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甚
」 月全食 日偏食「月偏食」10/29凌晨登場 錯過再等2年
本周日(29日)凌晨至清晨將發生月偏食,中央氣象署表示,若天候許可,台灣各地於當天日出前的西方天空,將可見滿月的月面逐漸轉換為有缺角的月沒帶食現象。氣象署指出,本次月食於台灣時間10月29日2時00分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皎潔的月面自東側逐漸略微黯淡,但目視不易察覺,偏食開始於3時35分「初虧」,此時可見月面的東南側開始有缺角,之後缺角逐漸擴大,4時14分「食甚」,為本次月食缺角最大的時候,缺角約佔月面的13%,食分不大,僅缺一小角,之後缺角逐漸縮小,於4時54分月面「復圓」,而後至6時28分「半影食終」恢復原本的明亮月面。全部過程歷經4小時又28分鐘,其中本影食的階段歷時1時19分鐘,由於我國各地月亮陸續西沒的時間為6時03~20分間(蘭嶼至金門),因此無法見到月食現象結束的「半影食終」階段,此亦稱為月沒帶食。氣象署說明,月食是月球在軌道上公轉運行時,正好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內,原照射月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使得月面無法反射陽光而有缺角或隱沒的天文現象,本世紀(2001~2100年)全球各地預計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5次、月偏食57次及半影月食86次,台灣計可見63次月全食、38次月偏食及60次半影月食,下次月食將發生於2025年9月7至8日,在天氣條件許可下,全國各地皆有機會全程見到月全食。本次月食發生時,月亮位於西方天空,建議民眾選擇西方視野範圍內較無遭遮掩的地點觀賞,而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目視即可,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
情人節垃圾桶成致富秘笈?單身狗蹲點撿「愛情盲盒」內容驚人 爽喊:還有錢
今(14日)是西洋情人節,除了單身的人會選在這天告白,情侶們也會把握機會慶祝一番,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天分手或失戀的也大有人在。近日就有大陸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在情人節「撿垃圾」的經歷,只見垃圾桶裡除了常見的鮮花,還能撿到精緻的小蛋糕、打火機、小零食甚至是錢,引發熱議。隨著情人節到來,情侶們早已雀躍不已,情人節大餐、甜蜜之旅統統列入計劃,花店裡的玫瑰價格翻漲還爆單,每到這個日子,單身狗們總會被拉出來調侃一番,例如「連垃圾桶都能收到花」、「活得不如垃圾桶」等。不過,今年的單身網友們有點非同一般,他們的口號不再是「脫單」,而是「情人節我將撿回屬於我的一切!」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在情人節「撿垃圾」的經歷。(圖/翻攝自微博)綜合陸媒報導,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在情人節「撿垃圾」的經歷,迅速引發大量共鳴。此處的「撿垃圾」,並非指撿寶特瓶、紙箱,而是在熱門約會場所附近蹲點,等待拆別人丟下的「愛情盲盒」,除了常見的鮮花,還能撿到精致的小蛋糕、打火機、小零食等,甚至能撿到錢,讓網友驚呼「找到了發家致富的新路子」。事實上,不只該名網友有類似經歷。江蘇一對夫妻日前回家時路過垃圾堆,撿到了一大束被丟棄的玫瑰,女方趕緊讓男友撿起來,省的明天還得買。當事人盧女士透露,2人大約數了一下,被丟棄的玫瑰大概有52支,她認為情人節只是一種儀式,別人不要了自己撿回去放店裡裝飾也挺好的,雖然老公沒買花,但是給自己發了紅包。江蘇一對夫妻日前回家時路過垃圾堆,撿到了一大束被丟棄的玫瑰。(圖/翻攝自微博)
「月全食掩天王星」明晚登場…錯過再等2322年 最佳觀測時機曝光
