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堡病毒
」 馬堡病毒 迦納乘客疑染致命病毒!德火車站急封閉 馬堡病毒死亡率達5成
伊波拉病毒(Ebola)入侵歐洲?德國北部漢堡火車總站(Hamburg Central Station)一座月台2日一度封鎖,原因是一對從東非盧安達入境的情侶疑似感染危險病毒,他們在火車上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經了解,他們疑似感染了與伊波拉病毒同一病毒家族的「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而這種病毒已在當地造成9人死亡。馬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同屬同一病毒家族,皆可導致染病者出現嚴重出血的症狀。(圖/達志/美聯社)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媒報導,2日上午,一名26歲的醫科學生與他的女友剛從盧安達飛抵法蘭克福,同日下午,兩人在搭乘火車期間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由於該醫科生在盧安達期間,曾治療患有馬堡病毒的患者。當地警消獲報後不敢大意,立即將兩人送往專門治療熱帶疾病的埃彭多夫大學醫院(UKE)治療。另外據德國《世界報》(Die Welt)引述當地消防隊發言人說法,「他在火車上開始嘔吐,懷疑自己身體出了問題,隨後打電話給消防隊」,通報後,火車上的其他乘客隨即被疏散,該區域也被封鎖數小時。盧安達目前爆發馬堡病毒疫情,馬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同屬同一病毒家族,皆可導致染病者出現嚴重出血的症狀,而盧安達自9月27日首例病例被通報以來,已有至少9人死亡,數十人感染。這種疾病不會透過空氣傳播,可能透過接觸果蠅或接觸果蝠(fruit bats)傳播,也可能因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或皮膚傷口,透過體液人傳人傳染。這種病毒最早在1967年現蹤,因德國馬堡及法蘭克福實驗室工作人員感染一種未知病毒,接著又在塞爾維亞被發現,經溯源,疫情源自一批受感染的綠猴。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感染馬堡病毒者可能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腹瀉等類似流感症狀,致死率高達5成。
WHO:下一場大流行「恐比新冠更致命」 譚德賽:世界須做好準備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賽(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於22日在為期10天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示警,比新冠疫情「更致命」的大流行可能即將到來,世界必須做好準備,「當下一場疫情襲來時,我們必須集體制定出果斷且公平的應對措施」,並強調「它勢必會降臨」。綜合《路透社》、UN News的報導,譚德賽22日在瑞士日內瓦(Genève)舉行的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表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的取消並不是COVID-19威脅的終結。另一種變異株的出現,都會引發新的疫情與死亡。其他更致命的病原體也可能深具威脅」。報導指出,在20日的世界衛生大會會議上,WHO及其合作夥伴已正式啟動一個新型的傳染病監測平臺——國際病原體監測網路(IPSN),旨在快速識別包括新冠病毒等各類傳染病的潛在風險,並推動各國傳染病監測資料的共享和利用。WHO認為,雖然新冠大流行促使一些國家提高了在基因組測序領域的能力,但其他國家仍缺乏收集和分析樣本的方法,同時全球在公共衛生領域的資料共用仍然不足。與此同時,WHO成員國近期也決定起草一份流行病條約,同時批准提高預算。譚德賽對此表示讚賞,更呼籲針對《國際衛生條例》(IHR)進行最新談判,IHR概述了面對公衛危機時應該進行的準備及應對,「如此一來,世界將永遠不再面臨像新冠這樣的疫情大流行的破壞。」此外,WHO已列出目前威脅最大、應該優先研究的「重點傳染疾病」,包括伊波拉病毒(Ebolavirus)、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新冠肺炎、茲卡病毒(Zika virus),以及WHO對尚未發現的病菌所引發之疾病的統稱X疾病(Disease X)。公衛專家一致認同,下一場大流行很可能又是肇因於人畜共通疾病,也就是起源於動物,後來才傳染給人類的病原體,而伊波拉、愛滋病及新冠肺炎都屬於這個類別。
