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當家
」西洋古典餃子舖1/坐在眷村風裝潢內吃水餃聽古典樂 餃當家「畫風」就是不一樣
位於天母德行東路的餃當家,門是顯眼的大洋綠色,再搭配灰色水泥牆及木製桌椅,非常有眷村味,但播放的卻是古典音樂,門口和店內還有大、小提琴做裝飾,對店主陳定國、陳昇浩父子檔來說,眷村和古典樂都是他們人生軌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店面在改裝後變得亮眼許多,樂器和眷村老照片的擺設,象徵著一路走來的軌跡。(圖/馬景平攝)店裡會走眷村風,和陳昇浩的爺爺陳武功有關。陳昇浩說:「1949年時,爺爺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在高雄大寮干城七村落戶。陸軍官校退伍後,決定做小生意,燒餅油條、豆漿都賣過,甚至在賣豆腐時曾有不慎把眷村整排房子燒掉的過往。奶奶則是賣過菜、開過美容院。1964年時,倆人一起在民生市場開始賣豬肉為生,就是為了要把3個孩子養大,沒賣完的豬肉則做成高粱香腸、臘肉及餃子販售,在眷村也頗獲好評」。而陳昇浩的童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眷村裡度過,直到小學4年級眷村被拆遷、搬到國民住宅為止。他分享當時的點點滴滴:「除了每個月回去,寒暑假也全都待在高雄,鄰居們看到我,都會關心『浩浩回來了、最近好不好』,非常有人情味,而且三餐都在市場裡解決,我最喜歡和玩伴們在市場裡跑來跑去、買小零食。」對他來說,眷村時光充滿美好的回憶。至於古典樂則是和父親陳定國有著意外的緣份。陳定國分享:「我是老夭,19歲來台北謀生,賣過布、水龍頭及事務機器,2005年公司倒閉,我就到賣樂器的公司上班,才待一年,在學過小提琴的二哥建議下,倆人就合夥成立『米奧提琴』的工作室,專賣國外古琴,我就積極跑音樂教室、找認識的音樂老師增加客源,現在則主要在網路上銷售。」受到少子化、政府不重視音樂讓學校裁撤音樂班的影響下,2012年,陳定國決定開始新事業。「我租店面賣羊肉爐,偏偏那年是暖冬,撐5個月就關門大吉,想了很久,最後決定用父親傳承下來的手藝,改在蘭州市場租攤位賣水餃。」餃當家創辦人:陳定國(父)、陳昇浩(子)註:2017年成立https://www.facebook.com/Go.Dumpling.Chen/
西洋古典餃子舖2/月營收從20萬到80萬 注重產銷履歷增添餃子特色
帶有眷村味的裝潢,搭配著古典音樂的「餃當家」,是陳定國、陳昇浩父子檔人生的縮影,原本在市場擺攤做到開館子,一路上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才19歲、唸台北大學經濟系的陳昇浩,覺得爺爺的豬肉攤、父親的羊肉爐都叫「陳記」,沒有識別性,要取讓客人記得住的名字,最後決定叫「餃當家」。剛開始生意不佳,最差時一天只賺200元,但陳定國很在乎用料,堅持用偏嫩的小里肌肉,而且瘦肥比為6:4。在調味上,陳定國也有撇步:「小時候待在南部,口味偏甜;台北的味道則較清淡。我每天在市場聽客人反饋,真正確定口味已經是3年後了。」隨著口味定調,生意也愈做愈好,2017年陳昇浩退伍後,兩人就決定合開餐館,以拿手的餃子及麵點為主,搭配湯類及小菜。剛開餐廳時,還不懂成本分析、行銷及營運管理,每月營收20萬,父子自己連薪水都沒有,但陳昇浩很努力在網路上學習相關知識,並充實臉書、IG,請部落客寫文,慢慢地生意就有了起色,一路做到目前每月有80萬的收入。水餃的特色是不需要沾醬就很美味,再搭配一碗熱呼呼的酸辣湯,就能讓身體暖和起來。(圖/馬景平攝)2020年雖然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來店人數有下滑,但陳昇浩靠著外送及宅配,業績還是比前一年上升3成以上:「餃子的利潤有限,我就配湯做成套餐來提高毛利,宅配則搭配line@推播的方式,讓內用過的客戶可以透過線上訂購。」對陳定國、陳昇浩來說,2020做了大轉型。3月時,他們參加「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從討論新的店面設計開始,到9月時關門整修20天才完成新裝潢;另外為因應美豬開放的問題、想讓民眾更放心,陳昇浩乾脆找有產銷履歷的供應商合作:「販售果汁的友人都用有產銷履歷的蔬果,在他和星級溯源餐廳評鑑幫忙介紹下,我們目前用究好豬、芸彰牧場牛、梨山高麗菜及花蓮韭菜,品項就超過菜單的半數以上。」對於未來,陳昇浩信心滿滿,除了想加強經營電商外,也希望除了父親做的醬料外,還能增加滷味等品項,最好做到能「寄包」、先儲值後取貨,想法很多的他,正一步步地向實現之路邁進!餃當家創辦人:陳定國(父)、陳昇浩(子)註:2017年成立https://www.facebook.com/Go.Dumpling.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