11月8日(週二),臺灣、日本、韓國、澳洲東部與北美洲西部等地將可全程目睹「月全食」奇景,這也是今年最受矚目的天象之一,而在全食階段恰好又發生「月掩天王星」,這樣的機會更是千載難逢,只有臺灣與韓國等地可見。據悉,臺灣在3年後即可再見月全食,但下次月全食掩天王星則要等到4344年。台北天文館表示,這次月食開始於傍晚,就在月球17時02分升起的數分鐘後,因此建議選擇東方視野無遮蔽處觀賞。月球於17時08分開始進入地球本影,由「初虧」拉開月食序幕。之後缺角逐漸擴大,至18時16分「食既」,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全食階段開始,整個月面轉為暗紅色。18時59分「食甚」,月球最接近本影中心,月面此時最暗也最紅。至19時42分「生光」,月球開始離開本影,邊緣滲出光芒,全食階段結束,月亮也開始逐漸由虧轉盈。20時49分「復圓」,月球完全離開本影,本影食結束,月亮恢復滿月形狀。「月全食掩天王星」明晚登場。(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台北天文館提到,若民眾細心觀察,可看出月球亮度仍比平常稍暗,要等到21時57分「半影食終」,月球完全離開地球半影後,才會恢復原本亮度。在全食階段間,有「血月」之稱的紅月亮將在夜空高懸長達1小時26分鐘,以肉眼即可觀賞。台北天文館透露,在月全食期間的19時05分,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將被全食的紅月亮掩蔽而發生「月掩天王星」。一般情況下即使出現「月掩天王星」,由於月亮和天王星亮度差異太大也難以觀察,但這次發生時剛好月亮處於食甚的最暗階段,而天王星又在次日達到最亮的「衝」,一暗一明間,為這個罕見天象創造了極佳觀察條件,以雙筒、小型望遠鏡或配合攝影,便不難看見此奇景。另外,氣量局指出,明日月全食期間,迎風面宜蘭、北海岸、大臺北地區仍是雲量多、容易有短暫雨的天氣,越往西半部、賞月條件越佳。不過,傍晚月亮初升時,有些山區的午後對流雲還沒消散,可能會暫時遮蔽東方視線,待時間越晚,賞月條件有機會越佳。
下次再見是4344年! 11月8日月全食將掩天王星
天文館指出,這次的全食階段剛好又發生「月掩天王星」,只有台灣跟韓國等地可見,下次再見到月全食掩天王星,要等到4344年。(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游念育台北傳真)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11月8日將可看到「月全食」奇景,這次的全食階段剛好又發生「月掩天王星」,只有台灣跟韓國等地可見,下次再見到月全食掩天王星,要等到4344年,因此這次的機會可說是千載難逢。天文館指出,這次月食開始於傍晚,就在月球下午5時2分升起的數分鐘後,因此建議選擇東方視野無遮蔽處觀賞,月球在下午5時8分開始進入地球本影,由「初虧」拉開月食序幕。之後缺角逐漸擴大,至18時16分「食既」,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全食階段開始,整個月面轉為暗紅色。天文館說明,在下午6時59分發生「食甚」,月球最接近本影中心,月面此時最暗也最紅,至晚間7時42分「生光」,月球開始離開本影,邊緣滲出光芒,全食階段結束,月亮也開始逐漸由虧轉盈;晚間8時49分「復圓」,月球完全離開本影,本影食結束,月亮恢復滿月形狀。天文館表示,細心觀察可看出月球亮度仍比平常稍暗,要等到晚間9時57分「半影食終」,月球完全離開地球半影後才會恢復原本亮度。在全食階段間,有「血月」之稱的紅月亮將在夜空高懸長達1小時26分鐘,以肉眼即可觀賞。天文館指出,在月全食期間,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將被全食的紅月亮掩蔽而發生「月掩天王星」。一般情況下即使出現「月掩天王星」,由於月亮和天王星亮度差異太大也難以觀察,但這次發生時剛好月亮處於食甚的最暗階段,而天王星又在次日達到最亮的「衝」,一暗一明間,為這個罕見天象創造了極佳觀察條件,以雙筒、小型望遠鏡或配合攝影,便不難看見此奇景。天文館表示,台灣各地出現月食及月掩天王星的時間會略有不同,實際觀測也會因月球地形或其他因素而與預報時間有少許差異;各地之預報時刻與詳細天象資料請參閱天文館網站「2022月全食掩天王星專區」。
壓軸天文大景「月偏食」11/19登場 全程歷時6小時「選這區」觀賞最佳