致死率最高88%!馬堡病毒在非洲國家爆發 9確診與20可疑病例全死亡
非洲赤道幾內亞、坦尚尼亞等國家近期正面臨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的肆虐,其中在赤道幾內亞確診的9名病例目前均已死亡,另外有20例疑似病例患者也死亡。目前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已經派員前往當地防堵疫情。根據《Fox News》報導指出,西非赤道幾內亞於2月通報境內出現首例馬堡病毒感染者,這是一種與伊波拉病毒同屬絲狀病毒科(filovirus)的病毒性出血熱,截至目前為止累計9例確診案例、20例可疑案例,而所有個案均全數病逝。而在東非的坦尚尼亞也出現8名確診案例,其中有5名個案已經身亡。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感染馬堡病毒初期症狀為突發高燒、嚴重頭痛與倦怠、肌肉痛等;發病後3至5天後全身開始出現紅疹,伴隨嚴重腹瀉、腹痛、噁心感及嘔吐;腹瀉可能持續一周。在這個時期病人眼窩深陷、面無表情且嗜睡。在發病後5至7天起,病人會有嚴重出血現象,除嘔吐物及糞便帶血外,牙齦、鼻、陰道及靜脈採血處亦可能有自發性出血。而高燒依舊持續,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易怒或攻擊性行為。死亡個案多於發病後8至9天,因嚴重失血及休克而死亡,個案致死率約在24%至88%。報導中也指出,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目前已經針對赤道幾內亞、坦尚尼亞的旅客發出警告,呼籲避免與病患接觸,因為馬堡病毒可以透過接觸死亡患者的血液、體液、受汙染物來傳播,以及透過蝙蝠等動物途徑傳播。與此同時,CDC也宣布已經派遣相關研究人員前往疫情爆發國家,目前至少有9名CDC工作人員在赤道幾內亞國家成立實驗室,正在進行篩檢、識別與病例追蹤等工作,協助當地國家來防堵馬堡病毒的蔓延與爆發。
18歲學生腹瀉流鼻血24hr內過世 這國爆發神祕疾病釀3死
非洲中部盧安達南方的蒲隆地(Burundi)在15世紀前和盧安達屬於同一王國,直到 1962 年比利時結束殖民統治後才獨立出來,未料當地近日出現一種神祕疾病,症狀像是流鼻血、發燒、腹痛和嘔吐等,3天內已有3人死亡,當地民眾被迫接受嚴格隔離措施。蒲隆地近日出現一種神祕疾病,症狀像是流鼻血、發燒、腹痛和嘔吐等,3天內已有3人死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每日郵報》引述了當地新聞網站「SOS Media Burundi」的報導,境內的3例死亡個案均在當地東北部,靠近坦尚尼亞、盧安達邊境,死者在症狀出現後的24小時內過世,其中一名死者為18歲學生,曾出現流鼻血、腹瀉等症狀,當天就過世。根據報導,這款疾病的症狀包括腹痛、流鼻血、頭痛、發燒、嘔吐、頭暈等,與可能致命的伊波拉病毒、馬堡病毒相似。衛生專家原先懷疑這名學生感染的是馬堡病毒,因為鄰國坦尚尼亞目前正爆發馬堡病毒疫情,但經調查分析,死者對伊波拉與馬堡病毒均呈陰性。該國已有數十人接受嚴格隔離措施,衛生機構負責人目前已前往基隆多省(Kirundo)與穆因加省(Muyinga)進行調查,但對於疾病的相關資訊目前依舊相當匱乏,衛生當局敦促當地民眾要經常清潔手部、避免食用野生動物。
致死率高達90% 「馬堡病毒」傳非洲人口稠密地區
非洲近期再爆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疫情,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死亡率高達90%,該病毒已從西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據《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在幾內亞爆發的馬堡病毒疫情,被認為是有紀錄以來的第4大疫情,自2月以來,已有7人染疫死亡。官方統計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從上周的16例增加到29例,截至22日,坦尚尼亞已出現8例病例,其中5例確診者不幸死亡。世衛警告,馬堡病毒的死亡率在25%到90%之間,已經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增加了進一步的傳播風險。