不但可清除體內濕熱,也強肝固脾以改善體質,使病患盡量不受過敏原影響加速康復及避免復發。另外,春春痘(面皰)有時也會造成皮膚紅癢,憂慮失眠、操勞過度的人,女性月經不順、青春期荷爾蒙失調或增加,喜食辛辣油膩刺激食物,也會使體內毒火熾盛,此時會用降火涼血方配合清上敗毒方,個別化論證青春痘的病因採取完整治療,以避免留下傷口及痘疤,常保肌膚細緻白皙。保持生活規律 減少肌膚搔癢及紅疹唐佑任醫師以中醫觀點提醒,當皮膚有癢疹時,飲食以天然食物為主,少吃人工合成物,可多吃淡水魚、新鮮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並攝取足量的蔬菜幫助肌膚修復,烹調以蒸煮取代炒炸或燒烤,因高糖油鹽可能導致皮膚症狀惡化。而若懷疑對食物過敏,建議先停食海鮮,特別是有殼類(蝦、蟹)及深海魚(鮭魚、鱸魚、鯧魚及白帶魚等),也建議停食堅果,特別是花生及麻油,避免上火,並避免食用芒果、奇異果、榴槤、草莓等易致發過敏的水果。此外,日常生活不要用太熱的水或清潔劑沖洗患處,避免刺激皮膚。皮膚敏感的人最好不要含香精、防腐劑、過酸過鹼的產品,春夏季節變換,要注意防曬,經常曝曬易使皮膚受到刺激產生病變。
肥美秋蟹中醫師曝「這4種人不能吃」 嚴重恐過敏又腹瀉
秋天是大啖螃蟹的季節,但螃蟹屬於寒性食物,除了不能和當季盛產的水果柿子一起食用外,也有許多人並不適合吃,中醫師王心眉就在社群網站上透露,有4種人不適合吃螃蟹,甚至女性經期也需要特別小心。中醫師表示,過敏體質、腸胃虛寒、心血管疾病患者、痛風患者都不宜食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王心眉表示過敏體質、腸胃虛寒、心血管疾病患者、痛風患者等4種人,需要特別注意不能食用螃蟹,她也列出原因,並透露也幾種狀況也需要多注意。王心眉舉出過敏體質的人,如皮膚癢和支氣管疾病,吃螃蟹恐會加劇過敏症狀;腸胃虛寒的人,如消化不良、容易脹氣、大便較軟,因螃蟹性寒,恐會讓腸胃不適及腹瀉加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因蟹黃和蟹膏富含膽固醇,增加危險因子,應盡量少吃;有痛風的人,因螃蟹蛋白質含量高,為高普林食物,有痛風病史的人應避免食用。 另外,也不能和柿子一起吃,柿子中單寧酸與蛋白質容易凝結,不易被消化,嚴重會引發腸絞痛。感冒的人也不適合吃蟹,感冒時肺氣虛寒,食用螃蟹會讓感冒不容易痊癒。經期中易經痛的女性,吃太多螃蟹會讓痛經天數增加及出現血塊變多的情形。她也提醒懷孕女性,螃蟹性寒如果你是平日怕冷、容易手腳冰冷、體質虛寒的人,吃蟹容易引發腹瀉等腸胃不適,所以體虛的孕婦也是建議不宜多吃。中醫古籍有記載吃蟹腳會引發孕婦流產,但目前沒有實際發生的病例可循。但臨床觀察,孕婦吃太多螃蟹,會導致小孩過敏機率提高,所以食用螃蟹仍要注意適量。並透露可在螃蟹料理過程中加入適量的紫蘇葉、薑、酒,能解蟹毒、溫胃散寒,可中和螃蟹本身寒性。
大啖家鄉烤肉串「隔天奔醫院」!黃曉明深夜突發2病:還是不能放縱自己
大陸男星黃曉明趁著十一國慶長假,返回山東青島老家擔任表弟婚禮主婚人,並曬出大啖消夜美食照,豈料隔天手臂竟出現大片紅疹,還被醫師診斷罹患腸胃炎,令他不禁大嘆,「我愛美食,但美食好像不愛我...」黃曉明昨(5日)深夜在微博貼出消夜文,「烤海腸,野餛飩,百花蛇草水,這些青島『硬菜』你們還認識幾個?」立即被粉絲埋怨,「不是吧哥,現在十一點半哎!大半夜不睡覺還放毒好過分」、「深夜放這些不仁道,尤其你又不吃」、「饞哭了!十二點了...」黃曉明深夜PO出消夜文,大方分享家鄉烤肉串。(圖/擷取自微博/黃曉明)然而,或許是消夜太過油膩且對食物過敏,黃曉明今(6日)曬出手臂吊著點滴的照片,並發文表示,「我愛美食,但美食好像不愛我...上一秒還跟大家得瑟,發起美食共享,下一秒腸胃炎和急性蕁麻疹向我接連投送...看來人還是不能放縱自己。」照片中可見,整隻手臂冒出大片紅疹,看起來相當不舒服,他也呼籲粉絲享受放假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腸胃。令人心疼的照片一PO出,大批粉絲湧入關心留言,「過敏了呀!好嚴重,做個過敏測試吧,以後只告別有些食物了」、「要注意身體阿!晚上最好不要吃喔,消化不良,不過肯定會早點好的」、「保護好自己啊哥,以後可別亂吃了」、「感同身受,我之前和你一樣,也是吃了一頓之後蕁麻疹加上腸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