今年壓軸的天文大景「月偏食」將於本月19日(農曆十五)登場,氣象局表示,當天傍晚將發生月偏食,在能見度許可下,台灣各地於日沒後的東北東方天空,將可見到月面有缺角的月出帶食現象,全程共歷時6小時又6分鐘。中央氣象局指出,月偏食將於台灣時間11月19日14時0分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15時18分「初虧」、17時03分「食甚」、18時47分「復圓」,最後於20時06分「半影食終」結束,全程共歷時6小時又6分鐘,全國各地於月出後,可看到月偏食現象。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地影橫截面圖。(圖/氣象局提供)由於本次月食發生時,月球位於東方低空,建議民眾選擇東方地平較無遮掩物的地點觀賞。氣象局表示,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目視即可,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想拍攝月食連續過程加地景的民眾,請留意月出的方位,選擇東方視野可見海面的地區尤佳。當日台灣各地的月出時刻約在17時02分至17分間,因此「半影食始」及「初虧」階段尚未月出無法見到。本次月偏食「食甚」,月面直徑約有97.9%進入地影,很接近全食的狀態,僅能見到右下角很小的彎月面;隨著月球仰角漸升,月面上的缺角逐漸縮減,亮面也漸漸擴大,18時47分月面復圓本影食結束,進入後半場的半影食階段,20時06分月球完全脫離地影結束本次月食現象。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地平示意圖。(圖/氣象局提供)氣象局進一步說明,月食是月球在軌道上公轉運行時,正好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內,原照射月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使得月面無法反射陽光而有缺角或隱沒的天文現象。本世紀(2001~2100年)全球各地總計將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6次、月偏食57次及半影月食85次,台灣計可見63次月全食、38次月偏食及60次半影月食。氣象局預告,明年有2次月全食現象,將分別發生於5月16日及11月8日,其中台灣可見11月8日的月全食,預期又將成為天文界一大盛事。
最大滿月逢「月全食」!5月26日登場 抬頭就可見紅色滿月
中央氣象局天文預報顯示,今年5月26日將發生月全食,也適逢年度最大滿月,台灣各地於當日傍晚18時30分左右月亮東升後,可見到月出帶食的月食過程,過程中19時09分至19時28分的月面全食階段,將可見到暗紅色的大滿月月面,由於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建議民眾選擇東方地平較無地物遮掩的地點觀賞。氣象局表示,本次月全食的全部過程,自台灣時間5月26日16時46分起,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17時45分「初虧」、19時09分「食既」、19時19分「食甚」、19時28分「生光」、20時53分「復圓」,最後在21時51分「半影食終」結束,共歷時5小時又5分鐘,其間於19時09分至19時28分是最精華的全食階段,計19分鐘。本次月全食的全部過程,自台灣時間5月26日16時46分起,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17時45分「初虧」、19時09分「食既」、19時19分「食甚」、19時28分「生光」、20時53分「復圓」,最後在21時51分「半影食終」結束。(圖/氣象局提供)氣象局指出,月食是月球在軌道上公轉運行時,正好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內,原照射月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使得月面無法反射陽光而有缺角或隱沒的天文現象;全食階段時,月面完全隱沒在地影內,但此時月面並不會完全看不見,而是呈現暗淡的紅銅色,這是因為陽光在穿過地球週邊的大氣層時,部分的紅色光被大氣折射至月面所致。此外,本次月食剛好發生在月球過近地點後9個小時24分鐘,因此月面看起來會覺得比較大,是今年12次滿月中的最大滿月,滿月時月球距離地球約35萬7460.951公里,月面視直徑約為33.4角分,比今年12月19日將出現的年度最小滿月之視直徑大了約13.6%,而下次月食是今年11月19日的月偏食,台灣也可見到月出帶食的現象。氣象局建議,建議民眾當天選擇東方地平較無地物遮掩的地點觀賞,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