在幾內亞最大城市巴塔,至少發現了4起病例,巴塔是一個擁有約20萬人口的主要貨運港口城市,國際航班在此起降,鄰國加彭和喀麥隆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目前,肯亞官員已採取措施加強監視,加強烏干達和坦尚尼亞邊界的檢測基礎設施。烏干達衛生部表示,「當局已做好高度戒備,該地區正在進行風險評估。」世衛說,坦尚尼亞感染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但在全球風險很低,主要流行於中非地區,以前肯亞也曾爆發疫情。據了解,該病毒最早可追朔追溯到1967年,當時歐洲的貝爾格勒、法蘭克福、馬爾堡3個城市,接連發生病例。若患馬堡病毒,會出現發燒、噁心類似瘧疾等症狀,後期會引發鼻子、牙齦、眼睛和陰道等出血。而馬堡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果蝠,可以透過糞便將病毒傳給人類。
下一個魔王3/超致命!馬堡病毒爆發「已死3人」 全球皆無疫苗與藥物
擁有「最危險病毒」封號的馬堡病毒,上個月在西非國家迦納出現確診案例,並且短短一個月就已經造成3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於8/3表示,第3名死者是一名兒童,但未透露年齡與身分。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尚無疫苗或治療方式可預防或醫治馬堡病毒,醫生僅能透過輸入電解質、葡萄糖等方式,協助病患維持身體機能。根據《美聯社》報導,迦納的阿善提(Ashanti)地區6月底通報2起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死亡病例,病患均為男性,年齡分別為27歲和51歲,前者於6/26就醫、6/27死亡,後者則於6/28就醫並在同日辭世,疫調顯示兩者並無關聯,也是迦納首次爆發「馬堡病毒」疫情,目前共計有98位接觸者已被匡列隔離,隨後在8/3再爆一名兒童染疫死亡,總計3名死亡案例。馬堡病毒最早在1967年於德國馬爾堡出現,主要病毒帶原者為「埃及果蝠」,病毒傳染給人類後,再透過人類的體液傳染給其他人,就算患者康復,精液與血液仍有傳染力,男性患者康復後,1年內都必須使用保險套,或直到精液檢測兩次呈陰性為止。根據疾管署資料,馬堡病毒初期症狀為突發高燒、嚴重頭痛與倦怠、肌肉痛等;發病後3~5天後全身開始出現紅疹,伴隨嚴重腹瀉、腹痛、噁心感及嘔吐;腹瀉可能持續一周。在這個時期病人眼窩深陷、面無表情且嗜睡,曾被描述像鬼魅般憔悴。發病後5~7天起許多病人會有嚴重出血現象,除嘔吐物及糞便帶血外,牙齦、鼻、陰道及靜脈採血處亦可能有自發性出血。此時期亦伴隨持續高燒,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則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易怒或攻擊性行為。疾病晚期有時會有睪丸炎(發病後15日)。死亡個案多於發病後8~9天,因嚴重失血及休克而死亡,致死率最高可達88%,和伊波拉病毒差不多。馬堡病毒帶原者為埃及果蝠,迦納政府已呼籲民眾盡量遠離蝙蝠棲息洞穴,同時要吃煮熟的肉類食物。(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目前迦納衛生署已呼籲民眾盡量遠離蝙蝠棲息的洞穴,由於豬也是宿主之一,也不要接觸當地的豬隻,並在食用各種肉製品前確保已徹底煮熟。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尚無疫苗或治療方式可預防或醫治馬堡病毒,醫生僅能透過輸入電解質、葡萄糖等方式,協助病患維持身體機能。WHO表示,目前正在研發一些血清製品、藥物和免疫療法來治療此一感染疾病,針對患者嚴重失血,則透過輸血減緩病情惡化。
迦納爆馬堡病毒疫情!染疫8天奪命…死亡率近9成 康復者精液仍有病毒
非洲國家迦納17日通報2起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死亡病例,當局立即隔離98名疑似接觸者。馬堡病毒傳染力極強,和伊波拉病毒屬於同一科,且致死率最高可達88,目前還沒有治療方法,令該國衛生單位相當緊張。根據衛福部資料,這種恐怖的病毒與伊波拉病毒相近,最早於1967年德國馬堡地區,共有31人與來自烏干達的非洲青猴接觸後遭受感染,其中7人死亡,而後於1975年南非出現3起病例,指標病例肇始於辛巴威地區。接著在肯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安哥拉及烏干達陸續出現疫情,其中2004年至2005年安哥拉疫情最為嚴重,共有374人染疫,其中329人死亡;2008年美國、荷蘭旅客至烏干達一處果蝠洞穴,回國後發病,其中荷蘭籍旅客死亡。馬堡病毒傳染途徑除了前面提到的非洲青猴外,主要病毒帶原者是埃及果蝠,此外在有實驗顯示豬隻也是可能的潛在「增幅宿主」(amplifier host)。因此,透過接觸受病毒感染的果蝠,如長期暴露在果蝠棲息的洞穴內,此病毒可以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接觸到受感染者或是接觸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受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也會遭受感染。感染馬堡病毒後,初期症狀為突發高燒、嚴重頭痛、倦怠和肌肉痠痛等,通常於發病3至5天後全身開始出現紅疹,並伴隨嚴重腹瀉、腹痛、噁心感及嘔吐。發病後5至7天許多病人會有嚴重出血現象,嘔吐物、糞便、牙齦、鼻子和陰道等處會自發性出血,期間同樣伴隨高燒,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則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最終病患多於發病後8至9天,因為嚴重失血及休克導致死亡。由於目前該病毒並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和疫苗,僅能透過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同時避免接觸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汙染的環境等。同時根據WHO建議,為預防病毒,非洲地區居民應該避免食用野生動物肉類、避免處理叢林肉,同時因病患康復後其精液仍可能存在病毒,因此康復後的男性在1年內務必配戴保險套,才能發生性關係,但是最重要的,應是避免和患病接觸。
迦納首現「馬堡病毒」2死亡例! 病歿率高達9成、暫無藥可治
非洲國家迦納17日通報2起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死亡病例,當局已隔離98名疑似接觸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馬堡病毒傳染力極強,和伊波拉病毒屬於同一科,目前尚未找到治療方法,且致死率最高可達88%。據《路透社》報導,迦納衛生部門表示,有2名患者近日在南部阿散蒂大區(Ashanti region)的醫院死亡,經檢驗後證實2人皆感染馬堡病毒,迦納當局已經隔離至少98名接觸者,目前皆未出現頭痛、發燒、肌肉疼痛、吐血與出血等相關染疫症狀。去年幾內亞曾出現一例馬堡疫情,如今這是西非第二次爆發。WHO表示,馬堡病毒首次出現於1967年的德國,當時有7人感染病逝,非洲的安哥拉、剛果、肯亞、南非和烏干達都曾出現馬堡疫情。根據WHO數據指出,從過去疫情爆發分析,馬堡病毒致死率約24%至88%之間。幾乎和伊波拉同樣致命的馬堡病毒,目前沒有治療方法或疫苗可施打,據研究指出,馬堡病毒可能是經由蝙蝠傳染給人類,再透過人們的液體接觸傳播。迦納衛生當局已呼籲民眾,避開蝙蝠群居的洞穴、徹底煮熟所有肉類產品。
恐流血致死!超恐怖「馬堡病毒」西非現蹤 155人遭隔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西非國家幾內亞(Guinea)7月25日出現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的確診病例,他在8月2日死亡,目前已匡列155位親密接觸者。馬堡病毒是伊波拉病毒的近親,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出血熱,有使人流血致死的可能。綜合《路透社》、《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鏡報》報導,死亡病例是在幾內亞東南部與獅子山共和國交界的蓋凱杜(Gueckedou)地區發現,馬堡病毒的症狀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上吐下瀉、皮膚出疹等,甚至還會有肝衰竭現象。這種病毒的出血熱與伊波拉病毒非常像。馬堡病毒是1967年在德國被首次發現,當時是病毒研究所裡的猴子感染研究員,而現在被普遍認為是經由蝙蝠等野生動物為傳播媒介,再靠生物體液或污染物表面接觸傳播。伊波拉病毒研究所專家指出,馬堡病毒一直都在中非肆虐,這次出現在西非,仔細想想,其實西非這片區域一直都有蝙蝠群體在活動,而這裡在2014至2016年也是伊波拉病毒很嚴重的區域。幾內亞衛生當局表示,今年當地曾短暫出現伊波拉病毒,被認為是因為人類到叢林中狩獵並食用那些肉,才會被感染,因為獵人的燻制、乾燥和醃製,無法有足夠的高溫來殺死病毒。專家表示,目前沒有針對馬堡病毒的有效藥物,但或許可從伊波拉病毒著手研究。